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心理学考试试题 -
《心理学》试题库(1-2章)(1)

《心理学》试题库(1-2章)选择题:1、心理学是一门()的科学。
A、古老B、年轻C、新兴D、既古老又年轻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是个别属性的反映叫做()。
A、反映B、感觉C、知觉D、直觉3、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
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C、感觉过程D、知觉过程4、能够引起感觉的某种刺激的最小刺激量叫做()。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受阈限D、差别感受性5、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差别感觉阈限6、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则感受性越大,其感觉能力也()。
A、越强B、越弱C、一样D、呈正比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现象。
A、对比B、适应C、相互作用D、感受性8、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的表现。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9、对寂静的适应是当一定声音突然停止以后,感受性()的过程。
A、升高B、降低C、保持不变D、a和b10、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做()。
A、运动知觉B、听知觉C、空间知觉D、时间知觉11、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被称为()。
A、空间知觉B、错觉C、时间知觉D、运动知觉12、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且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这种知觉的特征叫做()。
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整体性13、同一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角大小,总是随着距离的远近而变化的。
但是由于知识经验参与,人仍然对不同距离的物体的大小知觉保持相对稳定不变,这种知觉特征称之为()。
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理解性C、大小知觉恒常性D、距离知觉恒常性14、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臵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
A、明度知觉恒常性B、大小知觉恒常性C、颜色知觉恒常性D、形状知觉恒常性15、人们总是把红旗知觉为红色,无论它是在黄光或蓝色日光照射下都是如此。
心理学基础第一二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D)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建立在________的基础之上。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A)2、科学心理学之父是。
A.冯特B.华生C.马斯洛D.弗洛伊德(C)3、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冯特、铁钦纳是结构主义的代表B.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C.魏特海墨是机能心理学派的代表D.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B)4、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研究的方法是________。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C)5、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有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心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A.结构主义B.精神分析C.机能主义D.行为主义(B)6、被称作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是学派。
A.行为主义B.人本主义C.精神分析D.认知心理学(C)7、能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相关法D.访谈法(C)8、创建第一个心理科学体系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B.詹姆斯C.冯特D.铁钦纳(B)9、操纵和控制变量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个案法D调查法(A)10、由实验者操纵的,被假定为可影响行为的可能原因的变量是。
A.自变量B.因变量C.中介变量D.无关变量(C)11、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各种经验是指,研究者操纵刺激(视觉的、听觉的、皮肤觉的等),使之有系统地变化,让被试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如按键)或报告自己对于某种刺激的感受。
这种“内省法”属于现代心理学的哪个流派?A、功能主义B、行为主义C、结构主义D、精神分析(C)12、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基本择偶标准(如年龄)在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中具有明显的普遍性,根源在于早期人类男性和女性在繁殖和抚养方面所面临的不同的适应性问题。
”这一观点属于当代心理学取向中的哪一个分支?A、生理心理学B、行为遗传学C、进化心理学D、认知神经科学(A)13、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
《心理学》网上考试题库

7 快速眼动的睡眠阶段会伴随梦境的出现。 答案:正确。
第六章 记忆
一、单项选择题
1 所为“潜移默化”是通过()
A 无意识记而接受
B 有意识记而接受的
C 无意回忆而接受的
D 有意回忆而接受的
答案:A
2 “触景生情”是()
A 有意回忆 B 无意回忆 C 间接回忆 D 机械回忆
答案:B
3 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大描述,在头脑
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
A 记忆
B 想象 C 注意 D 思维
答案:B
4 艾宾浩斯发现遗忘进程的规律是()
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 C 很快 D 很慢
答案:A
5 时记忆中贮存信息的确数量有限的,大约是()个组块。
A 8—10 B 2—5 C 5—9 D 10—15
答案:C
6 在人们的记忆中,大多数的信息是以()形式出现的确。
