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治疗的理论依据以及重要的研究支持

合集下载

艺术治疗的概念、发展及教育

艺术治疗的概念、发展及教育

艺术治疗的概念、发展及教育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艺术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心理治疗方法,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艺术治疗结合了艺术与心理治疗,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帮助个体表达情感、探索内心世界,从而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本文旨在系统阐述艺术治疗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教育领域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解析艺术治疗的定义、理论基础及实践方法。

通过深入探讨艺术治疗的多学科背景,包括心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来揭示艺术治疗的核心价值和作用机制。

接着,本文将回顾艺术治疗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探索性实践到现代的系统理论构建,本文将分析不同阶段艺术治疗的发展特点,以及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本文还将探讨艺术治疗在各国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应性和差异性。

本文将着重探讨艺术治疗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分析艺术治疗如何融入学校教育、特殊教育以及成人教育中,提升个体的情感智力、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本文也将探讨艺术治疗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体而言,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艺术治疗的全面视角,不仅理解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还能看到其在不同文化和教育环境中的多样性和发展潜力。

通过本文的阐述,期望能进一步推动艺术治疗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艺术治疗的概念艺术治疗是一种利用艺术创作过程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情感表达的治疗方法。

在探讨艺术治疗的概念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艺术治疗结合了艺术和心理学两个领域的知识。

它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过程,更是一种通过艺术活动来进行心理治疗的手段。

艺术治疗师通常会引导个体使用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艺术治疗强调个体的自我表达和自我探索。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而无需担心外界的评价和批判。

这种自由表达的过程有助于个体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状态,促进自我认知的发展。

舞动治疗对剧目呈现的作用分析——以排演《半条被子》为例

舞动治疗对剧目呈现的作用分析——以排演《半条被子》为例

DANCE FASHION 2023浅析DANCE FASHION 舞动治疗也叫动作治疗,是结合心理学与舞蹈学的一种跨学科研究,它注重强调身体与情绪的连接性,能够通过肢体动作来呈现人类内心最真实的自我。

其起源于美国,1940—1960年是舞动治疗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期,1966年美国舞动治疗协会正式成立,制订了有关舞动治疗的专业规范和要求,而今舞动治疗法多应用于精神、临床医学等医学领域,以及团体辅导、培训等活动中。

1.舞动治疗能够提升剧目的呈现效果1.1舞动治疗前:固化思维,“公式型”动作作品前期,舞蹈演员容易对作品主题、角色塑造形成思维定式,按照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把自己“熟知”的情绪情感直接带入作品,接连对作品中的动作幅度形成“定式”。

1.1.1表达不当频出“假动作”舞蹈演员必须将真实的情感与动作呈现在舞台上,才能将观众拉入舞蹈故事中。

但是演员在排练《半条被子》时,许多时候都会出现虚假动作,例如被推倒、被压迫、爬雪山等,动作饱含的情绪情感呈现有很大误差。

同时舞蹈演员的性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角色的呈现,其性格特征会潜移默化地带入他所扮演的角色中。

此外,舞蹈演员一般对与自己同一时期的角色的心理状态的把握会更准确,而与自己所处年龄段之外,以及与自己生活状态跨度较大的角色,不容易把握,尤其是超出自己现有年龄较多的角色,比如母亲、老妇人等角色。

1.1.2群舞不齐,节奏“零散乱”《半条被子》中不乏速度快、力量大的齐舞舞段,部分舞段经过反复排练后还是会出现动作不齐的状态。

根据拉班的“八大力效”来分析,其中大量动作都是冲击、抽打型动作,这两种动作的共通点都是速度快。

每个演员都是按照自己内心的默数节奏进行舞蹈的,就会造成舞蹈动作的节奏点变乱。

默数节奏时保持均匀间隔已实属不易,还有乐曲的变调,沉溺于默数节奏,舞段呈现出来的效果必然很“乱”。

1.1.3情感耗竭,状态“空滞虚”Burnout 的英文原意是烧毁,运动心理学界的学者大都将其翻译为心理耗竭。

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对比分析

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对比分析

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对比分析【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及对比分析。

