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中考历史考点归纳复习课件19
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_专题中国古代史

科举制度 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 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科举制度的作用: ①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 政权的社会基础; ②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 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忽必烈改制:核心是“汉化” ①政治上:建立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划是 从元朝开始的;宣政院管辖西藏;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 ②经济上:推行重农政策,设立司农司管理农业。
专题(二)┃ 要点整合
5.元朝:民族大融合,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6.明清:中华民族大家庭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和发展期。 7.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大团结时期。
专题(二)┃ 要点整合
二、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理
东南地区 (台湾) 西北边疆 (新疆) 公元前60年, 设置西域都护 唐太宗和武则 天设立都护府 西南边疆 (西藏) 蒙古
对外开放政策 商人地位提高。 宋朝政府鼓励海外 贸易,设置 市舶机构 管理海外 贸易。
闭关
清
政策
专题(一)┃ 要点整合 三、商业和城市 1.隋唐: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也是亚洲各国 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2.宋元: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北宋都城东京、南宋都城临安是闻名世界的大城 市;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泉州、广州是对外贸易的主要 港口;元朝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都市。 3.明清: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资本 主义的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资 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政治方面:皇权高度膨胀 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设立廷杖制度 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 思想文化方面: 八股取士 ②文字狱
2013年中考历史考点复习归纳

2013年中考历史考点复习归纳三次科技革命(1)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课本九上)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社会关系:加剧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分化。
③国际格局: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第二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上)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社会关系: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③国际格局:东西方经济联系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第三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下)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②国际格局: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4)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技本领,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
(5)交通工具: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车、轮船或汽船);第二次科技革命(汽车、飞机)。
关于“人权”问题(1)最早提出人权观念: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人权立法: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战争的《独立宣言》。
(3)列举法西斯国家践踏人权的罪行:日本——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德国——反犹狂潮。
(4)过渡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大成果——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013中考历史全套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历史基础知识整合要点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300万年以前。
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3、大约距今70万——20万年之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但头部还保留着猿类的一些特征。
北京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主要的生产劳动为打猎、采集,过着群居生活,还有了简单的语言。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河姆渡人的生活:长江下游的河姆渡遗址,距今约6000多年。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在这里发现了成堆的稻谷和稻壳,这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证据之一。
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等生产工具,还烧制黑色陶器,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居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2、半坡人的社会状况:黄河中游的半坡遗址,距今已有5000多年。
这里出土了一些粟粒和菜籽,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
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中,很多是农业生产的工具,如石斧、石锄、石耒吕、石铲、石刀等。
半坡出土的陶器也很丰富,主要是生活用具。
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和狗、也有少量的牛、马、羊、鸡。
他们能纺织麻布,缝制衣服。
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
半坡人的生活中,已经有了绘画、雕塑、刻画符号和装饰等内容。
3、在原始时代,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做氏族。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都是氏族村落遗址。
土地、房屋等都归氏族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1、炎帝、黄帝和蚩尤:传说4000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炎帝、黄帝、蚩尤。
炎帝姓姜,号神农氏。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
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
黄帝、炎帝结成部落联盟,在涿鹿同蚩尤决战,蚩尤战败南逃,被黄帝擒杀。
黄炎联盟在打败蚩尤后,也走向破裂,结果炎帝被黄帝打败。
后来,黄帝和炎帝又结成联盟,九黎族的一部分也加入进来,他们成为中原地区的主体居民。
2013中考历史专题归类复习(56张PPT)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 科技与文化
专题(三)┃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专题(三)┃ 要点整合
要点整合
一、百家争鸣
学派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代表人物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代表作品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 仁政,民贵君轻 顺应自然,无为 而治 法治,中央集权
唐
元
清
设置台湾府,隶 属福建省
专题(二)┃ 要点整合
三、古代的对外关系 1.两汉时期 (1)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促进了 东西方的经济交流。 (2)公元57年,日本列岛的委奴国派使臣来汉,汉光武帝 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 (3)166年,一批大秦人来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 次直接交往。 2.唐朝 (1)日本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日本仿效隋唐制度 进行了大化改新。
专题感悟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可以宏观概括为: 一个集中、两大矛盾、三大趋势和四个特征。 (1)一个集中:国家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 (2)两对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分裂势力的矛盾;君权与 相权之间的矛盾。 (3)三大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 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和地方机构不断完善, 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4)四大特征: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服从中央、思想控制 不断强化、文化专制不断强化。
郦道元
北魏
编著《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 名著
专题(三)┃ 要点整合 六、主要工程
工程 都江堰 朝代 战国 秦朝 明朝 功能或地位 有灌溉、防洪、运输等功能,是一座生态 型综合水利工程
长城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明长城东起 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是历代规模最大,防 御设施最完善的工程 贯通南北的经济大动脉
2013年广东省中考历史复习课件(9份打包)-8

1.内容
中央集权 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 (1)政治:建立__________
以才选官 。 制,__________
国有 ,部民转为国家______ 公民 ; (2)经济: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______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奴隶 社会过渡到______ 封建 社会。 2.作用:使日本从______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育网 -
七、资产阶级改革
俄国 1861 年改革 背景 ________ 农奴制 严重阻碍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
(1)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 (2)严重的民族危机 农奴在法律上是“______” 废藩置县,加强中 自由人; (1)政治方面:“________” 地主再也不许 央集权;(2)经济方面:允许买卖土 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 地,引进__________ ,鼓励发展近 西方技术 内容 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 代工业;(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 以得到一块______ ,但他们 “_________”,即向欧美学习,努力 份地 文明开化 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发展教育 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 加快了俄国__________ 的 资本主义 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 作用 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 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 转折点 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性质 资产阶级改革 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__________ 局限性 封建残余
(1)迁都______ 洛阳 。
汉语 ,禁用鲜卑语。 (2)在朝廷中必须使用______
(3)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改鲜卑族的姓氏为汉姓。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育网 -
联姻 。 (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______ 礼法 ,尊崇______ 孔子 ,以 (5)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______
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世界现代史(重要资料)

