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要从多角度立意
多角度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变的话题

多角度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变的话题《多角度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写作文的时候,审题立意特别重要!就好像我们要去一个好玩的地方,得先知道往哪儿走。
比如说,老师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题目:“我最喜欢的动物”。
那我们就要想一想啦,是写可爱的小兔子,还是忠诚的小狗呢?这就是在审题,看看题目到底让我们写什么。
立意呢,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个动物。
是因为它很有趣,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还是因为它很勇敢,让我们学到了一些道理?再比如“美丽的春天”这个题目。
我们审题的时候要知道是写春天的景色。
立意呢,可以是春天让大自然变得生机勃勃,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所以呀,小朋友们,审题立意就像是给我们的作文指了一条明亮的路,让我们能写出精彩的作文!《多角度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写作文里很重要的事儿——审题立意。
就拿“我的好朋友”这个题目来说吧。
咱们得先好好想想,题目是让咱们写朋友的什么呀?是写朋友的样子,还是写和朋友一起做的好玩的事儿?这就是审题。
立意呢,比如说,咱们写这个朋友是因为他特别善良,总是帮助别人,咱们要向他学习。
或者是因为和他在一起特别开心,让咱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再比如说“一次难忘的旅行”,审题就是要清楚是写旅行中的经历。
立意可以是这次旅行让咱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增长了见识,也可以是在旅行中遇到了困难,但是咱们学会了勇敢面对。
小朋友们,明白了审题立意,咱们写作文就能更棒啦!《变的话题》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很多东西都在变呢?比如说,我们住的城市,以前可能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但是现在有啦,变得越来越漂亮。
还有我们的学校,可能一开始操场很小,现在变大了,还有了新的滑梯和秋千。
就像我自己,以前我不会跳绳,跳几个就累得不行。
但是我每天练习,现在我能跳好多好多啦,这也是一种变。
还有我们种的小花,一开始只是个小种子,慢慢就发芽、长大、开花,变得可美啦!所以呀,变化无处不在,我们要学会发现这些变化,感受生活的美好。
作文多角度立意和构思

02
CHAPTER
多角度思考
从个人角度思考,关注自身感受和经历,挖掘内心世界。
总结词
在写作时,可以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个人经历和感受来表达主题。这种角度可以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个人独特的思想和情感。
对比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探索各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在作文构思中,可以利用发散思维来拓展思路,为文章提供更多有创意的素材和观点。
例如,在写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时,可以从当前的环境问题出发,展开对各种可能解决方案的想象。可以联想到新的技术、政策、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有创意,同时也能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力。
对比思维
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观点,突出它们的差异和特点,从而深化对主题的理解。例如,在写关于“成功与失败”的文章时,可以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成功与失败经历,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从而得出更深入的见解。
发散思维
从一个点出发,展开联想和想象,寻找与之相关的各种可能性。例如,在写关于“未来科技”的文章时,可以从当前科技的发展趋势出发,展开对未来科技的各种可能性的想象,从而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世界。
发散思维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逆向思维
对比思维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事物或观点来深化对主题理解的方法。在作文构思中,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物、事件或观点来突出它们的差异和特点,从而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主题。
