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噪声污染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60441课程名称:噪声污染控制英文名称: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45 〔讲授 36 学时+实验 9 学时学分:2.5合用对象:环境工程考核方式:考试,期评成绩中考试成绩占 70%,平时成绩为 30%。
先修课程: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随着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环境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国内外影响最大的公害之一。
本课程分两部份:噪声的基本知识,包括声波的定义、基本性质、评价和标准、噪声的测试以及噪声影响评价。
噪声控制的常用技术:吸声、隔声、消声器、隔振、阻尼减振。
最后通过应用实例,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以上的各种处理措施。
Brief introduction in English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transportation and urban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noise pollution is becoming the serious problem inside and outside country.The cours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of noise/fundamental character/evaluation and standard/test of noise and noise impact assessment.The common technology of noise control: absorption sound/insulation sound/muffler/vibration isolation/damp vibration reduction.At last ,theory contacts fact. All kinds of treatment measure are used synthetically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exampl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噪声污染控制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施工现场噪声监测记录

施工现场噪声监测记录1. 背景介绍噪声污染是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一大问题。
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施工现场的噪声是非常普遍和广泛的问题。
在严格的环保和安全法规下,施工现场的噪声监测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记录了一次施工现场噪声监测的具体实例和过程。
2. 监测设备和方法本次噪声监测使用专业噪声监测仪器,测试仪器型号为“DT-8852”。
该噪声监测仪器具有高精度、高性能,可实现噪声水平的快速准确检测。
监测方法为现场实时监测方法,通过将监测仪器布置在施工现场,将噪声监测数据记录在电脑上,实时分析和评估噪声污染状况。
3. 实验流程3.1 材料准备•DT-8852噪声监测仪器•电脑•电缆3.2 实验设置本次噪声监测实验选取了一处城市开发区内的小型建筑工地。
监测仪器先被放置在建筑工地的室外,确保被监测的对象为场地内的噪声。
在监测仪器放置的同时,测试现场中应选择不受干扰的位置,尽可能避免电器、设备或人员环境受到其他噪声的干扰或影响。
如图所示,DT-8852噪声监测仪器放置在离施工现场一定距离的平坦地面上,确保其能够正确地记录噪声数据。
图片说明图片说明3.3 监测过程监测过程大致持续了3天,每天监测8小时,共24小时记录,持续性地监测了开始和结束时段的音频信号数据。
实验人员记录监测数据时,需要掌握DT-8852噪声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对数据进行有效记录和管理。
在监测期间,实验人员需要保持监测仪器的稳定,确保噪声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若实验期间遇到设备故障或其他问题影响数据捕捉,应及时解决,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3.4 数据收集及处理监测结束后,实验人员将采集到的噪声数据存储到电脑中,通过专业声学软件对噪声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出各个时间段内的噪声等级,并将数据以图表和报告的形式呈报。
4. 结果和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噪声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施工现场噪声水平较高,达到了70dB以上;•仪器检测噪声功率谱总体呈现出高频削弱、低频加强的情况。
