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成为了各国政府的关注焦点。

现代化农业通过科技创新和服务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品质、安全和可持续性,实现农业的高效、智能和绿色发展。

那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一、数字化农业数字化农业是农业信息化的高度发展阶段,它通过传感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将农业生产、流通、销售和服务全面数字化,实现数字农业全流程智能管理。

数字化农业提高了粮食生产的准确性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强了农业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精准扶贫。

数字化农业是现代化农业中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二、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注重优质环保、高效生产、多元化经营和市场化服务。

生态农业需要遵循生态可持续原则,推动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环境质量,创造农村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生态农业是现代化农业中最有前景的发展方向之一。

三、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一种以精准为导向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它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和工具,实现对农作物、畜禽、土壤、水和气象等生产要素进行精准监管和精细管理。

精准农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效控制农药化肥使用,减少资源浪费,增强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满足人们对绿色、健康、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精准农业是现代化农业中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优质农产品生产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品质的关注不断提高,优质农产品生产成为了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质农产品注重品质、品牌、标准和认证,需要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化肥农药安全性和增强营养价值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优质农产品是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推动农村消费和加快农村现代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

五、农废资源治理和利用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中产生的农废资源是潜在的农业资源,如养殖废弃物、农药残留、农膜、秸秆等,应该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实现农废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现状分析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全面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生活水平稳步上升,农民收入不断增长。

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当前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二、农业发展趋势1. 科技驱动: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将更加依赖科技创新。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机器人技术等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农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2. 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必须面对环境可持续性问题。

发展绿色农业、推广有机农业模式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 拓展农产品市场: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业发展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农产品的营销渠道拓宽,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将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发展趋势1. 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农村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得到进一步加强。

同时,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农业的发展。

2. 乡村旅游兴起: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农村旅游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传承乡土文化。

3. 农村人口流动与社会保障:随着城市对农村的吸引力增加,农村人口流动不可避免。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解决流动人口的住房、就业、医疗等问题。

四、政府角色与政策引导1. 强化政府引导:政府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加大对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2. 推进农村改革:农村改革要紧密结合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解决土地、农业产权、农民收入分配等重要问题。

推动农村改革取得更加实质性的突破。

3. 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优秀的人才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

农业行业现代化发展趋势

农业行业现代化发展趋势

农业行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农业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演进和发展。

在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变革,农业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现代化转型,呈现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发展趋势。

一、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科技的创新无疑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力量。

在种植领域,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

通过卫星定位、传感器监测和数据分析,农民能够精确了解土壤肥力、水分状况和作物生长情况,从而实现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农业机器人的出现也极大地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

采摘机器人能够高效地完成水果、蔬菜的采摘工作,不仅提高了采摘效率,还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此外,无人驾驶拖拉机、播种机等智能农机设备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更加自动化、智能化。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农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推广,在提高作物产量、抗病虫害能力和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为培育更优良的作物品种提供了更精确、高效的手段。

二、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链优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让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更紧密的连接和更高效的协同。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打破了传统销售渠道的限制,使农民能够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增加收益。

农业大数据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和经营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收集和分析市场需求、价格波动、气象信息等数据,农民和农业企业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市场趋势,合理安排生产,降低市场风险。

此外,信息化还推动了农业供应链的智能化管理。

从农产品的种植、加工、仓储到运输、销售,全过程的信息可追溯,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

三、可持续发展成为农业的重要理念面对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可持续农业发展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生态农业模式得到广泛推广,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构建生态循环系统,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节水灌溉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推广,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

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首先,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改善了农业环境,减少
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彻底改变了农业发展的格局。

现代农业不仅利用
传统种植技术,还采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实现自动化运行。

为农业提供了
技术支持。

其次,市场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当前,农业市场越来越大,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农产品销售更广被政府采取了不少的支持政策,也
催生了新的农业市场。

今天,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和快速运输技术,迅速将
产品送到全国各地,让人们可以更容易的购买到各地美味的农产品。

此外,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另一个趋势。

绿色农业通过提高农
业生态环境形成独特的优势,帮助农民实现经济财富的增加,同时,通过
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缓解了环境污染,带来了安全安详的生活环境。

再者,智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一、高科技农业世界农业的发展证明,科学技术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性力量。

高科技的应用成为现代农业的首要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不断突破与应用,科学技术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新技术成为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发展动力。

这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

这些科学技术的应用,一是可以提高单位农产品产量,二是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三是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四是可以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

