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3远程通信模块接口协议
QGDW 376.2国网载波路由模块协议说明(N12N6)V15-2

Q/GDW 376.2国网载波路由模块协议说明(N12N6协议)内部型号:GWR-M001型号说明:国网晓程载波路由模块日期:2011 年4月V1.0:标准版本;硬件基于单芯片CEP3001AC(PL3201B)V1.2:第一次发布版本V1.4:增加了串口发送载波发送缓冲长度后的版本;V1.5:2011-1发布最新版本,完善了学习收敛,每块表学习时间约5分钟;(请更新为此版本)北京福星晓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录目录 (ii)集中器载波路由模块Q/GDW-376.2协议说明 (3)一GDW-M001模块支持项目 (3)二标准Q/GDW 376.2协议实现说明 (4)2.1信息域R填写说明 (4)2.1.1 下行报文: (4)2.1.2 上行报文: (5)2.2 确认∕否认(AFN=00H) (6)2.3 初始化(AFN=01H) (6)2.4 查询数据(AFN=03H) (7)2.5链路接口检测(AFN=04H) (7)2.6 控制命令(AFN=05H) (7)2.7主动上报(AFN=06H) (8)2.8路由查询(AFN=10H) (8)2.9路由设置(AFN=11H) (9)2.10路由控制(AFN=12H) (10)2.11路由数据转发(AFN=13H) (10)三建议集中器操作流程说明 (11)3.1 上电启动 (11)3.2 载波主节点地址 (12)3.3 路由模块档案管理 (12)3.4 集中器点抄 (13)3.5 集中器轮抄 (14)3.6 集中器控制路由学习 (14)3.7启动表号自动上报 (15)集中器载波路由模块Q/GDW-376.2协议说明载波路由模块通讯协议遵从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Q/GDW-376.2《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集中器本地路由模块接口协议》,集中器与下行通信路由模块本地接口部分,所支持的具体规约内容为其子集。
本文档说明范围限于国网标准规约(N12规约及N6规约,二者只在载波帧上有差异,调用方式完全一致)。
376.3远程通信模块接口协议详情

ICS29.020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1376.3—2012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3部分:采集终端远程通信模块接口协议power user electric energy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protocol Part 3: acquire terminal telecommunication modules interface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II)1 围 (1)2 规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 接口 (2)4.1 远程通信模块与终端的接口 (2)4.2 通信模块与SIM卡的接口 (3)4.3 通信模块网络工作状态指示 (3)5 功能要求 (3)5.1 基本业务功能 (3)5.2 串行口多路复用 (3)6 命令集 (3)6.1 标准命令集 (3)6.2 扩展命令集 (3)6.3 非透明数据传输命令集 (8)6.4 透明数据传输命令集 (13)6.5 主动上报命令集 (14)6.6 FTP功能命令集 (16)6.7 锁频相关命令集 (19)6.8 卫星定位相关命令 (21)6.9 错误代码 (21)附录A(资料性附录)标准命令集 (23)编制说明 (33)前言Q/GDW 1376—2012《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是根据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度企业标准制修订计划任务(国家电网科[2012]66号)的安排,对Q/GDW 376—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的修订。
与原标准相比,本次修订做了如下重大调整和修订:——增加了磁场异常事件记录;——增加了终端对时事件记录;——增加了集中器与本地通信模块交互流程;——增加了采集终端远程通信模块接口协议(Q/GDW 1376的第3部分)。
Q/GDW 1376—2012《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分为下列3个部分:——Q/GDW 1376.1《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1部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Q/GDW 1376.2《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2部分: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Q/GDW 1376.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3部分:采集终端远程通信模块接口协议》。
