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提干大纲之军事知识考点:马岛战争

合集下载

英阿马岛战争简介

英阿马岛战争简介

英阿马岛战争简介英阿马岛战争又称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马岛战争、福岛战争等,是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英阿马岛战争简介,希望你喜欢。

英阿马岛战争分析中文名称:英阿马岛战争参战部队:英国,阿根廷战争结果:英军获胜并重新占领群岛时间:1982年4月2日-6月14日地点: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和桑威奇群岛人物:撒切尔夫人加尔铁里英阿马岛战争详情开战到四月中旬时,英国皇家空军在大西洋中的阿森松岛上的威迪亚威克空军基地(Wideawake airfield,RAF AscensionIsland)开始进驻,包括负责护航的麦道幽灵FGR.2战斗轰炸机与44中队的火神轰炸机、还有一个胜利式空中加油机机群。

与此同时,皇家海军特遣舰队抵达阿松森岛水域为战事做准备。

有一小型部队已被派往前线光复南乔治亚岛。

收复南乔治亚岛派遣收复南乔治亚岛的英军,代号“小鹦哥作战”OperationParaquat(关于这个作战任务闹的笑话是其名称常常被误认为“巴拉奎(除草剂)作战”,由于“paraquet”的关系),由皇家海军陆战队盖·薛利丹(GuySheridan) 率领,包含皇家海军陆战队第42突击营(Commando) 的士兵、一小队英国陆军SAS及皇家海军特种舟艇突击队(SBS) 进行侦察登陆为窝在辅助舰“潮泉号”上的海军陆战队员进攻作准备。

任务进行前首先抵达附近地区的是英军的丘吉尔级攻击型核潜艇征服者号,于4月19日到达,进行海域侦查;4月20日具有雷达成像功能(radar-mapping) 的胜利者空中加油机飞越南乔治亚岛进行侦查。

特别空勤队计划在4月21日进行第一次登陆,其余英军预备在次日登陆;显然运气不好,SAS部队原来打算空降到冰河上,然后夺下葛莱特维肯港。

整个计划问题就出在当地风速没有低于每小时32英里以下,而且还越来越强,能见度也低,SAS小队眼看任务是非失败不可,因此发出撤退的讯号。

马岛之争

马岛之争

核心提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结果是什么呢?古人说: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一个国家才有希望。

希望我们国家始终能够保持“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的政风。

上世纪的一场战争涟漪一直延续到现在仍未停止。

最近由于英国在马岛附近发现大量石油,英国不理会阿根廷抗议准备强行钻探,又引起两国激烈争吵,南美洲国家一致站在阿根廷一边。

阿根廷宣布封锁马岛周围海域,英国派出一条豪华游轮大摇大摆的去马岛旅游,让阿根廷的封锁落空,否则就开战。

看来阿根廷因不具备和英国较量实力,估计对英国的强盗行径也丝毫没有办法,尽管公理站在阿根廷一边。

英阿马岛争端带给我们如下启示:1、领土争端没有妥协和调和的余地,只有战争。

除非一方做出重大让步(如中国与俄罗斯黑瞎子岛谈判中,放弃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要求,才分得黑瞎子岛的一半),和平谈判是绝对没有可能达成协议的;2、国际争端谁的拳头硬谁是老大,什么国际法庭,什么公理正义都是狗屁,一文不值;3、中国与印度就藏南领土和平谈判是不会占任何便宜的;4、中国与日本就钓鱼岛、东海划界及东海石油和平谈判是不会占任何便宜的;5、中国与越南就南海岛屿和平谈判是不会占任何便宜的;6、当中国因南海问题与周边国家发生战争时,不要指望西方国家会站在中国一边;7、一旦中国在陆地和海洋与周边发生战争时(包括台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定会对中国大陆进行制裁和封锁,包括石油、矿产、重要设备等所有战略物资都不会被允许进入中国。

8、当战争真正降临到我们头上时,对别人绝对不能抱有任何幻想,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独自战胜敌人;现在看来,如果阿根廷空军飞鱼导弹供应充足,战局会不会是另外一种局面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英国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据若干年后媒体披露,那支英国特混舰队居然携带有核武器,如果英国战败,他们会来一个玉石俱焚,把原子弹和氢弹扔到马岛上,让马岛在地球上消失,甚至会攻击阿根廷本土。

