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作
品的形象塑造和情节发展。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下面将介绍几种方法。

首先,可以从人物的外貌特征入手。

外貌是人物形象的第一印象,通过对人物外貌的描写,读者可以对人物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比如,作者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身材、面容、服饰等方面来展现人
物的形象特征。

通过对外貌特征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
点和心理状态。

其次,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入手。

人物的语言行为是展现人
物性格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读者可以了解人
物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和内心世界。

比如,人物的语言是否粗鲁、文雅,行为是否豪放、温柔等,都可以从中得出人物形象的特点。

再次,可以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入手。

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人物形
象的灵魂所在,通过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人
物的情感、动机和价值观。

比如,人物的忧郁、悲伤、愤怒等情感,以及对生活、爱情、友情等方面的态度,都可以从人物的心理活动
中得出。

最后,可以从人物的社会背景入手。

人物形象是受到社会环境
的影响的,通过对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等方
面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人物形象的社会属性和文化特征。

综上所述,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多种途径,可以从外貌特征、语言行为、心理活动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入手,通过综合分析,可以
深入了解人物形象的丰富内涵,为作品的阅读和理解提供有力支持。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 描述外貌特征:该方法通过对人物的身高、体型、面容、发型、穿着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

例如:“他身材高大,脸上布满沧桑的皱纹,头上戴着一顶古旧的帽子,穿着一件破旧的大衣。


2. 刻画性格特点:通过对人物言行举止、表情动作、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她总是笑
容满面,善解人意,给人一种亲切友好的感觉。

”或者“他说话干练利落,不善言辞,总是带着一股丝丝不苟的严肃氛围。


3. 行为举止反映内心:通过人物的行为举止来透露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思维方式。

例如:“他看到一个流浪猫被车撞伤后,立
刻停下车来帮助它,展现出他善良、慈悲的一面。

”或者“她独来独往,总是低着头,似乎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不感兴趣,透露出她内心的孤独和冷漠。


4. 通过人物与他人的关系展示形象:人物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人物的性格和价值观。

例如:“他总是
乐于帮助别人,和身边的同事以及家人之间保持着和谐融洽的关系,展现出他善于团结和社交的一面。


5. 内心独白或思考展示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或思考,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贴近、了解人物。

例如:“她回忆起小时候的艰辛经历,决心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实力
改变命运。

”或者“他默默地思考着生活的意义,对人生有着深深的追问和思考。

”。

小学语文分析人物形象的几种方法

小学语文分析人物形象的几种方法

小学语文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1、关注主人公语言,感知人物形象。

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人物所具有的人文思想感情是寓于语言之中的。

在写人类文章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语言,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分析感受人物形象。

首先是抓住人物自身的语言。

如《狼和小羊》这篇寓言故事主要是通过狼和小羊的对话展开的。

我们可以就狼三次“故意找碴儿”设问:狼三次提问说了什么话,进行简要概括;想想狼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里学生第一次从“你安的什么心?”这句话可看出狼是装出很有理的样子,应该是“很生气”的。

第二次的语言中出现了“坏家伙”“背地里骂我”,这是狼别有用心的猜测,可以说是无中生有的;于是,它蛮横、凶恶的性格就显现出来。

最后说“你这个小坏蛋!”“反正都一样!”更是强词夺理。

于是,狼坏人的形象凸显出来。

一个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目的而又掩饰自己的“坏人”形象就清晰起来。

我们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角色朗读,以粗而低沉的语调在读中感受狼的恶意,还可以在狼的语言和小羊的语言对比中朗读感受狼的形象。

在人物语言赏析中,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关键性词语,如《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中出现人物的对话,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两人在电话中的语气,想想这两人应该有什么样的品质?其中“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句中“感谢”就是一个关键性词语。

自己的车子被别人刮坏了,自己修好之后为什么还要打电话表示“感谢”呢?学生深入阅读,就能逐渐感悟这个小红车主人宽容大度,愿意与人为善,肯定诚实的品质。

2、抓住描写主人公语言,感知人物情感。

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写人的形象是为了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我们感受、理解人物形象,还要注意文中主人公语言之外表现人物的语言。

这样语言的理解不仅是理解文中的人物,更是理解人物身上传递的品质和情感所必需的。

如《雨后》中“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一句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读读感受这个小哥哥的形象。

