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织造后整理技术及发展
非织造功能性整理技术及整理剂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

92纺织导报 China Textile Leader · 2018 No.10作者简介:李慧霞,女,1981年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纺织新材料配套印染技术开发及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单位: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文 | 李慧霞摘要:文章总结了非织造布功能性后整理的必要性,介绍了抗静电、亲水、拒水拒油、抗菌、微胶囊、金属化等 6 种常见的功能性非织造布应用领域及其功能性整理技术和整理剂的发展现状,最后对非织布功能化整理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非织造布;功能性;后整理技术;整理剂中图分类号:TS195.6 文献标志码:AAbstract: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necessity of functional finishing of nonwovens,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six common functional nonwovens, i.e., antistatic nonwovens, hydrophilic nonwovens, water- and oil-repellent nonwovens, antibacterial nonwovens, nonwovens with microcapsule, and metallization nonwovens, conclud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functional finishing technology and finishing auxiliaries,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onwoven functional finishing.Key words: nonwovens; functionality; finishing technology; finishing auxiliaries非织造功能性整理技术及整理剂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1 非织造布功能性整理的必要性非织造布产业经过近70年的发展,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逐步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其具有工艺流程短、产量高、成本低、原料易得等优势,在土木工程、卫生、医疗、日用护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非织造的发展趋势

非织造的发展趋势
非织造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趋势上:
1. 创新材料的应用:非织造技术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纤维,如塑料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同时也可以应用于生物降解材料,以满足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 多功能产品的开发:非织造技术可以通过调整纤维的结构和密度,实现不同的功能性需求,比如透气性、防水性、抗菌性等。
这些多功能的产品可以用于医疗、保健、建筑等多个领域。
3. 自动化生产的提高:随着技术的发展,非织造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通过使用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成本。
4. 分散生产的趋势:由于非织造技术可以在不同地点进行生产,且生产过程相对简单,因此有望逐渐实现分散化生产。
这不仅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需求。
5. 绿色环保的发展:非织造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减少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同时还可以回收再利用废弃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使得非织造技术在环保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的来说,非织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多样化、功能化、自动化、绿色化和分散化。
