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与巴洛克建筑
古罗马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 罗曼建筑 哥特式建筑 巴洛克建筑 洛可可建筑

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是成熟的实例。
公元四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 十五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20~30年代。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公共浴场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设施。从火房出来的热烟和热气流经各个大厅地板下、墙皮内和拱顶里的陶管,散发热量。据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记载,剧场的座位下埋有铜质的共鸣瓮,以改善音质。此外,至迟在公元1世纪中叶,已经在窗上安装几十厘米见方透明度很高的平板玻璃。除了在首都罗马城集中了古罗马建筑的最高成就以外,帝国各地都有水平很高、规模很大的各类建筑物。
西立面是建筑的重点,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
亚眠主教堂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长137米,宽46米,横翼凸出甚少,东端环殿成放射形布置七个小礼拜室。中厅宽 15米,拱顶高达43米,中厅的拱间平面为长方形,每间用一个交叉拱顶,与侧厅拱顶对应。柱子不再是圆形,4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细柱与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增强向上的动势。教堂内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几乎看不到墙面。教堂外部雕饰精美,富丽堂皇。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
意大利四大建筑风格

意大利四大建筑风格之巴洛克建筑来源:土拨鼠装饰网更新时间:2012-10-16 04:33 浏览次数:902次我要分享•腾讯微博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百度贴吧百度空间豆瓣文章导读: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它是意大利四大建筑风格之一。
巴洛克式建筑的特征:1、炫耀财富。
常常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精细的加工、刻意的装饰,以显示其富有与高贵。
2、不囿于结构逻辑,常常采用一些非理性组合手法,从而产生反常与惊奇的特殊效果。
3、充满欢乐的气氛。
反对神化,提倡世俗化。
4、标新立异,追求新奇。
这是巴洛克建筑风格最显著的特征。
常采用以椭圆形为基础的S形,波浪形的平面和立面,使建筑形象产生动态感;又或者把建筑和雕刻二者混合,以求新奇感;又或者用高低错落及形式构件之间的某种不协调,引起刺激感。
意大利的四大建筑风格之拜占庭式来源:土拨鼠装饰网更新时间:2012-10-16 03:40 浏览次数:994次我要分享“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
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
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时的罗马,而东罗马则将首都迁至拜占庭,其国家也就顺其迁移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建筑,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一种建筑文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建设

物保存完好。费拉拉所展示的城市设计的演化,对未来数个世纪的城
市设计具有深远的影响。
3、威尼斯
一座四周环水的城市,一座由上百个小岛组成的城市,一座素
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的城市,在这里看到的最多的就是水,这
2、佛拉拉
佛拉拉城跨波河而建,通往帕多瓦的罗马大道从该城穿过波河。
在8世纪,在波河北岸建立了一座拜占庭要塞以便保护南岸的大主教
宫殿免受匈奴人的威胁。要塞沿着波河两岸发展起来。10世纪,费拉
拉卡诺萨的封建领主泰巴尔多在河北岸建立了一座城堡。费拉拉在其
两端即要塞和城堡之间发展起来。
按照建筑师比亚焦·罗塞蒂(1465-1516)的设计,城市透视
广场,放射形道路用三条环路联接。城市中心点设棱堡状的防御构筑
物。
3、斯卡莫奇
城市中心为宫殿和市民集会广场,两侧为两个正方形的商业广
场,南北两个正方形分别为交易所和燃料广场。中心广场的南侧有运
河穿过 。
平面呈多边形的城墙,则是防御的需要。图案式的规整布局,在
面貌上不同于中古城市那种杂乱与拥挤。
图是在围绕着宫殿、教堂和花园而构成的。四座当代宫殿环绕着该城
市北部的广场,极好的展示了以视觉透视为基础的城市规划。防御工 事的内部是众多的宫殿,教堂和修道院。建于12世纪至16世纪的大教
堂兼具罗马式和哥特式风格,其周围环绕着中世纪的建筑,包括市政
大楼和埃斯特城堡。费拉拉是文艺复兴城市的典型例子,其城市建筑
文艺复兴时期实际上按理想城市方案建造的城市并不多,但这
些方案设想对欧洲后来的城市规划思想颇有影响,欧洲各国的军事重
镇如法国的萨尔路易等城市大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的建筑风格差异

其次,是对于文艺复兴时期,文艺 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 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 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文 化运动。从而解开了近代欧洲历史 的序幕,被认为是古时代和近代的 分界。
“godchild”—— renaissance
“文艺复兴”一词最初是一个宗教词汇,本义是指圣 母奇迹故事以来,死去上帝的再生。再生,即新的基 础上的重新开始,希望忘却中世纪的误解,回到希腊 的文明中去,回到信仰的源泉中去,回到古典文明中 中去。 13世纪末,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 级中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艺术,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其本质是以人 文注意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实际 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完全提倡复古,而 是借助古代文化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巴洛克风格反应了力图富感情于具有感 性吸引力的形式之中的愿望。
