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国外风险投资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群共生模式比较研究

国外风险投资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群共生模式比较研究

以色列 。( ) 1 政府 适 当介 入 , 供 资 金 支持 和 良好 市场 提 管理 服务 。( ) 险投 资 基 本 上 都 投 资 于高 技 术 类 中小 企 2风 业, 主要投 向其 早期 和 中期 阶段 。
2 2企 业 体 制 比 较 . 美国 。( ) 1 风险投 资 企 业 以有 限责 任公 司为 主 , 限合 有
合 , 合投 资常 见 。 联
多层 次 的投 资渠 道也 为美 国风 险投 资 的 发展 提 供 了很 强 的 生命 力 , 美 国高技术 产业 的发 展起 到举足 轻重 的 作用 。以 对
英 国 。( ) 险投 资企业 中 , 1风 民营与官 方形 式兼 有 。 ( ) 2 风 险 资本 的来 源 主要是银 行 和养老基 金会 。( ) 3 私人 股权 基 金 组织形 式 多种多样 , 外 投资者 以有 限合 伙制 为主 。 国
业和 高技术 产 业 的 发 展 明 显优 于 全 国 。( ) 发 展生 命 科 4以
学、 互联 网 为主 , 清洁 技术是 趋势 性行业 。 英 国。( ) 1 风险投 资产 业起 步早 , 系完 善 , 近年 现疲 体 但 软走 势 。( ) 自由竞 争为 核 心 准则 。( ) 内投 资 热情 低 2以 3国 迷, 主要筹 资额 来源 于 国外 。( ) 4 高技 术 领 域受 风 险 投 资 的
以 色 列 。 ( ) 人 企 业 占很 大 比 重 , 分 重 要 行 业 政 府 1私 部
美 国硅谷为 例 , 鼓励创 业 的机制 、 开放 的环境 氛 围 、 自主 的管
共生发 展从 侧 面反 映 出风 险投 资较 强 的选 择 性 和倾 向性 。
方式 或相互 结合 的形式 。林 汉川 H 认为 , 照共 生体 内部共 按

风险投资辩论辩题

风险投资辩论辩题

风险投资辩论辩题正方,风险投资是推动创新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风险投资是一种资金投入方式,通过对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潜力的创新企业进行投资,从而推动创新和经济增长。

首先,风险投资可以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开展研发和创新活动。

例如,美国著名风险投资家彼得·蒂尔曾说过,“风险投资是为了支持那些有可能改变世界的创新。

”这表明风险投资可以为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他们研发出具有颠覆性创新的产品和技术。

其次,风险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风险投资可以帮助创新企业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值。

例如,亚马逊、谷歌等知名科技企业都是在初创阶段得到了风险投资支持,最终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正如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所说,“风险投资是推动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键。

”这说明风险投资可以帮助创新企业实现商业化,并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综上所述,风险投资是推动创新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开展研发和创新活动;同时,它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值。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风险投资的重要性,鼓励并支持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创新领域中。

反方,风险投资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

风险投资虽然可以推动创新和经济增长,但其投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首先,风险投资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方式,投资者需要面对项目失败的可能性。

据统计,全球约有60%至70%的初创企业在前五年内倒闭,导致投资者面临较大的投资损失。

例如,知名投资人沃伦·巴菲特曾说,“风险投资是一场赌博,你可能会赢,也可能会输。

”这说明风险投资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投资者需要承担项目失败的风险。

其次,风险投资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初创企业的发展受到市场环境、行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投资者很难准确预测项目的发展前景。

例如,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施坦格尔曾说,“风险投资是一场不确定的冒险,你不知道最终会发生什么。

风险投资是否应该成为辩论辩题

风险投资是否应该成为辩论辩题

风险投资是否应该成为辩论辩题正方,风险投资应该成为辩论辩题。

风险投资是推动创新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首先,风险投资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创新和发展。

例如,Facebook、Uber等知名企业都是通过风险投资获得资金支持,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

