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版 分析化学 4~12章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人卫第六版)分析化学(李发美著)

(人卫第六版)分析化学(李发美著)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标定浓度约为0.1mol·L -1的NaOH ,欲消耗NaOH 溶液20mL 左右,应称取基准物质H 2C 2O 4·2H 2O 多少克?其称量的相对误差能否达到0.1%?若不能,可用什么方法予以改善?解:根据方程2NaOH+H 2C 2O 4·H 2O==Na 2C 2O 4+3H 2O 可知, 需称取H 2C 2O 4·H 2O 的质量m 1为:则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0.1% ,不能用H 2C 2O 4·H 2O 标定0.1mol·L -1的NaOH ,可以选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基准物进行标定。

若改用KHC 8H 4O 4为基准物,则有: KHC 8H 4O 4+ NaOH== KNaC 8H 4O 4+H 2O ,需称取KHC 8H 4O 4的质量为m 2 ,则 m 2=0.1×0.020×204.22=0.41g由此可见,选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 ,由于其称样量较大,称量的相对误差较小(<0.1%),故测定的准确度较高。

2.用基准K 2Cr 2O 7对Na 2S 2O 3溶液浓度进行标定,平行测定六次,测得其浓度为0.1033、0.1060、0.1035、0.1031、0.1022和0.1037 mol/L ,问上述六次测定值中,0.1060是否应舍弃?它们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置信度为95%和99%时的置信限及置信区间各为多少?解:(1)(2)(3)查G 临界值表,当n =6和置信度为95%时,G 6,0.05=1.89,即G ﹤G 6,0.05,故0.1060不应舍弃。

(4)求平均值的置信限及置信区间。

根据题意,此题应求双侧置信区间,即查t 检验临界值表中双侧检验的α对应的t 值: ①P =0.95:α=1-P =0.05;f =6-1=5;t 0.05,5=2.571,则置信度为95%时的置信限为±0.0014, 置信区间为0.1036±0.0014。

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完整版)

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完整版)

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1. 分析方法 分析原理2.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结构分析3. 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二、简答题答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试样分解-干扰组分的分离-分析测定-结果的计算和评价。

第二章误差与数据处理一、填空题1、系统,偶然2、系统,偶然,真实值,平均值3、0.002,0.0035,1.7%4、精密度,标准5、空白,对照,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量6、±0.02 ,±0.0002,20,0.27、5,28、准确,不确定9、3 10、28.70 11、系统,系统,偶然二、选择题1、A2、D3、B4、B5、D6、D7、B8、A9、B 10、C 11、C 三、简答题1.解:(1)产生系统误差。

通常应该烘干至恒重,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置于称量瓶中,采用差减法称量。

(2)使测量结果产生系统误差。

一般可通过空白试验来消除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

(3)产生偶然误差。

原因是滴定管读数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是不确定的数字。

(4)产生系统误差。

应该使用基准物质重新标定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

(5)滴定终点颜色把握不准,深浅不一致,由此带来的误差正负不定,属于偶然误差。

2.称取0.1000g 的试样时,称量的相对误差为0.1%;称取1.000试样时的相对误差为0.01%。

因为分析天平的绝对误差为±0.1mg ,所以称量的绝对误差一样大,称量的准确度好象一致,但二者的相对误差不一样大,称量1.000g 试样的相对误差明显小于称量0.1000 g 试样的相对误差。

因此,用相对误差表示准确度比绝对误差更为确切。

3.甲的报告是合理的,因为取样质量只有两位有效数字,限制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使分析结果最多也只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1.解:应先计算出纯(NH 4)2SO 4试剂中氮的理论含量,再与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ω(B)(理论值)=%100132.13214.01100%)SO)((NH(N)2424⨯⨯=⨯M M =21.21%绝对误差为:21.14%-21.21%=-0.07% 相对误差为:%.%..0301002121070-=⨯-2.解:计算过程(略),结果如下:第一组:1d = 0.24% S 1 = 0.28% RSD 1= 0.74% 第二组:2d =0.24% S 2 = 0.33% RSD 2= 0.87%第二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为38.3,最小值为37.3;第一组的最大值为38.4,最小值为37.6。

