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灞陵桥景区导游词
许昌霸陵桥景区简介

许昌霸陵桥景区简介
许昌灞陵桥景区又名关公辞曹处,是国家AAAA级景区。
位于许昌市许继大道西段七号,是集休闲、娱乐、游览于一体的文物景区。
灞陵桥景区由三国胜迹灞陵桥(又名八里桥)、许昌关帝庙及古典园林建筑组成。
占地162亩,景区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文物古迹游》三国战略旅游线上的著名景区。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春,曹操俘关羽至许都,礼之甚厚。
但关羽不忘旧主,挂印封金,辞曹归刘。
曹操率部将追至灞陵桥,赐酒赠袍。
羽疑其有诈,立马桥上,以刀挑袍,拜揖而去,开始了千里走单骑、过关斩将的千古壮举。
桥西关帝庙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为河南省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古建筑群,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内保存有三进院九殿一阁清代建筑,呈中轴线对称布局。
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有青石小桥、山门、仪门、拜殿、汉寿亭侯大殿、春秋阁等。
仪门前甬道两侧有钟楼和鼓楼。
拜殿和春秋阁前两侧分别有东西配殿、东西厢房,形成三个完整的院落。
整体建筑布局严谨,结构完整,红墙灰瓦,雕梁画栋,古朴典雅,许昌关帝庙将曹操与关羽同殿供奉,形成了“天下关庙皆贬曹,许昌关庙独奉曹”的独特文化现象。
许昌的景点导游词范文(2篇)

许昌的景点导游词范文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有志向远大的,也有微不足道的。
我也有一个和许多人一样的中国梦:“让我们共同的家――许昌,变得更加美丽。
让许昌的天空更加碧蓝,小草更加嫩绿,小河更加清澈见底。
”现在,我要向大家述说一件我亲眼目睹的事情。
几年前,许昌的贵妃苑是多么美丽。
它有一座一米多高的喷泉,喷泉喷一出一束束清澈的泉水,就像天女散花般落下,场面十分壮观。
还有几只活泼可爱的小金鱼在水池中畅游,不停地向人们摆尾巴,那尾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它们有时还会吐出几个小气泡,好像正在向游人们打招呼。
贵妃苑的西北角还有一大片竹林,那一棵棵翠绿的竹子仿佛是一位美丽的少女,那嫩绿的竹叶就是她的头发。
一阵风拂过,少女的长发随风飘动,十分美丽。
在竹林中,还有一些美丽的花儿,那些花儿点缀在这“绿色的海洋”里,为这片浓浓的绿色增添了一丝别样的色彩,使这片美丽的竹林变得更加迷人。
沿着小路往前走,就来到了美丽的日月湖。
湖水清澈见底,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中的沙粒和鹅卵石,鱼儿们成群结队地在水里嬉戏。
你若是在水中投入一块饼干,它们就会迅速围过来大吃特吃。
湖面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碧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火红的太阳公公都映在了湖面上。
有许多小朋友在拾出一水中的小海螺,寻找海螺姑娘……一年过去了,贵妃苑变了,日月湖的水变得浑浊了,湖面上落满了枯叶和游人扔的垃圾。
在一个周末,我又一次来到了这里,我看到一些叔叔清理了湖面上的垃圾和枯叶,重新注入了清澈的湖水,并种上了莲藕,几个小朋友在日月湖的石墩上蹦蹦跳跳、嬉戏玩耍。
是他们让贵妃苑更加美丽,是他们为许昌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现在,你或许已经猜出了我的“中国梦”是什么了吧?没错,是让许昌变得更加美丽。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为了我们共同的家――许昌。