QGDW 3762国网载波路由模块协议说明(N12N6)V15-2(DOC)

Q/GDW 376.2国网载波路由模块协议说明(N12N6协议)内部型号:GWR-M001型号说明:国网晓程载波路由模块日期:2011 年4月V1.0:标准版本;硬件基于单芯片CEP3001AC(PL3201B)V1.2:第一次发布版本V1.4:增加了串口发送载波发送缓冲长度后的版本;V1.5:2011-1发布最新版本,完善了学习收敛,每块表学习时间约5分钟;(请更新为此版本)北京福星晓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录目录 (ii)集中器载波路由模块Q/GDW-376.2协议说明 (3)一GDW-M001模块支持项目 (3)二标准Q/GDW 376.2协议实现说明 (4)2.1信息域R填写说明 (4)2.1.1 下行报文: (4)2.1.2 上行报文: (5)2.2 确认∕否认(AFN=00H) (6)2.3 初始化(AFN=01H) (6)2.4 查询数据(AFN=03H) (7)2.5链路接口检测(AFN=04H) (7)2.6 控制命令(AFN=05H) (7)2.7主动上报(AFN=06H) (8)2.8路由查询(AFN=10H) (8)2.9路由设置(AFN=11H) (9)2.10路由控制(AFN=12H) (10)2.11路由数据转发(AFN=13H) (10)三建议集中器操作流程说明 (11)3.1 上电启动 (11)3.2 载波主节点地址 (12)3.3 路由模块档案管理 (12)3.4 集中器点抄 (13)3.5 集中器轮抄 (14)3.6 集中器控制路由学习 (14)3.7启动表号自动上报 (15)集中器载波路由模块Q/GDW-376.2协议说明载波路由模块通讯协议遵从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Q/GDW-376.2《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集中器本地路由模块接口协议》,集中器与下行通信路由模块本地接口部分,所支持的具体规约内容为其子集。
本文档说明范围限于国网标准规约(N12规约及N6规约,二者只在载波帧上有差异,调用方式完全一致)。
Q/GDW3761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20100830无线扩展

Q/GDW 376.1《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_20100830无线扩展本协议是针对微功率无线通信的特殊要求,对《Q/GDW 376.1-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的补充说明,该协议中对微功率无线通信的要求同样适用于载波通信通信,未述及部分参照该Q/GDW 376.1执行。
1 参数设置和查询(AFN=04H、AFN=0AH)设置参数Fn定义1.1 F33 终端抄表运行参数设置——台区集中抄表运行控制字:● D15~D13:抄表间隔,0~5分别表示1、2、4 、8、12、24小时;● D12~D11:自动启动一次抄所有表,最长持续时间。
0~2分别表示1、2、3、4 小时;● D10~D8:重抄轮次,0表示不重抄,1~7分别表示重抄1~7轮;● D7: 是否抄购电信息标志,“1”表示抄购电信息,“0”表示不抄购电信息;● D6: “1”表示集中器每次启动抄表前发送“数据区初始化(节点侦听信息)”命令,master收到后将路由清除。
“0”表示正常抄表;● D5置“1”要求终端抄读“电表状态字”,置“0”不要求;● D4置“1”要求终端搜寻新增或更换的电表,置“0”不要求;● D3置“1”要求终端定时对电表广播校时,置“0”不要求;● D2置“1”要求终端采用广播冻结抄表,置“0”不要求;● D1置“1”要求终端只抄重点表,置“0”要求终端抄所有表;● D0置“1”不允许自动抄表,置“0” 要求终端根据抄表时段自动抄表。
——抄表日包括日期和时间,其中“日期”由4字节的D0~D30按顺序对位表示每月1日~31日,置“1”为有效,置“0”为无效;“时间”不能与“允许抄表时段”冲突,即应落在允许抄表时段内。
——终端抄表间隔为终端实时抄表的时间间隔,取值范围为1~60分钟。
——对电表广播校时定时时间:当日=0时,表示每日校时。
1.2 F89设置无线通信参数(信道、发射功率、空中波特率等)数据单元格式:――主无线模块发射功率:编码表示主无线模块发射功率,0~7依次表示8个功率发射等级,0为最大发射功率等级,7为最小发射功率等级;出厂时默认为0;――无线空中波特率:编码表示电能表、交流采样装置与终端的通信波特率,1~7依次表示1200、2400、4800、7200、9600、19200、38400;――无线网络标识:一个集中器管理的下行无线Mesh网络的网络标识;一般默认为0,当多个集中器使用相同信道,且安装距离较近时,需要使用不同的网络标识,保证它们之间不互相转发。
