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合集下载

大专医学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大专医学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临床医学二、授课教师:[教师姓名]三、授课班级:[班级名称]四、授课时间:[具体日期] [具体时间]五、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体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树立敬业精神。

六、教学内容:1. 引言:简要介绍[具体知识点]的背景和重要性。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具体知识点],包括概念、分类、特点、诊断、治疗等。

3.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病例,分析[具体知识点]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进行[具体操作技能]的演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具体知识点],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3. 实践操作法:教师示范操作技能,学生跟学练习,提高动手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具体知识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具体知识点]的背景和重要性。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 理论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具体知识点],包括概念、分类、特点、诊断、治疗等。

(2)结合实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4.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操作技能,包括[具体操作步骤]。

(2)学生跟学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具体知识点],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

(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学习成果。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具体知识点]的重要性。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出勤、参与度、互动情况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医专教案设计万能模板

医专教案设计万能模板

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力)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学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点讲解(知识点)中的关键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知识点)中的复杂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例、故事、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讲解(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结合实例,讲解(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分析(知识点)中的难点,提供解题思路。

3. 课堂练习(1)布置与(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知识点)的关键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5. 布置作业(1)布置与(知识点)相关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课堂练习:分析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3. 教学改进: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注意事项:1.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结合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课后及时总结,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职内科学教案模板范文

高职内科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内科学授课对象:高职医学类专业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 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知识。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

3. 素质目标:- 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一、导入- 通过提问或案例分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 疾病名称及概述-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要点- 治疗原则及方法- 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三、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疾病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第二课时一、复习- 回顾第一节课的重点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课堂讨论- 分组讨论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沟通能力。

三、实验操作-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如心肺听诊、血压测量等,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临床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案例分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表、图片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易懂。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疾病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沟通能力。

5. 实验操作: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如心肺听诊、血压测量等,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临床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临床技能考核:通过临床技能考核,评估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

医学院授课教案模板及范文

医学院授课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模板【教案名称】【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了解)……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高)……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培养学生)……4.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培养学生)……【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概述2. 教学重点3. 教学难点【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讨论法4. 实验法5. 其他【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2. 实物教具3. 教学模型4. 教学视频5. 其他【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讲授新课3. 案例分析4. 讨论与互动5. 实验操作6. 总结与回顾7. 作业布置【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2. 作业完成情况3. 期末考核二、范文【教案名称】呼吸系统疾病概述【授课时间】2021年9月15日【授课班级】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1班【授课教师】张老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兴趣,提高医学职业道德素养。

4.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概述:呼吸系统疾病概述2. 教学重点: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3. 教学难点: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讨论法4. 实验法【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2. 教学模型3. 教学视频【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系统讲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病例,分析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 讨论与互动:分组讨论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措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医学大专教师教案范文模板

医学大专教师教案范文模板

医学大专教师教案范文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医学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

三、授课时间每节课45分钟。

四、授课教师XX医学大专院校,XX教师。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2)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实践操作能力;(3)提高学生运用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医学知识;(2)通过实验、实习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采用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医学事业,具有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2)树立正确的医疗观念,关注患者需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2)医学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3)医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应用;(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通过提问、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与新课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临床案例导入:选择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典型病例,引导学生思考病例中的问题,为新课的学习提供实际背景。

2、新知讲授(20分钟)(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源,生动形象地讲解新课内容;(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医学理论知识;(3)突出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核心知识。

3、合作探究(15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新课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2)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共同查找资料、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一、前言1. 教案简介:本教案是为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编写的,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具备临床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

2. 适用对象: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专业一年级学生3.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医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医学伦理,为学生后续学习医学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医学基本概念医学的定义医学的基本任务医学的发展阶段2. 医学伦理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医学伦理的基本规范医学伦理的实际应用3. 医学发展历程中国医学的发展历程西方医学的发展历程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医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医学伦理。

2.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医学伦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考试成绩:考察学生对医学基本概念、医学伦理和医学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课时本章教学共计2课时,第一课时讲解医学基本概念和医学发展历程,第二课时讲解医学伦理。

六、解剖学基础知识1. 教案简介:本章节旨在让学生掌握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人体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2. 教学内容:人体的结构组成人体器官的功能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方法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体结构组成和功能。

实物观察法:观察人体解剖学标本,加深对解剖结构的理解。

4. 教学评价:平时成绩:观察标本的表现、课堂提问等。

考试成绩:考察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掌握。

七、生理学基础知识1. 教案简介:本章节帮助学生了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

2. 教学内容:生理学基本概念人体的主要生理功能生理学的研究方法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理学基本概念和生理功能。

实验法:进行生理学实验,观察生理现象。

4. 教学评价:平时成绩:实验报告、课堂提问等。

高校医学教师教案范文模板

高校医学教师教案范文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心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心脏泵血机制、心率与心律、心脏病的常见类型及其临床表现。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心脏功能与疾病关系的能力,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思维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心脏生理学研究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关爱生命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1. 心脏泵血机制2. 心率与心律3. 常见心脏病及其临床表现教学难点:1. 心脏泵血机制的详细过程2.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心脏在人体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心脏是人体的“泵”,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维持生命活动。

二、讲授新课1. 心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心脏的结构,讲解心脏各部位的功能。

- 强调心室和心房在心脏泵血过程中的作用。

2. 心脏泵血机制- 讲解心脏泵血的基本原理,包括心室收缩、心室舒张、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 通过动画演示心脏泵血的过程,使学生直观理解。

