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理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0例
养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47例

养胃汤基础方:太子参40g,白术、云苓、鸡内金、麦芽、沙参、麦冬各15g,炙甘草9g,苏梗12g,木香6g。
辨证加减:上腹疼痛胀满者加砂仁6g,枳实15g;嗳气频繁者加法夏9g,生姜5片;返酸者加乌贼骨15g。
镜下胃粘膜辨证加减:粘膜灰白或以白为主者,加黄芪15g,桂枝9g;粘膜紫暗或有瘀斑出血点为血瘀之象者加三七15g;粘膜水肿为湿重者加苡仁20g;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和不典型增生者加蛇舌草、蒲公英各15g。
养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47例
更新日期:2009-05-24 点击:
高国仿
1996~1998年间,笔者以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7例治疗前均经胃镜检查确诊。胃镜诊断参照1990年悉尼会议制定的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
47例中,男30例,女性17例;年龄29~75岁,平均43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32年,曾有溃疡病史者12例。临床多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上腹痛者31例,腹胀者29例,嗳气者9例,返酸者4例,神疲倦怠和失眠者15例,体重明显减轻者5例。
总有效率为74.46%。
4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镜下主要表现为粘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粘膜变薄,血管显露。临床表现多为胃脘胀满疼痛,属于祖国医学中的胃脘痛、胃痞范畴。本病因伴有胃粘膜重度非典型增生和肠化,被认为是胃的癌前病变。西医对此病多采用对症治疗,目前没有根治方法。
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机是气阴两虚,胃失濡养,进而导致气机郁滞,血瘀痰凝。故以养胃健脾为治疗大法,同时根据病情随证加减。方中太子参、白术、云苓、炙甘草调补脾胃;沙参、麦冬滋养胃阴;苏梗、木香理气和胃;内金、麦芽运脾导滞。全方可取养胃补虚、生津护膜、促进胃腺体粘膜再生的效果。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消化内科发病率比较高,大多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十二指肠反流等原因导致的。
一般可能会表现出上腹痛以及腹胀等症状。
需要通过胃液分析等手段确诊,确诊后可以通过中医治疗缓解病情。
医学上,中医治疗的方法包括了中药或者针灸的这两种方法。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治疗1、脾胃虚弱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固有腺体的萎缩以及胃黏膜变薄等。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脾胃虚弱而引起的。
脾胃虚弱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精神不振、乏力、食欲不振、腹部隐痛、腹部虚胀、便溏、泄泻等。
对脾胃虚弱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使用四君子汤进行治疗。
2、脾胃虚寒脾胃虚寒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腹部冷痛、喜温喜按、喜食热饮等,针对脾胃虚寒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使用小建中汤进行治疗,以缓急止痛、温补脾阳,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畏寒、腹痛等临床症状。
3、饮食阻滞长期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人群,或者喜欢暴饮暴食的人群非常容易得饮食积滞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
饮食阻滞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厌食油腻、腹胀、腹痛、嗳气且气味酸腐、便溏且气味臭秽。
对于饮食阻滞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可以食用保和丸以健胃消食,缓解其临床症状。
4、肝胃不和肝胃不和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嘈杂、嗳气、反酸、口苦等等,临床上常用四逆散进行加减治疗,以疏肝和胃。
5、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其疼痛部位多固定不移,且疼痛性质多为刺痛为主。
对于气滞血瘀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使用血腑逐瘀汤加减治疗,以行气活血止痛。
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一:炒苍术、川朴、陈皮、木香、姜半夏、茯苓、桂枝、炒白芍、香橼皮、建神曲。
将以上中药用水煎煮服用。
此中药方剂具有泄肝和胃化湿的作用。
如果患者朋友有肝火旺盛和脾胃湿热的情况,那么可以服用此中药方剂进行针对性治疗。
中药方剂二:炒白芍、乌梅肉、北五味、佛手、丁香、苏子、苏梗。
补虚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补虚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发布时间:2023-04-27T01:16:01.679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期作者:巴恋娟[导读] 目的探究补虚养胃汤加减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巴恋娟邾城街卫生院湖北武汉 430400【摘要】目的探究补虚养胃汤加减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
