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案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2.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2.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人体消化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及其利用。针对这一内容,我制定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首先,我以生活实例导入,让学生观察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从而引出营养物质的概念。接着,通过多媒体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进一步掌握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营养物质是如何被吸收的?”、“各种消化酶的作用是什么?”等。
2.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他们的思维碰撞。
3.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食物成分,提出合理的膳食建议。
4.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探究营养物质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生活实例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营养物质吸收过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鼓励他们相互鼓励、相互促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
4.结合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消化系统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河北省七年级生物下册2.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学案冀教版(2021年整理)

河北省七年级生物下册2.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学案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七年级生物下册2.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学案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七年级生物下册2.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学案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2。
1.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自主学习案一、自主学习目标及范围学习目标:(1)知道吸收的概念和各种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2)知道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3)了解人体对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利用。
学习范围:预习课本第20页到第22页的内容二、自主学习要点1.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的过程,叫做。
2.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表消化道吸收功能基本没有吸收功能胃吸收少量、吸收、、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3. 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
三、自主学习检测。
1.食物中的淀粉最终被分解为___________,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___________,脂肪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下列关于人体消化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胃分泌的胆汁虽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B.食物中的蛋白质要被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C.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D.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3.下列有关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口腔内少量淀粉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B.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属于物理性消化C.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消化属于化学性消化D.无机盐和维生素只能在小肠被吸收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一:营养物质的吸收阅读教材17——18页文字资料,思考: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否都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2、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分别在消化道的什么部位被吸收?3、消化道吸收营养成分的主要场所在哪里?探究二:营养物质的利用阅读教材18——19页文字资料,思考:1、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进入人体后,怎样被利用呢?二、随堂检测1.在盛有等量鲜牛肉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消化最快的一组是()A.胃液、肠液B。
2.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2. 当堂检测:
(1)选择题:
1. 下列哪个器官不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
A. 口腔 B. 胃 C. 肺 D. 肝脏
2. 以下哪种营养物质在小肠内被吸收?
A. 蛋白质 B. 纤维素 C. 脂肪 D. 胆固醇
(2)简答题:
1. 请简要描述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过程。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消化系统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我过于依赖图表和示意图来解释,而没有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此外,我在课堂管理方面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学生小组讨论时,我发现部分学生不够积极参与,这可能是由于我对小组讨论的引导不够充分,没有给出明确的讨论目标和任务。为了提高课堂管理的效果,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他们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方法、策略和课堂管理方面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在讲解营养物质吸收的基本概念时,过于注重理论,没有充分运用生动的案例或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需要更加注重案例的选择和讲解,让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学生在观察实践活动时,要积极思考,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疑问、指导调查方法等。
- 学生在完成拓展学习后,撰写一篇关于营养物质吸收的小论文或报告,以巩固所学知识。
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说课稿

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课是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的第五单元,主要内容是《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摄取与消化、吸收与利用、功能与价值。
2. 教材特点该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本节课将基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和总结,深入理解生物学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营养物质的摄取与消化、吸收与利用的概念;•掌握各种营养物质的特点及其在人体中的功能;•理解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2. 能力目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假设,并进行合理推理;•进行实验设计,收集和整理实验数据;•运用科学方法解释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营养物质的摄取与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过程;•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整理;•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多个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开展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假设,并进行合理推理和解释。
3. 讨论教学法通过师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提问和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对人体消化道和营养物质有一定的认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掌握(15分钟)•学生通过课本的学习,了解营养物质的摄取与消化、吸收与利用的概念;•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价值。
七年级生物下册2.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冀教版

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一、预习案【预习目标】1.能够说出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2.能够说出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关注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
【预习要点】知识点一吸收1.概念:在消化过程中,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进入系统的过程。
2.消化道的吸收知识点二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1. 小肠皱襞的表面有毛茸茸的感觉。
这种感觉来自皱襞上的[1],它是[2]环形皱襞表面的细小突起。
大肠内有,但没有。
2.小肠绒毛内部长有管和管。
知识点三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利用1.葡萄糖分解并释放,多余的部分转变成和2.氨基酸重新合成作为人体生长发育的。
3.甘油和脂肪酸胚吸收后合成。
知识点四便秘1.形成原因:由于粪便在内存留的时间过长,变得不易排出而引起的。
2.危害:会造成在体内积累,引起很多疾病。
3.预防:(1)积极参加运动,多吃蔬菜和水果等含多的食物;(2)多;(3)养成的习惯【达标练习】1.以下对人体消化和吸收的认识合理的是()A.胃可初步消化蛋白质、脂肪B.小肠能吸收氨基酸、麦芽糖等物质,是吸收的主要场所C.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食物消化不起作用D.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2.(永州)胃、小肠、大肠都能吸收的营养物质是()A.水B.葡萄糖C.氨基酸D.脂肪酸3.(兰州)人体消化道中,能够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的是()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4.(连云港)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下列不属于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特点的是()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B.小肠是人体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C.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壁和绒毛D.营养物质全部被小肠中的毛细血管直接吸收二、探究案【要点回顾】1.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2. 消化后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只在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消化道内进行: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他的消化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
七年级生物下册2.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案冀教版.doc

