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镇小学七年级语文下册28《华南虎》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3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华南虎》教案【优秀3篇】

2023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华南虎》教案【优秀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华南虎》教案【优秀3篇】教案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大伙儿分享的七年级下册语文《华南虎》教案【优秀3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华南虎》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情诵读,联系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主旨。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读赏析,形象探究,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意义。

4、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鄙弃世俗、勇于抗争,特别在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

教学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看猛虎图片,激趣引读1、图片出示:教师出示老虎图片,学生感受老虎风采。

①看了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兽中之王)②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华南虎呢?虎氏家族本有八个亚种:东北虎、(西伯利亚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南亚虎、苏门虎、爪哇虎、里海虎、巴厘虎。

本世纪三十年代,巴厘虎率先灭绝;六十年代,里海虎也绝种;七十年代,最后一只爪哇虎又在地球上消失了。

不到五十年,先后三个虎种和这个世界告别。

1949年时,华南虎有4000只,八十年代初剩下150至200只,现在有关专家预测,20只左右。

1973年5月,国务院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草案)中,把华南虎列为三级保护动物;1977农林部又颁布文件,将其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79年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华南虎被国际上列为世界最濒危和第一需要保护的物种。

50年代末东北虎就与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一道被列入保护范围,而当时华南虎却被列为"害虫"。

50年代,仅一个福建省,解放军和民兵捕杀的华南虎有案可查的便达530余只。

并出了无数打虎"英雄"。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华南虎》公开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华南虎》公开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华南虎》【课程剖析】《华南虎》是牛汉的一篇诗文。

本诗作于1973年6月,其时正是“十年动乱”时期。

此刻作者正在劳动改造。

在一次去桂林动物园中看到一只被软禁在笼中的鲜血淋漓的山君,此刻的作者相同身处窘境中,这只山君触动了作者的情思。

回去后写下了这篇《华南虎》。

这只华南虎正代表着一个生命的顽强不平,而软禁着它的铁笼又代表了对自在的禁闭。

作者经过两者之间的抵触,体现了自己对独立的品格和精力自在的执着神往。

在孩子们的心中,动物一向以它奥秘的姿势存在着。

而在人们心中,山君又总是有着它威武、空阔的气质。

那么身处牢笼中的山君又是怎么的?这确实引人沉思,一起也调集了学生对文章的学习爱好。

诗人运用标志的办法,写的是山君,体现的却是自己对磨难的抵挡和对自在的寻求。

一起,选用比照、烘托的办法刻画山君形象,烘托了它超凡脱俗的不羁魂灵,情真意浓、意蕴丰厚。

本文的教育要点是经过教导学生了解诗中山君的形象从而感知作者的思维爱情。

一起,引导学生关爱生命,爱惜现在的美好日子,唾弃庸俗,坚持崇高独立的品格。

【学情剖析】七年级的学生堆集了一些诗篇常识,也具有必定的社会日子经历,我引导学生凭仗这些经历赏识文学著作,在多种形式的吟诵中逐渐丰厚他们的情感领会,开端领会著作内在,从中取得对天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利启示。

整篇文章篇幅不长,只需把握写作布景就简单了解课文的主题及标志意义。

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对文章中字、词以及语句的了解提出自己的观念和问题,一起进行评论研讨,了解文章的思维爱情。

【规划思路】依据《诱思探求学科教育论》教育理念:“以完结学生主体位置为其理论与实践的魂灵,有高度重视发挥教师的引导效果,并使两者调和地一致起来。

”在施行讲堂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在尊重学生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对诗篇进行精确的剖析。

充沛发挥学生的主体位置,教导学生独立考虑,协作探求,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全情投入在诗篇傍边。

本课的教育,按以下三个认知层次打开:榜首,吟诵课文,全体感知。

七年级语文下册 28华南虎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8华南虎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8华南虎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旖旎、劝诱、抽搐、不羁、石破天惊”等词语。

2.了解华南虎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通过品味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2.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体会意境,理解诗作蕴含的感情及其社会意义。

德育目标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的人格。

●教学重点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把握形象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

诵读是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的重要方法。

牛汉的《华南虎》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和丰富的内涵。

以诵读带动全诗的学习,深入理解“华南虎”的形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2.鉴赏法。

