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流电疗法

合集下载

理疗

理疗

直流电疗法【直流电疗法(Galvanization)是使用低电压的平稳直流电通过人体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最早应用的电疗之一。

目前,单纯应用直流电疗法较少。

但它是离子导入疗法和低频电疗法的基础。

】电极放置方法分对置法和并置法两种1.对置法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身体某部位的内外两侧或者前后面,例如膝关节内外侧对置,上腹部与腰部前后对置等,对置法多用以治疗头部、关节及内脏器官等部位的疾病。

2.并置法两个电极放在躯体的同一侧面,例如左下肢前面的并置。

并置法多用于治疗周围神经和血管疾病。

此外,还有斜对置法。

总之,电极的不同放置方法,是为了让电力线更好地通过病变部位或需要作用的部位。

适应症编辑神经衰弱、神经炎、周围神经损伤、神经痛、自主神经失调、神经性头痛、关节炎、肌炎、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高血压病等。

禁忌症编辑对直流电敏感者,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传染病,局部有广泛或严重皮损者。

操作方法编辑1.选妥所需电极及衬垫,衬垫应较金属电极边缘宽出1~2cm,厚度至少1cm,用时浸湿,拧至适当湿度。

2.检查局部皮肤有无破损,如有抓伤或擦伤,宜贴以橡皮布或塑料布绝缘,如破损严重则停止治疗。

如毛发过多,宜剃去或用温水浸湿。

如有感觉丧失,则不宜进行治疗。

3.将衬垫紧密接触治疗部位皮肤,其上依次置以金属极板、胶布或塑料布,并酌情用沙袋、尼龙搭扣、绷带固定电极或由患者以自身体重将电极固定妥当。

4.检查电疗机mA表指针是否在零位,极性转换开关是否指向正常位置,电流分流器所指强度应合乎治疗要求,导线连接的极性须正确无误。

5.电疗机一切正常时,接通电源,缓慢调节输出机钮,并根据患者的感觉,经1~2次间隔逐渐增加电流至所需强度。

6.电流强度以衬垫面积计算,并应结合患者耐受量而定。

一般成人用0.05~0.2mA/cm,小儿用0.02~0.05mA/cm,反射疗法用0.02~0.03mA/cm。

7.在治疗中如患者感觉电极下有局限性刺痛或烧灼时,应立即停止治疗,并检查原因,经妥善处理后再继续治疗。

理疗--电--直流电疗法(项目四)

理疗--电--直流电疗法(项目四)

任务导入
患者,男,33岁,已婚,大专学历,小学教师,因“失眠,
精神差,易疲劳一个月”来院就诊。患者五年来,由于工作紧张,
任务重,压力大,逐渐出现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需两三个小
时才能入睡,睡后易惊醒,多梦。白天昏昏欲睡,精神差,易疲
劳,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学习效率下降,并出现头昏、 头痛、烦躁。诊断为 “神经衰弱 ”。给予镇静催眠药物治疗效 果不佳。作为一名治疗师,思考下列问题: ①直流电疗法为什
4.细胞膜通透性变化

阳极下,由于脱水,偏酸性,蛋白质接近,因此阳极使 细胞膜通透性降低,物质经膜交换减慢。

阴极组织含水量增加,偏碱性,细胞膜变疏松,通透性 升高,物质经膜交换加速。
INDEX
直流电电极下组织的反应
阳极
PH改变 组织兴奋性 组织细胞 酸性 降低 使其致密
阴极
碱性 提高 使其疏松
含水量
分散质
电泳 电渗
胶 体 分散剂
INDEX
1.酸碱度改变
阳极 4Cl- -4e→4Cl ↓+2H2O 4HCl+O2↑
溶解 4NaCl

-4Cl- + 4Na+ →
阴极 4Na+ +4e→4Na +4H2O ↓ 4 NaOH+2H2↑
阳极下有酸性物质
阴极下有碱性产物
INDEX
2.组织兴奋性变化
Ca2+ Mg2 + H+
(三) 导入途径、分布深度、数量和极性
2. 影响导入数量的因素
溶液浓度
衬垫中药 物量的 2%-10%
躯干 导入部位 上肢
电流量及 通电时间

理疗的分类

理疗的分类

电疗法,包括(静电疗法、直流电疗法、低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高频电疗法、超高频电疗法、特高频电疗法、离子导入疗法、电离空气疗法、电水浴疗法、射频疗法等。

)1.直流电疗法(1)单纯直流电疗法:将直流电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小剂量直流电阴极,可促进骨生长。

