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布局分析
我国交通行业分析

我国交通行业分析我国交通行业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交通行业近年来迅猛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文将从交通运输、铁路、公路和航空四个方面对我国交通行业进行分析。
首先,交通运输是我国交通行业的基石。
我国交通运输主要包括物流运输和客运运输两个方面。
物流运输是指各种货物的运输,包括陆运、水运和空运等多种方式。
我国物流运输系统完善,覆盖了全国各地,其中以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为主要方式。
客运运输主要指的是人员的运输,包括城市公共交通、长途客运和旅游交通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客运运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其次,铁路是我国交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铁路网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路网之一,铁路运输在我国交通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
铁路运输具有载重量大、速度快、运行稳定等优势,在大件货物和远距离货物运输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高速铁路的发展更进一步提升了我国铁路运输的竞争力和服务质量。
再次,公路交通是我国交通行业的主要形式之一。
我国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公路交通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
公路交通具有灵活性强、便捷快速等特点,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
随着汽车的普及和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公路交通量不断增长,也带来了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等问题。
最后,航空交通是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亮点之一。
我国航空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的航空大国。
我国航空交通系统完善,航线网络覆盖世界各个地区。
国内航空运输快速增长,国际航空运输也日益繁荣。
随着中低空航空器、新能源航空器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国航空交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综上,我国交通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交通运输、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不同交通方式各有特点,相互补充,为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
但与此同时,我国交通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交通拥堵问题、交通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等。
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交通运输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希望能够对中国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做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现状1.规模庞大我国交通运输业规模庞大,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基础设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物流总额达到30万亿元,位列全球第一。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世界领先,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2.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发展。
高铁、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建设,使得我国的交通运输速度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的应用也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3.面临挑战尽管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供给将成为制约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问题也需要加以解决。
1.发展绿色交通未来,我国交通运输业要朝着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航空等领域加大投入力度,推进绿色交通的发展。
加强对传统燃油车辆的限制,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应用,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2.促进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未来,我国应在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物流等领域加大投入,促进交通运输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水平。
3.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尽管我国已经拥有世界领先的交通基础设施,但仍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
未来,我国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均衡发展。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环保问题
水路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和排 放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一定影响,
需要加强环保措施。
航空运输存在的问题
机队规模有限
我国航空运输的机队规模相对较小,特别是支线 飞机数量不足,需要扩大机队规模和提高运力。
机场覆盖不足
我国机场覆盖面相对有限,一些地区间的航空运 输不便利,需要加强机场建设和升级。
安全问题
集装箱船队和液化品船队将 进一步壮大,提高水路运输 的运力和服务质量。
航空运输发展趋势
航空网络覆盖面持续扩大
01
航空网络将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连接国内外主要城市和旅游
胜地。
02
低成本航空公司将继续发展壮
大,提高航空运输的竞争力和
服务水平。
03
航空货运和快递业务增长迅速
04
航空货运和快递业务将受到重
视,满足国内外快递市场的需
智能交通系统将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交通流量的智能化调 度和管理,提高公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铁路运输发展趋势
高铁网络持续扩展和优化
01
高铁网络将进一步优化,提高铁路运输的 效率和舒适度。
03
02
高铁建设将继续成为铁路运输发展的重点, 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04
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发展加速
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建设将受到重视,满 足城市群和都市圈的交通需求。
我国公路网络覆盖全国, 包括农村和偏远地区。
机动车数量增加
随着经济发展,机动车数 量不断增加,尤其是私家 车。
运输能力较强
公路运输具有很强的运输 能力,尤其在短途和农村 地区。
铁路运输发展现状
高铁建设快速发展
我国高铁建设发展迅速,连接了全国各大城市。
