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药医学培训

合集下载

中药师培训资料----泻下药

中药师培训资料----泻下药
甘遂 [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 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主 治] 1、胸腹积水 2、疮痈肿毒。。
巴豆 [性味归经] 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功 效]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主 治] 1、寒积便秘。2、腹水臌胀。3、喉痹痰阻。4、恶疮疥癣,疣 痔。
牵牛子 [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 效] 泻下逐水,消痰涤饮,杀虫,攻积 [主 治] 1、水肿臌胀。2、痰饮喘咳。3、用于虫积腹痛。
商陆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肾、火肠经。 [功 效]泻下利水,消肿散结 [主 治] 1、水肿胀满,二便不利,2、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 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主 治] 1、水肿胀满,二便不利,2、痰饮积聚,癫痫发狂,痈肿疮毒, 瘰疬痰核。
大黄 [性味归经]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 效]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主 治] 1、用于①肠道积滞,大便秘结。②湿热痢疾、黄疸、淋证。2、 用于①血热出血证。②火热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证。③ 热毒疮疖及烧烫伤。3、瘀血诸证。
芒硝 [性味归经] 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 效]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热,消肿[主 治] 1、积滞便秘。2、火热上炎之目赤、咽痛、口疮、痈疮肿毒。
火麻仁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 效]润肠通便 [主 治] 用于肠燥便秘。
郁李仁 [性味归经] 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功 效]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主 治] 1、肠燥便秘。2、水肿胀满,脚气浮肿。 (三) 峻下逐水药 本类药大多苦寒有毒,药力峻猛,服药后引起剧烈腹泻,兼能利尿,使 水饮从二便而出。用于全身水肿、大腹胀满,以及停饮等而正气未衰之证。

中药学 泻下药

中药学 泻下药

2.利尿、改善肾功能
机理:利尿,促进肌酐、尿素的排泄;泻下作用, 减少肠内氨基酸的吸收;减少血中尿素(BUN)的生成。
肾功能衰竭:前期可用药物改善或延缓发展,后期 治疗:透析和换肾。
大黄
3.抗感染作用 举例1:火热亢盛致头面部充血、吐血、纽血。 治则--上病下治 原理--大黄可扩张盆腔血管,引血下行,改善头
病理过程:便秘、发热、腹痛、炎症。
◆胃肠实热内结: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单纯性肠 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 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某些急 性感染性疾病。
◆阴亏津枯:多见于老人、幼儿及产后便秘者;大 病后期、术后体质虚弱者,肠蠕动减弱便秘。
◆水饮内停:证候与胸膜炎、肝硬化腹水、右心功 能不全时相似,表现为胸腹积水。
在美国及欧洲地区 属于限制性使用植物。
药物警戒
• 美国NTH组织的Nationlal Toxicology Program课题发现蒽 醌类成分—大黄素有肝毒性。2006年英国MHRA发布含何 首乌制剂的肝损害警告,2009年中国的SFDA发布《含蒽 醌类保健食品注册管理有关规定》,限制含蒽醌类中药的 日剂量和使用人群,并要求标示蒽醌含量范围。
临床应用 便秘 外科感染
慢性肝炎 萎缩性鼻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保健、抗衰老
芦荟
药理作用 泻下 保肝 促进创伤愈合 抗肿瘤 抗菌
大承气汤

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病理形成过程中能抑制
磷脂酶A2(PLA2)活性的升高;调节实验性炎
症模型动物脏器组织的PGF1α/TXB2平衡;并能
保护肝细胞线粒体,减轻内毒素诱导的脂质过氧
第九章 泻下药
一、概念、临床适应证 --凡能引起腹泻或促进排便的药物,称泻下药。 主治:便秘、肠胃积滞、实热内结、水饮停聚等

