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成像1.1工作温度0-40°C
广州市明美 MI-12 倒置生物显微镜 说明书

MI-12倒置生物显微镜使用说明书广州市明美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219号706室电话:020-********传真:020-********注意事项!!1.请勿自行拆卸本仪器为精密仪器,出厂前已经过精密调校,随意拆卸可能会触电或损坏仪器。
除非本说明书所提及的需用户动手的部分,请不要拆卸其它任何部件。
如您有疑问或发现仪器有故障,请与厂家或就近的销售商联系。
2.注意输入电压是否相符本仪器设计为宽电压(85~265V,50/60Hz)输入,可适用于绝大部分地区电压情况。
但如果供电电压超出此范围,仪器将会严重损坏。
3.防止烫伤和着火仪器通电使用时,灯泡及附近的灯罩等部分温度会急剧上升,直至达到一个热平衡状态。
此时这些部位温度较高,使用时千万注意不要灼伤自己。
灯泡更换应待其完全冷却之后方可进行!!不要将酒精、汽油、纸张等易燃物靠近灯泡,以防引起火灾!!4.更换灯泡的注意事项本仪器使用的灯泡为G4灯脚的6V/20W卤钨灯,更换时应选用同种规格的灯泡,否则可能导致仪器损坏。
换灯前应将关闭电源,拔下电源插头,避免触电事故发生。
换灯时应注意不要在灯泡上粘上指纹、灰尘或油渍等物。
5.搬运和使用搬运前应切断电源,拔下电源插头,收好电源线。
放置时注意不要压伤手指。
本仪器属精密仪器,应轻拿轻放,使用时谨慎操作。
剧烈震动或强行硬性操作会导致仪器的相关部件严重损坏。
本仪器正常使用的环境要求为:室内温度:0°C~40°C最大相对湿度:85%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均会引起光学部件生霉、起雾或结露,使仪器不能正常使用。
目录一.用途 (1)二.性能参数 (1)三.安装与使用 (3)1、安装 (3)2、使用 (4)四、维护与保养 (7)五、常见故障与排除表 (8)六、MI-12倒置生物显微镜产品配套表 (9)图1MI-12型倒置生物显微镜外形图一、用途MI-12型倒置生物显微镜采用人性化设计,配置了特殊设计的超长工作距离平场消色差物镜、长工作距离聚光镜、相衬装置、移动尺及1×或0.6×摄像接筒,可接CCD、数码相机或本公司特殊设计的130万、200万像数的数码摄像头,具有外形美观、稳定可靠、像质优异、使用便捷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环境保护以及教学、科研和工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众多行业、部门,特别适合用于观察、记录附着于培养皿底部或悬浮于培养基中的活体物质,是细胞、组织的培养以及微生物观察、研究的理想仪器,在食品检验、水质鉴定、晶体结构分析及化学反应沉淀物分析等领域也能发挥巨大作用。
通信设备检修规程

通信设备检修规程山西新荣小窑山风电场目录PDH光端机检修规程 (3)1.技术规范 (3)2.例行维护周期 (3)3.引用标准 (4)4.维护检修(保养)内容 (5)5.定期测试、质量验收内容 (5)通信电源(机房)检修规程 (5)1.技术规范 (5)2.维护检修周期 (6)3.引用标准 (6)4.运行维护(保养)内容 (7)5.大小修、定期检验、质量验收内容 (8)光端机检修规程 (9)1.技术规范 (10)2.维护检修周期(工期) (10)3.引用标准 (11)4.维护检修(保养)内容 (11)5.定期测试、质量验收内容 (12)ZXJ10交换机检修规程 (13)1.技术规范 (13)2.维护检修周期(工期) (13)3.引用标准 (14)4.维护检修(保养)内容 (15)5.定期测试、质量验收内容 (18)ZXJ10程控数字交换机检修 (19)PDH光端机检修规程1.技术规范装置的技术参数1.1机械及环境参数机箱机构尺寸:256x301x432mm1.2环境温度:正常工作温度:5~40°C短期工作温度:0~45°C最佳工作温度:25°C1.3额定电气参数:供电电源: DC-48V 允许波动范围:-72~-36V1.4控制单元: OT10-2401.5业务单元: POW电源板 SLC用户板 CPU处理板1.6公务单元: OW公务板1.7系统母板单元:背板2.例行维护周期:2.1 设备检查项目2.1.1 设备声音检查维护周期:1天2.1.2 机柜指示灯检查维护周期:1天2.1.3 风扇检查和定期清理维护周期:1周2.1.4 业务检查维护周期:1周2.2 通道检查项目:2.2.1 通道光缆检查维护周期:1月2.2.2通道切换检维护周期:1年3.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菲林曝光温度