可以想象,英国人的逻辑是:如果我得不到,那么你也别想得到!当然英国至今也没有承认这件事。

马岛战争交

马岛战争交

马岛战争马岛之战,是指阿根廷和英国为争夺马尔维纳斯岛(即福克兰群岛)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面积为15800平方公里,由两个较大的岛和三百多个礁石岛组成。

岛上只有两千多人,多数为英国人后裔。

对南大西洋这个群岛的争端,是老牌帝国主义推行殖民主义扩张政策的产物。

为了这个岛,阿英之间的纷争持续了几个世纪。

马岛附近大陆架海底蕴藏丰富的石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英政府不愿轻易放弃。

1982年初,英阿关于该岛主权的谈判破裂,阿方决心用武力结束英国对该群岛的统治。

1982年4月2日拂晓,4000多名阿军趁着夜色,突然在这个群岛登陆。

驻扎在岛上的100多名英军仓促上阵,寡不敌从,只抵抗了几个小时,就宣布无条件投降。

4月3日,阿军又在南乔治亚群岛登陆。

岛上英军只有22人,稍作抵抗便宣布投降。

阿军攻占马岛,使英国撒切尔夫仍的保守党政府遭到巨大冲击。

为了平息愤怒、挽回威信,英政府下了不惜一战的决心。

英军统帅部决定抽调海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组成一支特遣舰队,其中包括两艘航空母舰(“无敌号”和“竞技神号”)、两艘核动力潜艇和40多艘其他舰只。

英军还征租了50多艘商船和油船(总吨位67万吨),出动固定翼飞机130架(其中作战飞机60余架)、直升机140架(其中反潜与攻击直升机近70架),总兵力27000多人(如把商船人员与英国到阿森松的空运人员计算在内,则在3万人以上)。

阿军投入战争的飞机约350架,其中作战飞机200架;舰船30余艘,主要舰艇全部参战,但大都是从西方购买的廉价旧式军舰;守岛兵力13500余人。

4月5日,英“无敌号”驶离朴茨茅斯港,在中大西洋与“竞技神号”及从直布罗陀海军基地开出的其他舰只会合,开始了向南大西洋1.3万公里的劳师远征。

而马岛距离阿根廷大约只有560公里。

航行途中,英军多次进行实战演习。

4月中,英核动力潜艇行期到达马岛周围200海里以内实行海上封锁。

英特遣舰队主力驶宣布对马岛周围200海里以内实行海上封锁。

马岛海战

马岛海战

马岛海战摘要:1982年4月2日到6月14日,历时74天的英阿马岛之战,这一场未经正式宣战的战争,外交家称为“武装冲突”,军事家则称为“马岛战争”,这是二十世纪第一场可算得上现代化的战争。

也是世界上第一场涉及空间时代的导弹及其复杂的电子系统的大海战[1]。

本文就针对双方主权意识,武器水平,部队反应速度,以及战法这三个方面给出了分析,并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阿根廷在马岛诉诸领土主权立场上几十年不变,阿根廷空军不畏强敌、英勇献身的精神,整个国家尽管战败但仍不放弃的态度,是值得尊敬的;而英国在主权受到重大威胁时,毫不犹豫地诉诸武力,强力夺回,这种强硬做法也打消了其他国家对英国领土的念头,同样值得尊敬。

(二)一旦双方发生战争时,其中一方很有可能遭到其他国家的制裁和封锁,包括石油、矿产、重要设备等所有战略物资都不会被允许进入。

因此,当战争真正降临时,对别人绝对不能抱有任何幻想,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独自战胜敌人。

(三)撒切尔夫人面对如此的危机,有着“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马上表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下定决心为了维护英国的尊严和颜面,决定不惜一切去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她还做出了后来对整场战争意义深远的两项决策:1.军事行动仅限于马岛和海上禁区,不扩大到阿根廷本土,以控制战争规模;2.尽快将兵力投送至相关战区,以争取速战速决。

[2](四)马岛战争中,阿空军之所以战果突出,其重要原因就是战术运用得当。

由于英军特混舰队缺乏空中预警指挥机的支援,只能将一些舰船前推部置,扩大预警范围,阿空军通过仔细分析敌情,确定了导弹攻击的战术。

(五)英阿双方都使用了一些先进的现代化武器。

这些武器适应性强、命中精度高、威力大,实战应用效果明显。

其中,英和强核潜艇用两枚“虎鱼”式鱼雷击沉了阿“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阿“超军旗”式战斗轰炸机用一枚“飞鱼”导弹就击沉了英“谢飞尔德”号。

