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出现右束支阻滞的临床意义
STEMI与NSTEMI患者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临床价值的对比研究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a n d c l i n i c a l i m p a c t o f r i g h t b u n d l e b r a n c h
n o n - S e l e v a t i o n m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45 0 0 5 2 ,Ch i n a
L I J 一 c h a o , C H U Y i n g - i f e , L I U X i a o — y u , Y A NG C h a o —
者的临床资料 , 将其分 为 S T E MI 组和 N S T E M I 组, 且 将 以上 两组 分 别分 为 R B B B和 无 束 支 传 导 阻 滞 ( N B B B)4个 亚 组, 追踪随访 1 年; 分析两组 中 R B B B和 N B B B患 者之 间 临床 基 线 资料 、 早期治疗方案 、 院 内及 出院 1年 c a病 死 率 的
・
1 0・
2 0 1 3 年 6月第 4 0卷第 1 1 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i t c a l 鲤 堡 』
! : ! : : : !
S T E MI 与 N S T E MI 患 者 合 并 右 束 支 传 导 阻 滞 临 床 价 值 的 对 比 研 究
k u a n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 t h o s p i t a l f o Z h e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Z h e n g z h o u
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特征和临床特点

MB) 峰值 、 心功 能 K lp分 级 , 算 恶性 心 律失 常发 ii l 计
生率 及 住 院 期 间 病 死 率 。采 用 D K G C法 测 定 C 和 K
C K—M B值 ( 日立 7 7 用 10生 化仪测 定 ) 。
13 统 计学处 理 .
1 对 象 与 方 法
1 1 对象 .
选 择 20 0 4年 9月 至 2 0 0 8年 9月 在 我 院
}与 非 R B3 比较 B 1组 P < .5 0 0
住 院治 疗 的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3 2例 , 2 9例 , 5 男 0 女 1 3例 , 龄 3 6 4 年 4~ 5岁 , 均 年龄 5 . 平 4 6岁 。按 是 否合
20 第 2 第 1 09年 5卷 期
Vo 5 No 2 9 L2 .1 0o
包
头
医
学
院
学
报
5 3
J oURNA . I OF AOTOU EDI B M CAL COLLEGE
合 并 右 束 支 传 导 阻 滞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的 冠 脉 病 变 特 征 和 临 床 特 点
短时 间 内引起 血流 动力 学 障碍 , 致 患者 晕 厥甚 至猝 导
死 的心律失 常 , 包括 室速 、 颤 、 室 高度 或 Ⅲ。 房室传 导阻
滞 、 束 支 或 三 分 支 阻 滞 。其 中 R B 双 B B组 发 生 率 为
12 方 法 .
观 察 急 性 心肌 梗 死伴 R B B B患 者 心 肌梗
死部 位 及 梗 死 相 关 动 脉 的特 点 ; 定 R B 测 B B组 和 非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分析

摘 要 目的 : 观 察 合 并 完 全 性 右 束 支 传 导 阻滞 ( c R B B B ) 的急性 前壁 心肌梗死 ( A AMI ) 的l 临床 特 点 。 方 法 : 回顾性 分析 3 1 6例 AAMI 患者 , 将合并新发 C R B B B患者 4 3例 作 为 观 察 组 , 5 O 例 不 合 并 束 支 传 导 阻 滞 的 AAMI 患 者作为 对照组 , 分 析 两 组 患 者
( 4 1 . 6 ±4 . 2 ) , 对照组 为( 4 8 . 2 ±4 . 4 ) ( P 一0 . 0 0 1 ) 。肌 酸 激 酶 同工 酶 ( C KMB ) 峰值 观察 组 为 ( 2 7 6 . 6 ±6 3 . 5 ) U/ L, 对 照组 为
( 1 7 1 . 5 ±2 9 . 4 ) U/ L (P< O . 0 0 1 ) 。肌 钙 蛋 白 I 峰值 ( TNI ) 观察组 为 ( 1 1 . 0 1 ±2 . 3 9 ) g / I , 对 照组 为( 6 . 0 3 ±1 . 5 2 ) g / L( P < 0 . 0 0 1 ) 。冠 脉 造 影 结 果 观 察 组 前 降 支 近 段 病 变 ( 2 6 / 4 3 , 6 O . 5 ) , 对照组前降支近段病变 ( 1 5 / 5 o , 3 O ) (P 一0 . 0 0 3 ) 。结论 : 合