巴洛克最常见的特点是气势雄伟, 生机勃勃,有动情色态感,气氛 紧张,注重光和色的效果,擅长 表现各种强烈的感彩和无穷感, 颇有打破各种艺术界限的趋势。 巴洛克时期的庄重高贵的特点, 来自文艺复兴时期所发扬的古典 古代艺术精华,同礼教观念的约 束作用的结合。
文艺复兴风格的发展
谢谢观看
보기 감사합니다
巴洛克的发展
文艺复兴使当时的人们思想 发生了变化,导致了宗教改 革和激烈的宗教战争。后来 的启蒙运动以文艺复兴为自 己的榜样。19世纪的历史学 家认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地 理大发现、民族国家的诞生 都是源于文艺复兴。文艺复 兴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 和近代的分水岭,是资产阶 级革命的舆论前提。文艺复 兴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 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 一个前奏曲。文艺复兴推动 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 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完整版)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设计

最负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 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圣卡罗大教堂 内部
圣 卡 罗 大 教 堂
穹 顶 细 部
(三)圣彼得大教堂
世界第一大天主教堂。1506~1626年建于 罗马。
历时180年,布拉曼特、拉斐尔、米开朗基 罗、贝尼尼等艺术家都参与了这个工程。
圣 彼 得 大 教 堂
圣彼得大教堂
圣 彼 得 大 教 堂
平 面 图
圣彼得大教堂 正面
圣彼得大教堂 穹顶
圣彼得大教堂
圣 彼 得 大 教 堂
灵 光
圣 彼 得 大 教 堂
柱 廊
圣 彼 得 大 教 堂
柱 廊
圣彼得大教堂 柱廊
(四)贝尼尼
傅雷曾说:“罗马是贝尼尼 的罗马”。
乔凡尼·劳伦佐·贝尼尼 (Giovanni Lorenzo Bernini; 1598年12月7日-1680年11月 28日)意大利雕塑家,建筑 家,画家。早期杰出的巴洛 克艺术家。贝尼尼主要的成 就在雕塑和建筑设计,另外, 他也是画家,绘图师,舞台 设计师,烟花制造者和葬礼 设计师。
巴洛克建筑风格:缘起于16世纪末, 是17~18世 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 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 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 空间。
(一)罗马耶稣会堂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 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向 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 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

文艺复兴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对古典世界的重新发现和对古代遗迹的全面考察,为建筑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激励他们尝试各种新颖的形式。
文艺复兴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文艺复兴建筑的风格特点,希望对你有用! 文艺复兴建筑的风格特点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发生在14世纪的意大利。
所谓文艺复兴(Renaissance)其实就是古代学术的复兴,而这个运动的思想性实质,则是人文主义。
他们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以现实的“人”为中心,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提倡“人性”,来反对教会的“神性”;提倡“人权”,来反对“神权”;提倡“人道”,来反对“神道”。
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
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了带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____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____他们认为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观着和谐与理性,并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
为了恢复古典建筑的单纯性和实现美学理想,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的伟大创新――肋拱和尖形穹顶(尖券)技术,而在宗教和普通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和桶形拱顶要素。
但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师绝不是食古不化的人。
他们一方面采用古典柱式和拱券,一方面又灵活变通,大胆创新,甚至将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同古典柱式融合一起。
他们还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科学技术上的成果,如力学上的成就、绘画中的透视规律、新的施工机具等等,运用到建筑创作实践中去。
这场建筑复兴的运动是从佛罗伦萨大教堂(Florence Cathedral)的圆顶开始的。
一般认为,十五世纪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
建筑风格和代表作.