这些趋势将不断推动非织造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纺熔非织造材料后整理技术的进展

u c c l 、
‘
h ; 、e I
。
h
,
I
、
L
:
_1
r
。
.
j『
¨
I
。
、
.
,
、 r 【l 【
。
【 L
卜
i
: J
,
’
【i
-
.
。
一
;、Leabharlann 【、;、
、
: I:
、
lj
u
,
1 : 《{
.
h I
¨ 。:
‘1 I
’
10
’
hn
) i ’ Ic 、 、 、 芷
j
h ic ll h a
\c
,
bo
w
i d e IY
tro
U s e
经 逐 渐在 非 织 造 材 料 行 业 中 得 到 推 广 应 用 并 成 为 提 高 产 品
机 之 间 整 理 过 程随 着产品 形 成过 程
,
。
一
气呵 成
。
在 线 整 理 设 备 简单 仅 需 配 套 整 理 剂 施 加 设 备 和 干 燥 装 置 运 行 管理 较 为容易 产品 利 用 率较 高 卫 生 条件较 好
12 7
常 规 的 后 整 理 方 法 包 括 使用 整 理 剂 的 化 学 整 理 和 不 使
用 整 理 剂 的物 理 整理 两 大 类 如 熔 喷 布 的 驻 极 处 理 和 等 离
。
万t 实际产量 已经 超过 8 7 万t
,
,
超 过 全球其他地 区
纺 熔 非 织 造 材 料 总量 的
浅谈非织造后整理技术及发展

非织造 布后整理是对非 织造 布产 品进行 再加工 的 学整理 是将 物理机械 整理和化学整 理合并运用 ,进 而
过程 ,通 过物理机械 方式和化学整 理剂对 纤维改性 、 使非织造布同时具有2种方法 的整理效果 。整理剂的施
产 品表层进 行特殊处理 , 旨在 改善 产品外观和 内在质 加方 式 也 分为 浸渍 、浸 轧 、涂层 、复合 、喷洒 等 方
观 的二元 协 同纳 米界面 结构 “ ,使得 材料不仅 具有拒
水 、拒油 、防墨水 、防果汁等功 能,而 且使用此种材
料制成 的衣物清 洁 时仅 使用清水冲涮 即可而不必使用
拒油整理 的机理 与拒水整理相类 似 ,也是通过 改 变纤维 的临界表 面张力使之低 于油污 的表 面张力 ,使 之具有拒油性 能。只是油污 的表面张力 比水 更小 ,对 非织 造布 的润 湿 能 力更 强 ,所 以对 整 理 剂 的要求 更 高。从表面张力来看 ,理论上所有 的拒油整 理剂也应 该拒油拒水 的能力 。
(1)温度 。根 据非 织造布 所要 求的蓬 松度和 纤 维 的热熔 性合理调节 温度 。正常情 况下火焰温度 ,棉 为 800~850 oC,涤 纶 480 490℃ (或 560℃ ) , 羊 毛 600 ̄C (或 720 ̄C) …。
(2)车速 。根据 非织造 布绒 毛级 别要求 控制布 的传 送速度 ,减 小布与火焰 的接触 时间,尽量达到 高 热 能火焰迅速导 向非织造布烧毛的效果。
1.3.1物 理方 法
最近 引起 人们更 大兴趣 的拒水研 究为超 拒水 ,
(a)利 用 电序列尽 可 能相近 的材料 ,或加 入 能
时代 。
能,还可 以使得滤饼易于脱离,延长滤材使用寿命。
针刺法非织造布后整理技术探讨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针刺法非织造布后整理技术探讨1国内针刺法非织造布发展现状针刺法非织造布是目前我国非织造布中最大的品种之一。
产品主要用于土工材料、防水材料、过滤材料、合成革基布、汽车内饰材料、絮填类产品等领域。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针刺法非织造布尽管在非织造布中属老产品,但由于其产品用途广泛,多年来发展速度一直保持着增长较快的势头,也一直巩固着其在非织造布领域中固有的老牌地位。
从行业发展角度分析:多年来,虽然针刺法非织造布产量一直较大,但产品雷同情况较普遍,新产品、高端功能型材料较少。
虽然产量在扩大、技术在进步,但技术进步的速度不够快,科研创新的后劲已明显不足。
为此,当2008年金融风暴袭击时,针刺法非织造布行业首当其冲,特别是合成革基布市场,2008年下半年一片萧条,事例再一次证明,缺乏科技含量产品的企业是经不起风浪考验的。
教训告诫业内经营者”同走一条路是死路,大家分开走才有活路”。
目前国内对针刺法非织造布的研究方向:一是新功能型材料的使用,二是新工艺的研究,三是后整理技术的开发。
本文侧重探讨合成革基布的后整理技术。
2针刺法非织造布后整理工艺技术业内企业对于针刺法非织造布后整理技术已有所了解,但对整个工艺设计、操作等还是相当的陌生,做的好的企业全国也仅有2~3家。
经研究,每家企业的生产工艺均大同小异。
整个技术流程主要是以下步骤。
表12003年~2007年针刺法非织造布产量分析数据来源: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1)将针刺生产线下来的半成品(不经过定型处理的产品)放到后整理生产线的退卷装置上,把布匀速地喂入到储布槽内。
