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客流量是如何计算的呢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
图5西安地铁3号线线位
客流预测及结果分析
在研究范围内划分了519个交通小区(与2008年居民出行调查交通小区保持一致) ,经预测整个区域在3个特征年的出行总量分别为: 1 727. 3× 人次、2 043. 5× 人次、2 186. 6× 人次。
全日出行分布预测采用式( 2)和式( 3)所示的双约束重力模型进行,其中模型中的阻抗函数,采用负指数函数形式。高峰小时的发生吸引和分布采用式( 4)和式( 5)进行预测。根据高峰小时的工作和上学出行现状OD量,标定了模型参数,见表1。
2. 1各交通小区全日出行的发生(吸引)预测交通小区的日发生量与人口数相关、吸引量与就业岗位数相关,并服从指数关系。
其计算式为:
i , j=1,2,…,n
式中: G i为交通小区i的发生量; A j为交通小区j的吸引量; P i为交通小区i的人口数; W j为交通小区j的就业岗位数; a i、b i、cj、d j均为模型参数,反映了交通小区i的土地利用性质; n为交通小区数。
=
式中: 为路段a上的k类机动车行驶时间; 为自由车流状态下路段a的k类机动车行驶时间; 为路段a上k类机动车交通量; 为k类机动车折算成标准小客车的折算系数; 为路段a的通行能力。
路段a上的公交车流量,可按照该路段上的线路条数和相应的发车间隔计算。
为了简单起见,对于步行、自行车和轨道交通方式,可采用固定速度来计算路段走行时间,即
终端成本、始端等待成本)。运行成本是指所采用的交通方式在行走途中消耗的成本,包括行走时间价值和货币成本2部分,设置在各路段上。换乘成本包括换乘时间价值与换乘货币成本。换乘时间价值主要包括换乘步行时间和换乘候车时间;对于换乘货币成本,则主要为上一交通工具的存取费用。连接弧成本主要是指候车时间和存车费用。其中,类似于小汽车的停车费用,可以根据所在区域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费用,这也是设置连接弧的一个重要作用。对于时间成本,步行和等待期间的单位时间价值与行车期间的单位时间价值是不同的。文献[ 12]提出的相关理论:通勤者愿意花在公交车上的时间价值,约为该时间段内工资的一半;普通的通勤者愿花他每小时薪水的一半而不愿花1 h在公共汽车或火车上,而花在步行或等待上的时间价值还要大2~ 3倍,一个普通的通勤者愿花他每小时薪水的1. 0~ 1. 5倍而避免花1 h来步行或等待。西方国家的公共交通规划中,时间价值的系数一直沿用这个相对比例。由于受体力的限制,对于步行和自行车方式应限定在一定走行距离,超出这个距离就认定其广义费用为无穷大或给定一个大数。本文根据西安市的调查数据,建议一次连续步行距离限制在1 500 m以内,一次自行车连续走行限制在4 000 m以内。

客流量计算公式

客流量计算公式

客流量计算公式客流量是指一个区域或场所内人员的流动情况,是衡量交通组织和场所运作状况的重要指标。

对于商场、地铁、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来说,准确估计和计算客流量是进行交通规划和人员疏散等工作的必要前提。

客流量的计算通常采用人数计数、视频分析和感应设备等多种方式。

具体的计算公式会根据实际情况和数据采集设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客流量计算公式和相关参考内容:1. 离散点客流量计算公式:离散点客流量是指在场所特定位置上的人员流动情况。

通常使用摄像机、红外线感应器或激光器等设备实时监测行人通过的数量。

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人数 = 时间段内通过离散点的人数。

2. 区域客流量计算公式:区域客流量是指一个区域内整体的人员流动情况。

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人数 = 区域面积 ×人员密度。

3. 线路客流量计算公式:线路客流量是指在交通线路上运输的人员数量。

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人数 = 时间段内通过线路的人数。

客流量的计算还需要考虑人员流动的周期性和规律性等因素。

对于商场来说,通常会根据每小时的客流量、访客时长和运营时间来计算每天的客流量。

对于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来说,通常会根据进站和出站人数、列车的运营时间和车辆的载客量来计算客流量。

除了以上的计算公式,还可以使用一些专业的客流量统计软件和设备来帮助实际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

例如,可以利用视频分析软件对摄像头捕捉到的行人图像进行处理和统计,实现客流量的自动计算和分析。

综上所述,客流量的计算是交通规划和场所管理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所和数据采集手段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和统计方法,以确保客流量的准确计算和分析,为后续的交通决策和服务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地铁大数据统计指标大全

