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U共小区方案提高GSM频谱利用率
基于RRU的GSM-R高铁通信应用

基于RRU的GSM-R高铁通信应用作者:杨楠孙梦雨赵娟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年第08期【摘要】高铁线路的通信、行车信号是重中之重的命脉。
所以对GSM-R无线信号的覆盖提出了包括容量,切换和建站安装等多方面的要求,与传统的宏基站相比,分布式基站技术具有站址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高.低成本.基站的覆盖能力高,射频性能佳,环境适应性强,工程方便等优点,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高铁建设引发的关于网络覆盖问题尤为复杂,高铁列车的先进技术带来了信号消耗大,区域切换频率高,且重叠区域小,多普勒效应较强问题等的问题,因此网络覆盖的效果和效率问题就成了服务网络技术的难题,本文从分布式基站覆盖的网络技术方案入手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并利用“BBU资源池”加快了分布式基站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关键词】GSM-R;RRU;高铁通信;信号覆盖【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科学研究专项计划资助,项目名称:《高铁机房灾备通信电源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9JK0696。
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技术已经走过了第一代模拟技术(1G)、第二代数字技术(2G)和第三代宽带数字技术(3G),目前正处在第四代移动通信技(4G),分布式基站与原来国内的直放站相比不仅能完善覆盖,还能带来网络容量和性能的提升,符合建大网的要求,分布式基站是4G时代网络建设的主流设备已在国内大规模商用,同时该向技术也为中国高铁通信助力。
1. 分布式基站的关键技术及发展针对高铁应用需求的特殊性能,传统基站已经不能满足我国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
而此时,具有级联特性的分布式基站对高铁沿线复杂地形地貌的适应性的有点久显得异常明显,因此,传统基站势必将被之取代。
现世界趋于IP化,物联网,互联网大量组网,资源可大量互换,基站未来的发展也将是IP化的,如图1所示,其结合特定的算法程序,在基站运行工程中动态改变特定计算资源,将根据任务特点和计算资源集的使用情况进行计算。
2. 分布式基站技术的具体应用无线基站覆盖隧道特性:采用漏缆+射频单元进行覆盖;车站室内分布基站系统覆盖特性:采用“RRU+天线”方式完成覆盖。
LTE高铁优化之多频组网优化提升“用户感知,网络价值”

高铁参数优化之多频组网优化提升“用户感知,网络价值”专题概述随着高铁及动车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列车运营还是乘客数据业务通信都有高速数据业务需求。
对于运营商,更有效的提供轨道无线宽带业务,是吸引用户并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必备条件。
在本专题中,优化人员通过测试数据与网络场景结合分析,制定了负荷区域特点的多频组网方案。
并在昌九高铁完成试点,通过特性化高铁多频组网参数组,南昌昌九高铁区域各方面网络指标得到明显的提升,平均RSRP 提升2dB、SINR 提升1.7dB,覆盖率提升7 个百分点,下行速率提升7Mbps 以上。
沿线18 个站点系统内切换成功率由99.11%提升至99.53%;用户感知速率由18.95Mbps 提升至20.21Mbps;区域日均流量由171.4GB 提升至206.7GB,提升幅度约为20.6%,每月增收近2.1 万元。
一、专题背景随着中国高铁线路的普及,高铁逐渐代替普通铁路和飞机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南昌作为全国高铁车次排名第19 的城市,巨大高铁客流量带来了巨大的网络流量价值。
高铁由于“速度快、损耗大、负荷高”各类网络痛点导致未能充分发挥高铁流量价值,本次通过1.8G 站点提升用户感知,800M 站点保障用户覆盖两个方面提升高铁网络价值。
二、高铁场景概述2.1. 高铁场景特点2.1.1. 线状覆盖高铁路线一般呈线状分布,和通常的基站部署场景有着很大不同,按照通常的基站部署方式来覆盖铁路沿线,其覆盖效率将会十分低下,因此铁路沿线的基站需要呈线状分布。
且由于高铁的线状特点,建议在进行高铁站点规划时,采用”Z”字型左右交叉的站点分布进行高铁沿线覆盖,提升路线覆盖均衡性。
2.1.2. 列车运行速度快目前,全球运营的高速铁路包括德国的ICE、法国的TGV、西班牙的AVE 和日本的新干线,最高运营速度约在200~350km/h 之间;武广高铁、京沪高铁最高运营速度也达350km/h,而上海磁悬浮列车最高时速更是达到431km/h。
