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筛血型鉴定不符合原因浅析
血型初筛错误原因调查分析

550 ) 300
要: 为了分析无偿献血者血型初筛错误原因 , 20 2 0 对 0 6— 0 9年钦 州市 73 2例无偿 献血者的血型 初筛结果进 64
行复检确认 , 结合 现 场 调查 , 行 原 因分 析 。结 果 有 2 8例 血 型 初 筛 定 型 错 误 , 成 血 型 错 误 的 主 要 因 素 有 反 应 时 进 1 造
采供 血机构 在 流动采 血 车上为献 血者 做血 型初 筛时 , 其结 果往 往 受 到人 员 素 质 、 环境 温度 、 验 条 试 件 、 剂效 价 、 法局 限 、 试 方 技术水 平 、 场所流 动 和无 偿 献 血者 本身 状况 等 各种 因素 昀影 响 , 初筛 血 型 经 常 会发生 错 误 … , 给检 验科 增 加 很 多 工 作 量 和压 力 , 也 给外 采服 务科 和 血库 带 来 很 多麻 烦 , 如换 条形 码
A ayi o esn r cenn ro f lo p C E hn—i Q = o i odbn i hu5 5 0 ) n ls nrao sf reigerro o dt e H N C egJn( b hucyb o akQn o 30 0 s os b y t l z
间短 、 作忙写错 、 工 电脑录入错误 、 型标 签圈错 和血液有凝块 等。因此改善 工作环境 、 血 增强 责任心及 提高技术水 平便可 防止血 型差错 的发生 。
关 键 词 : 型 ; 误 ; 因 ; 析 血 错 原 分 中图 分 类 号 :4 6 1 R4 .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5 7 (0 0 0 0 4 0 1 5— 63 2 1 )3— 0 1. 3 0
初筛 : 玻璃 毛细管 采集献 血者 无名 指末稍 血 , 纸 板法 检验 。复检 : 纸板 法检验 , 正定 型采 用血袋 小 辨
血型报告错误原因的分析

血型报告错误原因的分析【摘要】目的避免血型报告错误,确保临床安全输血。
方法综合分析本组患者出现血型报告错误原因。
结果检验者工作粗心是主要原因。
结论临床与检验工作者加强责任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是防止血型报告错误的关键。
【关键词】血型;错误;原因正确的ABO血型鉴定,是临床安全输血的关键。
而错误血型的血液一旦输入,则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本组38例出现血型报告错误。
1.2 血型报告错误的原因1.2.1 血型测定的错误血型检测时因用了不洁的玻璃器皿出现假阳性,又因红细胞与血清的比例不当、过度离心或离心不足(未做反定型检测),又只用肉眼观察结果,使之在血型抗原较弱的情况下,微弱、细小的凝集未看到,而造成定型报告错误。
1.2.2 检验者工作粗心的错误在血型检测时,由于试管上未编号,离心后拿错试管,使之张冠李戴而造成血型结果错误;工作精力不集中,填写血型结果时因笔误而造成血型错误;把ABO标准血清的“抗-A血清”误认为“A型血清”,而“抗-B血清”误认为“B型血清”,使之判定结果错误而造成血型报告错误。
1.2.3 临床医生的错误临床医生在填写输血申请时,没有做血型检测,单凭印象或听信患者的主诉血型而造成血型错误。
1.2.4 临床护士的错误临床护士在抽取血标本时,未校对患者的姓名、床号,仅凭印象,抽了其他人的血液而造成血型报告错误或交叉配血不合。
1.2.5 血站发血的错误由于血站发送的血液袋上的血型与血袋内的血液不符而造成献血者的血型错误。
1.2.6 疾病导致血型结果的错误某些疾病可使受检者血液中有含量较高的冷凝集素,而产生自凝现象或由于疾病使患者红细胞上的抗原减弱而造成血型的检测错误。
2 结果与分析造成血型错误原因的分类结果表明,有71.1%(27/38)是由于检验者在血型鉴定检测时造成的差错,这其中65.8% (25/38)是检验者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责任心不强所致。
造成外采血型鉴定初复检不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造成外采血型鉴定初复检不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标签:血型鉴定;初复检不符输血治疗作为临床上挽救无数危重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之一,血站是临床用血的供应者和服务者,也是安全输血的保证者。
血液血清学检验是保证临床安全输血的根本,而血型鉴定则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关键和基础。
但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不合将会导致严重的输血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1]。
本文对我站开展外采血工作以来所发生ABO血型鉴定错误的情况作了回顾与总结,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2002年3月~2006年12月在我血站无偿献血官兵的手指血和静脉血,体检结果符合献血员健康检查标准。
1.2 血型试剂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南京华欣公司提供,保存在2-8℃,有效期内使用。
