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中期症状:低血压休克、肾功能不全 等。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 ,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预防措施包 括控制鼠类密度、改善环境卫生和个 人防护等。
02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汉坦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由汉坦 病毒引起,通过鼠类等动物 传播给人。
传播途径
肾综合征出血热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 概述 • 病因与病理生理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防 • 病例分析
01
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 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 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 。
特点
该病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主要 流行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部分 地区,可全年发病,但春秋两季 更容易传播。
流行病学
并传播给人类。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从事野外作业、农 业活动、林业工作者等人群更容易感 染。
传播途径
病毒主要通过宿主动物的排泄物(如 尿液和粪便)传播,人类接触这些排 泄物后,病毒经由口、鼻、眼、破损 皮肤等途径进入体内。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发热、头痛、腰痛、眼眶 痛、恶心、呕吐等。
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 道和接触传播,如吸入病毒 污染的尘埃、食物或接触感 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等。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从事野外 作业、鼠类养殖、食品加工 等行业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
潜伏期
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2-3周 ,少数病例可长达数月或数 年。
肾综合征出血热知识要点

肾综合征出血热知识要点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一种由哈尼汉霍特病毒(Hantaan virus)等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以下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一些重要知识要点:1. 病原体:肾综合征出血热由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的哈尼汉霍特病毒引起。
哈尼汉霍特病毒是一种单股负链RNA病毒,其主要通过小鼠尤其是家鼠传播给人类。
2.传播途径: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蚊虫叮咬传播和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小鼠或其粪便。
蚊子在吸血小鼠时可以被感染,然后再通过咬人传播病毒。
此外,与感染小鼠接触的人也可能被感染。
3.症状: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潜伏期一般为2-3周,随后会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痛、乏力和恶心等症状。
严重病例会进一步出现出血症状,如皮肤瘀点、黏膜出血、血尿和肾衰竭等。
4.诊断:确诊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以及检测患者的血清抗体。
病毒的分离和检测也是诊断的重要手段。
5.预防与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主要包括人群教育、环境卫生改善以及害虫控制等措施。
定期清理住房周围的杂草、垃圾等,使用防蚊虫液或蚊虫网,并避免与可能感染病毒的小鼠接触等都是预防措施的重要内容。
6.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保持尿量和对症支持等。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透析或血液滤过等治疗手段。
7.疫情情况:肾综合征出血热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特别是在亚洲地区。
中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高发国家之一,其中东北地区是主要疫区。
8.其他型别:除了哈尼汉霍特病毒,还有其他几种布尼亚病毒也可以引起类似的出血热,如风疹出血热、札幌病毒出血热等。
9.其他临床表现:除了肾脏受损和出血症状,肾综合征出血热还可能引起其他临床表现,如肺损伤、肝功能损伤、心脏病变等。
10.监测和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属于乙类传染病,必须进行监测和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第02章08肾综合征出血热 传染病学第8版

病原学
汉坦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为负性单链RNA 病毒 汉坦病毒基因RNA可分为大、中、小三个片 段