376.1报文解析汇报示例

Q / GDW376.1—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报文解析示例1.集中器登录主站注册帧报文//该帧为集中器发送给主站的登录注册帧登录: 68 32 00 32 00 68 C9 03 44 04 00 00 02 71 00 00 01 00 88 16解析:68 //帧起始符32 00 //数据长度2字节,数据类型排列顺序为低位在前高位在后,正序数值为0x0032,转换为二进制为0b0000000000110010,//最低d1~d0两位为协议类型,为0b10代表为376.1协议使用标志;//d15~d2为长度,为报文的用户数据区长度,对应的二进制值为0b1100,转换为十进制为12,即原始报文的红色部分32 00 //内容解释同上,使用2个长度表示长度确认比对68 //帧起始符C9 //控制域C//d7:传输方向位DIR,d7位的数值为1,代表此帧报文是由终端发出的上行报文//d6:启动标志位PRM,d6位的数值为1,代表此帧报文来自启动站//d5:要求访问位,d5位的数值为0,ACD=1表示终端有重要事件等待访问,则附加信息域中带有事件计数器EC(EC见本部分4.3.4.6.3);ACD=0表示终端无事件数据等待访问。
//d4:保留//d3~d0:功能码,对应值为9,当启动标志位PRM=1时,代表该帧报文的帧类型为请求/响应帧,服务功能为链路测试,及使用于AFN=02的应用层功能码文案大全文案大全03 44 04 00 00//地址域:地址域分为三部分,03 44|04 00|00////第一部分为行政区划码A1, 行政区划码按GB 2260—91的规定执行,数据格式为两字节BCD 码-03 44,字节顺序为低位在前高位在后,实际数值应为4403//第二部分为终端地址A2,终端地址A2选址范围为1~65535。
A2=0000H 为无效地址,A2=FFFFH 且A3的D0位为“1”时表示系统广播地址,数据格式为两//字节BIN 码--04 00,字节顺序为低位在前高位在后,实际数值应为0004//第三部分为主站地址和组地址标志A3,A3的D0位为终端组地址标志,D0=0表示终端地址A2为单地址;D0=1表示终端地址A2为组地址;A3的D1~D7组//成0~127个主站地址MSA 。
376系列规约

376系列规约
376系列规约是指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的关于传输系统性能规范的一系列标准。
这些规范适用于数字传输系统,旨在保证通信服
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376系列规约包括了关于电信传送网(TDM)和同步数字层次(SDH)的规范。
其中,ITU-T G.703规定了数字层次的基本接口特性,包括时钟同步、抗噪声、传输速率等。
ITU-T G.704规定了SDH中的传输容量和接口定义。
ITU-T G.707规定了SDH系统中的网络节点互联和管理。
此外,ITU-T G.783规范了SDH网络性能指标和管理要求,包括
误码率、时钟精度、事件记录等。
ITU-T G.826规定了SDH各级别设备间的时钟同步。
ITU-T G.829规定了SDH中的容器类别和映射结构。
376系列规约作为国际通信领域的标准,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
遵循这些规范,电信运营商能够提供可靠的通信服务,确保数据的准
确传输和高质量的语音通话。
这些规定也为设备制造商提供了参考,
帮助他们设计和生产符合标准的设备。
需要注意的是,376系列规约的实施需要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的
共同努力,以确保网络和设备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同时,监管机
构也应加强监管,以验证网络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是否遵循这些规范。
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稳定和高效的全球通信网络。
376-1报文解析

Q / GDW376.1—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报文解析示例1.集中器登录主站注册帧报文//该帧为集中器发送给主站的登录注册帧登录: 68 32 00 32 00 68 C9 03 44 04 00 00 02 71 00 00 01 00 88 16解析:68 //帧起始符32 00 //数据长度2字节,数据类型排列顺序为低位在前高位在后,正序数值为0x0032,转换为二进制为0b0000000000110010,//最低d1~d0两位为协议类型,为0b10代表为376.1协议使用标志;//d15~d2为长度,为报文的用户数据区长度,对应的二进制值为0b1100,转换为十进制为12,即原始报文的红色部分32 00 //内容解释同上,使用2个长度表示长度确认比对68 //帧起始符C9 //控制域CD7 D6 D5 D4 D3~D0上行方向传输方向位DIR 启动标志位PRM 要求访问位ACD 保留功能码1 1 0 0 1001//d7:传输方向位DIR,d7位的数值为1,代表此帧报文是由终端发出的上行报文//d6:启动标志位PRM,d6位的数值为1,代表此帧报文来自启动站//d5:要求访问位,d5位的数值为0,ACD=1表示终端有重要事件等待访问,则附加信息域中带有事件计数器EC(EC见本部分4.3.4.6.3);ACD=0表示终端无事件数据等待访问。
