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

合集下载

中考重点现代文阅读技巧

中考重点现代文阅读技巧

中考重点现代文阅读技巧现代文阅读是中考中的重要科目之一,考查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中考现代文阅读,下面将介绍一些重点的阅读技巧。

一、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阅读现代文的过程中,首先要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常见的文章类型有议论文、说明文、叙事文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中心思想。

在阅读时,可以通过文中的关键词来判断文章的中心思想,重点关注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观点,不要被次要细节所迷惑。

二、注意关联词的运用在现代文阅读中,关联词是连接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纽带,通过关联词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在逻辑。

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关联词的运用,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对比关系等,这些关联词往往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论述思路。

三、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除了阅读短文和选读材料外,还会涉及到整篇文章的阅读和理解。

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首先要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开头、主体和结尾的内容。

其次要理解文章的目的和写作意图,判断作者选择这样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的目的是什么。

最后要注意整篇文章的逻辑关系,合理推断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或立场。

四、灵活运用阅读方法在现代文阅读中,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帮助理解文章。

比如,可以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和结构;然后再细读每一段、每一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

还可以运用归纳、概括、推理等思维方式,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多做练习提高技巧最后,为了提高自己的现代文阅读技巧,同学们还需进行大量的练习。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现代文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和分析,找出其中的难点和技巧,并进行反复训练。

此外,还可以参加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找出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

中考现代文阅读是需要综合运用词汇、语法、逻辑和推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

通过掌握上述阅读技巧,同学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文阅读材料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顺利应对中考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考试。

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几点策略

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几点策略

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几点策略
1.积累词汇和短语
现代文阅读中常常出现一些高级词汇和短语,如果学生对这些词汇和短语不熟悉,就会影响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因此,学生需要经常阅读现代文文章,积累常见的词汇和短语,特别是高中水平的学生还需要积累一些高级词汇。

2.大胆推理
3.遇到生词不慌张
在阅读文章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生词,但是不必因此而慌张。

如果生词不是非常关键,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推测出大概的意思;如果生词确实关键,可以先猜测一下再进一步确认。

此外,学生可以提前在准备阶段通过背单词或者查阅词典来提高词汇量,减少生词的影响。

4.读懂首尾段
现代文阅读常常采用议论文章的形式,而这类文章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首尾段。

学生可以通过仔细阅读首尾段来了解文章的主旨、主题,然后再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5.注意细节
虽然首尾段是阅读文章的重点,但是细节也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注意文章中一些关键的句子和词语,因为这些细节往往会与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密切相关。

通过细致的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6.多做模拟题
学生在备考中应该多做一些现代文阅读的模拟题,这样可以帮助他们熟悉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题型和出题思路,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总之,中考现代文阅读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策略的任务。

通过积累词汇和短语、大胆推理、遇到生词不慌张、读懂首尾段、注意细节和多做模拟题等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中考现代文阅读,取得好成绩。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总结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总结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总结中考即将来临,语文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是一个需要重点准备的部分。

通过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一部分的考试内容。

本文将总结一些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技巧和解题方法,希望对广大中学生提供帮助。

一、阅读技巧1. 整体把握:在开始阅读一篇文章之前,可以先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抓住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理解关键词:通过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意思。

关键词往往是作者需要强调和表达的重点内容,重点掌握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3. 注意逻辑关系: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文章中的逻辑关系。

识别出文章中的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总分关系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4. 注意上下文语境:有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暗示和线索,推测出词语和句子的准确含义。

5. 注意修辞手法:现代文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了解不同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意义。

二、解题方法1. 题目分析:在做现代文阅读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题目要求和考点。

不同的题目可能涉及到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段落结构、语言风格等不同的方面,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2. 找准定位句:定位句是指在一篇文章中,明确指出了作者的观点、中心思想或重要信息的句子。

通过找准定位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定位到答案所在的段落和位置。

3. 理清文章结构:阅读文章时,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结构。

了解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掌握文章的脉络和主题发展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并解答相关的问题。

4. 答题技巧:在回答问题时,要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注重细节和答案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排除法、对比法等方式,找到正确的答案。

中考语文重点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技巧

中考语文重点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技巧

中考语文重点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技巧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重点。