1.3 ABO试剂红细胞(本实验室自制)取等量3~5名同型献血者的红细胞,混匀,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稀释成2%~5%的红细胞悬液。
1.4 方法血型鉴定初检、复检均采用试管法,双人双试剂分别作初检、复检。
献血者血型检验程序:采献血者手指血做正定型,献血后回实验室用静脉血做正反定型。
2 结果2002~2006年我院血液外采血型初复检统计分析见表1。
3 讨论血型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
红细胞血型是首先发现的人类血型,到目前为止红细胞上已发现20多个血型系统,400多种血型抗原,血型是复杂的,红细胞血型特别是ABO血型抗原是临床输血工作中首先要鉴定和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血型系统。
血型鉴定是采血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血型鉴定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造成血型鉴定初复检不符,经事后复查和分析,存在以下原因:①外出采血各部队条件不一,环境温度达不到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宜温度,夏季和冬季尤为明显。
②标准血清效价低、亲和力不强。
如抗-A效价不高,可将A亚型误定为O型,AB型误定为B型,抗-B效价不高,容易将B型误定为O型。
③血型试剂交叉污染,如麻痹大意将抗A抗B试剂瓶盖盖反、操作时血型试剂被互染造成血型鉴定结果的误判、错判。
浅谈街头无偿献血初筛血型错误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街头无偿献血初筛血型错误原因及预防对策目的:分析街头无偿献血前ABO血型初筛错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36486人次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采取纸板法进行正定型的血标本中,发生初筛血型错误51例进行分析。
结果:抗原抗体反应时间过短11例(2157%),报告填写错误8例(1569%),交叉污染7例(1373%),抗原抗体反应比例不当6例(1176%),试剂加反6例(1176%),冷凝集5例(980%),判断错误5例(980%)。
结论:献血前ABO血型初筛错误大多数为人为因素所致,应强化员工质量意识,增强员工工作责任心,加强业务培训,严格执行SOP,以减少初筛血型错误的发生率。
标签:无偿献血;初筛;血型鉴定;预防措施目前街头无偿献血仍然为各采供血机构血液保障的重要来源,血型鉴定是无偿献血前血液检测的重要项目,血型鉴定的正确与否也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血的安全和患者的生命安危。
本站街头无偿献血前血型鉴定主要是采集献血者静脉血,以抗A、抗B血型试剂做正定型试验,来初步确定献血者的ABO血型,但受到街头无偿献血现场环境、人员、试剂等因素的影响,献血前初筛血型错误时有发生,为降低初筛血型错误率,保证血液质量,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笔者对工作中发现的51例初筛血型错误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站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份期间无偿献血36486人次,其中在献血前发生初筛血型错误51例。
12 试剂经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合格的抗A、抗B单克隆抗血清(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3 方法按照血型定型试剂使用说明书,在街头采血现场采集献血者静脉血进行ABO血型正定型的初步鉴定[1]。
2 结果51例初筛血型错误分布及原因见表1,初筛血型错误原因分类及比例见表2。
3 讨论从表2中可以看出,造成ABO血型初筛错误的原因大多数为人为因素,包括抗原抗体反应时间过短、比例不当、报告填写错误、交叉污染、试剂加反、判断错误等。
探讨无偿献血者初检血型鉴定错误的原因

探讨无偿献血者初检血型鉴定错误的原因
马晓莉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13(008)022
【摘要】目的通过对57810例无偿献血者初检血型错误的原因探讨,以便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避免错型的发生,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将2012年共57810例血标本同时进行ABO正反定型,检测血型结果与初定血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集无偿献血者血液57810例,发现血型不符标本76份,错型率为1.3‰,究其原因,大多是人为因素(占总错型的85.5%).结论人为因素是导致初检血型错误最主要的根源,找出错误发生的环节,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以保证初筛血型的准确性,减少临床输血风险.