基础化学 人卫第 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基础化学 人卫第 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Chapter 1 Introduction
习题
3、(1) 5 位; (2) 3 位; (3) 2 位; (4) 1 位; (5) 2 位.
4、 RE X T 0.1023 0.1024 0.001 0.1%
T
0.1024
5

mol L1 J K 1 mol 1 K J L1 kg m2 s 2 L1 1000kg m1 s 2 1000Pa kPa
MB
mB Kb Tb m A
2.80g 512K g mol 1 0.51K 100g
28g mol 1
方法一:
T f
K f bB
Kf
mB M BmA
1.86
103
K
g
mol
1
28
g
2.80g mol 1 100
g
=1.9K
方法二:
T f
K f bB
Kf
Tb Kb
1.86
K
kg
mol
溶液中水的质量为: 500mL 1.00kg L1 25.0g 475g ,则葡萄糖的摩尔分
数为:
m(C6 H12O6 )
x(C6 H12O6 )
n(C6 H12O6 ) n(C6 H12O6 ) n(H 2O)
M (C6 H12O6 ) m(C6 H12O6 ) m(H 2O)
M (C6 H12O6 ) M (H 2O)
2 ,分子式为: C10 H14 N2 。
5.
Tb
K b bB
Kb
mB M BmA
MB
mB Kb Tb m A
3.24g 5120K g mol 1 1.62K 40.0g
256g mol 1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人卫版)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人卫版)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 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系统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控制环境湿度。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 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11、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① 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d d d d d 321n++++=0.241=d 0.242=d12i -∑=n d s 0.281=s 0.312=s 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13、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

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12.0104i=∑=nx x ②0.00121)(2i =--∑=n x x s③0.00038==ns s④0.00120.000383.25 25.3t 92-2 0.01±=⨯±==±±==时,,查表置信限=f nstns tx u15、解:(本题不作要求),存在显著性差异。