噪音测试实验报告

受控状态
文件编号
SS-ED-006
版本
A
页号
1/2
生效日期
2004-4-8
目 的
1.控制风道及废排的噪音。
2.掌握噪声的测量方法。
仪 器
本实验所用仪器为TES-1350A声级计,该仪器符合国际IEC651或GB3785-83Ⅱ型仪器的要求。能实现一般声级测量并具有最大声级保持功能,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噪音测试实验室工作指引
受控状态
文件编号
SS-ED-006
版本
A
页号
1/2
生效日期
2004-4-8
7.测完背景噪音之后(每测一批风道及废排仅需测一次背景噪音),即可对风道及废排进行噪音测量。填入“风道及废排噪音测量记录表”相应栏目中,一分钟之后,开始读取声级计的dBA值,在第二个一分钟内读取60个dBA值,取其最小值作为变压器实际噪音dBA值,填入“变压器机械噪音测量记录表”相应栏目中。
8.按上述方法测变压器噪音的声压级不可大于27dBA在背景噪音小于或等于20dBA条件下,大于即不合格,反之合格。
附表:
风道及废排噪音测量记录表
测量区域:测量点编号:测量时间:
编制
审核
审批
5.实验室周围为吸音、隔音材料的易燃物质,、
6.为保持室内墙壁的吸音效果、避免造成损坏,人体不可压、碰四周墙壁。
7.应正确使用、保护实验室内所有仪器设备,以免影响测量精度以及造成损坏。
8.凡需使用实验室的本公司人员,均应向技术部申请,如未经技术部批准,不可使用实验室。
9.非本公司人员,须经厂风道基地主管批准后,才可进入实验室。
10.该实验室只适用于测试本公司产品,非本公司产品要使用该实验室进行测试,
大气工程中噪声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大气工程中噪声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噪声污染是指在环境中产生的噪声,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的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工业生产等活动导致噪声污染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保护健康,大气工程中的噪声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在大气工程中,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交通噪声和建筑噪声。
交通噪声是由车辆行驶时产生的轮胎与道路摩擦、引擎声音等造成的。
而建筑噪声则是由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空调系统等产生的。
这些噪声不仅会对周围的居民产生不适感,还可能造成听力损失、心理压力增加等健康问题。
为了控制噪声污染,大气工程中研究和应用了各种技术。
首先,隔声技术是噪声污染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
它通过改变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路径、减少声波能量的损失来达到降噪的效果。
常见的隔声技术包括采用吸声材料、构筑隔声墙、设立隔声窗等。
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吸收、减弱和反射噪声,降低周围环境中的噪音水平。
其次,减振技术也是重要的噪声控制手段。
减振技术通过改变振动源的结构或添加减振装置,使振动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而降低噪声。
在大气工程中,减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和建筑结构的设计中。
例如,采用减震器可以有效减少汽车底盘和车轮的振动,从而降低车辆行驶产生的噪声。
除了隔声和减振技术,还有其他一些创新的噪声控制方法被应用于大气工程中。
例如,噪声源的设计优化可以通过改变结构和减少噪声产生的方式来降低噪声水平。
同时,噪声检测和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噪声污染控制提供了更加精细的手段。
通过使用高灵敏度的传感器和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可以及时检测和分析环境中的噪声,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大气工程中,噪声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噪声源特点各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控制技术。
同时,噪声控制涉及的领域广泛,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和交流,以优化措施的效果。
此外,噪声控制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和资源,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标准来推动工程实施。
扬尘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方案