菲林曝光温度是指在摄影过程中,将胶片暴露在特定温度下的时间。
不同类型的菲林具有不同的曝光温度要求,以确保获得最佳的成像效果。
常见的菲林曝光温度范围如下:
1.黑白菲林:一般推荐在室温下(约20°C)进行曝光,但也可以根据需要在较高或较低
的温度下进行曝光。
包括标准黑白菲林(ISO 100-400)和高速黑白菲林(ISO 800-3200)等。
2.彩色负片(C-41):通常要求在室温下进行曝光(约20-25°C),以获得正常的颜色饱
和度和对比度。
如果在较低温度下曝光,可能会导致颜色偏差。
3.正片(E-6):正片菲林的曝光温度要求相对较为严格,一般要在37-38°C的恒温水浴
中进行曝光。
这样可以确保正片菲林能够正确地捕捉到细节和颜色。
请注意,不同品牌的菲林和不同型号的相机可能会有略微不同的温度要求。
因此,在使用菲林之前,最好查阅相关的产品说明书或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准确的曝光温度建议。
flir中的温度范围

flir中的温度范围
FLIR(Forward-Looking Infrared)是一种热成像技术,用于检测和显示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以反映其温度分布。
不同型号的FLIR相机可能具有不同的温度范围,具体取决于设备的规格和用途。
一般来说,FLIR相机的温度范围可以从非常低的温度到非常高的温度,以下是一些常见的FLIR相机温度范围的示例:
室温范围:一些FLIR相机适用于室温范围(大约-10°C至+50°C),适合进行一般的温度测量和应用。
低温范围:一些FLIR相机可以测量非常低的温度,例如-40°C或更低。
这些相机通常用于冷冻、制冷、超导等特定应用领域。
高温范围:一些FLIR相机适用于测量高温物体,例如金属熔炉、火焰和熔岩等。
这些相机的温度范围可以超过1000°C,甚至更高。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温度范围取决于所使用的FLIR设备型号和规格。
在选择和使用FLIR相机时,应该查阅相机的技术规格和说明书,了解其具体的温度范围和测量能力。
镜头高低温测试标准

镜头高低温测试标准镜头是摄影和摄像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决定了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镜头需要经受各种环境条件的考验,其中包括高低温环境。
为了确保镜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性能和可靠性,进行高低温测试是必要的。
镜头的高低温测试标准是为了评估镜头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和可靠性,以及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这些测试标准可以帮助制造商确定镜头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并为用户提供可靠的产品性能指标。
高温测试是通过将镜头放置在高温环境中,通常在40°C至70°C之间进行。
在高温条件下,镜头需要经受温度变化引起的膨胀和收缩,以及温度对光学元件和镀膜的影响。
测试过程中,需要评估镜头的对焦速度、自动对焦准确性、光学性能和镀膜的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测试镜头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以确保其能够在长时间使用中不受高温环境的影响。
低温测试是通过将镜头放置在低温环境中,通常在-10°C至-40°C之间进行。
在低温条件下,镜头需要经受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和冷却效应。
测试过程中,需要评估镜头的对焦速度、自动对焦准确性、光学性能和镀膜的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测试镜头在低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以确保其能够在极寒环境中正常工作。
