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易腐货物物流运送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合集下载

物流配送中心评价指标

物流配送中心评价指标

订单拣选子系统
0.48
复核配送子系统
0.48
仓储策略/拣选策略
0.52
装卸设备
0.36
分拣设备
0.36
搬运设备
0.34
车辆运输设备
0.30
条码扫描系统
0.03
REID系统
0.03
安全监控系统
0.03
管理信息系统
0.02
GPS系统
0.02
绝对权重 0.0756 0.0672 0.0672 0.0672 0.0630 0.0612 0.0558 0.0780 0.0720 0.0720 0.0480 0.0540 0.0540 0.0510 0.0450 0.0392 0.0392 0.0378 0.0336 0.0294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07:01:2907:01:2907:01Friday, January 22, 2021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1.1.2221.1.2207:01:2907:01:29Januar y 22, 2021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1年1月 22日上 午7时1分21.1.2221.1.22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1.1.2221.1.22Fri day, January 22, 202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7:01:2907:01:2907:011/22/2021 7:01:29 AM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1.1.2207:01:2907:01Jan-2122-J an-21
复核配送子系统评价指标
人工复核人员日均工作量(50/张) 人工复核人员资源利用率(62%)

运输效益评估与分析

运输效益评估与分析
排放标准与监管
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并加强监管,促使企业 采取环保措施降低排放。
运输环境管理建议
政策引导与支持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采取环保措 施,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
企业合作与创新
企业间应加强合作,共同研发环保技术和产品, 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ABCD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运输环境问题的 认识和环保意识。
提高运输速度
采用更快速、更高效的运输方式或工具,缩短运输时间。
强化信息沟通
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减少等待和延误时间。
运输时间管理建议
1 2
制定合理的时间计划
根据货物的特性和要求,制定合理的运输时间计 划。
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水平
加强运输组织管理,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3
强化风险管理
加强风险管理和应对措施,减少不可抗力因素对 运输时间的影响。
绿色供应链
企业将环保理念融入供应链管理,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运输环境优化策略
交通规划与设计
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布局,优化交通网络结构 ,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智能化与自动化
通过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提高运输效率,减 少不必要的交通拥堵和排放。
清洁能源推广
鼓励使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清洁能 源车辆,减少燃油车辆的使用。
影响。
运输安全保障措施
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安全培训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运输市场 秩序和安全监管。
对驾驶员、船员等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定期检查和维护
建立应急预案
对运输工具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物流运输效益评估

物流运输效益评估

物流运输效益评估物流运输是现代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效益评估对于企业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物流运输的效益进行评估,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益。

一、成本效益评估物流运输的成本效益评估是衡量物流运输运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中,运输成本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衡量的成本之一。

物流企业在进行成本效益评估时,需要考虑运输过程中的人力成本、运输工具成本、燃油成本等。

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运输速度、运输安全、运输的稳定性等因素。

通过对物流运输成本的评估,企业可以找到运输成本的主要构成要素,并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策略。

二、时间效益评估物流运输的时间效益评估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物流运输所实现的效益。

时间成本是物流运输过程中常常被忽视的方面,然而,随着节奏加快的社会发展,时间成本愈发重要。

从发货到到达目的地所需要的时间,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营效率。

通过时间效益评估,企业可以找到物流运输中的时间瓶颈,并通过改进运输流程来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益。

三、资源利用效益评估物流运输过程中,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运输工具资源以及燃料等。

对于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益评估,企业可以通过评估员工的工作强度、工作效率以及员工流动性等指标来评估。

对于运输工具资源以及燃料的利用效益评估,可通过评估车辆利用率、燃料效率等指标进行。

通过资源利用效益评估,企业可以找到资源的浪费点,并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环境效益评估物流运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运输工具的燃油排放、噪声污染等问题对环境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企业应重视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效益评估,通过评估环境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评估物流运输效益的基础上,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一步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益。