培训_第十章 泻下药

培训_第十章 泻下药

[应 用]
3.肠胃实热积滞,大便秘结 本品有泻下,通便,去积作用。
湿热积滞——配木香、槟榔 大便秘结——配桃仁等
[应 用]
4.虫积腹痛 本品去积杀虫。
——配槟榔、使君子等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入丸散,每次1.5g~3g。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不宜与巴豆同用。
商陆
《本经》

商陆

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 肺经。
[功 效]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
[应 用]
1.寒积便秘 本品能峻下冷积,开通肠道闭塞。
——三物备急丸
[应 用]
2.小儿食积,痰多惊悸 本品具有祛痰、消积作用。
——万应保赤散
[应 用]
3.腹水鼓胀 本品有很强的峻下逐水退肿作用。
[应 用]
4.喉痹,痰涎壅盛 本品利咽祛痰以利呼吸。
——外用吹喉
[应 用]
5.疥癣、恶疮以及痈肿脓成未溃 本品外用有蚀腐肉、疗疮毒作用。 痈肿脓成未溃者——外敷患处; 恶疮——单用本品炸油,以油调 雄黄、轻粉末,外涂疮面即可
[用量用法]
入丸散服,每次0.1~0.3g。大多 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外
用 适量。
[使用注意]
1.孕妇及体弱者忌用。 2.畏牵牛。
1.大便秘结,胃肠积滞
本品泻下力强,善于荡涤肠胃有 形积滞。
热结便秘——大承气汤 寒积便秘——温脾汤 热结便秘兼气虚血亏、阴伤——黄龙 汤
[应 用]
2.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及心火上 炎所致的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等 症
本品苦寒直折上炎火势,以清热泻火, 又凉血止血。 ——泻心汤、十灰散 ——牛黄解毒汤
本品具有泻下通便,导湿热外出,故可 用治湿热蕴结之证。 ——芍药汤 ——茵陈蒿汤 ——八正散 ——己椒苈黄丸 ——礞石滚痰丸

(医学课件)泻下药

(医学课件)泻下药

泻下药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泻下药的不良反应
长期使用泻下药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泻下药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
在使用泻下药时,应注意控制使用时间和剂量,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 ,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泻下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泻下药的使用方法
口服或直肠给药,一般短期使用,不宜长期使用。
生活方式调整
炎症性肠病患者往往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乳制品 摄入等,而泻下药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这种生活方式。
其他临床应用
消化道出血
泻下药可以促进消化道内积血排出 ,有助于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肠梗阻
对于部分肠梗阻患者,可以使用泻 下药进行治疗,帮助解除梗阻。
预防药物中毒
部分药物中毒可以通过泻下药促进 药物排出,减轻中毒症状。
刺激性泻下药
主要作用于肠黏膜,可刺激肠壁神经 丛,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
容积性泻下药
主要通过增加肠内容积,降低肠管内 压,促进肠道蠕动,从而起到排便的 作用。
泻下药的临床应用和选用原则
泻下药的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便秘、肠梗阻、肠道感染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泻下药的选用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选用适当的泻下药。

正确掌握泻下药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用 药。
严格控制泻下药的用量和使用时间,避免过 量使用。
注意观察
对症治疗
用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如有不 适及时处理。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根据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
05
泻下药的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
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用药时机
多数泻下药在用药6-8小时后 才会起效,因此需提前使用, 不可在便秘症状出现后再使用