关键词主权意识导弹时代现代化武器一、立足现有装备,创新战法战争的辩证法告诉我们,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恰恰给我们运用、发展、创新战法留下了余地。

马岛战争

马岛战争

二流强国也是真强国,铁娘子领导重开战争机器导读:马岛战争,创造了新世纪,创造了战争新世纪。

它是一个二流强国跨越两万六千里的举国远征,证明了“日不落”虽已迟暮但从未陨落。

它更颠覆了战争用人和武器穷量堆积的亘古模式,从此以“精确,再精确”为主题的现代战争宣告诞生。

马岛战争,30年回首,只能用伟大来形容。

——————1982年4月2日,马岛这个长期在英阿两国间存在争议的岛屿,因为被阿根廷突然占领而引发了英阿两国间的战争。

战争爆发后,英国迅速展开了全方位的内政和外交手段,展现出了令世人瞠目的后勤动员能力,在初期的战争准备阶段,就打赢了这场“战争以外的战争”,完胜阿根廷。

二战结束之后英国一直在各海外领地推进收缩策略,在马岛战争爆发之前,英国在马岛驻军中称得上是重装备的只有图中前面的这艘破冰船,武装为2门20mm速射炮,即便如此英国也已计划将此船撤出马岛。

英国综合国力在二战之后快速下降作为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经济发展曾经长期居于欧洲和世界的领先地位,它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尤其是在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业在世界上几乎居于垄断地位,主要工业品的产量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号称“世界工场”。

然而在19世纪下半叶,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英国大量资本输往海外,国内本土经济发展缓慢,其工业生产在1880年为美国所超过,在1890年为德国所超过。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

进入20世纪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30年代经济危机的英国实力大大衰落,特别是二战后英国殖民体系土崩瓦解,让英国丧失了大量的财税来源,通过殖民地对本土进行“输血”的经济模式也被彻底打破,同时还丧失了大量的海外军事基地。

这更刺激英国在战后至70年代的这个时间段进入了一个加速衰落的过程。

而昔日的大英帝国也迅速由一个全球性的“巨人”沦为了一个偏居欧洲西北一角的区域二流强国。

英国无力负担大型航母的高昂费用,皇家海军在1978底被迫将皇家方舟号退役,其上搭载的F-4战斗机中队也转移至陆上使用,在1982年马岛战争爆发时,皇家海军被迫以轻型航母和垂直起降战机应战。

优秀士兵提干军事理论考试大纲:马岛战争的起因、特点和影响

优秀士兵提干军事理论考试大纲:马岛战争的起因、特点和影响

优秀士兵提干军事理论考试大纲:马岛战争的起因、特点和影响关键词:士兵提干优秀士兵提干张为臻军事理论提干考试大纲马岛战争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简称马岛战争,是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马岛战争起因1981年的阿根廷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到11.4%,制造业产量下降为22.9%,薪资成长只达到19.2%;国内得到越来越多支持者的工联决定发动长期性大罢工,军政府受到人民的唾弃与憎恶。

加尔铁里在面对严重的国内的经济问题和人权问题上,选择经由通过自认为一场干净利落的马岛战役,以其胜利的结果来转移公众的焦点。

于是阿根廷执政当局以巧妙的暗示表达占领马岛的意图,并且造成联合国的压力;1982年3月19日,一群阿根廷当局雇佣的废五金商人强行登陆了位于马岛以东1390公里处的南乔治亚岛,他们在南乔治亚岛建立了营地,并升起了阿根廷的国旗。

英国皇家海军的坚忍号破冰船被派遣去拆毁这个营地,但是由于坚忍号武装程度几乎为“贫瘠”的等级,带着一个排的陆战队打算将这些升国旗唱国歌的阿根廷人赶走。

但是阿根廷海军5000吨的喜事湾号已经先放下100名士兵登陆,坚忍号只好折返。

不确定英国是否漏过还是忽略了这一警告,并没有作出任何反应,包括外交上。

英国不积极的反应以及1981年英国国防大臣约翰·诺特计划将坚忍号从马岛撤离(作为在整个英属海外领地裁军计划的一部分),使得舰长巴克认为将英国海军在南大西洋唯一的武力展示撤走就是向阿根廷间接的宣示“英国不会,也不再能够保护自己在海外的领土”;加上同年《英国国籍法》中限制给予马岛居民全面的公民权这一系列事件,使阿根廷认为,用武力夺取马岛控制权的时机已经到来。