【总页数】2页(P283-284)
【作者】马晓莉
【作者单位】450000,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479例无偿献血者初检血型错误原因分析 [J], 钟传村;沈奇荣
2.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初检血型错误原因分析 [J], 李伍升
3.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初检血型错误原因分析 [J], 李伍升
4.无偿献血者初检ABO血型鉴定错误的原因分析 [J], 覃克文
5.无偿献血者初检ABO血型鉴定错误的原因分析 [J], 覃克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初筛血型不符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初筛血型不符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目的研究并总结无偿献血者ABO血型初筛检测与确认复检血型不符原因,提出相应预防与改进措施,降低ABO血型鉴定不符的发生率。
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市采集的26498份无偿献血标本中初筛ABO血型与复检ABO血型不符标本进行原因分析。
结果12份标本初筛与复检ABO血型不符标本中,7例由人为失误导致,占58.3%,5例由技术因素导致,占41.7%。
结论造成初筛血型与复检血型不符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故应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严格执行血型初筛、复检、记录等操作流程,改善献血环境,加强试剂管理,改进血型初筛实验方法,降低血型不符的发生率。
标签:ABO血型鉴定;初筛血型;血型不符;原因分析;预防措施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措施就是无偿献血者的血型鉴定,正确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型可有效避免患者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1]。
根据我国《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 18467-2011)[2]说明,ABO血型(正定型)是献血前血液检测的必要项目之一。
目前大多数采供血机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前采取手指末梢血的ABO血型测定,而在次献血者则按献血记录填写血型,两类献血者献血后均留取试管血进行ABO血型的正反型检测。
目前血型初筛的正定型检测多采用纸板法,其结果往往受到人员素质、环境温度、试验条件、试剂效价、方法局限性、技术水平和无偿献血者本身状况等多方面影响,导致初筛血型检测结果不准确[3]。
本研究通过对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市采集的26498份无偿献血标本中出现的12例血型不符标本,进行血型不符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血型初筛的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市采集的26498份无偿献血标本。
1.2试剂与仪器标准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上海市血液中心,批号20130815);A、B、O标准红细胞试剂(北京金豪);生理盐水;血型纸板,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北京汉泰旭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序列号:2548);96孔U型板1.3方法1.3.1初筛毛细玻璃血管采集献血者无名指末梢血,分别加入已加有抗A和抗B血清的血型纸板中混合,3min后,根据红细胞凝集情况进行判断。
街头采血初筛血型错误原因分析

街头采血初筛血型错误原因分析摘要】目的减少ABO血型初筛错误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和献血者满意度。
方法收集连续5年无偿献血者采血前初筛血型错误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献血环境、人员培训、试剂管理等均会影响血型初筛正确率。
结论血型初筛错误大部分原因为人为造成,有的是技术问题、有的是责任心不够强。
加强此项工作的细节管理是减少错误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无偿献血 ABO血型初筛错误【中图分类号】R4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261-01目前我站无偿献血大部分来源于街头献血车和大中院校、机关、单位的集中采血,ABO血型初筛错误时有发生,为减少此项错误发生率,统计2009-2013年的,总结我站此方面的管理经验,与同行共同探讨研究。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在采血前静脉采集血液标本,做血型等各初筛项目检测.采血结束留取血袋导管中血液做血型和经血传播疾病标志物检测。
1.2 试剂及仪器抗-A、抗-B单克隆抗血清(抗A、抗B试剂效价1:128)(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人ABO血型反定型红细胞试剂(北京金豪);试剂均经批批检,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瑞士TECAN公司RSP150全自动加样系统, 离心机, LD5-2A离心机、回旋振荡器、实验室数据控制系统Liswell软件、酶标仪。
96孔U型板;专用血型纸板。
1.3方法街头采血车采献血者指尖血(2009年-2011年)、静脉血(2012年-2013年),用纸板法做初筛血型;实验室用微板法,采用全自动加样系统加样,加样后震荡2分钟,放置10分钟后用波长450nm酶标仪判读结果。
如结果与标本管标识的初筛结果不一致,取管血和血袋上的血样辫血重新检测。
如怀疑亚型或定型有疑问者用试管法进一步确认。
