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忆与社会实践——以湘西腊尔山高地苗族社会与国家机构的文
苗族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一、引言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云南等地区。
苗族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包括服饰、音乐、舞蹈、节日等各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苗族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苗族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报告。
二、实践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逐渐面临失传的危险。
为了增强民族认同感,传承民族文化,我们决定开展一次苗族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苗族文化。
三、实践内容1. 服饰体验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首先参观了苗族的服饰展览。
苗族服饰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我们亲身体验了苗族服饰的制作过程,了解了苗族服饰的寓意和传承。
2. 音乐欣赏苗族音乐独具特色,包括苗族古歌、飞歌、情歌等。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邀请了一位苗族音乐家为我们现场演唱,让我们感受到了苗族音乐的韵味。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苗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尝试着自己演唱。
3. 舞蹈表演苗族舞蹈形式多样,有芦笙舞、踩堂舞等。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观看了苗族舞蹈表演,并跟随教练学习了踩堂舞的基本动作。
通过舞蹈,我们感受到了苗族人民的热情与豪放。
4. 节日体验苗族节日众多,如苗年、四月八、赶秋等。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体验了苗族的赶秋节。
赶秋节是苗族人民庆祝丰收的节日,活动中,我们品尝了苗族美食,参与了传统游戏,感受到了苗族人民的团结与和谐。
5. 采访传承人为了更好地了解苗族文化,我们还采访了当地的苗族传承人。
他们为我们讲述了苗族的历史、习俗、技艺等,让我们对苗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实践成果1. 提高了对苗族文化的认识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苗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等,提高了对苗族文化的认识。
2. 传承了苗族文化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学习了苗族服饰、音乐、舞蹈等技艺,为传承苗族文化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3. 增强了民族认同感通过亲身体验苗族文化,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苗族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苗族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首先,苗族社会实践活动让我领略了苗族文化的多元与丰富。
在苗族地区,每一个节日、每一种传统活动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比如,侗族的“侗寨歌舞”和“吃酸鱼”活动,这些都是苗族文化的传统节日活动,富有代表性。
其中的舞蹈、歌曲和服饰都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苗族文化的魅力和鲜活的传统生活方式。
其次,在苗族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苗族人民对于自己文化传统的珍视与传承。
在苗族村落,我看到了许多老人,他们以一种虔诚和敬畏的心态对待着自己的文化传统。
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那种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让我深感震撼。
在苗族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也参与到了许多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活动中去,这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苗族人民对于文化传统的珍视与传承。
再次,在苗族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感受到了苗族人民朴实、勤劳的品质。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走进了苗族村落,深入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在苗族村落,我看到了他们勤劳努力地耕种着自己的田地,过着朴素而充实的生活。
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令我深为感动,也让我对苗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在苗族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也亲身参与到了他们的劳作中去,这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苗族人民的勤劳和朴实的品质。
最后,在苗族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感受到了苗族文化的丰富与独特。
苗族文化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比如苗族的服饰、建筑、歌舞、手工艺等,都展现了苗族文化的丰富与独特。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走进了苗族的一些博物馆、文化中心和手工作坊,深入了解了苗族文化的传统与发展。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苗族文化的丰富与独特。
通过参与苗族社会实践活动,我对苗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促使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更加积极地投身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工作中去。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传承苗族文化,为弘扬苗族传统文化而努力奋斗。
苗族社会实践心得体会500字

苗族社会实践心得体会500字在苗族社会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苗族人民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朴素的生活方式。
通过这次实践,我对苗族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对自己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在苗族社会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在苗族的村寨中,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对苗族的语言、服饰和民俗习惯非常了解,并且努力传给后代。