4月2日,加尔铁里总统下令出兵占领马岛,马岛战争正式爆发。

马岛战争的主要特点1、重视技术训练,适应各种战场环境马岛战争中,英军在圣卡洛斯港的登陆作战、攻打达尔文港等,都是夜间进行的。

马岛战争

马岛战争

马岛战争会再次爆发吗?听了李有祥副教授的一次报告,使我受益匪浅。

让我对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

用李有祥教授的话说,我们了解马岛战争不仅仅是为了扩充知识面,更是为了我们可能会面临的武力收复台湾的战争。

所以了解马岛战争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更深层次的知识面上的升华。

那么第二次马岛战争是否会爆发呢?自今年二月下旬以来英国和阿根廷就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的主权争议就一直在升级。

英国的约克”号导弹驱逐舰2月17日晚已抵达马岛海域。

两国目前在马岛海域处于紧张对峙状态,随时可能爆发军事冲突。

这是因为最近根据地质和能源专家估计,马岛附近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储量可能高达600亿桶。

不过,阿英两国一直未能就联合开采这一海域石油资源达成协议。

英国政府最近单方面允许石油公司在马岛周围海域勘探和开采石油,引起阿政府的强烈抗议。

不过,只是因为智利也在相同的时间段发生了让人悲痛的大地震导致这件事件似乎有一些淡出人们的视线。

但是这次军事行动的政治意义却是我们不可以不注意的。

说到马岛是否会爆发第二次战争,就不得不说起马岛第一次战争的来龙去脉。

为此李有祥教授以生动的视频和精彩解说向我们解明了第一次战争的诸多故事。

先是马岛地理位置,人口构成,历史。

马岛的地理位置:两个主要岛屿东福克兰和西福克兰以及200个左右的小岛构成总计12,200平方公里(4,700平方哩)的陆地面积。

首府为其唯一城镇史坦利(Stanley,亦称史坦利港),位于东福克兰岛上。

福克兰群岛政府管辖英国属地南乔治亚岛、南桑威奇群岛(South Sandwich Islands)、沙格(Shag)和克拉克(Clerke)礁,它们位于福克兰群岛东和东南方1,100∼3,200公里(700∼2,000哩)处。

两主要岛屿的北部有东西走向的山脉,东福克兰岛的尤斯伯恩山(Mount Usborne)海拔达705公尺(2,312呎)。

沿岸许多溺河谷形成有屏障的海港。

英阿马岛战争讲稿

英阿马岛战争讲稿

英阿马岛战争讲稿第一篇:英阿马岛战争讲稿英阿马岛战争讲稿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讲解英阿马岛战争中战役对象、战役目的,战役力量和战役手段(重点)。

一、战役对象:英国和阿根廷。

二、战争目的,我们可以先看看马岛的一些知识。

马岛距阿根廷本土276海里,距英国本土7000海里。

一方面是它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漫长曲折的海岸线组成的众多港湾,构成英国在南大西洋最重要的基地。

近年来,马岛又成为开发南极的前进基地,其地位更显重要。

英国人把它比喻为“女皇头上的一颗明珠”,始终看成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

二是资源丰富。

岛上矿产丰富,(煤、铅、银、铁、铝等),仅石油藏量60亿桶,相当英北海油田数倍,有人称“未来的科威特”。

这些更加剧英阿对马岛主权之争三、战役力量对比:1、国家实力的对比:英国是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拥有相对发达的科技,经济和军事实力。

作为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国际事务中有很大的话语权。

阿根廷是拉丁美洲面积第二大国。

当时处于加尔铁里军政府统治之下,经济形势堪忧。

且与邻国智利曾经有过边境冲突。

2、英阿参战兵力:这次战争中,阿方参战兵力65000人左右,约占其总兵力的36%。

海空军主力基本出动,计有作战舰艇和辅助船只33艘,12万吨,参战飞机350(250)余架,地面部队约13000余人。

英方参战兵力共约35000人,占其总兵力的8%。

参战的各型舰船118艘,100余万吨;各型飞机340余架,其中作战飞机270(120)余架。

地面部队共9000余人。

从数量上看,阿军在总兵力、地面部队和空军力量上占优势。

英军在海军力量上占优势。

3、国际形势(外交)对比:号称在外交上保持中立,但是实际上大多数欧洲国家及美国倒向英国,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支持阿根廷(智利除外)。