地铁大数据统计指标大全

城市地铁数据统计指标大全1.线网指标1.1运营线路条数定义:为运营列车设置的固定运营线路总条数。

单位:条。

计算方法:已对社会开通载客运营、独立命名的线路数量,包括试运营阶段的线路。

1.2线路运营长度定义:运营线路按始发站站中心至终点站站中心沿正线线中心测得的长度。

单位:公里。

计算方法:按照(CJ/T8-1999)规定方法计算,运营线路长度=1/2(上行起点至终点里程+下行起点至终点里程),含非独立运营和命名的支线,不包括折返线、渡线、联络线、停车线、出入线、安全线的长度。

1.3网络运营长度定义:网络中各线路运营长度之和。

单位:公里。

计算方法:网络运营长度=∑线路运营长度1.4网络运营长度增长率定义:本期网络运营长度与上期相比的增长比例。

单位:%。

计算方法:网络运营长度增长率=(本期网络运营长度-上期网络运营长度)/上期网络运营长度×100。

2.车站指标2.1线路车站数定义:运营线路上办理运营业务和为乘客提供服务的建筑设施和场所的数量。

单位:座。

计算方法:按独立命名线路统计的运营车站个数。

2.2换乘车站总数定义:运营线路交汇处具备从一条线路转乘到其他线路功能的车站数量。

单位:座。

计算方法:包括付费区换乘车站和非付费区换乘车站。

付费区换乘车站指在付费区内利用站台、站厅、通道等方式实现换乘的车站;非付费区换乘车站指同一票务系统站外换乘连续计费和非同一票务系统设有换乘设施的车站。

2线或2线以上换乘车站均只计作1座换乘站;共线运营线路,当连续共线车站超过2座时,只计作2座换乘站。

2.3网络车站总数定义:网络中各条运营线路的车站总数。

单位:座。

计算方法:网络中线路车站数之和,共线段运营车站只计1次。

2.4平均站间距定义:同一线路上两个相邻车站站中心间的平均距离。

单位:公里。

计算方法:平均站间距=线路运营长度/区间数3.客流指标3.1客运量3.1.1线路日均客运量定义:统计期内,线路日运送乘客总量的平均值。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客流是规划轨道交通线网及线路走向、选择轨道交通制式及车辆类型、安排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顺序、设计车站规模和确定车站设备容量、进行项目经济评价的依据,也是轨道交通安排运力、编制列车开行计划、组织日常行车和分析运营效果的基础。

客流指在单位时间内轨道交通线路上乘客流动人数和流动方向的总和。

客流的概念既表明了乘客在空间上的位移及数量,又强调了这种位移带有方向性和具有起讫位置。

客流可以是预测客流,也可以是实际客流。

一、客流的分类1、根据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客流可分为全日客流、全日分时客流和高峰小时客流。

(1)全日客流。

全日客流是指全日的总客流。

(2)全日分时客流。

全日分时客流是指全日各小时的客流。

(3)高峰小时客流。

高峰小时客流是指以小时为时间单位计算的高峰小时的客流。

2、根据客流的空间分布特征,客流可分为断面客流与车站客流。

(1)断面客流。

断面客流是指通过轨道交通线路各区间的客流。

1)断面客流量。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轨道交通线路某一地点的客流量称为断面客流量。

这里,单位时间通常是1 h或全日。

显然,通过某一断面的客流量就是通过该断面所在区间的客流量。

断面客流量分为上行断面客流量和下行断面客流量,计算公式为:Pi+1=Pi-Pd+Pu 式中,Pi+1为第i+1个断面的客流量(人);Pi为第i个断面的客流量(人);Pd为在车站下车的人数(人);Pu 为在车站上车的人数(人)。

2)最大断面客流量。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轨道交通线路各个断面的客流量一般是不相等的,其中的峰值称为最大断面客流量。

轨道交通线路上行、下行方向的最大断面客流量不一定在同一个断面上。

3)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

在以小时为时间单位计算断面客流量的情况下,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一般是不相等的,其中的峰值称为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

轨道交通的高峰小时一般出现在早晨和傍晚,分别称为早高峰小时和晚高峰小时。

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是确定是否需要修建轨道交通、修建何种类型轨道交通,确定车辆型式、列车编组、行车密度、车辆配置数和站台长度等的基本依据(2)车站客流。