3. 心率与心律- 讲解心率、心律的概念,以及影响心率和心律的因素。

- 举例说明常见的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颤等。

4. 常见心脏病及其临床表现- 介绍心脏病的基本类型,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

- 分析各类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如心绞痛、心力衰竭等。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3. 教师总结,点评学生的回答。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心脏泵血机制、心率与心律、心脏病及其临床表现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心脏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加深对心脏生理学的理解。

2. 查找资料,了解一种心脏病及其治疗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心脏生理学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红旗颂》音乐欣赏课教案

《红旗颂》音乐欣赏课教案

《红旗颂》音乐欣赏课教案(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陆春)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教学年级:2年护理、护专、临床、卫监、卫管、中西医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感受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体验调性转换和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气势,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具准备:录音机、欣赏磁带、钢琴、投影主旋律谱、录像机、电视机、《红旗颂》演奏录像带。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管弦乐曲《红旗颂》(出示标题以及作者)二.作者简介:吕其明,1930年出身于安徽,11岁参加新四军文工团,曾得到老一辈音乐家的精心指点。

解放后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从事音乐创造,先后为《铁道游击队》、《南昌起义》等三十多部电影作曲,其中有不少插曲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一直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流传至今,久唱不衰。

此外,还创作了十多首大中型器乐曲,《红旗颂》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1965年。

三.复习管弦乐队知识:师:管弦乐队就是以管弦乐器为主的乐队。

你还记得有哪几类乐器组成的?生:弓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

四.欣赏乐曲1.交谈导入:师:从标题看怎么理解《红旗颂》?生:歌颂“红旗”。

师:歌颂的形式有诗歌、散文、歌曲,而单纯用音乐歌颂红旗的大家听的不多,今天我们欣赏的就是用音乐的手段歌颂红旗,用乐器的不同色彩烘托气氛。

当我们仰望五星红旗时,自然就会想起一首庄严的歌,你能说出是什么歌吗?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哼出《国歌》的前奏)2.初听全曲,听辩曲中熟悉的《国歌》音调:(要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用举手的动作表示所听到的熟悉的音调。

)3.随琴声哼唱主题音乐,加深对这一颂歌音调的感受与理解。

(投影主旋律谱)4.介绍乐曲结构,了解作品规格:师:作品采用了带再现的三部结构:A+B+A(板书)5.分段赏析:(插入解说,感受气势,理解内涵)⑴.A段:(第一段)开始以小号奏出《国歌》音调为素材的雄壮宏伟的引子,经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辉热烈和庄严的深切感受,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忆之中:啊!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主题又一次转调出现,转调后的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仿佛是亿万人民欢腾热烈的情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分钟
15分钟
30分钟
15分钟
教学目的
掌握母乳喂养的正确体位、含接姿势和挤奶手法。
教学方法
1.教师示教。
2.学生在模型上练习。
教学重点
1.坐位哺乳的技巧。
2.手法挤奶。
教学难点
1.坐位哺乳的技巧。
2.手法挤奶。
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高级助产技术》吴佩玲主编校内出版2008年
参考书:《产科学》第一版,颜丽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教研室: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职称
授课日期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授课类型
教学手段
高级助产技术
实验教学
模型
授课内容
实训十八母乳喂养的技巧
学时数
4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和讲授提纲)
时间安排
1.坐位哺乳的技巧。
2.手法挤奶。
3.教师指导,学生在模型上练习。
4.教师抽查学生操作情况并总结。
【操作内容及步骤】
一、教师示教。
介绍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
(一)帮助母亲坐位哺乳
l.问候母亲,介绍自己
2.评估母乳喂养,观察母乳喂养情况。
3.指导母亲身体放松,取坐位,以舒适为宜。
4.指导母亲正确抱孩子
5.指导母亲如何托着乳房给孩子喂奶:
6.指导母亲帮助孩子含接
(二)手法挤奶
1.挤奶前准备:
①清洗乳头;
②准备清洁或无菌的盛奶容器;
③刺激射乳反射。
2.方法:
首先让母亲把手彻底洗净,取舒适体位,坐或站均可,将容器靠近乳房,母亲身体略向前倾;将拇指及食指分别放在距乳头根部2cm处,二指相对,其它手指托住乳房;用拇指及食指向胸壁方向轻轻下压,压力作用在拇指及食指间乳晕下方的乳房组织上(必须压在乳晕下方的乳窦上),反复一压一放,依各个方向按同样方法压乳晕。注意压乳晕的手指不能有滑动和摩擦的动作,不要挤压乳头。本操作不应引起疼痛,否则方法不对。一侧乳房至少挤压3~5分钟,待乳汁少了,就可挤另一侧乳房,双手可交换使用,每天挤奶6~8次或更多。
【注意事项】
二、教师指导,同学在模型上练习。
三、教师抽查学生操作情况并总结。
设问:如何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呢?
掌握坐位哺乳4个要点。
孩子含接乳头的方法是什么?
挤奶前做何准备?
如何防止乳头皲裂?
小结:
熟悉并能灵活指导产妇进行坐位哺乳、手法挤奶。预源自:产房设置授课记录:
《妇产科学》第六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中华妇产科学》第一版,曹泽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思考题
1.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是什么?
2.母亲坐位哺乳的4个要点是什么?
3.何时手法挤奶,手法如何?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实训十八母乳喂养的技巧
【实训仪器设备】
清洁毛巾、清洁或无菌的盛奶容器、乳房模型、婴儿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