1982年4月3日的联合国安理会呼吁阿根廷自福克兰停火及撤军;4月10日,欧共体对阿根廷实施贸易制裁;4月30日,美国宣布对阿根廷实施经济制裁,并在战争期间为英国提供卫星情报,及战机的空中加油阿根廷战机起飞,英国特遣舰队就收到智利的预警通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提干大纲之军事知识考点:马岛战争
马岛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简称马岛战争(西班牙语:Guerra de las Malvinas,拉丁语系国家又称Guerra del AtlánticoSur,即“南大西洋战争”)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英语:Malvinas W-ar)或福克兰群岛战争(英语:FalklandsWar)或福克兰海战,也有部分媒体简称为福岛战争,是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马岛战争特点
马岛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是海上封锁与反封锁
英国在收复马岛作战行动中,采取“先封后登”的作战方针,以“竞技神”号和“常胜”号航空母舰为骨干的特混舰队,从空中与海上对马岛守军实施立体封锁,通过彻底切断马岛与外界的联系,摧毁其战斗意志,削弱其战斗力,确保了后续登岛作战的顺利实施。

马岛战争起因
1981年的阿根廷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下降到11.4%,制造业产量下降为22.9%,薪资成长只达到19.2%;国内得到越来越多支持者的工联决定发动长期性大罢工,军政府受到人民的唾弃与憎恶。

加尔铁里在面对严重的国内的经济问题和人权问题上,选择经由通过自认为一场干净利落的马岛战役,以其胜利的结果来转移公众的焦点。

于是阿根廷执政当局以巧妙的暗示表达占领马岛的意图,并且造成联合国的压力。

1982年3月19日,一群阿根廷当局雇佣的废五金商人强行登陆了位于马岛以东1,390公里处的南乔治亚岛,他们在南乔治亚岛建立了营地,并升起了阿根廷的国旗。

英国皇家海军的坚忍号破冰船被派遣去拆毁这个营地,但是由于坚忍号武装程度几乎为“贫瘠”的等级,带着一个排的陆战队打算将这些升国旗唱国歌的阿根廷人赶走。

但是阿根廷海军5000吨的Bahía Buen Suceso(喜事湾号)已经先放下100名士兵登陆,坚忍号只好折返。

不确定英国是否漏过还是忽略了这一警告,并没有作出任何反应,包括外交上。

英国不积极的反应以及1981年英国国防大臣约翰·诺特计划将坚忍号从马岛撤离(作为在整个英属海外领地裁军计划的一部分),使得舰长巴克认为将英国海军在南大西洋唯一的武力展示撤走就是向阿根廷间接的宣示“英国不会,也不再能够保护自己在海外的领土”。

士兵提干,张为臻博客。

加上同年《英国国籍法》中限制给予马岛居民全面的公民权这一系列事件,使阿根廷认为,用武力夺取马岛控制权的时机已经到来。

作为加尔铁里最好的支持者,阿根廷海军司令霍黑·阿那亚以他一贯反英的立场负责制定这一次登陆马岛的计划,又称为“罗沙里欧作战”,初步规模如下:两栖登陆部队为3000人,借由优势兵力压倒并包围马岛上驻守的寥寥无几的皇家海军陆战队与当地警察,迫使其投降以减少无谓伤亡。

占领成功后应将岛上之战俘与居民驱逐出境;占领之部队应于48小时内完成撤回原驻地的任务。

马岛最高行政官改为军事总督,并配署500名宪兵进行军事统治。

就在1982年初英阿两国并不热切的外交斡旋失败后,以及小小的坚忍号无功而返的行动让作战计划最终被确定。

事实上攻占马岛的前奏一直从火腿族爱好者的交流中被曝光,以及阿根廷海军开始在贝尔格拉诺港运送部队上船,尽管种种迹象表明,英国联合情报委员会拉美组在3月30日仍然表明“侵略行动不会马上到来”。

马岛战争背景
阿根廷在1980年代初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大规模的反对以加尔铁里总统为首的军政府的运动。

阿根廷政府试图通过对马岛采取军事行动,来缓解国内危机。

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人登陆南乔治亚岛并升起国旗。

4月2日,加尔铁里总统下令出兵占领马岛,马岛战争正式爆发。

英国最初对阿根廷的进攻感到吃惊,派遣了一支海军特遣战斗队来对抗阿根廷海空军的进攻,皇家海军陆战队也加入了战斗。

在一番激烈和艰苦的争夺后,英军夺回了马岛的控制权。

但是阿根廷至今仍未有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

战争对双方的政治影响都是巨大的。

阿根廷的战败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反政府运动,最后导致军政府倒台。

对于英国来说,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横扫全国,加强了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首的政府的权威,同时帮助英国保守党赢得了1983年的普选。

