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分布及分类预测模型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大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电力系统大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电力系统大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电力系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

大规模的电力设备以及复杂的电力网络需要高效的管理和运营,以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而电力系统大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构建正是一种应对这些挑战的有效手段。

电力系统大数据分析是指利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和分析方法,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隐藏其中的规律和问题。

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历史数据、实时数据以及辅助数据(如天气数据、用电负荷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设备的健康程度以及需求的变化趋势。

首先,电力系统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揭示潜在的电力系统故障。

通过对电力设备的传感器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实时掌握设备的状态和健康状况。

一旦发现设备异常或潜在风险,系统可以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设备故障引发的停电事故。

同时,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确定设备的维护计划和优化方案,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

其次,电力系统大数据分析可以优化用电负荷调度和能源分配。

通过对用电负荷数据、天气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精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用电负荷,并根据预测结果合理调度电力供应,避免用电需求过大或过小导致的能源浪费或供电不足。

此外,电力系统大数据分析还可以为可再生能源的融入提供依据,帮助优化能源的分配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最后,电力系统大数据分析可以为电力市场运营提供支持和决策依据。

通过对市场数据、电价数据等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市场需求、竞争态势和价格趋势,为电力企业的市场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同时,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调整电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市场效率和经济效益。

为了更好地进行电力系统大数据分析,构建预测模型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预测模型可以根据过去的数据和已有的模型算法,结合电力系统的特征和需求,预测未来的电力供求情况、用电负荷趋势、设备健康状况等重要参数。

电力系统中的电量预测模型研究与比较

电力系统中的电量预测模型研究与比较

电力系统中的电量预测模型研究与比较随着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准确预测电力系统的电量需求变得至关重要。

电力系统中的电量预测模型可以帮助电力公司和能源供应商进行合理的电力规划和调度,以确保电力的稳定供应,并优化能源资源的利用。

本文将对电力系统中常用的电量预测模型进行研究与比较,以便为电力系统的管理和运营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传统的电量预测模型1. 时间序列模型时间序列模型是传统电量预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基于历史数据中的时间信息进行预测,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来捕捉和模拟电量需求的变化趋势。

其中,ARIMA模型是最为常见的时间序列模型之一,它结合了自回归、滑动平均和差分操作,可以对电量需求的长期趋势、季节性和随机变化进行建模。

然而,时间序列模型在处理非线性趋势和季节性变化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回归模型回归模型是一种利用历史数据建立线性或非线性回归方程来预测电量需求的方法。

它通过寻找历史数据中与电量相关的变量,并建立预测模型来预测未来的需求。

常见的回归模型包括线性回归、多项式回归和支持向量回归等。

尽管回归模型在建模灵活性和解释性方面具有优势,但它也容易受到预测变量的选取和噪声的干扰。

二、机器学习的电量预测模型1. 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结构的非线性模型。

它通过训练网络来学习历史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并预测未来的电量需求。

常见的神经网络模型包括前馈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等。

这些模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建模能力,可以更好地捕捉电量需求的复杂特征。

然而,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调整和训练过程相对复杂,对数据质量和规模的要求较高。

2. 支持向量机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是一种通过将电量需求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来寻找最优分割超平面的方法。

它通过最大化不同类别之间的间隔,对电量需求进行分类或回归预测。

支持向量机模型在处理高维数据和非线性问题时表现出色,并且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电价分类说明全解

电价分类说明全解

电价分类说明建议



(四)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按“功率因数调整电 费办法”办理。 (五)其他规定: 1、大工业用户的生产照明(系指井下、车间、厂 房内照明)与电力用电,实行光、力综合计价, 生产照明并入电力用电,按“大工业用电”及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计收电费。 2、大工业用户中的居民生活用电、非居民照明用 电和商业用电,应分表计量。如一时不能分表, 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算各类电度,按相应电价 计收电费。
电价分类说明建议




二、商业电价 从事商品交换或提供商业性、金融性、服务性的 有偿服务消耗的电量(不分照明和动力)。包括 但不限于: 1、商业销售业:如商场、商店、批发中心、超市、 加油站等。 2、物资供销、仓储业。 3、宾馆、饮食、服务业:如宾馆、饭店、招待所、 旅社、酒店、咖啡厅、茶座、餐馆、美容美发厅、 浴室等;
电价分类说明建议




4、文化娱乐场所:如收费的旅游点、公园、影剧 院、网吧、健身房、体育运动场所、歌舞厅、卡 拉OK厅等; 5、公路收费站,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机场等 客运站用电,对外营业的停车场用电; 6、金融企业、邮政、通信营业大厅,从事咨询服 务、信息服务、广告服务、旅游服务的经营场所, 从事商业性的家政、中介等场所,房地产经营场 所; 7、其他服务业:洗染店、彩扩、摄影店等。 8、商业广告、商业场所户外灯饰用电。
电价分类说明建议