物化教材习题解答(人卫版)第4章习题

物化教材习题解答(人卫版)第4章习题

第四章(相平衡)习题解答1.指出平衡体系的组分数、自由度(1)NH4Cl(s)部分解离为NH3(g)、HCl(g)K=S–R–R’=3–1–1 = 1f = K–φ +2 = 1–2 + 2 = 1(2)上述体系加少量NH3(g)K=S–R–R’=3–1–0 = 2f = K–φ +2 = 2–2 + 2 = 2(3)NH4HS(s)与任意量NH3(g)、H2S(g)平衡K=S–R–R’=3–1–0 = 2f = K–φ +2 = 2–2 + 2 = 2(4)C(s)、CO(g)、CO2(g)、O2(g)在100︒C平衡独立化学反应数为2: C(s)+O2(g)→CO2(g)2CO(g)+O2(g)→2CO2(g)K=S–R–R’=4–2–0 = 2f = K–φ +2 = 2–2 + 1 = 12. 本体系K=3,当f=0时,φ最大,即f=K-φmax+2=5-φmax=0,(1) 指定T,减少一个变量,f=(5-φmax)-1=0 φmax=4如冰,水和苯含苯甲酸的一对共轭溶液,气相(2) 指定T和水在苯甲酸中的浓度,减少二个变量,f=(5-φmax)-2=0 φmax=3如水和苯含苯甲酸的一对共轭溶液,气相(3) 指定T,p和水在苯甲酸中的浓度,减少三个变量,f=(5-φmax)-3=0 φmax=2如水和苯含苯甲酸的一对共轭溶液4.两相平衡线三相点AB:s正交↔g E:s正交↔ s斜方↔lBC:s斜方↔g B:s正交↔ s斜方↔gCD:l↔g C:s斜方↔l ↔gEB:s正交↔ s斜方G:s正交↔l ↔g(亚稳态)EC:s斜方↔lEC:s正交↔lX→Y变化:正交硫→转晶→斜方硫→熔化→5. 按Trouton 规则,11-v m ol K J 88TH -⋅⋅=∆∆H V =88⨯(273.2+61.5)=29454 J ⋅mol -1⎪⎪⎭⎫⎝⎛-∆-=12v 12T 1T 1R H p p ln ⎪⎭⎫ ⎝⎛+-+-=5.612.2731402.2731R 29454325.101p ln 2 p 2=48.99 kPa 6. ⎪⎪⎭⎫⎝⎛-∆-=12v 12T 1T 1RH p p ln ⎪⎪⎭⎫⎝⎛--=2.3731T 1R 40670325.10199.151ln2 T 2=385.1K=111.9︒C7. ⎪⎪⎭⎫ ⎝⎛-∆-=12v 12T 1T 1RH p p ln⎪⎭⎫⎝⎛+-+∆-=2.27323012.273901R H 3.101267.0ln v∆H V = 64454 J ⋅mol –1⎪⎪⎭⎫ ⎝⎛+--=2.2732301T 1R 644543.10133.1ln2 T 2=392.7K = 119.5︒C8.229.37T13115p ln +-=∆H 升华=-13115R=109044 J ⋅mol -1液←→气平衡,lnp ~1/T 的回归方程为90.26T8521p ln +-=∆H 汽化=-8521R=70848 J ⋅mol -1∆H 熔化=∆H 升华-∆H 汽化=38196 J ⋅mol -1(2) 三相点p ,T 是气液平衡线和气固平衡线的交点,联立两回归方程,解得 T=444.8 K=171.6 ︒C p=2298 Pa(3) T=500K 代入气液平衡回归方程,得沸点压力 p=19083 Pa9. 由0︒C 和10︒C 的蒸汽压求水的汽化热: ⎪⎪⎭⎫⎝⎛-∆-=12v 12T 1T 1R H p p ln⎪⎭⎫ ⎝⎛-∆-=27312831R H 6106.0228.1lnv ∆H v =44880 J ⋅mol -1求出升华热:∆H 升华= ∆H 熔化+∆H 汽化=333.5⨯18+44880=50883 J ⋅mol -1由0︒C 数据求出口处(-25︒C )的蒸气压:⎪⎪⎭⎫⎝⎛-∆-=1212T 1T 1R H p p ln升华 ⎪⎭⎫⎝⎛--=27312481R 508836106.0p ln2 p 2=0.637 kPa计算20︒C 时的蒸汽压(用10︒C 数据,也可用0︒C 数据):⎪⎪⎭⎫⎝⎛-∆-=12v 12T 1T 1RH p p ln⎪⎭⎫⎝⎛--=28312931R 44880228.1p ln2 p 2=2.31 kPa%==饱和蒸汽压实际蒸汽压相对湿度=72.231.20637.010. 1.54p 65.0p x p y *AA *A A ==总 p*A =37.45 kPap 总= p*A x A + p*B x B = 37.45⨯0.65 + p*B ⨯0.35 = 54.1p*B = 85.02 kPa11.2665.078/7092/3092/30M /70M /30M /30x ===苯甲苯甲苯甲苯++甲苯甲苯甲苯x p p ==4.89⨯0.2665=1.303 kPa苯苯苯x p p ==15.76⨯(1-0.2665)=11.56 kPap 总= p 甲苯+p 苯=12.86 kPa12.(1) 作相图(2) 物系组成为x=0.6,由相图,114︒C 时,气相x g =0.92,液相x l =0.53杠杆规则:22.06.092.053.06.0n n lg =--=(3) x=0.6时,沸点为110︒C ,提高到114︒C ,馏出物(气相)组成为0.92 (4) 完全蒸馏(精馏),馏出物为100%的HNO 3,残留液为0.38的恒沸物。