2.密集城区利用劈裂RRU方案实现精准扩容

密集城区利用劈裂LTE RRU方案实现精准扩容2019年11月目录一、问题描述 (2)二、劈裂RRU方案 (3)三、劈裂RRU实施和容量增益分析 (6)四、经验总结 (11)密集城区利用劈裂RRU方案实现精准扩容【摘要】针对密集城区的高负荷扩容需求,劈裂RRU方案利用劈裂天线和4T4R RRU在尽可能减小扇区重叠覆盖和同频干扰的前提下使得小区数量翻倍。
试点扇区劈裂改造后扇区容量提升明显,有效缓解高负荷PRB利用率,提升用户感知,被压抑流量得到充分释放。
【关键字】高负荷、密集城区、劈裂天线、4T4R RRU【业务类别】优化方法、参数优化一、问题描述1.1 密集城区高负荷问题随着不限流量套餐的推广,4G流量资费进一步下降,网络负荷随之越来越高,导致上网高峰期网速慢、打开网页困难等问题较突出,用户体验下降,投诉量不断增加。
密集城区的高负荷问题日趋严重,且当前大部分扇区已经为L2100和L1800双载波,进一步扩容需要增加新的扇区来缓解负荷。
但是密集城区扩容扇区会增加重叠覆盖度,同频干扰会变得更严重,扇区扩容带来的容量增益越来越小,负面影响反而不停加重。
1.2 南光新村高负荷问题南光新村为密集覆盖城区场景,站间距不到400米,且FO_南光新村负荷问题严重,该站点当前均为L2100+L1800双载波配置,特别是0号扇区负荷最终,流量和PRB利用率均已经满足扩容门限,且邻站的南头创华宿舍和南山天源大厦也为高负荷小区。
该区域高负荷问题急需扩容解决,释放被压抑流量,并提升用户感知速率。
二、劈裂RRU方案2.1 劈裂天线介绍多扇区扩容方案通过窄波束高增益的劈裂天线来减小重叠覆盖,通过小区分裂技术,增加小区数目从而增加网络空口容量。
劈裂天线的天线增益(约19.5dBi)明显大于普通3扇区天线增益(17.5dBi),LTE多扇区从而能够获得一定的覆盖增益。
劈裂天线的左右两个波束主瓣方向角为天线正面左右各30°,主瓣方向增益为19.5dB,劈裂通过控制左右两个波束来减小劈裂后两个扇区之间的重叠覆盖区域。
(完整版)RRU共小区配置指导(数据规范版02)

2020-2-16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第1页, 共56页RRU共小区配置指导书1.1 技术概述图1-1共小区组网逻辑组网图2020-2-16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第2页, 共56页图1-2共小区组网物理组网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移动通信已经深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每个角落,人们对移动通信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室外大型网络的覆盖已经日趋完善,而一些特殊场景的覆盖方法和技术还在不断优化,比如高铁覆盖、隧道覆盖、室内覆盖、农村覆盖等场景,为此,引入多站点共小区技术。
多站点共小区是指把多个不同物理站址的位置组设置为一个逻辑小区,从而提高覆盖区域信号质量,在高铁覆盖、隧道覆盖等场景下减少切换次数、改善用户感受。
每个位置组的物理配置、载波数、频点等小区参数均相同,覆盖的一定的区域,多个相邻位置组的连续覆盖区域就是多站点共小区的覆盖范围。
为适应复杂的高铁沿线、隧道等场景,多站点共小区技术基于华为的BBU(Base Band Unit)+RRU(Remote Radio Unit)分布式基站架构开发,因此简称RRU共小区。
多站点共小区中一个BBU下的多个不同物理站址的位置组逻辑上属于同一个小区,1个BBU支持的多站点共小区能力规格最大支持6个位置组,1个位置组最大支持6载波。
各位置组的空口完全同步,从而保证每个burst的用户数据收发同步。
每个多站点小区只有一个主位置组,负责小区的管理和业务的控制。
其它位置组为从位置组,从位置组在主位置组的控制下完成可服务载波的选择,信道激活等小区服务功能。
绑定载频的单板只能增加到主位置组中,再将主位置组中的载频绑定在从位置组中单板的空闲通道上,从位置组中只能增加空的载频单板。
主位置组中的载频如果已经与从位置组的单板存在绑定关系,需要先删除载频与从位置组的绑定关系,再进行载频删除操作。
MS初始接入位置组时,所有位置组分别计算MS的上行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并上报给主位置组,主位置组经过判决,选择信噪比最佳的位置组作为服务位置组。
(完整word)RRU共小区配置指导(数据规范版02)

