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病专家共识
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

2020/11/4
8
新ORS配方组成
配方 g/L
氯化钠 2.6 无水葡萄糖 13.5 氯化钾 1.5 柠檬酸钠 2.9
组分 mmol/L 钠 氯 葡萄糖 钾 柠檬酸
渗透压
75 65 75 20 10
245
2020/11/4
9
❖ 低渗ORS有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大 便的量以及减少静脉补液。
2020/11/4
10
❖ 补充锌剂有利于缩短病程、减轻病情并预防 未来2-3月内的腹泻复发。
2020/11/4
11
诊断1
❖ 1根据大便性状和次数判断:根据家长和看护 者对患儿大便性状改变(呈稀水便、糊状便、 粘液脓血便)和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的主诉 做出诊断。
❖ 共识建议: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
❖ <6月者,50ml;6个月-2岁者,100ml;210岁者,150ml;10岁以上患儿能喝多少给 多少。
2020/11/4
19
❖ 2轻中度脱水
❖ 应用ORS
❖ 用量:ml=体重(kg)×50-75,4小时内服 完;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并辅导母亲给 患儿服用ORS
2020/11/4
27
预防
❖ 1注意饮食卫生 ❖ 2提倡母乳喂养 ❖ 3积极预防营养不良 ❖ 4合理应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 ❖ 5接种疫苗
2020/11/4
28
2020/11/4
16
诊断4
❖ 根据患儿粪便性状、粪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 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初步估计病 因
❖ 有条件尽量大便培养
2020/11/4
17
儿童腹泻病诊治共识

电镜下正常肠粘膜微绒毛 轮状病毒肠炎的微绒毛
肠毒素性肠炎发病机理——分泌性腹泻
肠毒素性肠炎(产毒性大肠杆菌)
细菌粘附在刷状缘 繁殖
产生
↓
↓
不耐热肠毒素(LT) 耐热肠毒素(ST)
激活
↓
↓
腺苷酸环化酶
鸟苷酸环化酶
↓
↓
三磷酸腺苷 环磷酸腺苷 三磷酸鸟苷 环磷酸鸟苷
(ATP) (cAMP)
弯
曲
难
菌
辨
梭
杆
菌
真菌:念珠菌、曲菌、毛霉菌 寄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
隐孢子虫
病毒性肠炎发病机制——渗透性腹泻
病毒 小肠绒毛
↓
绒毛破坏
↓
双糖酶量、活性下降 载体减少
↓
↓
双糖消化不全 钠转运吸收障碍
复制
小肠回吸收减少 ↓
糖脂肪吸收减少
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4 (NSP4) 分泌诱导剂
↓ 渗透压增加
(GTP)
(cGMP)
抑制钠离子、氯离子、水的吸收、促进氯离子分泌 ↓
大量水样泻
侵袭性肠炎发病机理——渗出性腹泻
细菌 直接侵入
小肠、结肠肠壁
充血、水肿、渗出 炎细胞浸润、溃疡形成
黏液脓血便
饮食不当引起腹泻的发病机理
食物质、量不当
消化吸收障碍
积滞于上消化道,胃酸降低
细菌上移、繁殖
内源性感染
食物发酵、腐败
1:1液 1:1
(11.2%乳酸钠)
2:1液 2:1 3:1液 3:1
4配5:%1制液或45:10100液%m5lG0S0m:4l/5×500ml=400ml 100.%9%NNaCaCl:l1:/5×1/5050××500.09m%l==11000%mlx
儿童腹泻治疗共识资料

儿童腹泻病诊治专家共识摘自《中华儿科杂志》2009年8期一•概述腹泻病为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除中国外,全世界每年有10亿人患腹泻,其中5亿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自解放后,尤其自80年代以来,经济和卫生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原有基础薄弱,仍属发展中国家,根据我国卫生部防疫司(现疾病控制司)的调查结果分析,我国每年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其中5岁以下小儿占3亿人次,腹泻病年发病率约为0.7次/人,5岁以下小儿的年发病率平均为1.9次/人。
世界卫生组织于1978年制订全球性腹泻病控制规划,1980年正式实施,1 991年推出第一版《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这些规划和指南的实施,尤其是口服补液盐的应用,对于减少腹泻儿童的死亡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到2005年,全球5岁以下小儿因急性腹泻年死亡人数已从1979年的450万降至160万。
在我国,1992年卫生部委托全国有关专家制订《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该方案在全国的实施对提高我国腹泻病的诊治水平和降低腹泻病的死亡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腹泻病仍为常见病,而且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腹泻的治疗中,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过多使用静脉补液等问题。