首先,通过优化运输流程,减少中间环节,提升运输效率。

其次,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运输的可追踪性和管理的便捷性。

综合运输物流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运输物流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运输物流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1. 综合运输体系1.1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中部崛起”战略和“综合交通网中长期规划”的进一步推进和更深入的实施。

全国各重要城市的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各地均力求抓住这个发展交通的大好机遇,积极响应者国家的发展政策及其规划,力求打造一个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此发展背景下,以综合运输为主要业务的物流行业也在蓬勃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了现代化的物流运输业。

在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物流结点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在不断的加快之中,怎样对物流结点的建设进行有效合理的规划,科学地对其进行经济评价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向物流结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可行性评估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物流行业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2本文通过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费用及其效益的分析,与其经济评价和对其社会效益评价的相关特点,模仿交通运输类对其自身项目经济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的方法,大胆的提出了对有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和对其更为重要的社会效益的相关评价。

因此,如何解决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社会效益的评价这一核心问题,成为现今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如能解决对其社会效益的评价问题,将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健康发展。

1.3运输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也随之兴起,在现代物流综合运输体系中,有五种共存的运输方式,其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

这五种运输方式较好的进行了优势互补,能够互相协调发展,取长补短,紧密结合起来,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个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

这五种运输方式各有其优劣之处,铁路运输运量大,安全和环保,但轨道建设的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公路运输方便、快捷,但却占用土地众多,汽车废气污染严重;而航空运输飞行时速高,舒适性佳,但机场建设耗时长,成本大,且多数情况下建在市郊等僻静处,中转极其不便;水路运输虽然成本低却是运输速度慢;管道运输在油、气等长距离运输方面拥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物流系统综合评价概述与指标体系

物流系统综合评价概述与指标体系

1.900 V 0.318
0.782
求根法:
2 .466 V 0 .405
1
0 .633
W
0
.
106
0 .261
0 .637
W
0
.105
0 .258
(五)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求得的W的元素为同一层次因素对于上一层次因素 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这一过程称为层次单排 序。 能否确认层次单排序,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所谓一致性 检验是指对A确定不一致的允许范围。
(二)多级递阶的层次结构
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分析,首先要把问 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想要达到的总目 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 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 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 构模型。
一个典型的层次可以用下图表示出来:
目标层 准则层 方案层
二、系统综合评价的步骤
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的一般步骤
第二节 物流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系统评价指标
指标是衡量系统总体目标的具体标志。 在系统评价时通常采用多种尺度进行相互比较, 这种尺度就是评价指标。 一般来说,系统目的/目标是多层次的,相应地, 用于评价这种目的/目标的指标也不只一个,也应 该是具有层次结构的一个体系,这就是系统的评 价指标体系。
1/ 3 3 1
(四)相对重要程度(即权重)的计算
实践中可以采用求和法或求根法计算特征值的近似值。
(1)求和法
①将判断矩阵A按列归一化(即列元素之和为1):b ij
②按行求和:vi
n
bij
a ij a ij
j 1
③归一化:wi0
vi vi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衡量库存的周转速度,以及如何提高库存周转率。
仓储空间利用率
评估仓储空间的利用率,以及如何提高仓储空间利用率。
货物损失率
衡量仓储过程中货物的损失率,以及如何降低货物损失率。
订单处理效率
订单处理时间
衡量订单从接收到处理完成所需的时间,以及如何缩短订单处理 时间。
订单处理错误率
评估订单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率,以及如何降低订单处理错误 率。
物流评价贯穿于整个物流过程中,包括运输、仓储、包装、 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管理等环节。
物流评价的目的
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 成本
通过对物流过程进行评估和优化,可以提高 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 竞争力。
满足客户需求
通过对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行评估,可以更好 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占比
物流总成本中运输成本的占比,反映运输 环节的经济贡献。
单位运输成本
单位运输距离或单位运输量的成本,反映 运输效率。
运输损耗成本
运输过程中造成的货物损失或时间损失, 反映运输质量。
仓储成本
仓储设施折旧
仓储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因自 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价值减 损。
仓储人工成本
仓储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 等人力成本。
02
03
供应链稳定性
物流活动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活动的稳定性对整个供应链的稳 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06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与完善建议
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
效率
衡量物流系统的资源利用和成 本控制能力。
响应速度
衡量物流系统对市场变化和客 户需求的响应速度。
有效性
评估物流系统在满足客户需求 方面的表现。