但高热、恶病质、心力衰竭、急性湿疹、有出血倾向患者禁用。

(2)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利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导人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3)电水浴疗法:将肢体浸入水中,再通以不同波形的电流以进行治疗的方法。

2.低频脉冲电疗法应用频率低于1000HZ的各种波形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电流具有强刺激作用。

(1)感应电疗法:又名法拉第电流,应用这种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感应电疗法。

适用于废用性肌萎缩、神经功能丧失等疾患。

(2)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肌肉,引起肌肉收缩治疗疾病的方法。

(3)超刺激电流疗法:利用超过一般剂量的电流强度进行低频脉冲电疗的方法。

(4)间动电疗法:在直流电基础上,叠加经过半波或全波整流的低频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

3.中频正弦电疗法使用频率为1000~100000Hz的正弦交流电作治疗的方法。

(1)干扰电疗法:用两路频率相差0~100Hz的中频正弦电流,交叉地输入人体,形成干扰场,使之内生0~100Hz的低频调剂的脉冲中频电流,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适应证:局部血循环障碍性疾病,如缺血性肌痉挛;周围神经疾病,如神经痛、神经炎、周围神经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神经麻痹和肌肉萎缩等。

(2)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是应用频率1000~5000Hz的等幅中频正弦电流进行治疗的方法。

适应证:肌肉韧带关节的劳损、捩伤、挫伤、关节炎、肩周炎、骨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4.高频电疗法应用振荡频率高于1000千Hz的交流电治疗疾病的方法。

(1)短波疗法:应用频率为300~3000万Hz的高频电磁波作用于人体的治疗方法。

第1节直流电疗法

第1节直流电疗法

第二章直流及低频电疗法编者:谢欲晓第一节直流电疗法直流电疗法(galavanization)是利用小强度、低电压的平稳直流电通过人体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这是应用最早的电疗之一,是18世纪80年代意大利学者贾伐尼(Galvani)利用电流引起蛙肌收缩而发现的一个古老的电疗法。

长久以来,单独应用直流电治疗疾病已日渐减少。

但近年来,由于发现直流电对静脉血栓、肿瘤、骨折愈合、陈旧性缺血性溃疡等疾病有明确的疗效,这种疗法又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

加之,它是离子导入和低频电疗法的基础,其操作技术基本相同。

因此,了解直流电的特性,生理作用和治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一、直流电生理作用(一)组织兴奋性的影响1、兴奋性改变的特征在直流电作用下,组织的兴奋性发生改变,阳极下兴奋性下降,阴极下兴奋性升高。

这种改变可以扩大到电极周围2cm左右的范围。

断电后,这种变化于1~2分钟到几十分钟内消失。

直流电引起的这种变化称为直流电紧张,阳极下的兴奋性下降称为阳极电紧张,阴极下的兴奋性升高称为阴极电紧张。

当通过的电流较大和通电的时间较长时,情况将发生变化,阳极下的兴奋性先下降,电流强度更大时。

阴极下的兴奋性严重地受到抑制。

2、兴奋性改变的机制有兴奋能力的组织,其膜结构对兴奋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现已证明这种膜基本上由两层类脂和三层蛋白构成:膜的内、外、中三层为蛋白,三层蛋白夹着两层类脂。

膜有不少洞眼,安静时可让某些离子通过,但又不使另一些离子通过。

在静止状态下,膜外带正电而膜内带负电,因此膜外、内分为正、负二极,是谓极化。

在某种外因的作用下,膜的通透性改变,正离子大量进入,因而极性倒转,是为反极化或称除极。

膜外带负电的除极部位与膜外带正电的未除极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动作电流,引起兴奋的传播。

在直流电作用下,组织兴奋性的改变与直流电引起的离子浓度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引起的膜特性改变有关。

在直流电作用下,由于K+、Na+的移动速度比Ca++、Mg++等快,通电一段时间后,K+、Na+等先到达阴极附近而Ca++、Mg++落在后面,因此阴极侧的K+、N a+相对较多,而阳极侧则Ca++、Mg++较多。

直流电疗法实训报告

直流电疗法实训报告

一、引言直流电疗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直流电刺激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组织修复的目的。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直流电疗法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提高对直流电疗法的应用能力。

二、实训目的1. 掌握直流电疗法的原理和治疗方法。

2. 熟悉直流电疗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3. 提高对直流电疗法的应用能力,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三、实训内容1. 直流电疗法原理直流电疗法是利用直流电的生理效应,通过电极在人体表面产生电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直流电的生理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神经效应:直流电可刺激神经,产生兴奋或抑制神经细胞,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2)肌肉效应:直流电可引起肌肉收缩,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肌肉功能。