扬尘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方案扬尘和噪音污染是城市建设和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环境问题。
为了减少这些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以下是针对扬尘和噪音污染的施工方案。
一、扬尘污染控制措施:1.湿法施工:在施工现场使用水进行喷雾,能够有效地抑制扬尘。
可以在施工地点和物料堆放区等需要抑制扬尘的地方设置喷淋装置,确保现场的湿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
2.覆盖材料:对待爆微扬尘物料使用防尘覆盖材料进行覆盖,比如使用塑料膜、固定覆盖等方式,阻止扬尘物料散落。
3.减少物料堆放量和时间:合理控制施工现场的物料堆放量和时间,减少堆放物料的散扬尘机会。
4.清洁路面:在施工道路和周边区域经常进行清扫,保持道路面干净,减少扬尘污染。
5.装置洒水车:在需要频繁扬尘的施工地点使用洒水车进行湿化,及时控制扬尘。
二、噪音污染控制措施:1.噪音源控制:采用隔音材料或设备对噪音源进行包围,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噪音辐射。
2.噪音隔离:对施工场地进行隔音设计,例如设置噪音隔离墙等设施,降低噪音传播范围。
3.噪音防护设备:为施工人员配备防噪耳塞、头戴式防噪耳机等个人防护装备,保护其听力。
4.控制施工时间和频率:减少施工时间和频率,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或夜间施工,以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5.定期维护和保养设备: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施工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减少异常噪音。
三、监控和管理:1.监测和测量:设置噪音和扬尘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和扬尘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现场管理:通过设置监控人员或使用监控设备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对施工人员的操作和行为进行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和扬尘污染得到控制。
3.教育和培训: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施工人员对噪音和扬尘污染的意识,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专业知识。
综上所述,扬尘和噪音污染控制需要从施工技术、管理和监测等多个方面进行,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方法,才能有效减少其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确保工程的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噪声与振动控制实验报告

噪声与振动控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噪声与振动进行控制,达到降低环境噪声和减少振动影响的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噪声与振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工程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用的设备包括噪声生成器、振动传感器、振动试验台等各种实验设备。
三、实验原理1. 噪声控制原理:噪声是一种具有不良影响的声音,通过对噪声的控制可以使其达到合理范围内,减少对人体的损害。
常用的噪声控制方法包括隔声、吸声、降噪等。
2. 振动控制原理:振动是物体在运动中产生的周期性的震动现象,对机械设备和人体健康均有不良影响。
振动控制的方法包括减振、隔振、吸振等。
四、实验步骤1. 在实验室内设置噪声生成器,并调节至适当的音量。
2. 将振动传感器安装在振动试验台上,并调节振动幅度至一定水平。
3. 开始记录噪音和振动的数据,包括频率、幅度、时长等参数。
4. 分析数据,根据噪声和振动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方案。
5. 进行控制实验,观察结果并记录数据。
6.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控制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实验结果经过对噪声和振动的控制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 通过合理的隔声和吸声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环境噪声。
2. 通过减振和隔振措施,可以降低机械设备的振动影响。