2021-8-10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第1页, 共51页RRU共小区配置指导书1.1 技术概述图1-1共小区组网逻辑组网图2021-8-10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第2页, 共51页图1-2共小区组网物理组网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移动通信已经深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每个角落,人们对移动通信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室外大型网络的覆盖已经日趋完善,而一些特殊场景的覆盖方法和技术还在不断优化,比如高铁覆盖、隧道覆盖、室内覆盖、农村覆盖等场景,为此,引入多站点共小区技术.多站点共小区是指把多个不同物理站址的位置组设置为一个逻辑小区,从而提高覆盖区域信号质量,在高铁覆盖、隧道覆盖等场景下减少切换次数、改善用户感受。
每个位置组的物理配置、载波数、频点等小区参数均相同,覆盖的一定的区域,多个相邻位置组的连续覆盖区域就是多站点共小区的覆盖范围.为适应复杂的高铁沿线、隧道等场景,多站点共小区技术基于华为的BBU(Base Band Unit)+RRU(Remote Radio Unit)分布式基站架构开发,因此简称RRU共小区。
多站点共小区中一个BBU下的多个不同物理站址的位置组逻辑上属于同一个小区,1个BBU支持的多站点共小区能力规格最大支持6个位置组,1个位置组最大支持6载波。
各位置组的空口完全同步,从而保证每个burst的用户数据收发同步。
每个多站点小区只有一个主位置组,负责小区的管理和业务的控制。
其它位置组为从位置组,从位置组在主位置组的控制下完成可服务载波的选择,信道激活等小区服务功能。
绑定载频的单板只能增加到主位置组中,再将主位置组中的载频绑定在从位置组中单板的空闲通道上,从位置组中只能增加空的载频单板.主位置组中的载频如果已经与从位置组的单板存在绑定关系,需要先删除载频与从位置组的绑定关系,再进行载频删除操作.MS初始接入位置组时,所有位置组分别计算MS的上行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并上报给主位置组,主位置组经过判决,选择信噪比最佳的位置组作为服务位置组.所有位置组会不断计算MS的上行信噪比,并上报给主位置组进行判决,当相邻位置组上报信噪比优于服务位置组上报的信噪比时,触发位置组切换.MS 在位置组间发生切换时,采取先连接新位置组,再断开老位置组的方式,不中断业务,实现无缝切换,保证业务质量.2021-8-10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第3页, 共51页MS在不同位置组之间快速移动时,位置组间的切换取代了原有的小区间切换,有效减少了切换次数,同时,由于不同位置组之间不再需要设置过多的切换重叠覆盖区域,扩大了每个位置组的有效覆盖距离,提高了整个小区的覆盖效率。
RRU电力解决方案

RRU电力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数量不断增加,而基站的电力供应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满足基站的电力需求,RRU(Remote Radio Unit,远程射频单元)电力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RRU电力解决方案的原理、优势和应用场景。
二、原理RRU电力解决方案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将射频信号与电力信号分离,将射频信号传输到天线处,而将电力信号传输到基站处。
具体来说,RRU电力解决方案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1. RRU:RRU是基站的射频单元,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并通过光纤传输到天线处。
2. 光纤: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将射频信号从RRU传输到天线处。
由于光纤具有低损耗、抗干扰等优点,能够有效地传输高频信号。
3. 光模块:光模块是光纤传输的关键设备,负责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将光信号发送到光纤中。
4. 光纤收发器:光纤收发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到基站处。
5. 基站:基站接收到电信号后,再将其转换为射频信号,并通过天线发送出去。
三、优势RRU电力解决方案相比传统的电力供应方式具有以下优势:1. 降低功耗:传统的电力供应方式需要将电力信号传输到天线处,而RRU电力解决方案将射频信号和电力信号分离,避免了电力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从而降低了功耗。
2. 减少线缆成本:传统的电力供应方式需要使用大量的电力线缆,而RRU电力解决方案通过光纤传输射频信号,减少了电力线缆的使用,降低了线缆成本。
