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过年习俗作文
广西侗族三月三抢花炮作文

广西侗族三月三抢花炮作文篇一《广西侗族三月三抢花炮:一场热闹非凡的狂欢》在广西侗族,三月三那可是个超级大的节日,而抢花炮,就像是这个节日里最耀眼的那颗星。
还记得那次去广西侗族体验三月三,刚到村子,就感受到了那种热烈的气氛。
整个村子就像被点燃了一样,人们都喜气洋洋的,像是被注入了无尽的活力。
来到抢花炮的场地,好一片热闹景象啊。
那场地里的草都被踩得平平整整的,周围围满了男女老少。
老人们坐在自带的小板凳上,眼睛紧紧盯着场地中央,嘴里还念叨着以前抢花炮的故事。
小孩子们则在人群里钻来钻去,一会儿在这边看看,一会儿又跑到那边,兴奋得不得了。
女人们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哪个小伙子最壮,可能会抢到花炮。
那放花炮的东西有点像个大铁筒子,被安置在场子的一头。
抢花炮的小伙子们呢,一个个摩拳擦掌,有的还赤着膀子,肌肉鼓得硬邦邦的。
只听“轰”的一声,那花炮像一颗出膛的炮弹窜到了空中。
一瞬间,人群就沸腾了起来。
那些小伙子们像发疯的牛一样朝着花炮可能掉落的地方冲去。
只见一个长头发的小伙子,眼睛睁得大大的,头发都被汗水浸湿贴在脸上,他左挤右挤,想从人群中突围。
旁边一个壮实的小伙,胳膊一伸,把好几个人都挡在了身后。
但是另一个灵活的小个子,瞅准了一个空子,一下就钻到了前面。
他刚想伸手去抓已经落在地上的花炮,突然被后面一个人猛地一拽,差点摔倒。
这时候,周围的观众都大喊大叫起来,有的喊着自己看好的人的名字,有的在那瞎起哄。
这场面上,动人心魄又趣味满满。
那些帮忙裁判的老一辈人也特别认真,眼睛紧紧盯着角力的人群,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大家在这欢腾的气氛里尽情享受着节日的乐趣,这个画面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一想到广西侗族的三月三,就会想到那场疯狂又充满欢乐的抢花炮。
篇二《广西侗族三月三抢花炮:狂欢乐趣多》广西侗族的三月三抢花炮,那场面就像一锅煮开的热粥,咕噜咕噜地沸腾着。
我有次就正好赶上他们三月三的这个大活动。
那天早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湖南侗族的风俗作文500字

The Unique Customs of the Dong Ethnic Group in HunanNestled in the scenic hills of Hunan province, China, the Dong ethnic group preserves a rich and vibrant cultural heritage. Among their many traditions, their unique customs stand out, reflecting a deep respect for nature, ancestors, and community.One of the most notable customs of the Dong people is the "Grand Song Festival," also known as "Xiangsheng Festival." This festival, which takes place every three years, is a grand celebration of community unity and cultural heritage. During this festival, Dong villagers gather in their traditional dress, singing and dancing under the moonlit sky. The songs they sing are a blend of history, mythology, and daily life,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Another intriguing custom is the "Dong Gui," or the Dong wedding ceremony. This ceremony is known for its elaborate and colorful traditions. The groom and bride are adorned in traditional costumes, and the wedding venue is decorated with bright lanterns and flowers. The ceremony is filled with singing and dancing, symbolizing the joy and hope of the newlyweds. An interesting aspect of the Dong wedding is the "Bride Stealing," where the groom and his friends sneak into the bride's house to "steal" her away, followed by a chase and a playful struggle. This tradition adds a fun and exciting element to the wedding proceedings.The Dong people also have a unique building tradition known as "Gai Lou." These are multi-story wooden buildings, often adorned with intricate carvings and paintings. These buildings not only serve as dwellings but also as community gathering places.