地铁车站设计中的客流参数研究

地铁车站设计中的客流参数研究

和数 量设 计 的重要 参数, 车站 的站厅 、站 台 、出入 口通道 、人行楼梯 、自动扶梯 、售检票 口 ( )等 机 部位通 过能力 均应满足车站远期 的客流需 求 。本文
结合设计规 范 ,从运营管理和功能疏散 的角度研究 车站设 计 中应 采用 的 客流参 数 ,提 出 超高 峰客 流
mer sain. to t t o
Ke wo d : Mer S a in; P r mee o P s e g r lw; P a o - h p a Sa in o d n y rs t o tt o a a tr f a s n e F o e k- f te- e k tt B a ig; Ma i m o r x mu Ase l g;Eme g n y E a u t n Nu e s s mb i n r e c v c a i mb r o
时客流量乘 以超高峰系数计算 得出 。车站远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峰
引言
在 地铁 车站 设计 过程 中, 客流 是众 多部 位尺 寸
小时客流量在 “ 四阶段”预测模型 中能较 准确得 出 , 此预测技术 已经成熟 ,这里将 不再研究 。超 高峰小 时 系数 的计算方法将采 用类 比法得 出 ,即调查 与该 车站功能定位相似 的车 站高峰系数 ,以该计算 系数 作为预测车站超高峰小时系数。 具体操作如下 :以 5 分钟为时间间隔 .在车站高 峰小时对站台上乘客乘降量进行技术统计 .按照时间 顺序计为 x 、X 、… 、X 。则根据车站超高峰 系数 :
摘 要 :在地铁 车站设计 中, 流是众 多车站部 位规模和能力核算的重要参数。本文从地铁运营管理和功能 客
疏 散 的 角度 ,深 化 研 究 ,提 出超 高峰 客 流 量 、 最 高 聚 集人 数 、 紧 急 疏 散 人 数 三 个 参 数 指 标 ,为 地铁 车 站 设 计

地铁客流论文

地铁客流论文

地铁客流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地铁客流量的研究,探讨了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中地铁客流分析的方法与措施,以期提供决策者在交通规划与管理方面的参考。

引言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地铁作为一种高效、环保并且受到广大市民喜爱的交通方式,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客流。

因此,对地铁客流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地铁客流量的分析,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优化地铁线路和站点布局,提高地铁的运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1. 地铁客流量的定义与测算方法地铁客流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通过地铁站的乘客数量。

测算地铁客流量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站点出入口的人数计算,二是通过车厢内乘客数量统计。

1.1 站点出入口人数计算法该方法通过人工或者自动的方式记录地铁站点的进出人数,然后相加得到客流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需要较多的人力投入,且可能因为人员统计不准确而导致结果偏差。

1.2 车厢内乘客数量统计法该方法通过安装传感器或者使用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在地铁列车上对乘客数量进行实时监控和统计。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准确性高,但需要较高的技术投入与设备支持。

2. 地铁客流量的影响因素地铁客流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基于对相关研究和实际数据的分析,本文总结了以下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2.1 城市人口密度城市人口密度是影响地铁客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口密集的地区通常会有更多的人选择乘坐地铁,因此会导致地铁客流量的增加。

2.2 地铁线路规划与站点布局合理的地铁线路规划和站点布局对地铁客流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规划地铁线路和站点的位置,可以实现地铁覆盖范围的最大化,并减少站点之间的距离,从而吸引更多的乘客选择地铁出行。

2.3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地铁客流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通常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活动,从而吸引了更多的人流,增加了地铁的客流量。

最新地铁数据统计指标大全

最新地铁数据统计指标大全

最新地铁数据统计指标大全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出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铁的运营情况和对城市的贡献,各地铁公司和相关机构进行了大量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地铁数据统计指标,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地铁的运营情况和发展趋势。

一、客流量统计指标客流量是衡量地铁运营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统计每天、每月、每年的客流量,可以了解地铁的高峰期和低谷期,为地铁公司制定合理的运营计划提供依据。

此外,客流量还可以反映城市人口的分布和迁移情况,对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运营效率指标地铁的运营效率是评价地铁系统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其中,列车的发车间隔时间是一个关键的指标。

通过统计列车的发车间隔时间,可以评估地铁系统的运营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统计列车的准点率和运营里程数,来评估地铁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三、设备维修指标地铁系统的设备维修情况直接关系到地铁的运行安全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因此,设备维修指标是评估地铁系统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包括设备故障率、设备维修时间和设备维修成本等指标。

通过统计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问题,提高地铁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四、环境保护指标地铁系统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评估地铁系统的环境保护工作,可以统计地铁系统的能耗情况和废气排放情况。

通过改进地铁系统的能源利用方式和减少废气排放,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

五、安全指标地铁系统的安全是保障乘客出行的重要保证。

为了评估地铁系统的安全性,可以统计事故发生率、事故处理时间和乘客满意度等指标。

通过改进地铁系统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应急处置能力,可以提高地铁系统的安全性和乘客的出行安全感。

六、票务收入指标地铁系统的票务收入是评估地铁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统计票务收入,可以了解地铁系统的经济状况和财务运营情况。

