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三年级语文三年级语文知识点:《卧薪尝胆》

合集下载

卧薪尝胆 成语故事

卧薪尝胆 成语故事

卧薪尝胆成语故事
“卧薪尝胆”是一个出自中国古代历史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实现目标而忍受艰难困苦、自我磨练的精神。

故事的主人公是春秋时期的越国君主勾践。

公元前 494 年,越国被吴国打败,勾践被吴王夫差俘虏。

为了复国,勾践假装投降,在吴国受尽屈辱,被夫差拘押在吴国做苦工。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勾践受尽屈辱。

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不断努力和奋斗,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年级下册《卧薪尝胆》教案

三年级下册《卧薪尝胆》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卧薪尝胆》,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明白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感。

(2)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明白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道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背后历史故事的理解。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勾践要卧薪尝胆?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故事。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讲解与辅导。

(2)讲解生字词的含义与运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从勾践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5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勾践卧薪尝胆的小故事。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卧薪尝胆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卧薪尝胆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卧薪尝胆9篇卧薪尝胆 1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

记叙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

一(第1节)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二(第2节)写勾践战败求和,夫差轻率答应。

三(第3-4节)写勾践在吴国受尽屈辱,回国后不忘报仇雪恨,卧薪尝胆。

四(第5节)写越王灭掉了吴国。

在线辅导:1、写字指导勾,半包围结构,第四笔的点不能丢。

践,左窄右宽,要写得紧凑些。

臣,要注意笔顺。

2、近义词侵略(侵犯)建议(提议)屈辱(耻辱)骄傲(自豪)3、反义词强大(弱小)骄傲(谦虚)屈辱(光荣)答应(拒绝)4、课后题解课后第四题:“卧薪”指的是睡在柴草上。

“尝胆”指的是品尝苦胆。

“卧薪尝胆”的意思是: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信念,发愤图强。

在线测试:1、扩词示()()()谋()()()免()()()患()()()2、造句建议------请求------3、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再填空。

1、这一段共有()句话,是围绕第()句话来写的。

2、这段中第()写越王勾践“卧薪”,第()句写“尝胆”。

课题“卧薪尝胆”的意思是()4、说出下列成语讲的是历史上谁的事。

纸上谈兵()完璧归赵()指鹿为马()七步成章()破釜沉舟()图穷匕见()望梅止渴()四面楚歌()小资料:吴王夫差:春秋时期吴国君王,公元前495-公元前473年在位。

初在夫椒打败越兵,迫使越王屈服。

后越兴兵灭吴国,夫差自杀身亡。

越王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君王,公元前497-公元前465年在位。

曾被吴大败,屈服求和,后退居于会稽山,他卧薪尝胆,刻苦图强,整顿国政,终于转弱为强,灭了吴国。

卧薪尝胆 2【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故事的内容。

2、学会本课23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2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请求”“建议”造句3、默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卧薪尝胆寓言故事

卧薪尝胆寓言故事

卧薪尝胆
吴越争霸,是春秋时期最后的一个阶段,时间跨度为公元前496年至公元前473年。

吴王阖庐是这段时期的强势君主,他率领吴国与越国交战,使越王勾践大败而归。

然而,在阖庐死后,吴国的新君王夫差却打败了越国,俘虏了勾践。

勾践为了生存,选择了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成功复仇,打败了吴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

故事开始于吴王阖庐与越王勾践的战争。

阖庐勇猛善战,他亲自率军攻打越国,使勾践大败。

勾践逃到了会稽山上,他的身边只剩下了五千残兵。

这时,吴国的军队围困了会稽山,勾践深知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他决定向吴国投降。

吴王夫差接受了勾践的投降,并将他囚禁在阖庐墓旁的石屋里。

在这里,勾践卧薪尝胆,每日清晨便起身打扫墓地,晚上则睡在柴草堆上。

他每天都要尝一尝苦胆的味道,以此来提醒自己不忘复仇。

勾践在石屋里度过了三年,这三年中他一直在等待机会。

终于有一天,夫差前往南方巡视,勾践趁机返回越国。

回到越国后,勾践立志要复仇。

他励精图治,与百姓同甘共苦,亲自耕作劳动,最终使得越国的国力日渐强盛。

十年后,勾践决定向吴国发起进攻。

他率领军队进攻吴国,最终在干遂之战中大败吴军,俘虏了吴王夫差。

吴王夫差在临死前感叹道:“我曾经战胜越国,如今却被越国所打败。

这是由于我不了解敌人而轻视了自己啊!”
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不断地磨练自己,才能够最终取得成功。