在国内,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损伤类型、部位和发生率方面;而国外的研究则更注重损伤的预防策略和康复方案。

文章还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国外在损伤预防和治疗方面比国内更加完善。

影响因素分析包括运动员自身条件、疲劳程度、技术水平等方面。

为了预防和减少体育舞蹈运动损伤,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如加强运动员训练、合理安排比赛和训练计划等。

结论部分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强调加强预防意识和提升运动员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关键词: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研究现状、国内、国外、对比分析、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启示、展望、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国内外对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一些小范围的调查和案例分析中。

随着体育舞蹈运动的普及和受欢迎程度的增加,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需求也逐渐增大。

有必要对国内外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和对比分析,以揭示其中的共性和差异性,为进一步的研究和防范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研究现状及对比分析,探讨影响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提出预防和减少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为相关研究及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并希望通过对比分析的启示,为未来的研究及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

1.2 研究目的体育舞蹈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随之而来的运动损伤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对比分析,深入探讨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问题,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研究的具体目的包括:1. 总结国内外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了解各地区在这一领域的关注重点和研究进展;2. 分析国内外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研究的差异和共同点,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3. 提出预防和减少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指导和建议。

亨廷顿舞蹈症研究现状

亨廷顿舞蹈症研究现状

亨廷顿舞蹈症研究现状亨廷顿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 HD)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中枢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由HTT基因序列的突变引起。

HTT基因产生一种名为亨廷顿蛋白的蛋白质,该蛋白参与大脑神经细胞(神经元)的功能。

当基因有缺陷时,它会产生一种异常(或突变)的亨廷顿蛋白,这种蛋白是有毒的,会导致神经元损伤和神经元死亡。

HD通常出现在30多岁或40多岁的人身上,症状可能在生命早期出现。

近年来,PTC Therapeutics分享了亨廷顿舞蹈症患者PTC518的2期研究PIVOT-HD的12周部分的中期数据。

该研究表明,外周血细胞中亨廷顿舞蹈症(HTT)蛋白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在10mg剂量水平下,突变HTT水平平均降低30%。

此外,PTC518在脑脊液(CSF)中的暴露与血浆未结合药物水平一致或高于血浆未结合的药物水平。

PTC518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没有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没有周围神经病变或剂量限制性毒性的报告。

这些数据表明PTC518在治疗亨廷顿舞蹈症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

除了PTC518,还有许多其他的研究正在探索亨廷顿舞蹈症的治疗方法。

其中一种是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旨在修正缺陷基因,从而减少突变亨廷顿蛋白的产生。

目前,该方法已经在动物模型中取得了成功,但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除了基因治疗,还有针对亨廷顿蛋白本身的治疗方法也在研究之中。

其中的一种方法是使用小分子抑制剂抑制亨廷顿蛋白的活性,从而减少其对神经元的损伤。

目前,一些小分子抑制剂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尚未公布其结果。

总的来说,亨廷顿舞蹈症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虽然还没有治愈该疾病的方法,但现有的研究数据表明一些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前景。

在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有望发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亨廷顿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中年人,导致神经系统的退化和舞蹈样动作。

新疆舞蹈理论、评论现状与对策

新疆舞蹈理论、评论现状与对策

新疆舞蹈理论、评论现状与对策新疆舞蹈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人们对于新疆舞蹈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其展示的能歌善舞方面,往往忽略了舞蹈理论对于舞蹈发展的重要性,而理论和实践对于舞蹈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两者相辅相成互不分离,若缺失任何一方都会阻碍舞蹈的长远发展。

由此可见若新疆舞蹈的创作和表演缺乏舞蹈理论的支撑以及存在评论滞后的缺陷会使舞蹈缺少原有的灵魂,进而影响舞蹈的艺术美。

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新疆舞蹈的发展传播其艺术美,本篇文章针对新疆舞蹈理论以及评论滞后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的措施,希望能夠有所帮助,从而促进新疆舞蹈稳步健康的发展。