的发病率在 3 ~2 9 , 根 据 北 京 地 区 冠 心 病 协 作 组 报 道 的 A AM I 并发束支传导 阻滞的患者 中并发 C R B B B 的 发 生 率 为 4 0 . 5 。C R B B B是 A MI 早 期 病 死 率 和 总 死 亡 率 的独 立 预 测 因子 , 常伴 随 严 重 心 衰 和 休 克 的 发 生 , 应 引起 高 度 重 视 。
心电图查出传导阻滞怎么办

心电图查出传导阻滞怎么办姻李剑萍(桐城市人民医院)心电图是一种快速、便捷、高效的检查方法,通过从体表记录到的心脏电生理活动,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
当心电图显示出传导阻滞时,意味着心脏的电信号传导出现了问题,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因此,传导阻滞是一种应该引起关注的异常现象,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从心脏传导阻滞的概念、分类、心电图表现、症状、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心电图传导阻滞问题。
心脏传导系统是由普通心肌分化而来的一部分特殊神经肌肉组织,从上到下依次为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束支及浦肯野纤维。
主要功能是产生激动、传导兴奋和维持调节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搏动。
心脏传导阻滞是指心电传导系统内某些部位的传导受到阻碍,使得传导速度减慢或中断,导致心电图中出现波形形态和间隔时间改变。
心脏传导阻滞的分类根据阻滞的位置不同,心脏传导阻滞通常分为3种类型: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室内传导阻滞。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房室传导阻滞,其次是心室内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是指窦房结周围心肌因缺血、炎症、药物、干扰等原因,使窦房结发出的激动到达心房的时间延长或不能传出,导致心房心室停搏。
窦房传导阻滞可暂时出现,也可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
其可根据心电图特点分为一度、二度、三度窦房传导阻滞和高度窦房传导阻滞。
一度窦房传导阻滞表现为窦房传导时间的延长,在体表心电图上很难和心律不齐相区别;二度窦房传导阻滞可根据典型的心电图特点来诊断;三度窦房传导阻滞表现为窦性P波消失,与窦性停搏鉴别困难。
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是指由于炎症、迷走神经兴奋、大量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者电解质紊乱等原因,使激动在心房到心室传导过程中受到阻碍,使得传导速度减慢或中断。
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不完全性和完全性两类。
前者包括一度、二度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后者包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阻滞部位可在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及双束支。
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预后

RB B B组恶性心律失常( 包括心室颤动、 室性心动过速) 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 R B B B组 ( < . )R B 尸 O 5 ;B B组中女性 、糖尿病患者所 占比例明显高于非 R B 0 B B组。 结论 A I M 患者出现
RB B B多提示为前降支近端闭塞。女性、 糖尿病、 前壁及多壁心肌梗死与 R B B B的发生可能有相关 性。此类患者梗死范围大, 病情重 。 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院内病死率高 。 预后不 良。
吕岩 贾大林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M ) A 1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 B B RB )