学习这首诗,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诗句,了解诗中众多形象所表现的深层含义,进而把握形象和主题的关系。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探究拓展法。

引导和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老虎》诗比较阅读,深透理解诗作情感,以开阔视野,扩大阅读X围。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及示X朗读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充分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深层研讨,把握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以威猛、高贵气质被称为“兽中之王”的老虎的形象,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有着淋漓尽致的展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牛汉的《华南虎》,去感受那灵魂的震撼。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1.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某某定襄县人。

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

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

“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

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

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明月镇小学七年级语文下册28《华南虎》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明月镇小学七年级语文下册28《华南虎》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9、课后作业
在你心目中,华南虎是不是威猛凶猛,威风八面的林中之王?用“这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虎”的句式简洁地评价一下华南虎。
1、自由朗读课文,正音释义;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2、走进华南虎,了解华南虎的相关知识。
3、再读课文,先独立思考教师引导自学的五个思考题,然后讨论或请教邻桌的同学,以真正能够答疑解难。
《华南虎》
课 题
《华南虎》
课时
一课时
课 型
引导自学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并欣赏诗歌形象。2、培养学生鉴别理解关键词句的能力。3、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结构。4、培养学生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高尚独立的人格。
教学重点
在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的人格。
(1)、作者最后写“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2)、诗人为什么没有被风景如画的漓江景致吸引,却偏偏被这只笼中之虎深深触动?是华南虎的什么深深触动了他?你从哪里看出来?
5、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思想和感情。
本诗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成功地将人类的境遇、灵性、感情赋予新的形象。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在悲怆和困厄中,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2、学习的重难点,尤其是诗歌的重难点,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很难把握到位的。
3、诗歌中象征意义的理解可能是个难点。
4、诗中关键词句的理解对初一学生来说可能是个难点。
5、学生归纳总结某些问题时可能会存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够清楚完善。
6、合作探究的问题可能出现会学生思维不够开阔的现象。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8华南虎教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8华南虎教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8华南虎教案新人教版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华南虎》学习要点:1、认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包含的感情。

2、感觉这首诗中浓重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要点剖析1、《华南虎》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73 年 6 月,正是“十年混乱”时期。

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迫性劳动)。

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裂、鲜血淋漓的被软禁的老虎。

这只老虎的形象激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

2、这首诗拥有浓重的象征意义。

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观众”代表什么?所谓象征,就是经过某一特定的详细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像或邻近的观点、思想和感情。

华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

“铁笼”监禁自由、代表险恶。

“观众”是冷淡、市侩,有时还会为虎作伥的集体的写照。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窘境中不屈的人品和对自由的盼望。

3、华南虎的心灵为何会感觉“辱没”?感觉“辱没”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踩踏、自由被剥夺而感觉“辱没”;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品被欺侮的世界而感觉“辱没”。

4、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拥有如何的个性?请从课文中找出诗句说明。

拥有保护尊严、神往自由、歧视世俗、坚贞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

诗句如:背对胆寒而无望的观众,/安宁地卧在一个角落——傲慢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神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折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5、在华南虎眼前,“我”为何会感觉“惭愧”?“我”作为俗气大众中的一员,来“赏析”老虎。

在“不羁的灵魂”眼前,感觉了自己人品的低微、心灵的堕落。

6、为何“我看见了火焰似的花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盼望,颂扬华南虎在窘境中迸发的充满野性的火热生命力。

7、“我终于理解”中“我”这时理解了一些什么?“我”理解了被人类软禁在笼中的不不过一只老虎,并且是一个不折服、不苟活的崇高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眼古人类的俗气、鄙陋和无知;“我”理解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当超越磨难,拒绝俗气,抵挡堕落,奋然前行。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8课《华南虎》教学设想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8课《华南虎》教学设想 新人教版

《华南虎》一. 导入新课,培养学习兴趣【创新设计】这一课我从一张照片导入:这张照片是我坐在一只华南虎身边并抚摸虎头,照片命名为“虎兄弟”。

那是我游览广东番禺的“飞龙世界”时照的。

“飞龙世界”是一个展示各种蛇类的苑囿,山顶上有一只华南虎,用铁链拴在一个铁架上展示,花两元钱,就可以和老虎合影一张。

因为我喜欢老虎,而华南虎又是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比熊猫还要珍贵得多,就照了一张,还命名为“虎兄弟”——我属虎,便自居“虎兄”,以老虎为“虎弟”。