例如,在写一篇关于“坚持与放弃”的文章时,可以通过对比两个人物截然不同的经历来阐述主题。一个人物是坚持不懈、最终获得成功的例子,另一个是放弃后反而获得更好结果的例子。通过对比这两个人物,可以更加鲜明地表达主题,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坚持与放弃在不同情况下的意义。
《作文多角度立意》课件

通过这个PPT课件,我们将探讨作文写作中多角度立意的重要性和价值。
什么是多角度立意
多角度立意是指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以拓宽思维和提升作文质量。 相较于单一角度立意,多角度立意能够突破局限,展现更丰富的观点。
为何需要多角度立意
地理、历史等学科的案例表明,多角度立意有助于增强文化素养和视野。 通过多角度思考,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问题,展现独特的思考深度。
参考资料
以下是推荐的书籍、网络资源以及学习路径建议: • 《多元思维:培养跨学科、全能力发展的思维方式》 • 网络资源:www.多角度立意.com • 学习路径建议:|主题阅读|实践应用|评优改进|全方位提升|
如何实现多角度立意
挖掘观点和转变视角是实现多角度立意的关键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深入调研、广泛阅读和多元思考来挖掘不同角度的观点。
多角度立意对作文的影响
多角度立意能够提高作文的质量和价值。 它能够使作文更具深度,展示作者丰富的思考和洞察。
总结
多角度立意的优势在于打破思维定势,展现多元思考。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多角度立意的潜力,提升作品的品质。
作文的多角度立意

1.只有互相协作,社会才能井 然有序。
2.遇到困难要互助合作。
3.奉献于人,自身亦有所得。
4.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思维腾跃
有一则寓言:有人要卖 掉一匹骏马。在市集上站 了三天,没人问津。他找 到伯乐,要求他到集市上 绕马看一看,离开马时又 回来瞧一瞧,伯乐这么做 了,马的身价一下子提高 了十倍。
4、骏马: 人才需要识人才者发现。
拓展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请以“手指”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 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明确
一、从整体的角度
1、万事万物都有差别,做事不可一刀切。 2、做事要互相配合,密切协作。 3、血肉相连,密不可分。 4、谦让精神。
二、从个体的角度 5、大拇指勇挑重担,却把荣誉让给别人。 6、能屈能伸。
1、调整心态
2、乐观面对世界
3、心态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 同
思维冲浪
有一天,一个教士问上帝:“天堂和地狱的区 别在哪里?”上帝带教士进了个房间,里面有一口 煮饭的大锅,一群人团团围着。他们每人手拿一把 汤勺,但汤勺的柄太长,盛起汤来送不到嘴里,十 分别扭。因此,尽管锅里山珍海味颇多,但他们只 有挨饿。“这就是地狱。”上帝说。接着,上帝又 把教士带进另一间房子。这间房子和那间几乎一样, 也是一大群人围一口大锅就餐,每人的汤勺柄也是 那么长,但他们吃得井然有序,乐在其中。原来,他 们是用长长的汤勺互相喂着吃。“这就是天堂。” 上帝说。于是,教士恍然大悟(任。选一角度构思一篇文章.)
山行见奇树,须四面 之。树有左看不入画, 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
——明·董其昌《画蝉堂随笔》
借鉴 :1、要从多角度思考、立意。 2、要从中选择最佳立意入文。
思维热身
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整理精校版)

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作文辅导0424 2312::话题作文在沉寂了几年之后又以新的面目出现,值得我们关注。
以往人们一般认为,话题作文的立意是很灵活自由的,所谓“话题作文是个筐,拣个故事往里装”,好像这就是无技巧的“技巧”。
其实这是误解。
话题作文的立意要受到多重限制。
首先,它要受到题型的限制。
话题作文从最早出现到今年高考命题,其题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类:第一是传统模式,文题设计包括材料、提示语、话题和具体要求四个部分,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2006年高考浙江卷;第二是解释话题式,话题的材料就是对话题的解释,即将上述的前三项内容合为一项,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关于“纪念”的话题设计,2006年高考重庆卷关于“雕刻心中的天使”的话题设计;第三是直接话题式,即文题既无材料,又无提示语,只出现话题,如2006年高考福建卷列出“戈多今天已经来了”等三个话题任选其一作文;第四是2015年高考出现的新话题作文,话题或明示或隐含于材料之中,如天津卷“我说‘90后’”,辽宁卷“明星代言”这两个话题。
寻找合适的角度立意写作,不同的命题形式要区别对待,而不能陷入惯性的误区。
其次,它要受到材料、话题语词(概念)和写作要求的限制。