放入储布槽的目的:一是为产品充分收缩或浸渍作准备;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产业用非织造材料的功能化后整理(二)

产业用非织造材料的功能化后整理(二)S.Husmann目的是找到一个平衡点,使材料在具有足够的抗静电作用时不影响其拒水性。
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可行方法是精确地控制上油率。
好的拒水性可通过非织造材料的结构获得。
如通过提高熔喷层的密度或在非织造材料上复合一层膜。
如果非织造材料由聚酯(PET)纤维制成,工艺条件就完全不同了。
与聚丙烯相比,由于聚酯具有羧基和更高的表面能,其更加亲水,更容易润湿。
PET非织造材料的疏水性通过后整理可得到改善(图9)。
图920g/m2聚酯纺粘非织造材料经疏水整理的拒水性,OPU为0.5%和1.0%各种类型的疏水后整理应用于20g/m2的PET纺粘非织造材料上,上油率为0.5%和1.0%。
静水压根据标准WSP80.6进行测量,并与未处理的非织造材料相对比。
在这一系列的实验中,最好的结果是通过氟油和专用硅油处理,在上油率是1.0%时达到的。
2.2抗表面活性非织造材料在屋顶材料的应用中,抗表面活性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具有表面活性的季铵盐化合物可用作木质防腐剂。
但当其接触到屋顶膜时,会使膜的隔水性能降低。
一种合适的后整理方法可以应用到提高抗表面活性上。
-测试方法评价抗表面活性性能的标准检测方法与测试静水压的方法相似。
测试液体不是纯净水,而是含有3%杀藻胺的活性水溶液。
待测样品上放置过滤纸并安装水柱测试装置,水柱充满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
当测试液体润湿过滤纸时,立刻读取压力值。
-测试结果面密度为52g/m2的聚丙烯SMMS非织造材料(上油率为0.5%)用抗表面活性剂进行后整理。
表3为未处理非织造材料与经处理的非织造材料的抗表面活性和静水压对比。
表3经过后处理与未经后处理的52g/m2聚丙烯SMMS非织造材料抗表面活性和静水压对比经特殊的抗表面活性处理的非织造材料各项指标值是未处理的1倍多。
但在施加油剂的过程中,油剂本身需要具有足够的表面活性来润湿非织造材料,因而上过油的非织造材料样品的静水压阻隔性能稍有减弱。
产业用非织造材料的功能化后整理

- 纤维直径 (尺寸和形状 )影 响吸收能力与孔径 ;
非织造技术
产业用非织造材料的功能化后整理
S. Husmann Schill & Seilacher公司 (德国 )
摘 要 :阐述了产业用非织造材料获得一些特殊性能的方法及对这些性能的测试方法 和评价 。这些功能作用概述了当前的后整理作用和方法 ,并且对普遍存在问 题提出一些的解决方法 。
关键词 :功能化后整理 ,抗静电性能 ,阻隔功能 ,亲水作用 ,剥离性能 ,防滑和防粘
针对产 业 用 非 织 造 材 料 进 行 了一些新的开发 ,包括抗表面活性 剂 、防滑和剥离性的整理技术 。
1 抗静电后整理
消除静 电 是 对 非 织 造 材 料 的 基本要求 ,例如 :在 D IN EN 114921 标准中要求防护服具有抗静电性 能。
非织造产品
所占比例 /%
卫生用
33
土木工程 ,建筑
- 实验 使用各 种 选 择 范 围 内 的 磷 酸 酯 ,部分是商用型的 ,对面密度为 52 g /m2 的 SMM S非织造材料进行 整理 。 变化 :
- 酯化度 ; M E =单酯 , MDE = 单 /双酯 (由于用单酯与双酯混合 物的合成方法制得 , 近似比例: 50∶50) , TE =三酯 ;
HLB3 值
性 能
< 10 6~10
> 10 0~2 3. 5~6 7~9 8~18 13~15 15~18
溶于油 水分散性 溶于水 抗起泡 水 /油乳化剂 润湿剂 油 /水乳化剂 清洁剂 增溶剂
注 : 3 亲水 - 亲脂性平衡
国内外非织造装备与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格局——纺粘、熔喷与后整理设备

誊 郁袁 j _ 脯壳 霞械
热轧 .水刺 1 o 6 o 8
SM XS SCS、 S CA
欧瑞康纽马格
PTP E /E
整板 狭缝
、
正 压
7
P A
、
PA L
SS
大 连 合纤 所
小板 、管式、正压
P T E 瓶片 E P T
热轧 针刺
70
纺织导报 C i x l L a e . 0 N . h a e te e d r 2 1 o9 n T i 0
www xl d o n t ea er r c e cn
I I 中 际展 I'暨 A 机 览 TfM 国亚 览 会 Il 纺 械 MC  ̄T 洲 会 国 织 展 AI M I
l TMA As a+ CI i TME 2 1 0 0
该公司的纺粘生 产线具 有如下特点。 ( 可将 多种非 织造 布成网技 术与纺粘 法相结 合形成 1 )
粘生产线 改造成 S S( A 纺粘/ 气流成 网/ ) 产线 。 纺粘 生
表 1 参展 商的纺粘设备可生产的部分品种和主要技术
参商 j茔 一 最 晨 生品 | 产确
PP、 E、 S
.