分析化学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思考题思考题4—11.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的最主要不同点是什么?答: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对酸碱的定义不同;电离理论只适用于水溶液,不适用于非水溶液,而质子理论适用于水溶液和非水溶液。

2.写出下列酸的共轭碱:H2PO4-,NH4+,HPO42-,HCO3-,H2O,苯酚。

答:HPO42-, NH3 , PO43- , CO32- , OH- , C6H5O-3.写出下列碱的共轭酸:H2PO4-,HC2O4-,HPO42-,HCO3-,H2O,C2H5OH。

答:H3PO4,H2C2O4,H2PO4-,H2CO3,H3O+,C2H5OH2+4.从下列物质中,找出共轭酸碱对:HOAc,NH4+,F-,(CH2)6N4H+,H2PO4-,CN-,OAc-,HCO3-,H3PO4,(CH2)6N4,NH3,HCN,HF,CO3-答:HOAc-OAc-,NH4+-NH3,F--HF,(CH2)6N4H+-(CH2)6N4,H2PO4--H3PO4,CN--HCN,,HCO3--CO3-5.上题的各种共轭酸和共轭碱中,哪个是最强的酸?哪个是最强的碱?试按强弱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

答:H3PO4﹥HF﹥HOAc﹥(CH2)6N4H+﹥H2PO4-﹥HCN﹥NH4+﹥HCO3-CO32-﹥NH3﹥CN-﹥(CH2)6N4﹥OAc-﹥F-6.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1)NH3·H2O; (2)NaHCO3;(3)Na2CO3。

答:NH3·H2O 〔H+〕+〔NH4+〕=〔OH-〕NaHCO3 〔H+〕+〔H2CO3〕=〔CO3-〕+〔OH-〕Na2CO3 〔HCO3-〕+〔H+〕+2[H2CO3] =〔OH-〕7.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1)NH4HCO3;(2)(NH4)2HPO4;(3)NH4H2PO4。

答:NH4HCO3[H+]+[H2CO3]=[NH3]+[CO32-]+[OH-](NH4)2HPO4 [H+]+[H2PO4-]+2[ H3PO4]=[NH3]+[PO43-]+[OH-]NH4H2PO4 [H+]+ [ H3PO4]=[NH3]+2[PO43-]+[OH-]+ [HPO42-] 7.欲配制pH为3左右的缓冲溶液,应选下列何种酸及其共轭碱(括号内为pK a):HOAc(4.74),甲酸(3.74),一氯乙酸(2.86),二氯乙酸(1.30),苯酚(9.95)。

人卫版 分析化学 4~12章习题答案

人卫版 分析化学 4~12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习题参考答案1. 下列各酸,哪些能用NaOH 溶液直接滴定或分步滴定?哪些不能?如能直接滴定,各应采用什么指示剂? ⑴甲酸(HCOOH ) Ka = 1.8×10-4⑵硼酸(H 3BO 3) Ka 1 = 5.4×10-10⑶琥珀酸(H 2C 4H 4O 4) Ka 1 = 6.9×10-5, Ka 2 = 2.5×10-6⑷柠檬酸(H 3C 6H 5O 7) Ka 1 = 7.2×10-4 , Ka 2 = 1.7×10-5 , Ka 3 = 4.1×10-7⑸顺丁烯二酸 Ka 1 = 1.5×10-2 , Ka 2 = 8.5×10-7 (6)邻苯二甲酸 Ka 1 = 1.3×10-3, Ka 2 = 3.1×10-6解:设C b = C a = 0.10 mol/L ,V a = 20.00 ml (1) 甲酸(HCOOH ) K a = 1.8×10-4 C a ·K a > 10-8,能被准确滴定计量点产物:HCOO —一元弱碱 C b K b ≥ 20K W , C b / K b > 500 []64141067.1210.0108.110----⨯=⨯⨯=⋅=b aW C K K OH()78.567.1lg 61067.1lg 6=-=⨯-=-pOH 22.878.500.14=-=pH 选酚酞指示剂(2) 硼酸H 3BO 3 K a1 = 5.4×10-10,K a2 = 1.8×10-13,K a3 = 1.6×10-14,C a K a1< 10-8,C a K a2< 10-8,C a K a3< 10-8无滴定突跃,指示剂在终点无明显颜色变化,不能用NaOH 准确滴定。