运输绩效评价指标

运输绩效评价指标
该地区承运人运输服务指标评价表
运价
承运人 (元/吨 公里)
A
0.25
B
0.20
C
0.3
D
0.35
权重
30%
信誉 等级
10 9 8 7 10%
运输时 运输能 安全性
间(天) 力
8
3
9
7
4
10
9
2
8
10
2
10
25%
25%
10%
注:安全指标以10分为最安全,运输能力指标以 10分为运输设备最好和运输网络最发达。
Pn=Nn/Nt
运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4)客户服务 1.客户投诉率 :在T时间段内,没有收到 货物的客户向客户投诉第三方物流企业 的比率。该指标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客户投诉率=客户投诉次数/总的送货总 数。
2.客户投诉处理时间 :一般为2小时。可 以根据行业情形,适当调节。但如果客 户重复投诉,则此权重应该加大。
运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3)运输过程 1.货物及时发送率 :一定时 期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接到客 户订单后,及时将货物发送 出去的次数与总订单次数的 百分比来表示。设时段T内, 及时发货次数为Ni,总的订 单次数为Nt,则及时发货率 为:
Pi=Ni/NtBiblioteka 运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3)运输过程 2. 货物准时送达率 :按照客户 的需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产品安 全准确地送达目的地。设时段T 内,准时送达数为Nd,总的订 单次数为Nt,则准时送达率为 :
2.考核结果总分大于90分,承诺优先装卸货服务 3.考核结果总分大于80分小于90分,向供应商提出
改进通知,直至改进。 4.考核分数低于80分,向供应商提出警告通知,连

物流运输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物流运输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况。
04
提高物流运输服务质量的措 施
加强物流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01
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完 善,能够提高物流运输的通达性和效率。
02
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实现物流 资源的集中管理和优化配置。
03
加强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的建设,提高货物中 转和运输效率。
提高物流运输信息化水平
01
02
03
推广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物 流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共享。
建立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实 现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数据 交换。
提高物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 可靠性,保障物流运输的顺畅 进行。
优化物流运输组织管理
推行精益物流管理理念,实现物流运输的精细化和高效化。 优化运输路径和配送方案,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运输效率。 加强物流运输过程的监控和管理,提高运输可靠性和安全性。
能源消耗量
衡量完成单次运输任务所需的能源消耗量, 包括油料、电力等,反映物流企业的节能减 排措施。
03
物流运输服务质量的评价方 法
层次分析法
总结词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对各层元素进行比较和判 断,确定权重,最终得出评价结果。
详细描述
层次分析法首先将评价目标分解为若干层次和指标,然后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层次元素的相对 重要性,最后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并对整个物流运输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价。该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各 种因素,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准时到达率
评估货物按照预定时间到达的频率, 反映物流企业的调度和组织能力。
运输可靠性指标
货物损坏率
衡量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损坏的比例,反映物流企业的包装和 装卸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鲜活易腐货物物流运送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作者:杨凯来源:《物流科技》2009年第04期摘要:文章从鲜活易腐货物需求和物流运送的发展现状入手探讨了鲜活品物流的发展空间,在分析了影响其物流运送的各项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鲜活易腐货物物流运送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影响因子的排序,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鲜活易腐货物;物流运送;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Based on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eed and transportation of fresh perishable goods, and considering every factor influenced the logistics of this kind of cargo, a comprehensive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transportation's integrated beneficial result was established. The system was build by the method of AHP. Through this way, the order of every influenced factor which can be used by enterprises when they make some decisions can be gotten.Key words: fresh perishable goods; logistics trsport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0引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趋向多元化使得人们对食品的要求更注重新鲜、多品种、高品质、更营养和更安全。