主技 摄 要慕
S S
,
。 蒜 学 | 一甩 逸 遗 再
PE、 PP. PET、
I 中际展 置A机0 IsI览 TiT1 M亚览 I纺械0 罾aM会 T-E AI会 M- 罾洲展 织 2 AC
Wxrn Wl. Wam .d tec ec eo
国内外非织造装备与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格局
纺粘 、熔 喷与后整理设备
U s r mbigt eD v lp n tt sq oo n c a l h e eo me t a u - u f n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轻纺 2010第10期
会芬[5]等人将2种抗静电剂复合使用,作用于丙纶非织 造布,表现出更加优良的抗静电性能。新型抗静电剂 具有原先2种抗静电剂的特性,低浓度(0.25% ̄0.5%) 即可获得良好的抗静电效果。复合抗静电剂不仅能从 源头的建设电荷的产生,还能快速的逸散电荷,并且 对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服用性能无甚影响[6]。从这 里可以看出复合抗静电剂具有远超普通抗静电剂的应 用性能,所以具有良好的研发前景,加大该方面的开 发力度具有相当高的科研和实际应用价值。 1.4 柔软整理
许多医用卫生方面的非织造用品都要求非织造布 具有良好的柔软性,所以要对其进行柔软整理。主要 工艺有物理机械整理中的机械搓曲,机械开孔、开缝 柔软整理,然后就是化学柔软剂整理的方式。机械搓 曲主要是通过对非织造布进行揉搓或压缩来降低其刚 性,达到柔软的目的。主要有克拉派克法和迈克雷斯 法。前者是非织造布从固定的加压辊与烘燥滚筒中间 通过,在压力作用下面对烘燥滚筒的一面伸长,通过 后再缩短就产生了皱缩作用。这种皱缩的形成是难以 觉察的。而迈克雷斯法则由于挤压作用很强,因而会 在布的表面产生明显的皱纹,在提高延伸性、增加克 重和表面积方面与克拉派克法相比,其柔软性改善的 更好。
透气量 (L/㎡?s) 397.60 172.40 328..20 314.20 118.70 242.90
离散系数 (%) 3.31 11.40 11.63 8.20 16.11 5.80
过滤效果 (%) 99.60 99.97 99.97 99.99 99.98 99.99
通过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未整理和整理后的过滤效 率都在99.60%以上,后整理对提高过滤效率影响已不 太大。并且从数据可以看出,虽然轧光后过滤效率有 所提高,但透气量却又明显大幅降低,这对后面的气 流除尘效果影响很大。同样烧毛-轧光后仍然具有较大 透气量,易于清灰,同时过滤效率也达到了99.99%, 考虑这些因素对使用厂家的选择是很有必要的[2]。 1.2 拒水拒油整理
非织造布后整理是对非织造布产品进行再加工的 过程,通过物理机械方式和化学整理剂对纤维改性、 产品表层进行特殊处理,旨在改善产品外观和内在质 量、提高使用性能,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随着其他领 域技术的发展以及非织造后整理设备和整理剂的更 新,后整理在改善产品性能、提高应用价值方面起到 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友好 和产品功能性要求的不断特殊化,对后整理工艺的要 求越来越高,非织造布后整理已经进入了功能性整理 时代。
福建轻纺 2010第10期
表2 四大类拒水整理剂的特性
拒水整理剂 石蜡类 吡啶类 有机硅类 含氟树脂类
拒水性 较好 较好 好 好
拒油性 不好 不好 不好 好Biblioteka 耐久性 不好 不好 一般 较好
柔软性 好 不好 好 一般
拒油整理的机理与拒水整理相类似,也是通过改 变纤维的临界表面张力使之低于油污的表面张力,使 之具有拒油性能。只是油污的表面张力比水更小,对 非织造布的润湿能力更强,所以对整理剂的要求更 高。从表面张力来看,理论上所有的拒油整理剂也应 该拒油拒水的能力。
