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坪县生态扶贫工作扎实推进

合集下载

兰坪县生态扶贫成效问题与对策思考

兰坪县生态扶贫成效问题与对策思考

林业生态扶贫是边远贫困山区扶贫的重要手段,是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

兰坪县委、县人民政府立足生态区位优势,将林业生态扶贫作为“五个一批”的一个重要内容加以实施,极大地提升了边远山区群众的收入水平,解决了贫困地区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破解了多年来在生态建设方面存在的短板,有效调整了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

1.兰坪县基本情况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简称兰坪县)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的县份之一,集老、少、边、穷为一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总人口21.83万人,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收入5.48亿元,人均纯收入7226元,有102个村委会6个社区。

全县林地面积530.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1.49%,是全国林业重点县和天然林工程实施县之一。

根据2019年最新贫困对象动态管理成果,兰坪县共有88个贫困村、14677户5531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28.98%,其中澜沧江沿岸4乡镇贫困发生率高达40.61%,整乡贫困、整村贫困、整族贫困和区域贫困现象突出,10.37万人口面临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扶贫成本高昴等问题。

2.兰坪县生态扶贫现状生态扶贫和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如何坚持生态补偿脱贫与特色产业脱贫并重,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致富“双赢”成为一个关键。

2016-2019年,兰坪县已累计投入3.2032亿元生态扶贫资金,一是新建花椒、山胡椒等香料林基地及特色水果面积8.85万亩;二是实施核桃、漆树提质增效面积11.8万亩;三是实施以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等为主的生态治理工程21.45万亩;四是聘任生态护林员10753人;五是安装太阳能热水器0.4万套、实施以电代柴项目1.9万户;六是组建农民造林专业合作社56个;七是培训生态护林员4117人次。

3.兰坪县生态扶贫取得的主要成效3.1创新造林模式“十三五”以来,兰坪县加大了造林投资,匹配坡改梯、水利、围栏等建设资金,由一般造林向公司化造林、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的工程造林转变,同时通过林粮、林药、林菜、林苗等间种的造林模式,建成长短结合的复合型经济,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经济效益明显提升,造林质量明显提高。

怒江州兰坪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和建议

怒江州兰坪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和建议

怒江州兰坪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和建议【摘要】怒江州兰坪县是我国重要的核桃产区之一,核桃产业在当地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目前兰坪县核桃产业存在一些问题,如生产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足等。

本文通过对兰坪县核桃产业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建议,包括加强科技支撑、提高产品质量、拓展销售渠道等。

通过对核桃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兰坪县核桃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展望未来,随着产业升级和发展,兰坪县核桃产业有望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结论建议,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推动兰坪县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稳定作出贡献。

【关键词】怒江州兰坪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问题现状、研究意义、影响因素、发展建议、总结回顾、展望未来、结论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怒江州兰坪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怒江上游,属高原山地地区。

兰坪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其中核桃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兰坪县的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适合核桃的生长,因此核桃种植业在当地发展迅速。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加强,兰坪县核桃产业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目前,兰坪县的核桃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产业发展不均衡、品质不稳定、市场竞争压力大等。

为了更好地发展兰坪县的核桃产业,提升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有必要对当前的产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影响核桃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发展建议,为兰坪县核桃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1.2 问题现状兰坪县位于怒江州的东北部,是一个以核桃生产为主要农业产业的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

目前兰坪县核桃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

核桃生产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种植结构单一、产业链不完善的问题。

兰坪县的核桃种植主要以传统种植方式为主,耕作技术不够先进,导致产量无法有效提高。

种植结构单一也使得兰坪县核桃产业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的影响。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案例分享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案例分享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案例分享近年来,我国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这两个阶段的有效衔接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案例,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和推广的经验。

本文将分享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我们一同领略这些典型案例的魅力所在。

一、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

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为例,当地政府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高原峡谷,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

在脱贫攻坚战中,当地政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业、农业和手工业等产业发展。

通过扶持乡村旅游、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绿色农业等措施,泸水市成功实现了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二、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正安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引导贫困人口向县城和集镇集中,有效解决了贫困人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

在搬迁过程中,正安县注重培育新兴产业,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机会,确保搬迁群众稳定脱贫。

同时,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正安县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三、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在教育扶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兴国县充分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兴国县还通过实施职业教育培训、开展技能扶贫,帮助贫困人口提升就业技能,实现稳定脱贫。

通过教育扶贫,兴国县成功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生态扶贫实现绿色发展生态扶贫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在生态扶贫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临县地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

在脱贫攻坚战中,当地政府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实施生态扶贫项目,引导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建设。

多民族互嵌式易地扶贫安置社区治理研究——以怒江州兰坪县为例

多民族互嵌式易地扶贫安置社区治理研究——以怒江州兰坪县为例

多民族互嵌式易地扶贫安置社区治理研究——以怒江州兰坪县为例李朝辉;黎倩雯【期刊名称】《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年(卷),期】2022(23)5【摘要】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旨在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性贫困问题。