近年来,对于腹泻病治疗的研究中有两项重要的成果:①将钠浓度降到75mmol/L、葡萄糖浓度降低到75mmol/L、总的渗透压降低到245mOsm/l的"低渗” ORS( hypoosmolarity OR S)配方有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大便的量以及减少静脉补液;②补充锌有利于缩短腹泻的病程、减轻病情并预防未来两三个月内的腹泻复发。
为了完善在腹泻治疗管理中的综合治疗策略,大幅降低腹泻儿童的死亡数,实现到2015年五岁以下小儿因腹泻死亡数比1990年减少三分之二的新千年目标,WH(和UNICEF在2005年联合发表了新修订的腹泻管理推荐指南,该指南得到了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全世界许多专家的协助支持。
解读《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专家共识》

二、低渗ORS
“改良ORS”目的: 1、新配方在防治腹泻脱水方面至少与标准ORS同样有效, 2、能减少大便排出量:20-36%, 3、或有其他重要的临床效果:缩短腹泻病程、减少呕吐次数、
减少ORT失败。
Choice Study Group. randomized.double blind clinical trial to evaluate the eficacy and safety of a reduced osmolarity oral rehydration salts solution in children with acute watery diarrhoea. Pediatrcs.200l,107:613.
3
一、发表《共识》目的
我国自解放后,尤其自80年代以来,经济和卫生条件有了明显的
改善,但仍属发展中国家,
1988年由卫生部防疫司组织21省市入户调查,采用8月调查一 天,所得结果推算全年的方法。估计我国每年约有8.36亿人次患腹 泻,其中5岁以下小儿约有2.98亿人次,平均为每年2.5次/人。
解读 《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专家共识》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 叶礼燕
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感染学组和《中华儿科
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组织有关专家经过一年多的反复酝酿讨
论,制订的《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专家共识》将在《中华儿
科杂志》 第6期发表。
2
一、发表《共识》目的
1、腹泻病在儿童时期的重要性 : 目前在发展中国家,腹泻病仍为5岁以下儿童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
15
一、发表《共识》目的
共识强调:
1、尽早口服补液,推荐应用新ORS配方(即WHO 低渗ORS),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疗及预防专家共识(2023年版)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疗及预防专家共
识(2023年版)
背景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已成为最常见的抗生素不良反应之一,尤其在儿童中更加常见。
早期的诊断和预防是减轻病症、优化治疗和个体化药学的重要步骤。
因此,本专家共识旨在提供针对儿童AAD的最新诊疗及预防方法。
诊断
1. AAD的诊断应基于儿童在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且未出现其他病因的情况下做出。
2. 对于轻度腹泻儿童,临床医生可以观察治疗。
对于中度腹泻儿童,建议口服补液盐。
对于重度腹泻儿童,应立即住院治疗。
3. 对于病情复杂且症状持续的儿童,建议进一步进行肠道病原学检测。
预防
1. 严格遵守抗生素的使用指南,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2. 不推荐原则性使用预防性益生菌或益生元以预防儿童AAD 的发生。
3. 鼓励适度增加有益菌群,可以通过饮食或制剂膳食补充。
4. 慎重选择抗生素,避免使用影响肠道菌群的药物。
结论
本专家共识提供了诊断和治疗儿童AAD的最新建议,并提出了预防策略,旨在保护儿童生命安全和健康。
需要临床医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减少儿童AAD的发生率和危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05
临床实践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诊断困难与解决思路
症状非特异性
儿童AAD的症状与多种疾病相似,如普通腹泻、 病毒感染等,导致诊断困难。
实验室检测限制
目前缺乏特异的实验室检测手段,使得AAD的确 诊更加困难。
解决思路
结合患儿病史、用药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 ,进行综合判断,提高诊断准确性。
合理使用抗生素