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食物被消化后形成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所吸收和利用的。
编者力图通过几个层层深入的实验,引导学生建立小肠结构的模型,同时理解小肠结构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这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学牛己具有了关于营养物质的作用及消化的过程的知识,进一步來学习营养物质的吸收应该是容易接受的,但由于学生没有人体血液循坏(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方而的知识, 对于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可能冇一些难度。
另外,木节实验内容较多,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个考验。
小肠标本学生容易心生厌恶,教师课前应检查实验材料,鼓励学生端正态度。
. 设计理念木节内容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设计了儿个实验,从用肉眼观察小肠环形皴叢的实物结构,到模拟小肠环形皱製的制作,再到用放人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小肠绒毛的结构,层层深入,环环相扌II,旨在向学生传递科研方法的信息,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冃标知识目标1.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2.举例说出营养物质是如何彼人体利用的。
能力目标1.尝试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体验小肠的结构特点。
2.使用显微镜观察小肠绒毛结构。
.3.提高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小肠结构的观察和功能的分析,逐步确立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棊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时安排1课吋教学准备实验材料的准备:猪的小肠、人的小肠壁切片、放人镜、显微镜、培养皿、剪刀等。
教学幻灯片:小肠绒毛结构模式图、消化道不同•器官的吸收功能图(表)。
学生活动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纸和笔,4人为一小组,确定组氏。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宀活动提不和建议㈠导入新课:今天早饭大家都吃了些什么?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哪些踊跃回答:牛奶、稀饭、油条、面包、拌黄瓜等。
营养物质?那么,这哋营养物质消化后怎样被人休吸收和利用?出示消化道不同器官的吸收功能图表,指导学牛阅读、分析图表。
冀少版生物七下2.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案设计

A.小肠长约5—6米
B.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C.小肠襞内有肠腺,分泌肠液
D.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完成课本第18面“探究竟•实验”和课本第21面“探究竟•构建模
型”,
知识点三:营养物质的利用
( )13.淀粉(葡萄糖)被吸收后的最主要用途是
A.提供能量B.构建组织
C.贮存起来 D.转化为其他物质
( )14.氨基酸进入人体后的变化是
A.供人体各种生命活动 B.重新合成蛋白质
C.合成脂肪 D.贮存备用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展示,组间质疑,释疑,
教师点拨掌握小肠的结构特点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展示,组间质疑,释疑,
B.脂肪 维生素 蛋白质
C.淀粉 维生素 蛋白质
D.葡萄糖 无机盐 维生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下列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和利用的物质是
A.面包 B.食盐 C.苹果 D.火腿
( )4.在消化道基本没有吸收功能的是
A.口腔和胃B.食道和胃
C.口腔和食道D.食道和大肠
( )5.酒精在消化道内的主要吸收场所是
A.食道 B.大肠 C.胃 D.小肠
备课教师
备课时间
年月日
学习学生
七年级班级
学习时间
年月日周
课程名称:第一章 合理膳食 平衡营养 第三节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一个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叙述出消化道对不同营养物质吸收。
2能描述小肠结构特点。
3.描述不同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后的作用。
能力目标尝试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
情感目标通过小肠结构的观察和功能的分析,逐步确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 2.1.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2021学年)

河北省石家庄市七年级生物下册2.1.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石家庄市七年级生物下册2.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石家庄市七年级生物下册2.1.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举例说出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利用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法认识小肠的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小肠结构的观察和功能的分析,逐步确立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重难点重点: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难点:小肠内壁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对吸收功能的影响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早晨(中午)都吃了什么饭?摄取了哪些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消化系统由哪些结构组成?(消化道、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哪些器官?(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2、小肠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阅读课本P17表格,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分别消化吸收哪些营养物质?消化道吸收功能口腔、食道基本没有吸收功能胃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从这个表格中能够发现,谁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小肠)为什么?这就要从小肠的结构说起。
小肠非常长,大概可达到5~6米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食物被消化后形成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所吸收和利用的。
编者力图通过几个层层深入的实验,引导学生建立小肠结构的模型,同时理解小肠结构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这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有了关于营养物质的作用及消化的过程的知识,进一步来学习营养物质的吸收应该是容易接受的,但由于学生没有人体血液循坏(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方面的知识,对于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可能有一些难度。
另外,本节实验内容较多,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个考验。
小肠标本学生容易心生厌恶,教师课前应检查实验材料,鼓励学生端正态度。
设计理念
本节内容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设计了几个实验,从用肉眼观察小肠环形皱襞的实物结构,到模拟小肠环形皱襞的制作,再到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小肠绒毛的结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旨在向学生传递科研方法的信息,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2.举例说出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利用的。
能力目标
1.尝试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体验小肠的结构特点。
2.使用显微镜观察小肠绒毛结构。
3.提高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小肠结构的观察和功能的分析,逐步确立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
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的准备:猪的小肠、人的小肠壁切片、放大镜、显微镜、培养皿、剪刀等。
教学幻灯片:小肠绒毛结构模式图、消化道不同器官的吸收功能图(表)。
学生活动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纸和笔, 4人为一小组,确定组长。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