立意之前,要理解材料的含意、话题语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果话题语词是多概念的话,还要审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2015年高考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它属于解释话题式命题,材料既能提示写作内容和思路,又有助于明确话题语词“行走”和“消逝”的内涵。
这里的“行走”是一个哲学和文学味很浓的概念,指当下的生活过程、发展过程和对未来的展望;而“消逝”是指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的事物;同时“消逝”又不同于“消失”,这就要很好地斟酌。
这两个关键词并非二元对立的概念,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专家认为:写成“我行走在消逝中”,继而对人生、自然、社会历史和文化产生诸多联想、感悟,想起了消逝与进步、消逝与发展存在的种种关系,就切题了。
作文的多角度构思立意

作文的多角度构思立意
题目
风,有自然界的,有人类社会的;有 的可爱可亲,有的可怕可鄙……
请以“风”为话题,作多角度构思立 意。
作文的多角度构思立意
大自然的风
1.描写自然的风,或美或恶;抒发自己的情怀, 或爱或憎。 (写景、状物、抒情——抒情散文) 2.介绍风的知识;或说明,或想象,谈怎样利用 风为人类造福。 (以说明为主,兼以描写——科技说明文)
作文的多角度构思立意
多角度
自然界——有形(实) 人类社会——无形(虚)
发散思维
生活——家庭、学校、社会 阅读——古今中外
作文的多角度构思立意
布置作业 请以“起点”为题,进行 多角度立意(不少于3个), 然后选择其一写一篇600字以 上的作文。
作文的多角度构思立意
人类社会的风
1.叙述、描写社会上的优良之风,赞美歌颂新时 代、新人物、新风尚。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结合——记叙文) 2.叙述、描写社会上的不良之风,揭露鞭挞坏人、 坏事、坏风气。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结合——记叙文)
作文的多角度构思立意
自然风与社会风结合
描写自然风,捕捉风的特点,由物及人,展开联 想,或抒写情怀,或发表见解。 (描写、议论、抒情——托物言志散文)
爱因斯坦:
W=X+Y+Z
W代表成功
X代表艰苦的努力 Y代表方法正确 Z代表少说废话
作文的多角度构思立意
授 课 人:龚水康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制作平台:Powerpoint
作文的多角度构思立意 立意 确立文章的 中心思想 (主题)
作文立意的要求
准确 鲜明 深刻 新颖
作文的多角度构思立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作文多角度立意例谈

62——作文多角度立意例谈横看成岭侧成峰62透视作文思维多棱镜[材料分析思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一座山,从不同的角度,得到的感观却很不一样,这是观察角度不同造成的。
观风景是这样,写文章也同理。
同一道作文题,同一段材料,从多个层面上的不同角度,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观察、分析、联想,就会“成岭成峰”,而非千篇一律。
因此同学们在构思一篇文章的立意时,要将所给材料的内涵分析透彻,特别是对有思辨难度的作文题,要着重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设定主题,确定出最适合自己的立意,再联系实际,列出可以引用的若干材料、事例。
如此,一篇思路清晰、论述完整、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文章已经成功了大半。
试以下则材料为例说明。
白纸与作品一位名师带了四个弟子。
学业终了之时,这位名师给了四个弟子每人一张如雪一样洁白的纸,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交出各自的作品,并且郑重声明每人仅此一张白纸,敬请慎重作卷。
第一个弟子拿到白纸不加思索地草率作卷,他首先将正面浙江省桐乡第一中学钟咏亮透视作文思维多棱镜画得一塌糊涂,然后又将反面涂得乱七八糟,结果他的作品成了一幅毫无价值的废品。
第二个弟子瞧着白纸左思右想,极为认真,但他生怕画坏了这张白纸,他惶惶恐恐迟迟不敢下笔,最后他只好交了一张空空如也的白卷。
第三个弟子严肃紧张,他时而思索,时而着笔,忙得不亦乐乎,最后他交了一幅平平凡凡的作品。
第四个弟子深思熟虑、谋划布局,然后他胸有成竹、一挥而就,最后他交了一幅美妙绝伦的作品。
[写作立意方式]一、横向立意。
横向立意,即分别从四个弟子各自的角度入手,探究事物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出四个结论。
第一个弟子“不加思索地草率作卷”,游戏人生,害人又害己;第二个弟子“左思右想”,患得患失,前怕狼后怕虎,没有闯劲,一事无成;第三个弟子忙忙碌碌一生,平平淡淡一生,像驴子拉磨原地转着圈圈,不思进取,无所建树;第四个弟子“深思熟虑”,“胸有成竹、一挥而就”,交出了人生满意的答卷。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浅谈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

个人 买
喜 我 汁 了 一 瓶 果
说“
.