1.生物技术成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体系的核心农业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最广阔、最活跃、最具挑战性的领域。

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将会出现重大突破,并在产业化方面取得成就,这将集中体现在新物种塑造、新快速繁育技术应用、新农业工厂构建、新人造食品和饲料生产、新能源开发和新空间领域拓展等方面。

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将推动现代农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不仅可以按照人们的需要创造家畜和作物新品种,从而使培育新品种的时间从20,25年缩短到3,5年,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

用生物技术培育出来的海洋作物,可以实现使用海水灌溉,从而节约淡水资源的使用。

“分子农业”则是利用动植物分子遗传学和转基因等现代生物技术,实现商业上大规模生产蛋白质、药物、疫苗及酶等物质,用于预防和治疗人和动物的疾病。

由于利用植物生产提取类物质,易于操作和规模化生产,为农业发展的工厂化奠定了科技基础,它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主流。

2.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拓宽了农业领域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开辟新的生物资源,拓宽农业生产领域,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如通过工厂化微生物工程的发展,将形成非绿色植物的、不污染环境的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研究开发可更新的纤维素、工农业废气、废液、废渣,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建立单细胞工业及海藻生物技术产业等;在水产、畜牧、园艺温室及多年生果树栽培领域发展设施农业,实现人工创造环境,建设全过程自动化工厂,以达到高效率、高产值和高质量。

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及趋势

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及趋势

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及趋势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农业差异化发展,促进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高效率全面发展。

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规模化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实现产业富民和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途径。

为发展现代农业,需注重优化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农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1. 农户或合作经营层面,应当完善土地承包法规制度,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以及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从而缓解土地过度分散导致的产率损失和成本上升问题。

2. 服务规模层面,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用数字信息技术以赋能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提升制度、技术、管理、业态和模式。

3. 区域规模层面,促进农业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布局,共享大型基础设施的外溢效应、产业技术体系的创新成果、区域公用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促进农业标准化发展产品质量优良、产业集约高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之一。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走质量兴农的路线,通过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1. 健全农业生产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相关标准建设,鼓励各地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推进各地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培育农业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

2. 打造农产品品牌效应,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提升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满足多样化、高品质的市场需求,提升绿色化标准化生产能力。

3. 强化农产品安全监督,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监测、追溯体系建设,提升“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水平。

促进农业差异化发展因各区域资源禀赋不同,各地农业发展基础与阶段存在差异性。

需因地制宜,以地方主导产业的特色化发展为重点,科学规划,细化发展导向,整合优势资源,积极探索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功能叠加的现代农业产业链。

农业现代化的前景与发展趋势

农业现代化的前景与发展趋势

农业现代化的前景与发展趋势农业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提升农民收入的关键途径。

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就农业现代化的前景与发展趋势展开探讨。

农业现代化的前景农业现代化是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种发展方式,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农业现代化正逐步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模式。

农业现代化的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农业现代化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劳动力成本,使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其次,农业现代化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通过引进高新技术、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等方式,可以为农业提质增效,实现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推动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绿色生态循环农业转变。

再次,农业现代化有助于农业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对接。

现代化农业生产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使农产品更容易进入市场,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需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探索创新。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强调生态环保。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生态农业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农业生产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采用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精准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三、加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要推动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构建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四、提升农业农民素质。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有素质的农民,要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使其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求。

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如下:1. 科技化和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领域的科技化和智能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现代农业将越来越多地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包括无人机、机器人、传感器等,用于农作物种植、土壤监测、灌溉管理等方面,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2. 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现代农业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农业生产将趋向于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倡导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同时,注重农作物和养殖动物的品种改良和选择,以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使用农药和抗生素的需求。

3. 网络和数字化农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农业领域也将借助网络技术进行数字化管理。

数字化农业包括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农业物联网传感器的使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氮肥含量等数据,并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为农民提供更精准的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和市场信息。

4. 城市化和农业多元化: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将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除了传统的粮食和蔬菜种植,城市农业还将涉及新兴的农业形式,如城市垂直农业、城市养殖等。

这样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对新鲜农产品的需求,减少运输成本和食品浪费。

5. 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还包括农业与农村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外流严重。

因此,现代农业发展将促进农村的产业转型和农民收入增加。

除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将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商和农旅融合等方面的发展。

6. 全球化和国际间合作: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农业将更加重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各国之间在农业科技研发、品种改良、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同解决全球性的农业问题。