中药学泻下药培训课件

中药学泻下药培训课件

中药学泻下药
4
大黄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功能与主治 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
一、 概述
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
咽肿、肠痈,痈肿疔疮
瘀血经闭,跌打损伤
主要成份
1、蒽醌衍生物 结合型蒽苷(蒽醌苷,双蒽酮苷):泻下 游离型蒽醌(大黄酸,大黄素):抗菌 2、大黄多中糖药学、泻下药鞣质,没食子酸等 6
中药学泻下药
15
解热
1)减少中枢致热介质:减少PGE、CAMP; 2)抑制Na+-K+-ATP酶活性,减少ATP
的生成,减少产热。
中药学泻下药
16
抗炎 对一般性炎症早、晚期均有效
1)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PG合成; 2)减少炎症介质白三烯(LT)的合成。
中药学泻下药
17
免疫调节作用 抗肿瘤作用 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
中药学泻下药
二、共同的药理 作用
泻下作用
刺激性泻下 化学性刺激:大黄、巴豆 容积性刺激:芒硝
润滑性泻下 火麻仁、蜂蜜
中药学泻下药
2
利尿
以峻下遂水为明显
抗菌
抗炎
抗肿瘤
中药学泻下药
3
三、常用实验方法
(一)肠管运动在体实验法
1、炭末排出时间测定法和排便频度 2、肠推进运动实验
(1)小肠推进实验 (2)大肠推进实验 (3)酚红排空定量测定实验 3、在体肠道平滑肌实验
中药学泻下药
10
利尿、改善肾功能
1、利尿 有效成份:大黄素、大黄酸。 作用机制 :抑制Na+-K+-ATP酶,Na+重吸收减少。
中药学泻下药
11
2、用于尿毒症

(医学课件)泻下药

(医学课件)泻下药

02
泻下药的应用
泻下药的使用方法
1 2
口服给药
口服是泻下药最常用的给药方式,一般按照医 生或药剂师的建议服用。
直肠给药
对于不能口服或口服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用 直肠给药,如灌肠或栓剂。
3
外用给药
部分泻下药也可以通过皮肤外用给药,如敷贴 、软膏等。
泻下药的治疗范围
便秘
01
泻下药主要用于治疗便秘,可以帮助患者排出大便,缓解肠道
02
合成法
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泻下药的有效成分或其类似物。
03
混合法
将提取物和合成药物混合制备成泻下药。
泻下药的质量控制
含量测定
对泻下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 以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
稳定性试验
对泻下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稳定性的测 定,以确定药品的有效期。
安全性评价
对泻下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以确保药 品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
适应症和用法用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泻下药的适 应症、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
04
泻下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泻下药的安全性评价
1 2
药物成分安全
泻下药应由安全的成分组成,无毒或低毒,减 少对人体的损害。
适用人群
泻下药适用于年龄范围广,不同性别和生理状 态的人群,无明显禁忌。
3
药物相互作用
泻下药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应避免相互作 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
泻下药的有效性评估
症状缓解时间
01
评估泻下药缓解便秘或其他肠胃不适症状所需的时间,以判断
药物的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
02
制定明确的疗效判定标准,如大便性状改善、排便次数增加等

(医学课件)泻下药

(医学课件)泻下药

39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5~1g(本品有效成分 不溶于水,故不入煎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峻下有毒,内服不可过量,中病即 止。体虚、孕妇忌用。反甘草。醋制可降低其毒性。
甘遂苦能降泄,寒能除热,峻下以逐水饮痰涎,为 泻水逐饮之峻药。李时珍言:“肾主水,凝则为痰饮,逆 则为肿胀。”本品能泻水邪痰饮,适用于水肿胀满、痰饮 积聚等症。兼能消肿散结,外敷可治一切肿毒。
33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孕妇慎服。 郁李仁辛开苦降,质润多脂,其润肠通便之功类
似火麻仁而力胜,兼可下气,然无滋养补虚之功,主 用于气滞肠燥,大便不通之证。又能利水消肿,以治 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34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一、作用与适应证
┌水肿 峻下逐水(部分利尿)│胸腹积水
└痰饮喘满 二、使用注意 1.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本品常与当归、熟地等养血滋阴润燥之品同用, 以标本兼顾,增强疗效;与大黄、厚朴同用,亦可 用治肠热津亏便秘、痔疮便秘及习惯性便秘等。
31
郁李仁
药材
32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欧李、郁李或长柄扁桃的成 熟种子。
【处方名】郁李仁。 【药性】辛、苦,平。归大肠、小肠经。 【功效应用】 1.润肠通便—肠燥便秘—火麻仁、柏子仁、杏仁 2.利水消肿—水肿、脚气浮肿—桑白皮、赤小豆
16