:
欢甜 的
” 一
个人 买
。
了一
杯
咖
啡
说
.
“
:
我就喜欢这
又
苦
又
甜
的
有 滋 味 还 ”
一
。
个人 买 了一
瓶 矿 泉水后 说 :
“我喜欢 淡 淡的矿 泉水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道题最大 的难度在审题上 ,只要迈
过这道坎 , 就可 以海阔天 空 。 这道坎就是
分析 出命题者在 三 个对象— — 果 汁 、 咖
l ,
( 等 ) 芋 ( ) 求 2 1 a 2 =
,o n + t=
+ COS 2
i a ~ + s
2 n
。
1、
a 3 a 4 并求求/a d 的 通 项公 式 ,
( ) 证 明 当 b S b 2 b + 6 坠 、
= 。
L , n=
。
…
2
。
:
a x,
时 上 n ≥ 6
IS 一
,
.
2 1<
.
在所给的材料中 ,一 般有几个对象或 事物 ,就会有几个 角度 。 所以阅读材 料时 , 首先要 明确材 料中出现 了哪些对象 。 以 2 0 0 6 年高考全国卷为例 :
这道题最大 的难度在审题上 , 首先从 相关对 象中分析 出主 旨 , 以确定立 意。 这 则材料涉及到 的描述对象有老鹰 、 小 羊、 牧羊人 、 小孩 , 其中老鹰与小羊只是陪衬 性对象 , 能够体现立意的主要是乌鸦 、 牧 羊人 、 小孩 。 根据材料中对这 三 种对象的 言行 及 品质的描 述 , 我们可 以作如下 分 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要从多角度立意
杜小芳
世界上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都不失唯一的,作文的立意也是如此。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道文题,同一块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用不同思维方式进行观察、分析、想象、联想,就会“成岭成峰”,而不至于千篇一律。
所以,构思立意时,要从不同角度思考“这道作文题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写”,然后列出可以写的若干方面,再选出最适合自己写的那个方面,以确定其立意。
一、全方位扫描和多方面分析,找出最佳角度
全方位扫描,就是运用发散思维,以写作对象为中心,无一定方向、无一定范围地向四面八方想开去,以求出更多更新的信息。
发散思维,就是由某一人、事、景、物(下文简称“事物”)或现象出发,想到其他一系列与之有关的事物或现象,从而得出某个结论。
它的核心思想是:充分发挥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重组信息,以发现更多更新的观念,进而求得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运用发散思维来扫描时,可以通过联想,对同一事物或从其本身、相关、相近、相反等角度,或从其外形、成因、关系、功用、意义、象征等角度进行扫描、分析,找出最佳的立意角度。
多方面分析,就是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多部位地分析写作对象。
事物是复杂的,内涵是丰富的,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着眼点不同,得出的信息、观点也就不同。
多方面分析,能使事物的各个方面、各种内涵都呈现出来,从而确定新的立意角度。
对不同的事物,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分析对象的实际情况,考虑选用以下这些具有共性的、常用的角度:①正面、反面、侧面等方位角度;②过去、现在、未来等时间角度;③本地、外地、中国、外国等地域角度;④内部与外部、全部与局部、现象与本质、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等哲学角度;⑤国家、集体、个人等利害关系角度;⑥主观与客观、宏观与微观等认识论角度;⑦肯定、否定的辩证角度;⑧立场、观点、方法、态度等不同角度。
扫描和分析要结合起来。
譬如“沟通”,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相关”角度看,它在生活工作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从“关系”角度看,它是双向的;从“功用”等角度看,它能使关系和谐、有效地与人合作等等;还可从相反的角度举出不善于沟通的种种弊端。
二、浅表现象的深层思考,挖掘最新角度