2、神经元按照突起的数目可以分为() A 单极细胞 B 内导神经元 C 外导神经元 D 双极细胞 E 多极细胞 答案:ADE 3、神经元按照功能可以分为() A 单极细胞 B 内导神经元 C 外导神经元 D 双极细胞 E 多极细胞 答案:BC 三、判断题 1 人类皮层的生长只表现为功能的增加,而数量上没有变化。 答案:错误。也包括数量的增加。 2 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但有很多树突。 答案:正确。 3 静息电位是指当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测到的电位变化。 答案:正确。 4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导。 答案:错误。是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5 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导。 答案:正确。 6 神经冲动的传导服从于全或无的法则。 答案:正确。 7 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反射弧。 答案:正确。 8 杏仁核在记忆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答案:错误。海马在记忆中起重要作用。 9 信号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正确。
心理学试题第一章题目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第一章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A. 人类行为B. 人类心理活动C. 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D. 人类生理结构答案:C2. 心理学的三大分支是什么?A. 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B. 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工业心理学C. 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D. 实验心理学、理论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答案:A3. 以下哪个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所有以上答案:D4.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以下哪位学者?A. 弗洛伊德B. 冯特C. 皮亚杰D. 斯金纳答案:B5. 以下哪个理论不属于心理学的主要理论?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理论C. 心理分析理论D. 相对论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心理学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________。
答案:控制7. 心理学研究的四个主要领域包括认知、情感、动机和________。
答案:行为8.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________研究。
答案:定量9. 心理学的实验设计包括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和________实验。
答案:自然10. 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包括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________心理学。
答案:生物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生物心理学、工业/组织心理学等。
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研究焦点和方法,共同构成了心理学的广泛研究范畴。
12. 描述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答案:心理学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
实验法强调控制变量和因果关系的确定;观察法强调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记录;调查法通过问卷或访谈收集大量数据;案例研究深入分析个别案例。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心理学研究常常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方法。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心理过程个性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二、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2.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3.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由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
下列哪一项不是认知操作?( ). A.动机 B.编码 C.选择 D.提取和使用4.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 (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征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5.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 ).A.观察法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D.调查法6.在现代心理学流派中,主张采用内省方法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的是(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C.行为主义 D.格式塔心理学7.在心理学研究中,能够有效揭示事件因果关系,并对结果进行重复验证的研究方法是 ( ). A.观察法B.实验法C.心理测验法D.调查法8.如果一个学生在一个月时间里接受两次测验,所得成绩相差很大,那么我们说这两次测验的 ( )不好.A.效度B.施测时间C.信度D.常模9.20世纪5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作为一种研究取向,仍活跃在心理学的某些应用研究领域中,下面哪一项不是行为主义研究在实践中的运用?( ).A.程序学习 B.行为治疗 C.生物反馈 D.计算机模拟10.在个体发展上存在的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的争论,实际上是哲学上 ( ) 斗争的延续。
心理学__考试题库

第一章异常心理学第一节心理异常概述&心理健康及其判别标准1.如果一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认为某人的行为异常,该人则可能是精神病患者。
(×) 精神病俗称精神分裂症,有其自身的诊断标准,并不是社会认为其行为异常,就可断定的2.父母有精神疾患,子女也同样会患精神疾病。
(×)遗传对于心理异常的作用通过“易患性”表现出来,而不是确定性。
3.一个人每天洗手的次数超过了我们一般人就可以认定为异常。
(×)4.凡是行为偏离社会常模,即行为违反社会习俗、社会准则的,都属于心理异常。