(2)电炉铁合金、电炉钙镁磷肥和电炉黄磷的电 价,仅限于电炉生产的铁合金、钙镁磷肥和黄磷 用电,不包括高炉生产的铁合金、钙镁磷肥和黄 磷用电。 (3)电解烧碱的电价,仅限于电解法生产烧碱的 电解用电,不包括液氯、压缩氢、盐酸、漂白粉、 氯磺酸、聚氯乙烯树脂等用电。采用离子膜法进 行氯碱生产的用电,执行国家专项电价。 (4)中小化肥电价:年生产能力为30万吨以下 (不含30万吨)的单系列合成氨、磷肥、钾肥、 复合肥料生产企业中化肥生产用电。。但化肥企 业生产液氨、甲醇、甲醛、纯碱、吗啉、香料、 硫酸等化工产品(非化肥中间产品)用电除外。

分时电价时段划分模型

分时电价时段划分模型

分时电价时段划分模型
分时电价时段划分模型可分为多种方法和模型,以下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

1. 基于市场需求和用电特征:根据不同用户和不同时间段的用电特征和需求变化,将一天的24小时划分为不同时段。

常见的时段划分包括:早高峰时段、晚高峰时段、谷时时段等。

2. 基于负荷曲线:通过分析用户的负荷曲线,将一天的用电负荷分为不同的时段。

常见的方法有:按平均负荷、按峰值负荷等划分。

3. 基于电网供需平衡和成本考虑:考虑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和成本因素,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不同的时段。

常见的方法有:将电网负荷分布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相匹配,划分出高成本时段和低成本时段。

4. 基于分时电价政策和效益最大化:根据政府制定的分时电价政策和效益最大化原则,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不同时段。

常见的方法有:考虑用户的用电效益和电力系统的效益,通过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计算得出最优的时段划分。

需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分时电价时段划分模型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使用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确定。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和模型示例,具体实施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优化。

智能电力系统中的电价预测模型研究

智能电力系统中的电价预测模型研究

智能电力系统中的电价预测模型研究近年来,随着智能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发展,电力行业对于电价的预测和控制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电价预测模型成为智能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电价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介绍电价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

电价预测模型旨在根据历史数据和相关影响因素,对未来一段时间(通常是几小时到几天)内的电价进行预测。

其基本原理是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电价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该模型进行预测。

常用的影响因素包括供需关系、季节因素、天气因素、经济因素等。

其次,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电价预测模型方法。

首先是统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来预测未来电价。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

时间序列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趋势、周期和季节性进行建模,来预测未来电价的变化趋势。

回归分析通过选择合适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回归模型来进行预测。

聚类分析通过将历史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来寻找相似的历史数据,并预测未来电价。

此外,还有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等。

这些方法通过训练模型来预测未来电价,其预测精度通常较高。

最后,我们来探讨电价预测模型的发展趋势。

随着智能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价预测模型也在不断创新和优化。

一方面,随着数据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例如,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影响因素,如市场需求、政策因素等,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另一方面,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电价的波动性和复杂性也在增加,因此模型需要更加适应这种变化。

例如,可以引入动态模型来预测电价的短期和中长期变化趋势。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如深度学习等,将为电价预测模型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综上所述,电价预测模型在智能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和采用适当的方法,可以对未来电价进行准确预测,从而为电力行业的调度和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电力市场中电价预测模型的应用

电力市场中电价预测模型的应用

电力市场中电价预测模型的应用在当今的电力市场中,电价预测模型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准确预测电价成为了电力供应商、消费者以及市场监管者等各方关注的焦点。

电价的波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供需关系、燃料价格、季节变化、天气状况以及政策法规等。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使得电价的预测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然而,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电价预测模型,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应对这一挑战,为电力市场的参与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常见的电价预测模型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基于统计学的模型、基于人工智能的模型以及基于混合方法的模型。

基于统计学的模型,如时间序列分析和回归分析,是早期电价预测中较为常用的方法。

时间序列分析通过对历史电价数据的自相关性和趋势进行分析,来预测未来的电价走势。

回归分析则试图建立电价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

这些方法相对简单易懂,计算成本较低,但在处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和不确定性时可能表现不佳。

人工智能模型,如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近年来在电价预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对非线性关系的处理能力,能够从大量的历史数据中自动提取特征和模式。