同时,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将越来越频繁,促进不同地区间的资源和经济互补。

总体而言,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是科技化、可持续、数字化、城市化、一体化和全球化。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现代农业的发展将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现代农业发展趋势Ξ董树亭(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271018)[摘要]本文全面阐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详细分析了我国农业面临的任务与差距,着重强调了现代农业应该重视的关键技术。

[关 键 词]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关键技术[中图分类号]F30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091(2001)02-0033-04T rends for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DON G Shu2ting(S handong A gricult ural U niversity,Tai’an,271018)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developing targets and major tasks of modern agriculture,and then an2 alyzes the problems and drawbacks of the Chinese modern agriculture,and finally,the author concludes the key technologies that our modern agriculture should abopt.K ey w ords:modern agriculture;targets for development;key technology一、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与重点11发展目标:增加产量,改进品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21发展重点:(1)充分利用生物的遗传潜力,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动植物新品种,并重视资源与环境问题。

种质资源是农业的物质基础,目前各国都在重视生物多样性,强化种质资源的搜索、保存、评价和利用工作。

(2)重视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

在农业上,生物技术可以将所需要的基因组合起来,与常规育种结合,培育出抗性更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营养更丰富、生产成本更低的转基因的新作物、新品种。

可以断言,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将使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不断出现新的突破和进展。

(3)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重点是通过土壤培肥和科学施肥,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创造作物生产的最佳条件,提高耕地生产力。

(4)保护和有效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不足和农业需水量增加的双重压力,使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工作倍受重视,灌溉农业、节水农业和雨养农业、旱地农业目前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5)食物安全、人类营养和健康。

为确保人类粮食与食物的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粮食与食物保障体系,改善人们的膳食和营业结构,以利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6)提高科学种植与养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发展,提高防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动植物生产力。

(7)改进农产品加工、贮运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保鲜、加工、贮运、包装、销售和综合利用等技术,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保证,并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

(8)积极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开辟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高效的新途2001年6月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un.,2001第3卷 第2期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 ocial Science)Vol.3 No.2Ξ[收稿日期]2001-05-16[作者简介]董树亭(1953—),男,山东诸城人,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宏观农业及作物栽培。

径和新技术。

(9)发展现代农业宏观经济和科学管理,重视农业发展战略研究,通过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改善,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二、我国农业面临的任务与差距(一)我国农业面临的三大任务11粮食安全问题只能加强,不能放松。

以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目前近13亿人口,每年递增1500万,粮食生产仍然严峻。

(1)气候形势依然异常。

由于全球气温变暖,北方旱,南方涝,不利于作物生产。

(2)国内政策将影响粮食稳定。

一是2000年的北方春小麦、南方旱稻、玉米等取消保护价,将影响粮食面积4亿亩,约占耕地面积的25%。

二是退耕建林,退耕1000万亩。

(3)国际粮食大量进口的影响日益严峻。

2001年粮食大量进口,将对国内粮食生产形成前所未有的压力。

2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难度加大,潜力有限。

(1)调整是全局性、战略性的结构调整,是长期的、动态的、稳中有变的战略任务,不能修修补补,急于求成。

(2)调整要遵循市场规律、生态规律,要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3)要充分认识调整的潜力。

粮食生产的调整潜力约占30%。

31农民收入问题成为关键问题,关键在于政策落实。

(1)粮食产量无明显增长,以粮为生的农民增收为零。

(2)农产品出现低水平的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减少40-60元。

(3)长期形成的城乡扭曲,失调发展,农民人口失业严重。

(4)农业资源乏力,农业基础设施差,农民贡献率低。

(5)农民负担过重。

(二)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11观念上的差距:农业分为三阶段:古代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农业是生产农产品的产业,强调经济功能。

现代农业:农业是综合功能,着力发挥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

我国仍是传统农业的观念。

21发展阶段上的差距: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农业。

中国是三种类型并存。

31农产品质量上的差距。

41科技含量上的差距:科技贡献率中国40%,发达国家80%,成果转化率中国30%-40%,发达国家60%-80%。

51农村农民组织化程度差距:214亿户无组织的农民很难进入市场。

61管理水平及策略手段落后。

71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的差距。

我国农产品加工率是20%-30%,而发达国家在90%以上。

81农业开放程度的差距。

农业引进外资额仅占外资额的4%。

91社会化服务程度的差距。

无保障体系。

101支持、保护农业制度的差距。

三、现代农业应该重视的关键技术(一)农业生物技术11基因资源。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越来越认识到基因资源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仅重视作物物种资源的搜集保存,并在基因资源的快速有效地开发利用方面大做文章,成为90年代世界生物技术竞争的关键。