(×)5.心理异常的整体论模式是指:(A )A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B “生物—化学—物理”模式;C “物质—精神”模式整体论模式强调,在分析心理异常的病因时,要全面考虑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6.病理心理的发生原因(A B C)A 生物因素B心理因素 C 社会因素D气氛因素 E 信息因素7.心理障碍表现为(A C D E )多方面损害。
A人际关系困难B社会赞许程度 C 情绪困扰D 心理功能障碍E 职业工作麻烦社会赞许性是指要求得到他人或社会的赞许,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符合他人或社会的认的动机心理状态,因此该项不属于心理障碍的损害表现。
8.人正常心理的基本特征有( ABDE )A 有充分的适应能力B 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C 对个人的基本需要能充分满足D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E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9.临床上可把心理异常分成(ABC)等几类A心理问题B心理障碍 C 心理疾病边缘 D 心理疾病10.心理异常的基本特征是(ABC)A 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与客观环境失去同一性;B 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失去协调性;C 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失去了相对稳定性;D 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失去了绝对稳定性。
11.评价心理不健康的主要指标来自统计学方面。
(√)通常以心理健康水平在统计学意义上偏离了大部分人群的水平作为心理不健康的标准。
《心理学》试题库

《心理学》试题库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它的三大研究任务不包括()。
A.描述和测量心理现象B.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C.预测和控制心理与行为D.心理咨询与辅导【答案】D2、个体心理一般分为()和个性心理两部分。
A.心理过程B.心理现象C.心理规律D.心理特点【答案】A第二节心理学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B.皮亚杰C.冯特D.苛勒【答案】A2、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A.弗洛伊德B.皮亚杰C.冯特D.苛勒【答案】D3、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铁钦纳B.冯特C.杜威D.华生【答案】B第二章注意、感知和记忆第一节注意一、单项选择题1、王老师讲课时,迟到的小明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
学生们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答案】C2、小明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分散B.注意广度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答案】A3、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X围B.注意稳定性C.注意转移D.注意分配【答案】D4、人们通常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
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无意后注意D.有意后注意【答案】D5、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A.注意X围B.注意分散C.注意转移D.注意分配【答案】D6、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之为()。
A.无意注意B.无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答案】D7、()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A 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分配 C 注意的转移 D 注意的稳定性【答案】A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是一回事。
《心理学教学资料》第一、第二章复习题.doc

第一、第二章复习题-、单选题:1、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A、气质B、性格C、意志D、情绪2、人的可见光谱范围是在()纳米之间。
A、300〜700B、500〜900C、380〜780D、320〜7203、人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通道最好。
A、视觉B、听觉C、触觉4、既怕考试不及格乂不想放弃玩耍时引起的是()冲突。
A、双趋B、双避C、趋避D、多重趋避5、强调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情绪理论被称为()。
A、坎农巴德学说B、伊扎德的情绪理论C、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D、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6、同一分析器由于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oA、联觉B、适应C、对比D、后象7、()的语言文字材料信息多为听觉编码。
A、瞬吋记忆B、短吋记忆C、长吋记忆D、无意识记8、用奖励性手段强化有机体的某种反应行为使其出现的频率增加的现象称为()。
A、无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经典条件反射D、非条件反射9、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个层次。
10、社会交换论主张从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它强调()OA、事物的意义与符号对个体行为的作用B、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C、文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D、直接强化、间接强化与自我强化11、安德森研究影响人际关系的人格品质发现,最受他人喜欢的因素是()OA、真诚B、相似性C、魅力D、性格外向12、他人在场,会影响助人行为。
一般情况下,在场人数越多,助人行为()A.迅速增加B.越难预测C.越多D.越少13、关于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A、从物质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氏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 最后到理想自我C、从物质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D、从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 最后到物质自我14、()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2018级幼儿心理学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1.人的大脑可以划分为()个机能分工的叶。