在我与苗族人民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的纽带。
同时,苗族人民非常重视苗族的服饰文化,女性会披着色彩斑斓的苗绣衣裳,男性则喜欢以鹰毛为装饰,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这些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对苗族人民的重要性,也让我对自己的文化传承有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在苗族社会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苗族人民的朴实生活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苗族村寨中,我见到了许多农民和手工艺人,他们虽然生活条件相对简陋,但却快乐自在。
每天清晨,他们都会齐心协力地进行农活或者制作手工艺品,没有拖延和抱怨,只有默契和团结合作。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乐观的态度,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他们都能勇敢地迎接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这种朴实而团结合作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让我学会了积极面对生活和团结他人,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最后,在苗族社会实践中,我还学到了如何保护和发展苗族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在苗族村寨中,我见到了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植物,同时也了解到苗族人民对待自然生态的积极态度。
他们通过制定相关规定和传统习俗来保护生态环境,如禁止乱砍乱伐、保护水源和不盗取动植物资源等。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深感到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来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决心将这种保护与发展的理念带回去,与更多人分享。
综上所述,通过苗族社会实践,我对苗族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感受到了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苗族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苗族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苗族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实践背景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有幸参与了苗族社会实践活动。
这次实践活动是由学校组织的,旨在让我们了解和体验苗族文化,增强我们对于民族文化多元性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不仅深入了解了苗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还与当地苗族居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这篇心得体会中,我将分享我在苗族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这对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实践过程我们实践团队来到了贵州省的一个苗族村落,这里的自然风景优美,村民们热情友好。
第一天,我们参观了苗族博物馆,了解了苗族的历史和文化。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他们的苗绣技艺举世闻名,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图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参与了当地苗族人的日常生活。
我们学习了他们的服饰制作和舞蹈表演,亲身体验了苗族文化的魅力。
他们热情地教给我们制作苗族传统服饰的技巧,给我们讲解了服饰背后的文化寓意。
我们一边学习一边交流,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此外,我们还参与了苗族的田园劳动。
我们去田间插秧、杂草、砍柴等,亲身感受了农民的辛勤劳动。
通过亲身参与,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和对土地的热爱,让我们更加珍惜现代都市生活中的一切。
三、实践心得通过这次苗族社会实践,我对于苗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于我个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首先,这次实践让我更加认识到了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在我们的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这让我意识到了我们的国家有着丰富多彩的多民族特点,也让我明白了维护和传承各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其次,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和互动,我深刻体验到了苗族人民勤劳朴素的品质。
他们对于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
他们的勤劳和节俭的生活方式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让我认识到物质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自己价值的追求。
苗族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怎么写

苗族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怎么写苗族社会实践心得体会首先,我要表达对苗族社会实践的感激之情。
在这次实践中,我有幸走进苗族文化的延续,亲身感受到了苗族人民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精神,并且亲眼见证了苗族民俗的独特魅力。
在接下来的字数不少于6000字的篇幅中,我将就苗族社会实践所获得的心得体会进行一系列阐述和探讨。
首先,苗族社会实践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苗族人民坚守着自己的传统文化,以耕耘、种植为生,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社会发展。