即L、M和S,S基因编码核衣壳蛋白,M基因编码 膜蛋白,L基因编码聚合酶。 其抗体出现最早,在病程第2-3天即能检出;膜蛋 白含中和抗原和血凝抗原,对病毒侵入宿主细胞 起重要作用。
3
核衣壳蛋白具有免疫原性
流行病学
(四)流行特征
1.地区性: 主要在亚洲,我国最重 2.季节性和周期性
姬鼠传播:11-1月为高峰;家鼠:3-5月 相隔数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
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工人为多。
3.人群分布
9
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
(一)发病机制
汉坦病毒随血液进入内皮细胞,然后在分布在骨 髓肝肾脾等组织,通过病毒损害细胞结构和功能, 以及通过免疫反应损伤组织。
经多尿期后,尿量恢复2L以下,精神食欲基 本恢复。 临床分型(5型):
26
体温 轻型 <39℃
中毒症状 轻 较重、水 肿重
严重、渗 出重中毒 性精神症 状
出血 仅有出 血点 明显出 血 皮肤、 腔道
肾损害 轻
明显尿蛋 白 +++ 以 上
休克 无
中
39-40℃
HR<12kpa
重
≥40℃
严重、 少尿5日、 无尿2日
褐家鼠
黑线姬鼠,背部有一黑色线条。
7
流行病学
(二)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含有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形成气溶胶, 进入人呼吸道 2.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 3.接触传播:被鼠咬伤 4.垂直传播(母婴传播):孕妇经胎盘感染 胎儿 5.虫媒传播: 人普遍易感
肾综合征出血热

四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1、病毒直接作用: 临床上患者均有病毒血症期,且有相
应的中毒症状,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几 乎所有脏器组织中均能检出汉坦病毒抗原, 尤其是肾综合征出血热基本病变部位血管 内皮细胞中。
四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2、免疫损伤作用: a、免疫复合物引起的损伤(Ⅲ型变态反
中国HFRS患者年龄分布
0~15岁 16~60岁
87%
>60岁
7%
6%
中国HFRS患者性别分布
250000
发 病 数 (例)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219250 男性
102456 女性
中国HFRS患者职业分布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农民 工人 学生 干部 军人 居民 其它 农民 工人 学生 干部 军人 居民 其它
辽宁、黑龙江、山东、吉林、河北和陕 西6省病例数达到全国病例数的79%
其他 21%
吉林省 7% 陕西省 8%
河北省 11%
辽宁省 21%
山东省 15%
黑龙江 17%
2005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报告病例月份分布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人群普遍易感,在流行区隐性感染率可 以达到3.5 %-4.3%。
(四)流行特征
HFRS患者世界分布趋势
不同省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人群构成比
>10% >5% ﹥1%
新疆 西藏
黑龙江
肾综合征出血热

随尿量增多,肾功能恢复,尿毒症及其相关易发生脱水、低血钾和 低血钠,甚至发生二次休克(失水性休克)而引起继发性肾衰竭, 重者可危及生命;极少数患者可发生高钠,甚至高渗性意识障碍。
04
临床表现
五、恢复期
病后第3~4 周开始恢复。
24h 尿量<2000ml BUN 和 Cr接近正常 为进入恢复期的标志。
此期肾脏功能渐好转, 精神、食欲和体力亦逐 渐 恢复。恢复期通常 1~3月,少数重症患 者恢复时间较 长,但是 很少超过6个月。
恢复期患者仍感全身不适、 无力、头晕、头痛、食欲不 振、腰痛、持续多尿及夜尿 增 多等,可见轻、中度蛋白 尿,低比重尿,可有高血压 及轻、中度贫血。个别可演 化为慢性肾衰竭。
2、 临床表现:有典型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三大主症和5期临床过程及特殊中毒症状,如 “三痛”和“三 红”。
3、实验室检查: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增高;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小 板减少;尿蛋白和尿膜状物。
4、血清学检测:确诊依据。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双份血清IgG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高。 如患者无相关临床表现,仅特异性抗体IgM 阳性不能诊断。
少尿期和多尿早期易并发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DIC、电解质紊乱等,常加重病情,造 成死亡。
06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早期白细胞正常或偏低,第3-4日后明显增高,15-20×10*9/L,少 数重症患者可呈类白血病样表现,白细胞>50×10*9/L。中性粒细 胞比率明显升高,以杆状核白细胞增多为主,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5、血气检测 发热期多为呼碱、呼碱伴代碱。发热末期可出现代酸。低血压期和少尿 期常以代酸、代酸伴呼碱为主要变化。多尿期可因大量排尿、脱水和低 钾导致代碱。 动脉氧分压明显下降,应防范ARDS。
肾综合征出血热名词解释

