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隧道技术的IPv6网络平台实现
毕业论文IPv6隧道技术研究与实现

毕业论文-IPv6隧道技术研究与实现目录1 互联网IP通信协议 01.1 IP概述 01.2 IPV4协议简介 (1)1.3 IPV6协议简介 (2)1.4 IPV4与IPV6的区别和联系 (3)2 IPV4到IPV6的过渡 (4)2.1 IPv4/IPv6双栈方法 (5)2.2 IPv6协议隧道方法 (6)隧道技术 (8)隧道技术 (9)隧道技术 (9)兼容IPv6自动隧道 (9)隧道技术 (10)隧道 (10)3 隧道技术实现 (11)3.1 模拟器介绍 (11)3.2 模拟器实现6to4隧道技术 (12)4 小结 (16)图表目录图 1 互联网通信 (2)图 2 ipv6/ipv6双协议通信 (6)图 3 ipv6隧道通信 (7) (8)9图 6 DOC下查看隧道 (11)图7 DOC下隧道IP (11)图8 Dynamips启动 (12)图9 6to4路由器拓扑图 (12)图10 Dynamips模拟器CCNP拓扑图 (13)图11 R2,R3,R4地址配置 (14)图12 R2,R4路由配置 (14)图13 连通ipv4网络 (15)图14 静态路由 (16)图15 R1,R5连通 (16)图16 R2,R4隧道情况 (16)IPv6隧道技术研究与实现摘要:IPv6协议是因特网的新一代通信协议,本文介绍了如何实现从IPv4到IPv6的平滑过渡,研究从IPv4到IPv6过度的技术。
通过搜集整理大量的书籍信息和互联网信息,概括总结了IPV6到IPV4的通信方式和通信技术。
对于ipv6隧道技术给予了深入研究。
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的IPv6如何实现与上一代协议的互联,如何完成从第一代通信协议到第二代通信协议的过渡,这些都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如何实现IPv6穿越IPv4网络通信,本文对IPv6隧道提供一种可行的模拟方案,使用模拟器Dynamips实现IPv6隧道技术。
通过使用Dynamips 模拟器,虚拟出五个路由器,通过在五个路由器上配置实验环境,实现ipv6穿越ipv4网络通信,完成6to4隧道通信。
隧道技术在新增IPv6校园网中的实现及分析

1 8 比特的 IV 2 P 6地址 用冒号将其分割成 8个 1 6 比特 的数组 ,每个数组表示成 4位的 1 6进 制数 ,如 其高位为 0,则可省略【2 1】 .。例如 ,地址 2 0 :0 0 0 10 0 :
采用手动配置 Iv - v r I 4隧道 方法,实现 了基于隧道原理 的 I、 P 6 o e —P v , P 6穿越 Iv P 4的透明传输 。分析 了网络服务器 负载、网络时延和 网络吞吐量等性能 ,为 I 4 1 6共存 网络 的实现提供 了一种技 术手 P 1P v v
段。
关 键 词 : 隧道 技 术 ;I 6 o e —P 4;校 园 网 ;网络 性 能 ;静 态路 由配 置 P 一 v rIv v
技术 主要有 3种 : 双协议栈 、 隧道技术和 N T P 【。 A — T4 】 隧 道技 术提 供 了一 种 以现 有 I 4 路 由体 系来 传递 P v I 6数 据的方 法 , Iv P v 将 P 6包作 为无结构意义 的数据 ,
2 l ,地址结构简介 P6 、
2 1IV . P 6地址表 示法
Th o olg c ldig a i e in d ttc r u e s o t r e n P a d e s s ae d srb td e tp o ia a r m s d sg e .S ai o tr ’p rs ae s t a d I d r se r itiu e .Th e c n g r t n c m m a d o o tr ae a ay e e p ci ey S vea fco s u h a sr e la n o f u ai o i o n s f r u e s r n l z d r s e tv l. e r l a t r s c s e v r o d a d n t o k d ly n ew o k t r u h tae a ay e . u , a s ae tc n e to t P 6 o e-P 4 i e w r ea sa d n t r h o g pu r n lz d T s t n p r n o n cin wi I v ・ v rI v s h r h
隧道机制下校园网IPv6演进的关键技术实现

Ke y wo d r s: n t r v l t n;I v /P 6; t n e i g me h I v u n l c a im n
TANG F i Yu DENG Xi n L n e e, a g i
( u a C m nctn o tcnc ol e C agh 10 4, hn ) H nn o mu i i P l eh i ao y C l g , hnsa 4 0 0 C ia e