2 结语
非织造布的后整理是整个非织造布加工工序中的 “后道工序”,在非织造布的应用上有着举足轻重的 地位,但是在国内的发展还远远不足,尤其是在诸如 纳米型、静电型、超粗性非织造布的整理上,更是与 非织造布强国差距甚远,需要我们非织造人才的进一 步努力和大胆创新,加速新工艺和新型整理剂的研 发,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要。
拒水整理是利用改变物质的表面张力,使之小于 水的表面张力,从而达到拒水的效果。织物进行拒水 整理时,拒水效果取决于纤维的表面张力(γsg)和 固-液界面张力(γsl)。
根据杨氏方程,接触角θ与液、气、固表面张力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Γsg-- γsl=γlg cosθ 或 cosθ= (γsg-- γsl)/γlg Θ =90° 是 定 义 润 湿 的 标 准 。 一 般 情 况 下 θ >90° 不润湿 ; θ<90°部分润湿;θ角越大则拒 水性越强。 表面张力可被看做是一种表面自由能,研究材料 的表面自由能通常采用液滴在其表面上的接触角来表 征。但由于纤维表面在微观上凹凸不平且表面不均 匀,测定纤维表面的接触角得到的结果相当混乱,所 以对纤维的粗糙度也要进行分析。非织造布纤维排列 无序且孔隙较多拒水整理更加复杂。将非织造布原来 的高表面能变为低表面能,是实现拒水目的的重要途 径。拒水整理剂能够有效的降低纤维临界表面的张 力,从而使水在布的表面接触角大于90°,达到拒水 目的。
图3 荷叶表面的微观结构
图4 理想中的超拒水现象
超拒水表面可以通过2种方法制得,一是在拒水 材料表面构建粗糙结构(如同增加荷叶表面的细胞乳 瘤);二是在粗糙表面添加低表面能物质(如同荷叶 乳瘤表面的毛茸纳米结构)。在材料表面建立一个宏 观的二元协同纳米界面结构[1],使得材料不仅具有拒 水、拒油、防墨水、防果汁等功能,而且使用此种材 料制成的衣物清洁时仅使用清水冲涮即可而不必使用 传统的洗涤助剂更是现在的一个研究热点。 1.3 非织造布的抗静电整理
机械开孔和开缝原理是通过机械力减少非织造布 内部纤维之间的相互抱合,使纤维彼此分离,从而降 低刚性、改善手感。
图5 机械开缝示意图
化学柔软整理时采用使非织造布产生柔软、滑爽 效果的助剂,以降低布中纤维之间的摩擦阻力以及布 与人体之间的摩擦阻力,实现布的柔软效果。助剂中 起作用的是那些近乎直链的脂肪族碳氢结构,而含有 支链的烷基或带有苯环机构的基团原则是不适用于做 柔软平滑剂。应用较多的是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类柔 软剂和有机硅聚合物乳液。在祝艳敏[7]等人把有机硅 类乳液和其他含硅类柔软剂实验对比,发现有机硅类 柔软剂在非织造布手感上的整理效果是非硅类柔软剂 所无法比拟的,在与人体相接触的医卫用品上应用相 当广泛。
烧毛轧光整理对针刺滤材性能的提高极其重要, 特别是使滤材内部堵塞得到缓解,在气流清灰时就不 需要再使用很大的气流压力了,对降低能耗,减少滤 材的损伤和延长其寿命方面有极其明显的效果。
表1 经过不同后整理滤材的透气性能和静态过滤效率
滤材 涤纶 丙纶
整理方法 未整理 轧光 烧毛 烧毛-轧光 轧光 烧毛-轧光
非织造布烧毛后布面就变得较为光洁,要进一步 改善其平整度、厚度和手感等就要用到轧光整理了。
轧光整理是通过机器上轧辊的电热熨烫作用和上 下压辊间的压紧力,使非织造布平整、光洁、光亮, 也被称为烫光、烫平。轧光整理借助机械压力和温度 的作用,利用纤维在湿热条件下具有一定可塑性的特 性,使纤维间的孔隙减小,并对突出的毛羽和弯曲的 纤维做轧平处理,提高非织造布表面的光洁度、厚 度、平整性以及尺寸稳定性等。整理的效果受到车 速、温度、滚筒压力以及材料的含湿率等因素的影 响。对光泽效果要求高可选择热辊(150 ̄200℃)和较 大的给湿程度。一般情况下压力越大,整理效果也越 好,但整理后布的手感就较差。所以轧光效果一定程 度内可以借助于压力调节,一般要求压力为 490 ̄1470N/cm[1]。