3. 对噪声和振动进行有效控制,可以提高工作环境的安静舒适度,减少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噪声与振动控制的探索,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噪声与振动的威胁以及控制方法。
掌握了噪声与振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
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应用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为工程实践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

评价范围内既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旳 噪声级、噪声我、主要噪声源分析等。
评价范围内环境噪声现状,涉及(a)各功 能区噪声级、超标情况及主要噪声源;(b) 边界噪声级、超标情况及主要噪声源。
受噪声影响旳人口分布。
LNP=Lep+(L10+L90)
三、噪声旳评价原则
噪声允许原则
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原则》(GB3096-93)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原则(GB12348-90)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GB12525-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原则(GB9660-88) 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原则 城市港口及江河两岸区域环境噪声原则(GB11339-89) 超标环境噪声排污费征收原则
GB 3096-93 噪声原则
GB 9660-88 噪声环境原则
GB 12525-90 值及其测量措施
GB 12523-90 声限值
GB 12348-90 声原则
GBJ 87-85 制设计规范
HJ/T
2.1-93
价技术导则 总纲
城市区域环境 机场周围飞机 铁路边界噪声限 建筑施工场界噪 工业企业厂界噪 工业企业噪声控
L(r)=L(r0)-10lg(r/r0) LA(r)=LA(r0)-10lg(r/r0) 3、遮挡物引起旳衰减 4、噪声从室内向室外传播旳声级差计算 5、空气吸收引起旳衰减 6、附加衰减
预测点噪声级计算旳基本环节
等声级图绘制
选择一种坐标系,拟定出各噪声 计算出各网格点上旳噪声级(如
源位置和预测点位置(即坐标), Leq、WECPNL)后,然后采用
噪音治理工程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噪音是一种环境污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噪音污染日益严重,噪音治理工程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针对某地区噪音污染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噪音治理工程设计方案,以期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二、噪音污染现状1. 噪音来源该地区主要的噪音来源包括道路交通、工业设备、建筑施工和社会生活活动等。
其中,道路交通是最主要的噪音源,尤其是机动车行驶时产生的引擎噪音和轮胎摩擦噪音,给周边居民带来较大的困扰。
2. 噪音水平根据调查数据,该地区白天噪音水平普遍超过了60分贝,夜间更是超过了55分贝,超过了国家标准规定的噪音限值,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经常接受高强度噪音刺激的人群,易患失眠、耳鸣、头痛、精神紧张等症状。
三、噪音治理工程设计方案1. 道路交通噪音治理针对道路交通产生的噪音,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交通噪音。
首先,可以对道路路面进行改造,采用减噪路面材料,减少车辆行驶时的噪音产生。
其次,可以建设隔音墙,将高速公路、主干道等噪音源和居民区隔离开来,减少噪音传播到居民区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路网规划和交通管理措施,减少交通拥堵及急刹车等情况,降低噪音产生。
2. 工业设备噪音治理针对工业设备产生的噪音,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治理。
首先,可以对工业设备进行改造,采用低噪音设备替换传统设备,减少噪音产生。
其次,可以对工业厂房进行隔音处理,采用减噪材料装饰建筑,减少噪音传播。
另外,建立工业企业的噪音监测系统,定期对噪音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噪音超标问题。
3. 社会生活噪音治理社会生活噪音包括建筑施工、娱乐休闲、家庭生活等多个方面,治理措施需要因地制宜。
对于建筑施工,可以规定施工时间和施工噪音限制,同时加强施工场地的隔音措施。