他们的生活简朴而充实,凭借自己的勤劳努力,他们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农作物,并通过交易和贸易与外界进行交流,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种勤劳和坚持让我深受启发,我意识到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拼搏,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其次,苗族人民敬畏自然,崇尚生态环保,保护好生态环境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我亲身参与了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亲眼目睹了他们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
他们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秉持着崇尚自然的信仰,尊重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苗族人民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生态环境的敬畏和保护。
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环境负起责任。
此外,苗族的民俗文化是我在实践中最为吸引的一部分。
苗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其中包括了独特的语言、服饰、建筑、音乐、舞蹈等方面。
在实践中,我亲身体验了苗族的民俗风情,参与了苗族的传统庆典和舞蹈表演。
这些体验使我对苗族文化的独特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认为,苗族的传统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它具有不断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和传承苗族的传统文化,以保护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苗族社会实践中,我还结识了很多优秀的苗族人民。
他们勇敢乐观、豪爽开朗,为我提供了无尽的帮助和支持。
他们教会了我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这些都对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苗族发展历程简介

苗族发展历程简介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约有800多万人口,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苗族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7世纪左右,距今已有近4000年的历史。
苗族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云南地区的部分土著部落和游牧民族。
在古代,苗族是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粮食种植约占全部土地利用的三分之二,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高粱等农作物。
同时,苗族还以养殖业和手工业为生。
他们善于制作和使用竹木器具,以及制作漂亮的黔纸、苗绣等工艺品。
苗族的社会组织较为简单,主要以家庭为单位。
他们通常居住在高山地区或丘陵地带,以农耕为生。
在古代,苗族主要分布在湘江源头附近的黔东南地区。
由于其地势险峻,通信不便,苗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习俗。
苗族的社会制度一度以家族和氏族为基础。
封建时代,苗族的地位相对较低,受到汉族和其他统治者的压迫。
但是在明清时期,苗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一些苗族领袖甚至建立起独立的部落政权。
到了20世纪初,苗族逐渐加强了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在近现代,苗族的发展逐渐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影响。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大力支持,照顾到苗族的各个方面。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苗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苗族地区的教育、医疗等服务水平。
同时,加强了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了苗族文化的发展。
现如今,苗族已经走出了落后的农业经济,逐渐进入了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阶段。
越来越多的苗族人民选择离开农村,走向城市,参与到城市经济中。
与此同时,苗族的文化艺术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表现。
苗族的服饰、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受到了世界各地的关注和喜爱。
总之,苗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着悠久发展历程的民族。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苗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积极参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苗族的文化也更加活跃和繁荣,成为中国多元文化的一部分。
湘西民族研究报告论文

湘西民族研究报告论文
湘西地区是湖南省西部的一个地区,以民族特色鲜明而闻名。
湘西地区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包括苗族、土家族、侗族、瑶族等,这些民族在湘西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本篇论文将从苗族和土家族两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苗族是湘西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苗族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时代。
苗族人民崇尚自然,信仰土地、山神等自然神灵,并以此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宗教活动。
同时,苗族人民还保留了自己的语言、服饰等独特的文化传统,这让他们在湘西地区独具一格。
此外,苗族人民还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他们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养殖家禽家畜,这些活动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土家族也是湘西地区的一个重要民族,土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代。
土家族人民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他们传承了自己的语言、音乐、舞蹈等传统文化,并且这些文化传统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土家族人民也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他们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同时还有一些手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湘西地区的苗族和土家族是湖南省最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内涵。