在进行镜头高低温测试时,还需要考虑温度变化的速率和温度的稳定性。
温度变化的速率应该逐渐增加或减少,以避免镜头受到突然的温度冲击。
此外,温度的稳定性也非常重要,因为温度的不稳定性可能会对测试结果产生误差。
除了温度测试,镜头的高低温测试还应包括其他性能测试,例如防水性能测试和抗震性能测试。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制造商确定镜头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总之,镜头的高低温测试标准是为了确保镜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性能和可靠性。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制造商确定镜头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并为用户提供可靠的产品性能指标。
同时,还需要考虑温度变化的速率和温度的稳定性。
镜头的高低温测试还应包括其他性能测试,以确保镜头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
红外成像 中心点温度 最大温度

红外成像中心点温度最大温度
红外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捕捉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获取其表面温度分布信息的无损检测技术。
在红外成像图中,每个像素点的亮度都代表了对应物体表面的温度,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图像的分析来获取物体表面的温度信息。
在红外成像图中,中心点温度通常指的是图像中心位置所对应的物体表面的温度。
这个位置的温度值往往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因为它可能代表了物体整体的温度水平或者某些关键部位的温度状态。
例如,在电力设备的红外检测中,中心点温度通常被用来评估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性能。
而最大温度则指的是红外成像图中所有像素点温度值的最大值。
这个值通常代表了物体表面温度的最高水平,也是我们在红外检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参数之一。
如果最大温度超过了物体所能承受的安全范围,就可能意味着物体存在过热、故障等安全隐患。
因此,在红外成像检测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中心点温度,还需要对整个图像的温度分布进行全面分析,特别是要关注最大温度是否超过了安全范围。
同时,我们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红外成像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的无损检测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安全隐患。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参数,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用紫外分析仪操作指导书

三用紫外分析仪操作指导书
(ISO9001-2015)
一、技术参数
1.1 灯管工作电压:50±10V
1.2 工作电流:1.70±10mA
1.3 灯管寿命:500小时左右
1.4 滤光片:254 nm 透光率≥20﹪ 365 nm 透光率≥30﹪
1.5 工作条件:温度0—40°C,相对湿度<95﹪
二、操作前准备
2.1 接上电源
2.2 准备检品
2.3 准备好黑绒布
三、操作过程
3.1将检品放在灯下,附上黑绒布。
3.2 选择所需波长对应的开关
3.3 按动开关
3.4 记录观察现象
3.5 检测结束后,关闭开关,拔下电源插头,盖上护罩。
3.6 填写使用记录
四、维修保养
4.1 将本仪器置于稳固台面上,避免受震动
4.2 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灯管和滤光片。
