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谱仪III获取世界最大数据样本第一期

合集下载

DSO5000 系列数字存储示波器 说明书

DSO5000 系列数字存储示波器 说明书
O5000 系列数字存储示波器 DS DSO5000 用户手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


目 录.............................................................................................................................................................. i 版权声明........................................................................................................................................................ iii 第 1 章 安全事项........................................................................................................................................... 1 1.1 常规安全事项概要..............................................................................................................................1 1.2 安全术语和符号......................................................................................................................

AWA6228+使用说明书V1_01

AWA6228+使用说明书V1_01
7.2.1.1 单次测量界面 ...................................................................................................................................... 12 7.2.2 积分测量界面 ................................................................................................................................................. 14 7.2.3 1/1 OCT 频谱分析界面(选配) ................................................................................................................ 16
7.2.3.1 1/1 OCT 列表界面............................................................................................................................. 16 7.2.3.2 1/1 OCT 图形界面................................................................................................................................ 17 7.2.3.3 1/1 OCT 醒目界面 .............................

【精品】嫦娥奔月计划简介

【精品】嫦娥奔月计划简介

嫦娥奔月计划简介嫦娥奔月计划简介第一版绕月探测工程简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

重返月球,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

开展月球探测工作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

实现月球探测将是我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

月球已成为未来航天大国争夺战略资源的焦点。

月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探月是我国自主对月球的探索和观察,又叫做嫦娥工程。

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后,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将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第二版绕月探测工程计划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期工程,即研制和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

该星将环绕月球运行,并将获得的探测数据资料传回地面。

该工程由探月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

现已确定探月卫星主要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运载火箭采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场选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探测系统利用现有航天测控网,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负责开发。

具体计划是,“长征三号甲”火箭从西昌发射中心起飞,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后实现星箭分离,卫星最后进入环绕月球南、北极的圆形轨道运行,并对月球进行探测,轨道距离月面的高度为200公里。

设计寿命为1年的“嫦娥一号”卫星,将携带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激光高度计、微波辐射计、太阳宇宙射线检测器和低能离子探测器等多种科学仪器,对月球进行探测。

它在环月飞行执行任务期间,主要获取月面的三维影像,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球土壤厚度,检测地月空间环境。

嫦娥二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二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卫 星川 利 实现 了既 定 目标 ,续 写 了 页 月球 上建 立 基地 可供 人居 住 并开发 维 彩色 影像 、探 明月面 1 种 元素 的 4
我 国航天事业新的辉煌。
原 是嫦 娥 一号 的备份 星
利用 其 资源 。直 至 目前 ,世 界上 只 含 量 和 分布 、初步 测 量 月壤 厚度 和 有 美 国实现 了派 人 登月 ,其他 掌握 探测地 月空 间环境 四项使命 。

次 性使 用 的 发射动 力 民币,相 当修建 13 .公里 的地铁 钱 。
实时传 回 了清 晰 的图像 。至此 ,我 国首 个 探 月 器 在 太 空 飞行 4 4 、 9天
i 有备 份星 必 然要 有 备份 这 枚 火箭 成 功地 发射 了
星。
耀眼的第一步探月工程
为 了更 好 地 了解 嫦 娥 二 号 的 绕 月 探 测 4 2 后 , 终 于 完 美 落 8天
科研人员对长三丙火箭又做了多项 控 系统 是航 天活 动 中看 不见 的 “ 风
技术 改进 和进 行 了多 次模 拟发 射演 筝 线 ”,监 管和 指挥 着航 天器 的 一
乙 、 丙 三 种 火 箭 。就 运 载 能 力 来 练的缘 由。为确保产品质量和可靠 举 一动 。为 了做 好这 次 发射 的测控 讲 ,长 三 乙最大 ,长三 丙居 中,长 性 ,发射 之前 火 箭和 卫星 两大 系统 工作,北京航天飞控中心通过多种
号探路的使命。具体地说,它在完 5 内就 到达 月 球 ,7 多 即可进 入 号 频率 更高 ,远 距离 测控 通信 效 果 天 天
频 成绕 月 探测 任务 的 同时 ,还 将试 验 工作轨道运行,不像嫦娥一号那样 更 好 。在 卫 星 上搭 载 着 x 段 应 答 验 证 嫦 娥 三 号 任 务 的 部 分 关 键 技 需花 近 1天 的 时 间。突 破运 载火 箭 机 ,与 地 面 测 控 设 备配 合 验 证 X 4 频

