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生态城市建设

合集下载

许昌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许昌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平原农区以实施林业重 点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为载体 ,统一标准 ,集中开发 ,分 区推进 ,形成了 “ 田成方 、林成 网、路 相通、沟相连”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 9 .%。山区绿化以实施国家退耕还林项 目为载体 ,突 出抓 好 15 水源涵养林 、水土保持林 工程建设 ,积极发展木本 中药材和 果品经济林 ,实现 了生 态与产业相互促进的 目标 。廊道绿化 按照 “ 城乡贯通、 村镇相连 ”的要求 , 形成 了特色鲜明的生态景观林带。村镇绿化按照 “ 速生丰产林 围村 、 乡土树 种上路、
_ l, N ¨ 6l EEN l N
了城市 园林化 、郊 区森林化 、路河林 荫化 、庭 院林 果化、农田林 网化。全市活立木 2 8 . 亿株 ,林木绿化率 2 .% ,城市 86 建成 区绿化覆 盖率 4 .1 农田林网间作控制率 9 % 以上 , 0 2 %, 5 村庄林木绿化率 6 % 以上 , O 被评为 “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 、河 南省 绿化 模范城市” 全国平原绿化 先进 单位” 全国园林城市 ”等 。他们把城 区绿化、郊区生态建设与森林资源保护 、“ 、“ 纳入 政府 目标管理 。近 5 来市区参加义务植树 人数累计达到 2 5万人 次 ,植树 6 0 年 3 5 0万余株 ,义务植树 尽责率达 9 % 0 以上 。重点抓 以建 设完备的生态体系为 目标 ,以绿地、湿地生态系统建构为重点 ,提出 “ 环、楔、廊 、园”的绿色空间 结构模式 , 建成r 1  ̄9 围建设绿色生态环 ,以点 、片 、 , 带绿化 联结市 区和郊 区 , 由城市街道绿化串联城市公园 、 园、绿地 , 游 形成 “ 、楔 、廊 、园”合 理布局的绿地生态系统 ,逐渐建 成了 “ 环 一环一湖 ,两河五带 ” ,构成 了布局合理 、景观优 美、 环境舒 适、生态功 能完善稳定 ,城 乡绿化一体化 的新格局 。近 3 来 ,全市投入 近 5亿元 ,用于城 乡绿化和森林保 护、 年 科技兴林和林业有 害生物防治支 撑体 系建 设。

许昌河流

许昌河流

1区域概况许昌市地处河南省中部,淮河流域颍河水系上游。

位于东经113°03′~114°19′和北纬33°41′~34°24′之间。

辖二市三县一区,总面积4978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

全市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气爽日照长,冬季干旱寒冷少雨雪。

多年平许昌市区的运粮河段有7400米一直有水流淌,它的河床很窄,早已不能过舟行船了。

它北起王月桥与青泥河交会处,南至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青泥河交会处,是古城许昌三国胜地的又一见证。

目前运粮河的水是通过青泥河王月桥段的一处水闸调水,使水进入市区段运粮河。

青泥河上原有的那个小水闸已经废弃,紧挨着它,一座高大宏伟的仿古建筑正在修建,这是新的青泥河上的水闸。

建成后,它不仅有调节水的作用,而且还是一座非常醒目的景观建筑。

但这里的污染还是很严重的,到处都是刺鼻的臭味。

运粮河就是通过这一水闸,才得以穿过八一路,走过天昌公司,流经杨庄街,路过中心医院,又走进卷烟厂,环抱了一下帝豪广场,来到樊沟,这一段河道直行了好大一段。

最后来到双龙湖。

再从双龙湖出发,就流入了青泥河。

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灵气。

许昌地处河南中部,境内没有长江、黄河般的大河流过,少了雄浑的气势。

但这并不妨碍莲城的秀美——许昌境内的一些小河,或静静流淌于闹市,或蜿蜒环绕于市区周围,为许昌平添了旖旎风光,其中尤以清潩河、护城河、运粮河、清泥河为最。

莲城市民与这4条河流朝夕相处。

但若要问起它们源自何方,流向何处,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正确无误地回答出来。

今天是保护母亲河日。

昨日,记者特地采访了市水利局副调研员王向英和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城河管理所所长卢学钦,写下这篇报道,以期广大市民能了解咱许昌母亲河的前世今生。

颍汝总干渠:许昌母亲河的母亲河清潩河、护城河、运粮河和清泥河等河流因不同的原因需要借水,而向它们供水的颍汝总干渠则成了不折不扣的许昌水源生命线。

许昌市城乡规划实施细则

许昌市城乡规划实施细则

许昌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工程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细则。