肾综合征出血热名词解释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简称HFRS)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中国大陆和东北亚地区,随着外来入侵性疾病的传播,包括非洲猪瘟,该疾病在西欧和美洲也遭受威胁。
肾综合征出血热具有多种形式,可归纳为尿毒症型、轻微血热型、神经症型和出血热型。
其中,尿毒症型主要表现为血清尿素氮升高、尿量减少、尿糖或蛋白质出现异常以及肾功能紊乱等症状。
轻微血热型与尿毒症型相似,但除了尿量减少外,体温也出现普遍升高。
神经症型则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肌痛、胃肠炎等,此外,皮疹、睡眠障碍和停止排尿等症状也可能出现。
出血热型的典型特征是突然出现的发热,并伴有呼吸性、心肌梗死性或神经性出血。
HFRS主要通过宿主(尤其是野鼠)排泄物中传播的hantavirus,经过空气传播或接触宿主排泄物、血液、皮肤等传播而滋生。
因此,预防HFRS的措施主要是消除hantavirus的滋生环境,加强野生动物的消毒、清除和除害工作,以及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关键的预防措施也包括调整生活习惯、定期检查以及严格的抗病毒治疗。
在饮食方面,应当增加含钙、钙吸收和免疫系统促进的食物,以及降低宿主肝细胞氧化受损的食物。
同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在必要时采取消毒措施,而且及时补充水分。
在治疗方面,HFRS可以通过抗病毒药物和抗凝血药物进行治疗,以及对肾功能异常进行辅助治疗。
病毒治疗时,应给予多肽类药物、细胞增殖抑制药物和抗病毒药物,以阻止病毒的复制和细胞内入侵。
抗凝血药物也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出血热型的血液凝结异常,以减轻临床症状并避免病情加重。
同时,对肾功能异常进行辅助治疗,可以减少肾脏损伤,提高治愈率。
总之,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疾病,其发病率正在不断增加,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定期体检,以及及时的抗病毒和抗凝血治疗,都有助于预防和控制HFRS的发生和蔓延。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主要内容一、概述1.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不同鼠种携带不同型别的汉坦病毒(HV)引起的一组自然疫源性疾病。
2.我国为HFRS高发国家,病例数占全世界的90%,在病毒性疾病中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居第2位,列为国家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3.1997年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出“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
二、流行病学1.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不同型别的HFRS有其相对的固定宿主动物,目前世界报导190余种。
小型啮齿动物为本病毒主要宿主和传染源(鼠类)。
我国73种脊椎动物自然感染HV,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
家畜、家禽中猫、犬、兔、牛、羊、猪、鸡均有一定水平的HV感染。
2.传播途径本病具有多途径研究的特征,可能的传播途径有三类即:动物源性传播、螨媒传播和垂直传播。
a、动物源性传播皮肤粘膜伤口传播:与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尿、粪)、分泌物(唾液)接触,HV 经污染皮肤或粘膜伤口而受到感染。
呼吸道传播:吸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
消化道传播:食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b、虫媒传播革螨:在野鼠间传播、维持疫源地上有重要作用,在鼠传人上作用不大。
柏氏禽刺螨:在鼠传人方面可能有一定作用。
恙螨:可作为Ⅰ型HFRS的传播媒介并兼有储存宿主的作用,维持疫源地上有重要作用。
c、垂直传播患病孕妇:通过胎盘传给婴儿。
带病毒孕鼠:孕鼠经胎盘传给胎鼠。
螨类:经卵传播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HV普遍易感,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1。
隐性感染与HV型别密切相关,家鼠型隐性感染率在5.17%,姬鼠型1.11%,混合型3.27%。
病后可获得稳定而持久免疫力,极少发生2次感染。
隐性感染抗体滴度低,持续时间不及显性感染。
4、流行特征a、地理分布世界分布:HV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78个国家和地区。
肾综合症出血热-精品医学课件

Dr. Y Zhou
40
发热期:流感、流脑、恙虫病、登革热、 伤寒、钩体病、败血症等 休克期:感染性休克等
少尿期:急性肾炎,其他原因所致肾衰 明显出血者:消化性潰疡出血,血小板 少减性紫癜,其他原因所致DIC。
九、治疗
综合治疗为主 早期抗病毒药物;针 对性对症治疗→各期病理生理特点; 治疗要有预见性。
治疗原则 三早一就(早发现、早 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
五) 恢复期
24h尿量恢复至2000ml/d以下,症状基
本消失,肾功能基本恢复。
Q2:为何少 尿期后会有多 尿期?
临床分型
依发热、血压、出血、肾脏损害程度的 不同分为∶ 轻、中、重、危重型
六、并发症
腔道出血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肺水肿
• ARDS • 心衰性肺水肿
其他:继发感染、自发性肾破裂、肝脏 损害、心脏损害等
脆性
血液浓缩
出血
低血压 休克
免疫 作用
肾损害
少 多恢 尿 尿复 期 期期
Dr. Y Zhou
Q2?
