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
2022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复习总结课件

资料3 发达国家大气污染及治理案例 问题1 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和“伦敦烟雾事件”相比,人为原 因有何不同? [思维线索] 主要从污染物来源方面分析。 答案: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的污染气体主要来自交通运输中的 汽车尾气排放;而“伦敦烟雾事件”中的污染气体主要来自工业生产 中的煤炭燃烧。 问题2 仅考虑人为原因,试对“洛杉矶烟雾治理时间比伦敦烟雾治 理时间更长”作出合理解释。 [思维线索] 结合城镇化发展、交通运输发展及能源利用方式分析。 答案:随经济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汽车拥有量不断增长,且 能源消费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改变。
对点演练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 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 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 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 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 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根据有关数据,美国平均每年会发生近1 200场龙卷风。大多数年份 的4~6月是美国遭遇龙卷风袭击的高峰,一天出现好几次龙卷风的情 况时有发生。大部分都发生在美国中东部大草原上,所以这些地区又 有“龙卷风通道”的称谓。
龙卷风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大气的不稳定性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受急流中最大过境气流的 影响,它被进一步加强。 (2)由于与在垂直方向上速度和方向均有切变的风相互作用,上升气 流在对流层的中部开始旋转,形成中尺度气旋。 (3)随着中尺度气旋向地面发展和向上伸展,它本身变细并增强。同 时,一个小面积的增强辅合,即初生的龙卷在气旋内部形成,形成龙 卷核心。 (4)龙卷核心中的旋转与气旋中的不同,它的强度足以使龙卷一直伸 展到地面。当发展的涡旋到达地面高度时,地面气压急剧下降,地面 风速急剧上升,形成龙卷风。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图解(人教版必修1):地球上的大气

垂直下沉
对天气的影响:多晴朗天气
太阳辐射纬度不均导致地面冷热不均
的
含义:单位距离气压差形成水平气压梯度而产生的力
运
动
直接 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与等压线的疏密有关
水平运动
高空水 平运动
受力情况 风向
影响:改变风向和风速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与等压线平行
方向:垂直风向(北右南左) 影响:只改变风向
低
高
30°
压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夏威夷高压
分
0°
0°
布
与
30°
30°
季
风
60°
60°
环 流
季风类型
亚洲季风气候
S
东亚季风
S
南亚季风
对比项
冬季(1 月)
夏季(7 月)
冬季(1 月)
夏季(7 月)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状况
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 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 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 全球气压带风带偏北 带,太平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带,太平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 带,太平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气压分布
南半球 北半球
气压呈带状分布 气压呈块状分布
1月(冬季) 7月(夏季)
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 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
南亚季风
成因
N
气压带风带
N
的季节移动
北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人教版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一、大气的组成1、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了解)2、干洁空气(掌握)⑴、概念: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⑵、干洁空气成分体积分数:N₂ 78%,O₂ 21%,0.93% 氩气,0.038% CO₂, 0.032% 杂气⑶、组成成分的作用①氧(O):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②氮(N):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③二氧化碳(CO₂):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具有保温作用;④臭氧(O₂):大量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3、水汽和杂质水的相变: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了解)⑴、作用:①含量少,但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②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③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⑵、降水的条件:①水汽②凝结核③温度(了解)二、人类活动与大气(了解)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正在不断的改变着大气的成分和含量。
1、体现: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和对森林的乱砍乱伐2、实例:①温室效应形成过程及其影响(掌握)化石燃料燃烧和植被砍伐-CO₂增多-气温上升-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②臭氧空洞危害:使得大量的紫外线穿越大气层,进入近地面,严重威胁各种生物的生命安全。
臭氧空洞发生在南北两极或极地上空3、氧气含量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了解)适当的缺氧环境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能,但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大气的垂直分层(全部掌握)一、大气的垂直分层1、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分层依据:温度运动状况密度二、各垂直分层的的特点1、对流层⑴、范围:平均厚度:12Km,低纬度:17-18Km,中纬度:10-12Km,高纬度:8-9Km。
⑵、气温垂直变化: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顶部气温将至-60℃;对流层大约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⑶、大气运动状况:上冷下热,对流运动显著⑷、密度气压:密度大、气压大⑸、水汽尘埃: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大气的污染物也集中于此层。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学好地理不但有利于考试取得良好的成绩,更关键的是对任何一个人的人生之路都有深远的影响,为大家推荐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2)锋面的特点:①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②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3)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注意: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的特点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由于低压(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形成云雨天气,而高压(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形成晴朗天气。
(1)低压(气旋)系统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从四周流向中心,使气旋中心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被迫上升。
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所以每当气旋过境时,云量就会增多,常常出现阴雨天气。
夏秋季节,在我国东南沿海经常出现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2)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
锋面气旋是我国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冬半年在我国东部地区十分常见,除整体自西向东移动外,还应注意比较冷锋与暖锋的移动速度。
如果冷锋移速较快,则冷锋附近形成较窄的雨区,并伴有大风降温;暖锋雨区较宽,持续时间也较长。
若冷空气势力很强,冷锋便追赶暖锋,直至暖空气完全被抬升,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被冷气团占据,气温明显下降,云和降水逐渐消失,天气以冷、晴、干为主。
一般气旋是辐合上升系统,特别是锋面上气流上升更为强烈,常常产生云、雨,甚至有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一个成熟的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是,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的降水天气,气旋的中部(两锋之间)是暖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对流层 (1)气温变化规律: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 (2)原理:对流层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绝大部分被氧原子和臭氧 吸收;红外线一部分被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一部分被反射、散射和衍射,一部分会到 达地面;可见光几乎都能到达地面。对流层从太阳辐射中吸收的能量有限。而最终到达 地面的主要是可见光、一部分红外线和极少的紫外线,它们加热地面,使地面产生波长 较长的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的地面辐射被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由于海拔越 高,距离地面越远,空气也越来越稀薄,故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就会越少,气温也就越低。
但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2 |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大气分层
垂直高度
⑩ 对流层
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 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 高纬度地区:8~9千米
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 高空
高层大气 平流层以上的大气
特点
与人类的关系
对无线电通信 有重要作用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我们地球上空的大气,是由水汽、杂质和干洁空气组成的。 ( √ ) 2.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尽管含量较少,但它们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起到保温作用,且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 ✕ )
二氧化碳只能吸收地面辐射,不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3.来自非洲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国的中长跑运动员往往成绩优异,这是由于这些 国家位于高原地区,运动员经常在大气含氧量特别低的环境下训练。 ( ✕ )
问题 1.地球大气各垂直分层,其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如何变化?