芒硝
枳朴

大黄
水(热结旁流)
甘草(缓)
17
芒硝
玄明粉
18
【来源】为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 的 结 晶 体 。 主 含 含 水 硫 酸 钠 (Na2SO4.10H2O) 。 将天然产品用热水溶解过滤,冷却后析出的结 晶,称朴硝或皮硝;将朴硝再与萝卜加水共煮, 取上层液冷却后析出结晶,则称芒硝;芒硝经 风化后失去结晶水而成的白色粉末,称玄明粉 或元明粉。

(医学课件)泻下药

(医学课件)泻下药
石蜡油
口服或灌肠后可润滑肠壁,软化大便,缓解便秘 症状。
容积性泻下药
硫酸钠
口服后形成高渗溶液,使肠道 内水分增加,缓解便秘症状。
硫酸镁
口服后形成高渗溶液,使肠道 内水分增加,缓解便秘症状。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口服后形成高渗溶液,使肠道 内水分增加,缓解便秘症状。
03
泻下药的作用机制
作用于肠壁神经丛
消化道疾病
部分消化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道易激综合征 等需要使用泻下药缓解症状。
肠道清洁
在进行肠道检查或手术前,为了清洁肠道,通常 会使用泻下药进行肠道准备。
其他
泻下药还可用于治疗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在使用泻下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方法,避免造成药物依赖和不良反应。
02
泻下药的分类
消化道检查与治疗
检查方法
在进行消化道检查时,患者需口服泻下药,以清洁肠道,方便医生观察病变 部位和范围。
治疗手段
在一些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中,泻下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控制症状 、减轻病情。例如: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可以使用泻下药来缓解腹泻 症状。
05
泻下药的注意事项
用药时机与剂量
用药时机
泻下药主要用于治疗便秘,缓解腹胀及毒素吸收。用药时机多选择在餐前或睡前 ,确保药物发挥作用时处于空腹状态。
用药剂量
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进行用药,切勿自行增加剂量。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特 殊人群,应按照体重或年龄进行适当减量。
不良反应与处理
腹泻
01
泻下药使用过量可能导致腹泻,应立即停药并适当补充水分,
刺激性泻下药
酚酞
口服后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果导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保肝、利胆 (3)胃黏膜保护、抗急性胰腺炎
增强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胃液分泌量, 降低胃液游离酸度。大黄素、芦荟大黄素、 大黄酚、大黄酸等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抑制作 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大黄能促进急性胰腺炎模型动物胰腺病理损伤 的恢复,透射电镜观察到用药后腺细胞胞体充盈, 腺泡细胞间隙紧密,纤维化明显减轻,胞核内质网、 线粒体均接近正常,胞浆内未见自噬体,同时RNA、 DNA、MAO(单胺氧化酶)、SDH(琥珀酸脱氢酶)的 反应均恢复正常。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大黄、番泻叶、芦荟等含的结合型蒽苷,牵 牛子中所含牵牛子苷,巴豆所含巴豆油以及 芫花中芫花酯均能强烈刺激肠黏膜,产生泻
下作用,为刺激性泻药。 芒硝(硫酸钠)为容积性泻药。 火麻仁、郁李仁为润滑性泻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利尿作用
芫花、甘遂、牵牛子、商陆等 均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大黄蒽醌 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Na+,K+-ATP 酶,有轻度利尿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抗病原体作用
大黄、芦荟中所含大黄酸、大黄素、芦 荟大黄素,对多种致病菌、某些真菌、病 毒及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抗炎作用
大黄和商陆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抑制
炎症早期的水肿及后期的肉芽组织增生。大 黄素可抑制单核吞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a (TNF-a)、白细胞介素1、6、8(IL-1,IL6,IL-8)等炎性细胞因子,同时还能抑制由 内毒素诱导的上述细胞因子的分泌,商陆皂 苷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发挥抗炎。大黄抗炎 与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有关。
改善血液流变性和降血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6)抗病原体、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 抗病原体的有效成分为大黄酸、大黄素、
