CD光盘的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CD的结构与基础知识

CD的结构与基础知识

CD的结构与基础知识一、内容综述当我们谈论CD的时候,我们都在想些什么呢?CD不仅仅是一张承载音乐的小圆盘,它背后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知识和结构。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聊CD的结构与基础知识,带你走进这个充满音乐的小世界。

首先让我们先来大致了解一下CD的基本结构。

一张普通的CD主要由光盘和其中的数据层构成。

光盘是CD的载体,它承载了所有的音乐信息;而数据层则包含了光盘上的所有音乐文件和数据信息。

当然这只是最基础的知识,接下来我们还会详细讲解每一个部分。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的是CD的制作过程和技术。

一张CD的制作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步骤和技术,包括数据的录制、编码、复制等等。

每一步都非常重要,只有确保每一步都做到最好,才能保证最终的音质效果达到最佳。

当然这些制作过程听起来可能有些复杂,但我们会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讲解,让大家都能轻松理解。

此外我们还会介绍一些关于CD播放的基础知识。

比如为什么有些CD在某些播放器上播放效果更好?如何正确保存和保养CD?这些问题都是大家在享受音乐时可能会遇到的,我们会一一解答,让大家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和使用CD。

本文旨在带领大家了解CD的结构与基础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个小小的音乐载体。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音乐的CD世界吧!二、CD的基本概述欢迎走进CD的世界!别看它小小的身躯,这里面可是藏着音乐的无限魅力。

我们常常说的CD,其实就是“激光唱片”或者叫“光盘”。

它是现代音乐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一张塑料片,储存了美妙的音乐信息。

它的外观小巧精致,但里面的内容却是丰富多样。

不论你喜欢什么风格的音乐,都可以在CD的世界里找到你的最爱。

想象一下当你在家中插上耳机,放上一张心爱的CD,那种沉浸在音乐世界的感觉,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

CD就像一个随时都可以打开的宝盒,带你进入一个美好的音乐之旅。

XXX的定义和起源谈到CD,大家肯定不会陌生。

其实CD就是我们常说的音乐光盘。

光碟基础知识

光碟基础知识

一. CD光盘的结构1.CD盘片的结构:由中心孔,夹持盘片区,记录盘片目录的导入区,记录音乐信号的信号区部分和记录了盘片内容已播放完毕的信息的导出区和边沿区.2.从盘片的剖面看,盘面又分为三层,一层为透明衬底,一般用聚碳酸脂,它具有耐湿、耐热,良好的成型性能:中间层为反射层,用金属膜铝采用蒸镀方法形成;上面保护层一般由硬树脂制成,在保护层上印有商标等内容3.CD盘上记录的音频信号变化是由1和0组成的数字信号,在反射层上记录的信迹是由0.5~0.6μm宽,0.13μm高,具有九种不同程度(0.83~3.1μm)的小凸起和间隔构成的,相邻两圈之间的距离为1.6μm单面最长放音时间改为74min左右三、光盘的清洁1.光盘机的清洁可用稍蘸中性洗涤剂的软布擦拭各部分,不要使用溶液;如:酒精,汽油来擦拭。

2.拿光盘时,为保持光盘清洁,拿光盘时要拿来住边缘,勿触摸表面,在播放前可用干净的软布,从光盘中央朝外擦拭光盘。

四、CD机的组成1. CD机的结构包括两面大部分;机械部分和电路部分,机械部分受系统控制电路和伺服电路的控制,主要是实现以下功能:出入CD光盘;使CD光盘按恒线速旋转;通过聚焦和循迹线圈及进给电机使激光束准确对准CD光盘的轨迹。

拾取信号;将装片机构状态(出或入)及光学装置的位置(处于导入区)信号传递给电路系统。

由于机械部分的工作是由电路部分来控制的,所以结合电路部分一起分析,CD唱机的电路部分由光头装置,信号处理系统,伺服系统,控制显示系统和电源组成2.激光头激光头发射恒定的激光束到CD光盘上,并把CD光盘反射回来的激光束转换成电信号,激光束转换成的电信号不但含有表示音视频信息的射频(RF)信号,而且还包含反映激光头对信迹偏移程度的两个信号:循迹误差信号(TE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FE信号)3.伺服系统作用:使激光束在光盘的放音面上保持良好的聚焦,即垂直方向对准信迹。