3. 提高系统可靠性:RRU电力解决方案将射频信号和电力信号分离传输,避免了电力信号对射频信号的干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4. 灵活性:RRU电力解决方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布局,无需受限于传统电力线缆的长度限制,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四、应用场景RRU电力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种基站的电力供应,特别适用于以下场景:1. 高层建筑:由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传统的电力供应方式往往存在困难。
GSM网络优化:高速铁路覆盖技术方案

规划方案之位置区边界规划
• 位置区边界设置在话务量很少的地区。 • 位置区边界小区应尽量多配置SDCCH信道,满足列车通过时大量的位置更新
3. RRU,射频拉远模块。
BBU
APM30
分布式基站建设方案之分布式基站简介
分布式基站建设方案之铁塔选型
铁塔选型: 由于高速铁路建设工程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形象工程,所以在铁塔选型方面也应 该考虑实用、美观等因素,建议以单管美化铁塔为主。 但各路段轨面高度不同,限于美化塔的高度问题,及综合考虑共建共享的需求, 本期工程推荐以单管美化塔为主,辅助以四角角钢塔的建设方式。 具体要求见下表:
序号 1 2
铁塔高度 大于50米 小于等于50米
铁塔类型 四角角钢塔 单管美化塔
如果美化塔需要共建共享,则在铁塔发货前,铁塔厂家需要与建设单 位确认好铁塔平台数、铁塔需安装天线数及天线的挂高等技术参数!
• 高速列车用户在常规小区中只能驻留十几秒,为保障业务的连续性,手机必须频繁切换 或重选。不同车速下,手机在常规小区(lkm)中驻留的时间如下表所示。
列车行驶速度(km/h)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穿越单个小区所用时间(s) 24 18
14.4 12
10.3 9
专网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之车厢穿透损耗大
网络辅助的小区重选NACC
• 手机在决定进行小区重选之前,会向BSC发送PACKET CELL CHANGE NOTIFICATION消息,其中携带有目标小区的ARFCN和BSIC信息。如果服务小 区支持NACC,BSC收到PACKET CELL CHANGE NOTIFICATION消息后,将判断目 标小区是否支持NACC,如果目标小区支持NACC,则向手机下发目标小区的系 统消息SI1,SI3,SI13 。
频谱使用评估实施方案

频谱使用评估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频谱资源的紧缺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保障通信质量和网络性能,频谱使用评估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频谱使用评估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频谱使用评估的重要性。
频谱是通信系统的生命线,其合理使用直接关系到通信服务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通过对频谱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频谱资源的浪费和冲突问题,提高频谱利用效率,确保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频谱使用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1. 频谱利用率评估。
频谱利用率是衡量频谱资源利用情况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监测和分析特定频段的信号活动情况来进行评估。
常用的方法包括频谱监测仪器的使用、数据采集与分析等。
2. 频谱覆盖范围评估。
频谱覆盖范围评估主要针对无线通信系统,通过对信号覆盖范围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评估频谱资源的利用情况和覆盖效果,为网络规划和优化提供依据。
3. 频谱共存与干扰评估。
频谱共存与干扰是频谱使用评估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不同频段信号的干扰情况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频谱共存与干扰问题,提高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频谱使用评估实施方案。
1. 建立频谱监测系统。
针对不同频段的频谱使用情况,可以建立相应的频谱监测系统,通过监测仪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实时监测和记录频谱资源的利用情况。