勾践在遭受失败后并没有放弃,而是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成功复仇。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语文书11页的八个成语三年级上册的

语文书11页的八个成语三年级上册的

一、概述语文书11页收录了许多典故和成语,其中有八个成语出自三年级上册。

这些成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能启发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在本文中,将重点介绍这八个成语的含义、来源及运用,并探讨它们对儿童语文教育的意义。

二、成语一:金蝉脱壳1. 含义:指用智谋逃脱困境。

2. 来源: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庞涓的军师,他领兵攻打楚国,被项羽包围在乌江边。

庞涓想出了一个计策,派人去寻找一条巨大的金蝉壳,然后偷偷地带上乌江边。

当项羽的士兵看到金蝉壳时,以为庞涓已经逃走,于是慌张地撤退了。

3. 运用:此成语常用于比喻用智谋或手法逃避困境。

三、成语二:卧薪尝胆1. 含义:比喻以奋发图强的精神,忍受艰苦,培养力量。

2. 来源:出自《史记》,讲述了楚国公子重耳为复国立志,卧薪尝胆,最终成功夺取了楚国王位。

3. 运用:此成语常用于比喻忍辱负重,磨砺意志。

四、成语三:东施效颦1. 含义:比喻外表的模仿,但内在不够。

2. 来源:相传东施是东周时期的美女,她见到西子皱着眉头才会显得更美丽,于是她便学着皱眉,结果弄得自己很难看。

3. 运用:此成语常用于比喻模仿别人的外表,但无法做到内在的修养。

五、成语四:望洋兴叹1. 含义:比喻眼前的困难壮士无法克服。

2. 来源:出自《后汉书》中的《袁绍传》,讲述了当时北方儿童看到长江时,望着长江,感慨自己无法跨越,表现出无可奈何的心情。

3. 运用:此成语常用于形容在困难面前无法克服、无能为力的心情。

六、成语五:狼狈为奸1. 含义:形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2. 来源:《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句话:“狼不食狼。

”后来形容齐人赵襄带领几个部落一起反抗山东仲雍,勾结在一起,形成了来狼狈为奸。

3. 运用:此成语常用于形容坏人之间相互勾结,共同作恶。

七、成语六:揠苗助长1. 含义:比喻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2. 来源:《列子•湼与》:“以不可能之事求成功,则譬犹揠苗助长也。

卧薪尝胆文化常识

卧薪尝胆文化常识

估494年,春秋末期。

当时的诸侯之一——吴王夫差,出兵侵伐越国,越国生产落后,国势甚弱,加上越王勾践不听贤臣范蠡的忠告,致越国军在夫椒地方被吴军打得惨败。

越王勾践收拾残兵败将五千人退守会稽(浙江今绍兴市),又被吴军包围,形势十分危急。

勾践采纳了范蠡的建议,派大夫文种前去求和。

夫差的谋臣伍子胥对夫差说:“越王是有深谋、肯耐劳苦的人,现在却屈服了,一有机会,准会再起,不如趁此呼吸把越国灭掉时刻!”夫差觉得伍子胥的话有道理,就没有答应越南的要求和。

勾践听说吴王不肯允和,就想同吴国决一死战。

文种对勾践说:“吴国大臣伯嚭( pǐ)是个贪财的人,我们设法拉拢他。

”于是勾践派文种带着美女和珍宝去贿赂伯嚭。

伯嚭在夫差面前极力替越国说情。

最后夫差终于答应了越国的要求,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被迫带着妻子和范蠡到吴国去,送给吴王夫差当奴仆。