许昌的景点导游词范文(2)欢迎来到许昌,这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城。
作为河南省的重要城市,许昌有着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和历史遗迹。
历经沧桑,看灞陵桥的“前世今生”

历经沧桑,看灞陵桥的“前世今生”灞陵桥旧貌。
资料图片关帝庙内依照古灞陵桥原样修复的桥梁。
记者毛迎摄核心提示在灞陵桥景区关帝庙的后院,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三孔石桥,这座桥是依照古灞陵桥原样修复的,桥上的栏杆、石雕古朴典雅,有些石雕历经风雨侵袭,带着岁月的痕迹。
灞陵桥所在的位置早在东汉时期就是交通繁忙之地。
如今,灞陵桥的始建年代已不可考。
我市文物部门曾对灞陵桥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发现原桥为青石灰砖结构,三孔,通长17米,高2.88米,元、明、清三代都曾进行过修缮。
桥基为元代构件,桥上部为明、清建筑。
该桥遗留的构件有石雕栏板、戏水龙头、望桥、石狮、石猴等,这些构件被应用到了修复后的桥梁上。
灞陵桥又名“八里桥”“灞陵桥景区保留的相关史料显示,早在东汉建安年间,灞陵桥就是汉魏故都许昌西部的交通枢纽,一直到清朝末年,桥的附近还有行船、码头等,非常热闹。
”温静说。
她表示,景区现存的一通清朝宣统年间的石碑记载了当年的繁华景象:“灞陵桥者地值通衢,东达汴济,西通宛襄,车马轮蹄,络绎不绝,又且关圣英灵,行商过客往往流连者不忍远去。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一些上了年纪的市民习惯称灞陵桥为“八里桥”。
就像一些地方离城有多远,便有多少里铺和多少里桥的叫法一样。
景区内现存许多碑碣,其中多有八里桥的名称记载。
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的《关帝庙拜殿石铭》中,有“松南老农张德纯书,东汉末,曹公挟献帝居许昌,今为许州治,城西官道八里有桥,俗讹称灞陵桥”的说法。
而《重修许昌县西八里桥关帝庙记碑》中则专门交代:“桥之石,始改于万历己卯。
侍御吴讳永裕等移木换石,桥名从此著迹。
此桥有谬讹之谓,谬称是桥为灞陵,然灞陵桥在长安东三十里,非此之谓也。
桥之讹传曰宏济,考宏济桥距城二里,在榆林村舍埋没,亦非也。
”根据上述史料记载,当年,“汉关帝挑袍处”所在桥原名八里桥,因其距离许昌城西八里而得名。
后来,百姓因“八里”和“灞陵”发音相近,才使一桥两名并用。
灞陵桥导游词

灞陵桥公园导游词各位领导(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渭河源头。
我是渭源县文化旅游局职工小×,很高兴能为大家做此次讲解。
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级旅游景区灞陵桥公园,这是一个主题公园,景区包括老君山以及这座以灞陵桥为主题的公园。
渭源,就是渭河的发源地,我们知道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是中国最古老的河流之一。
三源孕鸟鼠,一水兴八朝,它带动了中国历史上周秦汉唐诸王朝的兴盛强大,是神州大地赫赫有名的河流,渭河以鸟鼠山发源的禹河为主流,在渭源境内还分布着几大支流,南部有五竹镇境内豁豁山的清源河,还有锹峪河和莲峰河,北部有秦祁河、唐家河等支流。
我们面前的这条河就是清源河。
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千里渭河第一桥”---灞陵桥。
灞陵桥早在汉代时修建在王家店沟口的禹河上,到了宋代迁建到鸡儿嘴处,仍然在禹河上,是通向七圣山和王韶堡的交通桥。
明朝洪武年间,徐达将军率军西征元将李思奇时移建于清源河上。
当时的情况是,元军大败,退守渭源城,且拆了渭河桥。
而此时正逢暴雨,渭河猛涨,明军被阻无法过河,徐达命将士连夜修桥,却因水势过猛卷走了修桥的石块木料。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一位谋士建议用木笼装石为墩投放河底,再架桥面。