2. 开展频谱覆盖范围测试。
针对无线通信系统,可以通过现场测试和覆盖范围测量,对频谱资源的覆盖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覆盖盲点和边缘效应问题。
3. 加强频谱共存与干扰分析。
针对频谱共存与干扰问题,可以通过频谱分析仪器和干扰监测设备,对频谱共存和干扰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总结。
频谱使用评估是保障通信系统正常运行和提高频谱利用效率的重要工作。
通过建立完善的频谱监测系统,开展频谱覆盖范围测试,加强频谱共存与干扰分析,可以有效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通信质量和网络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RU共小区方案提高GSM频谱利用率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修订记录
关键词:
RRU共小区、GSM频谱利用率、Re-farming
摘要:
近两年基于不同客户对就提高频谱利用率的诉求,各大提供商通过新技术手段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试验结果各有千秋,但随着频率复用率的提高都伴随着一定的KPI恶化。
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提出采用多RRU共小区方案,从资源共享可提高业务承载角度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方法。
并结合T运营商某区域网络实例,从容量提升、改造费用两方面着手讨论。
缩略语清单:
参考资料清单:
《R13_高速覆盖性能解决方案》
《GSM RRU共小区组网解决方案》
《Refarming服务解决方案》
背景
1. 2008年印度政府授予GSM新牌照运营商4.4M频谱,预计话务量增加后免费扩展到6.2M 频谱满足运营商要求。
但随后政府因为2G腐败案至今未承诺另外1.8M频谱资源的兑现,并有可能对剩余频率资源进行拍卖,起拍1.8M频谱全国license达到165亿卢比(合3.5亿美元)。
基于现网4.4M频谱,很多业务比较好的运营商都面临网络拥塞造成KPI恶化。
同时相对于过低ARPU值,新增基站将面临盈利压力,因此运营商都希望寻求在现有频谱、现有站点基础上增加容量的技术解决方案。
2. 随着UMTS、LTE的的推广,GSM频率re-farming在很多国家得到应用。
但是针对频谱少于8M的运营商在计划UMTS re-farming时很可能会面临GSM网络容量问题,如目前8M左右频谱的运营商3G re-farming方案应用后可用于GSM的频点只有3M,5-6M频谱的运营商通过1.4/3M LTE re-farming频谱资源支持的站型(如S211)很难满足话务需求。
运营商也希望寻求能够平滑承载现网GSM业务的解决方案。
多RRU共小区方案
多RRU共小区技术设计本来是为了满足高速铁路/隧道频繁切换场景下的解决方案。
但是频率资源受限的场景可以考虑,多RRU共小区技术用于市区宏基站。
如图:
图1 使用多RRU共小区技术前后网络蜂窝结构
此时将三个小区(定向)改全向,在不改变基站总TRX数的情况下,受益于小区间载频资源/频率资源共享,同GOS可以承载可以更高的话务量。
那么通过定向改全向如何增加容量呢?具体增加多少话务承载呢?我们可以通过印度新牌运营商的4.4M频谱资源举例。
在考虑TCH和BCCH邻频影响可以容忍的情况下,目前印度新牌运营商普遍规划为BCCH采用4x3规划:12 频点
TCH采用1x1跳频:10频点
网上主流容量站点配置为S332,S422.
如果采用多RRU共小区方案,按照成熟的规划方法为:
BCCH采用7x1规划:7频点
BCCH/TCH隔离频点:1频点
TCH采用1x1跳频:14频点
考虑满足1/2跳频负荷的情况下,支持最大配置S8.
两种方案业务承载能力如下:
(考虑到现网PS业务主要为动态信道,计算中统一为CS业务。
加上手机因素,最高半速率比例上限在80%左右)
从上表对比可以看出,在GOS取2%时,
100%全速率场景下,多RRU共小区方案比普通定向方案单站承载容量提升30%
50%半速率场景下,多RRU共小区方案比普通定向方案单站承载容量提升23%-26%
80%半速率场景下,多RRU共小区方案比普通定向方案单站承载容量提升22%-25% 在3MHZ频谱下采用多RRU共小区方案(S4),单站承载容量可以比S211提升50%。
如果再考虑到三小区方案因为话务不均衡问题造成的的拥塞,多RRU共小区方案实际容量提升比例更大。
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
1. BCCH 全网7x1邻频规划组网的实现
全向小区7x1规划是蜂窝技术中典型方法,在频率复用同频属性上已无争论。
但是如上图1,在特定背景下,实现BCCH 7x1规划的频点将是连续的7个邻频频点,而有别于GSM
初期采用的间隔频点如选择1,3,5,7…