收稿日期:2010-09-25 作者简介:卢肖昭(1988-),男,河北衡水人,学生。
福建轻纺 2010第10期
针刺非织造布滤材系三维结构材料,孔隙小且分 布均匀,总孔隙率达70% ̄80%,除尘效率高能快速形成 滤饼。烧毛整理后能使烟尘更易积集在滤材表面,形 成滤饼去除,不会对滤材内部孔隙造成堵塞。针刺滤 材对烧毛的要求并不高,能达到布面基本无长毛或者 布面上仅有较整齐的短毛时即可。
烧毛过程中要注意的关键点: (1)温度。根据非织造布所要求的蓬松度和纤 维的热熔性合理调节温度。正常情况下火焰温度,棉 为 800 ̄850℃ , 涤 纶 480 ̄490℃ ( 或 560℃ ) , 羊 毛 600℃(或720℃)[1]。 (2)车速。根据非织造布绒毛级别要求控制布 的传送速度,减小布与火焰的接触时间,尽量达到高 热能火焰迅速导向非织造布烧毛的效果。 (3)冷却。烧毛后要使布中的温度迅速散失 掉,一般采用吸冷风的方式,防止不必要的损伤。 (4)火焰热量均匀。尽量控制火焰热量均匀一 致,防止产生烧斑。
1.3.1 物理方法 (a)利用电序列尽可能相近的材料,或加入能 产生相反电荷的材料,使产生的电荷相互抵消。 (b)使用油剂可以有效消除静电影响。 (c) 增加作业环境中的相对湿度以提高介电常 数,减少带电量。 (d) 接地后将静电导入大地中。 (e)加入0.05% ̄2%的导电纤维。 1.3.2 化学方法: (a)材料表面改性法,在材料表面形成有抗静 电作用的亲水性高聚物层。 (B)使用抗静电剂。 在PP纺粘非织造布表面具有很高的表面比电阻和 体积比电阻,很容易引发静电,而且产生的静电不易 逸散,越积越多,对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对此可 以通过往纤维内添加抗静电母粒[4]的方式来降低布表 面的电阻,从而加快静电的逸散。该种方法生产的非 织造布抗静电效果持久,且对环境友好。但是国内在 高性价比的抗静电母粒生产技术尚有待进一步发展。 在施加抗静电剂时主要有2种方法:喷洒法和浸 渍法。施加后抗静电剂在非织造布表面形成一层具有 吸湿性和离子型的薄膜,具有降低材料表面电阻率、 连续导电的效果,可以加速电荷的逸散。另一种效果 是增大材料表面的光滑度,降低摩擦系数,进而从静 电产生的源头发挥作用。要注意的是:采用喷洒法抗 静电剂时,抗静电剂在织物表面不易形成连续的薄 膜,故而采用浸渍法为宜。在抗静电剂的选用时,宋
学整理是将物理机械整理和化学整理合并运用,进而 使非织造布同时具有2种方法的整理效果。整理剂的施 加方式也分为浸渍、浸轧、涂层、复合、喷洒等方 法。但每种方法各有优点,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尝试彼 此复合使用,来发展新型的后整理方法。 1.1 烧毛、轧光整理
烧毛是使非织造布快速通过火焰或擦过炽热的金 属板表面,以除去绒毛而获得光洁表面的工艺。非织 滤材经过烧毛处理可以避免纤维脱落,提高过滤性 能,还可以使得滤饼易于脱离,延长滤材使用寿命。
1 非织造布后整理方法
由于非织造布具有原料来源广、加工工艺多、产 品应用范围广的特点,所以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后 整理方法。按工艺性质一般分为物理机械整理、化学 整理、物-化复合整理3种。其中物理机械整理是指利 用湿度、热量、压力、拉力等物理机械作用对非织造 布进行整理,包括收缩、定型、烫平、轧纹、剖层、 磨绒等。特点是纤维不与化学试剂发生作用;化学整 理是对非织造布施加化学整理剂进行整理的过程,包 括硬挺、拒水、拒油、防污、阻燃、亲水、香味等, 特点是整理时纤维与整理剂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 作用,它是非织造布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式;物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