21植物基因工程。

英国投巨资建立了植物研究中心,近年来该中心成功标记出了许多重要的农艺性状基因,并对其中的部分基因进行了克隆与分离。

在发展中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印度、菲律宾等国家也都投入巨资兴建这类研究设施,竞相开展研究工作,以求占领一席之地。

31动物基因工程良种与克隆技术。

进入80年代以后,经过国内外农业科学家近十几年的研究和探索,基因工程已成功地应用于动物品种的遗传改良,在培育高产优质的“超级动物”及抗病育种等方面,取得某些突破性进展。

动物克隆技术也随着用体细胞克隆的“多莉”绵羊在英国罗斯林研究所降生,而揭开序幕。

41动物生物反应器。

以动物乳腺或其他组织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贵重的医用蛋白,是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另一特殊形式。

利用这一点能产生转基因泌乳家畜,不仅能改变乳汁成分,而且能生产出・43・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卷目前短缺而又十分珍贵的医用蛋白。

中国农业大学在牛的乳房反应器研究,浙江大学在蚕反应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有望将来形成新的产业。

51农业生物制剂(1)生物农药。

生物杀虫剂的全球市场在1995年估计是2亿6千万美元,2000年可达3-5亿美元。

生物杀菌剂未来的开发重点是在处理采收后水果上的应用,2000年时仅美国的市场即可达2亿美元。

(2)基因工程疫苗。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传染病的预防提供了崭新的手段。

目前,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表达牛瘟病毒F和HA蛋白的重组疫苗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基因工程苗已进入临床实践。

(3)生长调节剂。

孟山都等4家公司开发出的牛生长激素(BSr)已于1992年正式获准上市;孟山都等公司开发出的猪生长激素,可大大提高猪的瘦肉率。

中国农业大学经过十几年研制的猪的生物激素也进入小试阶段。

成本仅3元的生长激素,在不增加饲料条件下,可增加瘦肉5公斤,产投比在20∶1以上。

(二)农业信息技术11农业专家系统。

未来农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信息的占有量和运用能力。

发达国家已把农业信息技术作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点内容。

专家系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是当前国内外关于专家系统研究和应用的热点问题之一。

1995年,据韩国的Chol J.U等人统计,美国目前正在使用或正准备使用的农业专家系统有1000多个,日本有400多个。

21网络及其应用。

国内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发展,到90年代,主要是应用网络技术,开展农业住处服务网络的研究与开展。

国际上,发达国家通过计算机网络、遥感技术和GIS技术来获取、处理和传递各类农业信息的应用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

31虚拟农业。

虚拟农业则是由80年代中期问世的“虚拟现实”延伸而来,即用计算机设计出虚拟作物、畜禽鱼,然后实际培育出能与虚拟产品比美(品质最佳、产量最高、抗虫害能力最强)的起初作物。

从遗传学上操纵产生如某种短杆穗大的粮食作物、带有某种特定滋味的水果等,并能阻断害虫食物通道,破坏其藏匿环境,防止其危害,虚拟农业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也具有令人振奋的应用前景。

41精确农业。

美国80年代初提出精确农业概念,即这里所说的计算机控制农业,目前已在发达国家推广。

其主内容是:(1)土壤信息实时采集技术;(2)农作物产量信息采集技术;(3)空间定位的农业投入控制系统。

(三)持续高效农业技术11超级水稻。

国际水稻研究所1994年向世界宣布,利用新株型理论和特异种质资源选育超级稻品种已获得成功,有些品系在小面积对比试验中(300平方米)产量已超过现有推广品种20%-30%。

目前正在继续改进其缺点,希望在2005年培育成产量潜力达到每公顷13-15吨(850-1000公斤/亩)的超高产新品种。

21超级小麦。

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利用遗传工程来提高小麦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耐性;利用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提高小麦的产量潜力;通过提高可利用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诸量来改良人类营养;研究小麦体系中延缓资源恶化的方法。

31优质专用玉米。

优质专用玉米是指具有优良品质和专门用途的玉米。

包括高油玉米、糯玉米、饲用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等。

优质蛋白玉米(Q PM)是一种高营养型玉米,它的发祥地是美国普渡大学,它与普通玉米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较高的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

我国在高油玉米研究方面,已超过了美国,处领先地位。

(四)设施农业技术设施农业研究与开发的重点是:新型材料的开发、环控技术、专业机械、专用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