//d4:保留//d3~d0:功能码,对应值为9,当启动标志位PRM=1时,代表该帧报文的帧类型为请求/响应帧,服务功能为链路测试,及使用于AFN=02的应用层功能码功能码帧类型服务功能0 —备用1 发送∕确认复位命令2~3 —备用4 发送∕无回答用户数据5~8 —备用9 请求∕响应帧链路测试10 请求∕响应帧请求1级数据11 请求∕响应帧请求2级数据12~15 —备用03 44 04 00 00 //地址域:地址域分为三部分,03 44|04 00|00//地址域数据格式字节数对应数值行政区划码A1 BCD 2 03 44终端地址A2 BIN 2 04 00主站地址和组地址标志A3 BIN 1 00//第一部分为行政区划码A1, 行政区划码按GB 2260—91的规定执行,数据格式为两字节BCD码-03 44,字节顺序为低位在前高位在后,实际数值应为4403//第二部分为终端地址A2,终端地址A2选址范围为1~65535。
java解析376

java解析376以Java解析376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Java语言来解析376协议。
一、什么是376协议376协议是国内智能电网领域常用的通信协议,用于实现对电力设备的监控和控制。
它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通信方式以及错误处理等内容,是实现电力设备远程监控的重要工具。
二、Java解析376协议的基本流程1. 导入相关的Java类库和工具包,如Apache的Commons Codec用于处理字节数据。
2. 建立与设备的通信连接,可以使用Java的Socket或者Netty等框架。
3. 接收设备发送的数据帧,通常是以字节数组的形式传输。
4. 解析数据帧,根据376协议的规定,将字节数组转换为对应的数据类型,如整数、浮点数、字符串等。
5. 对解析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进行数据校验、数据转换等操作。
6. 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相应的逻辑处理,如存储数据、展示数据等。
7. 关闭与设备的连接,释放资源。
三、解析376协议的具体实现1. 建立与设备的通信连接使用Java的Socket类来与设备建立连接,可以指定设备的IP地址和端口号。
2. 接收数据帧通过Socket的输入流来接收设备发送的数据帧,可以使用BufferedReader类来读取数据。
3. 解析数据帧根据376协议的规定,数据帧的格式通常包括起始字符、长度、控制域、地址域、应用数据单元等字段。
可以使用Java的字节操作类库,如ByteBuffer、ByteArrayInputStream等,来解析数据帧的各个字段。
4. 数据校验与转换根据376协议的规定,通常会对数据进行校验,如CRC校验。
可以使用Java的算法库,如java.util.zip.CRC32类来进行校验。
5. 业务逻辑处理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对解析后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存储到数据库、展示到前端界面等。
6. 关闭连接在数据解析完毕后,需要关闭与设备的连接,释放资源,可以使用Socket的close方法来关闭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6.3远程通信模块接口协议ICS29.020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1376.3—2012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3部分:采集终端远程通信模块接口协议power user electric energy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protocol Part 3: acquire terminal telecommunication modules interface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前言Q/GDW 1376—2012《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是根据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度企业标准制修订计划任务(国家电网科[2012]66号)的安排,对Q/GDW 376—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的修订。