洛可可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
罗曼建筑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
功能建筑19世纪后期出现于欧美。
1、巴洛克建筑产生时间与地点:1600-1760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其代表作:意大利的罗马耶稣会教堂、罗马的圣卡罗教堂、罗马波罗广场、班贝格郊区的十四圣徒朝圣教堂、罗赫尔的修道院教堂、维也纳的舒伯鲁恩宫。
2、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产生时间与地点: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时期,在法国出现。
其特点: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其代表作: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巴黎伤兵院新教堂、和谐广场(又译协和广场)和南锡市的市中心广场。
3、哥特式建筑产生时间与地点: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世纪~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其特点: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
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代表作: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巴黎圣母院、亚眠主教堂、兰斯主教堂、沙特尔主教堂、亚眠主教堂和博韦主教堂。
4、古典复兴建筑产生时间与地点: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
其特点: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
其代表作: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和记功柱、巴黎的万神庙、巴黎的雄师凯旋门、马德兰教堂、英国爱丁堡中学、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和阿尔塔斯博物馆5、古罗马建筑产生时间与地点: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生于古罗马。
文艺复兴建筑与巴洛克风格对比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历史背景:当时欧洲人的冒险事业已经扩展到了亚洲和美洲,包括原有的地中海贸易中世纪后期的繁荣迅速造就了环地中海的一些富裕贸易城市。
这种相对富裕和活跃的气氛最终导致了文艺复兴时代文化的大发展。
而反映在建筑上就是社会中真正的出现了建筑师这个行业。
文艺复兴真正奠定了建筑师这个名词的意义,将这种新的行业加入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呼吸之中。
过去,并不存在建筑师这个工作,有的只是工程师、木匠或者石匠。
但随着建筑的兴盛,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亦越来越大,出现了“建筑师”这个名词。
他们不仅仅只将建筑作为一种营造的经验型行为,而是赋予建筑一个理论的和文化上的基石,正如建筑师在罗马帝国所扮演的角色一样。
他们来自雕刻师、绘图师、画家、工程师和细木工等。
建筑师的出现,也为当时社会的思潮和文化进入建筑找到了一个切入点。
并且由于环地中海的贸易繁荣,使得意大利的贸易城市的学者很容易就接受到古希腊罗马在Byzantine和伊斯兰国家所保存下来的文明成果。
其中林林总总的文化思潮,比如人文主义的兴起等对于建筑的影响非常巨大。
而单就建筑造型而言,建筑师从古代数学家对于完美的数学模型中得到了启示,他们认为世界是由完美的数学模型构成的,而大自然和人类的美皆出于数学模型的完美。
基于此开始了文艺复兴时代建筑师对于完美建筑比例的追求。
另一个引发的重点就是柱式,在罗马帝国之后,文艺复兴的建筑师重新继承了一整套古典的柱式,并且依此为基准奠定.直到现代建筑诞生的经典建筑营造模式。
佛罗伦萨主教堂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开始的标志,是佛罗伦萨主教堂主教堂的穹顶。
它的设计建造过程,技术成就和艺术特色,都体现着新时代的进取精神。
坎皮奥设计的主教堂的形制很有独创性,虽然大体还是拉丁十字式的,但是突破了中世纪教诲的禁制,把东部歌坛设计成近似集中式的。
这个8边型的歌坛,对边相距42m,预计用穹顶覆盖。
结构结构为了突出穹顶,砌了12m高的一段鼓座。
把这样大的穹顶放在鼓座上,这是空前未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特征处理