支持向量机则在处理小样本和高维度数据时具有独特的优势。

然而,人工智能模型往往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并且其结果的解释性相对较差。

混合方法模型则是将统计学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相结合,取长补短,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可以先使用时间序列分析对电价数据进行初步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结果输入到人工神经网络中进行进一步的预测。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电价预测模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要充分了解预测的目标和需求。

如果需要快速获得初步的预测结果,并且对精度要求不是特别高,那么基于统计学的简单模型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对预测精度要求较高,并且有足够的计算资源和数据支持,那么人工智能或混合方法模型可能更为合适。

电力市场中的电价预测模型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研究

电力市场中的电价预测模型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研究

电力市场中的电价预测模型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研究引言: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步发展与完善,电力价格的准确预测对于电力市场的参与者来说愈发重要。

电价预测模型的应用研究在电力市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市场参与者制定相应的电力购买或者销售策略。

本文将探讨电力市场中电价预测模型的应用研究,并分析其在市场参与者决策中的影响。

1. 电价预测模型的背景与意义电价预测模型是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其他相关因素来预测未来一定时间段内的电力价格走势的数学模型。

具体而言,这些模型可以基于统计学、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构建。

电价预测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电力市场参与者做出更准确的决策,例如制定购电策略、安排电力供应等。

2. 电价预测模型的应用方法与技术电价预测模型的应用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传统统计学方法和机器学习方法。

传统统计学方法主要基于历史数据进行建模,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来预测电力价格。

而机器学习方法则更加注重算法的学习和优化,通过训练模型来预测电价,并可以自动适应市场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电力市场中的电价预测模型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2.1. 历史数据分析电价预测模型的构建首先要基于历史数据进行分析。

这些历史数据可以包括电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天气因素、电力需求、电力价格等。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找到一些潜在的关联关系,为后续的模型构建提供基础。

2.2. 天气因素考虑在电价预测模型中,天气因素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例如,气温的变化、季节性的能源需求等都会影响电力市场的供需关系。

因此,在构建电价预测模型时,考虑将天气因素纳入其中是必要的。

2.3. 市场需求分析电力市场的需求是电价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可以预测电力价格的上涨或下跌趋势。

此外,还需要考虑电力市场中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竞争、政策调整等。

2.4. 机器学习技术应用近年来,机器学习技术在电价预测模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课件设计峰谷分时电价的数学模型.ppt