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运输行业依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需要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和方向。
本文将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交通运输经济现状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货运量达到了41.7亿吨,比上年增长4.4%;其中公路货运量为18.68亿吨,铁路货运量为39.029亿吨。
旅客运输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9年全国旅客发送量达到了48.05亿人次。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流动的增加,我国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交通拥堵问题,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大困扰。
其次是交通事故频发,2019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24.5万起,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0.5万起,导致交通死亡人数20.6万人。
再次是交通运输效率问题,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交通运输网络尚未完善,一些偏远地区的交通运输效率依然偏低。
二、面临的问题我国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拥堵严重,不仅影响了居民的出行体验,也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2. 交通事故频发。
交通事故频发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给社会造成了不小的负担。
3. 交通运输效率低下。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尚未完全贯通,一些偏远地区的交通运输效率低下,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 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尾气排放等问题也日益凸显,给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5. 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些地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
三、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解决我国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的问题,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质量,我们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把握以下几个方向: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中国交通运输业现状与分析

运输组织管理水平不高,运输企业经营十分困难。 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 运输管理模式,很难组织有效的跨地区、多方式的 运输一条龙服务体系,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 济发展的需要,也给运输企业经营造成很大困难。 铁路运输因运价长期偏低,近年来已连续出现全行 业亏损;公路和水运企业因无法形成区域性运输网 络体系,导致局部区域客货源不足,车辆和船舶的 空驶率偏高,运输成本增加,企业亏损严重。
四、其他
我国交通运输取得成就的部分原因 我国交通运输存在各种问题的部分原因 交通运输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国交通运输取得成就的部分原因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各种商品的生产必然使货物运输 大量增长,交通运输发展的基础具有优势。 国际贸易。中国的庞大人口使我国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加上我国改革开放的国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这就离不 开人和物的沟通。国家和外商都需要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 所以说国际贸易刺激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第三次工业革命给全球带来的影响。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 交通运输的手段日益先进,大大提升了交通运输的效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客观来说,交通运输的发展离不开领导人的努力,但是, 仅从交通运输这一个行业来看,交通运输的发展是大趋势, 没人能阻挡,不应过度宣传取得的成就。 ……
中国交通运输
一、目前取得的成就 二、当前存在的不足 三、总结 四、其他
一、目前取得的成就
公路运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运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 展时期,公路里程、公路运输量和民用汽车保有 量均大幅度增长。1997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 122.64万公里,较1978年增长1.38倍。目前公 路网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而且 全国97%的乡镇通了公路。以国道为主干线,以 省道、县乡道路为支线的全国公路网已初步形成。 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公路运输发挥在综合运 输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交通的布局特点与前景

资旅系地科二班学号:10160202中国交通的布局特点与前景一、中国交通的布局特点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历史悠久,古代的水路交通曾有过相当辉煌的成就。
从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初步形成了由铁路、公路、海运与内河航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网。
下面就分别介绍这五种运输方式的布局特点。
(一)铁路运输中国的铁路网由相互连接的铁路干线、支线、联络线、和铁路枢纽组成。
其地理格局是以北京为中心,京广线和陇海兰新线为主干。
京广线以东有京——沪——沪杭——鹰厦、和京九线两条纵贯线;以西有集二——同蒲——太焦——焦柳——黎湛组成的第四条纵线。
陇海线以北有京包——包兰、京石——石太——石德——胶济等横贯线;以南有浙赣——湘黔——湘桂——贵昆等斜贯东西,构成了中国大陆铁路网的基本骨架。
然而这一基本骨架在上世纪末已经形成。
本年已是2012年,经过了这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铁路网在原先的骨架上又增加了若干条横纵线。
如2010年8月17日铺轨成功并通车的洛湛铁路。
中国现今已形成了“八纵八横”复杂的铁路网络系统。
(二)公路交通中国的公路按行政等级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汽车专用公路,以国道为主干骨架辅之以省道、跨省公路等主干线,将全国重要城市、工业中心、交通枢纽、沿海口岸等连接起来,构成公路网。
(三)海运与内河航运我国内河航运的重点在三江两河——长江、珠江、黑龙江和淮河、京杭大运河,长江是我国内河航运的主体。
内河港口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重庆、宜昌、武汉、九江、芜湖、南京、镇江、南通。
中国东部海岸线漫长,优良海港散布。
改革开放以来,海港吞吐量迅速增长。
沿海重要港口有:上海、秦皇岛、广州、宁波、大连、天津、青岛等。
(四)航空运输民航业是交通运输业中最年轻的一个行业,至今仅有70多年的历史,但发展迅速。
中国的民航业经历了艰难坎坷和腾飞几个不同历史阶段。
航线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航空运输的发达程度,反映了经济地理分布状况以及文化、政治等因素对航空运输的影响。