徐达遂依言建桥,果然奏效,终于修成一桥。
徐达即命前锋将士过河,绕道临洮截断元军退路,自己亲率大军攻城。
元军大败后只好投降。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徐达根据部下“渭水通长安,绕灞陵,当为玉石栏杆灞陵桥”的建议,亲笔题名“灞陵桥”,配以玉石栏杆。
当时的桥,“既济行人,复通车马”。
但是由于该桥是木笼装石为墩,每遇水涨,桥墩易毁。
到了民国八年(1919年),先后由渭源县知县黎之彦、马象乾倡议主持,由陇西著名木工莫如珍掌尺,建成了纯木结构的卧式悬臂拱桥。
民国21年,县政府倡议维修,由渭源柯寨村的何遇江、何遇海两兄弟为技师,杨大师杨宗荣为贴尺,仿照兰州雷滩河上的雷滩桥修建,到民国23年竣工,竣工后呈请中央及本省要员题词纪念。
许昌的景点导游词5篇

许昌的景点导游词5篇许昌属伏牛山余脉向豫东平原的过渡带,东西长124公里,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西部为伏牛山余脉的中低山丘陵地带,最高海拔1150.6米。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许昌的景点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许昌的景点导游词1你,像一位翩然而至的凌波仙子,踏着满塘的荷香而来,你的神采让世人炫目,即使华美的语言也描绘不出我对你的爱——故都许昌!当春天轻柔的细雨洒入你的梦中,沉睡的万物睁开了双眼。
那由鹅黄渐渐变浓变绿的柳条在轻风中摇摆,书写着无限的生机;那绿波荡漾的一池春水悄声呢喃,诉说出何等的惬意;春秋广场,绿意无边,小草探出头来欣赏来来往往着五彩春装的人们;清?河游园,那一排排盛开着无比娇艳的桃花、那一丛丛嫩黄的迎春花告诉人们春的讯息,醉人的芳香让生活都蘸满了蜜……当透过树叶的阳光一点点浓烈起来,夏季不约而至。
郁郁葱葱的树木撑起了浓密的树阴,热辣辣的风燃烧着热火朝天的干劲,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人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____”重要思想。
夏季的阳光驱散了非典的阴霾,人们心头欢欣鼓舞,是啊!人定胜天,只有经历了烈日和风雨的考验,夏天里万物的生命力才更加顽强。
当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带来了丝丝凉意,当阵阵清风夹带着柔柔的清凉,夏天沿着季节的轨道,渐行渐远。
秋意渐浓的季节是浪漫而温馨的。
当落日的余晖消退在蓝色的夜幕里,华灯初上的许昌更是绚丽无比,到处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路两旁的灯柱闪耀,变幻着多彩的光芒,使人好像置身于仙境一般。
如果这时飘来蒙蒙的秋雨,到处朦朦胧胧,如梦如幻,勾起人们的无限遐思,此时的许昌更像是一幅优美的图画,让人陶醉不已!安静而纯洁的冬天里,大雪纷纷扬扬,老城新区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
此时站在文峰塔上眺望,分不清哪条路,哪道街,都是一样的冰清玉洁。
大街上的车辆、行人稀少了许多,人们大多在温暖的家里,尽管窗外冰天雪地,但再大的风雪也闯不进来,因为我们心中藏着春天。
许昌的景点导游词2我的家乡许昌,是一座美丽的莲城。
许昌灞陵公园的介绍

许昌灞陵公园的介绍灞陵公园位于许昌市区西段,景区于1983年开始修复扩建后占地约160亩,由灞陵桥、关帝庙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关帝庙是清代建筑,其他则是仿汉建筑。
灞陵桥位于市区西郊的石梁河上,石梁桥在古时候称为灞水,据明嘉靖《许州志》记载:‘此桥距州城八里,故名八里桥’,灞陵桥由此得名。
关帝庙位于灞陵桥西侧,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后人为追念关羽所建。