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避 免不必要和过度使用抗生素,
减少肠道菌群紊乱的发生。
加强手卫生和消毒
医护人员和家长应加强手卫生 意识,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 同时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饮食调整
鼓励患儿多摄入富含益生菌和 益生元的食物,如酸奶、豆制 品等,有助于维护肠道菌群平 衡。
增强免疫力
合理安排患儿作息时间,保证 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增
病史
近期有抗生素使用史,尤 其是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 用多种抗生素。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01
02
03
04
粪便常规
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增多,提 示肠道炎症。
粪便培养
可培养出致病菌,如艰难梭菌 等。
血液检查
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C 反应蛋白增高等炎症反应指标
。
影像学检查
如腹部X线平片、超声等,可 辅助了解肠道病变情况。
优化治疗方案
根据AAD的严重程度和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停用相关抗生素、 补充益生菌等,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加强预防措施的宣传和培训
加强公众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途径,向公 众普及AAD的相关知识,提高家 长和儿童对AAD的认识和预防意 识。
培训医务人员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 识别和处理AAD的能力,确保患 者在出现相关症状时能够得到及 时、有效的治疗。
“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专家共识”的答疑

@@[2]陆国平.休克的处理.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8,3(增刊): 4748.@@[3]陈绍潞.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及液体疗法//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77 - 397.@@[4]杨于嘉.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薛辛东.儿科学.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5:36-51.@@[5]王野坪.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崔焱.儿科护理学.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5-91.@@[6]欧弼悠.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王慕逖.儿科学. 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1-52.@@[7]华绍芳,薛风霞.妇科围术期的输液输血治疗.中国实用妇科 与产科杂志,2007, 23:168-171.@@[8]赵学英,阙呈立,邓兰芬.ICU患者的血糖控制及护理进展. 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2-64.@@[9]赵淑艳,李桂梅.儿童应激性高血糖.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8, 23:316-318.@@[10]梁黎.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与处理.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6, 21:803-806.@@[11]辛颖.小儿低血糖危象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6, 21:803-805.@@[12]叶礼燕,金英姬,张亚明.对“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 家共识”的一点疑问及答复.中华儿科杂志,2010,48:266- 267.2011-06-24“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专家共识”的答疑陈绍潞 自本刊2009年第8期刊出“儿童腹泻病诊断原则的专家共识”[1](下简称“共识”),2010年刊出“共识解读”[2]及“对‘共识’的一点疑问及答复”[3]后,有读者通过各种方式对共识中腹泻重度脱水的补液方案提出一些不同意见或疑问。
现归纳与商榷如下。