标签:新疆舞蹈理论;评论现状;策略引言除了舞蹈表演者,若从舞蹈欣赏者的角度出发,同样也需要舞蹈理论以及评论的引导和支撑。

为了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舞蹈表演者在进行舞蹈展示时所表现的动态语言,只有表演者和评论者两者相互结合,互相交流,才能够对舞蹈本身做出更加深层次的分析和解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现阶段现存的一些思想和观念会受到时代的冲击,同样文化也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

文化在转型的时期会面临着文化价值多元化以及市场化审美泛倍化的各种挑战,对于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舞蹈理论以及评论的重要性就越发重要。

虽然新疆舞蹈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从现阶段看在舞蹈理论以及评论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新疆舞蹈的发展,必须针对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重新审视和分析新疆舞蹈理论评论现状。

一、新疆舞蹈理论、评论现状1、1新疆舞蹈理论以及评论人才的缺失问题严重新疆舞蹈的发展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舞蹈理论以及评论人才的缺失问题严重,若缺乏有经验的理论人才则新疆舞蹈理论以及评论界现状就无法形成一支完整的理论研究队伍,导致对舞蹈专业性的特点以及学术氛围的评价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由于舞蹈专业的特殊性,舞蹈的动态特征以及实践性比其他专业更有特色,若评论者对舞蹈理论和评论了解甚少或缺乏足够的兴趣,则会导致舞蹈事业的发展缓慢,新疆舞蹈往往更加注重能歌善舞,却对理论研究和评论方面不够重视。

舞蹈有关的学术文献

舞蹈有关的学术文献

舞蹈有关的学术文献
1.《舞蹈与人类文化》:探讨舞蹈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以及它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2. 《舞蹈心理学》:研究舞蹈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舞蹈的治疗作用。

3. 《舞蹈教育学》:探讨舞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如何将舞蹈教育融入到教育体系中。

4. 《舞蹈治疗学》:研究舞蹈治疗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以及舞蹈治疗的机制和效果。

5. 《舞蹈美学》:探讨舞蹈艺术的美学特点,以及如何评价和欣赏舞蹈作品。

6. 《舞蹈史》: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舞蹈形式、演变和文化背景。

7. 《舞蹈解剖学》:研究人体运动和舞蹈技巧的解剖学基础,以及如何通过身体训练来提高舞蹈技巧。

8. 《舞蹈创作与表演》:探讨舞蹈创作和表演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如何通过创新来推动舞蹈艺术的发展。

9. 《舞蹈民族学》:研究不同民族的舞蹈形式和文化特点,以及舞蹈在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0. 《跨文化舞蹈研究》:探讨在跨文化交流中,舞蹈如何作为一种语言和交流方式,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 1 -。

亨廷顿氏舞蹈症

亨廷顿氏舞蹈症

亨廷顿氏舞蹈症是一种家族显性遗传型疾病。

患者由于基因突变或者第四对染色体内 DNA(脱氧核糖核酸)基质之 CAG三核甘酸重复序列过度扩张,造成脑部神经细胞持续退化,机体细胞错误地制造一种名为“亨廷顿蛋白质”的有害物质。

这些异常蛋白质积聚成块,损坏部分脑细胞,特别是那些与肌肉控制有关的细胞,导致患者神经系统逐渐退化,神经冲动弥散,动作失调,出现不可控制的颤搐,并能发展成痴呆,甚至死亡。

亨廷顿氏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病因主要是家族遗传或者基因受到外部刺激而发生突变。