整体建筑以中院为主东西两侧院落相配的三进院九殿一阁,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青石小桥、山门、仪门、卷棚殿、大殿、春秋阁、碑廊等,整体风格布局严谨,古朴典雅,是全国八大关庙之一。
灞陵公园中的三国历史文脉灞陵公园是集桥、庙、园为一体的古典园林,历史气息与现代园林相辅相成。
红石雕像“曹丞相拜送关羽之图”由红石堆砌而成,采用线雕、浅浮雕、深浮雕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东侧是曹操率许褚、张辽、于禁等文臣武将一路踏着滚滚烟尘出西门追至灞陵桥畔,西侧是关羽在灞陵桥上横刀勒马车载甘糜二夫人已过桥西行,正中是曹关二人拱手相别。
红石雕的背面是书法家张自立题写的曹操当年的说词:‘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
汝等皆当效之’。
红石雕像真实再现了曹操的爱才惜将和关羽的忠义神勇,生动地刻画出曹关二人内心的矛盾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许昌人崇拜关羽、尊重曹操的历史观点。
青梅亭在三国历史上有重要意义。
公元197年曹操攻打南阳的张绣,途中发生了著名的“望梅止渴”事件,之后曹操为纪念这次胜仗,在许昌建立了青梅亭。
公元199年刘备的三兄弟投奔曹操后随他来到许昌,并在青梅亭发生了著名的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国内外有许多地方建有关帝庙,但是许昌的关帝庙却有些与众不同,在大殿内把关羽和曹操一同供奉,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庙中的历史文物展示表达了人们对关羽“忠、义、仁、勇”精神的崇敬之情。
位于庙内三进院的春秋阁内有关羽夜读《春秋的》的雕像,西面的五虎堂内有英风抖擞的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聚首一堂的雕像,唤起了人们对三国时期相关历史事件的追忆。
许昌灞陵桥的历史典故

许昌灞陵桥的历史典故许昌灞陵桥是一座位于许昌市灞陵口也叫济河口地区的古老桥梁,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桥梁本身经历了不少历史变迁和古故事,被誉为许昌之“魂”,是洛阳乃至中原乃至河南省航行和护送历史上最主要的桥梁,桥上更诞生了一段传说中非常动人的爱情故事。
据传,许昌灞陵桥的原型曾出现在楚汉之争的时候,更说得准确,在楚汉之争集中发生的官渡之战,经过苦苦掙扎,汉军凭借著曹操和郭嘉的精妙谋略,将距许昌约九里之房的灞陵口和许昌大檗口连接起来,架起了一座桥,桥上焚烧的大火令灞陵口不但通行,而且把整个洛阳和洛渡,以及许昌到京都的水路都打通了。
当汉军和楚军接近灞陵口的时候,楚军终究被汉军击败,这里成为了古老的桥。
其后,无数经历战乱的英雄人物翻桥而行,例如历史上的英雄毛泽东、贾谊、贾至等。
曹操回到洛阳后,专门派人按照中世纪汉字“恭”字形,修筑“恭思桥”,俗称“龙桥”,他著名的诗句“恭恭万端立此桥,如大利征南海渡”,更是体现了许昌灞陵桥传奇系列中的一类。
此桥在明清时期曾受两代皇帝重视,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据史书记载:明代崇祯皇帝为体现当时北方强大的实力,以及明洪武周围洛阳的战略地位,曾一度重建了曲梁一架。
他将桥的末端雕塑为虎头,便是明朝末年修建的“好桥”,这也被誉为洛阳城的主桥。
此桥在清朝显贵派的洪国晃宣改的时候,亦被赐名“灞陵庆凉桥”,表达他对洛阳守城和文明的深情怀恋,表达也了他爱护许昌,护卫陋巷人家,不当淹没在水下的豪情。
由此,许昌灞陵桥这一古老的桥梁在史书上被记录,伴随着它的故事和历史。
至今,作为传统的文化领地,它仍然受人们的尊崇,桥上的漂泊老楼,也更多地被拿去拍照留念,用来给下一代传达出久远历史中威灵安全、豪情四海、爱护物业的内涵。
许昌导游词作文2022(精选5篇)