(完整版)分析化学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分析化学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 论1. 解释下列名词:(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2.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单位g mL 1)分别为 0.36,0。

38,0.35,0。

37,0.39。

(1)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2) 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含量是0。

38 g mL 1,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解:(1)测定结果的平均值37.0539.037.035.038.036.0=++++=x g mL 1标准偏差122222120158.015)37.039.0()37.037.0()37.035.0()37.038.0()37.036.0(1)(-=⋅=--+-+-+-+-=--=∑mL g n x x s ni i μ 相对标准偏差 %27.4%10037.00158.0%100=⨯=⨯=x s s r(2)相对误差 %63.2%10038.038.037.0%100-=⨯-=⨯-=μμx E r 。

3. 用次甲基蓝二氯乙烷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硼时,为制作标准曲线,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B (单位mg L 1)分别为0.5,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习题参考答案1. 下列各酸,哪些能用NaOH 溶液直接滴定或分步滴定?哪些不能?如能直接滴定,各应采用什么指示剂?⑴甲酸(HCOOH ) Ka = 1.8×10-4⑵硼酸(H 3BO 3) Ka 1 = 5.4×10-10⑶琥珀酸(H 2C 4H 4O 4) Ka 1 = 6.9×10-5 , Ka 2 = 2.5×10-6 ⑷柠檬酸(H 3C 6H 5O 7) Ka 1 = 7.2×10-4 , Ka 2 = 1.7×10-5 , Ka 3 = 4.1×10-7 ⑸顺丁烯二酸 Ka 1 = 1.5×10-2 , Ka 2 = 8.5×10-7 (6)邻苯二甲酸 Ka 1 = 1.3×10-3 , Ka 2 = 3.1×10-6解:设C b = C a = 0.10 mol/L ,V a = 20.00 ml(1) 甲酸(HCOOH ) K a = 1.8×10-4C a ·K a > 10-8,能被准确滴定计量点产物:HCOO — 一元弱碱 C b K b ≥ 20K W , C b / K b > 500[]64141067.1210.0108.110----⨯=⨯⨯=⋅=b a W C K K OH ()78.567.1lg 61067.1lg 6=-=⨯-=-pOH22.878.500.14=-=pH 选酚酞指示剂 (2) 硼酸H 3BO 3 K a1 = 5.4×10-10,K a2 = 1.8×10-13,K a3 = 1.6×10-14,C a K a1< 10-8,C a K a2< 10-8,C a K a3< 10-8无滴定突跃,指示剂在终点无明显颜色变化,不能用NaOH 准确滴定。

(3) 琥珀酸(H 2C 4H 4O 4)K a1 = 6.9×10-5,K a2 = 2.5×10-6 C a K a1 > 10-8,C a K a2 > 10-8,K a1 / K a2 < 104只有一个滴定突跃,两级离解的H +被同时滴定。

计量点产物:Na 2C 4H 4O 4 二元弱碱⎪⎪⎭⎫ ⎝⎛><>500,05.02,201121a a a a W a K C C K K K CK []06.994.4/1015.1310.0105.21056142==⨯=⨯⨯=⋅=⋅=----pH pOH L mol C K K C K OH b a W b b 选酚酞指示剂(4) 柠檬酸(H 3C 6H 5O 7)K a1 = 7.2×10-4,K a2 = 1.7×10-5,K a3 = 4.1×10-7C a K a1 > 10-8,C a K a2 > 10-8,C a K a3 ≈ 10-8,K a1 / K a2 < 104,K a2 / K a3 < 104 只有一个滴定突跃,三级离解的H +被同时滴定。

