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障碍

合集下载

我国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a^\2017 年 3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University Educatio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arch,2017我国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胡大伟1郝玉娥2(1.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2.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南衡阳421001)[摘要]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外语界所关注的.问题。

当前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不足已袭是不争的事卖,造成这种状况既有《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方面的因素,也有现行教材编写不足的问题,还有英语专业教师主观能动性方面的原.因。

..因此,要改变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不足的状况必须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和理念三方面着手,方能成功n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思辨'不足;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7)03-0099-04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我们外 语教学界长期关注的间题。

黄源深(.1998)指出,外语系 的学齒遇到论争需要说理的时候,写文章需要论述的 时候,听讲座需要发何的时候,常常会脑子里一片空 白,觉得无话可说'他将这种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 理、思考、辨析能力所造成的现象,称之为“思辨的缺 席'之后,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不足的问题便成了外 语学界讨论的热点学者纷纷讨论外语专业大学生思辨 能力的不足(.高一虹,1999;黄源深,1998,2010),探讨思 辨飾A量具的理i#幽(対火芳等.,2006,2009,2010,2011),探讨大学生思辨能力不足的解决方法(孙有中,2011;杨 德祥,赵永平,2〇11;李文婷,2〇12;刘和平,主茜,2〇15 等),甚至专门对思辨能力进行辨析和界定(曲卫嵐,2015S高梦婵,2016)。

论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

论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

论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思辨能力是指一种超越表面而深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于英语学生来说,思辨能力不仅仅是对语言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更是对文化和不同价值系统的理解和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培养思辨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活动来帮助他们锻炼思辨能力。

辩论活动可以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个问题,并通过逻辑分析、语言表达和思考深入探讨问题。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开阔他们的思路和增强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小组讨论活动。

加入讨论小组并不仅仅为了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更重要的是,讨论活动可以让学生分享对不同文化、政治和社会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这有助于刺激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并且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

第三,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案例和模拟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从真实案例中探索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模拟实验则可以在类似真实情况的条件下演练处理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动力,并且能够提高他们的理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研究机会来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让学生读一些经典的跨文化作品、观看有关文化差异和社会问题的纪录片等等。

利用这样的学习资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化与价值体系,从而更好地掌握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英语专业教育中,培养思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和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来帮助学生加强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理性分析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制度,英语专业的学生将能够逐渐成为具有更高思辨能力和更好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论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

论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

论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思辨能力是指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评价的能力。

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阅读能力的提升。

阅读是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基础,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够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从而在自己的思维中形成多元化的观点。

其次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思辩能力的关键,只有经过系统的逻辑推理和思考,学生才能够做到对问题的准确分析和综合判断。

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提高思辨能力的关键。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并在写作过程中加以思考和论证,从而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英语专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也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这可以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和写作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其主动思辨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思维导图或者辩论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思维碰撞,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能力。

英语专业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在当今社会,各种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越来越普遍,而英语专业人才也需要具备这种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思考。

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与社会科学、商科等学科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其跨学科思维的能力。

英语专业教学中培养思辨能力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仅仅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具备了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的思维能力的学生将更有竞争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创新。

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跨学科思维能力,才能够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英语专业人才。

浅析英语专业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对策探讨

浅析英语专业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对策探讨

浅析英语专业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对策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目前在英语专业教育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培养。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死记硬背和机械应用,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影响了其未来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如何有效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分析现状,提出具体的教学对策,旨在为提升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问题提出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辨能力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对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在思辨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我们亟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正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探讨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如何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3 意义英语专业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对策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思辨能力是现代社会所需的核心素养之一,对学生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生通过培养思辨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问题和挑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有利于其未来在国际化背景下的竞争力。

思辨能力的培养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通过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也符合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2. 正文2.1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其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思辨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英语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浅析《高级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

浅析《高级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

校园英语 / 高等教育研究浅析《高级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李铮【摘要】由于传统教育方式以知识灌输为主,造成了英语专业学生“思维缺席”的现状。

因此思辨能力的培养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就更是重中之重的议题了。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核心课程,鉴于此门课程的重要性以及思辨能力培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有必要认真考虑如何把两个结合起来,让思辨能力的培养贯穿此门课程的整个教学中。

本文首先详细分析思辨的内涵,并以四层学习者的身份以及混合学习理论为依据,结合思辨不同等级的要求,对《高级英语》教学活动进行设计。

【关键词】思辨能力 高级英语 四层学习者身份 教学设计一、引言思辨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永恒命题,是整个高等教育的终极核心目标之一,也是我国外语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国外一流大学都把思辨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例如哈佛大学以培养学生“乐于发现和思辨”(rejoice in discovery and in critical thought)为其最高使命之一;剑桥大学也把“鼓励怀疑精神”(the encouragement of a questioning spirit)纳入其根本追求。