循迹伺服作用:保证光盘旋转时,激光束在水平方向对信迹进行很好的跟踪。

光盘详细介绍

光盘详细介绍

光盘简介定义:即高密度光盘(Compact Disc)是近代发展起来不同于磁性载体的光学存储介质,用聚焦的氢离子激光束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存储和再生信息,又称激光光盘.现在一般的硬盘容量在3GB到3TB之间,软盘已经基本被淘汰,CD光盘的最大容量大约是700MB,DVD盘片单面4.7GB,最多能刻录约4.59G的数据(因为DVD的1GB=1000MB,而硬盘的1GB=1024MB)(双面8.5GB,最多约能刻8.3GB的数据),蓝光(BD)的则比较大,其中HD DVD单面单层15GB、双层30GB;BD单面单层25GB、双面50GB。

光盘的存储原理比较特殊,里面存储的信息不能被轻易地改变。

那我们有没有办法把自己写的文章存在光盘上呢?当然有!只要你有一个CD刻录机和空的CD-R光盘,就能将自己的“文章”写在光盘上。

其它像DVD等介质的刻录也是一样的,要注意的是,绝大部分DVD刻录机都能刻录CD,即所谓的“向下兼容”。

光盘是属于内存储器还是外存储器呢?要记住,我们所说的内部存储器就是内存,而外部存储器都是可以电脑中拆卸下来的。

常见的外部存储器有硬盘、光盘、U盘、SD(Security Data,数据安全)卡、TF(T-Flash)卡等。

原理光盘只是一个统称,它分成两类,一类是只读型光盘,其中包括CD-Audio、CD-Video、CD-ROM、DVD-Audio、DVD-Video、DVD-ROM 等;另一类是可记录型光盘,它包括CD-R、CD-RW、DVD-R、DVD +R、DVD+RW、DVD-RAM、Double layer DVD+R等各种类型。

根据光盘结构,光盘主要分为CD、DVD、蓝光光盘等几种类型,这几种类型的光盘,在结构上有所区别,但主要结构原理是一致的。

而只读的CD光盘和可记录的CD光盘在结构上没有区别,它们主要区别在材料的应用和某些制造工序的不同,DVD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常见的CD光盘非常薄,它只有1.2mm厚,但却包括了很多内容。

计算机光盘

计算机光盘

计算机光盘计算机光盘是一种存储数据的介质,由于具有容量大、可读性强、可擦写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存储、软件安装、系统恢复等领域。

接下来,我们将从计算机光盘的概述、分类、制作、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便读者对计算机光盘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计算机光盘概述计算机光盘(Compact Disc,CD)是一种以激光为读取原理的数字光盘,它采用了数字化的存储方式,利用激光作为主要的读写工具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其存储容量大,格式规范,防磁,抗湿,读写速度快,使用寿命长,存储信息可靠等特点,使得它成为数字化存储和传输重要的媒介。

目前,计算机光盘主要有CD-ROM、CD-R、CD-RW三种不同类型,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二、计算机光盘的分类1、CD-ROMCD-ROM是一种只读光盘,存储的数据无法被擦写和重新写入。

它适用于存储软件、影音等需要长期保存的数据,并且由于数据存储的方式是数字化的,所以它的数据可靠性很高,采用CD-ROM作为长期存储方式也是十分可靠的。

2、CD-RCD-R是一种只写光盘,存储的数据无法被擦除,但可被添加新的数据。

其制作原理是将激光直接刻录在光盘表面,刻录完成后就不能删除或修改已存储的内容。

因此,CD-R不适用于存储需要修改以及需要动态更新的数据,但它具有存储容量大,数据可靠性高,存储寿命长等优点。

3、CD-RWCD-RW是一种可重写光盘,可以多次擦写和修改。

其制作原理是采用相变材料进行变化,激光热作用后可实现数据加入和删除。

由于CD-RW具有可重写性,所以它适用于存储需要动态更新的数据,如数据备份、软件更新、写入光盘的数据可以随时删减和添加。

但其缺点是存储容量相较于CD-ROM和CD-R稍低,且可靠性较CD-ROM和CD-R稍差。

三、计算机光盘的制作1、CD-ROM的制作CD-ROM的制作是指将数字数据通过光盘刻录机刻录到CD-ROM上的过程。

制作CD-ROM的步骤主要有如下几个:a、准备数字数据:目前,CD-ROM已成为存储和传输重要的媒介,各种软件、资料、文献、音视频资料等都可被制作成CD-ROM存储。