其次,风险投资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繁荣。

美国硅谷地区就是风险投资的典型代表,吸引了大量的创业者和投资者,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

此外,风险投资也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

投资者通过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进行资金和资源的配置,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

同时,风险投资也是投资者获取高额回报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激励创业者和投资者积极投身创新创业。

因此,风险投资应该成为辩论辩题,通过辩论和讨论,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风险投资的重要性,促进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

反方,风险投资不应该成为辩论辩题。

风险投资存在着高风险和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投资者的巨大损失。

许多初创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无法取得成功,导致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

例如,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大量风险投资项目失败,投资者蒙受了巨大损失。

另外,风险投资也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市场的扭曲,一些企业为了获取投资,可能夸大自身价值,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市场出现泡沫。

此外,风险投资也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行为和投机行为,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为了获取投资,一些企业可能过分追求短期利润,忽视长期发展规划,导致企业发展不稳定,甚至出现倒闭。

因此,风险投资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弊端,不应该成为辩论辩题。

综上所述,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投资手段,既有利有弊。

应该在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的基础上,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促进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

国际投融资环境分析与对策研究

国际投融资环境分析与对策研究

国际投融资环境分析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投融资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

投融资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探讨当前的国际投融资环境,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宏观环境分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投融资活动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政府和经济实体的重视。

自21世纪初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持续增长,2019年全球直接投资抵达了1.5万亿美元的高峰。

然而,尽管国际投融资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却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全球政策环境趋于保护主义,国际商业政策和合作逐渐失去信心。

由于全球体系经济发展不平衡,许多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强调优先保护本国的政策变得越来越普遍,例如美国的“美国优先”政策和英国的“脱欧”决策等。

这样的保护主义趋势不利于国际投资和商业向全球化的发展,从而增加了市场风险。

其次,全球税收政策变化频繁,不确定性增加。

很多国家为了吸引外资,采取了多种对外投资的税收优惠措施。

一些国家还协商改革国际税制,以消除公司跨境税收规则的漏洞。

然而,不同国家的立法和政策有着不同的规则。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境投资往往要应对多个国家的税收政策。

这样,不确定性不断增加,也会增加市场风险。

最后,全球经济增长呈现不稳定发展,经济周期波动增强。

随着全球经济体系的不平衡和不断变化,各种经济风险在市场中呈现出更高的波动度。

国际投资的时间周期也在增长,需要更长时间的成本及投资回报分析。

而投资的长期性和新颖性也会加剧市场风险。

针对这些宏观环境因素对国际投资的影响,政府和投资方应该采取措施以规避风险和提高效益。

例如,在国际经贸合作进程中,合理分配资源有助于降低风险,增加市场竞争力。

二、微观环境分析除了宏观环境,微观层面的经济环境因数也是决定企业在国际投融资中成败的重要因素。

某些市场交易的规范性、活跃度的程度、金融市场的发育度、信用体系的完善度等因素都将影响国际投融资,其中,风险收益的平衡最为重要。

中外风险投资运作的比较研究

中外风险投资运作的比较研究

现 .使 投资 者获 得 高额 回报 的投 资行 为 。通 常高新技 术企业在 发展初 期 , 存
在着 巨大的风 险和不确 定性 . 决定 了靠
产生 。二是《 美国小 企业投 资法)S al (m l
B s esIvs n c)的 出 台 。 15 ui s net t t n me A 98
上 的 作 为
所 得 税 法 》 是 将 国 家 高 新 技 术 开 发 区 更
内高新 技 术 企 业 的低 税 率 优惠 扩 大 到
全 国 范 围 . “ 是 国 家 需 要 重 点 扶 持 即 凡
的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 按 1% 的 税 率 征 收 减 5
() 1 国外 政府 设立 的扶持 基 金 。其
中效 果最 显 著 的是 以 色 列 的技 术 孵化
器 模 式 , 即 “ 府 + 间 资 本 + 外 资 政 民 海
企 业 所 得 税 ” 笔 者认 为 。 些 政 策 缺 乏 这 针 对 风 险 投 资 完 整 的 支 持 . 风 险 投 资 对 机 构 、 险 投 资 者 以 及 风 险 投 资 的 退 出 风
3 8
环渤海经济 望 2 1 年第 2期 01
财 金 投 资
E ONOMI T O C C OU L OK T HE B HA ^ O I SE
资企 业 所 得税 优惠 问 题 的通 知 》 国税 (
制 还 未 建 立 起 来 . 是 一 味 地 将 中小 企 只
业 融 资 推 向 市 场 管 各 地 政 府 都 要 求 尽
术风 险 投资 的金 融企 业—— 中国新 技 术创业 投资公 司 ( V C) 立 。之后 , C I 成 我 国又陆续 成立 了众多 的风险投 资机 构 。