浅表现象的深层思考,就是运用联想思维,由表象联想到其本质意义,再由其本质意义联想到与其相关的事物,这样,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挖掘出新的立意角度。
联想与想象不同。
联想,是由甲事物联系到乙事物,它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想象,是从自己独特的感受出发摄取事物,但这些事物是经过作者主观冶炼幻化出来的,是非“真实”的。
运用联想思维进行深层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抓住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挖出事物的本质。
2.通过对比或类比,凸显事物的某种本质。
3.探究事物的因果关系,或由因及果,或由果探因,从而得出事物的本质。
这几方面,要根据事物外形或特征灵活选用,也可以综合运用。
譬如“桥”,从其“本身”看,它只是架设在水上或空中供行走的建筑物,它可以接通两头。
从“接通两头”这一表象或者说桥的功用,我们可以“抓住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联想到相关的事物。
这样,就可以找到新的立意角度得出新的立意:
1.从桥的外形延伸
①从人的角度:妈妈的驼背——母亲的无私奉献;爸爸的挑担——父爱的崇高与伟大。
{2}从物的角度:弯月会一天天“长大”——只要心存希望,总归会得到圆满;断桥——残缺也是美。
2.从桥的内涵、意义角度:老师微笑的目光是桥——爱心与奉献;同学的情是桥——友善与沟通;人世间的真情爱意是桥——构建和谐社会。
思乡之桥——拳拳赤子心是国家的瑰宝。
至于事,也可以通过联想进行深层思考。
譬如:
一对外国夫妇带着小孩游公园,他们让孩子在前边独自走。
突然,小孩被石阶绊着,摔在地上,哇哇大哭。
一个中国人见了,连忙上去要拉孩子,这对外国夫妇见了,连声说:“谢谢!谢谢!让他自己爬起来。
”这件事透露了很多信息,如果从“跌倒了自己爬起来”这一点来作深层思考,那么,从重大严肃的主题切入,可以考虑到“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从哲学角度切入,学走路时难免摔跤,可以考虑到“人生道路”“成长历程”“工作成败”等;从时代高度切入,可以得出“在创新竞争中要有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在课改实验中要敢于实践”等观点。
三、抽象概念的具体细化,找寻具体角度
具体化,就是把抽象概念(大多数时候是一个话题)转变为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讨论,或者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思考;细化,就是把宽泛话题的内涵缩小,把话题切分为若干个“子话题”然后选择其中一个最熟悉、最易于表现自己认识水平的侧面来思考。
譬如“冷与热”,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切分:
①从人际关系角度,老师与学生、父母与子女、上级与下级、同学与同学、丈夫与妻子等等关系中可以挖掘出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立意:老师的热情帮助融化了学生冰冷的心——对学困生要给予热情的帮助;父母对子女外表的冷、内心的热——严格要求才能健康成长,父母的爱是深沉厚重的;对上司则热情,对下属则冷淡——做人不正直坦诚不可取;同学之间关系的冷热变化——不断化解矛盾携手并进;家中饭菜“热—冷—热”的变化——只有夫妻恩爱才有家庭幸福……
②从人生态度角度,由“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得出“学习过程中忌忽冷忽热”的立意;由“冷血动物的冬眠”得出“我们应该学会调节自己,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立意。
③从社会现象角度,可对“追星热”“炒作热”作冷静思考,对热恋城市冷落山村现象进行分析。
④从国际关系角度分析冷热无常,提出“要立足世界必须加强综合国力”的见解。
⑤从自然现象角度,可以由全球变暖引出对环保的忧思。
对一个话题的具体细化,也可以运用“扩展法”,即在概念性话题的前后加上适当的词语。
譬如“书”,可以从写实角度扩展为“我爱读书”“一本难忘的书”“一次买书”,但这是低层次的;更可以从虚化角度扩展为“父亲是一本书”“人生是一本书”“打开生活的书页”,这一角度才是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