针对该问题,可以考虑用于re-farming方案的180Khz滤波属性(GRFU/MRFU,
RRU3008),降低邻频的影响。
在上行接收灵敏度方面还可以考虑开发新的多天线接收技术,充分发挥多共小区的优势。
另外,由于BCCH7x1全邻频组网方案只涉及BCCH上的干扰问题,只选择大于3个7x1蜂窝的区域,通过信道分配优先级的设置,很容易对BCCH进行CS满负荷以及PS+CS业务满负荷压力测试。
2.共小区RRU载波限制
前面提到多RRU共小区技术设计目的是为了高铁覆盖,话务负荷不会过高,设备主要支持6TRX共小区。
如果采用该技术被用于提高频谱利用率,首先要满足的是4.4M以上带宽条件需要支持大于8TRX共小区。
另外考虑900M频谱re-farming后,部分双频运营商会采用同心圆技术组成900M1800M双频小区,最基本的配置会是8TRX+8TRX共小区的情况。
关于共小区TRX的限制,想要产品侧确认。
方案应用
该方案应用主要是目前频带低于5M的运营商和未来900M 频率re-farming(UMTS/LTE)后剩余的低于5M带宽上组网。
硬件
1. 针对现网4M以上频谱的运营商,其RFU模块应该是1GRFU/MRFU或者1-2DRFU,采用多RRU共小区时的话务站点配置应该在6-10TRX。
考虑到功率问题,推荐采用双
GRFU/MRFU配置。
硬件成本方面运营商每站需要增加3个GRFU,或者DRFU更换GRFU,成本比较高,现阶段被采用的可能性不大。
但对非大话务站点,可以利用现网GRFU配置4-5TRX共小区
2. 针对re-farming策略,增量配置准则应该为MRFU,对于GSM话务量已经明显降低的情况,可以保留1个RFU支持4-5TRX共小区策略,另外的MRFU可以直接用于re-farming.
如果运营商保留给GSM的频谱在4M以上,在GSM话务量未明显降低前使用双MRFU配置,选择其中一个MRFU作为GL共用模块。
随着GSM业务向LTE转移,GSM占用RFU可以
逐渐过渡到1个RFU。
硬件方面re-farming场景主要考虑利用现网硬件资源,少量站点硬件投资。
软件和服务
1. 首先多RRU共小区高铁覆盖方案已经得到业界认同,方案导入前后网络总TRX数基本不变而容量增加,客户在获益之后很容接受license付费。
且功能可在设备上用license控制。
2. 因为方案执行时小区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站点集成服务将是必须的。
硬件调整方面视是否增加RFU模块而定,但是都不需要涉及天线部分的服务,成本可控。
服务方面也可以参考基站扩容服务。
3.NTS服务方面主要是小区结构改变后的详细规划,该方面服务成本/价格可以根据现有基线按基站计算。
另外方案导入总体方案应该归属NTS服务,针对具体国家情况,方案实施前后实行网络质量保障。
整个服务可以参照搬迁割接服务等级。
主要服务为DT monitoring,OMC 48小时monitoring,方案导入后的RF例行优化及现场培训。
相关技术应用
同时在引进多RRU共小区技术后,还可以考虑的频率利用率提升技术有:
IBCA方案:(Interfere Based Channel Allocation),基于频率软复用SFR(Soft Frequency Reuse)算法,减少小区边缘干扰。
同心圆方案:为不同的小区簇选择不同的外圆跳频频率,减少小区边缘干扰。
可参考LTE的部分频率复用方案FFR,(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多天线接收技术:可以在现有4天线接收基础上开发6天线接收,也可以改进算法动态选择6路接收天线信号中的4路,保证选择用户所在方向2路天线信号和另外两小区各1路信号。
F.A.Q
1.根据GSM基本理论,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方法是小区分列(故意错别字)。
现在小区是定向了,为什么你说将小区合并反而能提高频谱利用率呢?
通常小区分列是全网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正常手段,但是代价是增加更多基站,所以那只是理论。
现实中运营商必须考虑每个基站的利益最大化,当然也就是如何利用最少的频率做到单个站点的最大业务承载。
对GSM理论,频谱资源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合并小区得到的容量总是比分列小区的方法提供的业务量更高。
2. 但是为什么GSM一直采用的是三扇区覆盖,而未采用全向覆盖或者定向天线的共小区技术呢?
答; a,受限覆盖功率问题,大家都知道
3. 关于7*1 规划:其实7*1规划的同频干扰出是现在第四层邻区上,按照全向蜂窝7*1规划同频复用距离为
4.65R,如果按照本文提及的规划方法,同频复用距离是3.97R,且这时候的小区半径的概念已经扩大为原来定向小区的覆盖距离。
4.关于改全向站后的优化调整:本文所述的改为全向并不是替换天线,而是在现有定向天线的基础上将三个扇区合并为一个小区。
至于RF优化调整,可以完全集成定向基站的天线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