北京谱仪上对粲偶素X_(cJ)和η_c含重子末态新衰变模式的寻找

北京谱仪上对粲偶素X_(cJ)和η_c含重子末态新衰变模式的寻找

北京谱仪上对粲偶素X_(cJ)和η_c含重子末态新衰变模式的寻找这篇论文论述我在北京谱仪(BESIII)上开展的物理分析工作。

BESIII是运行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上唯一的实验项目,是目前世界上研究τ-粲物理典型的“味”工厂。

BEPCII是双环对撞机,覆盖2GeV到4.6GeV的质心系能量区间并且可以提供世界上在这个能区最高的瞬时对撞亮度,在质心系能量3770MeV时达到了7.0×1032cm-2s-1在BESIII所覆盖的这个能区有大量引人眼球的特性:丰富的共振结构,例如各种粲偶素和粲介子;大量的质量阈来产生ττ和D(*)D(*)对;大量的奇异强子;微扰QCD和非微扰QCD共同作用区域。

BESIII实验分别在2009年和2012年至2013年间在J/ψ和ψ(3686)能量点以及3.80GeV到4.42GeV能量区间获取了世界上最大的事例样本。

基于这些样本数据,我的论文工作主要从事χcJ和ηc这两种粲偶素包含重子末态的新衰变模式寻找和在粲介子阂之上奇特态的寻找t。

Ⅰ XcJ和η。

粲偶素包含重子末态的新衰变模式寻找.1.χcJ衰变到ppK+K-末态的首次测量利用通过BESIII探测器上获取的106×106个ψ(3686)介子辐射衰变得到的χcJ介子样本,我们展示了对三个χcJ(J=0,1,2)衰变到ppK+K-末态进行的首次测量。

我们观测到中间共振态Φ→K+K-和人(1520)→pK-,并且报道了χcJ→pK+A(1520),A(1520)Λ(1520)和Φ的分支比。

同时,我们也测量了χcJ→ppK+K-直接衰变道的分支比。

这些测量的分支比列在下面的表格中,第一项误差是统计误差,第二项误差是系统误差。

这是首次观测到χcJ衰变到不稳定的重子共振态。

寻找P波粲偶素激发态重子对的衰变模式可以提供跟多的实验信息来理解之前在用色八重态机制(Color-OctetMechanism)解释χcJ→pp和χcJ→ΛΛ时遇到的矛盾。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概况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概况

正负电子对撞机概况正负电子对撞机简称:BEPC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世界八大高能加速器中心之一。

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是我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是高能物理研究的重大科技根底设施。

由长202米的直线加速器、输运线、周长240米的圆型加速器〔也称储存环〕、高6米重500吨的谱仪和围绕储存环的同步辐射实验装置等几局部组成,外型象一只硕大的羽毛球拍。

正、负电子在其中的高真空管道内被加速到接近光速,并在指定的地点发生对撞,通过大型探测器--谱仪记录对撞产生的粒子特征。

科学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进一步认识粒子的性质,从而揭示微观世界的奥秘。

正负电子对撞机核心局部正负电子对撞机是1984年作为国家重点工程之一确定的中美科技合作项目,总投资为2.4亿元,由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负责建造。

