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
《中药学》专业知识

《中药学》一、概念题:1、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什么?〈<神农本草经>〉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新修本草>〉2、咸味的药物大多具有哪两方面特点?能软,能下。
(软坚散结)(泻下通便)3、药性升浮的中药,药味怎样?药性?4、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有哪三个方面?1〉配伍禁忌 2〉妊娠用药禁忌 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5、十八反中,半夏反什么?<乌头> 人参反什么?<藜芦>6、半夏炮制的目的是什么? 可去除毒性香附炮制的目的是什么?炮制过止痛力增强7、枸杞子属于什么药类,药用部位是什么? (属于补阴药),(部位是果实) 枸杞子的根皮亦可入药,名为什么,<地骨皮> 属于什么药类? <清虚热药>8、一般认为川牛膝偏于什么?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 怀牛膝偏于什么? 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补肝肾,强筋骨.9、四气是指什么?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11、菊花的三个品种作用各有偏重,其中黄菊花偏于什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白菊花偏于什么?野菊花偏于什么?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12、中药的七情指什么?1>单行 2>相须 3>相使 4>相畏5>相杀 6>相恶 7>相反13、止血药分为几类? 1>凉血止血药 2>化瘀止血药 3>收敛止血药 4>温经止血药>14、白芍,属于什么药类,<属于补血药>其功效偏于什么?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芍,属于什么药类,其功效偏于什么?二、是非判断:1、薤白和瓜蒌均为治疗胸痹之要药。
<错>2、旋覆花有绒毛,易刺激咽喉而致呛咳呕吐,故须包煎。
<对>3、莱服子有降气化痰之功,常用于肺肾不足咳嗽痰多之证。
<对>4、人参、白术、党参、茯苓、薏苡仁都有健脾的功效。
中药专业知识 药学专业知识

中药专业知识药学专业知识
中药学和药学是两个不同的专业,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交叉。
以下是中药学和药学专业知识的简要介绍:
中药学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各种中草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
学生需要掌握各种中草药的鉴别、炮制、制剂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技能。
此外,中药学专业还需要了解中医药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掌握中医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
药学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学生需要掌握新药研发、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能,同时还需要了解药品管理法规和药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总的来说,中药学专业更侧重于中医药理论和中药的运用,而药学专业更侧重于药物研发、生产和管理的技能和知识。
两个专业都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中药学相关知识培训

中药学相关知识培训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起源、性质、功效、配伍、加工和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中药学的知识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药基础知识:了解中药的概念、分类和性质,学习中药的鉴别方法和质量评价标准。
2. 中药药理学:学习中药对人体的药理作用和机制,掌握常用中药的主要功效和适应症。
3. 中药配伍学:了解中药的配伍原理和常用的中药配伍规律,学习中药的合理组方方法和处方的制定原则。
4. 中药炮制学:学习中药的炮制方法和工艺,掌握中药处理和加工的技术要点。
5. 中药质量控制:了解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学习中药的质量检测技术和仪器的使用。
6. 中药临床应用:学习中药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和剂量,了解中药在临床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中药学相关的知识培训可以通过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等专业机构进行学习,也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班或研讨会。
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中药学专业书籍和期刊,深入了解中药学的理论和实践。
中药学综合知识

中药学综合知识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起源、性味归经、药性功效、制备方法等方面的学科,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中药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和中医药产业中。
中药学综合知识是掌握中药的基础,下面将从中药的分类、药材的鉴别、药性功效以及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介绍。
一、中药的分类中药按来源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化学药等四大类。
植物药是指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为原料所制成的药品,如川芎、当归、人参等;动物药是指以动物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分泌物等为原料所制成的药品,如鹿茸、牛黄、熊胆等;矿物药是指以矿石或矿物为原料所制成的药品,如硫黄、石膏、朱砂等;化学药是指以合成的化学物质为原料所制成的药品,如维生素C、对乙酰氨基酚等。
不同种类的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适应症。
二、药材的鉴别药材鉴别是中药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的鉴别药材可以保证药物疗效的有效发挥。
药材的鉴别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学鉴别、理化性质鉴别、显微鉴定、薄层色谱鉴别等。
形态学鉴别是指通过观察药材外形、大小、质地、气味等特征进行判断;理化性质鉴别是通过检测药材的溶解性、燃烧性、水分含量等进行判断;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细胞结构和组织形态进行判断;薄层色谱鉴别是利用薄层色谱技术对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
掌握正确的药材鉴别方法对于提高中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药性功效中药的药性是指药物的质地、性味、气味等属性,药效是指药物对人体的作用。
中药的性味归经是中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中药的性味归经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合理运用中药治疗疾病。
中药的性味主要包括寒热温凉平五性和苦甘酸辛咸五味,归经主要包括归肝、归心、归脾、归肺、归肾等五脏。
例如,性味寒凉的药物多用于清热解毒,性味温热的药物多用于暖阳散寒。
不同的药性功效可以根据药物的作用特点进行组方运用,发挥最佳疗效。
四、用药注意事项在应用中药治疗疾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了解患者的体质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第二,根据药物的性能配伍,避免药物之间的相克作用,合理搭配用药;第三,掌握用药的剂量和用法,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第四,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中药制药专业知识技能有哪些