美国学者彼得·法乔恩(Peter Facione)以一言以蔽之:“教育,不折不扣,就是学习思考。

”在当下中国高等教育以内涵式发展和质量提升为导向的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其重要性更加凸显。

对于中国高等外语教育的深化改革而言,思辨能力培养就更是重中之重的议题了。

再加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与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加速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就出现了对高素质外语人才的大量需求。

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思辨能力的培养。

然而,我们的英语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相去甚远。

而且据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与国外的大学生相比,中国学生普遍缺乏思辨与创新能力,而英语专业学生尤其如此。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教学反思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教学反思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教学反思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思辨能力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的任务。

然而,在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进行教学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旨在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侧重于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而对于思辨能力的培养则缺乏系统性的指导。

在授课中,我们应该意识到思辨能力不仅仅是简单的逻辑思维,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案例分析和讨论,鼓励学生进行思辨性的思考和互动,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

其次,英语专业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和写作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辩论和演讲等活动,让他们有机会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表达观点、引用权威资料和进行逻辑推理的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此外,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往往面临大量的信息和观点,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筛选和评估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教授学生一些信息搜索和整理的方法,指导他们如何辨别真假信息和分析不同观点的优劣。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逻辑推理和论证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评估和分析复杂的问题。

最后,评价体系也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考试评价主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很难全面评估学生的思辨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设计一些更加开放和富有挑战性的评价任务,让学生有机会展示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采用同行评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

通过引入案例分析和讨论、提供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以及设计更加开放和富有挑战性的评价任务等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

浅析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之策略

浅析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之策略
教学 与研 究 出版社 ,2 0 0 4 . 【 3 ] 岳晨 ,李 姝毅 . 大 学英 语 口程
叫. 中国
办法 满足这个 社会 的需要 ,不然 学生还没跨 出校 门,说 不定 学会 的知 识就 已经被社 会淘汰 。因此 B o e c k x ( 2 0 1 0 )
指 出,如果将 解决 问题 的思辨 能力 作为教 育的 目标 ,学 生将终身受益 。 而 中国英语教 学一直过 于重视培养 语言技 能 ,而 忽
究领 军学者 F a c i o n e 认为, “ 教 育就是 学会 思考 ,一 点不
多,一点不少 ” ( 孙有 中, 2 0 l 1 ) 。现代社会 ,知识量 非常 庞 大 ,而且 更新换代 非常快 ,光 是掌握知识 ,根本没 有
[ 2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 试行 )[ z 】外语
答: “ 哪里哪里 ,你 的英语才是最 棒的 !”但是 ,如果是

位外 国友人跟 你说 同样 赞美你 的话 ,遵 照外 国人 乐于 外语学界 的专家和 学者在 多个 场合批评 外语专业 学 生 的分析 、推 理 、评价 等思辨技 能 比较薄弱 ,不如其他 文科 类学生 ( 何其莘 , 1 9 9 9 ) 。外语系 的学生遇到争论 需 要 说理的 时候 ,写文 章时常常会脑 子一片 空 白,觉得无 话可说 ,稍不注 意就会 得 “ 思辨缺席 证” ( 黄源深, 1 9 9 8 ) 。 很 多专家学者 的批评都 比较主观 ,缺乏实证支 持 。为 了 能够做 出客观 评估 ,文秋 芳等对文 科类大学 生的思辨能 力进 行 了调查研 究 。他们 对来 自 l 1 所高校 l 4个 专业 的 2 3 l 8名学生进行 了测 试。结果显示外语类 学生的思辨能 力并没有 比其他文 科专业 的学生来得低 。但是从 中也可