计量点产物:Na 3C 6H 5O 7 三元弱碱用最简式计算:[]选酚酞指示剂39.961.41047.2410.0101.410571431==⨯=⨯⨯=⋅=⋅=----pH pOH C K K C K OH b a W b b (5) 顺丁烯二酸 K a1 = 1.5×10-2,K a2 = 8.5×10-7C a K a1 > 10-8,C a K a2 > 10-8,K a1 / K a2 > 104可准确分步滴定,有两个滴定突跃。

第一计量点:产物NaHA 两性物质[]选甲基橙指示剂95.313.1lg 4/1013.1105.8105.147221=-=⨯=⨯⨯⨯=⋅=---+pH L mol K K H a a 第二计量点:产物Na 2A 二元弱碱[]选酚酞指示剂30.970.498.1lg 5/1098.1310.0105.81057142==-=⨯=⨯⨯=⋅=----pH pOH L mol C K K OH b a W(6)邻苯二甲酸 Ka 1 = 1.3×10-3 , Ka 2 = 3.1×10-6 C a K a1 > 10-8,C a K a2 > 10-8,K a1 / K a2 < 104只有一个滴定突跃,两级离解的H +被同时滴定。

计量点产物:Na 2A 二元弱碱51.0410/4.989.02OH mol L pOH pH --⎡⎤====⨯⎣⎦== 选酚酞作指示剂2.NaOH 标准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 2,当用于滴定(1)强酸;(2)弱酸时,对滴定的准确度各有何影响?答:滴定强酸时:(1) 若用甲基橙为指示剂,终点pH ≈4,消耗2mol 强酸,即2molNaOH 与CO 2反应生成1molNaCO 3仍消耗2mol 强酸,基本无影响 ; (2)若用酚酞作指示剂,终点pH ≈9,生成NaHCO 3,即2molNaOH 与CO 2反应生成1molNaCO 3只消耗1mol 强酸,有显著影响。

滴定弱酸时:只能用酚酞作指示剂,有显著影响。

由HclNaOH NaOH Hcl V V c c =得:用NaOH 滴定HCl ,V NaOH ↑,c Hcl 偏高;用HCl 滴定NaOH ,V Hcl ↓,c Hcl 偏高。

3. 标定HCl 溶液时,若采用(1)部分风化的Na 2B 4O 7·10H 2O;(2)部分吸湿的Na 2CO 3;(3)在110℃烘过的Na 2CO 3,则标定所得的浓度偏低、偏高还是准确?为什么?答:(1)偏低 (2)偏高 (3)不影响4.为什么用盐酸可滴定硼砂而不能直接滴定醋酸钠?又为什么用氢氧化钠可滴定醋酸而不能直接滴定硼酸?答:查表得:K 硼酸=5.4×10-10,K 醋酸=1.7×10-5 ∴145101.010 1.9105.410W K K K ---⨯⨯⨯硼砂硼酸===,14951.010 5.9101.710W K K K ---⨯⨯⨯醋酸钠醋酸=== ,cK cK -8-8硼砂醋酸钠>10<10,所以用盐酸可滴定硼砂而不能滴定醋酸钠;,cK cK -8-8硼砂醋酸>10<10,所以用氢氧化钠可滴定醋酸而不能直接滴定硼酸。

7.在下列何种溶剂中醋酸、苯甲酸、盐酸及高氯酸的酸强度都相同?(1)纯水 (2)浓硫酸 (3)液氨 (4)甲基异丁酮答:在液氨中相同。

9.下列溶剂中何为质子性溶剂?何为无质子溶剂?若为质子性溶剂,是酸性溶剂还是碱性溶剂?若为无质子性溶剂,是偶极亲质子溶剂还是惰性溶剂?答:质子性酸性溶剂:冰醋酸质子性碱性溶剂:乙二胺、丁胺质子性两性溶剂:水、异丁醇无质子偶极亲质子性溶剂:乙醚、丙酮、甲基异丁基酮无质子惰性溶剂:二氧六环、苯,11,试设计测定下列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方法,写出滴定原理、指示剂、操作步骤及计算公式。