提示:观察“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即可得出答案。 2.大气各垂直分层气温变化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主要从各层大气的成分和吸收辐射的波长范围考虑。 3.在对流层大气中,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气温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律变化的吗?
(完整版)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1.1、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两个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
3.受热过程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4.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5.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6.大气逆辐射并不只在晚上存在。
7.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昼夜温差的比较】晴天温差大于阴天,陆地温差大于海洋。
2.1.2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2.形成过程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特别提醒】(1)气压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而言的。
(2)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尔减小。
(3)大气的垂直运动是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的,并非由气压差异造成的。
(4)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3、热力环流的应用海陆风使海冰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巴山夜雨”、逆温】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 图 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 图 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 图 1.5)、海王星。
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外部条件自身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1. 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 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自西向东。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件(共92页)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hPa)
1010
1020 1030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原动力
风向
(hPa)
1010 1020 1030
风向垂直等压线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hPa)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与北极相比,谁的温度高,为什么?
1、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 表面温度的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明显?
2、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
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 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风向平行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风向
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hPa) 1000
1005
1010 1015
摩擦力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练习:
在北半球等压线图中,近地面风向是-----A 高空风向是-------B
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 1010 东向西飞行,飞行员 没有观测风向的仪器, C 此时只有高空气压图。 A 从图上飞行员知道他 的左手是高压,右手 D 是低压。请告诉飞 B 行员他是( ) 1005百帕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思考:等压线是否这么规则、平直? C、风从南侧来 D、风从北侧来
红外线长 波辐射 F
大气吸收 (CO2 、H2O) 大 气 逆 辐 射
CO2、H2O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影响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3.大气的作用:(白加黑)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得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使得夜晚气温不会太低。
4.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5.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应用:
①多云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
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云层阻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②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③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
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故温差较大。
④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6.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的基本特点:
(1)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大气层的基本特点:
对流层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平流层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7.气温的时间分布:
(1)气温的日变化:
(2)气温年变化:(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
8. 热力环流
(1)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存在高、低压
→→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大气的水平运动)
(3)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的关系:
①地面受热——气流垂直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热低压)
②地面冷却——气流垂直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冷高压)
(4)应注意的问题:
①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②气压高低的比较:在同一水平高度比较;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
③等压线高低与凹凸向的关系:高压上凸,低压下凹(高凸低凹)。
近地面与高空凸向相反。
④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垂直方向上,气流由低压流向高压。
(5)热力环流的运用: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9.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赤道不偏):垂直于运动方向。
(3)高空中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4)近地面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5)风向(风的来向)的判断:
①画水平气压梯度力。
作垂直于等压线的虚线箭头。
②定地转偏向力。
(南左北右,赤道不偏)
③定偏转角度。
近地面,偏转30°—45°;高空,偏转90°。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以及风向)
(1)风向:北半球撇(),南半球捺()
(2)画出下图的三圈环流循环图
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4.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得地球上不存在完整的气压带。
1月份,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 7月份,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
5. 季风环流:
(1)气压中心: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
(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
6.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降水形成的条件:①有充足的水汽;②气温下降,水汽达到过饱和或凝结。
(2)降水多: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风从低纬吹向高纬;气流上升; 降水少: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气流下沉; 气压带和风带的降水特点:“上升湿润下沉干,西风湿润信风干。
”
(3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40°- 60°之间的大陆西岸
“南亚撇 东亚捺”
7.气候类型判断
①以温定半球。
6、7、8月气温最高为北半球,12、1、2月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②以温定带。
T为最冷月月均温。
T>15 °C,热带雨林气候(年雨型)
热带季风气候(夏雨型,1500-2000mm)
热带草原气候(夏雨型,750-1000mm)
热带沙漠气候(少雨型)
0°C<T<15°C,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雨型)
地中海气候(冬雨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雨型)
T<0°C,温带季风气候(夏雨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少雨型)
③以水定型。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受单一冷(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2.锋面:冷暖气团移动的过程中相遇时,出现倾斜的交界面。
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
锋面的特点:①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②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
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
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
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4.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天气系统
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低压、高压指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的,
气旋、反气旋是指气流状况而言的。
除拇指外的四指半握指示水平气流的流向,大拇指向上或向下指示垂直气流的流向。
5.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台风的结构(有中心向四周依次为):台风眼、漩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
在西印度群岛、澳大利亚东海岸、印度洋的台风,称为飓风。
台风的特点:突发性强、破坏性大(不利影响);
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高温酷暑和旱情。
(有利影响)
6.寒潮: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发布寒潮警报的条件:一次冷空气入侵,使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最低气温
降至5°C以下。
寒潮的天气特点:剧烈的降温和大风,同时伴有暴风雪和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