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凶猛的老虎为什么不咬张老师?【设计意图】这个设计,只是想引起同学们学习这一课的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故意引而不发,只在组织简短讨论后说:欲知答案,得先学习《华南虎》——答案就在这一课的阅读中。

【参考答案】得出答案应该在阅读课文之后,见文后附录。

二. 阅读课文,突破关键问题【创新设计】《华南虎》的阅读,可以设计许多问题,例如:哪些诗句表现了华南虎的思想和性格?这只老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 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观众为什么是“可怜而可笑”的?等等。

但对课文理解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应是:诗中的华南虎仅仅是一只虎吗?华南虎的形象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归纳本诗主旨)【设计说明】这个问题的创新点,一是答案与《教师用书》不太相同,主观认为优于该书(见后),二是突破难点,解决这个关键问题的方法。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1.我想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文学即人学”。

各类文学作品,实际上都由各种各样的“人”构成,总是围绕着一个“人”字,把“人”作为中心。

无论是其主体还是客体,都离不开人。

有些作品的主人公不是人,而是动物、植物,乃至鬼神,其实那也是人和人类社会的间接反映:《马说》中的马是人——人才;《爱莲说》中的莲是人——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华南虎》中的虎也是人——失去自由的人,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被迫害、被囚禁的人,甚至它就是作者自己。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华南虎》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华南虎》教案 新人教版

第28课华南虎教学目的:1、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培养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教学重点: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书写的素材,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二、配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诗歌。

三、整体感知课文: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

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

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

“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

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

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

当时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

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

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选自《梦游人说诗》)1973年6月,我(牛汉)第一次去桂林时,写了一首《华南虎》,连我自己事先也没有料到竟然写了一首大煞桂林风景的老虎诗。

老虎,按它的气质与形象,很难与桂林山水联系起来。

但是,我却以愤激的情绪写了一只体态并不出众的虎。

有生以来,我多次见到虎。

那些虎,比桂林的这只华南虎,要威武得多。

1951年,在齐齐哈尔见过一只囚放铁笼不久、狂吼不已的东北虎,在北京动物园见过不下三五只老虎。

但都没有动过写虎的念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华南虎》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华南虎》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华南虎》【教材分析】:本诗是著名诗人牛汉在1973年6月创作的,当时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在干校从事强制性劳动改造。

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四只破碎的虎爪愤怒、绝望地把水泥墙壁刨出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血迹,这与作者当时的境遇何其相似。

当时,那老虎不驯的气魄引起诗人灵魂的强烈震撼,于是回到干校写了这首诗,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

本诗语言简练,意蕴深厚,有较强的思想性,深受学生们喜爱。

【设计理念】农远工程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更重要的是能扩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的教学设计基于模式二,主要应用卫星IP资源和网络资源。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情诵读,联系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主旨。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读赏析,形象探究,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农远资源,通过有情诵读,抓住关键,拓展点拨等理解诗歌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鄙弃世俗、勇于抗争,特别在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及其象征意义【教学方法】1.诵读法2.探究法3、多媒体展示法【资源应用】本篇课文教学设计有多处运用农远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直观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学习课文,获取知识,同时获得快乐。

第一处:课文导入,播放卫星IP资源的视频《老虎》,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感官,在积累关于虎的成语中自然导入新课。