中外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对比

中外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对比

风险投资中外退出机制对比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管理的关键和核心,它既是过去的风险投资行为的结束,又是新的风险投资行为的起点。

建立和完善风险资本的市场退出机制,是扩大风险资本来源、保障风险投资和整个资本市场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

没有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或者退出机制不完善,风险投资就会很难生存和持续发展。

由于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多样性和各国国情的差异,本文主要介绍中美退出机制对比。

一、目前风险投资主要的退出机制:1.首次公开发行(IPO)。

首次公开发行是指风险投资公司通过将所持有的风险企业的股票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出售其所持有的股份,以实现退出和资本增值。

IP0可分为主板市场交易、创业板市场交易(又称二板市场)两种。

2.股份回购。

股份回购是指风险投资企业或者创业家本人采取现金或票据等支付形式,或通过建立一个员工持股基金,来买断风险投资者持有的风险企业的股份。

股份回购只有在风险投资不是很成功时才使用,事实上它更像是对风险企业的投资者进行保护的预防措施。

3.兼并收购。

兼并收购又可细分为两种:一是“一般并购”,即公司间的收购与兼并;二是“第二期兼并”,即风险投资家将所持有的风险企业的股份再卖给另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从而实现资本退出。

4.破产清算。

风险投资家在风险企业经营情况持续恶化且难以扭转时,为避免更大的损失,对其进行清算以收回部分投资。

5.其他。

比如进行场外市场交易、境外上市等。

二、中美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对比分析1. 退出方式变化对比。

①美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有一个变化过程是随着其经济形势变化而变动的。

近年来,美国风险投资以兼并收购方式(M&A)退出的数量占风险投资退出数的比例越来越高。

1997年至今,随着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开始,风险投资家更多地采用并购的方式退出。

数据如下:1998年美国风险企业的并购数目达到186家,募集到的资金79亿美元,同期的公开发行上市却只有77家,募集的资金只有38亿美元。

到2001年风险企业并购的数目更是达到324家,比IPO数目高了近十倍。

美欧风险投资业比较研究及启示:基于现代产业组织理论SCP模型分析

美欧风险投资业比较研究及启示:基于现代产业组织理论SCP模型分析

改革遍及整个欧洲 ,从而催化了欧洲
年份
地区 北 羹
西t
亚太
中东事洲 拉丁羹洲 东t
风险投资业成长 。时光转至8 年代中 O
溺 ■
1 99 9 5 52
翻一
2 68