10. 3760/ cma. j. issn. 0578-1310. 2011. 09. 014 作者单位: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老干部处(原在北京市东单儿童医院)万方数据@@[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 染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 原则的专家共识.中华儿科杂志,2009, 47:634-636.@@[2]叶礼燕,聂晓晶.“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解 读.中华儿科杂志,2010,48: 260-262.@@[3]叶礼燕,金英姬,张亚明.对“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 家共识”的一点疑问及答复.中华儿科杂志,2010,48:266- 267.@@[4]邓金鍌.如何合理地计划小儿补液.中华儿科杂志,1962, 12:368-375.@@[5]张亚明,金英姬.重度脱水体液复苏时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中华儿科杂志,2011,49:702-703.@@[6]张芳,李静,章美华.5%与10%葡萄糖注射液对腹泻患儿血 糖和胰岛素水平影响的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2下 半月刊):4-5.@@[7]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3版.北京:人民卫万方数据生出版社, 2003: 100.@@[8] Taeusch HW, Ballard RA. Avery's dlseases of the newborn. 7th ed.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1998: 1240.@@[9]林宇中.新生儿静脉滴注10%葡萄糖的最适宜速度.中华护 理杂志,1985, 20:101-102.@@[10]林屿琮,刘瑞霞,李忠信.新生儿10%葡萄糖输液速度与血 糖的关系.天津医药,1983,11:350-352.2011-03-21万方数据。
小儿腹泻病专家共识

①糖源性腹泻:以乳糖不耐受最多见。治疗宜采用 去双糖饮食,可采用去(或低)乳糖配方奶或豆基 蛋白配方奶。
②过敏性腹泻:以牛奶过敏较常见。避免食入过敏 食物,或采用口服脱敏喂养法,不限制已经耐受的 食物。婴儿通常能耐受深度水解酪蛋白配方奶,如 仍不耐受,可采用氨基酸为基础的配方奶或全要素 饮食。
⑷及时将病情未好转或出现下列任何一种症状的患 儿送至医疗机构治疗诊治:
①腹泻剧烈,大便次数多、或腹泻量大。 ②不能正常饮食。 ③频繁呕吐、无法口服给药者。 ④发热(<3月婴儿体温>38℃,3-36月幼儿体温 >39℃)。 ⑤明显口渴,发现脱水体征,如眼窝凹陷、泪少、 粘膜干燥或尿量减少等,神志改变,如易激惹、淡 漠、嗜睡等。 ⑥粪便带血。 ⑦年龄<6个月、早产儿,有慢性病史或合并症。
⑶重度脱水: ①静脉输液
采用静脉用的糖盐混合溶液,需到医院进行;首先 以2:1等张液20ml/kg,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 快速滴注以迅速增加血容量,改善循环和肾脏功能; 在扩容后根据脱水性质(等渗性脱水选用2:3:1 液,低渗性脱水选用4:3:2液)按80ml/kg继续静 滴,先补2/3量,婴幼儿5h,较大儿童2.5h;在补液 过程中,每1-2小时评估一次患者脱水情况,如无改 善,则加快补液速度;婴儿在6小时后或较大儿童在 3小时后重新评估脱水情况,选项择适当补液的方案 继续治疗; 一旦患者可以口服,通常婴儿在静脉补 液后3-4小时后,儿童在1-2小时后,即给予ORS。
③要素饮食:适用于慢性腹泻、肠黏膜损伤、吸收 不良综合症者。
④静脉营养:用于少数重症病例,不能耐受口服营 养物质、伴有重度营养不良及低蛋白血症者。
3.补锌治疗 急性腹泻病患儿能进食后即予以补锌治疗,6个月龄 以上,每天补充含元素锌20mg,6个月龄以下,每 天补充元素锌10mg,共10-14天。元素锌20mg相当 于硫酸锌100mg,葡萄糖酸锌140m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补锌治疗 急性腹泻病患儿能进食后即予以补锌治疗,6个月龄 以上,每天补充含元素锌20mg,6个月龄以下,每天 补充元素锌10mg,共10-14天。元素锌20mg相当于硫 酸锌100mg,葡萄糖酸锌140mg。
急性水样便腹泻在排除霍乱后,多为病毒性或产肠毒 素性细菌感染,常规不使用抗菌药物;粘液脓血便多 为侵袭性细菌感染,需应用抗生素,药物可先根据当 地药敏情况经验性地选用,用药的第3天随访,如用 药48小时后,病情未见好转,考虑更换另外一种抗菌 药物;强调抗生素疗程要足够;应用抗生素前应首先 行粪便标本的细菌培养,以便依据分离出的病原体及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和调整抗菌药物。
口服补液及时纠正脱水,应用ORS,用量(ml)=体 重(kg)×(50~75),4小时内服完;密切观察患儿 病情,并辅导母亲给患儿服用ORS液。以下情况提示 口服补液可能失败:①持续、频繁、大量腹泻(>1020ml/Kg.h),②ORS液服用量不足,③频繁、严重呕 吐;如果临近4小时,患者仍有脱水表现,要调整补 液方案;4小时后重新评估患儿的脱水状况,看护者对患儿大便形状改变(呈稀水便 、糊状便、粘液脓血便)和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的主 诉可作出腹泻诊断。
2.根据病程分类 急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病 程在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上。