中药制药专业知识技能有哪些
中药制药专业知识技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药学基础知识
中药学是中药制药专业的基础学科,主要涉及中药的分类、性味、功效、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制药专业人员需要掌握常见的中药材品种、质量鉴别方法、采收季节、炮制方法等,以及了解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二、中药制剂的制备技术
中药制剂的制备技术是中药制药专业的核心技能之一,主要包括传统的中药制剂制备技术,如汤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等,以及现代化的中药制剂生产技术,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
中药制药专业人员需要掌握各种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控制、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能,能够根据不同的临床需求和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制备方法。
三、中药制药技术
中药制药技术是实现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包括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等技术,以及中药新药的研发和制备技术。
中药制药专业人员需要掌握各种现代制药设备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药物种类和性质,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和分离技术,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性。
四、职业资格证
中药制药专业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够从事中药制药相关的工作。
这些职业资格证书包括中药药师资格证书、中药药剂师资格证书等。
通过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可以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自己在中药制药行业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
中药学专业知识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

中药学专业知识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学习要点:1.药品标准:中国药典、部颁药品标准2.四大鉴定要点3.中药安全性检测4.中药质量评价第一节中药的质量标准1.国家药品标准①中国药典一部2603=药材饮片618+植物油脂和提取物47+制剂1493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检验等单位都必须遵照执行的法定依据。
②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材、中成药、进口药材药典中未收载的品种或内容。
2.地方药品标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药材标准3.中国药典内容①凡例为正确地使用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药典正文、附录及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包括:正文,附录,名称及编排,项目与要求,检验方法和限度,计量,精确度,试药、试液、指示剂,动物试验,说明书、包装、标签。
精确度专题——取样量的准确度和试验精密度①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06~0.14g2:1.5~2.52.0:1.95~2.052.00:1.995~2.005精密称定: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约:取用量不得超过±10%②恒重: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差异<0.3mg②正文质量标准基本内容X:下列属于《中国药典》基原部分内容的是A.原植物的科名B.原植物名C.中药拉丁名D.采收季节E.产地加工『正确答案』ABDE『答案解析』C中药拉丁名属于名称。
X:《中国药典》规定,中药材及饮片的检查项目有A.杂质B.水分C.灰分D.有关物质E.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正确答案』ABCE『答案解析』D不是中药材及饮片的检查项目。
第二节中药鉴定的内容和方法依据国家和地方的药品标准——对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质量进行鉴定和评价品种真伪→来源→性状→显微→理化→DNA分子标记、指纹图谱↓质量优劣→纯度→质量优良度安全性:毒性成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二氧化硫残留、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一、中药的真实性鉴定(一)基原鉴定(来源鉴定)——确定学名1.原植(动)物观察植物形态→核对文献→核对标本科名、植(动)物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例如:山楂——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 N.E.Br.或山楂C. pinnati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实。
中药士相关专业知识考点

中药士相关专业知识考点一、中药学概述1.1 中药的定义1.2 中药的来源1.3 中药的分类1.3.1 食疗药物 1.3.2 药食同源药物 1.3.3 药材 1.3.4 药剂1.4 中药的功效与作用1.4.1 补气药物 1.4.2 散气药物 1.4.3 补血药物 1.4.4 止血药物二、中药鉴定与质量控制2.1 中药鉴别方法2.1.1 外观特征鉴别 2.1.2 鉴别性状鉴定 2.1.3 化学组成鉴定2.2 中药质量控制2.2.1 高效液相色谱法 2.2.2 光谱分析法 2.2.3 薄层色谱法2.3 中药安全性评价2.3.1 急性毒性 2.3.2 亚急性毒性 2.3.3 长期毒性3.1 中药的药理作用3.1.1 中药的特殊药理作用 3.1.2 中药与现代药物的相互作用 3.1.3 中药的药效动力学3.2 中药的毒理学3.2.1 中药的毒性与副作用 3.2.2 毒性评价方法 3.2.3 中药的毒副作用防控3.3 中药的药物代谢3.3.1 中药在机体内的转化与代谢 3.3.2 中药的排泄与清除3.4 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3.4.1 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 3.4.2 中药与食物的相互作用 3.4.3 中药与酒精的相互作用四、中药处方学4.1 中药处方的基本要求4.1.1 处方的医学逻辑 4.1.2 处方的合理性4.2 中药药物的配伍禁忌4.2.1 中药相克 4.2.2 中药相顾4.3 中药煎煮技术4.3.1 中药煎煮的原理 4.3.2 中药煎煮的方法与装备5.1 中药制剂的定义与分类5.2 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5.3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5.4 中药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评价六、中药标准化与现代化6.1 中药标准化的意义与目的6.2 中药标准化的基本内容6.3 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与挑战6.4 中药现代化的路径与前景经过以上的分层次的标题和有序列表的形式,我们可以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中药士相关专业知识考点。
中药学概述、中药鉴定与质量控制、中药药理学、中药处方学、中药制剂学以及中药标准化与现代化等方面的知识都能够被涵盖到。
中药学专业学什么