第二处:在环节一“读文识虎”中的“二读”中,利用卫星IP下载的资源,播放动画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语气语调,初步把握华南虎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课后作业
在你心目中,华南虎是不是威猛凶猛,威风八面的林中之王?用“这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虎”的句式简洁地评价一下华南虎。
1、自由朗读课文,正音释义;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2、走进华南虎,了解华南虎的相关知识。
3、再读课文,先独立思考教师引导自学的五个思考题,然后讨论或请教邻桌的同学,以真正能够答疑解难。
(1)、作者最后写“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2)、诗人为什么没有被风景如画的漓江景致吸引,却偏偏被这只笼中之虎深深触动?是华南虎的什么深深触动了他?你从哪里看出来?
5、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思想和感情。
本诗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成功地将人类的境遇、灵性、感情赋予新的形象。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在悲怆和困厄中,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9、拓展阅读
华南虎是中华儿女勇猛、威武、高雅、祥瑞的象征,虎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诸如穿虎鞋、戴虎帽、握虎符、扛虎旗、封虎将等。民间对虎顶礼膜拜,称虎为“山君”、“山神”;文人墨客对虎更是钟爱有加,画虎、咏虎,比比皆是。
1、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时,对第3、4个目标的把握可能存在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学生先讨论,再由师生共同探讨来解决。
3、教师先讲明什么是象征意义,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关键词句;感受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较为薄弱,尤其是象征色彩浓厚的诗歌,要理解其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还需要教师多引导理解其中的关键词句,以达到培养学生理解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法指导
朗读法;竞读法;引导分析法;诗歌的鉴赏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3、引导自学并出示相关的思考问题。
(1)百兽之王的华南虎受到怎样的待遇?
(2)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3)、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请从课文中找出诗句说明。
(4)、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5)、为什么置学生合作探究并出示相关问题。
《华南虎》
课题
《华南虎》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引导自学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并欣赏诗歌形象。2、培养学生鉴别理解关键词句的能力。3、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结构。4、培养学生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高尚独立的人格。
教学重点
在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的人格。
(1)百兽之王的华南虎受到怎样的待遇?
(2)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3)、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请从课文中找出诗句说明。
(4)、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5)、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4、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题。
(1)、作者最后写“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6、能力拓展。
(1)、说出有关“虎”的成语。
(2)、华南虎的悲惨命运
估计世界上少于20至30只野生华南虎,在中国的19个动物园中还有70只圈养的华南虎,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96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于1981年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Ⅰ保护名单。
(3)、生活中还有许多具有华南虎这(样拥有不羁灵魂的人物,你列举出在困境勇于与命运作顽强抗争的“老虎”吗?
2、学习的重难点,尤其是诗歌的重难点,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很难把握到位的。
3、诗歌中象征意义的理解可能是个难点。
4、诗中关键词句的理解对初一学生来说可能是个难点。
5、学生归纳总结某些问题时可能会存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够清楚完善。
6、合作探究的问题可能出现会学生思维不够开阔的现象。
1、目标
的确立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后再由师生共商来解决。
(2)、诗人为什么没有被风景如画的漓江景致吸引,却偏偏被这只笼中之虎深深触动?是华南虎的什么深深触动了他?你从哪里看出来?
5、学生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6、能力拓展。
(1)、说出有关“虎”的成语。
(2)查阅资料,了解华南虎的悲惨命运。
(3)、生活中还有许多具有华南虎这(样拥有不羁灵魂的人物,你列举出在困境勇于与命运作顽强抗争的“老虎”吗?
(4)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7、教师导学。
正如《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所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我们要有虎的精神,以自己强大的精神来开拓人生的荆棘路,做生活的勇者、强者、胜者.
8、学生(抽一两个学生上台做随堂(1)、(2)题,其余学生在下面做然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交叉改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补救措施
修改意见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师生共商学习目标。
三、引导自学,弄清字音、词义;理解关键词句,分析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品味诗歌的语言。
五、相关知识及能力的拓展。
六、研讨与练习答案。
……
1、引导自读课文,确立学习目标。
2、检查预习:正音释义;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4)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7、随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铰掉()栅栏()胆怯()咆哮()劝yòu()抽chù()
沟hè()不jī()斑lán()
(2)、填空
《华南虎》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是“________”诗派的重要成员,本诗作于____________的特殊年代,作者采用________的写作手法。借虎来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下列文字内容。
1)是屈辱的心灵在痛苦地颤抖吗?
2)恍惚之中听见一声声音大得惊人的咆哮。
3)有一个不受束缚的灵魂。
4)我挤在声音零乱细碎的人群中。
8、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在你心目中,华南虎是不是威猛凶猛,威风八面的林中之王?用“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虎”的句式简洁地评价一下华南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