我们可以启发学生,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能够看出“小哥哥”在雨中玩耍的快乐呢?于是学生能够找出“使劲地踩”,让学生选择一些词语替换“使劲”,也试着在“使劲”的前面加其他修辞的词语。

阅读理解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理解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理解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介绍在阅读理解中分析人物形象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它有助于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在特点、动机和行为。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观察外貌和言行举止观察人物的外貌和言行举止是分析人物形象的起点。

可以关注以下方面:- 外貌特征:人物的年龄、外貌、穿着打扮等。

- 语言表达:人物说话的方式、用词、语气等。

- 行为举止:人物的动作、姿态、态度等。

通过观察这些方面,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人物的性格、社会地位、情绪状态等。

分析人物内心世界除了外貌和言行举止,观察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是分析人物形象的重要内容。

可以关注以下方面:- 思想感情:人物的想法、情感、价值观等。

- 内心矛盾:人物的内心冲突、挣扎、困惑等。

- 动机目标:人物的目标、动机、追求等。

通过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分析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人物形象也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关注以下方面:- 互动关系:人物之间的对话、交流、互动等。

- 情感关系: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友谊、敌意等。

- 影响关系:人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等。

通过分析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发展。

结论在阅读理解中,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外貌和言行举止,分析人物内心世界,以及分析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我们能够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思想感情和行为动机。

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理解题答题技巧和方法

人物形象理解题答题技巧和方法

人物形象理解题答题技巧和方法:
人物形象理解题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常见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人物性格、心理、行为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以下是人物形象理解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1.梳理故事情节:首先,需要简要梳理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行为,这是理解人物
形象的基础。

2.分析人物描写:在文本中寻找对人物的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这
些描写有助于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3.关注人物关系:分析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关系,例如矛盾、冲突、互助等,这些关系
往往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和价值观。

4.结合时代背景:考虑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这有助于理解人物的行为动
机和思想观念。

5.寻找主题和象征:考虑文本的主题和重要象征,例如某些物品、符号等,它们可能
对人物形象有隐喻或暗示意义。

6.注意细节描写:不要忽略文本中的细节描写,它们往往能提供理解人物形象的线索。

7.考虑多种角度: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人物,例如从作者的视角、其他人物的视
角等。

8.归纳和总结:最后,对以上分析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对人物形象的全面理解。

阅读理解技巧之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理解技巧之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之分析人物形象一、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1•从人物的正面描写入手所谓正面描写即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反映作品的主题。

1.1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心理,体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品质。

记叙文阅读中,大多依据人物的事件来分析人物性格及品质。

所以,在概括人物形象时,大家要紧紧抓住事件,从中体会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及品质。

1.2肖像描写他叫外貌描写)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注意区分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前者刻画人的长相和衣着等,是一种先天的和经常性的状态;后者是指某一具体情境下人物的神情状态。

1.3心理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

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2.从人物的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入手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 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3.从人物的细节描写入手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场面、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要经得起推敲;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4.从对比、抑扬结合等写作手法入手不同人物形象的对比,人物自身不同言行、境遇的对比,多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对比等, 都能有力地揭示人物性格。

、做题步骤和思路1.人物形象分析一般可按以下四步进行步骤一:找出描写或评价人物的语句。

步骤二:概括文章人物形象特点。

步骤三:品味相关语句的艺术手法(修辞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及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

人物形象分析技巧

人物形象分析技巧

人物形象分析技巧一般说来,文章的情节往往围绕人物展开,结构根据人物性格和命运安排,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运用为人物性格服务.在现代文阅读当中,属于重要内容,查阅有关资料,主要从四个方面揣摩人物形象.一、从肖像描写上分析,肖像描写,就是描写人物外貌特征,包括容貌、声音、表情、身材、神态、服饰以及风度、气派等。

通过肖像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德。

请看《一面》,作者对鲁迅先生的肖像作了三次集中描写。

这三次集中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抓住“瘦”的特点,突出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同时也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彻怀念之情。