与原标准相比,本次修订做了如下重大调整和修订:——增加了磁场异常事件记录;——增加了终端对时事件记录;——增加了集中器与本地通信模块交互流程;——增加了采集终端远程通信模块接口协议(Q/GDW 1376的第3部分)。
Q/GDW 1376—2012《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分为下列3个部分:——Q/GDW 1376.1《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1部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Q/GDW 1376.2《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2部分: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Q/GDW 1376.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3部分:采集终端远程通信模块接口协议》。
Q/GDW 1376—2012实施后代替Q/GDW 376—2009。
本部分是Q/GDW 1376—2012《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的第3部分。
本部分是《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之一,规定了采集终端远程通信模块的接口、功能要求,以及AT命令集。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提出并负责解释;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省电力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宣、郑安刚、王伟峰、杜蜀薇、杜新纲、葛得辉、孟宇、巫钟兴、唐悦Q/GDW 376于2009年12月7日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3部分:采集终端远程通信模块接口协议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终端远程通信模块的接口、功能要求,以及AT命令集。
本部分适用于响应AT命令的GSM、CDMA、PSTN、各种3G、LTE等制式的远程通信模块,用于采集终端与远程主站通信的模块单元的控制和交互。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 7816 Identification cards-Integrated circuit(s) cards with contacts3GPP TS 27.007(GSM 07.07): AT command set for User Equipment(UE)3GPP TS 51.011(GSM 11.11): Specification of the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Mobile Equipment(SIM-ME) interface3GPP TS 11.14(GSM 11.14): Specification of the SIM Application Toolkit for the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Mobile Equipment(SIM-ME) interfaceNMEA-0183 美国国家海洋电子协会为海用电子设备制定的标准格式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1AT命令集 AT command set标准通信MODEM驱动命令的集合。
3.2 符号和缩略语本部分中所使用到的符号和缩略语见表1。
表1 符号和缩略语表1 (续)4 接口4.1 远程通信模块与终端的接口通信模块与终端通过串行口进行数据传输,应支持3线制的通信方式,其自适应或人为设置波特率值至少包含9600bps、19200bps、38400bps、57600bps、115200bps。
串口默认配置为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位。
通信模块的串口AT 命令应符合3GPP TS 27.007(GSM 07.07)标准命令集。
通信模块在上电以后,采集终端置PWRCTL 信号管脚低电平1s (±10%)执行开机操作,开机时序定义见图1 。
执行开机操作1s电源电压PWRCTL>=100ms图1 开机时序定义通信模块必需支持直接断电关机,并且直接断电不能引起通信模块的内部故障。
4.2 通信模块与SIM 卡的接口通信模块与SIM 卡的接口应符合GSM11.11和ISO7816的要求,与SIM 卡交互数据应符合GSM11.14要求。
