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 北京四中网校远程教育 ...

合集下载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答案及解析1.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哪种结构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A.导管B.筛管C.木质部D.髓【答案】B【解析】植物的茎内有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功能,导管是由下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上向下运输有机物,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导管、筛管的运输作用。

2.植物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错【解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必须需要光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所以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而在夜晚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呼吸作用.故答案为:×【考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3.一般家庭是利用冰箱来保鲜水果、蔬菜。

利用你学过的生物知识,试着分析冰箱能延长果蔬储藏时间的主要原因是()A.减少了果蔬的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B.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减缓呼吸作用C.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加快呼吸作用D.减少环境中氧气的温度,加快呼吸作用【答案】B【解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经常通过抑制呼吸作用的原理来保存种子和保鲜水果、蔬菜,通过中耕松土和排涝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所以一般家庭是利用冰箱来保鲜水果、蔬菜,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环境温度,减缓了呼吸作用。

A、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环境温度,减缓了呼吸作用,不是加快呼吸作用,也没有减少了果蔬的水分含量。

故A不合题意。

B、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环境温度,减缓了呼吸作用。

故B符合题意。

C、降低环境温度,会减缓呼吸作用,不是加快呼吸作用。

故C不合题意。

D、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环境温度,减缓了呼吸作用,不是减少了环境中氧气的温度,加快了呼吸作用。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九页,共二十六页。
没变蓝 (黄白色)
变蓝
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zhìzào)的有机物是淀粉。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quēshǎo) 的条件。
7.观察(guānchá)现象。
第十页,共二十六页。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暗处理 (chǔlǐ)
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遮光
形成对照实验
实验 过程 (shíyàn)
1、在利用青菜来进行“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 的试验中,正确的试验顺序是
__(_5_)_(__6_)_(__4)__(_2_)__(_1_)_(__3_)_______
(1)滴加碘液
(2)用清水漂洗
(3)冲洗后观察颜色(yánsè)变化 (4)用酒精脱色
(5)暗处理一昼夜
(6)将叶片的一部分进行遮光处理,移到光下
5、为什么把叶片放在酒精中并隔水加热 (jiā r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防止因温度过高而使酒精引燃。
将叶绿素溶解(róngjiě)在酒精中便于观 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六页。
6、为什么要向叶片(yèpiàn)中滴加碘液?
向叶片中滴加碘液是因为淀粉遇 碘液可变成蓝色,可用碘液来鉴 定(jiàndìng)叶片中是否能生成有机物淀 粉。
脱色
目的是将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 成黄白色
滴加碘液
漂洗,滴加碘液,
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
观察
观察哪个部分变蓝色
实验 现象 (shíyàn)
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不见光部分遇到碘液没有变成蓝色
得出结论
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
不可缺少的条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阐明实验原理。

2、概述绿叶植物为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绿色植物为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培养学生爱绿护绿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难点:实验活动的有序展开。

三、教学方法:实验讨论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具:天竺葵,烧杯,酒精灯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分解有机物,制造有机物,条件(是否需
所有的活细胞含有叶绿体的
相互依存的关系
联系
白天
白天和黑夜
时间释放能量储存能量能量转变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氧产物有机物、氧二氧化碳和水原料
有光无光均可光要光)的线粒体细胞场所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区别。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2024版新教材)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2024版新教材)

③几小时后,摘 下叶片,去掉遮 光的纸片。
④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 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 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 变成黄白色。
⑤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 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 片滴加碘液。
⑥稍等片刻,用清水冲洗 掉碘液,观察叶片发生了 什么变化。
叶片遮光部分, 遇碘不变蓝。
叶片见光部分, 遇碘变蓝。
①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②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①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使叶片中原来储存的淀粉运走或消耗掉,以排 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 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
②为什么要用黑色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为了形成对照。
③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 主要是淀粉等糖类。
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①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②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盆栽的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酒精, 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 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色纸片把叶片的 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 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 照射。
三、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 绿色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2.绿色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和能量 肉食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杂食动物则兼而食之
3. 绿色植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 的生产者,它们制造的 有机物,通过食物链、 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 的其他生物。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叶绿素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4.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4.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