Ab t c : I te r s n at l , t e tt s f a u n t r o ea in n c a a t r t s f v r u ta st n t c n lge sr t a n h p e e t ri e h s u o c mp s ewok p rt a d h r c ei i o a i s r n i o e h oo is c a o sc o i wee n lz d a c e o e r dsrb t n a d s n d a d h k y e h oo i s f I v n t r e ov me t n a u r a ay e , s h me f n t wo k it u i w s e i e , n t e e tc n lg e o P 6 ewa e v le n i c mp s i o g
目前 Itme ne t的组 成 正 处 于 I v P 4向 Iv P 6过 渡 的 关 键 时 期 , 界 各 国 Iv 世 P 6的 发 展 在 政 府 、 研 机 构 以 及 运 营 科
理 2种 类 型 的 协 议 。 主 机 根 据 目 的 I P地 址 决 定 采 用
利用隧道技术实现IPv4到IPv6的过渡

只把 数据 部 分交 给 目标 主机 去 处理 。 31 Pe 隧道技术实现 I 4 Iv 的过渡 . Sc I P 到 P6 v
1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 的特征 v
Iv ( tre rtcl es n 6 P 6 I en tP ooo ri )通 n v o 过采 用 18 的地址 空间替代 Iv 的 3 位地 2位 P4 2 址空 间来提高下一 代互联 网的 地址容量 , 能产 生 2 18 的 2 次方 个 I 地址 , P 能够创造 出比 Iv P4 多近 1O , , 倍 的地址空间 , 址资源极端丰 6OLL II 地 富。I v P 6有如下 新的技 术特征 : () 1加强定址 能力( d rsig : A d es )增加 了任 n 意传 播位 址 的 自动定 址 能 力。 () 2提高路 由效能 ( o t g : R ui )由于 Iv 封 n P6 包表头大小 固定而且 栏位数 目缩减 , 良I 封 改 P 包表头选项机制 功能 , 使路 由器 省去 了封包检 查与封包 切割 的动作 , 减轻路 由器 的负担 , 与 加速 器 路 由处 理 能 力 。 () 3使服务 质量机¥ ( u l y o e vc ) 1 ai f S r i ] Q t e 更具 弹性 : v 封包表头增加 了服务等级与流 I 6 P 量标示等栏 位使 I o P Q S的机制更具 有弹性 。 ( ) 高安全机制 之互通 性 :P 6 定统 4提 Iv 协
题 。
3利用隧道技术实现 I 4 I 6 P 到 P 的过渡 v v
利用隧 道技 术实现 Iv 到 I v 的过渡的 P 4 P6 核 心是把 Iv 数 据报当作净 负载 封装为 Iv P6 P4 数据报 , Iv 网络中传输 , 像在 Iv 隧道 在 P4 就 P6 里穿行一 样 , 隧道的 入 口是 第一 个路 由器 , 隧 道的 出 口是 最后 一个路 由器 , 由隧 道 出 口后 ,
隧道模式下IPv6穿越IPv4网络的技术分析与实现

陶国芳 ( 杭州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杭州 303 ) 106
摘 要 :文章从 Iv P 6协议 的定义出发, 通过对 IV P 4网络向 IV P 6迁移原因的介绍 , 了三种 迁移技术 : 概述 双协议栈 、
隧道封装和协议转换。着重探讨 了 Cso网络环境下的配置隧道、P 6协议 网络 穿越 IV i c IV P 4网络技术的 实
维普资讯
计 算 机 系 统 应 用
20 年 第 l 期 07 2
隧道 模式下 Iv 6穿越 Iv P 4网络 P 的技 术分 析 与 实 现①
Te h C nOl C alss an Ogial An y i d Reaia i ftan i on b t e l ton o r st e w en z i Ne or P 6 d Iv de unn i w t k I v an P 4 un rt el ng
隧道使孤立的 Iv P 6主机 、 务器 、 服 路由器等 利用现 有的 Iv P 4网络与其 他 I 6网络通 信。即使是 孤立 的 P v
效数据报报头 、 服务质量 ( o Q S)、 快速 的路 由结构等 多
项技术 , 将极 大地 满足 用户对 网络 的新要 求。但是 , 传 统的 Iv P 4网络不可能在极短 的时间内就为新的 I 6网 P v 络所 替代 , v I 4的网络和业务将会在一段相 当长的时间 P
里与 Iv P 6共存 , 许多业务仍然要在 Iv P4网络上运 行很 长时间, 特别是 I 6不可能马上提供全球 的连接 , P v 很多 Iv P 6的通信不得不在 Iv 网路上传输 , P4 在一个很 长时