中药学专业学什么中药学专业是一个涉及中药理论、中药材认识、制药工艺、药物质量控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能够熟练使用和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从事中药科研、中药制剂开发、中药质量控制、药食同源等工作的技术人才。
一、中药理论学习中药理论是中药学专业的基础,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反映中医药理论、药理学、化学、生物学、药剂学、药学等学科特点的科学体系。
主要包括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中药学基础理论以及现代药理学、药效学等。
需要学习中医孪蒽学说、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八纲辨证等基本概念和中药炮制、配伍等基本知识。
二、中药材认识中药材认识是中药制药的基础,主要教授中草药、动物药材、矿物药以及天然资源的种类、性状、分类、采集、加工、鉴定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需要熟悉中药鉴别的方法、炮制、贮藏、保管等基本技能。
三、制药工艺中药的制剂是指将中药材通过加工和处理制成的成品,里面包含了中药提取、中药浸膏、中药片剂、中药胶囊、中药糖浆、中药栓剂、贴膏剂、煎膏剂、气雾剂、口服液剂等,也就是中药制剂。
制药工艺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中药提取、炮制、制剂等知识和技能。
四、药物质量控制中药药物质量控制是中药制造工艺的核心,主要是指中药检查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相关知识。
中药药物质量控制包括对中药炮制的中药材、原料药和制药过程中的中间品和成品的质量控制。
五、临床应用中药临床应用是关于中药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应用,属于中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需要学习以医疗、疾病方面的知识。
需要掌握中药在临床治疗上的作用、剂型方面的知识和药物相互作用等相关内容。
综上所述,中药学专业主要学习中药理论、中药材认识、制药工艺、药物质量控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需要通过刻苦钻研、敬业精神、逐步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实践操作和管理能力,成为合格的中药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总论
1.中药鉴定学的首要任务是:鉴定中药的品种(真伪)。
2.解决药材品种混乱的途径有:a:实际调查临床用药情况,考证本草记载,b:考察地方药志者民间用药历史,c:规范使用品种,做到一药一名,保证中药品种的准确性,d:以药效为基础,整理中药复杂品种。
3.中药鉴定学的工作重点和影响中药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中药的质量标准。
4.中药鉴定学的研究的范围是:药材来源、中药鉴定方法、中药质量评估方法、保护和开发药材资源。
5.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是:质量鉴定、品种鉴定、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保护盒利用药材资源。
6.开发和扩大中药资源的途径通常有:挖掘古代本草和民间草药,根据生物亲缘关系和生物活性成分的生源关系研制新药,研究和制定药材规范化生产标准,建立药材优良品种的种子库和基因库,变野生动、植物为家种家养。
7.影响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产地、采收季节、贮藏方法、贮藏时间。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
2.我国最早一部具有药典性质的本草著作是《新修本草》。
3.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著作是《证类本草》。
4.本草著作中,较著名的药用植物学专著是《植物名实图考》。
5.我国16世纪以前对中药学贡献最大的本草著作是《本草纲目》。
6.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医学方书《五十二病方》。
7.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是:中药质量标准鉴定,中药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中药鉴定
方法研究,中药标准物质研究。
中药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1.根据药材本身的性质,易虫蛀的是含淀粉多或蛋白质类成分多的药材,含脂肪油的药材,
含糖类成分多的药材。
2.根及根茎类药材一般的采收时间是:秋、冬二季节。
3.全草类药材的一般采收时间是:茎叶生长茂盛时间。
4.皮类药材的一般采收时间是:春末夏初。
5.含黏液质、淀粉或糖类成分多的药材,通常采用的加工方法是:蒸或煮、烫后晒干。
