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3(大全5篇)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3(大全5篇)第一篇:《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3《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的问题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劳动的结果。
2、知道台湾与大陆同祖同源,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知道台湾与大陆有血缘、地缘关系,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认识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台湾的地理位置、台湾的各种美称和台湾物产及风光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师出示谜语,学生猜。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一起来猜一猜,好吗?(生:好!)(课件展示谜面:长相俊俏,爱舞爱跳。
飞舞花丛,快乐逍遥。
2、导入台湾。
3、欣赏台湾的美丽风光。
师:欣赏完了,同学们觉得台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活动一:交流收集的资料,感知台湾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1)师:老师知道你们通过上网、查看书籍、询问长辈等方式收集到有关台湾的资料。
请问你们都收集了台湾哪方面的资料?(2)师:愿意把你收集的资料与小伙伴交流吗?(3)师:(出示交流要求)请看交流要求: A、在小组内积极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B、讨论在班上交流的方式,可以选派一人汇报,可以几个同学一人说一点,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
(4)学生交流。
老师巡视。
(5)师:在小组交流时,每人都跃跃欲试,看哪个小组先在班上汇报。
我们都来当评判,给每个小组评评等级,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
(6)分小组在班上进行汇报。
(7)师:谁来评评,哪个小组说得最好,要说清理由。
(8)学生评价。
(9)师:是呀!从各小组的汇报中,我仿佛来到了风景如画的阿里山,美丽的日月潭,走在台湾的街市,品尝着美味可口的小食……我们迷恋台湾的美景,惊叹台湾的富饶。
2、活动二:感受台湾与祖国大陆是根脉相连的。
(1)师:美丽富饶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台独分子却认为“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请大家打开课本看58-60页,划出相关的理由。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资料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品德与社会3、课时:第一课时二、教学活动课题活动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祖国的宝岛台湾》。
活动目标: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和丰富的资源,知道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
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人们千百年来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2、了解台湾的历史渊源,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根脉相连。
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激发学生热爱台湾的自豪之情,以及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信心和责任感。
活动重难点:1.重点: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和丰富的资源,知道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了解台湾的历史渊源,祖国大陆有地缘、血缘关系,,体会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祖国根脉相连。
2.难点: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深切感受台湾与祖国同祖同源,根脉相连,不可分割。
三、教材分析《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中的第三个主题,课文整合了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的历史开发、台湾人民的社会生活、台湾的屈辱历史等教学内容,融合了热爱祖国宝岛台湾,渴盼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教育,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四、教学活动准备预习教材内容,利用百度搜索收集与台湾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和历史故事等资料。
了解教学的重难点,确定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五、教学活动方法交流法,讲读法、观察法等。
激趣促学,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学生观察地图和师生互动,多角度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及美丽富饶,了解台湾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祖同源、根脉相连。
六、教学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
1.小朋友们,你们有亲戚朋友或网友在台湾吗?(有的话让其简介台湾)2.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台湾吗?(有去过的话让其简介台湾)3.小朋友们,你们想去台湾吗?(想)——那么请你们先谈谈自己了了解的台湾的情况吧,,(学生交流)师:很好。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5篇模版]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5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98ddd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9.png)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5篇模版]第一篇: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信息,自已发现台湾的美丽与富饶,自已总结出台湾与大陆同祖同源。
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对台湾多方面的了解,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根脉相连,体验两岸人民盼望团聚的情感。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2.学生:课前收集信息,制成卡片。
教学过程:一、歌曲激趣师:(课前)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我们一起来听吧。
(视频歌曲)师:(上课)同学们知道刚才歌曲中所唱的“阿里山”在哪里吗?生:(齐)在台湾。
师:对,台湾。
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台湾,了解台湾。
师:俯视中华大地,在祖国东南辽阔的海域上,有一座形似芭蕉叶的岛屿,显得格外翠绿,那就是祖国的宝岛——台湾。
同学们,台湾在什么位置呢?我们一起在地图上找找吧。
(出示中国地图)生:在地图上正确指出。
师:你真能干。
台湾在我国东南沿海,是一座岛屿,它紧邻我国的福建省,是我国领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师: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台湾的地理情况。
(课件:台湾地图,同时播放课文第二。
三段文字)请同学们读读大屏幕上的介绍,说说你了解到什么?生:我从这两段文字中知道了两点:第一:台湾是中国…..第二:台湾地区包括……等几十座岛屿。
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台湾的地理情况,接下来我们就去游览台湾的风景名胜,那么,她有哪些风景名胜呢,请同学们看这幅图。
(课件出示日月潭风景图)生:看图,发出“哇,好美”的称赞声。
师:是呀,真美啊!你们知道这是台湾的哪一处风景名胜吗?生1:钓鱼岛生2:阿里山生3:日月潭师:对,日月潭。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14课《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14课《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五上第14课《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历史知识,但对于台湾的了解相对较为片面。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台湾的自然风光、文化特色产生浓厚兴趣,但同时对于台湾的历史背景可能存在一些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台湾的历史和现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2.难点:台湾的历史背景,以及学生对台湾问题的正确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台湾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等相关图片和视频。
2.资料:关于台湾的书籍、文章、新闻等,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台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正确理解台湾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台湾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 公开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祖国的宝岛台湾》,属于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地图,向学生展示了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使学生了解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对祖国的概念有基本的认识。
但他们对台湾的了解可能局限于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报道,缺乏系统的、全面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台湾,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了解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台湾,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台湾的美景和文化。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2.设计好教学课件,以便引导学生有序学习。