3.对腹泻病患儿须评估有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⑴脱水程度评估:分轻、中、重三度;具体参照 表2。 ⑵尽可能对中、重度脱水患儿行血电解质检查和 血气分析。
小儿腹泻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浙江萧山医院
覃珍
根据我国卫生部防疫司(现疾病控制司)的调查 结果分析,我国每年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其中5岁 以下小儿占3亿人次,腹泻病年发病率约为0.7次/人 ,5岁以下小儿的年发病率平均为1.9次/人。
近年来,对于腹泻病治疗的研究中有两项重要的成果 : ①将钠浓度降到75mmol/L、葡萄糖浓度降低到 75mmol/L、总的渗透压降低到245mOsm/l的“低渗 ”ORS(hypoosmolarityORS)配方有助于缩短腹泻持 续时间,减少大便的量以及减少静脉补液; ②补充锌有利于缩短腹泻的病程、减轻病情并预防未 来两三个月内的腹泻复发。
②不能正常饮食。 ③频繁呕吐、无法口服给药者。 ④发热(<3月婴儿体温>38℃,3-36月幼儿体温>39℃ )。 ⑤明显口渴,发现脱水体征,如眼窝凹陷、泪少、粘 膜干燥或尿量减少等,神志改变,如易激惹、淡漠、 嗜睡等。 ⑥粪便带血。 ⑦年龄<6个月、早产儿,有慢性病史或合并症。
四、腹泻病的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提倡母奶喂养: 3.积极防治营养不良: 4.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5.接种疫苗:目前认为可能有效的为轮状病毒疫苗。
配方奶。 ②过敏性腹泻:以牛奶过敏较常见。避免食入过敏食 物,或采用口服脱敏喂养法,不限制已经耐受的食物 。婴儿通常能耐受深度水解酪蛋白配方奶,如仍不耐 受,可采用氨基酸为基础的配方奶或全要素饮食。 ③要素饮食:适用于慢性腹泻、肠黏膜损伤、吸收不 良综合症者。 ④静脉营养:用于少数重症病例,不能耐受口服营养 物质、伴有重度营养不良及低蛋白血症者。
滴注以迅速增加血容量,改善循环和肾脏功能;在扩 容后根据脱水性质(等渗性脱水选用2:3:1液,低 渗性脱水选用4:3:2液)按80ml/kg继续静滴,先补 2/3量,婴幼儿5h,较大儿童2.5h;在补液过程中,每 1-2小时评估一次患者脱水情况,如无改善,则加快 补液速度;婴儿在6小时后或较大儿童在3小时后重新 评估脱水情况,选项择适当补液的方案继续治疗; 一旦患者可以口服,通常婴儿在静脉补液后3-4小时 后,儿童在1-2小时后,即给予ORS。
4.根据患儿粪便性状、粪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 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初步估计病因,急性水样 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或产肠毒素性细菌 感染,粘液脓性、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 性细菌感染。必要时进行大便细菌培养以及病毒、寄 生虫检测。
5.对慢性腹泻病还须评估消化吸收功能、营养状况、 生长发育等。
②鼻饲管补液 重度脱水时如无静脉输液条件,立即转运到其他医疗 机构静脉补液,转运途中可以用鼻饲点滴方法进行补 液。液体采用ORS液,以20ml/(kg· h)的速度补充, 如病人反复呕吐或腹胀,应放慢鼻饲点滴速度,总量 不超过120ml/kg。每1-2小时评估一次患者脱水情况 。
续食用已经习惯的日常食物,如粥、面条、烂饭、蛋 、鱼末、肉末、新鲜果汁。鼓励患者进食,如进食量 少,可增加喂养餐次。避免给患儿喂食含粗纤维的蔬 菜和水果以及高糖食物。病毒性肠炎常有继发性双糖 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对疑似病例可暂时给予改 为低(去)乳糖配方奶,时间1-2周,腹泻好转后转 为原有喂养方式。
水。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且增加喂养的频 次及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混合喂养的婴儿,应在母 乳喂养基础上给予ORS或其他清洁饮用水;非母乳喂 养(人工喂养)婴儿,应选择ORS或食物基础的补液 如汤汁、米汤水和酸乳饮品或清洁饮用水。建议在每 次稀便后给予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月,50ml;6-2 岁,100ml;2-10岁150ml;10岁以上的患儿或成人能 喝多少给多少)直到腹泻停止。
5.其他治疗方法 有助于改善腹泻病情、缩短病程。 ⑴肠粘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 ⑵微生态疗法给予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 ⑶补充维生素A; ⑷抗分泌药物:用于分泌性腹泻。 ⑸中医治疗:采用辨证方药、针灸、穴位注射及推拿 等方法。
6.腹泻病的家庭治疗 无脱水征和轻度脱水的腹泻病人可在家庭治疗,医生 应向家长宣传家庭治疗四原则,即: ⑴给患儿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⑵锌的补充; ⑶持续喂养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