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Gai Lou reflect the Dong people's harmonious coexistence with nature and their respect for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The Dong ethnic group also practices a unique form of rice cultivation known as "Yao Tian." This method involves terracing the hillsides to create small plots of land for rice paddies. This not only ensures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but also preserve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Dong people believe that by respecting and caring for the land, they are honoring their ancestors and maintaining the balance of nature.In conclusion, the Dong ethnic group of Hunan province preserves a rich and unique cultural heritage. Their customs, which range from grand festivals to wedding ceremonies and building traditions, reflect a deep respect for nature, ancestors, and community. These customs not only serve as a bridge between generations but also contribute to the cultural diversity and richness of China.湖南侗族的风俗位于中国湖南省的侗族,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风俗而闻名。
关于春节的作文600字:侗族的春节

关于春节的作文600字:侗族的春节我们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节的作文600字:侗族的春节的文章,供广大家查阅!!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节日作文大全\u3000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老舍写的《北京的春节》吧,你们知道侗族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呢?就让我来告诉你吧!一年一度的春节,在寨子里可是最隆重的节日,古朴风味极浓。
一送走了腊月二十三,人们就开始了过年的忙碌,各家宰年猪、挂腊肉、腌鲜鱼、做新衣……越忙越喜,越喜越忙。
过年的前一天,家家屋内都打扫得干干静静,屋子的四周还洒上了一层石灰,以消毒驱邪。
除夕那天,各家在堂屋敬拜祖先,桌上摆满了贡品,小孩子们欢欢喜喜地在一旁放鞭炮,“噼噼啪啪”一片响。
拜了祖先,一家人便在火塘边吃年夜饭。
香喷喷的鸡、扣肉和糯米酒这些是少不了的。
饭后,人们都要“守岁”一直到送走了旧岁才就寝。
大年初一的清晨,左邻右舍相互请吃油茶,吃完,男女青年就东一群西一群地打手毽寻欢作乐,谈笑风生。
小孩子们不知疲倦地在石板坪上打锣鼓“闹新年”中,老人则聚集在鼓楼里天南地北地闲聊。
年初二,寨子里开始演唱侗戏和桂剧,吸引了一大群的观众前来观看。
婉转的曲调、精湛的唱工,得到了一片片的掌声。
从初四开始,一直到元宵,文娱活动便进入了高潮。
到了夜晚,村上有四条滚龙和一条蛟龙,在“串坪”表演。
三种龙的姿态各有千秋。
舞滚龙,以龙头去追寻龙宝不断翻滚,龙身龙尾十数节依次翻动,形似台风翻海浪,颇为壮观。
舞龙还以耍狮来助兴,实际上是演练拳术功夫,每当舞狮完毕,便会进行拳术表演,打法有些古怪,但是运用的气功使人惊叹不已。
元宵节到了,寨子要举行“送龙下海”的盛大活动。
众人敲锣打鼓,舞着龙来到河边,然后收起龙布,将龙纸烧掉,这叫“烧龙”。
送走了龙神,人们便回到寨子里聚餐。
过了元宵,侗族的春节就宣告结束了,她在爆竹声中向我们走来,又在爆竹声中渐渐远去。
听!她在和你说再见呢!。
侗族的春节作文

The Spring Festival of the Dong Ethnic GroupThe Spring Festival, known as "Nian" in the Dong ethnic group,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festive holiday of the year. It is a time for family reunions, offering prayers to ancestors, and celebrating the arrival of a new year filled with hope and prosperity.The celebration begins well before the actual festival day. Homes are cleaned and decorated with red paper cutouts and couplets, symbolizing good luck and happiness. The Dong people also prepare various traditional foods, such as glutinous rice cakes and fish, which are considered auspicious and symbolize abundance.On the 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families gather together to have a reunion dinner. This meal is especially rich and diverse, with dishes that represent prosperity, health, and longevity. After the meal, family members exchange red envelopes (hongbao) as a symbol of good luck and blessings.The following day, the Dong people visit relatives and friends, offering greetings and blessings for the new year. They also participate in various traditional activities such as dragon and lion dances, which are performed to驱邪避凶and bring good luck.Throughout the festival, the Dong people maintain a festive atmosphere by singing and dancing, playing traditional instruments, and engaging in various cultural performances. These activities not only entertain the community but also preserve and promote the uniqu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Dong ethnic group.The Spring Festival of the Dong ethnic group is not just a celebration of the new year; it is also a time for reflecting on the past year, giving thanks for blessings received, and praying for prosperity and happiness in the coming year.