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相似,水饮内停证候与
胸膜炎、肝硬化腹水、右心功能不全时相似, 表现为胸腹积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药理作用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泻下作用
2.利尿作用
3.抗病原体
4.抗炎作用
5.抗肿瘤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泻下作用
本类药及其复方均能使肠蠕动增加, 具有不同程度的泻下作用,可分为刺激 性泻药、容积性泻药及润滑性泻药。
第一节 概 述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定义 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
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用于热结便秘、寒积便秘、肠胃积滞、
实热内结以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候,与急性
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 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大黄素对胰蛋白酶、芦荟大黄素对胰弹 性蛋白酶、大黄酸对胰激肽酶、大黄酚和 大黄素甲醚对胰蛋白酶与胰激肽释放酶等 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利尿、改善肾功能
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灌胃给药有明 显的利尿作用,尿中Na+、K+排出增加,给药后 2-4小时利尿作用达高峰。利尿作用与对肾髓质 Na+,K+-ATP酶的抑制作用有关,使Na+重吸收 减少,排出增加。
综上所述,泻下药具有泻下、利尿、 抗菌、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 种药理作用,从而可消除六腑之瘀、 热、结等里实证的病理变化。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二节 常用药物
大黄 番泻叶
芒硝 芦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大黄
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 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化学成分】
含蒽醌衍生物,其中蒽醌苷和二蒽酮苷为泻 下成分,以二蒽酮苷中的番泻苷A-F泻下作用 最强。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 素和大黄素甲醚。还含有大量鞣质及多糖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药理作用】
1.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
大黄口服后,6-8小时产生泻下作用, 排出软泥状便。致泻的主要成分为结合 型蒽苷,其中以番泻苷A作用最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机 理:
1.大部分结合型蒽苷到达大肠水解成苷元大黄 酸蒽酮刺激肠黏膜及肠壁肌层内的神经丛, 促进肠蠕动产生致泻作用。
2.蒽酮具胆碱样作用兴奋平滑肌M受体,加快 肠蠕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治疗氮质血症的机理:
泻下作用使肠内氨基酸吸收减少;血中必需氨 基酸增高,使蛋白质合成增加;抑制体蛋白分解从 而减少 BUN的来源;促进尿素和肌酐随尿液排泄; 抑制肾代偿性肥大、缓解高代谢状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止血: d-儿茶素、没食子酸为其有效成 分。作用环节:促进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功 能,有利于血栓形成;使血小板数和纤维蛋 白原含量增加,凝血时间缩短;降低抗凝血 酶Ⅲ(AT-Ⅲ)活性;收缩损伤局部血管,降 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大黄泻下机理研究
3.大黄酸蒽酮抑制肠平滑肌上Na+,K+-ATP酶, 阻碍Na+吸收,使肠腔内渗透压升高,肠容积 增大使肠蠕动加快。
4.部分原型蒽苷自小肠吸收后经肝脏代谢成苷 元,由血液或胆汁运至大肠而发挥泻下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大黄泻下机理研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抗肿瘤作用
大黄、芦荟、商陆、芫花、大戟均有抗 肿瘤作用。大黄酸、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能 抑制小鼠黑色素瘤、乳腺癌和艾氏腹水癌。 芜花酯甲对小鼠白血病P388、商陆对小鼠肉 瘤S180均有抑制作用。抗癌机理可能是抑制 肿瘤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大黄素亦有类似乙酰胆碱的作用,能增加肠 推进性蠕动而利于排便。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煎煮与炮制方法对大黄泻下作用的影响
生大黄煎煮10分钟,蒽苷溶出率最高, 泻下作用最强;生大黄比酒炒大黄及醋炒大 黄作用强。大黄所含鞣质有收敛止泻作用, 停药后继发便秘。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