苗族和土家族的发展和繁荣也离不开湘西地区多年来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发展,同时也离不开他们自己的努力和智慧。
未来,希望可以通过更多的研究和交流,进一步了解湘西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促进湘西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我们身边的苗族》

综合实践活动选题课
制作人:敖 宏
苗族简介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 载, 苗族的先祖可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 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 《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暴 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抹烧,抹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 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现在的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苗族的银装。 后20世纪50年代后期苗族又开始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 用汉文。苗族在饮食方面和汉族很接近,但是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他们 还有自己独特的酿酒工艺。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 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 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花山节”、“四月八”、 “龙船节”等。 苗族曾经自称“牡”、“蒙”、“摸”、“毛”,有的地区自称“嘎脑”、“果 雄”、“带叟”等。人们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 “青苗”、“花苗”等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 其中青苗人精通草药,黑苗人则擅长养蛊施毒,族中有蛊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征 的 国家 与 由 历 史记 忆产 生 的想 象的 国 家之 间存 在 矛 盾 , 地 方社 会 基 于 对过 去 形 象 的记 忆 与 地 方 政 府 通 过 民族
在 战争 中 , 战争结束 后便 分解 了。故事 中的“ 正王”
毕竟 是外 来 的他者 , 终究 还是 回到 了原 来 的社 群 生
天是 否需 要 邀请 其 返 回村 寨 中与 人 共 乐—— 这
是 此地 区苗 族 在仪 式 中 的惯 习行 为 。然 而 当 地 的
习俗 。苗 族 东部 方 言社 区 里 流传 的“ 九月初九” 节 日传 说 文 本 呈 现 族 群 想 象 与“ 帝国” 之 间的联 系, 过 去 的 形 象 和
有 关 过 去 的 回 忆 性 知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 在 节 日仪 式 的 “ 杀鸭 子” 操 演 中传 送 和 保 持 。 因此 , 在 当代 社 会 语 境 下 民众 所 言 说 的
的行 为 , 以此 来 纪 念 当初 “ 正王” 带 领 大 家 杀 敌 的
事件 。
于是匪 兵们 把 它们 抓 来 宰 杀食 用 。这 些 士 兵 们 到
了村 民们 的家 里 , 看到好 东西 或喜欢 的东 西 就据 为
已有 。更 有甚 者 , 土匪们 还入 室抢劫 钱 财 。但 凡 发
共七 十余 堂 。 , , E H 3 4民国期 间 , 凌 纯 生 与 芮逸 夫 深 入
湘 西苗 区进行 实 地 考 察 , 他 们所 记 载 的仪 式 中 , 不
*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一 O 5 —1 6 在线杂志 : h t t p : / / s k x b . j s u . e d u . c n
第 3 6卷
第 4期
吉 首 大 学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J i s ho u U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c i e n c e Ed i t i o n)
Vo l _3 6 No .4 J u 1 .2 01 5
第 4期
邹宇灵 : 历 史 记 忆 与社 会 实践
乏 以纪念 祖先 为 目的 的仪式 [ 2 ] 。据 龙成 忠 介绍 , 上 述 事件 已经 过去 许 久 , 具 体 年代 已无 从 考 证 , 那 么 作 为感 恩而 纪念“ 正王 ” 的仪 式活 动 , 在 九 月初 九 那
一
“ 正 王” 与村 民们一起 对 抗匪 王共 同体 时 , 他 们形 成 了实 体性 的共 同体 。而这 个 实 体 共 同 体 只是 出 现
2 0 1 5年 7月
历史记忆与社会实践
— —
以湘西 腊 尔 山高地 苗 族 社 会 与 国家 机 构 的文 化 互 动 为例
邹 宇灵
( 云南 民族大 学 艺术 学院 , 云南 昆明 6 5 0 5 0 4 )
摘
要: 民 间传 说 由 民众 口 头创 作 和 传 播 , 描 述 涉及 国 家 、 民族 的 重 要 的 历 史人 物 或 历 史 事 件 、 解 释 地 方 风 物 或
文化 事 项 互动 , 实现 现 存 社 会秩 序 的 合 法 化 。
关键 词 : 民 间传 说 ; 国 家认 同 ; 文化互动; 关 系协 调 ; 苗族 ; 湘 西
中 图分 类 号 : C 9 5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4 0 7 4 ( 2 0 1 5 ) O 4一 O l l 6 一 O 6
离开 了 。然而每 年 的九月初 九 这一 日大 家都 要 “ 杀 鸭子 ” , 以此感 念 救 了他 们 的“ 正王” 。尽 管 节 日里
村 民们 杀 的是鸭 子 , 其 实在 心里 是用 以象 征 杀匪 兵
的节 日。作 为苗 族 文 化精 英 的龙 成 忠 在一 次 访 谈 中提起 这个 习俗 , 讲述 了他们 纪念 “ 正 王” 的故事 : 很 久 以前 , 在 腊尔 山地 区有一个 土 匪 王 。他带 着 士兵 们来 到这里 后 , 看 到村 子里 有猪 、 牛、 鸡、 鸭,
听完老 人 的故 事 , 九月 初九 吃鸭 子这 一 习俗 可
以被视 为一 种 纪 念 仪 式 。苗族 向来 以“ 崇 鬼 尚巫 ” 著称, 据 宣统 版《 永 绥厅 志 》 载: “ 综 计苗 乡应祭 之 鬼
现谁 家有 酒有 肉, 他 们就成 群结 队地 到他 家里 去 闹
事, 使得 村里人 心惶 惶 , 终 日无 心务农 。后来 , 有 一
大 家反 抗 匪王 及 其 士 兵 们 。“ 正王” 对村 民们说 ,
九月 初九是 湖 南 省 湘西 州 腊 尔 山地 区 苗 族 的
传统 节 日, 生活在 该地 区 的居 民常常 向外人 描 述 节
日当天吃 鸭子 的习俗 。初次 听说 , 大 多 的人 都 以 为
“ 待 时机合 适 , 我发 出一个 信 号 , 大 家一 起起 来把 那
些 匪兵 杀 了。 ” 九月初九那一 天, “ 正王” 吹 响 了号
角, 村 民们 与他 共 同与 匪 王 的军 队 战斗 , 最 后 获 得
他们 是过 重 阳节 , 然 而细想 , 以农耕 为 生计 的人 们 ,
九月初 九正 是秋 收完成 之 时 , 于是 被认 为是 庆 丰 收
了胜利 。村 民们 从此 过上 了正 常 的生 活 , “ 正王” 也
基金项 目: 中央 民 族 大 学 9 8 5项 目基 金 重 大课 题 ( MUC 2 0 1 1 z D KT 0 6 ) 作者简介 : 邹宇灵 , 女, 博 士, 云 南 民 族 大 学 艺 术 学 院讲 师 。
一
、
引 言
位“ 正王 ” 到 了该地 区 , 了解到 这些情 况 后决 定 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