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阐明光是光合作用必要的条件。

3.说明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2、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

【教材分析】:这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不能简单地让学生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照猫画虎地完成实验,而应利用这个实验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技能。

可以在实验开始前,让学生先尝试设计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方案,然后对照教科书上的实验指导,找出自己设计的实验的不足。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

在讨论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科学方法,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教学方法】:实验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在实验小组长带领下做实验。

为提高效率,全班分为4个大组,每个大组仍以4人为一实验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实验。

指导学生实验并提示注意事项出示指导学生实验的分组表格。

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二、分析实验结果----光合作用需要光,能产生淀粉各实验小组先组内实验成功与否的原因,然后各组公布实验的过程,产生的结果,在组内互相交流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

组织讨论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三、光合作用的意义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看书自学,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

在老师的指示下,根据日常生活举例说明光合作用的意义。

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作出概括。

分析学生举出的例子,引导学生作出概括。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人教版)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人教版)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实验
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四人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做实验。
为提高效率,全班分为n个大组,每个大组仍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实验。
指导学生实验。
提示注意事项。
出示指导学生实验的分组表格。
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二、分析实验结果
各实验小组先组内讨论实验成功与否的原因,然后各组公布实验的过程,产生的结果,在组内互相交流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
组织讨论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三、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阅读教材,然后四人小组进行组内讨论,提出问题。组间交流,回答问题。
指导学生阅读,出示投影片,启发、点拨学生得出结论。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机物。
②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③阐明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④认识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重点和难点
①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②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
③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课件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课件

如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课本P63)
实验过程?结论?
光合作用概念?公式? (课本P64)
二氧化碳 + 水 光能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 (储存着能量)
举例说出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
增加二氧化碳 (通风换气)
增加光照强度、 延长光照时间
合理密植
夜间降低温度
普利斯特里实验过程?结论?
普利斯特利得出的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 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课 本P63)
从实验装置一号和二号中各取一片叶,分别用碘 液处理,你认为哪个装置中叶片不进行黑暗处理; ②用浸过氢氧化钠溶液的布条包裹瓶塞,确保瓶内缺少 CO2。 ③ 光照一段时间之后分别取瓶内和瓶外的一片叶子进行 检验是否有淀粉的生成.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为什么要考点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暗处理?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课本P55-57为)什么要滴加碘液?
实验目的?
为什么要用黑纸方法步骤?
片把叶片的一部 分遮盖起来?
为什么要隔 水加热?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 物是什么?
1、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液变成了蓝色说 明什么?
花生种子在白纸上挤 压后有什么现象?说 明了什么?
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作用
有机物构建 植物体

绿色植物制造
用 的有机物养育
了生物圈中的
其他生物
考点三: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海尔蒙特实验过程?
1.海尔蒙特是否忽略了其他的因素呢?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 气并制造有机物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优秀教案设计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优秀教案设计
1. 概述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方法。
2. 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掌握操作技能。
3. 尝试设计探究实验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并验证相关知识。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4.通过实验的分析设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放式
导入
2.学生分析
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有了一定的生活认识,知道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有机物,这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是极为有利的。但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的吗》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等等的具体内容是不太清楚的。而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巨大作用,更是不甚了解。所以,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明确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巨大作用,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二、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小结实验过程
引导学生按步骤实施实验——隔水加热
引导学生质疑
让学生讨论,相互释疑
等叶片变成黄白色,引导学生漂洗叶片,滴加碘液。
等待叶片变色过程中,进行小反馈练习
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记录交流。
见光部分:变蓝
不见光部分:不变蓝
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介绍探究目的
在盛有液体的试管中加入碘液,通过液体变蓝,判断液体是淀粉液。
回答设置对照试验验证,变量是光。
清点实验用品
学生针对预习以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提出质疑(例如:为何暗处理?为何用酒精?等等)
小组长按照安全操作步骤,带全组成员分工合作,安装试验装置,进行隔水加热
小组讨论释疑、交流
漂洗、滴加碘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一、教学目标
1、阐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提高设计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的的能力
4、感悟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重要地位、调动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一节探究实验课,探究的内容主要有两个(1)探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探究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其中第一个方面运用了淀粉遇碘变蓝色的性质来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第二个方面是通过遮光与不遮光的对照比较得出的。