掌握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准确把握作者思想意图,提高解题能力和阅读水平。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中考语文重点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技巧。

一、注重文本分析在阅读现代文时,首先要注重对文本的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整体把握。

阅读时应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结构和主题。

可以通过阅读标题、首段、尾段、描写细节等,掌握文章的主旨。

2.词汇理解。

遇到不懂的生词或词组,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或者参考词典进行理解。

3.段落分析。

每一段是文章中一个独立的思想单位,可以通过分析段落的主题句、扩展句和结论句,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

4.语言特点。

现代文作品通常有自己的风格和语言特点,可以从字词的运用、修辞手法以及句子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加深对作者的表达方式的理解。

二、注重细节把握阅读现代文时,细节是理解全文的重要依据。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抓住关键细节:1.注意数字、时间、地点等具体信息,这些有助于理解文章的背景和环境。

2.关注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等,这些描写有助于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3.思考作者传递的情感和态度。

通过对描写事物的形容词、情感词语、修辞手法等的分析,可以推测出作者对所写事物的态度和情感。

4.理解文章的转折和高潮部分。

在文章中,通常会出现转折语句或者高潮情节,理解这些部分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发展过程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注重思维拓展在阅读现代文时,要注重思维的拓展,善于运用联想、推理等思维方式。

1.联想思维。

通过将文章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经验、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和思考,可以进一步理解文本,把握作者的意图。

2.推理思维。

根据文章中的线索和细节,推理出隐含的信息和逻辑,从而对文章进行深入解读。

3.拓展思维。

在阅读中,可以将所读的文本与其他相关的内容进行对比、辨析,开阔思维,拓展知识面。

2024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2024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常考题+答题模板一、整体感知内容问题:1.请概选文的主要内容2.请以“xx”为线索,从某角度分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文章围绕“xx”写了哪些内容?答题思路:1.摘录中心句段,对于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以直接引用,或对其加以补充整理。

2.对于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取主舍次,然后抓住主要事件来概括,即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3.合并段意。

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可逐段分析出段意,再把主要段落的段意结合起来,即可从中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4.归纳要素。

如果所选文章或文段整体在讲一件事,可以找出文中对应的六要素,用逻辑清晰的语言组织起来即可。

二、概括事件方法知识点一:概括事件【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1.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3.谁+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例】《散步》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事件的概括方法,应该按照事件的概括的答题模式去答题。

人物:两个母亲两个儿子(祖孙三代)。

地点:田野。

事件:散步,儿子要走小路,母亲要走大路。

【答案】本文叙述了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的故事。

三、分析文章标题知识点一:标题的含义及作用【题型1】文章标题的含义。

【答题技巧】理解标题的含义,一般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思想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题型2】文章标题拟得好在哪里?【答题技巧】1.分析标题字词。

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人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2.分析标题修辞。

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人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2024年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总结

2024年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总结

2024年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总结对于初三的同学们来说,语文现代文阅读是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实用技巧。

一、整体感知文章在阅读一篇现代文时,首先要进行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以及每段的首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题。

同时,注意文章的体裁,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比如,记叙文通常会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或者时间顺序来叙述,通过描写人物、事件来表达情感或揭示道理;说明文则会围绕一个说明对象,介绍其特点、功能、原理等;议论文则会提出论点,通过论据来进行论证。

二、抓住关键语句关键语句往往能够揭示文章的主旨、表达作者的观点或者在结构上起到重要作用。

1、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很多时候能够直接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题。

2、开头和结尾开头往往会引出话题,奠定文章的基调;结尾则会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3、段落的中心句每段的中心句通常会概括该段的主要内容,找到这些中心句有助于我们快速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要点。

4、抒情、议论的语句这些语句往往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

三、理清文章结构清晰的文章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内容。

常见的结构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如果是记叙文,可能会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组织;说明文可能会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等顺序;议论文则通常会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

四、理解文中词语对于文中出现的词语,要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1、理解词语的本义先了解词语最基本的意思。

2、结合语境分析考虑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是否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等。

3、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贬义还是中性。

五、分析句子含义1、从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比如比喻句要找出本体和喻体,理解其表达的生动形象的特点;拟人句要体会赋予事物人的动作、情感所带来的效果。