课件设计峰谷分时电价的数学模型.ppt
利用峰谷分时电价的差额,就可产生客观的经济效 益.每天少支出电费2880 元,一年可节约电费百万.
❖ 分时电价模型需兼顾发电厂,电力公司,用户三侧 的利益,提高电力公司,用户,发电厂实行分时电价 的积极性。
研究分时电价模型的意义
发电厂
电力公司
用户
电力需求价格弹性
❖ 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影响需求量的某因素(自 变量)的值每变动百分之一,所引起需求量变化 的百分率。通常,用价格变动的百分率引起需求 量变化的百分率来表示。这两个百分率的比值, 称为弹性系数。
得到分时电价后的各时段平均费用 r f r g r p
用其求取分时电价后的各时段用电量。预测将 来的经济收入。根据历史数据寻求该时段的电
力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即可根据电量预测值来 判断分时电价后的各时段用电量。前提是我们 假设各时段的电力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恒定。
构建电价数学模型
p
(Qp Q1) / Q1 (rp r) / r
❖ 价格弹性系数:
表示弹性的大小=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 比率
Ep
Q(Q2Q1)/Q1 P (P2P1)/P1
电力需求价格弹性
❖ 根据价格弹性系数的表述方式与应用情况,可分 为弧弹性系数和点弹性系数两种表达方式。
(1) 求弧弹性: 即把计算价格变动的百分率所用价 格用变动前后两个价格的算术平均数来代替,而 计算需求变动百分率的需求量则用变动前后两个 需求量的算术平均数来代替。要计算需求曲线上 某两点之间一段弧的平均弹性。如果不知道需求 曲线方程,只知道需求曲线上两点的坐标(更多 的属于这种情况),则可由上式求得弧弹性系数。
g
(Qg Q3) / Q3 (rg r) / r
Q f Q 1 Q 2 Q 3 Q p Q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学术研究 ・ 冯长有 ,等 电价分布及分类预测模型
地区与相邻地区功率交换水平与电价分布的关系 , 功率为负表示从外地区购电 , 可以看出购电功率越 多高电价出现概率越大 , 其原因在于此时该区域的 负荷功率缺额较大 ,从而造成电价偏高 。
图2 负荷水平与电价分布关系 Fig. 2 Relationship of demand and price distribution
图4 备用率水平与电价分布关系 Fig. 4 Relationship of RR and price distribution
2 ) 供给功率 S ( t) : 是指该区域内部的功率供给 水平 ,图 3 给出了其与电价分布的关系 ,可以看出当 该地区的功率供给水平偏高时 ,市场电价水平偏低 , 即高电价出现概率偏低 ,也符合商品价格变化规律 , 即供应越多 、 价格越低 。
可以看出该序列具有明显的均值回复特性 , 呈 — 25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9 , 33 (6)
现一 定 的 周 期 变 化 , 其 中 大 部 分 电 价 低 于 80 美元/ ( M W ・ h) ,部分时段电价偏高 , 不过所占 比例很小 ,属于少数类 , 两者的比例为 11. 63 , 以此 为例研究影响电价分布的相关因素 , 这是进行电价 分类及预测的基础 。 1. 1 影响电价分布的市场因素 1 ) 负荷水平 D ( t) : 图 2 给出了该地区负荷对电 价分布的影响 ,可以看出负荷水平越高 ,出现高电价 的概率越大 ,符合商品价格变化规律 , 即需求越大 、 价格越高 , 其中电价高于 80 美元/ ( M W ・h ) 的时 段 ,负荷均在 9 000 M W 以上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3 供给功率水平与电价分布关系 Fig. 3 Relationship of power supply and price distribution
负荷和供给功率是影响电价水平的最重要因 素 ,两者波动具有内在关联 , 一般来说 , 负荷变高容 易引起电价上扬 ,发电商为追求更多利润必然提高 其出力水平 ,为统一考虑两者与电价间的关联 ,引入 区域备用率水平 R R 以描述该区域的备用水平 : — 26 —
R R ( t) =
S ( t) - D ( t) D ( t)
( 1)
图 4 给出了其与电价分布的关系 , 可以看出高 电价主要出现在该值较低时段 , 特别是功率供给水 平低于负荷时 ,即 R R 为负时 , 说明该区域内的可用 容量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 或者由于电价水平低于 发电成本发电商关闭机组 , 需要从相邻区域购电或 切掉可调度负荷以满足供需平衡 。图 4 表明备用率 较高时 ,即 R R ( t) ≥R R τ时 , 不会出现高电价 , 可利用 该值修正电价分类结果并对高电价时段进行估值 。 τ表示不出现高电价的最低备用率水平 , 可 其中 R R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得到 ,与电价基准值选择有关 。
第 33 卷 第6期 2009 年 3 月 25 日
Vol. 33 No . 6 Mar. 25 , 2009
电价分布及分类预测模型
冯长有 , 王锡凡 , 王秀丽 , 王文博
(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 陕西省西安市 710049)
摘要 : 准确的电价预测可为各市场主体的运营 、 发展规划提供指导 , 降低电价波动带来的风险 , 文 中提出了相关预测模型 。首先 ,基于历史数据分析了负荷水平 、 供给功率 、 可调度负荷水平 、 与相邻 区域的功率交换水平及时段等因素对电价分布的影响 ,并引入基准电价概念将电价分为正常电价 和高电价 ; 然后 ,以上述因素为输入变量 ,采用邻近点技术和支撑向量机 ( SVM ) 技术确定未来电价 的类别归属 ,正常电价利用时间序列法预测 ,高电价则根据历史高电价信息加权估计得到 。模型以 电价分布为着眼点进行分类预测 ,降低了对时间的依赖程度 ,不仅可用于短期电价预测 ,也为中长 期预测提供了有效思路 。以澳大利亚市场 Queensland 地区的周电价预测为例说明其有效性和实 用性 ,给出了预测和分类精度 ,并通过灵敏度分析研究了基准电价选取对模型分类精度的影响 。 关键词 : 电价分布 ; 高电价 ; 邻近点 ; 支撑向量机 ; 分类精度 ; 电价预测 中图分类号 : TM73 ; F123. 9