的发生率、 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 选择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 A I M 患者共 44 , 5 例 其中合并 R B BB 者 4 例( B B ) 3 RB组 , 其余 4 1 1 例为非 R B B B组。 观察两组梗死相关动脉。 血清肌酸激酶(K) C 、 肌酸激 酶同工酶 M ( K M ) , B c _ B 值 心功能 I 分级, I i p 左室射血分数(v F , L E )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 临床特
续性胸痛 , 含服硝酸酯类药物不能缓解 。() 电图 2心 出现病理性 Q波伴有 sl 1 T的动态演变。 3血清肌 - ()
酸激酶( K 、 c )肌酸激酶同工酶 M C K M ) B C — B 升高为 正常高值的 2 或 2 以上。每例患者均在 发病 倍 倍
性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心室颤动 、 ( 室颤)。( ) ] 6病例临床特点 。( ) 7 院内病死率。
。
4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 ± . 标准差表示, 计
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 , 计数资料 比较采用卡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右束支传导阻滞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意义

【 摘要】 目的 : 价右 束支 传 导阻 滞在 急性 心 肌梗 死 中对 临床 和预 后 的影 响 。方法 : 14例初 发 Q波性 急性 心 肌梗 评 对 4
死 患者 的病例 资 料做 回顾 分 析 , 据心 电图结 果将 其 分 为两 组 ,7例 伴 右束 支 传导 阻滞 的患 者 为观察 组 . 照组 为 根 1 对 同期 收治 的 1 7例 不伴 右 束支 传 导阻 滞者 , 2 分析 患者 的基 线 资料 、 死部 位 、 梗 临床过 程 和住 院病 死 率 。结 果 : 察组 观 患者 休克 、 心力 衰竭 、 恶性 室性 心 律失 常 、 壁心 肌 梗死 的发生 率 明显 高 于对 照 组 ( < .5 , 院病 死率 观察 组 高 于 前 P 00 )住 对照组(<. ) P 00 。结 论 : 研究 显示 , 性 心肌 梗 死 特男 是 前 壁心 肌 梗死 伴 右 束 支 传导 阻 滞 , 5 本 急 U 临床 经 过不 佳 和 预后
dili f r to a n a c i n
L h y n Z id, U Lj n, U I u a ‘ HU L i Y AN i 1G AN ig I i ̄J ui S j u r nz AN X n, I f j ,T A . (.ain Me ii nv ri , i nn rvne ai 16 4 ,C ia .h eo d H s i lo h n t,Lann 1 l dca U iesy La igP oic ,D l n 0 4 hn ;2 eS cn opt fC a g D a l t o a 1 T a u io ig Po ic, h n t 1 2 , hn ) rvn e C a gu 5 2 C ia 1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分析作者:王震郑波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l)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再灌注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的影响。
方法将2009年至2012年我院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l)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59例患者分为2组:静脉药物溶栓组32例;PCI组,27例,追踪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
结果与静脉药物溶栓组比较,PCI组心功能障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明显降低(P【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束支传导阻滞;冠状血管造影术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33-02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可伴发不同束支传导阻滞,可能提示有不同的临床预后,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病理性心室传导阻滞的一种表现,也是大面积心肌梗死常合并的心电图表现,提示此类患者预后不良,积极干预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有新出现的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入院后新出现的RBBB,或入院时即有RBBB但既往心电图无RBBB)可有效降低患者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本文主要针对不同的干预方式对此类患者的近期预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组为我科2009年1月一2012年12月收治的伴随前壁AMI新出现RBBB 的59例患者。