期 中必然将是两种 网络并存。为此 , 必须对 网际协议作
ipv6过渡技术总结

ipv6过渡技术总结1500字IPv6过渡技术是指在IPv4向IPv6过渡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手段,以确保网络的平稳过渡和互通性。
在IPv6过渡技术中,最常用的技术包括:1. 双协议栈(Dual Stack):双协议栈是一种最简单的IPv6过渡技术,即在同一台设备上同时运行IPv4和IPv6协议栈。
通过双协议栈技术,设备可以同时支持IPv4和IPv6的通信,使得IPv6网络能够逐渐替代IPv4网络,同时兼容旧有的IPv4网络。
2. 隧道技术(Tunneling):隧道技术是一种通过在IPv6网络中封装IPv4报文的方式来实现IPv4和IPv6之间的通信。
隧道技术可以将IPv4报文封装在IPv6报文中进行传输,在IPv6网络中解封装后,再将IPv4报文转发到目标IPv4网络。
通过隧道技术,IPv6网络可以与IPv4网络相互通信,实现平滑过渡。
3. NAT64/DS-Lite:NAT64/DS-Lite是一种将IPv6报文映射为IPv4报文的技术,用于实现IPv6网络与IPv4网络之间的互通。
NAT64技术将IPv6报文转换为IPv4报文传输给IPv4网络,而DS-Lite技术则是将IPv4报文转换为IPv6报文传输给IPv6网络,这两种技术结合使用可以实现IPv6和IPv4的互通。
4. 逐步部署(Incremental Deployment):逐步部署是一种渐进式的IPv6过渡策略,即在现有的IPv4网络中逐步引入IPv6技术,将IPv6网络逐渐扩展,实现IPv6网络与IPv4网络的共存和互通,并最终使IPv6网络成为主导。
5. IPv6地址转换(IPv6 Address Translation):IPv6地址转换是一种将IPv6地址转换为IPv4地址或将IPv4地址转换为IPv6地址的技术。
通过地址转换,可以实现IPv6和IPv4之间的互通,并为IPv6网络逐渐取代IPv4网络提供支持。
以上是IPv6过渡技术的主要技术手段,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实现IPv6网络与IPv4网络的平稳过渡和互通。
IPv隧道技术在IPv网络中实现IPv通信的协议技术解读

IPv隧道技术在IPv网络中实现IPv通信的协议技术解读IPv隧道技术是一种用于在IPv网络中实现IPv通信的协议技术。
隧道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在IPv网络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虚拟的通道,使得原本无法直接通信的IPv节点能够通过该通道进行通信。
本文将对IPv隧道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解读。
一、IPv隧道技术的原理IPv隧道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IPv网络中嵌入一段具有IPv协议头和IPv数据包的数据,使得IPv数据包能够在IPv网络中被正确路由和传递。
具体而言,IPv隧道技术通过在传输层以上添加额外的IPv头部,将IPv数据包封装在新的IPv数据包中,然后通过已有的IPv网络进行传输。
在IPv隧道技术中,隧道终端是该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
隧道终端负责将需要进行隧道传输的IPv数据包进行封装和解封装,以实现IPv 数据包在IPv网络中的传输。
隧道终端通常由软件或硬件实现,它通过解析原始IPv数据包,提取其中的有效数据,然后将其封装在新的IPv 数据包中,并进行相应的传输。
二、IPv隧道技术的应用1. IPv4到IPv6的隧道技术IPv4和IPv6是当前两种主要的IP协议版本,而由于二者的不兼容性,使得在IPv4网络和IPv6网络之间的通信成为了一个问题。
IPv隧道技术可以通过在IPv4网络中构建一个虚拟的IPv6网络,将IPv6数据包封装在IPv4数据包中,实现IPv4到IPv6的通信。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IPv4到IPv6的转换和过渡过程中。
2. 连接不同IPv网络的隧道技术在现实网络中,存在着不同的IPv网络,而这些IPv网络之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直接通信。
通过使用IPv隧道技术,可以在这些不同的IPv网络之间建立起一个虚拟的通道,使得不同IPv网络中的节点能够通过隧道通信进行互联。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不同IPv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