0 引言
市场环境下 ,电价成为市场中的基本要素 ,集中 反映供需水平及变化趋势 , 是各市场主体关注的焦 点 。由于电价较强的波动性和随机性 , 各市场参与 者均希望准确预测电价变化趋势 , 为其决策提供依 据 。根据预测时间间隔不同 , 可分为短期和中长期 电价预测 2 类 。前者包括小时前电价预测 、 日前电 价预测 、 周电价预测 ,预测单位一般与市场出清间隔 相同 ,各市场主体主要着重于预测精度 ,其中日前电 价预测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 根据其变化规律 提出了诸多预测模型 [ 126 ] , 其预测精度较高 , 误差一 般在 10 %以内 。中长期电价预测包括月度和年度 电价预测 ,研究对象主要为日均电价[ 7 ] ,各市场主体 更加关注电价变化趋势 , 特别是高电价的识别及估 计 。由于预测周期长 、 影响因素多 、 预测难度大 , 对 此领域研究较少[ 829 ] , 若仍采用短期预测模型 , 则误 差较大 、 可信度不高 。当前电价预测模型大多基于 时间序列分析 ,而由于各时段系统状况的不可复制 性 ,不利于预测精度的提高 ,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电 价分布特点的预测模型 。 本文首先基于历史数据分析了影响电价分布的 各相关因素 , 并根据其分布特点 , 引入基准电价概 念 ,将其分为正常电价与高电价 2 部分 ,其中高电价 的正确识别和预测有利于各方规避风险 、 最大化效
2. 1 分类方法
5 ) 时段因素 T ( t) : 不同时段电价差别较大 , 与 其经济环境及人们生活习惯有关 , 在对周时段或月 度/ 年度日均电价进行预测时 ,应考虑其对电价分布 的影响 。图 7 给出 Queensland 市场中电价分布与 时段的关系 , 高电价主要集中在星期日至星期三 。 应指出的是 ,在预测中长期电价 ( 如年度日均电价 ) 时 ,需要考虑月份 、 季节影响 ,在此不再论述 。
式中 : X ( t) = [ D ( t) , S ( t) , DL ( t) , CP ( t) , T ( t) ] , 为 t 时段的市场信息向量 ;β k 为各因素的加权系数 。 通过式 ( 4) 确定以往时段与时段 t 的相似程度 , 并根据距离大小选取一定数量的邻近点样本估计 SVM 分类模型参数 , 并根据该时段市场信息利用 SVM 确定待估计时段的类别归属 。为提高分类准 确性 ,应利用该时段的备用率水平 R R ( t) 对分类结 果进行修正 , 若大于 R R τ 则说明该时刻供给功率水 平远大于负荷 , 不会出现高电价 , 将其置为正常电 价 ,否则维持原分类结果 。 2. 2 预测模型 2. 2. 1 正常电价预测 若未来时段为正常电价 , 则可根据修正电价信 息估计其电价水平 。对于修正电价序列 pm ,由于剔 除了高电价时段 ,回归性和周期性更强 ,可利用常规 的 A RMA 模型来拟合 ,即
1 电价分布及其分类
图 1 给出了澳大利亚 Queensland 地区 2008 年 4 月至 5 月市场出清电 价水 平 ( 见 ht tp :/ / www. nemmco . co m. au/ ) ,其出清间隔为 30 min 。
图1 2008 年 4 月至 5 月 Queensland 地区电价水平 Fig. 1 Electricity prices of Queensland in April2May , 2008
利用已有信息对未来电价进行分类属于数据挖 掘范 畴 , 本 文 采 用 分 类 性 能 优 异 的 支 撑 向 量 机 ( SVM ) 技术和邻近点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未来时段 电价的类别归属 ( SVM 技术介绍见附录 A ) 。由于 历史电价信息量较大 , 首先利用相似搜索技术在历 史样本中搜索待分类时段的邻近点 , 剔除相关性不 强的信息 ,可利用下述距离判别函数确定邻近样本 : d ( X ( t) , X ( j ) ) = ‖X ( t) - X ( j ) ‖ =
图5 可调度负荷水平与电价分布关系 Fig. 5 Relationship of dispatchable load and price distribution
4) 与相邻区域的功率交换水平 CP ( t) : 市场环 境下 ,当相邻地区的电价低于本地区或本地区可用 功率低于其负荷需求时 , 需通过联络线从相邻地区 购电 , 反之 , 则对外供电 。图 6 给出了 Q ueensland
p ( t)
p ( t) < p τ
图6 功率交换水平与电价分布关系 Fig. 6 Relationship of power change and price distribution
该序列的回归性和周期性更强 , 且与预测时段 长短关联不大 ,从图 1 所示电价序列可得到印证 。
2 电价预测模型
收稿日期 : 2008209220 ; 修回日期 : 2008211218 。 国家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 973 计 划 ) 资 助 项 目 (2004CB217905) 。
益 。当前 ,部分学者对市场中尖峰电价即 “价格钉” 的发生机理及判断预测进行了深入研究 , 对于本文 的分类及预测模型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 10215 ] 。 基于上述研究 ,本文以各影响因素为输入变量 , 采用邻近点和 SVM 技术确定未来时段电价的类别 归属 ,并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估计 。应指出的是 ,本文 所指的高电价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尖峰电价 , 而是指 高于某基准值的电价水平 , 该基准值应根据历史电 价信息确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