只要自双亲任一方遗传缺陷的基因,皆会表现出病征。

病征主要表现为:1.情绪异常,变得冷漠、易怒或忧郁。

2.手指、腿部、脸部或身体出现不自主动作。

3.智力衰减,判断力、记忆力、认知能力减退。

一般来说,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是因为突然跌倒或者感染其他并发症。

目前药物可以控制、减缓情绪波动和动作问题,但无法彻底根治该疾病。

一个跨国科研团体在经历了10年炼狱般艰难的研究探索后,声称已发现了引起亨廷顿氏舞蹈症的基因。

这10年里,他们曾有过方向错误的研究,品尝过因试验失败而痛心的滋味,终于发现了这一在分子生物学界众人追寻已久的目标。

研究人员说,他们现在已掌握了这种基因,可以着手研究这种由于神经系统衰退而引起的神精病了。

这种病通常总是侵袭30到40岁左右的人。

患者看似正常,实则身体已严重受损,在10年到20年间就会死去。

亨廷顿氏舞蹈症折磨着3万名左右的美国人,另有15万美国人处于染病的险境。

众所周知的民间歌手乌迪·古斯里便是它的牺牲品之一。

在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发现了引起亨廷顿氏舞蹈症的基因线索,当时正值新形态的分子遗传学的起步阶段,研究人员不久就遇到了一连串儿的麻烦,使这项研究变得更具有挑战性和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也因此吸引了许多杰出的生物学家。

令科学家们感兴趣的是,引起这种疾病的基因突变与他们不久前在引起其他疾病的基因中所见到的一样。

身体意向三方模型在舞动治疗中的理论与实证应用

身体意向三方模型在舞动治疗中的理论与实证应用

DANCE FASHION2023舞动治疗是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分支之一,美国舞动治疗协会(ADTA )将舞动治疗定义为“一种运用舞蹈或动作过程以促进个体情绪、身体、认知和社会整合的心理疗法”。

我国对舞蹈治疗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直至目前,应用舞动治疗干预各类人群并取得成效的实证案例已较为丰富,包括对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抑郁或焦虑症等精神类疾病患者的康复、特殊儿童的健康干预等。

实践中,舞动治疗一向延续由玛丽安·蔡斯建立的对身体意向相关身体素质的重视倾向,借鉴精神分析原理,认为身体形象或功能的损坏是内心矛盾与痛苦的非正当反应,并注重对象关系的维度,在治疗师与来访者、来访者与来访者之间,非语言形态的动作同情中重塑健康的自我认知与互动方式。

理论研究主要围绕舞蹈治疗的缘起、发展、流派、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价值等方面的梳理和总结以及对中国舞蹈治疗学科建设的探讨。

然而相较而言,理论化、概念化地对舞动治疗中作用机制的分析较为缺乏,这也与心理健康领域专注于认知层面的精神活动而忽略身体与心理健康联系的传统有关。

在此背景下,学者Pylv än äinen 提出“身体意向”(body im-age )的概念,即对身体的体验和洞察,身体在心理学层面的意义,并进一步细化为身体意向三方模型以解释舞动治疗中促进个体整合身心觉察、参与外界互动的机制,并在实证研究中分析来访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1.身体意向———舞动治疗三方模型Pylv än äinen 在希尔德的基础上归纳命名了意象属性(im-age-properties )、生动感觉(lived sensations )和身体记忆(body memories )三个方面,并将生动感觉替换为舞动治疗中的已有概念“身体自我”(body self ),以表明在舞动治疗视域下身体的生动感觉包含在身体自我的概念之中,身体经验本身在治疗中就具有心理意义,并不需要被转化为心理图像或认知表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蹈治疗的理论依据以及重要的研究支持
摘要: 舞蹈治疗的理论根基是身心的结合,并认为叧有当身体和精神心理充分整合的个体才是完整和全面的。

其实强调自我内心表达和身心结合,从更加整体的角度来观察人体仿佛是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结合和体现。

舞蹈治疗的理论根基是身心的结合,并认为叧有当身体和精神心理充分整合的个体才是完整和全面的。

其实强调自我内心表达和身心结合,从更加整体的角度来观察人体仿佛是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结合和体现。

舞蹈治疗背后的关键原理
舞蹈治疗是建立在一些特定的理论基础上的。

这些理论是:
1. 身心存在着交互作用,因此动作上的改变会影响整体机能(Berrol,1992;Stanton-Jones,1992)。

2. 动作能够反映人格(North,1972;Stanton-Jones,1992)。

3. 治疗关系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非语言行为的调节,例如,通过治疗师镜照来访者的动作进行调节(Chaikin and Schmais,1979;Stanton-Jones,1992)。