浅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浅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杂 志 上 一 般 性 题材 的 文 章 ,阅 读 速 度 为 每 分 钟 7 O ~9 0 词 。在 快 速 阅读 篇 幅 较 长 、难 度 适 中 的材 料 时 , 阅读 速 度达到每分钟 1 2 0词 。 能 阅读 所 学 专 业 的综 述 性 文 献 , 并能 正确 理解 中心大 意 ,抓住 主要事 实和 有关 细节 。 4 . 书 面表 达 能 力 :能 基 本 上就 一 般 性 的 主题 表 达 个 人观 点, 能 写所 学 专业 论文 的英 文 摘要 ,能 写所 学 专 业 的 英语 小 论 文 ,能 描 述 各种 图表 , 能在 半 小 时 内写 出不 少于 1 6 0 词 的 短 文 , 内 容 完 整 , 观 点 明确 ,条 理 清 楚 , 语句 通顺 。 5 . 翻 译 能 力 :能摘 译 所 学 专 业 的英 语 文 献 资料 ,能 借助词典翻译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上题具 体 要 求 ,大 学 英 语教 学 无 论 是在 教 学 过
程 ,还 是 在考 察方 式 上 , 目的都 是 为 了培 养 学 生 的语 言 综合 能力 。
二 、大 学英语 教学的基本 目标
英 语作 为 国际人 际沟通 中 的重要工 具 ,也是 高等教 育 中的一 项技 能课程 。例 如教 育部 制订 的 《 大 学英语 课程 教 学 要求 》 ,对 于中等 水平 的非英 语专业 学生 要求如 下: 1 . 听 力理 解 能 力 : 能听 懂 英 语谈 话 和 讲 座 ,能 基 本 听懂 题 材 熟 悉 、篇 幅较 长 的英 语 广播 和 电视 节 目,语 速 为每分钟 1 5 0~ 1 8 0 词 , 能 掌 握 其 中 心 大 意 ,抓 住 要 点 和 相 关细节 。能基本 听 瞳用英 语讲授 的专 业课 程 。 2 . 口语 表 达 能力 : 能用 英 语 就 一般 性 话 题进 行 比较 流利 的会话,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 、观点等,能 基 本 陈 述 事 实 、理 由和 描 述 事件 ,表 达清 楚 ,语 音 、语 调基 本正 确 。 3 . 阅读 理 解 能 力: 能基 本 读 懂 英语 国家 大 众 性报 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障碍
作者:杨净
来源:《成长》2019年第07期
摘要:尽管近二十年来学界已经意识到思辨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基础教育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本文试从两方面简要讨论思辨能力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常遇到的障碍,分析和讨论了这些障碍的成因以期抛砖引玉,激起更多从业者的讨论和探索。

关键词:英语;教学;思辨
1 背景
早在1916年John Dewey就已經提出了思辨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此后不少学者试着给思辨能力下定义,然而也不过是用不同的术语来反复解释彼此给出的定义。

思辨能力常常被认为与理性判断相关。

(B. W. Davidson, 1998)[1] Halpern (1999)[2]指出思辨能力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经过反复推敲且目标明确的思维方式,用以解决问题、提出推论、估计可能性以及做出最终决定。

近几十年来,尽管这些见解已经引起了部分中国学者的注意,但是真正将思辨能力的培养运用于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

黄源深[3]在他的论著中曾指出“思辨缺席”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以下简称:英语教学)中显著问题,他解释说,有不少学生在讨论与评述时一旦要求其阐述基本理论,他们就会立刻头脑一片空白张口结舌无话可说,这都是因为学生缺乏思辨能力造成的。

这种现象到今天依然存在。

以英语写作为例,通常老师会给学生提供范文让学生背诵,并指导学生如何将这些范文套用在英文写作当中。

这种方法被学生戏称为“套路”或者“八股文”。

结果,学生往往过于依赖这种范文式的写作方法,每每要写作文就不得不去参考前人的文章,有时甚至不惜抄袭作弊。

最近,翟天临案在网上不断发酵,引发了人们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广泛关注。

很多人都开始呼吁应该对这类行为严厉惩处,然而很少有人对这种行为的起因进行反思。

贪婪与懒惰固然是其主因,但是缺乏思辨能力显然也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从“不会思考”到“不愿思考”折射出了教学中的不足,这种现象在英语教学中尤为突出。

近十年来,有学者(李莉文2011[4]、孙有中2011[5]、宋毅2012[6]、文秋芳和孙旻2015[7])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辨能力进行了分析和调查,他们的研究推动了高等教育关于思辨能力培养的思考。

然而,培养思辨能力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如同传递信息一般,老师传授,学生记忆那样简单。

这一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因此培养思辨能力应该更早开始。

本文试从以下两个方面简要讨论目前思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常遇到的障碍。

2 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障碍
2.1 文化差异
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最早来自西方国家,因此这种能力以及培养的方式也就自然而然地烙下了西方文化的印记。

(转引自:D. Atkinson,1997[8])根据不同的文化特点,西方国家的学生被鼓励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自由地评论甚至挑战权威;而中国的学生更习惯于服从大众,就算有自己的观点,大多也会选择少数服从多数。