对于酒吧、餐厅等娱乐场所,可以加强对音响设备的管理,限制音量大小和播放时间,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对于家庭生活噪音,可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噪音意识,鼓励居民规范使用家电设备,降低生活噪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实验一道路交通噪声监测一、实验目的交通噪声是城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通过实验加深对交通噪声特征的理解,掌握等效连续声级及统计声级的概念,并且希望能够提高以下技能:1、掌握声级计的使用方法。
2、熟练地计算等效声级、统计声级、昼夜等效声级、标准偏差。
二、测量仪器采用积分声级计和噪声频谱分析仪。
三、实验条件测量时应该无雪、无雨,加防风罩。
使传声器膜片保持干净。
四、测点选择测量点选在两个路口间、交通干线路边的人行道上,传声器距离路中心7.5m 处。
测点在路段中间,距两交叉路口应该大于50m,小于100m。
测点距地面1.2m(无支架手持时距人身体0.5m),尽量避免周围反射物体(离反射物体最短距离3.5m)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五、测量方法和步骤1.准备号复合条件的测试仪器,对传声器进行校正,检查声级计的电池电压是否足够2.在选定的位置布置测点,并标注在城市街区图中。
3.在规定时间(白天8:00~12:00,14:00~18:00;夜间22:00~05:00),每个测点每隔5s读取瞬时A声级,连续读取200个数据,同时记录车的种类和数量及车的总流速(辆/h)。
4.计算噪声瞬时声级的标准偏差()∑=--=ni i L L n 1211σ(dB )5.测量后,用校正器对传声器再次进行校正,要求测量前后传声器的灵敏度相差不大于2dB ,否则重新测量。
六、数据处理将测得的200个A 声级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读出L10(第20个)、L50(第100个)、L90(第180个)的声级值,得到统计声级L10 、L50 、L90,由于交通噪声的声级起伏一般复合正态分布,所以等效声级根据下式近似值计算:七、测试报告的内容和要求1.测试路段及环境简图;测试时段;车辆类型、数量及流速;2.测试数据列表(自己设计表格),标出统计声级L10 、L50 、L90,计算出等效连续声级Leq ,依据该路段所处区域的环境噪声标准(查资料列出),判断交通噪声是否超标。
八、注意事项声级计属于精密仪器,使用时要格外小心,防止碰撞、跌落,防止潮湿淋雨。
九、思考题1、你监测的路段是否超过了交通噪声标准?2、请提出减少交通噪声污染的措施。
()602901050L L L L eq -+≈实验二 驻波管法测定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一、实验目的1.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2.认识和了解驻波管法测定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装置的结构和原理;3.学会测定常用材料吸声系数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在厅堂音响设计中,特别是在音质设计中,广泛地要选用各种吸声材料及其构造。
对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测试方法的了解,是每个建筑施工、设计人员应该掌握的。
驻波管法是测定材料的吸声系数方法之一,测试的是当声波垂直入射到材料时的吸声系数值。
它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吸声材料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
驻波管为一金属直管,它的一端可以用夹具安装试件,另一端接好扬声器,声频讯号由声频发生器产生,经放大器进行放大,由扬声器发出单频声波,声波在驻波管内传播,由于管径较小,与音频声波的波长相比,可近似将声波面看作为平面入射波,沿管内直线传播;当入射到试件后,进行反射,由于反射波与入射波传递的方向和相位相反,声压产生叠加,干涉而形成驻波,并在管内某个位置上形成声压极大值Pmax(2/m N ),t 和声压极较小值Pmin ,其间距为l /4波长。
011EE r -=-=γα 式中:α —————吸声系数γ—————反射系数Eo —————入射声能(W) Er —————反射声能(W)由于: S EI =I ;C PI 02ρ= 可得:2021ρραr-=又由于:rP ρρ+=0max ,rP ρρ-=0min上两式相加或相乘并险上式20ρ得:2/)(min max 0P P +=ρ αρρρ=-=2022min max 1/*rP P所以有:)/2/(42/)/(*min max min max min max min max P P P P P P P P ++=+=α令nP P =min max / 称为驻波比 (1)故有:)2/()1/(4++=n n α (2)一般频谱分析仪或声级计,测试的标称值是声压级,而不是声压P 值,其驻波比n 的公式推算如下,设Lmax 为波节处的声压级, L ∆为声压级差。
nP P L L L lg 20m in/lg 20m ax /lg 20m in m ax 00=Φ-Φ=-=∆1)20/(lg -∆=L n (3)如果在测试时,调节扬声器的输出声能,使Lmax 保持在一标准的常数值,分析(2)(3)可知吸声系数α值,只是Lmin 的因变量,因此在有的仪器中直接计算出了在某一个Lmin 值下的吸声系数值α,省略了(1)、(2)、(3)的公式的计算程序。
本实验装置DOS 软件编程的依据: 1.驻波管测试频率的规定:①F<(1.84/π)×(Co/D ) ——对于圆形驻波管 ②F<Co/2M ——对于方形驻波管 式中:F ——频率;Co ——空气中的声速; D ——圆管直径; M ——方管边长。