但他立志洗雪国耻,忍辱负重,不露声色。

三年后,勾践被释放回国。

越王勾践回国后,怕安逸的生活要把自己报仇雪耻的雄心壮志消磨,因此特地为自己安排一个适应的环境,通知晨报。

晚上他就睡在柴草堆上(卧薪)用戈(一)种兵器)当睡觉时,不敢睡舒服的床上;平时屋里吊着一只苦胆,起身以后,或者睡觉吃饭之前,他都要尝一尝苦胆的滋味,表示不忘亡国的痛苦(史书第一步的)记载,只说越王尝胆,并没有说卧薪,卧薪之说是后来才有的)。

习武。

和越国正好,吴王夫差自战胜越国后,骄傲狂妄,不顾民生困苦,连年东征西讨,想成为凌驾各地之上的霸主,又听信了奸臣伯嚭的谗言,杀死了伍子胥。

是弱国的弱越国,转化为强;本来是强国的吴国,表面上虽然还撑着一副空架子,实质上已经转化为。

估计482年,吴王夫差在黄池大会各地诸侯,打算跟晋国争做霸主。

越王勾践利用吴国国内空虚的机会,实现大军攻打吴国,包围了吴国的首都,杀死了吴国国的太子,吴国人心大乱。

夫差听说,急忙带兵回国。

吴国军心涣散,作战无力,派人向越国求和。

此后,吴国一天衰弱下去。

小学三年级卧薪尝胆教案

小学三年级卧薪尝胆教案

小学三年级卧薪尝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背景和寓意。

2.掌握卧薪尝胆的相关语言材料,能够默写。

3.能够理解卧薪尝胆的道理,并能够学会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背景和寓意。

2.掌握卧薪尝胆的相关语言材料,能够默写。

三、教学难点
1.能够理解卧薪尝胆的道理,并能够学会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

四、教学准备
1.卧薪尝胆的故事图片或教材。

2.黑板、粉笔、教学用具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分析卧薪尝胆这个词汇的寓意,了解其来源。

2. 学习卧薪尝胆的故事
讲解卧薪尝胆的故事,并引导学生体会其内涵、寓意。

3. 学习相关语言材料
教授卧薪尝胆的相关语言材料,包括成语“卧薪尝胆”、古代散文等文献资料。

4. 讨论与思考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探讨卧薪尝胆的道理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5. 练习活动
让学生练习与卧薪尝胆相关的活动,如默写卧薪尝胆的相关语言材料,创作卧薪尝胆的图片或故事等。

六、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教学现场的观察以及学生的练习效果来评估教学效果。

七、教学反思
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八、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与卧薪尝胆相关的成语或故事,以及与卧薪尝胆道理相似的故事获得更细致的理解。

九、教学总结
总结本次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为下一次教学尽力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卧薪尝胆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卧薪尝胆

6 成语故事二则
卧薪尝胆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

2、正确读写“勾践、扣押、赦免、卧薪尝胆”等词语。

3、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学生互相介绍自己收集的成语故事。

2. 教师导言:我们来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

(板书课题:卧薪尝胆)
二、领悟题意
1. “卧薪尝胆”是个成语,大家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

2.围绕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教师帮助梳理。

(1)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2)越王是怎样卧薪尝胆的?
(3)越王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三、学生自由读文,感知内容
1.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认读生字、生词。

(1)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2)抄写词语。

3.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小组交流。

四、品读感悟
1. 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 把自己印象较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3. 全班交流自己的自学成课。

(1)起因:越国战败,越王色践被俘三年,受尽屈辱。

(2)经过:在柴草上睡觉,每天尝苦胆。

(3)结果:一举打败吴国。

4. 学生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将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

5. 小组推荐一名讲得好的学生在全班复述课文。

五、拓展延伸
阅读《史记勾践世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卧薪尝胆三年级语文三年级语文知识点:《卧
薪尝胆》
1、这是一篇中国历史故事。

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

表现了越王勾践励志图强的精神。

同时告诉我们只有艰苦奋斗,发奋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2、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躺在柴草堆上舔苦胆。

理解“受尽屈辱”: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

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3、会用“建议”造句。

例: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学习上的建议。

4、由这篇课文可以想到的格言:有志者事竟成。

5、课文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6、你觉得越王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参考:越王是个忍辱负重、发奋图强的人。

我想说:越王,我很佩服你。

第 1 页共 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