AMI诊断按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
静脉药物溶栓组32例,PCI组27例,2组患者均已排除严重肺、肝、肾功能障碍和恶性肿瘤患者。
2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1.2.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扩血管、改善心肌缺血、抗凝、调脂和对症等常规治疗,静脉药物溶栓组:32例患者符合溶栓条件,给予尿激酶或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溶栓方案及再通指标采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参考方案。
35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临床预后分析

急性 前壁 心 肌 梗 死 ( c t atr rm oada . aue nei y crii o n
2 .研 究 方 法 ( ) 性 前 壁 心 肌 梗 死 伴 1 急
f co , A ) 并 完 全 性 右 束 支 阻 滞 (o pe a tn A MI 合 ri cm lt e i t nl rnhb c ,C B B) fh u debac l k R B 发 生率 在 3 一 g b o %
岁; 其余 3 1 7 例为对照组 ( B组 ) 男性 2 5例 , , 3 女性 16例 , 3 年龄 3 8 , 5~ 9岁 平均 (2± 2 岁。2 患 6 1) 组 者 均有 心肌 酶 学 ( K、 K M 的 变化 , 电 图检 查 C C — B) 心
前 均未 接受 洋地 黄 药 物治 疗 , 冠状 动 脉 造 影 和经 皮 冠状 动 脉腔 内支 架术是 在 A 后 2 内完 成 。 MI w
溶栓 和介入治疗可 能改善其预后 。
[ 关键 词] 心肌梗死 ;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 冠状动脉造影术 ; 预后
[ 中图分类号] R 4 . 2 52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 10 -02 2 1 ) 1 7 -3 0 75 6 (0 2 0 - 1 0 0
律 失 常和 束支 阻滞 , 心肌 梗死 面积 越大 , 功能不 全 心
参 考 文献
Me aeoMoeoA. acr—o a . acaAbrl e a. l r - rn G l aT m sJ G ri leo A,t 1 g j e — a
I cd n e, ln c l c r ce it s a d p o n si in f a c f n i e c ci i a ha a t r i , n r g o tc sg i c n e o sc i r h u d eb a c lc n a u e my o a d a n a ci n A su y i tb n l r n h b o k i c t - c r i if r t . t d g l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出现右束支阻滞的临床意义
胡 宜波
( 南阳市中心医院心电生理室 ,河南 南 阳 4 3 0 ) 70 9
【 要 】 目的 探 讨 急性心 肌梗 死 惠者 新 出现右 束 支阻 滞 的临床 意 义。方 法 比较 3 新 出现 右 束 支阻滞 急性 心肌梗 死 惠者 及 3 摘 0例 0倒不 伴 右
急性心肌梗死 是影响人类健 康的重要疾 病 ,是 中老 年人致死 、致 残 的重要原 因,对患者生 活质量及 生存时 间有 很大影 响 。部分急性 ] 心肌梗 死患者会新 发生右束支 阻滞 ,其预后较差 ,猝死率较高 。本研
生率 ,主要 是 因为胰 岛素泵 能够 模拟生理性胰 岛素分 泌 ,降低胰 岛素 吸收变 异 ,胰岛素用量较小 。胰岛素泵维持胰 岛素的持续输注 ,每 次 胰 岛素 输注 的水 平都 较低 ,而一 日多 次胰 岛素皮 下注射 ,一 次性 输 入 的胰 岛素剂量 较 多 ,容 易引 发体 内高胰 岛索血症 ,进 而导 致低血 糖p。胰 岛素泵 的应 用有着较高 的技术要求 ,并且须严格 挑选适用 患 者 目前 ,胰岛素泵 的普及 使用受到 了一些 因素的制约。加强胰 岛索 泵 的应用 ,有待于 医疗 的不断进步 、医疗保 险的完善 、专 向基金 的建 立 。总而言 之 ,采 用胰岛素泵 治疗2 型糖 尿病能够 有效地控 制血糖 , 降低 血糖波动 ,缩短血糖达标 时间 ,减少胰 岛素用量 ,降低低血 糖 】