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的血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整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高速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大大提升了交通运输的效率。
特别是高铁的快速发展,让人们出行更加便捷,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 运输网络的完善我国的运输网络日益完善,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形成了完整的国家运输网络。
这为物流运输提供了便利,也为各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 运输效率的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交通运输的效率不断提升。
物流运输的速度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为生产和消费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4. 交通运输的贡献交通运输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的贡献不断增加。
交通运输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为全国经济的稳健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5.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交通拥堵、安全隐患、能源消耗等问题,亟待加强管理和改进。
二、未来发展方向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西部地区等相对欠发达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运输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 推动互联互通我国将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推动多种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
加强铁路和公路的衔接,加强铁路和港口的衔接,加强铁路和民航的衔接等。
这将提高整个运输网络的效率,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3. 提升科技水平未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交通运输业与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自动驾驶、物流智能化等新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水平,提高交通运输的智能化水平,提升物流运输的效率和品质。
我国交通行业分析

我国交通行业分析我国交通行业分析我国交通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力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对于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从2000年至今,我国交通行业在建设和运营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已经使得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1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同时,铁路总里程已经达到13万公里,其中高铁网络的建设成绩显著,已成为全球最长、运营里程最多的高速铁路网络。
城市轨道交通、机场、港口等交通设施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全球范围内都占据了重要地位。
其次,我国交通行业对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贡献显著。
交通行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它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生活的出行需求,也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
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和运营效率的提高,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得到了有效推动。
交通行业的发展使得产业布局更加合理,资源得以有效配置,加快了区域经济的融合与协同发展。
同时,交通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汽车、航空等制造业、物流业等,为国民经济的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次,我国交通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拥堵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
此外,随着交通网络的扩大和运营增加,交通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
其次是交通行业发展不平衡问题。
虽然合肥高速公路、北京地铁等大城市交通设施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仍然面临着交通条件不够优越的问题,交通供给不足也制约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交通行业的发展也需要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我国交通行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布局分析
一、合理发展和布局中国交通运输业的意义
作为中国国民经济基础结构中从事社会化运输的一个重要部门,交通运输业既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又是第三产业中属于流通部门的一个主要行业,它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中国四化建设中的先行官,合理布局生产力的有力杠杆。
它的合理发展和布局,对中国更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1.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前提。
这主要是因为,一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首先就意味着要在中国发展社会化的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购、销、存、调等环节的有机结合的。
要把商品最后送达到消费者手中,实现商品的最终消费,只有凭借交通所实现的商品位移。
所以,发展商品经济无疑是必须以发达的交通运输为前提的。
二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意味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国内市场。
而统一市场的建立,就要使货品、要素和信息市场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很明显,要做到这一点,也是要以建设、发展起发达的交通运输为重要前提的。
三是社会化的大规模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意味着区际商品交换的发展和发达。
也就是说要靠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实行地区间优势互补。
而要使各地区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真正实现地区间优势互补,使各地区优势商品能得以在各地区间顺畅的互相交换、流通,离开了发达的现代交通运输,是很难想象的。
2.是组织合理的劳动地域分工和实行生产地域专业化的物质基础。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组织合理的劳动地域分工,实行生产地域专业化,乃是推进中国“四化”进程中提高经济社会效益的一条必由之路。
而要这样做,一条重要对策就是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协作支持。