2.吸声系数的计算公式:式中:A ——吸声系数L ——声压级的峰值和谷值之差(有条件时取平均值) 3.公式来源:《音频学测量》——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三、实验测量装置1.系统组成本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
⑴音频信号发生部分。
⑵驻波产生与驻波峰值、谷值检测部分。
⑶计算机数据处理、分析、计算部分。
整个系统可以由以下图示表示:音频信号发生器→音频功率放大器→扬声器→在驻波管内形成驻波→探声管—→声压拾音器→自动跟踪音频滤波器→声压信号放大器→声压级检测器→计算机数据处理、分析、计算→结果打印。
[]2)20/()20/(101104L L A +⨯=2.技术指标⑴音频信号输出范围:100Hz~10KHz,频率误差<0.1%,±0.33Hz。
⑵音频信号输出电压:50mV~5000mV。
⑶音频设置点:按1/96倍频程可选。
⑷声压级正常检测范围:55dB~136dB。
⑸自动频率跟踪1/3倍频程带通滤波器。
⑹工作电源:AC220V, ±10%,50Hz。
⑺工作环境:0~350C,相对湿度<80%。
⑻整机测试误差≤0.5dB。
⑼全计算机集成化。
⑽计算机数据处理、分析、计算、打印。
3.仪器操作(一)了解仪器主机和开机在整个系统上电之前,首先了解仪器主机背面、正面的结构,检查一下所有的连接线是否连接正确。
仪器主机背后的连接线如下图:仪器主机正面的结构见下图(一)、(二):当检查完毕确认无误后,开启显示器,开启仪器主机正面的机箱门,开启电源开关,电脑启动进入桌面。
双击桌面上的“MSDOS驻波管”图标,系统进入一个测试系统界面,详见下表1:表109/19/200309:34:47AWA6122A型智能测试系统驻波管材料:班级:小组:姓名:频率123吸声系数%峰谷峰谷峰谷100Hz 1000mV 声级dB121.5距离mm0151200Hz 3400mV 声级dB 距离mm315Hz声级dB键盘上的功能键(不可打开小键盘使用):0~9:输入距离或电压数据↑、↓:光标上下移动→、←:光标左右移动F1:校准拾音器F2:设置输出频率F3:设置音频输出电压F4:打印结果F5:设置密码(口令)F6:清除结果F7:计算结果F8:输入班组等信息F9:建立结果坐标F10:退出(二)各个功能键的使用(1)0~9——在对应的光标位置输入探声管测得峰值和谷值时所在的距离,单位mm(必须是四位数,如151毫米,输入0151)。
(2)↑、↓、→、← ——按↑、↓、→、←键移动光标。
(3)F1:校准拾音器(话筒)——将拾音器(话筒)从滑车上取下,插入声级校正器。
仪器在测试状态,按下<F1>键,屏幕下方显示二行文字:(声校准功能按<Ctrl>+<Enter>开始校准<Esc>退出)(将测试话筒插入声级校正器中测试话筒灵敏度:XXX.XXmV/Pa)上面所示的XXX.XXmV/Pa表示上一次校准的值。
用户如要进行校准,按下声级校正器开关,再按<Ctrl>+<Enter>开始校准。
校准结束后,显示测试拾音器(话筒)在1Pa声压下的电压值XXX.XXmV/Pa。
校准结束后按〈Esc〉键退出校准状态。
(4)F2:设置音频输出频率——本系统在出厂时已经设置好,一般不要另行设置。
用光标选中要修改的某一行位置,按〈F2〉键,提示输入口令(密码),回车,进入频率设置状态。
运用↑、↓键调节输出频率至您所需的值。
设置完毕按〈Esc〉退出。
(5)F3:设置音频输出电压——本系统在出厂时已经设置好,一般不要另行设置。
用光标选中要修改的某一行位置,按〈F3〉键,按提示输入口令(密码),回车,进入音频输出电压设置状态。
运用0~9功能键调节音频输出电压至您所需的值。
设置完毕按〈Esc〉退出。
注意,设置的音频输出电压值,在峰值时不得超过136dB,在谷值时不得低于50dB。
(6)F4:本机打印输出——按〈F4〉键打印当前屏幕内容。
本仪器已配置HP1020型激光打印机,并已安装打印机驱动。
(7)用计算机的“画图”功能打印输出:选择要打印的图表,按一下〈PrintScreen〉键,按一下〈Alt〉+〈Tab〉键返回桌面。
进入:“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打开“画图”,点击“编辑”,在下拉菜单中点击“粘贴”,刚才的图表就被粘贴到了“画图”窗口,点击“图象”,在下拉菜单中点击“反色”,刚才的图表就变成白底黑字。
点击“文件”,在下拉菜单中点击“打印”即可。
(8)F5:设置口令(密码)——按〈F5〉键设置原始口令(密码),如要更改密码,则必须先输入原来的密码。
设置完毕按〈Esc〉退出。
(9)F6:清除吸声系数计算结果——按〈F6〉键清除所有已计算好的吸声系数计算结果。
(10)F7:计算吸声系数结果——用光标选择要计算的那一行,在确认该行的峰值、谷值已经测定出来并且已输入了测定距离以后(低频端测定1~2组数据,高频端测定3组数据),按F7键,该行的吸声系数便自动计算出来(平均值)。
建议,在学生进行该实验时,最好让学生自己手工计算,计算机的计算结果与手工计算结果误差值在0.1%左右。
(11)F8:输入班、组号——按〈F8〉键,提示输入口令(密码),回车,输入本次实验的“材料”、“班级”、“小组”、“姓名”。
只能输入汉语拼音或者英文。
(12) F9:显示吸声系数坐标与曲线吸声系数坐标曲线图样见下表:吸声系数%0 100 200 300 500 700 1K 2K ( Hz )材料:班级:小组:姓名:当表1中所有的吸声系数计算完毕,按〈F9〉键,立即显示出表2的表格以及由不同吸声系数组成的曲线,用来表示某吸声材料的吸声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