1 4
- — -


豳豳
2. 3
后期 ,西方发达国家宏观经济衰退 ,
美欧风险投资业也随之步人低潮 。但 自9 年代初始 ,全球经济复苏 ,较低 O 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 ,以及新科技革
风险投资对于社会经济领域的巨 大作用 ,尤其是美国风 险投资业的成 。
了其他 一批组织架构为封闭型基金的
风险投资组织 ,但很快发现这种可公 开交易 的基金形式有严重组织缺陷 。
功,吸引了许多国家的关注。欧、日
等发达 国家欲建立一个发达风险投资 业 以提高国家竞争力 ;而发展中国家 尝试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体 系以
美 风 投 业 较 究 启 欧 险 资 比 研 及 示
基于现代产业组织理论S 模型分析 CP
上海 交 通 大学 管理 学 院 王 亚 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朱荣林
可见,美国和 以西欧为主体 的欧洲风 在A D公司成立十多年后 ,美国出现 R 险投资业是全球风 险投资业发展最为 发达的国家( 地区) 。本文拟通过对这两 个国家( 地区) 风险投资业发展历史 、现 状 的产业组织研究 ,总结其发展 的经 验和教训 ,期望为我国的风险投资业 发展有所借鉴 。
本市场发展 态势 良好 。以2 0 年 为 00 例 ,北 美地区 美加两 国投 资总额 为 15.美元,占全球风险投资额7%; 9 0 5 0 西欧地区次之,投资额达3O 2亿美元 以色列与南非风险投资业则是全球风 险资本市场的一个亮点,两国风险投 资额达3 , 美元 ,投资额/D k例为 7L [ G PL 1 %,超过北美地区;相比之下 ,东 . 6 欧、拉美等地区规模则较小( 见表1。 )

国内外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国内外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国内外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一、国外研究现状二、1.问题起源三、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科学产生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

问题的提出最先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及战后的德国,当时德国出现了近乎天文数字的恶性通货膨胀,企业经营程度的好坏已成为能否生存的严重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开始研究企业风险,并制定了若干经营政策,以1915年着名学者莱特纳的着作企业风险论为标志。

德国的风险政策,以理论性研究为主,以保护企业为目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在理论体系上结合了一些实际问题。

德国学者强调处理风险的手段是风险的控制、分散、转移、回避和抵消等,至于应当选择哪一种,则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四、2.初步实践五、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出现之初,美国的学术界对于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就已经有了认识。

1921年,着名学者马歇尔在企业管理一书中提出了风险负担管理的观点,他提出了风险转移和风险排除的风险处理方法。

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并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研究和探讨风险管理问题。

从此,对风险管理问题的理论探讨在一些大企业中开始初步实践并逐步展开。

六、3.概念产生七、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特别是在西欧经济战后复苏时期,在欧美兴建了一大批的煤炭、水电、能源、交通、水利项目,由于很多项目工期长,投资大,技术复杂,涉及因素广泛,加之宏观和微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项目在质量、成本、进度管理本身面临着许多风险因素,于是,项目风险管理概念就应运而生。

八、4.独立学科九、1963年,在美国出版了企业风险管理一书,引起了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

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门化,使风险管理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的学科。

十、5.风险划分十一、1987年,美国学者Cooper和Chapmen按照风险的特性将风险分为技术风险与非技术风险。

1993年美国学者Tahetal应用风险分解结构原理对风险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券与投资・风险投资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梁 鹏1,2,王国顺1(1.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2.北海道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日本札幌 060-0809)Ξ摘 要:风险投资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因为其迅速的发展,成为了美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日本的风险投资业是模仿美国的模式发展建立起来的,虽然在起步的时间和规模上远远落后于美国,但是作为亚洲发展风险投资较早的国家之一,其在亚洲一直居于领先的地位。

随着日本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形成了其独有的模式,和美国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风险投资;风险资本家;首次公开发行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8)01-0053-04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 )是指以获得高额的利润回报为目的,对较有意义的冒险创新活动或冒险创新事业予以资本支持的一种投资形式,和一般的证券投资等投资形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美国是现代风险投资的发源地,风险投资最发达。

可以说,美国的风险投资已经形成了以发达的资本市场为基础,以民间资金为主力,以私人或独立的风险投资公司为主要中介,以高利润为保证的多层次的综合体系。

日本的风险投资是模仿美国的模式发展起来的,从1963年出现的为改善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企业对不景气的抵抗力为目的中小企业投资育成公司(Small Business Invest 2ment Companies 简称SB ICs )到后来的以京都经济同友会等为中心设立的KED (Kyoto Enterprise De 2velopment )的成立,虽然和美国相比其起步较晚,投资规模也远远落后于美国,但是发展速度迅速,至今为止一直在亚洲居于领先地位。