4.3 滤光片应经常清洁,清洁方法用纱布沾上酒精和乙醚擦拭
4.4 将被检测物资置于灯下观察分析,切勿在灯开后,自下而上直接观看4.5 透过紫外滤光片工作时,应戴上平光镜保护眼睛。
4.6 检测结束后,关闭开关,切断电源。
技术参数与技术要求

二、技术参数与技术要求大型仪器主要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自动进样器、离子色谱仪、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一、天平(万分之一)技术参数:1、称量范围:0-220g2、可读性:0.1mg3、重复性:0.1mg4、线形:0.2mg产品特性:坚固的金属机架1、加固的机身实现过载保护2、快速可靠的结果3、日期与时间标识(ISO/GLP)4、外部校准技术5、多种内置应用程序6、圆弧边缘和光滑表面确保清洁轻松简单7、醒目的背光显示屏能够显示超大数字,让您在所有工作环境中都能轻松读取8、快速测定结果为您实现高效的日常操作9、内置的时间与日期标识,确保称量、校准和校正的数据符合ISO/GLP 文档的记录要求绿色环保10、耗电量最大降低50%11、选用环境友好的安全材料12、节能型的制造与物流二、浊度仪技术性能指标:1电源:115/230V ,50/60Hz2操作环境:0~40 C3相对湿度:无冷凝,0~90% (25 C);0~75% (40 C);4符合标准:满足USEPA 方法180.1 的要求5认证:CE 认证6光源:钨灯7量程范围:0-4000 NTU8测量模式:NTU ,NEP,EBC9准确度:读数的± 2% + 0.01NTU ( 0-1000NTU 时);读数的±5% (1000-4000NTU 时)10分辨率:0.001NTU/FNU/EBC ,在最低量程范围时11重复性:读数的土1%或者土0.01NTU/FNU,取大者12 具有信号平均功能13采用比率测量技术,消除了色度的干扰配置要求:1 基本配置:浊度仪主机、6 个样品池、装在密封小瓶中的StablCal 一级标准液套装、硅油、擦拭布、用户手册2可选配置:数据线、HachLink 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样品过滤及脱气组件、流通池组件3 耗材:硅油、StablCal 一级浊度标准液、其他浊度标液。
三、PH 计1 主机量程:pH 值:0.00~14.00mV :±2000温度:-20.0~150.0 C(-4.0~302.0 °F)2 分辨率pH :0.01mV :1温度:0.「C( 0.18 °F)3测量误差:pH : <0.02mV : <1温度:< 0.2C(< 0.4°F)4自动温度补偿5校准方式:pH 校准:单点、两点或三点校准(自动识别缓冲溶液)ORP 校准:220mV (25 C)7 内置磁力搅拌装置8固定点测量或连续测量9校准频率可编程10可显示测量时间四、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技术参数:1.1 光学系统:1.1.1分光器: 单色器:使用高性能闪耀全息光栅,象差校正型切尼尔一特纳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名称规格参数数量1化学发光成像分析系统1.工作环境1.1工作温度0-40°C1.2工作和存储湿度0-95%1.3工作电源100-240V2.用途采集单色或双色荧光(fluorescence)、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及比色(colorimetric)等核酸凝胶、蛋白凝胶、印迹膜等的数字图像,并对获得的图像进行数据分析。
3性能与技术要求3.1仪器性能3.1.1*.功能涵盖:单色或双色荧光成像,化学发光,光密度成像等,具体表现为:核酸凝胶:Ethidium bromide、SYBR®Green、SYBR®Safe、SYBR®Gold、GelGreen™、GelRed™、Fast Blast™;蛋白凝胶:Coomassie Blue、Copper stain、Zinc stain、Flamingo、Oriole、Silver stain、Coomassie Fluor Orange、SYPRO Ruby、Krypton;印迹膜:Chemiluminescent、Colorimetric、Qdots525、Qdots565、Qdots625、CY2、Alexa488、DyLight488、Fluorescein。