许昌导游词作文2022(精选5篇)许昌作文2022 篇1一提起我的家乡——许昌,心里就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许昌地处中原要地,是三国文化古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说起名胜古迹,许昌有好几处,比如:高耸入云的文峰塔、古色古香的春秋楼、雄伟壮观的灞陵桥、和豪华气派的丞相府。
每到节假日时,就会吸引来中外游客,人们在这里心情愉快。
对了,我忘了告诉大家,我的家乡还有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连城。
如果你来到许昌,随处都能看到莲花的身影。
春天来了,莲花的嫩芽在温暖的春风的召唤下从水里钻出来,慢慢地舒展,好像在伸懒腰似的。
夏姑娘来了,碧绿的荷叶长得大大的,圆圆的,挨挨挤挤的。
有的浮在水面上,像一个个大圆盘,有的露出水面,像一把把“伞”,小鱼儿在“伞”下自由自在地游。
早晨,晶莹的露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像小朋友在玩游戏。
最引人注意的是夹在荷叶中间的荷花了,它们有的是粉嘟嘟的花骨朵,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只开了两片;还有的全部开了,露出了莲蓬,像亭亭玉立的少女,随风翩翩起舞,漂亮极了,连蜻蜓和蝴蝶也跑来给它伴舞呢!如果站在河边,就会感到在画里一样。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许昌,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想来许昌看看?许昌导游词作文2022 篇2我的美丽家乡——许昌,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许昌,一座富有魅力的城市。
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洗浴着时代的春风,古老的许昌抖落历史的风尘,走过沧桑的岁月,更加年轻而美丽。
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美景,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说也说不完。
有群山起伏的大鸿寨,有林木茂盛,小巧玲珑的紫云山;有林木茂盛、泉水淙淙、鸟儿欢唱的具茨山;山上有着各种怪石的,不用说,就是龙虎山!有树木枝繁叶茂,花卉竞相开放的许都公园……哎哟,说着说着,仿佛身临其境呀!我的家乡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去过霸陵桥的人都知道,在霸陵桥的旁边,至今还有“关公挑袍”的遗址。
巨大的石碑雕刻在日月的侵蚀下,显得十分斑驳。
在石碑的旁边,威武的关公手拿青龙偃月刀,骑着跃起的赤兔马屹立在桥头,那坚毅的眼神让人们看见了,当年关公放弃荣华富贵追求仁、义的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许昌灞陵桥景区导游词
各位朋友,如今我们来到了灞陵桥景区。
景区是以三国胜迹灞陵桥为依托,自19xx年以来分期复建的文物旅游景区,位于城西八里处,为三国名将关羽辞曹归刘挑袍处。
景区由灞陵桥、关帝庙两大部分组成,共有六个景点:门阙、照壁、青梅园、灞陵桥、关帝庙和桃园。
关帝庙为清代建造,其他均为仿汉建造,整个景区是以集桥、庙、园为一体的园林建造。
这是景区的大门--门阙。
阙上浮雕着上古神话传说人物伏羲和女蜗;两边是门吏,他们躯体微躬,面部表情恭谨,手里拿着欢迎贵宾的饰物迎接大伙儿的到来!前面是令人肃然起敬的照壁,上面浮雕着《汉关帝神游之图》,描绘的是关羽神游许昌的情景。
青梅园是依照“青梅煮酒论英雄”那个故事辟建的纪念性建造。
相传,曹操的老婆卞氏来到许昌后,每逢春来夏初,就想起视力故乡的青梅。
当时,兵荒马乱,卞氏吃别到青梅,唉声哀息。
曹操就派人从乡下移来梅树,种在丞相府'附近的九曲河畔。
每到成熟季节,果实累累,香溢满城,卞氏吃到青梅未来,眉飞色舞。