方法采纳卫生院2020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n=70),以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
其中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补虚养胃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胃泌素(GAS)、胃动素(MOT)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GAS、MO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补虚养胃汤加减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明显改善患者胃肠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补虚养胃汤;胃泌素;胃动素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临床常见胃部疾病。
胃血流量不足、动脉硬化、嗜好烟酒等因素都容易对胃粘膜的屏障机能造成损害,进而引起慢性胃炎[1]。
该病主要表现为疼痛、恶心、上腹部饱胀、嗳气等,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西药虽然能减轻症状,但是不良反应较多,对胃肠功能造成较大损害。
中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特殊优势,效果显著。
卫生院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研究补虚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纳卫生院收治的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对照组35例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35例采用补虚养胃汤加减治疗。
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45.65±3.34)岁。
实验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26-56岁,平均年龄:(46.63±3.24)岁。
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通过胃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2)语言功能无障碍。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6-05-11T16:17:26.343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8期供稿作者:张峻山[导读] 解放军第404医院中医科山东威海 264200)观察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故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联合应用,效果显著好于西医单独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张峻山(解放军第404医院中医科山东威海 264200)【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益气活血养阴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P<0.01。
结论:健脾补肾、益气活血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042-01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由于胃黏膜病理萎缩变薄,其固有腺体减少或消失而引发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可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可能性更大。
从中医理论的角度看,CAG属于胃脘痛,健脾补肾、益气活血可改善CAG,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通过予益气活血方剂与西药常规用药进行比较,探讨中医治疗CAG的疗效,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纤维胃镜及病理切片检查确诊,均为门诊收治的患者。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
男57例,女43例。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案例:寒热并用治胃脘痛)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案例:寒热并用治胃脘痛)林某,女,52岁,2004年9月29日初诊。
自述胃脘胀痛10余年。
近期胃脘胀痛,泛酸,口干口苦,纳差,大便日行2~3次,不成形,舌红,苔薄白,脉弦缓。
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HP(+)。
中医诊断为胃脘痛(寒热错杂,气机阻滞),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治以辛开苦降,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用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金铃子散加减治疗,处方:法半夏10克,干姜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吴茱萸6克,乌贼骨15克,枳实25克,延胡索15克,郁金10克,炒川楝10克,片姜黄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
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2004年10月5日二诊:胃脘不痛不胀,纳差,二便调,无泛酸,舌红,苔薄白,脉缓。
守9月29日方加广木香10克,砂仁10克。
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2004年10月12日三诊:胃脘轻度胀痛,纳可,二便调,无泛酸,舌质红,苔腻,脉数。
治以清热化痰,理气活血,散结止痛。