6.药材气调养护的过程中,对库内空气组成进行调节的主要目的是:降氧。
7.药材“发汗”法的目的是:便于切制。
8.药材自身能贮藏的最基本条件是:干燥。
9.木类药材一般采收应在:全年均可。
花类药材一般采收应在花苞含苞待放时,叶类药材
一般采收应在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时,矿物类药材全年可挖。
果实种子类药材一般采收应在果实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藻、菌、地衣类药材一般采收应在因用药部位不一样,采收情况不一,动物类药材因药材的种类不同而异。
10.药材适宜采收期的确定应考路的因素有:有效成分积累、植物的发育阶段、毒性成分的
含量。
11.在贮藏时易发生“走油”现象的药材是:当归、枸杞子、天冬、桃仁。
12.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是:促使干燥,符合商品规格,保证药材质量,便于包装储运。
13.药材在贮藏保管中常易发生的变质现象有:虫蛀、生霉、变色、走油。
14.加工时需要“发汗”的药材有: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
中药的鉴定
1.在进行显微鉴定时,显微制片用水合氯醛透化得主要目的之一是:能容易鉴别细胞组织。
2.性状鉴别时中药鉴定方法中最简单而常用的方法。
3.在进行中药鉴定时,抽取样品的总量一般应是一次检验用量的3倍。
4.观察粉末药材中的石细胞,最佳的制装片方法是:水合氯醛透化后装片。
5.在显微镜下观察菊糖的形态时,首选的制片方法是:冷水合氯醛溶液透化装片。
6.中药鉴定的法定依据是:《中国药典》。
7.对粉末性药材进行品种鉴定时,首选的鉴定方法一般是:显微鉴定法。
8.对药材鉴定保存留样的期限至少是:1年。
9.鉴定药材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良度的最佳方法是:理化鉴定。
10.石细胞和纤维都属于厚壁细胞。
11.要确证木质化细胞壁,一般应滴加间苯三酚-浓盐酸溶液,显红色。
12.要确证木栓化得细胞壁,最适宜滴加苏丹Ⅲ试液。
13.用水合氯醛试液透化装片后,可观察草酸钙结晶。
14.制作解离组织片的主要目的是:使细胞壁的中间层溶解。
15.对部分含有较多草酸钙或碳酸钙结晶的药材,为了控制其纯度,必须测定酸不溶性灰分。
16.浸出物的含量测定常用于药效成分还不明确或尚无确切定量方法的药材的质量控制。
17.测定药材中挥发油的组分和含量,常选用的仪器是:气相色谱法。
18.目前常用的灵敏度高、准确性强、能分析绝大多数有机成分的分析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
19.《中国药典》中规定的中药挥发油测定方法有甲、乙二法,丁香适合用乙法测定。
20.观察粉末中淀粉粒的特征时,常用的装片方法是:水装片。
21.测定药材中酸不溶性灰分时常用的酸是稀盐酸。
2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除了适用于动物类药材外,还适用于鉴定果实和种子类药材。
23.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特点的鉴定方法是性状鉴定,粉末性药材鉴定的首选方法是显微鉴定,能够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化学成分含量的最佳方法是理化鉴定,粉末性中成药鉴定的首选方法是显微鉴定,利用中药的或所含化合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强度来鉴定的方法是生物鉴定。
24.化学透明剂,迅速透入组织,使细胞组织清晰透明,易于观察的是水合氯醛,为物理透明剂,一般作为临时封藏剂,用于观察糊粉粒和菌丝的是稀甘油,用于观察淀粉粒的是蒸馏水,用于检查淀粉粒的有无或配合其他试剂检查细胞壁和细胞内含物的性质的是甘油醋酸,用于固定和观察菊糖的是80%~90%乙醇。
25.用于检查纤维素细胞壁的是氯化锌碘试液,用于检查角质化或木栓化细胞壁的是
苏丹Ⅲ试液,用于检查木质化细胞壁的是间苯三酚-浓盐酸试液,用于检查菊糖的是aˉ萘酚试液,用于检查黏液质的是钌红试液。
26.100件以下的样品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的原则是按5件取样,100-1000件的样品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德原则是按%5取样,多于1000件的样品,超过的部分在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的原则是按1%取样,不足5件的样品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样品的原则是按逐件取样,贵重药材的样品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药品的原则是按逐件取样。
27.目前,中药鉴定常用的四种方法有:基原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
28.中药鉴定取样的原则是:应有代表性,应有足够的数量。
29.药用植物鉴定的主要步骤包括:核对文献,观察植物形态,核对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