最后说明植物还能把淀粉等糖类物质转变成蛋白质和脂肪。

在此基础上阐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

2、重点: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

3、难点:要严格规范实验的操作,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4、课时安排:建议本节教学时间为1-2课时。

三、教学准备:
盆栽的天竺葵(或蚕豆)黑纸片、大烧杯、小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曲别针、酒精、碘液、生物挂图等。

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建议
(1)本节课的导入可围绕着“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产者的知识点,精心设疑、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探究兴趣。

(2)关于实验,教师可设计下列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步骤,在老师指导下4-6人小组进行实验,其中,黑暗处理、遮光处理、阳光照射在课前完成。

其余的步骤均在课上完成。

方案二:所有的实验过程均放在课前完成,要求各实验小组充分讨论,完善实验方案,并做好实验记录,上课时各小组进行交流。

方案三:可设计成对照实验,即设置甲、乙两组装置,一组进行暗处理,一组不进行暗处理,实验后对两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对照,此方案不仅有利于使学生明确暗处理的意义,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实验能力。

不论采用哪种方案,实验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千万不能把实验变成演示实验,只让学生观察。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进行指导,特别是用酒精灯脱去叶绿素一步,一定要指导学生注意安全。

然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课本的3个讨论问题以及实验结果进行充分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最后得出“绿色植物在光下都能制造有机物的结论”。

关于光合作用的意义,可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让学生看书自学了解,也可在老师提示下,根据日常生活举例说明。

2、例的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实验应根据学校实际,采用合适的实验材料,选用最佳实验方案。

让学生亲自实验,在活动和思考中获取知识。

实验时不但要重视现象的出现,更要重视实验过程的体现。

并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五、案例
1、导入:复习提问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设疑:“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在制造有机物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
当学生产生急于知道这些知识时,老师话语一转说:“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相信你通过实验自己能找到答案”。

2、新授:
第一部分:实验:本案例采用前面介绍的第一种和第三种实验方案相结合的方案进行,即在老师指导下,课前按实验小组分别完成暗处理(注意设计对照组,一组进行暗处理,一组不进行暗处理)、叶片遮光照射处理,上课后再完成摘叶片去纸――隔水加热、酒精脱色――清水漂洗叶片,滴加碘液――清水冲掉碘液――观察现象等实验步骤。

第二部分:分析实验结果:先让每小组汇报实验结果,看看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如果有不一致的情况,可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原因,达成一致意见),然后对比讨论下列问题①进行暗处理和没有进行暗处理的结果有什么不同?说明该步骤的意义是什么?②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③该实验探究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如下拓展点拨:
①暗处理过程中,叶片是否制造淀粉?暗处理时间为什么要一昼夜?只处理几个小时行不行?②为什么要把一片叶的一半遮光,为什么不把整个叶片遮光?
最后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果。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第三部分:光合作用的意义: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看书,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是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

3、课堂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结,本节课运用了什么学习方式?探究了什么问题?在总结过程中,特别要总结每一步实验步骤的科学原理,要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

4、练习:见同步探究
5、开拓思维:见同步探究的开放性作业。

6、课后实践:完成课本P
第二题
122
六、板书提纲: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方法步骤:1、黑暗处理、耗尽淀粉
2、遮光处理、阳光照射
3、隔水加热、酒精脱色
4、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