马岛战争的启示
马岛海战对二战后的英国海军两栖作战能力是一个实际考验,同时,对日后英国海军两栖作战方式和制定两栖战舰船的发展对策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启示。

启示之一:两栖舰船在地区性冲突及局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并将成为解决地区危机的重要兵力。

随着各种现代化武器的出现,抗登陆的有利条件大为增加,登陆与抗登陆之间的抗衡更为激烈。

对于登陆作战,特别是大跨度越洋登陆作战,必然会有由舰到岸的兵力及装备输送过程。

只有使用主船体内拥有较大坞舱,载有气垫登陆艇、高速登陆艇、两栖作战和运输车辆,甲板上可装载一定数量直升机或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大型登陆舰船,才能完成
快速、机动、有效地输送登陆部队和装备上岸,对登陆部队实施必要的火力支援,同时承担一定的自身防御任务。

启示之二:两栖战舰船宜向多用途化和舰型综合化、装载均衡化的方向发展。

二战后,两栖战舰船陆续发展派生出近10种舰型,各种舰型的舰船在应用中,使用任务相对比较单一。

在需要达成某一作战目的时,往往要多种舰型的登陆舰配套使用,一艘专用舰船出现战损,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登陆作战行动。

马岛海战,英国海军动用了包括直升机两栖攻击舰、通用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登陆支援舰、改装的运输登陆舰、坦克登陆舰等多种舰型,给登陆作战的组织和指挥带来很大困难。

同是为掩护这些舰船实施登陆作战,英国海军还不得不调整对阿根廷大陆方向的封锁力量而组成了庞大的护航编队。

由此看来,简化舰型,一舰多用,均衡装载将是大型两栖战舰船发展的必然结果。

启示之三:马岛距离英国十万八千里,在阿根廷家门口,却是英国国土。

英国不曾拿起国际法律请求司法裁决,也从不提出200海里的说法。

(准维教育军队考试网)历史就是历史,英方与阿方未曾互利共赢共同开发。

南海问题的解决要从中获得启示。

启示之四:随着两栖作战方式的发展,现代化两栖战舰船必须具有立体两栖突击作战能力,加强自身攻防能力,提高战技性能。

英国海军在马岛登陆作战时,虽已意识到了采用“平面登陆”和空中“垂直登陆”相结合的“立体登陆”方式所可能取得的效果,但苦于没有满足需要的立体两栖突击作战能力,仍然只能采用较为传统的突击抢滩登陆方式。

马岛海战后的1985年,美国海军在总结二战以来包括英阿马岛海战、登陆及抗登陆作战的经验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超地平线突击登陆”的立体作战方式。

这种战法对两栖作战舰船的立体突击能力、随作战编队高速机动能力和自身的进攻和防卫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直升机甚至垂直起降作战飞机、气垫登陆艇、中口径火炮、舰空导弹、反潜武器、近程防御系统、高性能指控系统、电子战系统等都将成为大型两栖战舰船的必要配置。

英国海军鉴于马岛登陆作战中的经验教训,也认为这种作战方式在未来登陆作战中将占主导地位。

马岛战争战况
英国政府最终还是对马岛总督杭特发出警告。

为此,杭特向手边象征性的兵力发布战备命令,并将指挥权交给驻守当地的陆战队指挥官麦克·诺曼少校。

至于阿根廷的军事行动指挥官为海军少校吉耶额摩·桑切斯-萨巴洛兹;雷克岬登陆。

他在夜视镜的帮助下依靠漆黑夜色的掩护率领84个士兵向前推进,攻下“郁闷溪”兵营、总督府以及斯坦利港。

这一场仗有一名阿军士兵阵亡,英军有一名官兵受伤。

马岛在占领期间并没有发生过大批没收充公岛民资产的行为,阿军所需的物资都会向岛民购买,只是岛民基于气愤,常常拒绝贩卖商品;不过阿军对于有问题的物资,常以跋扈的方式强行没收。

鹅绿湾发生过阿军的军官征收岛民资后又拘留岛民的情况;不过后来再犯的官兵被送进军事法庭受到严重处分。

事实上马岛战役结束后,岛民与英军发现阿军的确作到秋毫无犯,岛民并没有受到侮辱或歧视;不管是储存的食物或私酿的酒绝大部分都原封未动。

阿军总督梅南迪斯将军从一开始就表明斯坦利港不设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