14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4~45天,多在2周左右。 三主征:发热及中毒症状;充血出血、
水肿体征;肾脏损害。
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
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Dr. Y Zhou
15
一) 发热期
防治三关(休克、出血、肾功能衰竭)
Dr. Y Zhou
27
一) 发热期
抗 病 毒 治 疗 : 利 巴 韦 林 ( ribavirin)1g/d, 或 IFN:3MU,ih,持续3-5天,发病4天内应用
减轻外渗和液体疗法:甘草甜素、VitC、路 丁等;早期合理补充血容量(平衡盐为主, 胶体液为辅),预防低血压休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综合征出血热章节练习题1、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 )A.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B.心肌损害C.继发严重感染D.腔道大出血E.小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锐减2、肾综合征出血热属于: ( )A.无肾综合征的动物源性出血热B.蚊传性出血热C.传播途径不明性出血热D.有肾综合征的动物源性出血热E.蜱传性出血热3、对肾综合征出血热补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发热期每日补平衡液1000ml左右,可适当增加。
B.低血压休克期积极补充扩容。
C.少尿期出量加500-700ml。
D.多尿期移行期同少尿期。
E.多尿期早期和后期主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继发感染。
4、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确诊依据是: ( )A.临床上表现有"三痛""和三红"B.血象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减少C.特异性IgM抗体1:20以上D.尿中可见膜状物E.临床上有三大主征:发热,出血,充血,肾损害5、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治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补液B.高热中毒症状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C.纠正电解质紊乱D.纠正酸中毒E.解热镇痛剂(如安乃近)6、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播途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血液传播。
D.接触传播。
E.虫媒传播。
7、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消化道出血。
B.脑水肿。
C.心衰肺水肿。
D.AIDS。
E.自发性肾破裂。
8、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至今未明。
B.患者均有病毒血症,有病毒直接作用。
C.有免疫复合物引起的损害。
D.有其他免疫反应作用。
E.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作用不大。
9、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于病程第7天出现心律失常,心率减慢,心电图示T波高尖呈帐蓬样,QRS 波增宽,本例治疗下列哪项是绝对禁忌的: ( )A.葡萄糖酸钙B.氯化钾C.乳酸钠D.速尿E.葡萄糖加胰岛素10、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 ( )A.细菌B.立克次体C.病毒D.螺旋体E.支原体11、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地区性。
B.季节性。
C.周期性。
D.有人群分布特点。
E.流行形式有稻田型和雨水型。
12、肾综合征出血早期出血的原因主要为: ( )A.尿毒症致凝血功能异常B.类肝素物质增多C.血管壁脆性增加及血小板减少D.血管因子消耗缺乏E.播散性血管内凝血13、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治疗原则哪项是错误的: ( )A.腹膜或血液透析B.促进利尿C.无消化道出血时可进行导泻疗法D.宜高糖.高维生维.高蛋白饮食E.稳定内环境,输液量=尿量及吐泻量500~700mL14、我国流行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 ( )A.家鼠B.黑线姬鼠C.棕背鼠D.田鼠E.红背鼠15、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多尿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一般出现于病程9-14天。
B.有移行期。
C.有多尿早期。
D.有多尿中期。
E.有多尿后期。
16、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五期经过哪项是正确的: ( )A.发热期→低血压期→多尿期→少尿期→恢复期B.发热期多尿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C.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D.发热期→中毒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E.发热期→出疹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17、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播途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血液传播。
D.接触传播。
E.虫媒传播18、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期血象变化哪项错误: ( )A.白细胞总数增高B.血小板减少C.血红蛋白下降D.中性粒细胞增多E.出现异型淋巴细胞.19、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野生鼠类为其重要传染源B.其发病机制和基本病变是播散性血管内凝血C.高血容量综合征多发生于少尿期D.血液透析疗法是解决尿毒症的好方法E.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20、肾综合征出血热基本病理改变是: ( )A.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B.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及急性出血C.微血管的内皮细胞损伤D.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澜E.全身性小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21、肾综合征出血热多尿后期发生的精神症状常常是因为: ( )A.颅内感染B.低血钾C.电解质失衡综合征D.血浆外渗E.抗病毒药物所致22、男,37岁,发热腰痛5天,无尿2天入院。