本细则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细则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许昌市城市规划区,包括主城区和许昌新区。

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坚持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的关系;(二)注重改善城乡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三)妥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四)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科学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五)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第四条城乡规划实行统一管理。

城市规划区内的镇、乡、村庄以及镇规划区内的村庄,分别纳入城市规划、镇规划管理。

各类城镇新区、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园区等应当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统一管理。

第五条制定城乡规划,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规划相衔接,构建科学合理、层次清晰的城乡规划体系。

许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许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TOP1 TOP2
ZFCG-G2023053 号许昌市自然资 源和规划局“许昌市自然资源和 规划局许昌市中心城区公园城市 规划编制项目(不见面开标...
中规院(北京)规划 设计有限公司
许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许昌市 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治理规划编制 项目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 计研究总院股份有 限公司
TOP3 TOP4
ZFCG-G2022081 号许昌市自然资 源和规划局“许昌市自然资源和 规划局许昌市中心城区交通综合 治理规划编制项目(不见面...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 计研究总院股份有 限公司
许昌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 规划编制项目询价结果公示
河南省资源环境调 查一院
359.0 76.5 76.0 29.3
2023-08-18 2022-11-08 2022-11-08 2022-11-07
平均节支率
1.5%
同比增长:-75.4%
*平均节支率是指,项目节支金额与预算金额的比值的平均值。(节支金额=项目预算金额-中标金额)
1.2 需求趋势
近 3 月(2023-06~2023-08):
近 1 年(2022-09~2023-08):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19 日 生成
1/19
近 3 年(2020-09~2023-08):
1.4.1 重点项目
(1)办公消耗用品及类似物品(12)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TOP1 复印纸商城采购成交公告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许昌鑫天瑞数码科 技有限公司
1.0
2022-12-09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19 日 生成
3/19
重点项目

许昌城市树种

许昌城市树种

道路绿化规划第一节道路绿化的作用城市道路绿化指城市道路的配套绿化,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路侧绿带,交通岛绿地、停车场绿地等,还包括以道路空间为主体,共同创造道路景观形象的路侧广场、公园绿地、防护林带以及单位庭院绿化(拆墙透绿)等。

城市道路是城市环境的骨架,是表现城市形象的重要环节。

道路绿化可以构成优美的街景和城市景观,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美化城市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具有对尘土、噪声的隔离防护作用,以及有利于人、车的行驶安全,为行人遮荫等实用功能。

城市道路绿化的形式和树种配置还能反映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绿化风貌特色。

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中最公有化的公共生活空间,是最富人情味的活动场所。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街景的重要组成,街道集中的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景观风貌、经济状况、文明程度、科技水平以及精神境界。

街景构筑的核心是要突出一个“绿”字,使街景富于变化,直观、生动而富有艺术感染力。

对于一个城市的绿化来说,第一印象就是街道绿化。

同时,道路绿化也是城市开敞空间的重要联系通道,是城市绿色自然网络结构的重要组成,是生物多样性移动的走廊。

本规划提出建设许昌市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要求多种乔木,形成“城在林中”的森林城市景观形象。

城市道路绿地以及道路两侧景观防护绿带的建设,是森林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

第二节道路绿化规划原则2.1要与城市的性质、功能相适应。

道路绿化的布局、配置、节奏以及色彩的变化都应与街道的空间尺度相协调。

2.2要符合道路使用者的行为规律。

2.3街道绿化应能够加强道路的特性,要能保持街道的连续性,使街道有完整的形象。

利用绿化、标志、小品等增加道路的识别性。

2.4道路绿化应起到应有的防护功能,遮荫、滞尘、防噪、防止水土流失、遮挡汽车眩光等等。

2.5要有完美的景观。

公共建筑前的绿化要与其协调,或者利用反差来突出其特性。

使道路有完整、连续、协调的景观形象。

2.6与街道上的交通、建筑、市政设施和地下管线、沟道互相配合。

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篇一: 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篇一: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为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打造宜居城市,实现居民安居乐业、环境整洁优美、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临城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宜居宜业的繁荣、文明、和谐新临城”为目标,按照“宏观标准简单、微观管理精细”理念,启动为期三年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工程,构建“大城管”格局,理顺体制,着力做好占道经营、广告牌匾、环境卫生、街道交通秩序等整治工作,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二、主要工作构建“大城管”格局,实现管理体制上的突破在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三级网络”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大城管”格局,实现管理体制上的突破,解决部门之间交叉管理、职责不清、标准不一等严重影响我县城市管理执法方面的问题,为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工程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成立由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建设局、工商局、公安局、交警大队、交通局、环保局、财政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临城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协调城市管理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临城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综合行使城市管理执法职能和环境卫生、市政、市容、绿化、规划管理以及流动商贩、露天经营、城市交通、客运秩序和其他方面的城市管理职能,达到城市管理高效、快捷、综合执法的目的。