2 结果表1 初筛血型错误情况统计结果年总人次错误数错误率%2009 20899 38 0.1822010 22697 56 0.2472011 26256 36 0.1372012 23134 19 0.0822013 22094 14 0.063合计 115080 163 0.142表2 不同采血形式血型初筛错误率统计结果总人次错误数错误率%站内常规采血 12605 8 0.063街头采血车采血 62489 76 0.122站内集中采血 18650 32 0.172外出集中采血 21336 47 0.2203 讨论经分析血型初筛错误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A型、B型、AB型错定为0型和AB型错定为A型、B型均属于抗原未检出。
血型鉴定错误的原因分析

血型鉴定错误的原因分析摘要】正确的ABO血型鉴定是临床安全输血的关键,错误的血型鉴定会危及患者生命。
对工作中血型鉴定错误的原因与结果加以分析,用以保证输血安全。
血型是人体的遗传性状,是人体各种细胞和各种体液的抗原抗体差异。
每位患者在输血前要做血型鉴定,正确的ABO血型鉴定是临床安全输血的关键,而错误的血型鉴定,血液一旦输成,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回顾多年来工作中遇到17例造成血型鉴定错误的原因与结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假阴性是错误重要原因之一假阴性就是应该凝集而未凝集,原因如下:1.1标准血清效价太低血清效价不符合标准,亲和力不强,保存方法不当或储存时间太长而效价不高。
1.2被检红细胞敏感度降低如新生儿红细胞血型抗原形成不足,老年人红细胞敏感度下降。
1.3红细胞悬液过浓或过淡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当,反应不明显。
1.4溶血反应标准血清灭活不全,导致溶血。
溶血后红细胞过少或消失,观察不仔细,误将溶血看成不凝集。
1.5溶解性抗原或血型物质的中和作用未经洗涤的红细胞悬液中,带有血浆中的血型物质。
特别是轻度溶血时,部分溶解红细胞释放大量溶解性抗原,可将血清中相对应抗体中和,导致抗体不足,使红细胞不凝集。
1.6试验时间过短时间不够,较弱凝集就不能出现。
玻片法不少于15min,不完全抗体配血不少于1h。
1.7反应温度不适当完全抗体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0℃左右,最低可至4℃;不完全抗体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7℃。
1.8轻度凝集误认为不凝集。
1.9不完全抗体遮断引起假阴性例如新生儿溶血病时。
2 假阳性所至血型鉴定错误分析假阳性就是本不凝集,却出现非特异性凝集现象。
原因如下:2.1红细胞缗钱形成可见于血浆蛋白紊乱,血沉加快的各种病例; 实验中温度过高、作用时间过长,至水分蒸发,血清浓缩。
2.2寒冷凝集多数正常人的血清在0-2℃时能凝集本人红细胞,这种凝集素效价不超过1:16。
这种凝集是可逆的,0-5℃最强,20℃时既可消失。
但是在支原体肺炎、自身免疫性贫血、肝硬化、红斑狼疮等患者血清中,可出现高效价病理性自身冷性抗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筛血型鉴定不符合原因浅析
【关键词】无偿献血;血型鉴定;原因分析
血站向临床发送血型鉴定正确的血液是安全输血的保证,作为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我们应在做血型初筛时,就应严把血型鉴定第一关。
为更好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提高血型初筛的准确率,我们对2009年献血工作中ABO血型初筛鉴定错误的情况、及其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我们对参加无偿献血26958人份进行血型初筛鉴定。
1.2 试剂初筛和正定试剂为长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反定试剂为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上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方法初筛取手指末梢血5微升用单克隆法进行血型鉴定,采集血液后用留样标本回实验室进行正、反正型,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 结果
2009全年26958份血型样本初筛中经检验部门确认血型不符合18份,占血液标本的0.067%。
其中初筛人员自身因素和其他因素13例,环境因素3例,标本因素和试剂因素各1例。
2.1 环境因素和3例占不符合标本的16.67%。
由于采血车空间小,在献血人员较集中时,人员嘈杂影响工作人员注意力导致血型误判,或天气寒冷时冷凝集的影响也会导致血型错误。
2.2 标本因素1例占不符合标本的5.56%。
由于亚型、弱凝集和弱抗原的存在,标本与抗血清反应后呈现混合视野凝集,在专用血型鉴定卡上不易判定。
另外血型抗原B相对A较弱,所以侧凝集反应不明显,微弱细小的凝集未能看到,导致血型不符。
2.3 试剂因素1例占不符合标本的5.56%,由于血清效价降低或未妥善放置。
2.4 初筛人员自身因素和其他因素13例占不符合标本的72.22%。
2.4.1 初筛人员自身因素
工作人员理论不扎实、技术不够规范,或试剂抗-A、B瓶盖盖反、未能按SOP操作,出现细胞与血清试剂比例不当、细胞与血清试剂未充分混匀、反应时
间不够等错误操作[1]9例。
2.4.2 其他因素
包括信息录入人员输入错误、血型标签填涂错误等4例。
3 讨论
调查初筛血型不符合情况结果表明, 初筛人员自身因素和其他因素所占比例较大。
主要原因检测者和其他相关流程人员责任心不强和精力分散有关。
虽然血型初筛鉴定操作简单,但责任和影响重大。
其次亚型、冷凝集、弱抗原等初定不符合率所占比例较小。
由于在采血车上献血只做正定,对其很难发现,在复检时通过加温、洗涤正、反鉴定亚型才能确定。
固定献血屋建立将会排除环境和气候这些影响因素。
总之每一个采血环节稍一疏忽均可导致血型与实验室不符,除了工作人员在献血过程中认真细致,加强自己的责任心外,还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加以规范,这样才有可能把血型初筛不符合率降的更低,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国光,赵桐茂.红细胞血型//肖星甫.输血技术手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