中考重点现代文阅读技巧与方法

中考重点现代文阅读技巧与方法

中考重点现代文阅读技巧与方法中考是每个初中生都要经历的重要考试,其中包括了现代文阅读部分。

掌握好现代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对于取得优异的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考重点现代文阅读技巧与方法,帮助同学们在考试中有所斩获。

一、仔细阅读题目在面对现代文阅读题目时,同学们一定要首先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

题目通常会包括问题、要求和选项等内容。

明确题目的意思,才能有针对性地去阅读原文,准确回答问题。

二、系统阅读文章阅读现代文的时候,同学们要采取系统化的阅读方式。

首先,可以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

然后,再仔细阅读每一段,理解段落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最后,全面把握文章的主旨,找到与题目相关的信息。

三、注重关键词在阅读现代文时,同学们要注重关键词的把握。

关键词是理解文章和回答问题的关键所在。

可以通过划线或做笔记的方式标记出关键词,以便于后续回顾和总结。

四、注意段落结构文章的段落结构是作者表达思想的重要依据。

同学们在阅读现代文时,要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连接和过渡。

可以通过观察段落之间的关系,推断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进而正确解答问题。

五、辨析词义和推理推断在阅读现代文时,同学们会遇到一些生僻词汇或者隐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这时候,同学们要利用上下文的线索进行词义的推测和推理的推断。

通过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和作者的意图,才能准确回答问题。

六、多做阅读理解练习阅读理解是需要大量练习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同学们可以找一些中考真题或者模拟题进行练习,熟悉题型,磨炼技巧,逐渐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七、合理安排时间中考的时间是紧张的,同学们在考试前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

做现代文阅读题时,可以先花一定时间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要注意把握好每个题目的时间,以免耽误了其他题目的答题时间。

总之,中考重点现代文阅读技巧与方法的掌握对于同学们取得好成绩非常重要。

中考语文重点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技巧提高指南

中考语文重点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技巧提高指南

中考语文重点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技巧提高指南近年来,中考语文中的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成为让许多学生感到棘手的一道难题。

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现代文阅读与理解的技巧,以下将介绍一些重点技巧,希望能对同学们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有所帮助。

1. 预设立意点在阅读中,我们可以考虑作者写作的动机和目的,即预设立意点。

作者写作一篇文章通常有自己的目的和立意,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和逻辑推理,来推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意图。

通过预设立意点,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文章,并深入把握作者的意图。

2. 突出关键词在现代文阅读中,关键词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线索。

我们要善于通过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组织起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理清文章的主旨和思路。

关键词可以是重要代词、名词,也可以是具有强调意味的词语。

通过准确把握关键词,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3. 分析修辞手法现代文阅读中,作者常常借助各种修辞手法来营造文学效果。

对于一篇文章,我们可以分析其中的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用意。

修辞手法既能使文章更加生动,也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我们要善于辨析并分析修辞手法,并理解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4. 注意篇章结构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结构框架。

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逻辑和脉络。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转折关键点,并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文脉。

5. 探究情感因素在现代文阅读中,情感因素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部分。

作者通常会利用情感因素来调动读者的情绪,进而传递自己的观点或感染读者。

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体察作者的情感倾向,从情感因素中找到线索,对文章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解读。

综上所述,中考语文中的现代文阅读与理解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巧。

我们要善于预设立意点,突出关键词,分析修辞手法,注意篇章结构,并探究情感因素。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张剑敏一、现代文阅读概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语言测试材料,主要为记叙、说明、议论3种文体,后两种文体可能在一篇文章中兼有之,通常称之为“综合性文体”。

选用命题的材料全是课外,综合性文体的材料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特点,如:在建党八十周年时选用了《山村传圣火》;在中国申奥之时,选了《奥运精神》;有一年沙尘暴肆虐之时,选用《沙尘暴的启示》等等。

记叙性文体,一般都是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有这方面的经历和体验的文章,如:《好吃的苹果平凡的脸》、《成全一棵树》、《刘老师》等等。