增加环卫基础设施在新建道路、小区等处建设垃圾转运站及公厕。

同时,结合我县道路实际情况,购买必要的机械清扫车、垃圾清运车。

加强县城功能分区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实行“一证管多证”模式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将县城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分区,实施城区精细化管理。

一是加大专业市场规划、建设力度。

结合县城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各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停车场、水果专业市场、蔬菜专业市场、小吃市场、汽修建材市场等市场体系建设,为经营者提供合适场所。

二是疏堵结合,治理占道经营。

许昌简介介绍

许昌简介介绍

教育事业和教育资源
教育体系
许昌市拥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包括幼儿教育、基 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
教育资源
许昌市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 配置效率,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改革与发展
许昌市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 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
医疗卫生体系
交通基础设施
许昌交通便捷,拥有完善的公路、铁路和水路交通网络,为城市 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市政设施
许昌注重市政设施建设,包括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等方 面,确保城市居民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住房建设
许昌积极推进住房建设,提供多样化的住房供应,满足不同人群的 居住需求。
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1 2
地域特色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地势平坦, 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资源丰 富,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
历史沿革和文化底蕴
历史沿革
许昌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许昌为郑、楚两国的争夺之地。汉朝时期 ,许昌成为河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国时期, 许昌更是因曹操的政治活动而名声大噪。
在地区中的地位
在河南省内,许昌是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经济实力较强,拥有较为完善的产 业体系。同时,许昌还是河南省的文化旅游重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 览。
02
CATALOGUE
许昌的经济和产业概况
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
01
02
03
稳步增长
许昌市经济近年来保持平 稳较快增长的态势,GDP 增速稳定。
产业多元化
许昌市经济产业结构逐渐 多元化,涵盖了制造业、 服务业、农业等多个领域 。

许昌市人工湿地建设及成效

许昌市人工湿地建设及成效

许昌市人工湿地建设及成效一、研究背景为提高环境承载能力,改善我市清潩河流域水生态环境,2013年我市启动实施清潩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2017年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累计建设了9个人工湿地项目,其中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湿地6个,分别为长葛市小洪河人工湿地、长葛市杜村寺人工湿地、建安区三达人工湿地、魏都区宏源人工湿地、经济技术开发区灞陵河人工湿地、颍河下游湿地工程,河道生态净化湿地3个,分别为长葛市关庄湿地、清潩河橡胶二坝旁流砾石床湿地、石梁河山货桥湿地工程。

二、人工湿地概况下面着重介绍一下建安区三达人工湿地和魏都区宏源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设计处理规模、占地面积和设计出水水质等相关介绍详见表5-1。

表5-1 许昌市人工湿地相关介绍湿地名称设计处理规模占地面积设计出水水质建安区三达人工湿地3万吨/天约5.15万平方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魏都区宏源人工湿地3万吨/天约1.8万平方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一)建安区三达人工湿地该湿地处理工艺流程为污水厂处理后的水进入泵站,再由泵站提升到潜流湿地,经潜流湿地吸附、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等作用后,再汇入表流湿地,最后达标排放。

按照设计要求,人工湿地种植的水生植物有芦苇、黄花鸢尾、美人蕉、水葱、藨草、千屈菜、睡莲等七种植物,进一步减少了入河污染物排放。

(二)魏都区宏源人工湿地该湿地采用WJS人工湿地(曝气—碎石床+植物吸附)模式处理,尾水经曝气、弹性填料吸附、碎石床+湿地植物根系吸附、微生物降解等过程,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微生物同化分解和植物吸收等途径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吸收转化水中的污染物。

四、人工湿地监测(一)人工湿地评价标准人工湿地采用《地表水质量标准》进行评价,出水排放执行标准分别见表5-2,5-3。

表5-2 湿地出水排放执行标准湿地湿地出水排放执行标准建安区三达湿地《地表水质量标准》Ⅳ类魏都区宏源湿地《地表水质量标准》Ⅴ类表5-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评价项目评价标准Ⅳ类评价标准Ⅴ类化学需氧量20~3030~40氨氮1~1.5 1.5~2总磷0.2~0.30.3~0.4(二)人工湿地采样监测情况为了更好地观测所建设人工湿地对清潩河流域水质改善情况,在人工湿共布设8个监测点位,监测项目分别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昌生态城市建设规划》2015--2030年班级环治13-2组别第五组《许昌生态城市建设规划》2015--2030年生态城市缘起与内涵生态城市,也称生态城(英文:Eco-City),是一种趋向尽可能降低对于能源、水或是食物等必需品的需求量,也尽可能降低废热、二氧化碳、甲烷与废水的排放的城市。