假如一个孩子淘气犯了错误,美国妈妈通常会表达她自己感受,告诉他“我不喜欢你的做法!”而中国妈妈则会强调公德原则,告诉孩子“如果你这样做事,大家就不喜欢你了。

”由此可见,在侧重集体主义的文化背景下,学生从小就被培养遵从大众的道德原则,不可以特立独行。

在课堂上,这种特质往往表现在,当一个学生被要求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常常不是无言以对就是人云亦云,因为不想反对老师或班级里大多数同学的观点。

这种遵从权威的特质还常常表现在汉语写作中。

学生们善于背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以及各种范文,以体现阅读广泛和尊重权威。

因而,当置身于英语学习中,中国学生很自然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英文写作,更何况,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背诵默写不失为一种好的外语学习方法。

但是,在英文写作中长篇大段地使用别人的句子往往会被认为是抄袭,没有进行独立思考。

2.2 英语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不可能不涉及到优秀的教材。

(徐锦芬等,2015[9])尽管随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英语教材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教材的内容仍然没有体现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刻意培养。

通常,英语教材在内容上强调阅读、词汇与语法知识,虽然也会涉及到讨论及表达个人观点,但多数情况下只是流于表面,走走形式。

课文和重点句型通常也要求背诵,但很少要求学生去分析评论。

因此,这样的教学内容仅仅为学生提供了信息的积累,而没有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因为信息和知识很相似,人们往往误以为积累了信息就是增长了知识,这样只会让一个人自满,反而成了智力发展的一个障碍。

大学生的“思辨缺席”已经开始被关注,然而这种顽疾的根源还要追溯到小学。

小学教材更侧重语言的功能性,诸如情景对话、功能句和关键词替换等。

而学习方法也主要以句子的朗读、背诵为主,缺乏引发思考的中长篇故事以及针对故事某一情节的评论分析等训练。

在学习的海洋中航行,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地图;如果地图设计得不清晰,怎么高效地为航行者引领方向呢?思辨能力很难直接传授,需要在每一步教学活动中慢慢渗透,这种理念应该体现在教材的设计之中。

遗憾的是在目前基础教育中,英语教材尚未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3 结语
本文简要地从两方面讨论了在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有可能遇到的障碍。

其中,教材的设计与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背景的深远影响。

虽然,在教材的设计上越来越重视英美等国专家的理念,但是从本质上难以脱离东方文化的内涵。

因此,可以说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不简单。

早在多年以前就有学者争论过,Atkinson (1997)[8]认为思辨能力的培养只能以西方文化为背景,而Davidson(1998)[12]则相信思辨能力可以在任何文化背景下培养。

这种争论至少说明,其一,思辨能力在西方文化中更受关注;其二,思辨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思辨能力更应该刻意培养,因为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学生已经习惯于服从权威,不敢任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一门语言,同时也是在建立一种新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世界。

(文秋芳和孙旻2015[7])多年来,英语教学的重心一直放在语言的功能性上,忽略了语言中携带的文学、文化、经济、政治等信息,從而使得英语学习者会“说”会“用”却不能掌握“英语思维”,导致英语教学流于简单化、表面化。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与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缺失不无关系,然而如何打破这些文化障碍、怎样完善提高教材的质量还需要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Bruce W. Davidson,1998. Comments on Dwight Atkinson's “A Critical Approach to Critical Thinking in TESOL”: A Case for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 TESOL Quarterly Vol. 32, Issue 1, First published: 04 January 2012.
[2] Diance F. Halpern, 1999. Teaching for Critical Thinking: Helping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 the Skills and Dispositions of a Critical Thinker.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No. 80, Winter.
[3] 黄源深.2010. 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 《外语界》第1期,总第136期.
[4] 李莉文.2011.英语写作中的读者意识与思辨能力培养——基于教学行动研究的探讨,《中国外语》第3 期:66-73.
[5] 宋毅.2011.英语口语教学中交流学理论对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作用,《外语与外语教学》第5 期: 34-38.
[6] 孙有中.2011,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中国外语》第3 期: 49-58.
[7] 文秋芳,孙旻.2015. 评述高校外语教学中思辨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外语与外语教学》第3期.
[8] Dwight Atkinson, 1997. A Critical Approach to Critical Thinking in TESOL. TESOL Quarterly. Vol. 31 No. 1 Spring.
[9] 徐锦芬,朱茜,杨萌.2015. 德国英语教材思辨能力的体现及对我国英语专业教材编写的启示. 《外语教学》第36卷,第6期.
[10] Nada El Soufl & Beng Huat See, 2019. Does explicit teaching of critical thinking improv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of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in higher education? A critical review of causal evidence.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60 140-1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