4. 动作具有象征功能,因此可以表达潜意识过程的迹象(Schmais,1985;Stanton-Jones,1992)。

5. 即兴动作允许来访者实验新的存在方式(Stanton-Jones,1992)。

6. 舞蹈治疗考虑到了早期的客体关系的重演,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非语言的方式调节后者(Meekums,1990;Trevarthen,2001)。

舞蹈治疗相关研究
研究表明,身体和精神心理是相互影响的。

当人的身体动作出现异常的时候,人的心理会受到干扰,反之当人的心理和情绪不正常的时候,人的身体动作也会反映出来。

通过对人体各个部位(躯体,五官等)的训练和康复,大脑里对应的神经元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在神经科学的实验中已经得到了证明。

舞蹈治疗的先
辈之一Irmgard Bartenieff 将独特的肢体训练方法(Bartenieff Fundamental 巳特尼夫基本)用于治疗康复小儿麻痹症患者就是径好的例子之一。

她的这套方法是建立在强化脑干功能基础之上的。

脑干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最先出现的大脑部分,包含有与生俱来的自然反射,这一功能是不需要后天训练在大脑皮层灰质部分(负责语言,意识和思想等)就能够建立起来的。

Bartenieff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通过对小儿麻痹症患者3-6个月的持续肢体训练帮助他们恢复了运动功能(Bartenieff & Lewis, 1980, p. 232)。

这说明人在大脑意识形成前就拥有了的不可忽略的潜能。

舞蹈治疗中非常强调肢体动作的开发,当一个人开始尝试通过肢体探索更多未使用过的空间的时候,他的思想其实也被激活,开始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从而在认知水平上开阔了看世界的角度,并仅过去固有思维模式中跳了出来。

抑郁症病患的身体动作一般是比较束缚局限的,他们内心也常常陷在一个死角里来回转圈。

舞蹈治疗的练习就是让他们尝试使用不同的空间,影响其思维,从孤立的世界中走出来。

对舞蹈治疗中镜像练习的研究还表明,当一个人看到另外一个人做表现一定情感的动作的时候,两个人同样一组的神经元得以激活(Cynthia F Berrol,2006)并在短到500毫秒之内被同步(Dimberg, Thunberg, Elmehed, 2000)。

这组相同的神经元被后来的研究发现并定义为镜像神经元系统(Gallese,
2005, 2009)。

这其实仅神经科学的角度找到了舞蹈治疗中共情,调和,依附的物质基础和证据。

这种通过‘可视化(visualization)’的方式可以让我们相互直接地建立起关系。

其实舞蹈治疗中围绕的主题就是各个层面和维度上关系的建立,即关于自己的(身与心,现在与过去和将来),关于和他人的(比如治疗师和病患之间等)。

这种关系,或者说共情与信任是治疗的基础和关键,当病患感觉到被理解和接纳,他就会更加信任治疗师,也会从身体和思想上更开放自己,自我表达越充分,从而更富有创造力,身心的整合和相互影响越好,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治疗进程。

当然在治疗关系外,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镜像神经元系统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比如母亲和婴儿的互动中就有很多相互模仿的动作,这帮助他们建立了依恋关系,这种关系在肢体动作的刺激下不断得到加强。

目前比较引人注目的关于舞蹈治疗理论依据和研究支持的工作来自“亲历理
论”(Enaction)(Maturana and Varela, 1984)和“具身认知心理学”(Embodied cognitive)(Barsalou, Niedenthal, Barbey, Ruppert, 2003)。

这两个理论认为我们认知结果的意义不仅与我们和世界相互作用的认知活动有关,而且与我们实现认知活动的基本的身体图式、行为结构和生理神经结构有关。

机能主义的倡导者 John Dewey 指出:“我们的身体经验(bodily experience) 是我们能意谓、思考、知道和交流之一切的最初的基础”,即高级水平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最初身体活动(感知运动)的内化。

“亲历”和“具身认知”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为舞蹈治疗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科学理论框架,并使之更好有机地整合到现有的认知科学和心理治疗学中(Koch and Fischman,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