3. IPv6过渡技术中的隧道技术在各种IPv6过渡技术中,隧道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IPv4、v6互通技术之隧道技术 ( Tunnel)

一:概述:隧道技术提供了一种以现有IPv4路由体系来传递IPv6数据的方法:将IPv6的分组作为无结构意义的数据,封装在IPv4数据报中,被IPv4网络传输。
根据建立方式的不同,隧道可以分成两类:(手工)配置的隧道和自动配置的隧道。
隧道技术巧妙地利用了现有的IPv4网络,它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使 IPv6的节点之间能够在过渡期间通信的方法,但它并不能解决IPv6节点与IPv4节点之间相互通信的问题。
二:实验拓扑:R1(s2/1)-(s2/1)R2(s2/2)-(s2/1)R3(s2/2)-(s2/1)R44台路由,R1,R4运行IPV6R2,R3半边运行IPV4,半边运行IPV6三:配置信息R1#ipv6 unicast-routing //开启IPV6单播路由功能interface Loopback0ip address //配置环回接口做为它的router-idinterface Serial2/1ipv6 address12::1/64 //IPV6地址ipv6 ospf 1 area0 //接口下启用ospfR2#ipv6 unicast-routinginterface Serial2/1ipv6 address 12::2/64interface Serial2/2ip addressinterfaceTunnel0 //在s2/1接口下打隧道ipv6 address10::1/64 //给隧道配置IPV6地址ipv6 ospf 1 area0 //启用ospftunnel source Serial2/2 //申明隧道源端tunnel destination //申明隧道目的端tunnel mode ipv6ip //隧道模式是ipv6到ipv4R3#ipv6 unicast-routinginterface Serial2/1ip addressinterface Serial2/2ipv6 address 34::3/64ipv6 ospf 1 area 0interface Tunnel0ipv6 address 10::2/64tunnel source Serial2/1tunnel destinationtunnel mode ipv6ipR4#ipv6 unicast-routinginterface Loopback0ip addressinterface Serial2/1ipv6 address 34::4/64ipv6 ospf 1 area 0四:调试信息R1#show ipv6 routeIPv6 Routing Table - 6 entriesCodes: C - Connected, L - Local, S - Static, R - RIP, B - BGPU - Per-user Static routeI1 - ISIS L1, I2 - ISIS L2, IA - ISIS interarea, IS - ISIS summaryO - OSPF intra, OI - OSPF inter, OE1 - OSPF ext 1, OE2 - OSPF ext 2ON1 - OSPF NSSA ext 1, ON2 - OSPF NSSA ext 2O 10::/64 [110/11175]via FE80::C838:AFF:FE24:0, Serial2/1C 12::/64 [0/0]via ::, Serial2/1L 12::1/128 [0/0]via ::, Serial2/1O 23::/64 [110/11239] //用隧道模式学习到了隔着ipv4网络的远端ipv6路由via FE80::C838:AFF:FE24:0, Serial2/1L FE80::/10 [0/0]via ::, Null0L FF00::/8 [0/0]via ::, Null0R2#show ipv6 routeIPv6 Routing Table - 7 entriesCodes: C - Connected, L - Local, S - Static, R - RIP, B - BGPU - Per-user Static routeI1 - ISIS L1, I2 - ISIS L2, IA - ISIS interarea, IS - ISIS summaryO - OSPF intra, OI - OSPF inter, OE1 - OSPF ext 1, OE2 - OSPF ext 2ON1 - OSPF NSSA ext 1, ON2 - OSPF NSSA ext 2C 10::/64 [0/0]via ::, Tunnel0L 10::1/128 [0/0]via ::, Tunnel0C 12::/64 [0/0]via ::, Serial2/1L 12::2/128 [0/0]via ::, Serial2/1O 23::/64 [110/11175]via FE80::1700:3, Tunnel0L FE80::/10 [0/0]via ::, Null0L FF00::/8 [0/0]via ::, Null0R1#ping 23::4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23::4, timeout is 2 seconds:!!!!!Success rate is 100 percent (5/5), round-trip min/avg/max = 344/380/420 msR1#trR1#traceroute 23::4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Tracing the route to 23::41 12::2 132 msec 84 msec 104 msec2 10::2 240 msec 352 msec 104 msec//^-^看到是杂过去的了吧?发到ipv6的源端地址上走隧道过去的3 23::4 332 msec 388 msec 356 msecR1#ping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 timeout is 2 seconds:.... //注意这里不通Success rate is 0 percent (0/4)R1#show ip routeis subnetted, 1 subnetsC is directly connected, Loopback0R1#trR1#traceroute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Tracing the route to1 * * *2 * * *3 * * *4 * * *5 * * *6 * * *//traceroute也无路可走//这是ipv6想与ipv4通信,说明它们无法通信.所以隧道技术并不能解决IPv6节点与IPv4节点之间相互通信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 机c
主 机D
这 种 机 制 用来在
。
1P v 4
网络 之 上 连 接
。
IP
v
6
的站 点
,
站 点 可 以是
。
一
图
口
u x
2 IP
v
6
网 络 平 台示 意 图
一
台 主 机 也 可 以 是 多个 主 机
处
。
隧 道 技 术 思 想 比 较简单 在 隧 道 的 入
IP v 4
4
该 平 台 目前有 4 台 P C 机 和
3 2
.
下 面 的实验 平 台 是 以 R e d H a t 9
0
为例
。
平 台的 设 计
“
,
在 不 改 变现 有
4
网 络 结 构 的情 况 下 I P v
。
6
网络间的通讯 方式
针 对 目 前 的 网 络状 况 采 用
IP v 6 0
v e r
IP v 4
”
的隧 道 链 接
,
。
IP v 6
子
主 要 有 以下 三 种 方 式
:
网 的 主 机 通 过 边 缘 路 由器 接 入 C E R N E T 2 实 验 网 其 它 的 l P v 6 主 机 通
( 1 )双 协 议 栈 技 术
IP
v
过 隧 道链 路 进 行通 讯
IP
v
。
图
2
是 山东农 大构建 的
主 机^
IP
v
6
网 络 平 台拓 扑 图
。
6
的 网 络 中的 主 机 同 时 运 行
,
台交 换 机 构 成 其 中主 机
,
一
A
是
L in
。
—
路 由器 将
IP v 6
的数 据 分 组 封 装 入
中 ,IP
。
v
4
分 组 的源 地 址 和
主 机 安 装 了 两 块 网 卡 并 且 作 为服 务 器 相 当于
。
个 边 界路 由器 主
目 的地 址 分 别 是 隧 道 入 口 和 出 口 的 I P v
l Tra n
s
la t i o
n
)
IP
v
利 用 转换 网 关 来在
4
和
IPv 6
网 络 之 间转 换
.
IP
报 头 的地 址 同
。
时 根 据协 议 不 同 对 分 组 做 相 应 的语 义 翻 译
பைடு நூலகம்
从而 使纯
IP
v
4
和纯
IP v 6
站 点 之 间 能 够透 明通 信
(3 ) 隧 道 技 术
。
萱 j盏 口 I
T
e
le
c o m
a n
d In t
e r n e
t
l无 线 互 联
基 于 隧道 技 术 的
李义 勇
,
IP
v
6
网 络 平 台 实现
)
了
IP v 6
( 山 东农 业 大 学 网 络 与教 育技 术 部 山 东 泰 安
1
2 7 10 18
引言
In te
e
示 范 网 的主 干
。
随着
m
t
应 用 的迅 猛 发 展 现 在 运 行 的 因特 网协 议
.
协议
。
我 们 在 实验 中采 用 的是
。
u x
l 2 4 20
.