3.1.2.CCD检测器:蓝光增强型CCD检测器,分辨率1392×1040(H x V)3.1.3*.CCD经冷却至绝对温度(-30℃),冷却系统:Peltier3.1.4*.425nm处绝对Q/E值:55%,绝对Q/E峰值:63%3.1.5*.CCD暗电流:0.001e/p/s;CCD读出噪音:4.5e-rms3.1.6*.最大成像面积25×26cm,最大样品面积28×36cm3.1.7.动力学范围>4个数量级,真16bit数据输出(65536灰度级),非插值3.1.8.光源:自发透射白光,反射白光,透射紫外,透射蓝光(可选)3.1.9.紫外光源:302nm,可选254nm/365nm3.1.10.全自动反馈变焦镜头:马达自动控制镜头12-75mm,f/1.23.1.11.配有抽拉式白光透射灯箱(比旧式白光转换板亮度更高,提高“差异显示”的分辨效果)3.1.12*.安全模式:UV灯延时自动关闭功能,延长使用寿命。
UV灯预热时间内,为低强度灯光设置,能够尽可能减少对DNA的损伤,此方式1台被推荐使用于需长时间UV曝光的应用中。
3.1.13*.UV防护板:方便直接用紫外平台进行样品肉眼观察或切胶3.1.14.滤光片:标配2个,3个可选3.1.15*.配备有校正镜头曲面度的专用滤光片3.1.16*.灵敏度:EB100pg DNA;SYPRO Ruby0.5ng Protein;Chemiluminescence(WesternC):10-14g Protein3.1.17*.图像平整,保证精确定量,选配动态平场扫描技术(美国专利号5,951,838),均一性CV≤5%3.1.18*.三块自动对焦校正板,确保成像过程无需再次调节3.1.19*.累积曝光多次成像:可以在很长曝光时间(0.001s-7200s)内多次成像,且每次成像的曝光时间可以累积,从而避免反复曝光,而且用户可以挑选最中意的图像保存。
3.1.20*.曝光时间:最短0.001s,每0.001s步进3.2软件功能3.2.1全自动ImageLab专业成像及分析软件对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包括采集、优化、定量、分析图像及报告输出。
3.2.2*软件可编程,所编程序可重复调用或再编辑3.2.3*软件可自由安装于多台电脑,同时分析3.2.4软件可控制曝光时间以看到微弱信号3.2.5*显示过饱和像素保证精确定量3.2.6*所有成像过程均保持自动对焦3.2.7添加各种格式的文字注释3.2.8*自动条带检测,自动分子量测算,自动条带浓度测算3.2.9相对含量百分数分析3.2.10绝对浓度、密度计算3.2.11*微卫星DNA分析3.2.12RFLP和DNA指纹分析3.2.13*3D图像观察及输出3.2.14*12种预设染料颜色标记显示及输出3.2.15*多幅图像合并显示并分析功能3.2.16*报告输出:包括图像仪名称、仪器序列号、使用者姓名、成像时间、光源名称、滤光片名称、泳道图示、条带标注等3.2.17*图像输出格式:.tif、.bmp、.png、.jpg3.2.18*数据输出方式:剪贴板输出、数据库输出、Excel表格式输出、PDF输出3.2.19配有软件操作指南flash3.2.20软件免费升级3.2.21中文版、英文版软件自由切换4.质量保证期安装调试验收合格起质量保证期1年。
5.产品配置单成像主机1台,白光转换屏1个,分析软件1套,品牌电脑1台电脑配置:win7旗舰版,带光驱,2G独立显卡,屏幕20英寸以上,处理器酷睿i3或以上,内存4G或以上,硬盘500G或以上注:*表示为重要指标2全自动蛋白质印迹定量分析系统技术参数:1、功能与应用:可自动进行各种蛋白质样品分离、免疫检测、定性和定量分析。
应用于蛋白质性质鉴定、蛋白质定量分析、蛋白质功能研究、蛋白质修饰和差异表达研究、抗体研究等多个领域。
2、工作条件2.1电压:100-240VAC,50/60HZ2.2环境温度:18-24℃2.3相对湿度:20-60%3、技术指标*3.1、全自动:系统自动上样、分离、一抗二抗孵育、自动进行免疫和化学发光检测,以上步骤全自动连贯完成,完全无需任何人工操作3.2、主机一体式设计:蛋白上样、分离、固定、孵育和检测都在一个单元完成3.3、实时监控:蛋白质分离过程实时监控,每秒10帧,并以影像的形式保存,可随时回放该分离过程*3.4、总运行时间:≤3个小时3.5、样品数量:≥24个3.6、抗体体积:≤200μL,指稀释后的抗体体积*3.7、进样体积:40nL3.8、制胶:系统无需制胶过程,也不用预制胶3.9、加样:机械手自动完成24个样品的加样3.10、分离方式:根据分子量大小分离,自动识别蛋白大小并完成分离3.11、固定时间:200秒,蛋白分离后自动固定到样品管壁上*3.12、转膜:系统无需转膜步骤3.13、抗体孵育:样品和抗体孵育是在24个独立的通道中完成,在同一