一、投资规模比较美国第一家正规的风险投资公司是创建1946年的美国研究与开发公司(Boston ’s American Re 2search &Development Corp.简称ARD ),它的诞生是风险投资发展的里程碑。

此后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水平的发展,对风险投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美国政府和企业认识到了这一点。

在政府的支援下,美国的风险投资业于1980年代得到了迅猛发展。

1979年风险投资额仅为25亿美元,到1997年间投资额就已达115亿美元[1],尽管经历了20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美国大大小小的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热情依然不减。

日本的风险投资业虽然在晚于美国大约20年后出现并迅速的发展成为亚洲之首,但是其投资的金额在2005年和美国相比仅为其的1/13。

2001-2006美日年度风险投资额(单位:100亿日元) 资料来源:NVCA 2006Yearbook (按照1美元=118日元计算),J VCA 2006二、组织模式比较目前风险投资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主要类型,即公司制、信托基金制和有限合伙制。

风险资本采用何种组织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风险投资效率的高低。

随着美国风险投资的发展,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也在发生变化。

美国目前最主要的风险企业投资的组织模式为有限合伙制。

有限合伙制投资通常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有限合伙人是风险投资的真正投资人,但不承担基金的管理责任,而普通合伙人是风险投资家,负责基金的使用和运作,是风险投资基金的真正管理者。

有限Ξ收稿日期: 2007-11-10作者简介: 梁 鹏(1978—),女,湖南人,中南大学商学院教师,北海道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博士,研究方向:风险投资。

第29卷 第151期2008年1月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THE THEOR Y AND PRACTIC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Vol.29 No.151Jan 1 2008合伙制是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有机统一的组织形式。

美国的有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为风险资本的有效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同时也减轻了有限合伙人承担的风险和责任。

日本的风险资本组织模式与美国的不同,虽然日本政府于1998年颁布了中小企业有限合伙制的有关法律(Enactment of the Limited Partnership Act of SM Es),从而让有限合伙制在日本得到了生存的空间,但是有限合伙制的合法化并没有成为日本风险投资业组织模式的主要形式。

日本风险投资业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没有一个主流风险投资公司是完全独立的,金融机构附属的风险投资公司是日本风险投资业的主要形式。

据调查表明在日本排名前25的风险投资企业中,有11家是附属银行的风险投资企业,有8家是附属证券公司的风险投资企业,有3家是半政府性质的投资机构,2家是附属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的风险投资企业,1家为附属软件公司的风险投资企业[2]。

可见有超过80%的风险投资企业是附属于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

由于日本的有限合伙制不发达,事实上,1995年以前反垄断法还禁止风险投资公司的人员进入风险企业的董事会,所以在日本对风险资本的管理大多数是由他们所附属的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来进行,风险投资公司除了向企业提供资金外,无法像美国那样积极的参与企业的管理,这也是美国的风险投资业比日本更成熟,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作用更大的重要原因。

三、资本来源比较美国和日本的风险投资都呈现出资本多元化的格局,但是从风险资本来源来看,两者却截然不同。

从美国风险资本来源的发展变化来看,美国风险投资早期的投资者是以富有家庭和个人及小企业投资公司为主,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上述投资主体的地位日趋降低,相反,养老基金在介入风险投资后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成为风险投资的最主要的投资来源。

2006年,其资金构成中的42%来自养老基金。

在日本由于法律规定养老基金不能用于风险投资,所以其风险资本的主要来源为金融机构、大企业、大银行。

和美国的冒险、创新的传统不同,日本的个人和家庭不愿意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所以个人投资的比例很低,并且在日本的风险投资史上个人投资就从未充当过投资的主要力量。

从2006年的资金来源的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美国和日本风险资金来源的多样化。