春节,在侗族语中被称为“年”,是侗族人一年中最重要、最喜庆的节日。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过年作文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过年作文在贵州黔东南,苗族和侗族的新年那可是别有一番风味,就像一场超级盛大、独一无二的欢乐派对。
每到过年的时候,苗寨侗寨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得热闹非凡。
先说苗族的过年吧,那是早早地就开始筹备了。
男人们会把家里养得肥肥的猪给宰了,这猪啊,那可真是过年的重头戏。
女人们就开始忙活着各种美食的制作,像是酸汤鱼,那酸汤的味道特别浓郁,光是闻着就能让人口水直流。
鱼呢,是从寨子里的小溪里捞出来的新鲜货,鱼肉鲜嫩得不像话,在酸汤里煮得咕噜咕噜冒泡,就像是在唱着过年的欢歌。
苗族过年还有个特别有趣的习俗叫“踩芦笙”。
年轻的小伙子们吹起芦笙,那声音悠扬又欢快,就像一只只百灵鸟在山林间欢唱。
姑娘们穿着漂亮的苗族盛装,那银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随着芦笙的节奏,她们轻盈地跳着舞。
姑娘们的裙摆就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在寨子里的空地上舞动着。
我呀,就像个没头的苍蝇一样,在人群里钻来钻去,一会儿看这个姑娘的银饰,一会儿又去瞅小伙子吹芦笙的模样,感觉眼睛都不够用了。
再说说侗族的新年。
侗族过年的氛围那也是相当浓厚。
他们的鼓楼可是热闹的中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把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吸引过来。
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油茶。
那油茶的味道很独特,刚开始喝的时候可能有点不习惯,但是喝着喝着就觉得越喝越香,就像侗族人民的热情一样,慢慢就把人给融化了。
侗族还有抢花炮的活动,那场面可真是激烈得不得了。
花炮一飞上天,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天空,然后“砰”的一声炸开。
这时候,一群精壮的小伙子们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朝着花炮掉落的地方冲过去。
他们你推我挤,互不相让,都想把那代表着好运的花炮抢到手里。
我站在旁边看的时候,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一会儿给这个加油,一会儿又担心那个摔倒,感觉比自己去抢还紧张呢。
在黔东南过年,不管是苗族还是侗族,那晚上的篝火晚会都是必不可少的。
大家围着火堆,手拉着手,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火焰映照着每个人的脸,那笑容是那么的灿烂,没有一丝烦恼。
家乡的风俗—侗族500字优秀作文春节

家乡的风俗—侗族500字优秀作文春节好的,我试着用小学生的口吻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作文《家乡的风俗—侗族春节》:我家乡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那里住着很多侗族人。
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少数民族,他们过年的习俗很有意思,让我觉得很神奇。
在春节来临前,侗家人就开始准备年货了。
妈妈会提前做好很多腌菜、咸肉、香肠等待过年时吃。
大人们会酿一些家酿糯米酒。
年三十的时候,侗家人都要做年糕。
妈妈先用糯米粉和水团好糯米糰,然后用大蒸锅蒸熟。
新鲜出锅的年糕香糯可口,我最喜欢沾甜酱油吃了。
大年三十这天,侗家人都要请'勒冥'。
什么是'勒冥'?就是在家门口放置垫凳、竹筒、篾丝和木制神龛等物品,用来'勒住'往年一年中受到惹怒的神灵,免得它们在新的一年里再惹是生非。
傍晚时分,全家人会在神龛前焚香叩拜,祈祷来年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接着就是最让我期待的'啖冥'环节了。
'啖冥'就是在家门口摆上各种精美的年糕、糍粑、艾粑等食品,让路过的神灵吃上一顿。
摆好后,家长就会在门口洒鸡血,祭拜路过的神灵。
我最喜欢看妈妈用鸡血在门框上画"吉"字了,妈妈画得很漂亮。
过了除夕夜,第二天就是新的一年到来了。
一大早,全村的人都要起来洗头、洗脸、穿新衣裳,开始新的一年。
侗家人在头一天就会提前杀好只鸡只猪腌好,今天煮来吃。
年夜饭吃的时候,长辈会给晚辈发压岁钱。
我和弟弟都要跪在长辈面前磕头行礼,才能够领到压岁钱。
过了年初一、二,侗族村寨就要开始唱'妀歌'了。
'妀歌'就是侗族年轻姑娘们穿着盛装,手捧纺锤,在村寨里高歌妙舞,庆贺新春的来临。
我最喜欢看她们跳舞的动作了,好像小仙女一样!除此之外,侗族春节还有首锣鼓喧天、腰鼓跳起,火龙盘旋村寨,大家你追我赶的"踩火龙"游戏;也有提线木偶表演侗族英雄传说;更有姑娘们挑水比赛等等。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过年作文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过年作文
作文一
《黔东南过年真有趣》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贵州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过年可好玩啦!
过年的时候,到处都特别热闹。
大人们会忙着准备好多好吃的,有香香的糯米粑粑,甜甜的米酒。
我最爱吃糯米粑粑啦,咬一口,软软糯糯的,可香啦!
还有漂亮的苗族姑娘和帅气的苗族小伙,他们会穿上好看的民族服装,唱歌跳舞。
他们的衣服上有好多漂亮的花纹,闪闪发光。
我还跟着大人去逛集市,集市上有好多好玩的东西。
有五颜六色的气球,还有会眨眼睛的小娃娃。
我买了一个小风车,风一吹,它就呼呼地转,可好玩了!