地铁大数据统计指标大全

地铁大数据统计指标大全

城市地铁数据统计指标大全1.线网指标1.1运营线路条数定义:为运营列车设置的固定运营线路总条数。

单位:条。

计算方法:已对社会开通载客运营、独立命名的线路数量,包括试运营阶段的线路。

1.2线路运营长度定义:运营线路按始发站站中心至终点站站中心沿正线线中心测得的长度。

单位:公里。

计算方法:按照(CJ/T8-1999)规定方法计算,运营线路长度=1/2(上行起点至终点里程+下行起点至终点里程),含非独立运营和命名的支线,不包括折返线、渡线、联络线、停车线、出入线、安全线的长度。

1.3网络运营长度定义:网络中各线路运营长度之和。

单位:公里。

计算方法:网络运营长度=∑线路运营长度1.4网络运营长度增长率定义:本期网络运营长度与上期相比的增长比例。

单位:%。

计算方法:网络运营长度增长率=(本期网络运营长度-上期网络运营长度)/上期网络运营长度×100。

2.车站指标2.1线路车站数定义:运营线路上办理运营业务和为乘客提供服务的建筑设施和场所的数量。

单位:座。

计算方法:按独立命名线路统计的运营车站个数。

2.2换乘车站总数定义:运营线路交汇处具备从一条线路转乘到其他线路功能的车站数量。

单位:座。

计算方法:包括付费区换乘车站和非付费区换乘车站。

付费区换乘车站指在付费区内利用站台、站厅、通道等方式实现换乘的车站;非付费区换乘车站指同一票务系统站外换乘连续计费和非同一票务系统设有换乘设施的车站。

2线或2线以上换乘车站均只计作1座换乘站;共线运营线路,当连续共线车站超过2座时,只计作2座换乘站。

2.3网络车站总数定义:网络中各条运营线路的车站总数。

单位:座。

计算方法:网络中线路车站数之和,共线段运营车站只计1次。

2.4平均站间距定义:同一线路上两个相邻车站站中心间的平均距离。

单位:公里。

计算方法:平均站间距=线路运营长度/区间数3.客流指标3.1客运量3.1.1线路日均客运量定义:统计期内,线路日运送乘客总量的平均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经常看到地铁的官方微博会公布上一日的客运量或者某个阶段的日均客运量,但这个客运量是如何得出又意味着什么?公布有600万客流量是否代表有600万个人乘坐了地铁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地铁客流量的计算。

一、常见的客流统计
先说一下日常地铁的客流统计,一般统计三个数据:进站客流、出站客流、换乘客流。

而有这三个数据累加统计的有三个量:客运量、集散量、乘降量,统计周期一般多以日为单位。

一般地铁对外发布的客运量是进站客流与换乘客流之和得出,不再累加出站客流;而集散量则为进站客流加出站客流,乘降量为进站客流、出站客流、换乘客流的总合。

二、车站、线路、线网的日客运量计算
1、非换乘站日客运量
即本站的日进站客流总数,车站的日进站客流包括闸机进站数加上边门进站数(使用纸票进站或使用符合免费乘车条件证件进站),一般由于边门进站数一般较少,现在的各个地铁一般不再累加此项数据,直接采用SC系统内的日进闸
机验票次数作为进站客流,该数据即为该非换乘站的日客运量。

2、换乘客流
乘客在整个坐车的过程中换乘的次数都计入换乘客流。

至于换乘客流,假设某站为A线与B线换乘站,则该站的换乘客流由两部分组成,A线换B线客流加B线换A线客流,三线换乘站同理。

值得注意的是此换乘客流的计算只统计站内换乘,及无障碍换乘;出站后的有障碍换乘(例如三号线与APM线的换乘)不计入换客流。

三、关于换乘客流的计算:
换乘客流的计算不像进站客流那样,由机器数据直接得出,换乘客流都有计算模型的,最开始使用的有最短路径法、最少换乘次数法。

所谓的最短路径法,通俗点解释就是,假设一名乘客从某线的A站进站,从另一条线的B站出站,那根据模型默认该名乘客按最短路径乘坐地铁,期间乘坐时间是最短,但中途可能经过三、四个换乘站。

最短路径的实现是用迪杰斯特拉算法实现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百度一下了解。

所谓的最少换乘次数法,通俗点解释就是,假设一名乘客从某线的A站进站,从另一条线的B站出站,那根据模型默认该名乘客按最少换乘次数的路径来乘坐地铁,可能期间只换乘一次,但比最短路径多坐了半小时的地铁。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先进的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提供端到端的视频监控解决方案、系统及服务,为城市运营、企业管理、个人消费者生活创造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