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关于生态城市概念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

内涵"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城市的七个特点▪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结构合理性▪关系协调性规划目标: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②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内容:①高质量的环境保护系统;②高效能的运转系统;③高水平的管理系统;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④高度的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意识。

规划方法[一]系统方法:①基础信息资料的调查与收集;②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分析与评估;③生态环境与城市功能区划;④规划设计与规划方案的建立;⑤规划方案的分析与决策;⑥建立规划的保障控制体系;⑦规划方案的实施与执行。

[二]主要内容:以“生态优先”为基本理念,以生态文明新城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划分亮点,呈现经济,环境,旅游和文化四大生态建设领域。

生态城市建设措施:①经济循环,发展生态工业,农业,旅游及文化产业;②建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③完善基础设施,搞好绿化;④建设可持续发展住宅,建筑环境。

生态城市的管理建设途径:(一)实行城乡--经济--生态一体化规划;(二)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提高生态环境意识;(四)进行观念创新、实现生态转型。

生态城市建设措施:(一)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生态工业;(二)发展生态农业、增强绿色食品竞争力;(三)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四)在文化产业中注入生态内涵;(五)建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搞好城市绿化;(七)建设生态住宅、研究人类居住环境和建筑可持续发展。

规划可行性与效益分析:(一)经费概算;(二)可行性分析;(三)社会效益分析。

保障措施:(一)能力保障;(二)政策法规保障;(三)资金保障;(四)组织保障;(五)教育保障与科技保障。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案例在德国,立法机关负责在建筑指导规划范围内向市民保证“必须是可持续的城建发展,保证按照社会公益的土地使用符合公众的利益,并有助于确保环境合乎人的尊严,有助于保护和发展自然生存基础”美国加州的伯克利:重视自然特征,以步行尺度确定中心服务半径400米,围绕中心就近发展,鼓励土地混合使用及高密度开发,继承与保护历史文化,创建慢速街道,利用风力发电(世界最大的风力发电厂)、太阳能、地热为城市提供热源。

日本东京:自70年代开始直到八十年代,多学科领域专家共同系统地研究了东京生态系统和城市规划特征,取得一系列宝贵成果及成功经验。

许昌生态城市建设内容一、许昌市区域概况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北距郑州80公里。

现辖禹州市、长葛市、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和魏都区全境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人口434万。

气候特征: 许昌市属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 ,光照充足,无霜期长。

因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

全市四季气候总的特征是 春季干旱多风沙 夏季炎热雨集秋季晴和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

历年年平均气温在14.3℃ 14.6℃。

地理地势:许昌市西部为低山丘陵,最高海拔1150米,东部为淮海平原西缘,最低海拔50米。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

二、许昌市功能区划规划彰显了“点轴”魅力,形成“一心一轴、五区多廊”的功能结构:“一心”就是核心区位置的新城公共服务中心,“一轴”是为宽约500米,长约7公里的生态文化轴,“五区”为五个功能区,“多廊”指围绕生态核心呈放射性发散的多条空间走廊。

“一心”延续连接许昌新老城区的城市中轴线,沿轴线形成数公里虚实相间、收放有致的轴线空间和富有韵律的城市天际线,200多米的超高层双子星塔楼位于轴线北端,成为城市指南针。

三、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本次规划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构建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

1、统筹兼顾,协调发展;2、生态优先,集约用地;3、交通引导,有机疏解;4、公共政策,政府导控。

四、规划期限第一阶段2015-2020年:全面启动生态建设,开展重要生态资产调查、生态文化宣传‘提高全体市民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初步建立生态管理法规体系,逐步完善社会服务与保障体系。

第二阶段2020-2030年:逐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

全面提高市民素质,深化生态文化建设,巩固和完善已经进入良性循环的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

至2020年,生态结构和功能日趋和谐,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经济结构、产业体系、生态环境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

许昌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五、水源地规划市区:开发各种节水技术节约用水;雨、污水分流,建设储蓄雨水的设施,下水道口采取隔油措施等。

并通过湿地等进行自然净化。

郊区:保护农田灌溉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禽畜牧场污染,在饮用水源地退耕还林;集中居民用地以更有效地建设、利用水处理设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许昌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按照规划,我市在许昌新区将新建南水北调水厂,设计总供水能力为每日33万吨,水源采用南水北调地表水,近期规划建成规模为每日供水10万吨,中期规划建成规模为每日供水20万吨,远期规划建成规模为每日供水33万吨。