cd光盘基本概念

cd光盘基本概念

CD光盘的基本概念(2003-12-15)外形CD是Compact Disc的简称,是小型、紧凑的盘片。

CD的外径120mm,厚度1.2mm。

光轨(Track)光轨,是光碟上一种资料记录的单位。

光盘上储存的信息资料是按一定规则排列的,其形状像一条条"轨道",称为"光轨"。

光轨由内至外呈螺旋线形状。

数据光盘内从目录 (TOC,Table of Contents)中记录起始地址的多个连续的逻辑扇区为一轨。

而音频光盘内一首歌曲对应一条光轨,因此,有许多条光轨。

光盘的光轨最多可达99条。

信息坑( pit )与岸( land )光轨上的凹陷下去的部分称为信息"坑"( pit ),没有凹陷的部分称为 "岸"( land ) ,又称"陆地"。

"坑"和"岸"都是记录的信息。

CD-R预先在盘片内压制了螺旋线形状的沟槽(Groove),称为"预刻槽",代替光学轨道的"坑"。

刻录时,CD-R盘片的沟槽内有机染料在激光照射下,形成气泡,这便是"坑"(pit)。

气泡一旦形成,就不能恢复原状,因此,CD-R只能一次写入。

EFM (Eight-to-Fourteen Modulation)这些"坑"和"岸"是信号经过"8位到14位编码调制"(EFM,Eight to Fourteen Modulation),再加上3位间隔代码,形成通道代码后刻录到光盘里的。

这样处理能保证读取信号的准确性。

光驱的激光头读取光盘数据时,"坑"和"岸"反射系数虽然不一样的,但都读成"0",只有在"坑"、"岸"的转换处才读为"1"。

光盘的原理

光盘的原理

光盘的原理
光盘,又称为CD(Compact Disc),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进行信息存储和读
取的介质。

它的原理是利用激光束的反射和折射来记录和读取数据,是一种高密度、高容量的信息存储介质。

光盘的原理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光盘的记录原理和读取原理。

首先,我们来看光盘的记录原理。

在光盘的制作过程中,信息是通过在盘片上
刻上微小的凹坑和凸起来记录的。

当激光束照射到盘片表面时,光束会被凹坑和凸起反射和折射,通过检测反射光的强弱和折射角度的变化,就可以确定出数据的0
和1。

这种记录方式被称为“非接触式记录”,因为激光束并不直接接触到盘片表面,而是通过光学原理来记录数据。

其次,我们来看光盘的读取原理。

当需要读取光盘上的信息时,激光束会被照
射到盘片表面,然后根据反射和折射的情况来识别数据。

凹坑和凸起会导致反射光的强弱和折射角度的变化,通过检测这些变化就可以确定出数据的内容。

读取光盘的过程也是通过光学原理来实现的,同样是“非接触式读取”。

除了记录和读取原理,光盘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激光技术和光学技术。

激光束
的聚焦和定位是光盘工作的关键,需要精密的光学元件来实现。

同时,光盘的制作过程中也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工艺来保证数据的准确记录和读取。

总的来说,光盘的原理是基于光学和激光技术的,通过记录和读取微小的凹坑
和凸起来实现信息的存储和读取。

它是一种高密度、高容量的信息存储介质,被广泛应用于音频、视频、数据存储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光盘已经逐渐被更先进的存储技术所取代,但它作为信息存储技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刻录光盘的结构及原理

刻录光盘的结构及原理

刻录光盘的结构及原理刻录光盘(CD-R)是一种数字媒体存储的介质,其结构和原理是通过使用激光技术将数据记录在光敏材料上。

下面是关于刻录光盘的结构及原理的详细解释。

一、刻录光盘的结构1.塑料基底层:光盘的底层是由一种透明的聚碳酸酯塑料制成,该层主要用于提供光盘的结构支撑和保护作用。

2.反射层:反射层位于塑料基底层的上方,常用的反射层材料是镀有银的铝。

3.光敏层:光敏层位于反射层的上方,是光盘的最关键部分。

光敏层通常是一层由染料和增敏剂组成的有机材料薄膜。

4.保护层:保护层是最外面的一层,用于保护光敏层免受外界物理和化学损害。

二、刻录光盘的原理1.基本概念:刻录光盘主要依靠激光束对光敏层进行照射,以改变光敏层材料的物理状态来记录数据。

光敏层的物理状态的改变决定了光盘上反射的光的特性。

2.刻录过程:刻录光盘的过程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步骤:1)准备:首先需要把要刻录的数据从数字形式转换为模拟形式,然后通过一个激光发射器产生一束聚焦的激光束。