有一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南阳,走到半道,将士们渴得走别动了,突然,曹操心生一计,用鞭虚指说:“前面有片梅林!”,一传十,十传百,将士闻之,口皆生津。
霎时,人人浑身是劲,个个如虎添翼,一鼓作气,攻下南阳。
曹操班师回到许昌后,为纪念这次胜利,精选青梅,酿造美酒,犒赏三军,并在梅林里建筑一座阁楼,全用梅木雕刻,曹操亲书匾额“青梅亭”,还把“望梅止渴”四个大字写在影壁墙上。
从此,那个故事便流传开来。
青梅亭成了引人注目的地点。
曹操每到颖阳军营,总是要到这个地方把酒畅怀,赋诗抒情。
同时把它作为军营的接待宾朋最高礼遇的地点。
“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
后人有诗赞曰:“绿满园林春已终,二人对坐论英雄。
玉盘堆积青梅满,金箪飘香煮酒浓”。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活”字门前。
三国阶段是中国历史上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时代。
鼎立于那个时代的魏、蜀、吴三国都有一批智勇双全的文臣武将。
特别是曹魏集团,更是被人们誉为“谋臣如雨、猛将如云”。
凭借这些人才的聪慧才智和孜孜以求的拼搏精神,制造出了辉煌的历史业绩和灿烂的三国文化。
那个“活”门便是其中的一具小插曲。
有一次,丞相府新建一座花园降成了,曹操巡视后,没有提出什么意见,不过临走的时候,执笔在园门上写了一具“活”字。
众人们别解其意。
曹操的主簿杨修特别聪慧,说:“门里添活,意为,阔',丞相是嫌门太阔”。
于是工匠再筑围墙,改造停当,又请曹操视之,曹操大喜,咨询:“谁知我意”?左右答曰:“杨修也”。
前面算是灞陵桥了,千古流传的关羽灞陵挑袍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
灞陵桥距许昌市八里处,又名8里桥。
什么原因叫“漏陵桥”呢?这个地方有两个原因:一是似乎与《三国志评话》的作者故意借名桥、写名事、为名人歌功颂德有关,把关羽挑袍的地点写成西安灞陵桥了,二是“八里”和“灞陵”谐音,以讹传讹,沿以为习。
不管是“八里桥”或是“灞陵桥”,由于这处遗址的历史妨碍,别失为许昌的一处名胜古迹。
关羽在许昌辞曹归刘并非虚构,历史上确有其事。
据《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记载:“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及羽杀额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恩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别,而奔先主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三国演义》中说,曹操别但别准部下杀关公,而且还亲自率领部将赶到灞陵桥头给关羽赠袍送金,为其饯行。
而关羽恐其有诈,便立马于桥上,用刀尖挑锦袍披挂身上,并勒刀回头称谢日:“蒙丞相赐袍,导日更得相会。
”遂下桥往北,顺官道而去。
到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刘联合,火烧赤壁,曹操83万人马,一败涂地,最后只带十数骑降荒而逃,恰逢关羽伏兵华容道,为报昔日之恩,放了曹操一条生路。
所以关公辞曹的故事,既表现了关公的“忠义”之情,并且也突出了曹操爱才之心,以致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后人于溺陵桥畔
修筑了关帝庙,以作纪念。
此桥的始建年代无考,据1991年对原桥遗址的挖掘清理,桥基为元代构件,上部为明、清建造。
原桥青石灰砖结构,三孔,通长17米,高2.88米。
桥上遗留构件有石雕栏板、戏水龙头、望桥、石狮、石猴等,都存放在关帝庙内。
桥北为明末总兵左良玉泼墨手书“汉关帝挑袍处”的巨型石碑。
桥南是《关王辞曹操之图》碑。
19xx年重新修筑了这座仿汉欣赏桥。
桥长121米,单拱双柱,柱承栌斗,支顶拱体。