方用小陷胸汤合左金丸、金铃子散加味。
处方:法半夏10克,全瓜蒌10克,黄连10克,枳实25克,吴茱萸5克,乌贼骨15克,炒川楝10克,延胡索15克,郁金10克,片姜黄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厚朴25克。
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2004年10月19日四诊:胃脘胀痛消失,不泛酸,大便日行1~2次,舌红而胖,苔薄白,脉缓。
守10月12日方,加乌药10克。
7剂,水煎服,日1剂,巩固疗效。
按:患者胃脘胀痛,口干口苦,舌红,泛酸,纳差,大便日行2~3次,不成形。
此案患者与案1患者不同,为上热下寒之象。
因病机为寒热错杂,气机阻滞,故仍以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金铃子散为基本方加减。
而后患者症状减轻,在此方基础上,加用行气止痛之品,如广木香、砂仁。
三诊时,患者胃脘轻度胀痛,无泛酸,舌质红,苔腻,脉数,症有痰热之象,乃脾虚生湿,湿郁化热酿痰所致,遂改用小陷胸汤配合左金丸、金铃子散加味,治以清热化痰,理气活血,散结止痛。
健脾益气养胃药膳方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健脾益气养胃药膳方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
观察
肖天赐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16(24)12
【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内科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由于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变化,CAG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并趋向年轻化[1]。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胀痛、恶心、食欲不振、便秘等,且CAG易产生胃溃疡和胃穿孔等并发症,威胁着患者的生活和健康[2]。
经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健脾益气养胃药膳方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71-72)
【作者】肖天赐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52842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自拟健脾益气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2.芪术养胃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3.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4例临床观察
4.香砂养胃丸联合益生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5.香砂养胃丸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脾虚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慢 性 胃炎 患 者 6 8例。所 有 患者 均 行 胃镜 检查 及 幽 门螺 杆菌
( p 检测, H ) 诊断标 准符合 《 慢性 胃炎 中西 医结合诊 断方 案( 草
案) 准》 标 …。其 中 男 3 8例 , 3 女 0例 ; 龄 1 年 8— 6 2岁 , 均 平 ( 70-65) ; 4 . . . 岁 病程 1 月 ~ l , 均( . . 年 ; I - 0个 5年 平 6 5±24) 慢
1 观 察 指 标 . 3
慢性 胃炎 是一种 常见病 、 多发病 , 是不 同病 因引起 的各种
慢性 胃黏膜炎性病变 , 在纤维 胃镜 检查 中占所有 胃病 的 8 % 以 0
治疗 1 个月后复查 胃镜及 H 检测 , p 观察 患者 H 根 除效果 、 p 胃黏膜 组织变化及临床症状改 善情况 。
按 照 标 准 限 度 浓 度 配 制 线 性 关 系 试 验 溶 液 , 酮 在 丙
00 78— 14 / 、 .5 2 gmL 乙酸 乙酯在 0 4 . 80— 1 1 gmL 甲醇 0 2 / 、 在 05 4~7 . g . 6 22 / 异 丙 醇在 01 8~ 14 gm 、 mL、 .3 2 / L 甲苯 在
治疗慢性 胃炎 , 可较好地根 除 H , p 消除 胃内炎症 , 修复 胃黏膜 , 有效 改善临床症状 , 减少复发 , 得临床推广应 用。 值 【 关键词 】中西 医结合 ; 慢性 胃炎 ; 疗效 【 中图分 类号 】 5 R1 5 【 文献标 识码 】 B 【 文章编 号 】 0 5 0 1 2 1 O — 4 0 2 9 — 6 6( 0 2) 5 9 — 2
床症状未改 善或加重 。
1 资料 与方 法
i1 一 般 资料 .
许自诚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久必 人 血” 理 论 , 性 胃炎 后 期 的 病 理 改 变 必 有 之 慢 鲍老 喜 用羌 活 , 药性 温 、 该 味辛 苦 , 发 汗解表 有
血瘀 。 胃络瘀 血 型 的主要 表 现有 胃脘疼 痛 , 痛有 定 散 风 寒 、 除湿 之功 效 , 于 治疗 感 冒 、 用 头痛 、 证 、 痹 眩 处, 按, 拒 胃痛 日久 不 愈 , 时有 黑 便 , 质 暗红 或 紫 晕 、 舌 胃脘 痛等 属 于寒 湿 者 , 每获 良效 。
颇深, 临床 经 验 丰富 , 于诊 治 消化 系 统疾 病 , 其 长 尤
学 的诊 断 手段 , 用纤 维 胃镜 和 病理 活 检 以确定 诊 运
断 。 胃肠钡 餐 透视 无 明显 器质 性 病变 者 , 胃镜检 查
对治 疗慢 性 萎缩 性 胃炎 ( 以下 简 称 C G) 心 研 究 A 潜 2 0余年 。笔 者 有 幸跟 师 , 将 许 老 对 C 现 AG 中 西 医 结 合 治疗 经 验介 绍 如下 。 1 明确诊 断 C G是 目前 常 见 的 胃 部 疾 患 , 与 胃癌 有 一 A 它
尔 尔 尔 界 乖 尔 不 尔 乖 尔 尔 乖 尔 尔 尔 尔 乖
许 自诚 教授治 疗慢 性萎缩 性 胃炎 的经验
曾 明慧
( 兰州 中 医康复 医院 , 甘肃 摘
兰州
700) 3 0 0