J l 2 1 , o.0 No2 uy 0 2 V 1 , .0 1
红蛋 白和血糖 达标 ,降低低血糖 的发生率 。本组 10 1例应用胰 岛素泵
治疗 的患者 中 ,没有发生严 重的低血糖 ,只 出现了饥饿感 、出汗等 交
感神经兴奋症 状 ,进食后就 可缓 解。应用胰 岛素泵 能够降低低血糖 发
3讨 论 胰 岛素是蛋 白质类激素 ,是唯一 的体 内分泌 的降糖激素[ 1 J 。正常人
分泌的胰岛素可以分为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基础胰岛索能够对肝 脏葡萄糖的输出速度进行调节,餐时胰岛素能够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 出,能够提高进餐时所吸收的葡萄糖的存储和利用。临床上使用的胰岛 素通常为人胰岛素类似物、人胰岛索与动物胰岛素。胰岛素的给药也有 不同的方式, 例如吸人式、一E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胰岛索泵持续皮 t 下注射等嘲 。基础惰 前胰岛素是胰岛素治疗方是基础胰岛素代替治疗的重要-r y ̄。 - 本组病例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常规一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组的患 者和胰岛素泵治疗组的患者在血糖、血糖波动、达标血糖值时间、达标 血糖时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O 5 . )。 0
发生率 , 值得在 临床上推广 。
第五,低血糖发生率。试验组一共出现3 次低血糖 , 2 对照组一共
出现9次低 血糖 ,试验组 患者的低血糖 发生率显著 低于 对照组患者 的 3 低血糖发生率 。试验组和对 照组患者均 没有出现严重 的低血糖 ,没有
发生昏迷 、流涎 、大小便 失禁、意识丧失等症状 。
2 ・临床研究 ・ 2 4
是 (2 ±1 )d 1. . ,试 验组患 者的血糖 控制速 度要显著 快于对 照组患 6 0 者 的血糖 控制速度 (<0 5 P . )。 0 第 四,两 组患者 的达 标血糖 时胰岛素用量 。试 验组患者 达标血糖 时胰 岛素用量是 (9 ± . /,对照组患者 达标血糖时胰岛素用量 3. 5 )ud 7 2 是 (4 土6 )u , 验组患者达标血糖 时胰 岛素用量显著低于对照 4. . / 试 1 5 d 组 患者 达标血糖时胰岛素用量 ( . )。 P<0 5 0
LE V F低 于 对照 组 < 0 5 。⑤观 察组 惠者 病死率 2 . .) 0 67 %,高 于对 照 组的 1. 33 %,但 两者 间 无统计 学差 异 ( P> 0 5 。结 论 新 出现 右 .) 0
柬 支阻滞 的 急性心肌 梗死 患者 临床 表现 重 ,预后 差 。
【 关键 词 】心 肌梗 死 ;右束 支 阻滞 ;预 后 ;意 义 中 图分类 号 :R4 .+ 52 22 文 献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7— 14 (0 2 0 0 2— 2 6 1 8 9 2 1 )2- 24 0 入 院后 ,所有 患者 均行常规 1导联 心 电图检查 ,并根据患者病情 2
2 0,11: 9 031( 5 . )2
[】 胡利东, 2 栾晓军, 陈劲松. 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 的临床
观察 [. 中医学杂 志, 0 , () 4-4 . J华 】 2 5 94: 52 6 0 2 2 [] 郭晖, 艳, 栗文 . 岛素泵 强化治 疗初 发2 3 刘 朱 胰 型糖 尿病 [ . 大 J 吉林 】 学学 报( 版) 044() 8-8 . 医学 , 0 , 2: 223 2 6 2 [] 吕 肖锋 , , 晋 晓, 应 用胰 岛素泵 与 皮 下注 射胰 岛素治 疗 4 刘静 武 等. 糖尿 病临 床效果 研究 [ . 国 防医药,061() 62 . J 华北 ] 2 0,81: —8 2
目前 ,已有研究 指 出胰 岛素泵 治疗2 型糖尿病 ,能够更好地 使血
参 考文 献 [] 祝 方, 农 , 学 尧 , . 期 胰 岛素 强 化 治疗 诱 导 初诊 2 1 纪立 韩 等短 型糖 尿病 患 者 血糖 长 期 良好 控 制 的临 床试 验 [】 国糖 尿病 杂 志 , J. 中
束支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的 C K及 C - P K MB水平、心功能异常及预后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血 C K及 C - P K MB峰值与对照组相比 均有统计学差异 < O 5 。②观察组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高于对照组,g ip分级高于对照组,L E .) 0 ai t V D水平 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