4.3 通信模块网络工作状态指示通信模块应具备无线网络链路状态指示灯,用于指示通信模块网络工作状态。
网络链路工作状态指示见表2。
表2 网络工作状态指示5 功能要求5.1 基本业务功能a)通信模块默认波特率设定为自适应;b)通信模块在正常上电10秒内必须初始化完毕,初始化后就可以正常的收发AT命令;通信模块接收到关机命令后,必须在15秒内完全关机;c)支持标准AT命令集和扩展AT命令集;d)支持GSM CSD功能;e)模块内置协议栈支持TCP/UDP/FTP功能。
5.2 串行口多路复用通信模块必须支持CMUX功能,至少应支持基本模式。
6 命令集6.1 标准命令集通信模块的串口AT命令应符合3GPP TS 27.007(GSM 07.07)标准命令集,参见附录A。
6.2 扩展命令集6.2.1 通信模块关机 $MYPOWEROFF该命令用于通信模块执行关机操作,命令语法见表3。
表3 $MYPOWEROFF命令语法示例:AT$MYPOWEROFFOK6.2.2 网络链路状态指示灯控制 $MYSOCKETLED网络链路状态指示灯控制,用于外置协议栈Socket连接成功时,通信模块对LED灯的闪烁控制,命令语法见表4。
表4 $MYSOCKETLED命令语法<ONOFF>:整数类型,0表示socket未连接时LED闪灯状态;1表示Socket连接成功时,LED闪灯状态。
示例:AT$MYSOCKETLED=1OK6.2.3 获取通信模块版本信息 $MYGMR获取通信模块软件、硬件等版本信息,命令语法见表5。
表5 $MYGMR命令语法a)<module_manufacture>:ASCII,厂商代号, 4字节;b)<module_model>:ASCII,模块型号, 8字节;c)<firmware_version>:ASCII,软件版本号, 4字节;d)<firmware_release_date>:ASCII,软件发布日期,格式为DDMMYY,6字节;e)<module_hardware_version>:ASCII,硬件版本号, 4字节;f)<module_hardware_release date>:硬件发布日期;数据格式同<firmware_release_date>。
g)<err>:错误代码,见6.9。
示例:AT$MYGMR1234MX123410052611121234250910OK6.2.4 获取SIM卡序列号 $MYCCID获取SIM卡序列号信息,命令语法见表6。
表6 $MYCCID命令语法<SIM_CCID>:字符串类型,SIM卡的序列号。
示例:AT$MYCCID$MYCCID: “89860112851013509643”OK6.2.5 主动上报开关 $MYNETURC本命令用于控制通信模块主动上报,仅在终端使用通信模块内置协议栈的时有效,命令语法见表7。
表7 $MYNETURC命令语法<ONOFF>:整数类型,0表示关闭内置协议栈主动上报;1表示打开内置协议栈主动上报(默认值)。
示例:AT$MYNETURC=0OK6.2.6 查询远程通信模块类型 $MYTYPE查询远程通信模块类型,命令语法见表8。
表8 $MYTYPE命令语法a)<mode>: 工作模式,可扩展字节按位表示;1)第0位置1:表示支持透明数据传输模式;2)第1位置1:表示支持非透明数据传输模式。
b)<network_type>: 模块运行网络类型, 可扩展字节按位表示;1)第0位置1:GSM网络支持GPRS;2)第1位置1:WCDMA网络;3)第2位置1:TD-SCDMA网络;4)第3位置1:CDMA 2000;5)第4位置1:CDMA EVDO;6)第5位置1:LTE;7)第6位置1:PSTN;8)第7位置1:表示扩展一个字节。
c)<extended_feature>: 附加功能, 可扩展字节按位表示。
1)第0位置1:支持GPS定位功能;2)第1位置1:支持北斗定位功能;3)第7位置1:表示扩展一个字节。
示例:AT$MYTYPE?$MYTYPE: 03,01,01 // 支持透明数据传输和非透明数据传输模式;模块仅支持GSM/GPRS网络;支持GPSOK6.2.7 设置网络连接初始化参数 $MYNETCON该命令用来设置网络连接初始化参数,命令语法见表9。
表9 $MYNETCON命令语法a)<channel>:通道号,0-5;b)<type>与<type_name>对应的取值如下:1)U SERPWD: 用户名和密码,格式为“user,passwd”;2)A PN:字符串类型;3)C FGT:每包发送时等待的时间,1-65535,单位ms,默认值100,用于透明数据传输模式;4)C FGP:数据包被传送的门限值,1-1460,默认值为1024, 用于透明数据传输模式;5)A UTH:鉴权类型,0:NONE;1:PAP;2:CHAP,默认为1。
示例:AT$MYNETCON=0,“USERPWD”,“user,passwd”// 用户名和密码设置,不用时为空OKAT$MYNETCON=0,“CFGT”,2 // 透明数据传输模式参数时间设置OKAT$MYNETCON=0,“CFGP”,1000 // 透明数据传输模式参数包门限值大小设置OK6.2.8 激活/去激活网络连接 $MYNETACT该命令实现网络的连接和断开,命令语法见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