激光束经过光学系统的聚焦,使其能够集中在光敏层的一小块区域上。

2)刻录过程:在激光束聚焦的区域中,光敏层的材料会发生化学反应,改变其物理状态。

具体而言,发生了一种称为光致变色的反应,其中染料分子被激光束激活并发生变化。

改变后的染料分子对光的反射和折射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根据这些效果可以表示不同的数据。

3)固化:刻录结束后,光敏层中发生的光致变色反应会导致其物理状态的改变,这些改变必须固定下来以保持记录的数据。

因此,在刻录完成后,需要对光盘进行固化来确保数据的稳定性。

固化是通过一种叫作化学物理过程的方法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光敏层的染料分子继续在染料分子之间形成新的化学键。

3.读取过程:与刻录过程相反,读取光盘的过程是由激光束扫描光盘表面并通过光电二极管接收反射的光来实现的。

当激光束从光敏层上的凹坑(刻录)或凸起(未刻录)部分传播时,它在光电二极管上产生不同的电压信号。

这种电压信号随着激光束扫描光盘表面的运动而变化,从而实现了数据的读取。

cd工作原理

cd工作原理

cd工作原理CD工作原理。

CD是Compact Disc的缩写,即“光盘”。

它是一种使用激光技术来读取和写入信息的存储媒介。

CD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激光技术、反射原理和数据编码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CD的工作原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CD的结构。

CD由两层塑料材料组成,中间夹有一层金属膜。

在CD的表面有一层透明的保护层,这是为了防止划伤和污垢。

CD上的数据是以螺旋形的轨道刻录在金属膜上的,这些数据是以微小的坑和平原的形式存在的。

当激光照射到这些微小的坑和平原上时,就会产生反射。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CD的读取过程。

当CD放入光驱中后,激光头会发出一束激光,照射到CD表面的数据轨道上。

如果激光照射到了平原上,光线会被反射回激光头;而如果照射到了坑上,光线会被吸收。

通过检测反射光的强弱,激光头就能够识别出数据的“0”和“1”。

这样就实现了CD的读取过程。

除了读取外,CD还可以进行写入操作。

写入数据时,激光头会对CD表面进行烧蚀,形成微小的坑和平原,从而记录数据。

这些数据的编码方式通常采用二进制的方式,即“0”和“1”来表示不同的信息。

这样就实现了CD的写入过程。

总的来说,CD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激光的发射和接收、数据的反射和编码等方面。

通过激光技术的应用,CD实现了高密度的信息存储和快速的数据读写速度。

它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存储媒介,被广泛应用于音乐、视频、软件等领域。

综上所述,CD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激光技术和数据编码的原理,通过激光的照射和反射来实现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它的结构简单,但却能够实现高效的数据存储和传输。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CD的工作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D是Compact Disc的简称,是小型、紧凑的盘片。

CD的外径120mm,厚度1.2mm。

光轨(Track)光轨,是光碟上一种资料记录的单位。

光盘上储存的信息资料是按一定规则排列的,其形状像一条条"轨道",称为"光轨"。

光轨由内至外呈螺旋线形状。

数据光盘内从目录(TOC,Table of Contents)中记录起始地址的多个连续的逻辑扇区为一轨。

而音频光盘内一首歌曲对应一条光轨,因此,有许多条光轨。

光盘的光轨最多可达99条。

信息坑( pit )与岸( land )光轨上的凹陷下去的部分称为信息"坑"( pit ),没有凹陷的部分称为"岸"( land ) ,又称"陆地""坑"和"岸"都是记录的信息。