至2014年汛期后,周庄水厂水源采用南水北调地表水,将北汝河地表水作为备用水源,并在2030年以前扩建至每日供水13万吨。

至2030年,周庄水厂水源采用北汝河地表水,市第二水厂和董庄水厂作为备用水厂,水源采用襄城县麦岭镇地下水。

▪目前,供应市区用水的水厂有3座:周庄水厂、董庄水厂和市第二水厂,实际供水能力为每日24万吨。

在未来的规划中,市区还将建设许昌新区南水北调水厂。

六、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一)严格产业环境准入。

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三)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四)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

五)严格控制高污染燃料。

六)全面整治城市燃煤锅炉。

七)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八)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

七、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规划1严格执行环境评价法,在建设项目中给与固废、水、气治理同等地位的三同时措施,使固废综合利用项目真正做到三同时。

(2)认真执行清洁生产法,使废物减量化落到实处,尤其减少固废中有害成份,使固废在循环经济中成为再生资源。

(3)处置危险废物过程中可走市场化道路,通过招商引资、扩大投资渠道,政府从价格上给予优惠。

(4)执行排污收费制度,按照新标准,强化排污费征收力度,用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加强固废环境管理。

(5)执行环境现场监理制度,加强固废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监测水平。

八、综合交通规划发展电车和氢气车,使用电力或清洁燃料;市中心和居民区限制燃油汽车通行;保留特种车辆的紧急通道。

通过集中城市化、提高货运费用、发展耐用物品来减少交通需求;提高交通用地的利用效率;发展船运和铁路运输等。

为改善市民群众出行条件, 解决公交换乘“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节能减排, 2013年12月30日,许昌市出台了《许昌市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运行工作实施方案》,致力打造绿色交通,构建便捷、经济、环保、安全的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

方案规定,许昌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分三期建设,在2016年前建自行车站点20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5000辆,覆盖范围东至许州路、南至南环路、西至西环路、北至永庆大道,形成闭合循环的自行车交通系统。

2016年3月17日,河南许昌,市民乘坐水上巴士环游许昌城。

随着“灞陵号”“建安号”“大禹号”三艘游船从春秋东码头起航东进,开启了许昌市护城河水上公交正式运营的航程。

九、绿地系统规划打破城郊界限,扩大城市生态系统的范围,努力增加绿化量,提高城市绿地率、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调控好公共绿地均匀度,充分考虑绿地系统规划对城市生态环境和绿地游憩的影响;通过合理布局绿地以减少汽车尾气、烟尘等环境污染;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生物栖境和迁移通道预留空间。

今年许昌市城区39项绿化项目已全部完工,共新增绿地681.81亩,续建绿地面积660亩,改造绿地面积3266.77亩,完成投资6亿元。

为圆满完成今年的绿化任务,许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狠抓落实。

一、加强领导,夯死责任。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的区域谁负责”的原则,在2015年城区绿化工作上,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保证资金到位,措施到位,确保城区绿化任务按时完成。

二、抢抓时机,不误季节。

绿化工作季节性强,因此在时间上往前赶,早做前期工作,早开工。

三、搞好督查和技术服务。

市区园林绿化联动工作督查组切实搞好技术服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各项工程顺利进展。

十、历史文化保护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古村落保护,积极推进许昌市区、禹州城区、神垕古镇范围内的文物古迹保护与利用工作,依托许昌文峰塔,禹州怀帮会馆、十三帮会馆、春秋楼、曹丞相府等文物资源建设新的文物展示游览景区。

做好八柏冢游园、神垕古镇游览区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

加强历史文化遗迹和传统风貌保护及其周边环境治理,开展文物遗迹区城市设计,加快许昌市魏都风情区建设。

加强博物馆建设,三年建成襄城县博物馆、禹州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许昌县博物馆。

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推进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建成许昌县文化中心、襄城县文博中心,力争全市6个图书馆和4个文化馆超过国家二级馆标准。

十一、生态景观规划强调历史文化的延续,突出多样性的人文景观。

充分发掘利用当地的自然、文化潜力(生物的和非生物的因素),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建设健康和多样化的人类生活环境。

许昌生态景观区域规划效果图十二、市政基础建设1、给水:水厂有3座:周庄水厂、董庄水厂和市第二水厂,实际供水能力为每日24万吨。

在未来的规划中,市区还将建设许昌新区南水北调水厂。

2、排水:城区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3、电力:规划新建500KV许昌变电站1处、220KV山口变电站1处、110KV 变电站9座;扩建220KV长葛站及禹州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