-
8
版本
它对
IP v 6
。
立 1P v 6 的 网 络 平 台
IP
v
,
用 比 较 快 捷 的 方 式 接 入 IP v 6 实 验 网
。
,
为 以后
有 了 比较 全 面 的 支持
有 丰 富 的 支持
B in d IP
,
同 时 对 网 络 应 用 也 提 供 了 比 较稳 健 的 支 持
IP
v
地址
在隧道的出 口 处再 将
口和出 口
l
机
B
是
DNS
服 务器和应 用服 务器
c
,
同 时 为 方 便 测 试 设 置 了 两 台纯
。
6
分 组 取 出 转 发 给 目 的 站 点 隧 道 技 术 只 要 求在 隧 道 的 入
。
。 。
IP v 6
终 端主机
3 3
.
和
D
。
并 且 安 装 了不 同 的 操作 系 统
, ,
IP v 4
存在
3 IP v 6
网络平 台的实 现
局 限 性逐 渐 被 暴 露 出来
IP v 4
其 中 比 较 主 要 的是
IP v 4
地 址 资 源 的耗 尽 和
、
提 供 服 务 的局 限 性
。
另 外 因 特 网 不 断 提 出 对 移 动 性 安 全 性 以及
。
3 1
.
操 作 系 统 的选 择
u x
多媒体 业 务 的支持等 问 题
入下
一
IP
v
4
。
都 无 法 解决
随着
,
这 样 就 迫 使 我们 必 须 引
L in
是
一
个 开 放 的操 作 系 统
L in
。
其 内核 版 本 从
Ke
r n e
2 2
.
开 始 支持 I P v 6
,
代 因 特 网协 议
—
—
IPv6
C E R NE T 2
的开 通 高校 有 必 要 建
主机
:
图
1 IP
v
6
o v e r
IP v 4
隧道
,
I : P
v
6
地址 为
。
2 0 0 1 : 5 0 : 8 0 0 : 0 1 :3 ; 2 5 : f IP
。
主机 D
:P v I
6
地址 为
200 1: 50 2
根 据封 装 /解 封 装操 作 发 生 位 置 的 不 同 隧 道 可 以 分 为 四 种 : ① 路 由器 到 路 由器
( Ro
s t
—
5 8 0 0 : f 0 1 :4 : f
,
假 设 两端 的
v
4
地址 已 经 配 置 完成 两 端 的
,
IP v 4
是 连通
u te r
-
to
—
R
o u te r
)
的 否 则 隧 道 将 无 法 启动
3 3 2
,
拥
4
到
IP v 6
的平 滑 过 渡 做 准 备
v
6
协 议 的软 件
lP v 6
像
W
e
b
服 务器
,
A pa c he
.
DNS
服 务器
等
。
所以 在
网 络 平 台 的 实 现 过 程 中 选 择 L i n u x 操作 系 统
。
2 IP v 6
网 络 平 台 的关 键 过 渡 技 术
IP
v
是
一
个 比 较 理 想 的选 择
v
6
2 地址 为 2 0 0 1 : 5 0
: 5
8 0 0 : f 0 1:2 ; 机 B f : 主
:
IP v 4
主机
IP幅
主帆
为
C
19 2 1 6 8 1 6 8 1 I P
.
.
.
,
v
6
地址 为
2 (X ) l : 5 0 : 8 0 0 : f 0 1 : l ; 方 便 测 试 2 5 f : 为
处 进行修 改 对 其 他部 分 没 有 要 求
IP v 4
隧道 技 术 示 意 图 如 图
所示
:
配 置 实现
.
3 3 1
.
地址 规划
2
.
如图 为
i I Pv f
.
,
首 先 要 为主 机 设 定
.
IP
地址
。
作 为例 子 主 机
,
A
:I P v
4
地址 地址
,
1 9 2 16 8 1 6 8 2 IP
,
。
4
和
IP v 6
两 套协 议栈 并 且 要
,
求 整 个 网 络 支 持 这 两 套协 议
该技 术 是 其 他 过 渡 技 术 的 基 础
o r
。
( 2 ) 网 络 地 址 转 换 /协 议 转换 技 术 (N e t w
-
山丈
k A d dr e
s s
T
r a n s la tio n
Pro
to c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