CD-R预先在盘片内压制了螺旋线形状的沟槽(Groove),称为"预刻槽",代替光学轨道的"坑"。

刻录时,CD-R 盘片的沟槽内有机染料在激光照射下,形成气泡,这便是"岸"(land)。

气泡一旦形成,就不能恢复原状,因此,CD-R只能一次写入。

EFM (Eight-to-Fourteen Modulation)这些"坑"和"岸"是信号经过"8位到14位编码调制"(EFM,Eight to Fourteen Modulation),再加上3位间隔代码,形成通道代码后刻录到光盘里的。

这样处理能保证读取信号的准确性。

光驱的激光头读取光盘数据时,"坑"和"岸"反射系数是一样的,因此都读成"0","坑"和"岸"的长度决定"0"的个数。

"坑"和"岸"的交界处,即"坑"的前后沿读为"1"。

8位数据中有两位或两位以上的"1",光盘无法实现存取。

为此,需要将两个连续的"1",至少要用两个"0",最多10个"0"将它们分隔开。

EFM就是将14位数据中提取256种不出现连续两个"1"的数据(通道码)与8位数据对应。

为了避免相邻两个数据的通道码可能出现两个"1",因此在通道码之间再加上3位合并码(DVD中用2位合并码),形成17位通道码。

这种通道码可直接用于刻录光盘。

读取光盘时,将17位通道码经过解码系统转换为8位二进制数据。

扇区(sector)或块(Block)CD的光轨分为许多"扇区"(或称为"块"),标准速度(单倍速) 下,光驱的激光头每秒读取75个扇区。

CD的容量光盘中存储用户数据多少,称为CD容量,常用MB(兆字节)表示。

一张标准CD-R盘片,用来记录数据时,其容量是650MB。

现在也有大容量的,例如700MB。

CD的容量也可以用时间来表示。

在标准速度下,标准容量规定为74分钟。

大容量的CD可播放80分钟(相当于700MB)。

另外还有两种罕见的超大容量的CD,分别为90分钟和99分钟。

CD-R常用两种方式来表示容量,例如盘面上标明"74分钟,650MB"。

其实,用时间表示是准确的,而用"MB"的表示方法,只是作为数据光盘使用时才正确,而作为其他类型的光盘使用时,其容量将超过650MB。

我们举音频光盘、数据光盘和视频光盘三种典型CD为例,其扇区的字节数分别是:2352、2048和2336。

那么,它们的容量分别是:音频光盘:74×60×75×2352÷1024÷1024=746.93(MB)(注)数据光盘:74×60×75×2048÷1024÷1024=650.39(MB)视频光盘:74×60×75×2336÷1024÷1024=741.85(MB)注:式中光盘容量以74分钟来计量,每分钟60秒,每秒读75个扇区,音频光盘每个扇区2352Byte (字节),1KB=1024B,1MB=1024KB。

光轨的最小长度每条光轨的最小长度用时间表示:4秒,即300个扇区。

这个数值有时称为"阀值"。

少于4秒的光轨,不能作为光轨,可能是条"坏轨"。

区段(Session),单区段(Single) / 多区段(Multi Session)区段,是光碟刻录的单位,包括Lead-In区、Program区和Lead-Out区三部分。

每个区段都含有一个自己的目录文件,包含了本区段格式说明。

多区段还包含前面区段的格式说明。

单区段是一般的刻录方式,这种方式比较省空间。

压制的光盘大多数是单区段光盘。

多区段是光盘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区段,这种方式刻录比较方便,只要CD-R还有空间,便可以再次刻录。

但多区段刻录时,区段之间需要留出大约30MB的间隔,因此,盘片的空间比较浪费。

压制的光盘中CD-Extra格式的光盘是有两个区段的光盘。

导入区Lead-In Area位于区段最前面,储存着有关本光盘规格、每一轨的起始位置、长度等重要资料。

每一个扇区的Lead-In Area 长1分钟。

导出区Lead-Out Area位于区段最后,表示结束,可供机器识别区段或整张光盘的长度。

光盘的第一个区段的Lead-out Area长度为1分30秒,其他区段的Lead-out Area长度为30秒。

音频光盘的物理格式"红皮书"定义了音频光盘的格式,它是其它光盘的基础。

我们来看它的物理结构。

音频光盘中扇区又叫做"节(section)",一节分为98"帧(frame)"。

每帧有36字节,其中:同步信号3字节,子码通道1字节,用户数据24字节,P 、Q校正码各4字节。

这里的同步信号只是表示一条光轨开始,它本身是通道码,它不需要EFM转换。

所以,音频光盘的扇区中,各种数据总长是3234字节,其中用户数据是2352字节。

"黄皮书"定义了数据光盘的格式。

它的格式建立在"红皮书"的基础上,它把"红皮书"中用户数据2352字节,作为扇区字节总长同步(Sync)同步(同步码),扇区里的12字节区域,它包含同步信息,在16进制中,整个区域除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节外都为00 (音频光盘的同步码与其他光盘的同步码不同)。