(3)血管效应:直流电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

(4)电解质效应:直流电可促使电解质在电极附近发生电解反应,改变局部电解质浓度,从而影响生理功能。

2. 直流电疗法操作方法(1)电极放置:根据治疗部位和疾病选择合适的电极,将电极放置在治疗部位。

(2)电极间距:电极间距一般为5-10cm,根据治疗部位和疾病进行调整。

(3)电流强度: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程度,调整电流强度。

一般从低电流开始,逐渐增加。

(4)治疗时间:根据治疗部位和疾病,确定治疗时间。

一般每次治疗时间为15-30分钟。

(5)治疗频率:根据病情和治疗效果,确定治疗频率。

一般每日或隔日一次。

3. 直流电疗法注意事项(1)治疗前应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过敏史,选择合适的电极和电流强度。

(2)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不适,立即停止治疗。

(3)电极放置要正确,避免电极接触皮肤,防止电击。

(4)治疗结束后,用酒精棉球擦拭电极,保持电极清洁。

四、实训过程1. 准备工作:了解患者病情、病史和过敏史,选择合适的电极和电流强度。

2. 电极放置:根据治疗部位和疾病,将电极放置在治疗部位。

3. 电流调整: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程度,调整电流强度。

第二章-直流电疗法 (1)

第二章-直流电疗法 (1)

(一)直流电治疗技术
1.主电极和副电极的确定与应用
作用电极或刺激电极,称之主电极;非作用电 极或无刺激电极,称之副电极。主电极应放在 治疗的局部,副电极可酌情放置在颈部、背部、 腰骶部、胸骨部等平坦而电阻较小的皮肤上。
小电极——主电极或刺激电极 大电极——副电极或无刺激电极
(一)直流电治疗技术
痒液。
常见烧伤原因
1.治疗部位皮肤有破损或皮肤知觉障碍; 2.衬垫太薄,电极上电解产物透到皮肤; 3.衬垫面积太小,电极板滑出而直接接触皮肤; 4.衬垫干湿不均匀;
电流的方向:脊髓:骶部(-)颈部(+)(下行电流); 头部:后颈(-)前额(+);
阳极;大剂量的阴极电流 兴奋作用:治疗神经麻痹,知觉障碍,器官功能障碍.
电流方向:脊髓:骶部(+),颈后(-)(上行电流); 头部:颈后(+),前额(-);
阴极电流(中小剂量)
治疗作用
调节自主神经和内脏神经
消炎、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阴
生理作用
1.促进局部小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
2.对神经系统影响
中枢 阳极兴奋性降低,阴极下兴奋性升高
脊髓 上行兴奋、下行抑制
阴高阳低
下行电流 升高血压 降低肌张力 使血沉加速
上行电流 降低血压 升高肌张力 使血沉减慢
生理作用
3.对组织水份的影响 阴吸阳脱
阴极下水增多,蛋白质易于吸收水而分解, 膨胀,松弛,故软化疤痕; 阳极下水减少而蛋白质增多,组织内渗透 压增高,易于治疗慢性渗出性溃疡,多汗症。
(二)直流电的治疗方法
8)治疗次数 每日或隔日一次,多数15-20次 为一个疗程。 9)治疗完毕,先将电流降到零位,再做整理。 10)治疗前需告诉患者在通电期间会产生的 各种感觉,有轻度的针刺感和蚁走感属正常 现象;如发生烧灼感以至疼痛时,应立即告 诉工作人员,以便检查调整。治疗后,最好 在局部涂搽50%的甘油,并告知患者注意保 护皮肤,避免抓伤。

直流电疗法——精选推荐

直流电疗法——精选推荐

直流电疗法直流电疗法是使用低电压的平稳直流溻通过人体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最早应用的电疗之一。

目前,单纯应用直流电疗法较少。

但它是离子导入疗法和低频电疗法的基础。

二、直流电的生物物理作用与生物化学作用人体内各种体液是组织细胞进行各种代谢和功能活动的内在环境,体液中含有各种电解质。

体液中的电解质对维持细胞内外液的容量和渗透,酸硷平衡,神经肌肉兴奋性等具重要作用,而一些微量元素是许多酶的激活剂。

体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有K+、Na+、Ca2+、Mg2+等,而阴离子有C1-、HCO3-、HPO43-、SO42-,有机酸离子和蛋白质等。