鲜活易腐货物的物流运送面临着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迫切需要迅速的发展和提升。

本文首先从鲜活易腐货物的需求增长趋势与鲜活品物流运送的发展现状入手探讨鲜活品物流的发展空间,并尝试构建鲜活易腐货物物流运送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加强以“消费需求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并对企业鲜活品物流运送综合效益及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1鲜活易腐货物的需求增长分析据预测2010年全国肉类需求量将达到8 306万吨,肉类延伸制品将由目前的250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 300万吨,人均约10公斤。

且消费发展趋势逐渐由冷冻肉向热鲜肉,再由热鲜肉向冷鲜肉转变[1];中国速冻食品近年来也正以35%的高速度递增,食品种类涵盖了粮油、水果、蔬菜、畜禽和水产五大行业;中国乳制品消费自1990年到2000年的10年间乳制品年均增长率即高达12.1%,居世界首位。

近年来,消费增长更加迅速,2004年全国液态奶总产量迅增至800万吨,比2000年产量增长了近6倍。

然而,目前中国乳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仅为1%上下,而经济发达国家已经超过20%以上,二者差距悬殊。

对于果蔬类,预计至2010年,中国水果总需求量将达到8 000万吨,人均需求量相应达到57.31公斤。

2010年,中国蔬菜总需求量将达到30 408万吨,人均需求量相应为217.84公斤。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蔬菜生产国,但物流运送中的损耗量也非常巨大,所以物流成本高居不下,亟待改善。

另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以出口为导向的水产品生产、加工体系。

目前向150个国家(地区)出口水产品,其中向日、美、韩和欧盟市场的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82%以上;冷饮行业更是中国一个广大的消费市场,其规模在不断扩大,消费的季节性差异逐步消失。

目前国内人均消费量仅为1.1公斤,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美国人均冷饮消费量已达40公斤,是我国的36.4倍。

悬殊的差距同样表明我国冷饮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与此相应的冷藏保鲜物流运送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鉴于上述,我国消费者对于鲜活易腐产品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消费者购置鲜活易腐食品的比重日益上升,加之鲜活易腐产品的海外需求和出口,致使冷冻冷藏食品成为经营者一个重要的利润来源。

因此,快速健全和提高鲜活易腐品物流系统,加强鲜活易腐品物流运送质量和效率,无疑将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先占据优势地位。

2中国鲜活易腐货物物流运送的发展现状我国平均食物年产值约为3 000亿美元,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冷藏技术与冷藏运输率不足等原因,在物流运送中的损失超过20%。

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30%,每年有总值约750亿元人民币的农产品在运送过程中损失,腐烂损耗的果蔬可满足近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居世界首位[2],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耗率则控制在5%以下。

欧、美、日等国食品冷藏运输率达80%~90%,东欧国家约50%,而我国只有10%左右,其中铁路运输率为25%,公路运输率为15%,水路运输率为1%,空运运输率为0.1%,其余均采用普通棚、敞车运送,缺少冷藏运输设备[3]。

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物流,也造成某些食品售价高居不下,一些易腐食品售价中甚至高达7成是用来补偿物流过程中损失的货物价值[2]。

消费者对高价值的易变质、需冷冻食品的生产和消费的增加,更加大了鲜活易腐品物流的缺口。

具体来说,我国鲜活易腐品物流运送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运送过程缺乏先进的冷藏保鲜设施,包装防腐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较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多式联运尚难实现;三是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冷藏保鲜链;四是运送时效和运送期限亟待提高。

3鲜活易腐货物物流运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1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鲜活易腐货物物流运送综合效益的评价最终是为了定量地测算和比较出采用不同方案时鲜活易腐品物流运送综合收益的高低,或对不同方面进行投资改善时有据可循。

因此,评价体系从尽力满足消费需求和提高物流运送的综合效益的总目标出发,进而确定对鲜活易腐品运送效益影响较大的因子指标及其权重,最后用加权平均法得出在实际中可选不同运送方案的综合效益值,并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以选取较佳的可行方案。