次实验中,每个样本通道中均可与各自使用不同抗体孵育,各样本通道间互不干扰3.14、检测方法:化学发光法3.15、样品管内径:100μm3.16、样品管体积:≤400nL3.17、灵敏度:pg级3.18、样品总蛋白量:0.3--1.2μg1台3.19、上样体积:≤3μL3.20、结果具有高度重复性:CV≤10%*3.21、反应体系:所有反应都在一个样品管里完成,无需电泳仪、转印仪、干燥仪、电泳扫描单元、印迹单元、成像仪3.22、结果分析:实验结束后,无需人工分析,软件会自动给出蛋白分子量大小、信噪比、百分比和峰面积;也可以自动给出标准曲线,进行绝对定量分析3.23、结果呈现形式:化学发光成像结果,峰型图结果和泳道式结果3.24、软件升级:免费升级,可安装在任意电脑上,没有拷贝数限制3.25、软件设置:客户可定义样品名称,设置检测流程,软件控制整个系统全自动运行,设备运行过程中无需人工分阶段操作软件4、基本配置4.1.主机:1套4.2.电脑和配套软件:1套5、售后服务与培训5.1仪器到达用户所在地,接到用户通知后一周内进行安装调试,直至通过验收。
5.2技术培训:在用户所在地对用户进行至少3人次为期2天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仪器的技术原理、操作、数据处理、基本维护等。
5.3在国内设有固定维修站,并配有专业维修工程师,保证在48小时内到达维修现场维修。
6、交货地点:最终用户指定地点7、交货期: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8、保修期:自安装验收之日起,设备整机保修一年。
注:*表示为重要指标3多模式微孔板检测系统1.系统性能1.1高精度四光栅+高灵敏度滤光片/优化二向色镜混合光路系统。
1.2多模式检测模块:可见光/紫外光吸收、荧光强度(顶读&底读)、超灵敏化学发光、时间分辨荧光和时间分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TRF-FRET)。
1.3*样品板适用类型:1-3456孔板和微量检测板。
2.硬件配置2.1激发光源:光吸收、荧光强度、TRF检测光源:高能闪烁氙灯,波长范围230-1000nm。
2.2检测器:一个红敏PMT(检测范围230-850nm)和一个独立超高灵敏度PMT。
2.3温控模块:保证样品检测温度稳定到室温+2至50摄氏度,保证检测数据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2.4整合型20或40板位自动堆板机可选,方便多板无人值守连续检测,提高检测通量。
2.5*配置光学配件条形码扫描装置:主机自带光学配件条形码扫描,自动识别8位激发/8位发射滤光片和5位二相色镜。
3.主要技术指标:3.1*可见/紫外吸收光:双光栅和滤光片分光系统可同时进行光吸收检测,检测波长范围230-1000nm。
高精度双光栅配置两组截止滤光片,分光步进≤0.1nm,光栅带宽≤8nm。
具有8个吸收光滤片位,配置405nm、450nm、595nm和620nm滤光片。
3.2*荧光强度(顶读和底读):高精度四光栅和高灵敏度滤光片/优化二向色镜系统可同时进行荧光强度检测,检测波长范围230-850nm。
高精度四光栅配置两组截止(cut-off)滤光片,分光步进0.1nm,光栅带宽≤8nm。
具有8个激发滤光片位+8个发射滤光片位+5个二向色镜位,可根据实验需求对激发滤片/发射滤片/二向色镜进行自由优化组合;3.2.1检测灵敏度(滤光片光路系统):96孔板<10pM,384孔板<80pM3.2.2*检测时间:≤25秒(96孔板);30秒(384孔板);40秒(1536孔板)3.3化学发光检测:1台3.3.1*超敏感化学发光采用优化独立光路配置化学发光专用超敏感PMT检测器,检测器前端配置带有传感器的优化光圈,针对不同的微孔板类型优化光圈,并可自动探测在微孔板高度,紧贴微孔板孔口检测,减少信号损失和串扰。
3.3.2化学发光配置BRET/BRET2/NanoBRET等高通透型滤光片,具有7位以上化学发光滤光片位,用于活细胞分子相互作用研究。
3.3.3*化学发光检测灵敏度:<8amol/孔(ATP96孔200ul闪光型)3.4时间分辨荧光:使用镧系元素专用激发滤片/发射滤片/二向色镜优化组合,保证激发光强度,减少检测信号光损失,可兼容时间分辨荧光和时间分辨荧光能量共振转移两种检测模式。
3.4.1*检测灵敏度:<20fM(<1amol/well384孔50ul);TRF读板速度≤40s(96孔板30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