A.3
B.2
C.4
D.5
2.儿童出生时,皮层的结构分化水平,特别是对()的分化水平已发展得相当高。
A.感觉信息
B.触觉信息
C.知觉信息
D.体觉信息
3.儿童到()岁时,大脑皮层已变得相当成熟,大脑皮层区表面的大小占成人皮层区表面大小的80%-90%。
A.10
B.8
C.5
D.7
4.比较而言,()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A.物质环境
B.社会环境
C.自然环境
D.家庭环境
5.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
A.主观能动的
B.消极被动的
C.客观主动的 D,积极主观的6.幼儿园里最常用、最实用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
7.梦是()的一种极端形式
A.幻想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无意想象
8、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情感
9、下列不属于认识过程的是()
A、感知觉
B、记忆
C、能力
D、想象
10、心理过程不包括()
A、气质过程
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11.现代儿童心理学证明,儿童早在()就已经具备人类基本的感觉和知觉。
A、新生儿期
B、婴儿晚期
C、幼儿初期
D、先学前期
12.人们常说:“入芝兰之室,就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指的是感觉的()
A.感觉的互相作用 B.感觉的对比性
C.感觉的适应性 D.感觉的敏感化
13.在检查色盲时,能够区分图中的数字,这体现视觉的哪一功能()A.差异功能 B.背景辨别
C.视觉填充 D.对象再认功能
14.人类最古老的感觉是()
A嗅觉 B痛觉 C 味觉 D视觉
15.视觉悬崖实验说明6个月大的婴儿就明确具有()
A、深度知觉
B、形状知觉
C、方位知觉
D、可见度
16.最新研究表明,()个月和9个月是婴儿自我效能感发展的两个高峰。
A 1
B 2
C 3
D 8
17. 下列关于感知觉说法正确的是()
A、儿童出生后最先产生的是视觉
B、研究发现胎儿已有听觉
C、儿童年龄越小,视敏度越高
D、婴儿没有痛觉
18.冬季人们刚穿上棉衣时,感到身上负担很重,行动不方便,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没有这种负担重的感觉了、行动如初,这是()现象。
A.感觉对比B.感觉的适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敏感化
19.实证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
A.谈话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20、()不仅保证了婴儿正确处理自己的行动与结果的关系,也是儿童日后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基础。
A.多通道感知 B.可知度 C.知觉 D.自我效能感
21、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能够正确辨别上下。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22、儿童知觉行为的可知度既依赖于环境的直接提供,也依赖于具体情境中()
A、成人的指导
B、对象的特点
C、儿童的目标
D、儿童的身体条件
23、“视觉悬崖”实验是用来测试幼儿的__知觉。
()
A、感知觉
B、深度知觉
C、视知觉
D、方位知觉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心理学是了解你在想什么的科学
B、心理学是从华生开始的
C、幼儿心理学就是发展心理学
D、心理学有漫长过去,只有短暂历史。
25.()的开始,标志着婴儿期记忆缺失阶段的结束。
A、情绪记忆
B、自传体记忆
C、长时记忆
D、有意识记
26.在记忆中,后来回忆的内容比即时回忆要多,这种现象称为()
A、有意识记
B、长时记忆
C、记忆恢复
D、瞬间识记27.()有助于儿童利用已有经验预测将来的事件,也有助于儿童的自我认识的发展。
A、自传体记忆
B、感觉记忆
C、形象记忆 D机械识记
28.在整个幼儿期,()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A、有意识记
B、意义识记
C、记忆恢复
D、动作识记
29.与遗忘做斗争的有效手段是()
A、复习
B、背诵
C、及时复习
D、及时背诵
30、有个孩子很喜欢长颈鹿,有一天他对小朋友说:“我家有一头真的长颈鹿。
”这说明( )
A.幼儿想象的独特性
B.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C.幼儿想象的情绪性
D.幼儿想象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
31、幼儿()所形成的新形象,不仅可以是过去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是不可能有的形象
A、想象
B、印象
C、感觉
D、知觉
32、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
这种心理现象是()。
A 记忆
B 想象
C 思维
D 表象
33、幼儿想像的典型形式是( )。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创造想像
34、当我们在阅读《祥林嫂》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 )想象的形象。
A 有意
B 无意
C 再造
D 创造
35、想象是人脑对己有的( )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A、经验 B 、知识 C、客体 D、表象
36、儿童思维发生在()
A 0-1岁
B 1-1.5岁
C 1.5-2岁
D 1-3岁
37、儿童最初的思维方式()
A具体形象思维 B 直觉行动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38.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说明了()
A.心理是脑的机能 B.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的历史性 D.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39.现实中有花、脑中才有可能出现花的印象,现实中有电脑,脑中才有可能出现电脑的印象,说明了()
A.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B.心理反映的能动性
C.心理是脑的机能 D.心理的个别差异性
40.大脑某部分受损伤,心理活动就出现障碍,这说明了()A.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B.心理是脑的机能
C.心理是在客观现实中发生发展的 D.心理的个别差异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在心理过程中,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2.视知觉有哪些功能?
3.幼儿记忆的策略有哪些?
4、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