文章中心也因之而得以具体表现。

二、从行动描写上分析。

行动描写,就是通过人物行为和行为方式刻画人物形象。

《最后一课》中“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枝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从韩麦尔先生的行动上,我们深彻地感受到他对自己的祖国那种强烈的爱国和对国土沦亡的无比悲愤,体现了韩麦尔老师的爱国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祖国终将战胜敌人充满必胜的坚定信念。

《柳叶儿》第8自然段行动描写具体写出“我”上树爬高的本领最大,同时一个活泼淘气的儿童形象栩栩如生展现在读者面前。

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低处柳叶儿已被大人们抢光,从而揭示了过去年月饥荒的严重,表现了主题。

三、从语言描写上分析。

语言描写,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思想、精神境界,心理活动。

以刻画其性格特点。

如《羚羊木雕》当得知我把珍贵的羚羊送给好朋友万芳后,妈妈、爸爸、奶奶各说了一段话,我们先看妈妈的话,内容上,她认为羚羊木雕贵重,不该送人,要“我”讨回,一个重财轻义之人物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说话语气上看,她是非常严厉之人,“现在就把它要回来!”毫无商量的余地。

爸爸说话比较讲究技巧,他在说话的语气和方式上异于妈妈,但这也掩饰不了他轻义重财的性格,他同妈妈属于同一类型之人,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爸爸的话语之中透着冷酷的个性。

阅读之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之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技巧之分析人物形象一、人物形象考查方式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概括)某某的性格特征。

2、你认为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对某某的动作、神态等做具体分析。

4、文中某某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二、怎样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角度:【1】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例子:赛场上的运动员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

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解析:运用“顶、弯、蹲、插、倾”等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势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2】人物的侧面描写:①以人衬人旁边的清洁阿姨三下五除二,擦完一桌就跑到一边和另一位阿姨聊天去了,而这位阿姨仍低头仔细地擦着桌子。

②以物衬人西施在河边清洗衣裳,河水是那么清澈。

鱼儿从一边游过来,被西施的美丽吸引,那鱼儿竟忘记了向前游去。

③以景衬人阳光透过窗花照进来,落在清洁阿姨的背影上。

她仍低着头,认真地来回擦着桌面。

此时的阿姨,形象变得高大,就连阳光也想给她多一些的光亮。

2、答题格式:【1】该句运用了......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2】从......(事件),可以看出是......(品质、性格等)的人。

3、人物形象特征词汇积累善解人意、富有爱心/活力/朝气、勇往直前、懂事能干、开朗自信、纯真质朴、和蔼可亲、实事求是。

爱岗敬业、教学有方、严于律己、铁面无私、妙手回春、见多识广、技术精湛、临危不惧、诲人不倦。

三、阅读练习不,一定是乐谱错了!①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指挥家。

②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

评委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稍做准备就全神贯注地指挥起来。

③突然,他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一点不和谐,开始他以为主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但仍觉得不自然,他感到乐谱确实有问题。

可是,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权威人士都声明乐谱不会有问题,是他的错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人物形象分析方法中考阅读:辨析多种表达方式,分析人物形象(一)表达方式:常见的表达方式共有五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方式,而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起辅助作用。

1叙述是一般的交代,把人物的概貌、事件的过程、场景的全貌条理清楚地陈述出来;2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地刻画,使之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常用的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人物描写,也有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描写也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分;3议论是作者对所写人物、事件的认识、评价。

4抒情是作者对人物、事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

5记叙文中有时也用说明但很少,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

以上表达方式各有特点,但在记叙文中,它们又往往是综合使用、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在文章中各自起着自己独有的作用。

叙述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起决定作用;描写起渲染气氛、塑造形象、增添文采的作用。

议论在记叙文中往往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提示主题的作用;段与段之间的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抒情可以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加充分,更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共鸣。

1.指出下列各句所用表达方式。

(1)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2)南阳为古宛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因其地理形势及所处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3)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

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

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

()(4)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5)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

()(6)为什么要改名呢?就让这极美的江山,永久刻下千百年来我们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记录吧,这是值得深思的。

()2.下列这段文字中,有叙述,也有议论,请指出哪些句子属于叙述,哪些句子属于议论。

①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②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③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

④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⑤这位先生明明是探察外界却误认为探讨自己。

属于议论:__________________属于记叙:__________________(二)怎样分析人物的形象呢?一、从品析人物的正面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入手。