③教堂建筑 a.广场(Piazza) 西方认为广场是城市客厅,成就很高。 A)类型多样:如集合广场、纪念性广场、 装饰性广场、交通性广场等 形式多样:如长方形、梯形、圆或椭圆 形、不规则形、复合形等。 B)早期做法:空间较为封闭,建筑布置自 由,主题偏于一角。 后期做法:规划严瑾,以券廊围合空间 开敞(用券廊广场空间主题位于中央)
e.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人文学者,文艺复兴时期大师, Perspective 透视画法的开创者,建筑大师) 5、建筑理论 ①文艺复兴建筑重要特点与成就之一——出现许多杰出的建 筑师和建筑理论著作。出下了许多人文学者、多才多艺之人。 ②建筑理论研究的内容 a.探究如何创造完美和谐的质量和美的衡量标准:强调人体 美,柱式构图,用数量和几何关系来确定美的比例和协调关 系,美学标准,自身独立完整的和谐静态美受到推崇。 b.古典柱式的研究、整理和确定 A)代表建筑师与建筑理论书籍 阿尔伯蒂《论建筑》; 帕拉第奥《建筑四书》 维尼奥拉《建筑五柱式》 其它有达芬奇(机械工程师、画家、解剖学家(解剖十几具 尸体之人)、雕塑家非常神奇之人,用左手从左到右书写、 反写(镜中可以看出是正字),非常怪之人;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伯鲁乃列斯基等。 总体理解:才华横溢+多才多艺=文艺复兴之人
二、建筑
二、建筑 1、巴洛克教堂 ①注重正立面处理:波动、装饰、体积感的处理等 ②空间充满动态效果 ③室内强烈装饰色彩,光线等运用创造神秘而又富丽的效果 ④代表作:罗马圣卡罗教堂 建筑师 波罗米尼(在精神错乱状态下,设计出断山花、藻井、蜡做模 型——流动感。) 2、法国古典主义宫殿和府邸 ①基本格局:三合院为基础,中部为气派豪华的社交大厅(沙龙),以大楼为视觉主体。 ②与几何规则式花园结合 ③内部空间效果和装饰上常带有强烈的巴洛克特点 三、建筑形式 1、群体布局 ①广场 a.巴洛克广场 :开敞、通透、富于动态,同时亦很有秩序、中心感强烈。 椭圆:既有中心,又有动态方向 代表作:罗马波波罗广场(放射形大道、透视感强、中心感强)和圣彼德教堂广场 (设 计师:伯尼尼);凡尔赛宫、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均为放射形
第十四讲 巴洛克与法国古典主义
第十四讲 巴洛克与法国古典主义 (Barque & Frech Classicism Architecture 17thc – 18thc.A.D)
一、概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概述 1、定义: 巴洛克建筑愿意为 “畸形的珍珠”,含有希奇古怪含义,它是17世纪意大利等在文艺 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艺术手法,形式上看作文艺复兴建筑的变化和支流。 意大利服装设计=阿马迪(古典)+范四哲(巴洛克) 2、特点: 大量运用自由曲线的形体,追求动态,强烈的装饰,雕刻和色彩,爱用相互穿插的曲 面和椭圆形空间,善于制造神秘而又华丽的室内气氛。 教堂和广场是此类风格的典型代表。 第一座巴洛克建筑:罗马耶苏会教堂。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17世纪绝对君权国家大型建筑中竭力推崇的有组织、有秩序的 古典风格。 法国绝对君权制度的象征——罗浮宫 特点:建筑造型庄严华丽、规模巨大,手法上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 几何形体,古典柱式运用更加普遍和规范化,内部空间和装饰上有强烈的巴洛克风格。 宫殿纪念性广场、园林是代表。
五、建筑实例
1、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Dome of S.Meria 1420——1434 总高=116m 跨度=42m) 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Filippo Brupelleschi 报春 花,文艺复兴的开端) 2、坦比埃多小教堂(Tempiette 1505——1510) 建筑师:伯拉孟特(Donate Bramante 1444—— 1514) 3、圣彼德大教堂(S.Peter 1506——1626) 建筑师: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 4、吕卡第府邸(Palazzo Ricardi 1444—— 1460 ) 原:美第奇家族——出现过很多皇后,提供皇后 5、圆厅别墅(Rotunda 1552 ) 建筑师:帕拉第奥(Andrea Pallaeio 1508——
更多反映在大教堂建设中,用秩序的完美来体现神性。 ④新构图手法 A)帕拉第奥母题(Palladian Motif) 文艺复兴后期帕拉第奥大师创造的一种新型券柱式构图,构 图细腻,有条不紊又富于层次变化,追随者甚众。 到目前为止,真正的风格只有2个:密斯风格、帕拉第奥母 题(《建筑四书》作欧洲教材) B)大小柱子套叠 米开朗基罗创造的一种新型柱式构图,目的是具有多重尺度, 以满足不同环境的需要,巨柱式+小柱式 ,雕刻动态、体积 用于建筑构图之中。 ⑤空间透视感的处理(导向、尽端、界面连续规整) ⑥粗琢:建筑表面用粗糙、砌缝宽广的材料砌筑,常出现于 基座、下层或转角处,产生稳定坚实的效果。 五、建筑实例