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文章充分体现学科特点,有一定的文学性。

从2006年的中考来看,现代文阅读基本上定在49分,综合性文体的文章一般命有3-4题;记叙性文体的文章一般命有5-6题。

现代文阅读测试的重点,或者说命题的方向主要着眼于三个层面:基础知识及运用;理解、综合与分析;迁移、创新与鉴赏。

二、现代文阅读的基本原则在现代文阅读中必须强调“三性、四读”的原则。

即“整体性、隐含性、跨度性”和“读内容、读人物(结构)、读作者、读主旨(观点)”。

其主要内容可以分解来看:㈠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和整体把握文本主旨(观点)。

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

它是阅读者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一定的语文感觉,对阅读材料内容进行宏观的理解。

它一般表现为在阅读的过程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2、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3、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特别是留意行文中的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等;4、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为有许多题目在题干中就有类似的提示语:联系全文……、从文中看……、本文的……、根据文意……。

整体把握文章主旨(观点),是总领全文,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的钥匙。

一篇文章,一般总是先从语言文字入手,了解它所表达的内容;然后再努力感受作品传达的思想情感,体会语言文字的表达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

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把作品细节,作品结构,作品语言……与作品主旨相结合,捆绑在一起来思考它们的价值与意义,这就是整体把握文本主题的意识。

在历年的中考命题中,总是有几题考查学生对主旨把握的题目。

如:阅读全文后,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概括全文的论点;概括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等。

因此,做到整体性阅读能够正确回答考题;提高阅读效果;能更好地把握文中细节的内容。

㈡隐含性:主要是文章题目的隐含性和语言文字内的隐含性。

从近年来的上海市语文中考中所选用的现代文阅读材料较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和文学因素的凸现,往往选用“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

因此,从字里行间隐含着丰富的内涵,只有读出这些内在的意思,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主题和人物的情感。

文章题目的隐含性:有许多文章的题目,特别是记叙类文章的题目,都具有文学性,因此这些题目除了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线索外,还可能隐含着主题思想、作者的观点、作者的情感等丰富的内容。

如历年中考试题中的一些现代文阅读的文章的题,《成全一棵树》、《好吃的苹果平凡的脸》、《最完美的礼物》(2004年)……,另外,还有我们在平时阅读中所读到的很多文章的题目:《在激流中》、《白兰花香》、《生命的化妆》、《珍珠项链》、《感恩节荆棘花》……有关词句的隐含性:在文章中有些词句为了表示其丰富的内涵和表达上的形象生动,不是明白自然地表达其意思;即使有的词句明白自然,但根据语言环境却还隐含着更深的含义。

如:“父亲背上的负担很重”一句在文中的含义。

㈢跨度性:在现代文阅读中,有很多题目的命题点,可能是在某一语段中,但是它的答题并不是局限在本段中,而是应该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作出相应的判断,才能正确的答题。

如:命题时,有以下提示语:“联系上下文”、“综观①到⑤段”、“根据情节的发展”……因此,思考答题时,不能仅仅着眼于题干所涉及的段落,应该放眼于上下文或全局来考察。

三、现代文阅读中的基本题型和思考对策从目前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方向:基础知识及运用;理解、综合与分析;迁移、创新与鉴赏来看,大致可以看到这三个层面上的不同类型题目。

以00~05年,六年的上海市中考试卷为例对题型的分析。

基础知识及运用方面㈠字1、(jié)泽而渔”(竭)(00)2、“情不自尽”中的错别字是尽,正确的写法是禁(05)3、根据第①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绵延不jue绝(06)㈡词1、※选词填空:我能(A、蔑视B、歧视C、重视)但不能无视杰克的高傲。

(00)※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人第 段的横线。

(06)A俨然B依然C竟然D当然这诗人C就是当年的孩子!2、反义词:吸取______,剔除糟粕(02)精华3、内容:奥林匹克新格言是:更干净、更、更。

(03)人性、团结4、指代:从全文看,第⑥段划线句子“今年的沙尘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句中加点词“警钟”是。

(00)⑪第⑤段中“这项使命”是指。

(01)翻译《共产党宣言》⑫第③段中加点词“气”具体指的是。

(02)精神力量⑬第③段画线句“我正觉奇怪”中,“我”“奇怪”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02)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或“上好的马路,车身却不平稳”;或“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⑭第③段画线的“这些杂色”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贿赂、使用兴奋剂⑮第⑥段中加点的“此“指的是。