工程建筑总面积达57500平方米,形似一个巨大的“羽毛球拍〞,由电子注入器、储存环、探测器、核同步辐射区、计算中心等5个局部组成。

[编辑本段]建设工程早期工程1972年8月,X文裕等18位科技工作者给周恩来总理写信,反映对开展中国高能物理研究的意见和希望。

1972年9月11日,周恩来总理对关于建设中国高能加速器实验基地报告的复信中指示:“这件事不能再延迟了。

科学院必须把根底科学和理论研究抓起来,同时又要把理论研究与科学实验结合起来。

高能物理研究和高能加速器的预制研究、应该成为科学院要抓的主要项目之一。

〞1973年初,经国家批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正式成立。

1975年3月,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高能加速器预制研究和建造问题的报告》〔七五三工程)。

刚刚复出主持中央工作的小平同志同意了这个报告,并转送周总理批示。

1977年,同志在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关于加快建设高能物理实验中心的请示报告》〔八七工程〕上批示:“拟同意〞。

1981年1月,国家计委决定停止十三陵“高能物理实验中心〞的筹建工作(即八七工程),对玉泉路高能加速器预制工程提出调整方案。

一种特殊的北京谱仪事例起始时间计算方法介绍

一种特殊的北京谱仪事例起始时间计算方法介绍

第27卷 第3期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Vol.27 No.3 2007年 5月Nuclear Elect ronics &Detection TechnologyMa y 2007 一种特殊的北京谱仪事例起始时间计算方法介绍张 令1,毛泽普2,曾 云1,马 想2,马秋梅2,王亮亮2,王纪科2,邓子艳2,尤郑昀3,文硕频2,边渐鸣2,孙永昭2,孙胜森2,朱永生2,刘怀民2,刘春秀2,伍灵慧2,李卫东2,李海波2,李 刚2,张长春2,张建勇2,邹佳恒4,邱进发2,何康林2,何 苗2,张学尧4,张 瑶4,季晓斌2,杨 明2,苑长征2,冒亚军3,俞国威2,莫晓虎2,袁 野2,曹国富2,黄 彬2,谢宇广2,臧石磊2(1.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长沙410082;2.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49;3.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北京100871;4.山东大学物理系,济南250100) 摘要:阐述了一种特殊的北京谱仪III (BESIII)事例起始时间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算法结构,利用漂移室击中信息寻找径迹段,通过对径迹段做直线拟合,最后计算B ESI II 事例起始时间。

并通过蒙特卡罗数据进行调试和检验,证明了该算法的可靠性。

关键词:北京谱仪III ;事例起始时间;主漂移室;直线拟合中图分类号: TL8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820934(2007)0320491206收稿日期:20062102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175060)资助作者简介:张令(1982-),男,湖南人,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科学院硕士生,从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研究 北京谱仪(B ESI/B ESII )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 EPC )上的大型通用磁谱仪,主要用于2粲能区的物理研究。

它已经成功工作了十几年,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物理结果[]。

现在B EPC 和B ESII 正在升级中(B EPC/B ESII →B EPCII/B ESIII )。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概况中国探月工程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

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

后期即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

此段工程的结束将使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探月工程标识中国探月工程标识设计者顾永一弧两点,写意探月“我在这个作品中给观者留下一些思考空间,那对脚印可以是每个人的。

”创作灵感来自书法顾永江是浙江绍兴人。

长在书法圣地兰亭之畔的他,深受乡风熏染,从6岁开始临摹碑帖从未间断。

扎实的书法功底为“月亮之上”灵感打下铺垫。

顾永江告诉记者,中国书法文化内涵深厚,是取之不尽的设计源泉。

回忆起两年前,顾永江说他偶然看到网上征集探月标识的启事后便决定参与投稿,因为创意设计是他的职业,而中国探月工程也引发了他对太空探索领域的浓厚兴趣。

谈到创作灵感,顾永江说:“一开始就想到‘月’在古文中可以写得圆圆的,就像个月亮。

中间那两点可以用脚印来代替,象征着人类登上月球。

”就是这“两点”,使这个设计既有中国元素,又有跨文化的世界胸怀,从而避免了思路的狭隘。

虽然投稿的时间非常紧,但顾永江从理清思路到最终交稿就花了1小时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