所以人体体液是电解质溶液,人体组织是电解质导体,能够导电。

直流电治疗时,两电极间存在着稳定不变的电势差,人体组织内各种离子向一定的方向移动而形成电流。

由于离子移动并引起体液中离子浓度对比的变化是直流电生物理化作用的基础。

电解电解质溶液导电时,溶液中离子发生迁移和电极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称为电解(图2.1.1)。

电解质溶解在水中时,一部分离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被一层水分子所包围,称为离子的水化(图2.1.2)。

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时,阳离子移向阴极并在阴极上获得电子而还原成为原子或原子团,电子从外电路进入溶液;阴离子移向阳?⒃谘艏?戏懦龅缱佣?趸踊蛟?油牛?缱永肟?芤毫魅胪獾缏罚ㄍ?.1.1)。

在电极上产生物这些原子或原子团,或者它们同溶剂进一步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的新物质,叫做电解产物。

现以食盐溶液为例说明电解过程:图2.1.1 电解图2.1.2 离子的水化氯化钠溶液中,受水化作用自动解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通电时,钠离子向阴极移动,从阴极上得到电子成为钠原子;氯离子向阳极移动,并在阳极上放出电子而变成氯原子。

钠原子和氯原子同水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钠放出氢气和盐酸并放出氧气,所以在阴极处产生硷性电解产物而阳极产生酸性电解产物。

电泳与电渗这是胶体分散体系在直流电作用下同时出现的两种现象。

直流电疗法名词解释

直流电疗法名词解释

直流电疗法名词解释
直流电疗法是一种医疗技术,通过将直流电流传递到人体组织中,以
治疗各种疾病和疼痛。

直流电疗法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包括电
针疗法、电刺激疗法和电疗法等。

电针疗法是一种将电流传递到针头上,然后将针头插入皮肤以治疗疾
病的方法。

电刺激疗法是一种将电流传递到皮肤上,然后使用电极刺
激神经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电疗法是一种将电流传递到人体组织中,
然后使用电极治疗疾病的方法。

直流电疗法的原理是通过电流的刺激来改变神经和肌肉的活动,从而
产生治疗效果。

直流电疗法可以改变细胞膜的电位,从而影响细胞的
代谢和功能。

此外,直流电疗法还可以改变神经传递的速度和方向,
从而影响神经的功能。

直流电疗法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和疼痛,包括神经痛、肌肉疼痛、关节炎、头痛、失眠、消化不良、呼吸道疾病等。

直流电疗法还可以用于
美容和皮肤治疗,如减肥、祛斑、祛痘等。

直流电疗法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电流的强度、频率、持
续时间和治疗部位等。

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控制。

直流电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副作用,如电击、皮肤刺激、过敏反应等。

因此,在进行直流电疗法治疗时,
应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总之,直流电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
疼痛。

在进行治疗时,应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并遵循医生的
建议和指导,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物物理作用与生物化学作用
5.细胞膜通透性变化 阳极下,脱水,偏酸性,细胞膜通透
性降低,代谢降低。 阴极下,含水量增加,偏碱性,细胞
膜变疏松,通透性升高,代谢加强。
一、生物物理作用与生物化学作用
6.组织兴奋性变化 阴极下组织兴奋性提高,应激性提 高。 阳极下组织兴奋性降低,应激性降 低。
二、生理作用
3.对伤口的影响:阴极软化瘢痕,
松解粘连,促进消散。阳极减少渗 出
4.阴极促进骨再生修复
二、生理作用
5.神经系统
1.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过程 2.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消炎 3.调节植物神经 4.感觉神经:针刺感,蚁走感,灼痛感 5.断进骨折愈合 2.消炎、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三)治疗剂量与疗程 1. 治疗剂量
成人:0.03 mA/cm2~0.1mA/cm2; 小儿:0.02 mA/cm2~0.08 mA/cm2; 2. 疗程 15~30分/次,每日或隔日一次,10~20次为 1个疗程。
二、治疗方法
(一)基本操作方法 1.选择 2.体位、皮肤 3.放置 4.检查、确认 5.交代 6.调节 7.关闭 8.清场
大,反应强烈; 副电极或无刺激电极:大电极,电流密
度小,引起的反应较弱。
一、治疗技术
(二)电极的放置方法 1. 对置法 一个电极置于病灶的一侧,
另一个电极置于病灶的对侧。适于局部 和病变部位较深的疾病的治疗。 2. 并置法 两个电极置于患者身体的同 一侧,适于治疗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等。
一、治疗技术
二、治疗方法
(二)不同部位的治疗方法 1. 眼-枕法 一极用分叉线连两圆形电极
置于闭合的两眼上,另一极 置枕项部位 电流量2 mA~5 mA,15~ 30min/次,每日或隔日一 次, 15~20次为一个疗程
二、治疗方法
2. 额-枕法 两个电极分别置于额
部和枕部 电流为3mA~6 mA,
15mA,15~ 25min/次, 15次为一个疗程
二、治疗方法
5. 耳部治疗法 把湿棉条放入外耳道
内,其末端置于耳前 区上,其上再放置电 极,副电极放在对侧 耳廓前面 电流量为1mA~ 3mA,15~25min/ 次, 15次为一个疗程
二、治疗方法
6. 咽部治疗法 取两个电极斜对于侧
15~30min/次, 每日或隔日一次, 15~20次为一个疗