1978-2002美国风险资本来源构成(%) 资料来源:根据Handbook of Venture Capital2006做成2006年美国风险资本来源(%)养老基金企业金融机关、保险个人、家族大学基金、财团4242212202006年日本风险资本来源(%)GP企业银行、信金个人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其它221917168315 资料来源:Organization for Small&Medium Enterprise and Re2 gional Innovation,Japan(SMRJ)2007四、投资的领域和阶段比较(一)投资的领域在美国,风险资本的早期和现阶段都是主要投向于IT关联的产业及生物工程、医疗保健等高新技术领域,这也为保证美国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中保持领先地位提供了基础,从而使得美国的经济持续不断的增长。

与美国相比,日本的风险投资公司早期主要偏重一些风险较低、收益较稳的传统行业,很少投向高风险的高技术产业。

据对1281家公司的调查表明,日本在1998年的时候投向IT关联的有172家,投向服务业的有119间,而投向生物工程方面的企业只有4家,比例仅为03.%[3]。

2006年美日风险投资的领域(单位:%) 资料来源:SMRJ2007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和风险投资业的新发展, 2006年日本的风险投资领域发生了变化。

投资在IT关联、生物工程和医疗保健相关联的产业比例超过了50%,投资领域的变动也成为了推动日本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原因。

45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8年第1期(二)投资的阶段一个企业的成长通常可以分为种子期、创业期、扩张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风险投资可以将不同的阶段作为投资的对象。

美国早期的风险投资主要集中于种子期,近年来则侧重于向扩张期转移。

2005年,投入种子和创业期的风险资本占19%,投入扩张期的风险资本占36%,日本的风险投资在1998年以前侧重于企业的成熟阶段,日本的风险投资家很少投资于企业的种子期和创业期。

投资于创立10年以上企业的比例占到了50%以上[4]。

但是1999年以后,投资的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投资在创业未满5年的风险资本已经超过了40%的比例,到2006年3月止,日本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于创业未满5年的企业比例为48.1%,投资于创立5年以上10年以下企业的比例为21.9%,投资于创立10~15年企业的比例为6.4%,投资于设立20年以上的企业为19.7%[5]。

日本的风险投资家投向企业发展种子期和创业期的比例大幅度的增加。

1995-2005美国风险投资阶段分布(%)2000-2006日本风险投资的阶段分布(%)资料来源:V EC 2006&SMRJ 2007从美日投资阶段的变化发展看,日本的早期风险投资侧重于企业的成熟阶段的原因主要是日本的公司上市的周期比美国的公司长,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时间大约为30年,投入的资本回收的时间过长,所以更倾向于把资本投向于企业的成熟阶段[6]。

但是1998年以后,日本政府为了提高新兴企业的资金流动,承认了有限合伙制在日本的合法化,日本证券交易协会也降低了在证交所上市的标准和柜台交易的标准,并且在1999年和2000年先后建立了Mothers 市场和NASDAQ 日本市场。

自从面向日本新兴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这两个市场建立之后,主流的风险投资公司为了在首次公开发行中得到更好的收益,对新兴的企业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和关注,这也就不难理解在1999年后,日本的风险投资无论是在投资的领域还是投资的阶段上都出现了重大的转变。

因此,日本的风险投资业就毫无疑问的出现了新的发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近年来日本的风险投资业投向企业种子期和创业期的比例大幅度的增加,但是从投资的绝对值来看,投向于企业种子期和创业期的资金约为1100亿日元,仅为美国的1/4,对于创业初期的企业而言,融资仍然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五、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比较从风险投资的目的来看,风险投资的最终目的和动机并不是谋求对所投资企业股份的长期控制,而是当所投资的企业开始步入成熟稳定阶段时,通过一定的途径及时退出,以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

因此,顺畅的退出机制是风险资本融资、投资和退资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若没有安全有效的投资出口,高风险所要求的高收益就无法得以最终实现,风险资本也将失去意义。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风险资本能否成功退出。

通常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渠道有三种:首次公开发行、购并(M &A )、破产清算。

首次公开发行(IPO )是指被投资企业在证券市场上第一次向一般公众公开发行该创业企业的普通股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