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2017地理一轮课后通关: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金版新学案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1课件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52

金版新学案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1课件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52

(4)典型地区低 中纬 纬、 度高 在纬 一地 定区 范, 围横 内穿
向更替的地带
的地带 向延伸,
第七页,共44页。
地理 必修1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新知全解·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能力测评
3.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________。 (2)形成基础:________。 (3)分异规律: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带、_______、荒漠带。 (4)典型地区:________地区。 答案: 1.(1)温度带 海陆 自然带 (2)热量 气候(qìhòu)类型 海陆位置 带状 2.(1)太阳辐射 (2)热量 (3)纬度变化 赤道 两极 (4)整个大陆 东西 南北 3.(1)海陆分布 (2)水分 (3)草原带 (4) 中纬度
第十八页,共44页。
地理 必修1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新知全解·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能力测评
[活学巧用] 1.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②为( )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第十九页,共44页。
地理 必修1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主学习·能力测评
[情境导入]
知识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边词
张敬忠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思考探究:诗中描述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
律?
提示:诗中描述的现象是由两地的热量差异(chāyì)造成的。反映了由赤道
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四页,共44页。
地理 必修1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和意义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如下。

(1)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

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及应采取的措施(1)警示意义从空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一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

如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表明,由于盲目开垦农牧过渡地区的草原,破坏了植被,使地表土层疏松,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导致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

(2)人类应采取的措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因此,“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都要考虑对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影响导致的其他要素的变化,并做出综合评价。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
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并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与动 物在呼吸的过程中消耗了热量,将化学能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交换示意
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
答案:A 点拨:该图反映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
1、陆地自然带
(1)成因: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 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与之统一的植被类 型和土壤类型。 (2)特点:具有一定的宽度、呈带状分布。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更替方向
因素
主导 影响 典型地区 因素 因素
由赤道到两 极的分异 水 (纬度地带 平 性)
9、读我国某山地垂直剖面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中山峰位于42°N、128°E附近,该山峰属于我国 的_____长__白______山地。该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属于 ____温__带__落__叶__阔_叶__林___。
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影响具有非地带性 分布现象。如: A.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亚寒针叶林带和 苔原带。 B.地带性分布环境的斑状景观:荒漠中的绿洲。 C.使地带性分布发生改变: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 温带森林景观,东面为巴塔哥尼亚沙漠;非洲赤道穿 过的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却形成了热带草原。 D.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 限制而发生改变:北美西部和南美西部沿海地区的自 然带分布都紧逼海岸的狭长形态。
BC
B.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
C.乙分布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半年
D.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14-
一、陆地自然带 1.成因: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 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 2.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15-
No Image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迁移应用 第(1)题,运用自然带的水平分异规律分析。该地位于6°S~7°S之 间热带海洋中的岛屿,应为热带雨林带。第(2)题,运用非地带性因 素分析。热量和降水条件与同纬度大陆同植被类型区相似,不属于 独特条件。火山喷发带来的火山灰比较肥沃,会促进植被的恢复。
-30-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7-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 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 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 形成的。
-28-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 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 恢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No Image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分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
-22-
No Image
-23-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3.分析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的差异。影响因素有三个:(1)山体所 在纬度:纬度低,分布海拔高,纬度高,分布海拔低;(2)坡向:同一山体, 一般阳坡高,阴坡低;(3)降水:一般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高,迎风坡 自然带分布海拔低(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 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如下图)。

【金版教程】2017地理一轮规范特训: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7地理一轮规范特训: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2015·安徽六校模拟]曾经的西双版纳,橡胶林在低于海拔800米的低山、丘陵地带随处可见。

下图为当时因植被破坏而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现今的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完成1~2题。

1.图示时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体现了()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B.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C.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D.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答案 C解析由图示内容可知后面的各种现象都是由砍伐自然植被引起的,A、B、D三项表述虽然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

2.现今的西双版纳农业生产类型属于()A.雨林生态农业B.热带种植园农业C.基塘农业 D.河谷农业答案 A解析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可以判定这里发展的是立体农业与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光照与地形。

下图中的虚线为某自然带在图示地区分布的最北界线,据此完成3~4题。

3.该自然带的植被类型为()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答案 B解析图示区域位于日本本州岛。

以虚线为界,岛屿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发育温带落叶阔叶林,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与该自然带在我国分布的最北界线相比,图示界线()A.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受海洋和暖流影响B.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不受西北季风影响C.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多山地丘陵地形D.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寒流影响大答案 A解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北界取决于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23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地理
感悟经典好题 长效热点聚焦 解题思维建模 适考素能特训
4. [2013· 北京文综,40(2)]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 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下图,完成下题。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 因。
多以区域图、热点问题为材料设臵问题情境,考查某一环 境要素的变化对其他要素的影响;考查气候、生物、水文、土 壤、地貌等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及读图分析能力。
第二部分 专题一 第5讲
第30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地理
感悟经典好题 长效热点聚焦 解题思维建模 适考素能特训
1.下图是我国某山东坡的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完成(1)~(3) 题。
3.[2013· 海南地理]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 臵。据此完成(1)~(3)题。
第二部分 专题一 第5讲
第18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地理
感悟经典好题 长效热点聚焦 解题思维建模 适考素能特训
(1)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第二部分 专题一 第5讲
第 5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地理
感悟经典好题 长效热点聚焦 解题思维建模 适考素能特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自然地理的两大规律, 也 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地域分异规律多以某一区域的自然环 境、植被变化入手,综合考查学生对地带性、非地带性的认识。 近年来,对整体性的考查增多,多要求用整体性观点来解释、分 析区域发展问题,如 2012 年广东文综就出现该考点。复习时, 要结合区域地理, 分析和总结出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规律和影响 因素,山地自然带的分布特征也是复习的重点。