二、治疗方法
3. 颞侧对置法 两个电极于颞侧对置 电流量为2mA~3
mA, 15~30min/次, 每日或隔日一次, 15~20次为一个疗

二、治疗方法
4. 面部治疗法 取面具型电极置于
患侧面部 电流量为8mA~
颈部, 副电极置于后颈部 电流量为3mA~
6mA,15~25min/ 次, 每日或隔日一次, 12次为一个疗程
二、治疗方法
7.下颌关节治疗法 取两个电极对置于下
颌关节 电流量为3mA~
5mA, 15~25min/次, 每日或隔日一次, 12次为一个疗程
二、治疗方法
8. 颈交感神经节疗法 取两个电极分别置于
10. 肘关节治疗法 (1)并置法 取两个电
极分别置于左右两侧的 肩上部,取另两个同样 大小的电极分别置于左 右前臂屈侧的下1/3处 电流量8mA~12mA, 15~30min/次, 每日或隔日一次, 15次为一个疗程。
二、治疗方法
(2)对置法 将四 个电极分别置于两侧 肘关节的内侧和外测
第八章 电疗法
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直流电疗法 第三节 直流离子导入电疗法
概述
在导体中,电荷流动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的 电流叫直流电,用此种方法作用于人体来治疗 疾病的方法叫直流电疗法。
特点:低电压(30~80V)、小强度(小于 50mA) 。
一、生物物理作用与生物化学作用
1.对人体产生生物理化作用的基础
两侧胸锁乳突肌前沿, 副电极置于枕部 电流量为1mA~3mA, 15~30min/次, 每日或隔日一次, 15次为一个疗程
二、治疗方法
9. 肩关节治疗法 取两个电极对置于
肩关节前面和后面 电流量为5mA~
8mA, 15~30min/次, 每日或隔日一次, 15次为一个疗程
二、治疗方法
电流量8mA~12mA 15~30min/次 每日或隔日一次 15次为一个疗程
二、治疗方法
11. 膝关节治疗法 (1)并置法 将两个
电极置于大腿中段 1/3及小腿中段1/3处 电流量为12mA~ 18mA 15~30min/次 每日或隔日一次 15~20次为一个疗程
二、治疗方法
直流电两极对组织的影响
作用 离子浓度
阴极 K+,Na+↑
电极下PH值改变 碱
阳极 Ca2+,Mg2+相对增 加

细胞膜通透性 增强
对蛋白质影响 使其分解
胆碱脂酶活性 降低
组织兴奋性
提高
对组织细胞影响 使其疏松
减低 使其凝固 增高 降低 使其致密
对神经作用
镇静
镇静
二、生理作用
1.促进局部小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 2.促进静脉血栓溶解退缩
3.镇静和兴奋作用
三、治疗作用
4.对癌症的治疗 5.对冠心病的治疗 6.对静脉血栓的治疗
三、治疗作用
7.其他: 脊柱下行电流:血压升高,肌张力降低;
上行电流相反 直流电电解:拔毛,除去皮肤赘生物
第二节 直流电疗法
一、治疗技术
(一)主电极和副电极的应用 主电极或刺激电极:电极小,电流密度
离子移动并引起体液中离子浓度对 比的变化
一、生物物理作用与生物化学作用
2.相关理论知识 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 电解、电解产物、离子的水化 电泳、电渗
一、生物物理作用与生物化学作用
3.酸碱度改变 阴极下碱性升高, 阳极部位呈酸性。
一、生物物理作用与生物化学作用
4.改变组织含水量 阴极下水分增加,蛋白分散升高, 组织膨胀和变得松软。 阳极下水分减少,蛋白质分散度降 低,组织较干燥致密。
(2) 对置法 将两 个电极分别置于膝关 节的内侧和外测
电流量6mA~10mA 15~30min/次 每日或隔日一次 15~20次为一个疗

三、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 1. 皮肤缺血性溃疡 2. 静脉血栓性疾病 3. 骨折愈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