目前患者躁动不安,眼睑水肿,体表静脉充盈,心率120次/分,血压160/100mmHg,解柏油样大便,量中等,此病人的治疗哪项最有效: ( )A.积极补液B.用止血剂C.青霉素加庆大霉素D.血液透析E.硫酸镁导泻23、肾综合征出血热大出血主要原因除外下哪项: ( )A.血小板减少形态异常和功能障碍B.血管壁损伤C.并发再障D.DIC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E.类肝素物质增加24、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下列哪项正确: ( )A.发热期可用解热镇痛剂退热B.低血压休克期应以血管活性药治疗为主C.病程第7日后可用肝素抗凝治疗D.无尿者可用甘露醇静推促进利尿E.病程4日内可用抗病毒治疗25、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 )A.肾血管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B.继发性醛固酮增多C.肾小管重吸收亢进D.合并肾结石、肾盂积水E.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坏死26、下列哪项不是肾综合征血热的常见并发症: ( )A.肺水肿及心肌损害B.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C.继发感染D.急性肝衰竭E.腔道出血或自发性肾破裂27、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病程第5天,未进食,呕吐频繁,感乏力,反应迟钝,四肢松软,腱反射迟钝,腹胀,肠鸣音减低,心律不齐,心电图T波低平,可见U波,ST段降低,此时应给予: ( )A.补钠盐B.补钙盐C.输葡萄糖D.补钾盐E.输白蛋白28、男,37岁,发热、头痛6天,无尿2天入院,入院时神志清,结合膜充血、水肿,皮肤有瘀点、瘀斑,血压130/90mmHg,血象:Hb110g/L,WBC38.0×109/L,异型淋巴细胞0.15,PLT42.0×109/L。
尿蛋白+++,住院第2天突然出现失语,左侧肢体偏瘫,抽搐、昏迷,血压180/120mmHg,左侧巴氏征阳性,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下列哪项诊断可能性大: ( )A.急性肾炎并发高血压脑病B.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脑水肿、脑疝形成C.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颅内出血D.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心力衰竭E.肾小球肾炎并急性肾衰和感染29、男,48岁,医师,某年12月22日入院,畏寒、发热6天,近4天加重,面部出现出血点,血压下降,紫绀,1天来无尿入院。
同年11月去湘西出差,当地有类似发热病流行,12月中旬返长沙。
体检:体温36.6℃,血压90/60mmHg,脉搏110次/分,呼吸28次/分,重病容,神志尚清,全身散在多数出血点,两腋下抓痕样出血,球结膜水肿、充血,血象:WBC54.1×109/L,PLT89×109/L。
尿蛋白+++,诊断应首先考虑: ( )A.败血症B.伤寒C.钩体病D.急性肾小球肾炎E.肾综合征出血热30、24岁患儿,发热3天,无尿2天,体查:体温437.2℃,神清,结合膜水肿严重,上胸不可见数个出血点,全腹压痛明显,双肾区叩击痛,血象:WBC22×109/L,N0.60,L0.40,PLT60×109/L,下列处理哪项是错误的: ( )A.严格控制入水量B.大剂量速尿静注 D.导泻疗法C.快速静脉推注甘露醇 E.血液透析31、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病程第6天,每天尿量100mL,血压170/118mmHg,脉洪大,面浮肿,体表静脉充盈,两肺底有散在湿哕音,该病人应采用下列何组最佳措施: ( )A.采用高渗葡萄糖液降压及利尿B.采用甘露醇降压及利尿C.纠正酸中毒,降压及利尿D.严格控制输液量,高效利尿剂及透析疗法E.采用平衡盐液、降血压、利尿及导泻32、男;38岁,清洁工人,因发热、腰痛5天,无尿2天,以“肾综合征出血热”入院,入院后经过利尿、对症等处理未见好转,并出现烦躁不安,眼睑浮舯,脸潮红,脉洪大,体表静脉充盈,血压170/96mmHg,心率120次/分、律齐,应考虑: ( )A.高血压脑病B.肺实质弥漫性出血早期C.尿毒症D.高血容量综合征E.高钠血症、高钾血症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 分)1、流行性出血热原发性休克指的是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
( )2、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主要是啮齿类动物如黑线姬鼠、大林姬鼠、褐家鼠等。
( )3、流行性出血热"三早一就"指的是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 ( )4、EHF常见并发症有腔道出血、肺水肿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 )5、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是环状双股DNA病毒,不耐热和不耐酸。
( )6、流行性出血热的并发症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高血容量或心肌受损所引起,主要是肺泡内渗出。
(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计? 分)1、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_____疾病,由_____病毒引起,又名_____病毒,属_____病毒科。
2、治疗流行性出血热要把好三关,即_____、_____、_____。
3、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经过有五期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流行性出血热的低血压休克可发生在病程第_____日。
5、流行性出血热的毛细血管损害是以皮肤、粘膜_____、_____和_____为特征。
6、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目前认为流行性出血热病理损害是病毒_____和宿主超敏反应的_____病理损害具重要作用。
8、流行性出血热的多尿期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9、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_____以_____为主,在城市引起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_____。
10、流行性出血热的三个主要症状是___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计? 分)1、高血容量综合征:2、三红征3、三痛症五、病例分析(每题1分,共计? 分)1、患者孙xx,男,28岁,湖南浏阳人,因发热6d,少尿3d入院。
病人1月3日起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2℃~39.8℃,明显乏力,当地疑为"感冒"给予退热药处理,患者症状未见好转,3d 前尿量减少,昨日仅300mL。
入院查体:体温36.7℃,颜面及结膜充血明显,前臂注射部位皮肤可见4×lOcm瘀斑。
实验室检查:wBc 13×109/L,N 83%,血小板41×109/L.血BUN 38.7mmol/L,血钾6.8mmol/L,心电图示心率45次/分,高尖T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