到了晚上,大家一起放烟花。
烟花在天上炸开,就像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漂亮极了!
黔东南过年真是太有趣啦,我盼着下次过年还能来!
作文二
《在黔东南过年》
小朋友们,我来给你们讲讲我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过年的事儿。
一到过年,街上就挂满了红灯笼,红红火火的,可好看啦!我跟着爸爸妈妈去走亲戚,每到一家,都会收到好多红包,我心里乐开了花。
在那里,过年会有芦笙会。
好多人一起吹芦笙,声音可好听了,就像好多小鸟在唱歌。
大家还围着芦笙跳舞,我也跟着跳,跳得满头大汗。
还有啊,过年能吃到特色的酸汤鱼。
那个汤酸酸辣辣的,鱼肉特别嫩,我能吃一大碗饭。
最让我开心的是,晚上能和小伙伴们一起提着灯笼到处跑,我们的笑声在村子里回荡。
黔东南过年太有意思啦,我永远也忘不了!。
家乡的风俗—侗族500字优秀作文春节

好的,我会给你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作文《家乡的风俗——侗族500字优秀作文春节》,用小学生的口吻表达。
家乡的风俗——侗族春节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家乡的传统风俗。
我的家乡在贵州,那里有很多侗族同胞生活,侗族人过年的习俗可别致了!春节前夕,侗家人就开始准备年货了。
最重要的就是柳编年盆啦,姥姥总是亲手编织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盆篮,里面储存着稻谷、红薯、花生等农作物,盆身上还系着彩绳、剪纸、绣球等装饰品,非常漂亮。
新年时,侗家人会吃上这些五谷杂粮庆祝丰收。
过年期间,最热闹的就是芦笙舞了。
村里的大人们穿上节日盛装,一边击鼓,一边跳着芦笙舞。
舞蹈的动作形态好看极了,有人高高跃起,有人在地上打滚翻身。
大人们你追我赶,场面可热闹了。
我和小伙伴们也跟着荡秋千、踢毽子玩,超级high哦!除夕这天,侗家人会在门口挂上剪纸作品,上面画着喜庆的图案。
傍晚时,各家各户就烧起了火把,在田野小路上行走,好像一条火龙盘旋在村庄上空。
这时,姥姥就会告诉我们:"佢讲侗语说:'烙柴火哒,欢迎振瑶娘回家了。
'"(这意味着在燃放火把迎接新年的到来。
)到了半夜时分,村里就会响起钹声。
每家每户都会在房前挂上一支大红灯笼。
红红的灯笼将村子点缀得像朵朵盛开的鲜花,好漂亮!春节期间,我们一家人会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有芋头粑、酸汤鱼、腊八粥等等。
大人们还会在屋内"扎灯"(捆扎芭蕉叶做的小灯笼),期盼来年"吊吥光彩"(家运昌隆)。
最后一天,侗家人会进行"开春门"仪式,也就是在门楣上挂一串糯米做的"开门串",意味着开启了一个崭新的一年。
这时,侗族年也就过去啦。
你们是不是觉得侗族人过年的习俗特别有趣?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这些传统文化,把它们一直传承下去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侗族过年习俗作文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老舍写的《北京的春节》吧,你们知道侗族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呢?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一年一度的春节,在寨子里可是最隆重的节日,古朴风味极浓。
一送走了腊月二十三,人们就开始了过年的忙碌,各家宰年猪、挂腊肉、腌鲜鱼、做新衣……越忙越喜,越喜越忙。
过年的前一天,家家屋内都打扫得干干静静,屋子的四周还洒上了一层石灰,以消毒驱邪。
除夕那天,各家在堂屋敬拜祖先,桌上摆满了贡品,小孩子们欢欢喜喜地在一旁放鞭炮,“噼噼啪啪”一片响。
拜了祖先,一家人便在火塘边吃年夜饭。
香喷喷的鸡、扣肉和糯米酒这些是少不了的。
饭后,人们都要“守岁”一直到送走了旧岁才就寝。
大年初一的清晨,左邻右舍相互请吃油茶,吃完,男女青年就东一群西一群地打手毽寻欢作乐,谈笑风生。
小孩子们不知疲倦地在石板坪上打锣鼓“闹新年”中,老人则聚集在鼓楼里天南地北地闲聊。
年初二,寨子里开始演唱侗戏和桂剧,吸引了一大群的观众前来观看。
婉转的曲调、精湛的唱工,得到了一片片的掌声。
从初四开始,一直到元宵,文娱活动便进入了高潮。
到了夜晚,村上有四条滚龙和一条蛟龙,在“串坪”表演。
三种龙的姿态各有千秋。
舞滚龙,以龙头去追寻龙宝不断翻滚,龙身龙尾十数节依次翻动,形似台风翻海浪,颇为壮观。
舞龙还以耍狮来助兴,实际上是演练拳术功夫,每当舞狮完毕,便会进行拳术表演,打法有些古怪,但是运用的气功使人惊叹不已。
元宵节到了,寨子要举行“送龙下海”的盛大活动。
众人敲锣打鼓,舞着龙来到河边,然后收起龙布,将龙纸烧掉,这叫“烧龙”。
送走了龙神,人们便回到寨子里聚餐。
过了元宵,侗族的春节就宣告结束了,她在爆竹声中向我们走来,又在爆竹声中渐渐远去。
听!她在和你说再见呢!