要 : 自诚教 授 治 疗 C 许 AG经 验 , 在诊 断上讲 究辨 病 与 辨证 相 结 合 、 观 与微 观 相 结合 , 宏 重视 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胃理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0例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
方法将2008年元月至2012年元月我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80例病历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 80例患者均给予西药联合加味养胃理气汤治疗,显效55例,有效17例,有效率90%。
结论萎缩性胃炎以病情迁延、长期消化不良为特征。
主要表现为腹胀,稍微多食则腹胀更明显,口淡无味,胃脘部隐痛不适,疲乏,消瘦,纳差,贫血等,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的范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相关疾病的影响相关连,中医认为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先天不足等有关。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西药;联合治疗;养胃理气汤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1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一种常见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可能性更大。
其发病缓慢,病势缠绵,迁延难愈,治疗棘手,祖国医学文献中无萎缩性胃炎这一病名,属于祖国医学中“胃脘痛”,“腹胀”的范畴,因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脘部脾满疼痛多见,或脾满而无疼痛,尚有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故全国中医学会第三次脾胃学术会议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可以归属于“胃痞”证,就萎缩性胃炎而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元月至2012年元月我科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80例,年龄在35—75岁之间,平均55岁,其中45-50岁发病率最高。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持续时间长短不定,一般3-8年,严重者可达20余年。
1.2 临床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临床上,有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少数胃粘膜糜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其中a型萎缩性胃炎并发恶性贫血在我国少见,本病无特异体征,上腹部可有轻度压痛。
1.3 方法
(1)羟氨苄青霉素胶囊,每次05g,1天4次.果胶铋200mg每日3 次、西沙比利5mg,每日3次。
(2)养胃理气汤加味,炒白芍15克,乌梅肉15克,北五味15克,佛手10克,丁香10克,苏子10克,苏梗10克,陈皮6克,砂仁6克,焦三仙各10克。
水煎服,250ml,每日2次。
3个月为1疗程间休息3-7天。
2 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应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红霉素等,饮食宜规律,避免过热、过咸
和辛辣食物,积极治疗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
显效55例,有效17例,有效率90%。
3 讨论
(1)萎缩性胃炎,粘膜皱壁平滑,粘膜层变薄,细胞浸润可涉及粘膜下层,腺体大部分消失,有时局限组织的再生过程占优势,可发生息肉,甚至可转变为胃癌,病变严重时,胃粘膜形态像小肠(肠化),由于腺体的大部分消失和胃的分泌功能减低,盐酸﹑胃蛋白酶和因子的分泌均减少。
萎缩的程度,可分三级:①轻度:胃窦部浅层腺体呈局灶性萎缩,减少,而大小弯腺体正常。
②中度:胃窦部及小弯腺体均有萎缩,减少,切范围较轻度广泛。
③重度:胃窦部大部分萎缩﹑减少,仅残留少数原有腺体,大﹑小弯及弯腺体萎缩;或粘膜显著变薄,原有腺体完全萎缩﹑消失,而代之以化生腺体。
(2)中医辨证论治
①脾胃气虚型:胃脘隐痛,绵绵不休,食后饱胀,嗳气,食少纳呆,喜热喜按,得食则痛减,便溏,或虚秘,小便清长,或精神乏力,面色黄白,舌质胖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
治宜益气健脾。
②脾胃虚寒型:胃脘痞满隐痛,喜温喜按,遇冷加重,得温痛减,食后脘胀,倦怠乏力,呕吐清水或饮后水停心下,神疲懒言,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胖淡而嫩,边有齿印,舌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治法:温中健脾,散寒止痛。
③胃阴虚型:形体消瘦胃脘隐隐灼痛,胸骨后有灼热感,食欲减
退嗳气口干咽燥不欲饮,喜食酸物,嘈杂似饥,心烦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
④肝胃不和(肝胃气滞型)胃胀脘痛或堵闷,连及两肋,常因情至不畅而加剧,呕吐泛酸,频频嗳气食后胀满,或有恶心呕吐,舌红苔薄白,脉弦缓。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
⑤脾胃湿热:胃脘灼热,胀痛不舒,嘈杂嗳气,口粘腻而臭,口干渴、喜冷,头重如裹,胸闷身困,大便溏薄,或排便不畅。
⑥气滞血淤型:面色黎黑,胃脘刺痛,壮如针刺,痛处固定,饱胀不舒,或有黑便,舌质偏紫或有淤点,苔薄黄,脉弦或细涩。
治法:行气祛淤。
参考文献
[1] 熊珂玉.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j].中国中医药咨
讯.2012, 4(5):139.
[2] 李应存.王道坤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举隅[j].中医药学刊. 2005,23﹙9﹚:1571.
[3] 白自跃.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及治疗[j].河北中医.2002,24(6): 437-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