二、建筑物
③古典柱式及构图的应用 ④几何化的处理 ,强化古典精神(如:圣彼德大 教堂) 2、府邸(Palazzo) ①位置重要,城市中心,反映使用者社会地位的提 高。 ②平面基本类型绕内院布置,沿街立面整齐庄严, 封闭厚实。 ③立面处理程式化,以佛罗伦萨为代表:外观分层, 基本单元进行重复与叠加,引入古典元素(柱式、 拱窗),粗琢(rustication)墙面做法。
第十三讲 文艺复兴建筑
第十三讲 文艺复兴建筑 (Renaissance Architecture . 15th C.——16 thC. A.D)
一、概述
一、概述 1、定义: 文艺复兴运动: 欧洲14th末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思想文化运 动,试图借助古典文化来反对封建文化和教会的精 神统治,并建立自己的文化。它孕育了近代西方文 化。 2、起源 发源于意大利,那里产生了最早的资产阶级和资本 主义萌芽,为获得意识形态领域的支持,从历史的 文化题材中选择。 3、特点: ①“文艺复兴”一词愿意是“再生”的意思。最早 见于该时期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1511—— 1574)的著作《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用于 概括整个时期文化活动的特征。
六、本讲小结
六、本讲小结 1、文艺复兴建筑是这场思想文化运动下的产物, 体现了反封建、反神权,倡导人文主义的内涵, 在建筑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 2、该阶段涌现大批大杰出的建筑师和理论著作。 为欧洲学院派风格打下基础。 3、教堂、府邸建筑呈现新的风格,总体看整齐、 条理清晰和突出水平向秩序,具有拟人的几何化 和集中性特征。穹顶为教堂构图中心。 4、城市、广场和园林艺术成就高。多经过规划, 具有严谨规划、几何性的特点。
一、概述
3、特点: ①“文艺复兴”一词愿意是“再生”的意思。最早见于 该时期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1511——1574)的 著作《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用于概括整个时期 文化活动的特征。
②文艺复兴文化是借助于古典文化外衣的新文化,是当时社会的 新政治、新经济的反映。 ③复兴的内容是恢复古典文化(形式表达),重新确定人文主义 思想(思想内涵)。 宗教神权——尖塔;人文主义——穹顶(复兴文艺)
④新构图手法
更多反映在大教堂建设中,用秩序的完美来体现神性。 ④新构图手法 A)帕拉第奥母题(Palladian Motif) 文艺复兴后期帕拉第奥大师创造的一种新型券柱式构图,构图细腻, 有条不紊又富于层次变化,追随者甚众。 到目前为止,真正的风格只有2个:密斯风格、帕拉第奥母题(《建 筑四书》作欧洲教材) B)大小柱子套叠 米开朗基罗创造的一种新型柱式构图,目的是具有多重尺度,以满足 不同环境的需要,巨柱式+小柱式 ,雕刻动态、体积用于建筑构图之 中。 ⑤空间透视感的处理(导向、尽端、界面连续规整) ⑥粗琢:建筑表面用粗糙、砌缝宽广的材料砌筑,常出现于基座、下 层或转角处,产生稳定坚实的效果。 五、建筑实例
四、建筑形式
②园林 意大利台地园在文艺复兴时期发展到高峰。 世界园林=东方(以中国为代表,其次是日 本)、西方(意大利台地园林) 西方三大园林=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几何规 则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林 特点:布局为规则的几何型,造园手法多样, 尤擅长水景、植物配置、雕像、雕刻。 代表作:埃斯特庄园、兰特庄园 东方——自然、步移景移、曲经通幽 西方——规则、植物、动物、几何化
2、特征处理
C)代表作:佛罗伦萨育婴院广场,圣马可 广场 2、特征处理 ①拟人化:建筑复兴的显著特征,出现了 大量古典构图的新处理手法,如帕拉第奥 母题、大小柱式套叠的做法等。 ②几何化:用基本形式或形体和简单明了 的数量关系来组织空间、体量、界面。 ③集中性
④新构图手法
三、建筑技术
三、建筑技术 在总结前人和其它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的改良和发 展,并非创造性的发展。 1、梁主与拱券结构的混合应用 2、墙体砌筑工艺: 外墙用石材(或下层用石),内墙用砖料(或上 层用砖),分层处理墙面,以及粗琢做法。 3、穹顶砌筑水平高超:骨架券+双层壳子(平面 像花瓣如鲜花圣母大教堂)
四、建筑形式
四、建筑形式 1、群体布局 ①城市(中世纪无规划,文艺复兴进步,有专 人做规划) a.理想城市——追求完美的形式所具有的和谐 秩序,纯粹的几何状平面,透视感强烈的道路, 明确的城市中心(广场、教堂)等。 b.斯卡尔摩齐的帕尔马诺瓦城(Palmanove 17th):总体结构为集中向心式。 环行+放射状道路 城市中心=府邸、广场等 元素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