(04)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终于解开了⑯第④段中“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中的“这”指的是。

(05)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㈢短语1、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妄自菲薄”的意思是:。

(00)2、第②段中“华夏祖先的脚步”是指。

(01)华夏文明的发展史3、第⑥段中“焚琴煮鹤”是指拿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

在文中比喻。

(04)糟蹋艺术做煞风景的事㈣修辞1、比喻:第⑧段划线句运用了修辞手法。

(00)画线句子形象地写出了。

(01)这项使命的重大和神圣(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土意义)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02)排比比喻第②段画线句“水就像人的血液”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水如此重要,却不显山露水,更不张扬狂妄的特点(只写“重要性”,1分(06)2、排比、反复:第⑦⑧⑨⑩段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文中反复强调的“第一”突出了。

(01)排比,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出版)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划时代意义3、拟人:请从第②段中找出与画线句“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的修辞方法相同的句子(05)“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或“迎春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其他:设问、反问、对比、夸张等)㈤描写1、环境描写: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1);(2)。

(01)(1)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2)表现了当时农民的蒙昧(农村的落后、闭塞)2、人物描写:A、动作描写:a、第⑥段中“我”的一系列行动描写,写出了“我以最快的速度做完这一切”,表现出“我”的心理。

(00)b、第②、④、⑧、⑨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4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一是强调他是个残疾的孩子;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突出孩子的自强(志坚)。

回答“做事努力、认真或执著”等得1分。

c、依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第7段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恰当的词语,并简述理由。

(1)“轮到大刘了,他地喝了两大口水……”理由:。

(2)“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理由:。

(04)猛(“拼命”、“毫不客气”等)突出大刘鲁莽直率轻轻(“缓缓”、“慢慢”等)突出教授沉着冷静,顾全大局B、神态描写:a、这种心理也体现在第②段“我”的神情中,如:。

(00)b、第①划线句“开门的一刹那,杰克的脸上写满了惊愕”,“我”从杰克“写满了惊愕”的脸上读出的具体内容是。

(00)C、心理活动:a、第④段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我”的心理活动。

请联系上下文,把“我”心里想的内容补充完整:___________ ___。

(02)要点:(1)他比我年长20多岁,又是残疾人(2)我坐车,他拉车(两个要点各1分)b、第⒄段写道:“他百感交集。

”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独白。

(03)要点:抒发自己感激之情,或对母爱的赞美;语言得体,感情真切。

(人物描写还有:外貌、语言)㈥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1、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这两种说明方法。

第④段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

(00)2、将元谋人、蓝田人与北京猿人的年代作比较,是为了说明。

(01)(华夏文明的发展、华夏文明)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㈦文学常识1、你读过“韩柳欧苏”的作品吗?请写出其中一位文豪和他的一篇作品。

__ ___(作者名);《》(篇名)(02)2、第⑥段画线句“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出自《____ ___》一文(写出篇名),作者是______________。

(03)《少年中国说》;梁启超理解、综合与分析㈠总要【词(语)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主旨(人物、作者)】㈡词语1、第⑩段中“许多日子以来,我嘴里衔着一枚青橄榄,酸酸的、涩涩的,而此时却嚼出了丝丝甘甜”“我”所以感到“酸酸的、涩涩的”是因为。

(00)2、文中的“我”不美丽,但“我”“拥有坚毅,拥有真诚”。

请用简洁语言概括体现“我”“真诚”的具体行为:。

文中的“我”彻底击碎杰克的高傲,除了拥有坚毅和真诚外,还因为具有认真的态度和。

(00)3、第①段从、行政区域、、人口数量等四个方面说明了“中国西部”的概念。

(01)地理位置土地面积4、第⑤段介绍了首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只有薄薄的58页,而第⑤段却说它是一部“巨著”这是因为。

(01)第(5)段中所说的“巨著”是强调它的深远影响5、第⑤段中加点词语“挣生活”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挣钱过日子(或“赚钱过活”;或“自食其力”)6、※第⑧段中说,车夫的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

从全文看,车夫的“尊严”具体表现在:(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 。

(02)1)车夫说好的价就不会变(2)车夫制止“我”下车,用独腿顽强爬坡(3)车夫带着两个外国人一口气蹬了80多里,※第②段中说,“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