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其中,外貌描写不仅能勾画出人物的外部面貌、衣着打扮,也能以“形”传“神”,反映人物的身份地位、生活处境、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人物的言行最能体现人物鲜明的性格,而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描写更能揭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多维的性格;人物的心理描写能真实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神态是人物内心变化的面部表现,把握神态描写便于理解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

总之,人物描写能显示人物的身份、处境、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分析人物形象必须结合人物描写进行,尤其要善于捕捉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中的关键词句进行。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题.例如:朱志清的<背影>一文中,通过写父亲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走路蹒跚,为远行的儿子爬铁道买橘子,表现出父亲在连遭遇不幸的情况下,还时时牵挂着儿子,更表现出父爱之深沉.二、从分析侧面描写的作用入手。

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主要是通过对与特定人物相关的其他人、事、物、景的描写,来烘托、渲染特定人物形象,间接表现特定人物的思想、精神面貌和心理、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记叙文常通过描述旁观者的述评、态度和反应来衬托主人公的形象,也常用自然环境描写来以景衬情、暗示人物命运。

三、结合对比、抑扬结合等写作手法来分析。

不同人物形象的对比,人物自身不同言行、境遇的对比,多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对比等,都能有力地揭示人物性格。

如一篇《最美的善举》的记叙文就运用了对比和欲扬先抑的写法,生动刻画了“络腮胡子”看似外表粗俗、大大咧咧,实则细心善良、扶危济困的形象。

四、结合具体事例,按人物成长的不同阶段来分析。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物形象因事迹而丰满。

另外,分析人物形象还要有动态的眼光。

年龄、生活状况、命运际遇的变化都会影响到人物人生观或价值观的改变,进一步影响到人物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性格特征的变化,所以分析这样的人物形象要依阶段进行。

例如:莫怀戚的<散步>>一文,叙述了儿子说服母亲出去散步,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儿子背母亲走小路三件事,可以分析出儿子是一个懂事\孝顺\有责任感的人.5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很多文章结尾往往有一些议论.抒情性的语句,表明了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是赞扬还是批判.例如:胡适的<<我的母亲>>结尾”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____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好脾气.待人接物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慈母.6.概括人物性格是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一方面好吃懒做.贪恋女色,见识短浅,一遇到困难就嚷嚷着散伙,还经常搬弄是非,占小便宜,因此常常出丑.另一方面他还不失忠勇和善良,他能够知错就改,还算憨厚朴实,两方面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猪八戒的形象.如果仅凭自己的好恶评价人物,往往会以偏概全,有所偏颇.7尽量都使用四字短语固定的答题词汇老师的优秀品质1慈爱有爱心爱生如子2工作认真有责任感3善于运用机智的教育方式充满教育智慧4善于钻研课堂语言风趣生动吸引学生父母的优秀品质1坚强不轻易向命运屈服2善良同情弱者尊重邻里3慈爱爱子女4勤劳节俭5尊重孩子善于引导教育孩子子女的品质1不懂事与父母存在代沟但能知错即改2热爱父母孝敬父母3刻苦勤奋努力上进形容人物品质常用的词汇:寡言少语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郁郁寡欢洒脱循规蹈矩狡猾豪放泼辣热心胆小老实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著势利【考点测试】对门送来绿豆糕(郭震海)“门铃响呢。