45
整理课件
46整理课件
49
整理课件
50
整理课件
1
整理课件
2
整理课件
3
整理课件
4
整理课件
5
整理课件
6
整理课件
7
整理课件
8
整理课件
9
整理课件
10
整理课件
11
整理课件
12
整理课件
13
整理课件
14
整理课件
15
整理课件
16
整理课件
17
整理课件
18
整理课件
19
整理课件
20
整理课件
21
整理课件
22
整理课件
23
整理课件
24
整理课件
25
整理课件
26
整理课件
27
整理课件
28
整理课件
29
整理课件
30
整理课件
31
整理课件
32
整理课件
33
整理课件
34
整理课件
35
整理课件
36
整理课件
37
整理课件
38
整理课件
39
整理课件
40
整理课件
41
整理课件
42
整理课件
43
整理课件
44
整理课件
2013届中考历史世界古代史总复习课件

2.右图所示文明古国创造的宝贵文明成果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金字塔 C.佛教 D.阿拉伯数字
)
一、古代文明
1.________是________的象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2.__________是__________一种森严的等级制度。 3.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 三部分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罗马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共同构成地中海文明。 1.金字塔 古代埃及 2.种姓制度 3.古 巴比伦 《汉谟拉比法典》 序言、正文、结语 世界上 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 4.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希腊文明 罗马文明
答案:B
(2011年汕头)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的首 创,它的创造者是( )
A.古埃及人
C.古印度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古巴比伦人
D.中国人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难度不
大。只要了解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由阿拉伯国家
的人经过改进传到世界各地的,即可选出答案C。
答案:C
(2011年茂名)现存通行的公元纪年源于一种 宗教,它就是( ) A.佛教 C.伊斯兰教 B.道教 D.基督教
A.希腊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B.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C.民主政治极盛一时 D.雅典由共和制转变为帝制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雅典的民主政治。雅典在伯利克 里时期民主政治达到顶峰。A、B、D选项不符合史实。故 选择答案C。 答案:C
(2011年佛山)伯利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 达到极盛,城邦政体被称为“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个俱 乐部成员包括( ) ①将军 ②议员 A.②③④ ③陪审员 ④男性外商
201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

201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2013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中国历史第三、四册(中国近、现代史部分)1840年至1919年为旧民主主义时期;1919年至1949年新民主主义时期1、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销毁鸦片,这次运动的意义是: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太平军抗击了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
4、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统辖整个新疆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
5、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战争中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
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图6、1900年,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侵略中国,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危害性)7、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前期)为目标,创办军事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70年代又以求富(后期)为目标创办民用企业,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还有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这些企业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8、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9、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称戊戌变法,在变法中只有湖南督抚陈宝箴支持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即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帝,这次变法只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分钟后比谁能 准确回答以下问题:
1、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时间、结果 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2、面对日本的步步侵略,中国军民进行 了哪些抵抗,结果如何? 3、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地点、主要内 容及其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分钟后比谁能 准确回答以下问题:
1、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目的、结果及 其历史意义? 2、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制造的骇人听闻的 暴行是什么?如何看待? 3、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抗战胜利的 历史意义?
你认为我们应该出手援助吗?
日本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共产党 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 国民党 台儿庄战役
南京大屠杀
抗战胜利 1945.8
时间: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结果: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影响: 局部侵华战争 时间: 1937.7.7
七七事变 结果: 平津陷落 (卢沟桥事变) 影响: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 始;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中国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从战争的性质、力量对比、策略、民心 所向、领导人的能力等方面考虑)
自由论坛
2011年3月11日日本惨遭九级大地震与海啸袭击之 后,全球各国紧急动员,向日本伸出援助之手,正在或准 备提供医疗和物资等紧急援助。 此时此刻,中国是否也该出手援助?网上调查主要有 三种不同意见: 网友甲:不应该,日本人太好战,太残忍了,这是老 天对他们的惩罚(占57.50% ) 网友乙:出于人道考虑,应该援助,尽量少帮点就行 了。(占17.50% ) 网友丙:礼尚往来,应该援助,而且是尽力而为。 (占25.00%)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2)目的: 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3)结果:
(4)意义: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南京大屠杀
(1)时间:1937年底到1938年初,长达6周。 (2)屠杀了中国军民(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放 下武器的军警人员)达30万以上。 认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历史, “ 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警钟长鸣,勿 忘国耻,努力学习。
战役
台儿庄 战役
时间
指挥者
意义
中国抗战以来 1938年 李宗仁 最重大的胜利 春
中国抗战以来中 国军队主动出击 百团大战 1940年 彭德怀 日军最大规模的 8月 战役
中共七大
背景: 抗战胜利前夕
时间: 1945年4月 地点: 延安
主要议题: 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 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 历史意义: 前途准备了条件
2012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
A、识记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侵华日军南 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中共七 大;日本无条件投降。 B、理解西安事变,认识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 作用。 C、运用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 质;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1、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 1945.8.15
2、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1)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 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抗日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到复兴的伟大转折点; (3)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 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