(1)HCl 和H 3PO 4;(2)HCl 和硼酸;(3)HCl 和NHC 4Cl ; (4)HCl 和HAc ;(5)Na 3PO 4和NaOH ;(6)Na 3PO 4和Na 2HPO 4;(7)NaHSO 4和NaH 2PO 4 ;(8)NH 3·H 2O 和NH 4Cl解:设计测定混合酸或碱方法是:混合酸体系(HA+HB),根据cK HA (HB )≥10-8分别判断各个质子能否被准确滴定;根据c (HA)K (HA)/c (HB) K (HB)≥104判断能否实现分步滴定;由终点pH 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混合碱以同样方法处理。

(1)HCl 和H 3PO 4:取一份试液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NaOH 滴定,消耗体积为V 1;另取一份试液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 滴定,消耗体积为V 2。

按下式计算:;(2)HCl-H3BO3:H3BO3的,不能用NaOH滴定,而加入甘油后可用NaOH直接滴定。

所以,可先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HCl,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由红变黄,记下体积,可求出HCl的含量;再将适量的甘油加入后摇匀,加入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粉红色,记下体积即可测定硼酸的含量。

;(3)HCl-NH4Cl:NH4+的pKa=9.25,显然不能用NaOH滴定。

当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HCl完全后,溶液NH4++NaCl,其pH≈5.2,可选用甲基红(4.4~6.2)指示剂。

设所消耗的体积为V1。

在上述溶液中加入甲醛,NH4Cl可与甲醛反应释放出H+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体积为V2,终点产物为(CH2)6N4。

;。

(4)HCl和HAc:HCl为强酸,HAc pKa=4.76为弱酸,当,c HCl>10-2mol/L,c HAc>10-2mol/L,而pK HCl/ pK HAc >4,可以分步滴定。

用NaOH滴定,第一计量点溶液组成为NaCl+HAc,,选甲基橙为指示剂。

第二计量点溶液组成为NaCl+NaAc,,选酚酞为指示剂。

;(5)Na3PO4+NaOH:取混合液一份,以百里酚酞为指示剂,用HCl滴定至无色,设消耗HCl体积为V1。

NaOH全部被滴定,Na3PO4滴定为NaH2PO4。

在上溶液中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HCl滴定至红色,设消耗HCl体积为V2。

以V2计算Na2HPO4的含量。

NaOH消耗HCl体积为(V1-V2)。

:(6)Na3PO4和Na2HPO4:取混合液一份,以酚酞为指示剂,用HCl滴定至无色,溶液组成为:Na2HPO4,消耗HCl体积为V1。

在上溶液中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HCl滴定至红色,设消耗HCl体积为V2。

溶液组成为:NaH2PO4。

;(7)NaHSO4和NaH2PO4:取混合液一份,以甲级红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至黄色,溶液组成为:NaH2PO4+ Na2SO4,消耗NaOH体积为V1。

在上溶液中加入百里酚酞作指示剂,用HCl滴定至蓝色,设消耗NaOH 体积为V2。

溶液组成为:Na2HPO4+ Na2SO4。

;(8)NH3H2O和NH4Cl:NH3·H2O为弱碱,c Kb>10-8,可用HCl标准溶液滴定,指示剂为甲基红。

同上(3),然后用甲醛法测定NH4Cl含量。

;12. 有一碱液,可能含有NaOH, NaCO 3,或NaHCO 3,也可能是其中两者的混合物。

今用盐酸 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消耗HCl 体积为V 1;后用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 溶液滴定, 又消耗HCl 体积为V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