”在厨房忙着做晚饭的媳妇喊着。

“嘿嘿,嘿嘿嘿……”老郭依然在跟着电视乐。

“你聋了,门铃响呢!”老郭媳妇提高了嗓门。

老郭这才趿拉着拖鞋来到门口,他没有急着开门,先眯着一只眼通过“猫儿眼”观望,看到的是一张被放大变了形的脸。

“是谁啊?怎么不开呢?”老郭媳妇从厨房里出来。

“不熟悉!”老郭说。

“什么眼神,这不是对门的老张媳妇吗!”老郭媳妇“瞄”了几眼伸手开了门。

对门的老张媳妇站在门口,手里端着满满的一碗绿豆糕。

这是个新建的小区,住户搬进来不到一年,平时各干其事互不往来。

老郭媳妇和老张媳妇搭上话时间不长,知道她是自己的对门邻里,来自乡下,在城里买的房子,除此以外也就只是几句寒暄。

“都在家啊,孩子他乡下爷爷送来几碗绿豆糕,送你家一碗尝尝鲜。

”老张媳妇说。

“太客气了,你们自个儿留着吃吧!我们怎么能吃你家的绿豆糕呢!”老郭媳妇说。

“这有啥不能的,咱们是对门嘛。

”老张媳妇说着硬往老郭媳妇手里塞。

一个门里一个门外,两人推让了几下,老郭媳妇最终没有推过老张媳妇,将绿豆糕留下了。

关上门后,老郭说:“好端端的对门怎么送咱一碗绿豆糕呢?”“是啊!”老郭媳妇听了老郭的话后,一时间也犯起了嘀咕,好端端的对门怎么就送来一碗绿豆糕呢?她想着,拿起一块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灌了她一鼻孔。

“我估摸着她送绿豆糕来一定有送绿豆糕的意思,好端端的怎么就送咱家一碗呢?”老郭说。

“啥意思呢?不会是知道你在教育局工作,想让你给他儿子转学校吧?”老郭媳妇说。

“说不准,要不就是想通过咱们找老爷子办什么事,可老爷子早从公路局退休了啊。

会是什么呢?”老郭看看绿豆糕,仿佛答案就写在这香气扑鼻的绿豆糕上。

“那咋整,送回去?”“你这不是废话吗,都收下了怎么好意思送回去呢!”“咋整?”老郭媳妇又拿起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又灌了她一鼻孔。

第二天,老郭媳妇开门准备上班的时候,刚好对门的老张媳妇也开门往外走。

“早啊!”老张媳妇说。

“你也早啊!”老郭媳妇眼睛红红的好像没有睡好。

“昨晚的绿豆糕好吃吗?”老张媳妇一句话问得老郭媳妇犯了一下愣。

老张媳妇接着笑笑说:“那绿豆糕是乡下的麻油炸的,孩子他爷爷每年都送来,十月初一在乡下家家户户都吃绿豆糕,是一种习惯。

”“是吗!”老郭媳妇支吾着,接着她回头问:“你家没啥事吧?有事你就说啊,别不好意思开口,咱们是对门嘛!”“没有啥事啊,”老张媳妇说,“有事我们肯定会说的。

”“真没有?”老郭媳妇说着就盯着老张媳妇的眼睛。

“真没有啊!”老张媳妇被老郭媳妇看得很不自在。

“没有就好,没有就好……有事你就说,别不好意思开口。

”老郭媳妇说着就走了。

老张媳妇望着老郭媳妇远去的背影,愣了。

“有啥事呢?”老张媳妇独自嘀咕,因为她不明白。

(选自《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有删改)1.小说的情节围绕一碗绿豆糕展开,请简要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

(50字内)示例一:收到对门送来的绿豆糕,老郭夫妇猜测她的用意,其实,老张媳妇只是为了让他们尝尝绿豆糕的味道(或许只是乡下的一种习惯)。

示例二:对门送来一碗绿豆糕,老郭夫妇以为她有什么事,第二天老张媳妇告诉他们真的没有什么事。

示例三:老张媳妇按乡下的风俗给对门送去一碗绿豆糕,结果老郭夫妇以为她有什么事,这让老张媳妇很不明白。

2.根据小说对老郭媳妇的言行描写,举例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老郭媳妇认为来自乡下的老张媳妇送绿豆糕一定是有求于她,很世俗很势利;她为了一碗绿豆糕一晚上睡不好,担心自己被人利用,谨小慎微;她不相信老张媳妇真的没事,多疑猜忌;她明明担心老张媳妇会给她带来麻烦却口是心非假装热情,虚伪不真诚。

3.联系上下文,品味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灌”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绿豆糕麻油香味的浓郁,又暗示了绿豆糕代表的老张媳妇淳朴真诚的邻里情谊所带来的强烈冲击。

4.小说着意交代老张媳妇以及做绿豆糕送绿豆糕的习俗都来自乡下,你认为有没有必要?简述理由。

示例一:有必要,作者这样着意交代人、物、风俗都来自乡下显然别有深意,是为了说明乡下人待人真诚,乡下的民风淳朴,以此和以老郭夫妇为代表的城里人的自私世俗形成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