侗族人民过年期间,具有特色的群众活动是“打同年”。
这项活动,同汉族过年“团拜”相类似。
庞大的乐队和歌舞队到达一个村
子时,该村的妇女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提出各种问题,队伍中
的人也要用歌声给予回答。
好比电影《刘三姐》中的对歌那样,一
唱一和,别具风味,歌声回荡,格外热闹,显得豪放、热烈。
节日期间,侗族人民斗牛活动也饶有风趣。
侗族人民自古就有斗牛这一传统娱乐活动。
民间流传的《斗牛古词》中说道:“孔明天相
号召娱乐,苗、侗祖宗凑银买牛,吹笙斗牛,乐而忘返。
”
受汉族影响,各地侗族也过春节,并且十分隆重。
农历年底,侗族村寨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家家忙着打年粑、酿年酒、杀年猪、
张贴春联、打扫卫生。
侗族的“春节”和汉族一样也俗称“过年”,有大小年之分,但与汉族的小年不完全相同,汉族过小年是农历十
二月二十三日,相传是敬灶神。
侗族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为小年,
又叫“姑婆年”,是纪念姑婆的节日,意思是祖宗各代的姐妹出嫁后,过年快结束时回家探亲团圆。
这天,除过年的食品外,侗家还
用几个粑粑夹着酸肉敬奉姑婆,作为“飨年”,并用甜酒祭奠,说
是有的姑婆、姑母不会喝烧酒,就饮甜酒,反映了侗族人家具有尊
重妇女的传统美德。
各地侗族的春节活动既有相同内容,又有地方性的特点。
三江侗族农历三十过大年,除夕当天宰猪杀鸡鸭祭祀祖先,又用酸汤煮鱼
祭莫一大王。
初一的清晨用烧肉和酸肉祭祖。
同乐地区的杨姓侗族
初一除用酸肉外,还以甜酒祭祖,到达摩娘娘庙(萨堂、圣母祠)去
祭祀,同乐独峒一带的侗族放鞭炮驱逐“野鬼”。
马胖一带的吴姓
侗族不设祖宗神龛,除夕这天,杀猪宰鹅,首先去祭祀飞山庙杨公祠,然后祭祀土地庙和“萨坛”,最后在火塘边烧香摆饭桌吃晚饭,
在饭桌前说几句请祖宗一起过大年的话。
初二后,亲朋好友之间互
相请吃油茶或喝酒,寨上吹芦笙,唱侗戏,进行“月也”集体交游。
榕江侗族称“春节”为“达年”,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
从农历十二月中旬就开始打年粑、酿酒、打扫卫生。
喂牛的人家要为牛备
足年料。
农历十二月二十七、二十八日杀年猪,农历十二月三十日
贴春联、门神。
小伙子给未婚妻送礼,新郎迎接新娘回来共度佳节(因侗族新娘有不落夫家之俗)。
除夕之夜,家家燃香点烛,摆设供
品敬祭祖先。
大年初一零时,鸣炮辞旧迎新。
初一早上用茶水祭祖,传说此时是祖先的“斋时”,晚上才供奉酒肉。
当天不往屋外倒水
和垃圾,表示全年财喜不外出。
初一饭菜均吃前一天做好的,意为
上年剩下的,以示年年有余。
除夕晚上和初一整天不请客。
初二这天,寨上妇女到萨堂祭祀“萨岁”祈求保佑,兄弟请已出嫁的姐妹
回来吃饭,同时亲友也可以互请。
初三以后寨中开始玩龙舞狮、演
侗戏、“多耶”、“行歌坐月”、芦笙会、唱大歌等,节日期间充
满了欢乐气氛,直至正月十五把龙送下海,春节结束。
看了侗族过年习俗作文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