扇区头(Header)扇区头,又称扇区地址。

有4字节,分别表示分(Min)、秒(Sec)、分秒(Frac)和光轨模式(Mode)。

分秒可理地址格式光盘中的地址、光轨间隔等都是用时间来表示的,1秒是75个扇区,将它们编号为00到74。

秒的前后各有一个“冒号”,例如:12:02:24,读作“12分02秒24分秒”。

子码通道Sub-Codes channel (或子通道sub-channel)在音频光盘中,子码通道98字节平均分配给P,Q,R,S,T,U,V,W等8个子通道,每个子通道98位(bit)。

子通道P:用来指示声音数据在何处开始。

A:2bit。

同步控制。

B:4bit。

数据类型标志。

C:4bit。

后面D区域数据标志。

D:72bit。

Q子通道的数据。

在光盘的导入区,含有光盘的内容表TOC(Table Of Contents),在光盘的其他区域,含有当前播放时间。

E:16bit。

用于错误检测CRC (Cyclic Redundancy Code)。

子通道R~W:一般音频光盘没有使用,用“0”填充。

在CD-Text光盘中,用来记录演唱组,歌曲名,作者等信息。

这些附加信息,不能在CD播放机读出,但可以在电脑中读出。

在数据光盘中子通道有12字节,每个扇区有8个子通道:P, Q, R, S, T, U, V和W。

子通道P和Q包含了位置(时间)资料。

子通道R到W则可存放使用者的资料。

每张CD片最多存放20MB的资料。

CD-G就是用它存放图形资料的CD片。

交叉交插里德/索洛蒙码CIRC (Cross-Interleaved Reed-Solomon Code)这是音频光盘使用的校正码。

它分别放置在“帧”的中间(Q校验)和末尾(P校验)。

EDC (Error Diagnosis Code)错误侦测码。

ECC (Error Correction Code)错误校正码。

间隙Gap:轨与轨之间的间隙,。

又分为:post-gap:CD结尾或一条光轨结束后的一个短间隙(一般为2秒),post gap与本光轨有相同的格式,它确保轨改变之前所有数据被读出。

Pre-gap:每条光轨前的一个短间隙(一般为2秒),pre-gap与新的光轨有相同的格式,以便光驱有时间调整读取新轨。

Packet:大小为64K bytes的资料存贮单位,定义在黄皮书中。

Close Disc (Finalize Disc):将一片CD-R光碟片标示为不可再写入,即使该光碟片还未写满。

Close Session (Fixation):每个区段写完了都要经过Close Session的动作写入Lead-in及Lead-out,并且决定这张光盘是否仍可继续往下写。

如果不经Close Session的动作,刻录的资料,只有刻录机能读出,一般的CD-ROM是读不出的。

目录TOC (Table of Contents):目录,记录着关于光盘及光轨的资料。

当Close Session时,目录会被写在Lead-In Area的Q子码通道里。

包含光轨数,所有光轨的起始地址,整个CD的长度等数据。

CD-ROM的一个物理扇区除了同步、扇区头、错误检测和校正之外,剩下的2048字节作为用户数据域。

2048字节(2 KB)的数据域定义为一个逻辑扇区(logical sector)。

每个逻辑扇区都有一个唯一的逻辑扇区号LSN (Logical Sector Number)。

CD-ROM的第一个逻辑扇区是从物理地址00∶02∶00开始,逻辑扇区号为LSN 0。

逻辑扇区的地址也允许自定义,但要等于2n,n是一个正整数。

每个逻辑扇区可以分成一个或多个逻辑块(Logical Block)。

这样做对于在光盘盘上存放大量的小文件是很有用的。

在一个由2048字节组成的逻辑扇区中,一个逻辑块的大小可以是512、1024或2048字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