而拥有发达的交通运输,则是发展横向经济联系的必要物质前提。
3.是实现产业布局相对平衡的必要先行条件。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优化产业结构的总目标,就是要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现产业布局的相对平衡。
建国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确已有了显著改变,但与产业布局相对平衡的总体目标还相差甚远,大力推进产业布局继续向全国纵深发展,仍将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二,中国交通运输发展与布局特点
1.建国以前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和布局特点。
我国古代是世界交通运输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但自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交通运输业发展缓慢。
(1)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显著。
旧中国的大部分交通运输设备都掌握在外资手中。
交通线路成为反动政府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以及镇压人民革命的工具。
(2)数量少。
从1876年在中国简称上海——淞沪的第一条铁路起,直到1949年的73年间,我国一共修建铁路2.2万千米,每100平方千米土地面积上仅有铁路0.23千米,是世界大国中拥有铁路甚少的国家之一。
(3)质量差。
旧中国的铁路线由于主要是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直
接投资和贷款修建的,轨距宽窄不一且常年失修,从而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和运输效率。
(4)布局不合理。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了中国东部沿海各重要港口,接着以港口为基地,向沿海和内地进一步扩展,形成了就中国交通运输业主要偏集在东北和东部沿海一带的地区分布格局。
2.建国之后交通运输业发展和布局特点。
建国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进入“八五”时期,交通运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交通建设创历史最好水平。
“八五”期间交通建设累计完成的主要工程量有:新建铁路5900千米,新建公路10.5万千米,沿海主要港口建成泊位283个,民航新建济南,珠海,三亚,石家庄等机场12个。
(2)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
公路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质量上也有很大的提高。
沿海和长江干线港口,重点扩大深水港区,建设了一批煤炭,石油、粮食、木材、集装箱等专用泊位,装卸机械、起重能力和自动化水平都有提高。
民航重点新、改、迁建一批机场,提高了飞行区等级,改善了配套附属设施,加强了空中交通管制及通讯导航设备,雷达覆盖面扩大,飞机放飞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管道运输则大力采用了集中控制、密闭输送、泵站无人值守等输油新工艺和新技术等。
(3)客货运输稳步增长。
(4)运输结构多样,以铁路、公路、水路运输为主。
建国以后,特别是“八五”以来,中国交通运输得到了较快发展,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等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都有全面增长,已形成结构多样,规模庞大的运输体系。
(5)全国综合运输网布局已初步形成。
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一个分布遍及沿海和内地,以铁路、内河航道为主轴,公路为支脉,建有航空和管道运输的水、陆、空立体综合运输网已经初步形成。
三,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战略
(一)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和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949年以来,中国的交通运输业虽有很大的发展,但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相比,仍然严重滞后,即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总的来说,其发展和布局中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运力严重不足。
80年代以来,中国运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这具体表现在:一是以往有旺淡之分,而近几年则是淡季不淡,旺季更旺,运力持续紧张;二是过去运输紧张只集中于某些地区和部分交通干线,而近几年多数水陆空干线和主要交通枢纽出现全面紧张;三是过去运输紧张一般是货运,现在则是客货运输全面紧张,供需矛盾日趋尖锐,运输严重超负荷。
2.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足。
中国运力不足的直接根源,在于各种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过少。
3.运输设施技术水平低,设备更新缓慢,失修失养严重。
总的来
说,中国目前交通运输的总体技术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50~60年代的水平。
4.运输网络布局不够合理。
中国运输网除存在总体规模不足等问题外,其布局尚不够合理:一是铁路和公路东部地区较密,西部地区较稀;二是个大区间的区际运输主干道不足,不适应今后运输需求。
(二)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目标
1.初步形成以“五纵五横”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总里程达490万公里。
2.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营业里程达4万公里以上,运输服务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加强煤运通道建设,强化重载货运网,煤炭年运输能力达到30亿吨;建设以西部地区为重点的开发性铁路;全国铁路运输服务基本覆盖大宗货物集散地和20万以上人口城市。
3.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达8.3万公里,运输服务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国道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比重达到70%以上;农村公路基本覆盖乡镇和建制村,乡镇通班车率达到100%、建制村通班车率达到92%。
4.完善煤炭、进口油气和铁矿石、集装箱、粮食运输系统,海运服务通达全球;70%以上的内河高等级航道达到规划标准,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5.扩大和优化民用航空网络,80%以上的人口在直线距离100公里内能够享受到航空服务。
6.形成跨区域、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紧密相连的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运输网络。
7.强化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市区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实现中心城区500米范围内公交站点全覆盖。
8.基本建成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9.增强邮政普遍服务能力,发展农村邮政,实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
[参考文献]
李振泉.《中国经济地理修订四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陈航. 《中国交通地理重印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
王庆云.《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上,下)[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