3.2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型构建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鲜活易腐品物流运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型。

层次分析法是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4]。

所谓层次就是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影响和隶属关系将所有因素按若干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我们在多方考察和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将其归类和分层,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分层结构[5]。

主要分为三层,第一层次为目标层即满足消费需求和提高鲜活易腐货物物流运送的综合效益;第二层为对总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物流技术、保鲜运输组织、绿色物流和顾客满意度;第三层次是对第二层指标的具体分解。

值得加以阐明的是,据有关资料显示,100吨毛菜可以产生20吨垃圾,由此推算未进行预加工的一些鲜活品在物流运送中存在着一个数量惊人的无效物流成本和废弃物处理运行成本[6]。

因此我们把鲜活品预加工和废弃变质物的处理作为做好绿色物流,提高综合效益主要考虑的因素。

3.3构造判断对比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影响鲜活易腐货物物流运送综合效益的各个因素,建立比较矩阵,即每一层元素对上一层元素的重要性值。

假定A层元素与下层元素C1,C2,C3,…,Cn间有关,创建比较矩阵,其形式如下:在全面了解和衡量鲜活易腐货物物流运送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各个指标的基础上,确定各因素的判断矩阵如表1-表5。

3.4一致性检验如果决策者给出的判断矩阵是一致的,则意味着决策者对各个因素所作的两两比较是可以传递的,即决策者在进行比较时判断思维是一致的。

如果不具备一致性,那么判断矩阵则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各元素所占的比重。

方法如下:首先计算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指标:CI=式中,CI可视为判断矩阵对一致性的偏离程度。

但最终我们需要通过矩阵的一致性比率CR,来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当CRCR=其中RI是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对于特定的n,随机构造正互反矩阵,矩阵元素从1,2,…,9,1/2,1/3,…,1/9中随机抽取。

取充分大的子样(如500个样本)求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的平均值λ′,平均一致性指标RI=CR==0.026结果表明,比较矩阵可以接受。

3.5计算组合权向量各个影响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层次总排序计算如表6所示。

4结论(1)从总体排序来看,保鲜物流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依旧是基础设施的保障,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才能够讨论如何更有效、更经济地进行鲜活易腐品的物流运送。

因此这需要政府对此的关注,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甚或整个物流行业的合理统筹与经济投入,以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流设施保障体系。

(2)先进的冷藏保鲜技术是保鲜物流运输的核心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保鲜物流的总体效益,还涉及到食品的安全性等。

比如,化学杀菌剂一直是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主要处理方法,但基于环境与健康等因素的考虑,它在果蔬保鲜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质疑:辐射储藏对果蔬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如是否会致毒、致癌、致畸及致突变[7]。

当然权威专家指出未来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将从采后生理学角度,从细胞和分子成熟与衰败的机理入手,前景不可估量。

因此,冷藏保鲜技术的合理投入将对保鲜物流的综合效益及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3)鲜活品的预加工可保证保鲜物流的有效性,以实现物流的增值目标,提高保鲜物流的整体效益,不可忽视。

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可依据权向量的排序看出,由此即可选择性地先行对影响保鲜物流综合效益较大的影响因子进行投入,以期以有限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回报。

参考文献:[1]宗岩. 我国铁路冷藏运输现状及发展建议[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7(5):21-23.[2]刘艳, 刘红, 陶梅京. 食品的冷链物流[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2):162-164.[3]郭萍, 纪嘉伦, 张岚,等. 我国铁路冷藏运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 铁道货运, 2004(3):36-38.[4]林齐宁. 决策分析[M].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3.[5]王岳峰. 谢如鹤. 保鲜物流及其发展研究[J]. 物流技术, 2006(7):65-67.[6]裴劲松.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物流技术, 2007(7):23-24.[7]谢如鹤, 刘霆. 保鲜链——食品物流的后起之秀[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4(5):14-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