金版新学案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课件第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总结

金版新学案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课件第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总结

系西侧 更替,呈带状 更替,呈长条状
阻挡
第十四页,共24页。
地理 必修1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体系构建
专题整合
章末过关检测卷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因素
地区
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布
成因
(理想状态) (现实状况)
地势高,气温低, 地形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降水少,不能形 起伏
成热带雨林气候
地理 必修1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体系构建
专题整合
章末过关检测卷
[专题专练] 下面图甲为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经北京
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第十九页,共24页。
地理 必修1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体系构建
专题整合
章末过关检测卷
地形 各大洲的高山 与当地的水平 高山植物区
起伏 和高原地区 自然带一致
地势高,水热条 件差
第十五页,共24页。
地理 必修1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体系构建
专题整合
章末过关检测卷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因素 地区 地带性分布(理 非地带性分布
成因
想状态)
(现实状况)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
北半球中高 东、西两岸自然 东岸向较低纬
陆地自 然带
气候类型
自然景观特征
分布规律
纬度 海陆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位置 位置
热带雨
猩猩、河
赤道 横贯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砖红壤
林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必修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必修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必修1一、选择题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 )。

A.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B.土壤生物大气水文地形C.土壤地形水文大气生物D.生物地形大气水文土壤2.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河流水位降低④土壤肥力下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根据图示判断即可。

第2题,如果当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该地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将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③错误。

答案 1.A 2.D3.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

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解析洋流驱动力来自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因此A项错误。

由于海气相互作用,海洋通过辐射等将热量输送给大气,从而影响大气环流,B正确,海洋赤潮是海洋生物灾害,是海洋中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导致海水中缺氧的一种现象,C项错误。

信风是一种大气环流形式,是地球表面热量差异引起气压差异而形成的,D项错误。

答案 B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5.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整体性特征D.差异性特征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甲事象可能导致水旱灾害增多、温室效应增强、水土流失加剧等,因此它最有可能是森林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析图表·素养强化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列,以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背景,可以考查山地某一高度自然带的名称、山地的坡向、山地雪线高度的分析以及山地名称的判断等内容。

也可以考查与自然带有关的人类活动等。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分布的上限高于北坡;南半球反之。

如图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6)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①东西走向的山——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②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相同海拔处,背风坡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背风坡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背风坡要比迎风坡高。

[答案对照]
1.(1)B (2)D (3)C 2.(1)A (2)D 3.(1)B (2)C 4.(1)D (2)B
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荒漠
答案 B
解析四川省位于亚热带,山地基带的植被类型应与该纬度地区对应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即为常绿阔叶林。

2.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B.热量
C.海拔D.土壤
答案 A
解析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该山地东坡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而西坡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

[2015·山东泰安一模]下图为北半球三个地区植被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丙—甲—乙
B.甲山地①为常绿阔叶林带
C.乙山地②为温带草原带
D.丙山地③可能为热带(季)雨林带
4.引起甲、乙、丙三地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水分
C.坡向 D.地形
答案 3.D 4.A
解析分析图像:
第3题,③位于常绿阔叶林之下,可能为热带(季)雨林带;②位于落叶阔叶林之上,针叶林之下,为针阔混交林;①位于针叶林之下,可能为落叶阔叶林,也可能为针阔混交林;根据各山脉的基带可知,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丙—乙—甲。

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三地纬度不同、基带不同所以导致针叶林的分布高度不同。

昨天我所在学校期中考试成绩,有个别同学考的不太理想,跟我发微信,自己在期中考试前已经非常努力的做题了,但最后的成绩却很差。

部分家长也反映孩
子很努力,却始终考不出成绩,问到底如何才能学好物理?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讨论以下,努力和好成绩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好成绩?答案是否定地!按照这个逻辑,如果有学生24小时不断地学习就得保送清华北大;中国足球只要训练的足够刻苦,就一定能踢赢巴西;我作为老师只要足够的努力就能当上教育局局长?很显然,努力和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必然的关系,在努力和结果之间,还有存在一桥梁,那就是方法。

高中生普遍认为物理难。

一遇到多过程的物理问题头就疼,其实是因为他不会学物理。

高中所有课程,每一门都有自己的特点,都需要大家根据这些特点,
制定相应的方法。

那学物理有什么方法呢?方法是根据特点制定出来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物理这门课的特点。

物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多数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都是形象的,是可以在我们脑海呈现出来并且通过图像画出来。

不管是学习新的物理概念还是平时做题,只要你试着把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在脑海中显现出来并能够通过图像把物理过程描绘出来,那么你的物理不可能差。

以上这些
是学好物理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抛开这个方法去谈物理学习都是扯淡!
有了上面的那个前提,才是考虑高中物理的具体内容。

高中物理体系其实特别清楚,80%的高中物理内容就是研究运动,小到微观,大到宏观,并且所有运动都可以用下面三个观点解决:1.牛顿定律的观点2.功和能的观点3.冲量和动量的观点。

掌握这三个工具,你就可以用这些观点去分析高中物理的典型模型了。

高中物理学习的几个典型的模型有匀加速直线运动、抛体、圆周(天体和原子)、机械振动。

之后学习的带点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实际上就相当于在把重力场换成了电场,把物体换成了带电粒子。

今天就先说这么多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