3.准备好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解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特色,引导学生关注台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对台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3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_22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三课教学内容,这篇文章内容非常丰富,教材主要讲述了台湾的地理位置,台湾的美丽与富饶,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热切祈盼祖国统一之情。
选编本课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台湾美丽与富饶及历史,理解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查阅资料的能力,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详细了解台湾。
但是学生对台湾比较陌生,上课时需要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了解台湾,认识台湾。
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感受台湾的美丽与富饶,知道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等方式了解台湾的美丽与富饶,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能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台湾回归的渴望之情。
3、通过了解台湾的优美风景和丰富物产,感受台湾的美丽与富饶,从而对台湾产生热爱;教育学生深切体会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真挚感情,两岸同胞一起热切盼望祖国的早日统一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真切体验两岸人民祈盼统一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台湾风光图、丰富物产图、中国版图资料、配乐诗《乡愁》、歌曲《七子之歌——台湾》等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以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请欣赏歌曲《外婆家的澎湖湾》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歌吗?“澎湖湾”在哪里呢?(生:澎湖湾在台湾。
)2、师:是啊,澎湖湾属于我国的台湾省。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台湾,了解台湾。
(板书:祖国的宝岛台湾)生齐读课题。
二、活动探究活动一:了解台湾的地理知识。
1、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台湾在哪里。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 优质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祖国的宝岛台湾,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历史知识,对于台湾这个名词也不陌生。
但是,他们对台湾的深入了解还不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们全面了解台湾,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台湾地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课件。
2.视频:准备与台湾相关的视频资料。
3.图片:收集台湾的图片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台湾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发展历程,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台湾经济发展状况,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台湾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徐作军【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以及台湾问题的由来。
2、了解台湾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对台湾的热爱、向往之情,从而为下一课时《祖国一定要统一》提供深厚的感情基础。
3、使学生知道台湾自古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我们的祖先)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教学重点】1、了解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2、使学生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过程】一、台湾在哪里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你们想不想猜?形似芭蕉叶,卧在东南边。
日月潭阿里山,隔海常思念。
(板书:台湾)2、(出示中国地图)大家看这是什么?(中国地图)赶快找一找台湾在哪儿?它与祖国大陆的哪个省最接近?(福建省)(点名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指出来台湾、福建。
)3、介绍台湾的形成、台湾地区所包括的岛屿。
教师介绍:远古时代,台湾岛与祖国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台湾岛才与祖国大陆分离。
同学们,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全岛面积3.5万平方公里,它是一个多岛之省。
你们知道台湾地区都有哪些岛屿吗?看书58页台湾岛地图。
(台湾地区包括台湾本岛及其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岛、绿岛、兰屿等几十座岛屿。
)师:台湾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中华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了解台湾。
二、美丽、富饶的台湾(一)风景优美师:台湾作为世界旅游胜地,早在清朝时候,就有了“八景十二胜地”之说。
你都了解到了哪些风景名胜?最想介绍给大家的是哪一处?(抽生介绍)师:是啊,台湾风景秀丽神奇,日月潭是台湾八景中的绝胜,十分美丽。
师:我们了解了那么多台湾美景,听了传说故事,你想对台湾你说什么?(根据回答板书:风景优美。
)(二)了解物产师:台湾还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方,台湾也因此而得到了很多美誉。
台湾是世界著名的“水果之乡”。
水果品种繁多,共计80多种,其中香蕉、菠萝、柑桔3种产量最多,驰名中外,质量优良,大量出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明白百度地图确实是能帮助我们学习的不可多得的好帮手,这种帮助会让我们终生受益。
)
.了解台湾岛的形成。
(1)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台湾的形成。
(2)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3)教师小结: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远古时代,台湾岛与祖国大陆相连,后来因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台湾岛才与祖国大陆分离。
湾岛及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岛、绿岛、蓝屿等几十座岛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利用搜集的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家详解台湾岛形成全过程/video/2414745.htm
【百度视频】阿里山风光/u19/v_NDcxOTEzNTA.html
【百度视频】日月潭风光/v/b/18170067-1366086610.html (设计意图:通过美妙绝伦的风光图片及视频资源,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如痴如醉的感觉。
)
6.学生谈看后的感受。
(师板书:美丽)
7.台湾岛的美称。
(1)老师把台湾的美称一个个说出来,如:米仓、东方粮库、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方盐库、兰花王国、蝴蝶王国、鱼仓等。
领略台湾的“山高、林密、瀑多、岸奇”等。
(2)学生思考台湾为什么有这些别称?说出理由。
从这些别称中想象台湾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3)小组合作交流,描绘台湾的美丽富饶。
(4)代表发言。
(5)教师出示有关介绍台湾物产和风光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如:田间的水稻、甘蔗、果园、海摈树林、渔场等)
【百度知道】台湾岛的美称/question/216992993.html?an=0&si=1(设计意图:通过文章、图片,明白台湾岛的美称的内涵,更加了解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6)老师小结。
板书:富饶,完善课题内容:宝岛
8.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人们千百年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师:我们惊叹宝岛台湾的美丽与富饶,这可是人们千百年来开发经营的结果。
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
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
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
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
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
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
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
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
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
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
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百度百科】台湾岛历史沿革/view/102198.htm?hold=redirect
(设计意图:这一版块教学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集中所在。
首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研读教材,在读一读中有所思考,从历史开发的长河中感受台湾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血脉相连,水乳交融。
)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开发台湾的故事?讲一讲。
板书:开发耕耘
三.收获与交流。
师生总结回顾本课内容,完善课题板书:祖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