青石栏板上浮雕仿汉画像,内容有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大多是反映汉代农桑狩猎、民俗天像等现实日子。
质朴生动,令人退想。
东阅台的正中入口处,立有青石堆雕的“关公勒马挺风”巨像,通高9米,高大伟岸,给人以凌空立马,虎视中原之势;西月台南北对峙,高5.2米的青石子母烟,代表着帝王之仪。
下面我们参观关帝庙。
关帝庙是为纪念关羽灞陵桥挑袍而建的,是全国与关羽踪迹有关的八大关庙之一,为省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关帝庙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这个地方也曾是岳飞“颖昌大捷”的古战场。
关帝庙三进院降,南北相连,次第增高。
九殿一阁,古朴典雅,保存完整。
内设塑像栩栩如生;匾额楹联含意深邃,书法精湛;长廊壁画,展现了关羽“忠别顾死,义别负心”的生平事迹。
庙中碑褐荟萃,内涵深厚。
更具特色的是:天下关庙都贬曹,这个地方关帝奉曹操。
把关羽和曹操联系在一起加以歌颂,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现象。
庙前原有一座花戏楼,每年春秋大祭,关公庙会都要上演关公戏,锣鼓喧天,歌声动地。
花戏楼毁于日本侵华战火。
庙前的御河桥,是帝王殿宇的象征。
两边栏板的望柱上雕刻着石狮、石猴等。
山门前这两匹马,基本上关羽的坐骑,一匹叫白兔马,为关羽落曹前所用;一匹叫赤兔马,为关羽在许都时曹操所赠。
关帝庙的第一道门叫山门。
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上方书金色“关帝庙”三字。
门内侧有两尊塑像,右为关羽谋士马良,左为武将廖化。
山门东侧墙上嵌有清同治十年的“移集呈稿”石方。
此石方揭示了“商关公”的商业文化内涵及其魅力,商人以关羽的“仁、义”为本,买卖公平,信誉第一,答应经营,童叟无欺,才使得集市兴隆,贸易昌盛。
而市场的兴盛发达则在于市场的整顿管理。
因此这方碑为研究清代的税收制度和市场治理也提供了可靠的文物佐证。
并且,也揭示了商人什么原因都把关羽视为“武财神”供奉起来的原因。
第二道门是仪门,也算是礼仪之门。
中国的封建礼制繁多,等级森严,百官到此拜谒关公,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行进人此门。
仪门为三个入口,中为雉门,是专供帝王进出的;右为文经门,专供文职官员进出;左为武纬门,供甲胄之士进出。
而庶民百姓只能从两边的垂花门进出。
经过仪门,来到中院,也算是关帝庙的拜殿和大殿。
院内有四通碑刻,分别立于清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十年和乾隆五十一年,这算是灞陵桥、关帝庙的资料库,它真实地记载了灞陵桥和关帝庙的历史沧桑。
如今,我们来到了拜殿和大殿。
拜殿与大殿相连。
拜殿东、西山墙分别彩绘民间传说关羽的青龙宝剑和青龙偃月刀的来历。
大殿面阔四楹,进深五间,为关帝庙的主体建造。
关羽挑袍群雕塑像,生动地再现了发年曹操辞别关羽的情景。
绕过大殿屏风,进入春秋阁。
正面是亭子,东西有偏殿,东偏殿为议政堂,塑有刘备、关羽、诸葛亮、赵云等蜀国的核心人物,正在策划着军国大事;西偏殿为五虎堂,盔铠宏伟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站立一堂。
春秋亭子下有关羽读《春秋》的彩绘塑像,右有关平捧印,左有周仓持刀,塑造了关羽文武兼备,周仓、关平从别懈怠的形象。
庙宇利用围墙建筑的东西对称的迥廊中,彩绘着46幅壁画,说述了关羽的生平,壁
画以《三国演义》为主线,博采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突出反映了关羽的忠、义、仁、勇。
关帝庙东邻为“桃园”,建有金兰亭、结义堂。
结义堂塑有刘、关、张像,让大伙儿感觉那以天下为己任的桃园精神的熏陶。
四周墙壁陈列着许昌三国胜迹的彩色图片,方丈之内能够饱览许昌的要紧三国遗址。
灞陵桥景区的参观遨游就到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