随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成功实施,易地扶贫型安置社区的治理问题随即凸显出来,尤其在多民族地区,多民族互嵌式易地扶贫安置社区的有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怒江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既是多民族地区,又属于深度贫困区,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近五分之一的兰坪人进行了易地搬迁,组建了大量的多民族互嵌式安置社区。

兰坪县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双向五级”的社区治理模式。

在分配新房时,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抽签方式,确保多民族群众的互嵌式居住;在多维探索社区有效治理时,实行网格化管理,积极发挥社会自治力量的作用,拆除围墙消除邻里纠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方面,注重升旗仪式下的宣传活动以及政治符号在社区中的运用,积极树立社区先进典型。

如此,促进了安置社区多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表现在经济联系、公共服务、文化教育以及民族团结等四个方面。

【总页数】10页(P154-163)【作者】李朝辉;黎倩雯【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38【相关文献】1.空间视角下城市多民族社区互嵌式治理研究2.“民族互嵌”视域下城市多民族社区治理模式探析——以浙江省宁波市ZL社区民族工作为例3.西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构建"民族互嵌型社区"研究——以靖安新区为例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城市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研究——以广西南宁市万秀村为例5.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兰坪县“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

兰坪县“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

兰坪县“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作者:李俊东李白英来源:《新农村》2017年第02期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兰坪县属国家重点贫困县,属于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整体贫困较为突出,因此需要积极探究“兰坪县”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

本文重点分析兰坪县“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兰坪县;“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1 研究背景1.1 概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而《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地区各部门推进产业扶贫的指导性文件,为促进相关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隶属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属国家重点贫困县,属于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整体贫困较为突出,全县贫困人口6.0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8.9%,特别是居住在澜沧江干热河谷区域的10万人口贫困发生率在70%以上,整乡贫困、整村贫困、整族贫困及县域性的整体贫困问题较为突出。

1.2 规划主要内容重点发展与扶贫关联度高、扶贫对象能够广泛参与、促进产业整合发展的特色产业。

规划实施十大特色主导产业,即以蔬菜、马铃薯、高山杂粮、中药材、优质食用豆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生猪、肉牛、肉羊、山地鸡、中蜂等为主的特色养殖业。

2 产业扶贫现状分析2.1 产业扶贫发展现状从近年来兰坪县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情况来看,兰坪县扶贫产业众多,除了以粮油生产外,以蔬菜、马铃薯、高山杂粮、中药材、优质食用豆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生猪、肉牛、肉羊、山地鸡、蜜蜂等为主的特色养殖业。

这些特色产业对扶贫的贡献较为明显,是产业扶贫的首选。

当前我县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市场需求量大,地位优先,但是仍需要积极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提高经济水平。

蒲西水电站建设情况汇报

蒲西水电站建设情况汇报

蒲西水电站建设情况汇报蒲西水电站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水电工程,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蒲西乡境内,是怒江上游的一座大型水电站。

自项目启动以来,我们始终秉承“绿色、清洁、高效”的建设理念,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一、项目背景和规划。

蒲西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6GW,计划建设6台600MW级水轮发电机组,年平均发电量达到140亿千瓦时。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怒江流域的电力供应短缺状况,提升当地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西南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电力供应做出重要贡献。

二、建设进展。

自项目启动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加强与当地政府、村民的沟通和协调,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工作。

目前,项目已完成水电站主体工程设计,大坝、发电厂房等主要建设工程已经开工,取得了阶段性的建设成果。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周边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三、技术创新和安全保障。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技术创新和安全保障工作。

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水电站建设技术和管理经验,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同时,我们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和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

蒲西水电站建成后,将为当地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与当地村民的沟通和协调,积极开展生态补偿和扶贫工作,助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五、展望和未来计划。

蒲西水电站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继续秉承“绿色、清洁、高效”的建设理念,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当地政府、村民的沟通和协调,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建设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592个)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592个)
湖北
25
十堰市(6):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
宜昌市(2):秭归县、长阳县
孝感市(2):大悟县、孝昌县
黄冈市(5):麻城市、红安县、蕲春县、英山县、罗田县
咸宁市(1):阳新县
恩施市(8):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恩施市、宣恩县、来凤县、咸丰县、鹤峰县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神农架林区
忻州市(11):神池县、五寨县、五台县、偏关县、静乐县、繁峙县、河曲县、保德县、岢岚县、代县、宁武县
榆次市(2):和顺县、左权县
离石市(5):中阳县、兴县、临县、方山县、岚县、石楼县
临汾市(5):大宁县、永和县、隰县、汾西县、吉县
运城市(1):平陆县
内蒙古
31
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和林县、清水河县
包头市:固阳县
平顶山市(1):鲁山县
新乡市(1):封丘县
安阳市(1):滑县
濮阳市(2):台前县、范县
三门峡市(1):卢氏县
南阳市(4):桐柏县、淅川县、南召县、社旗县
商丘市(4):虞城县、睢县、民权县、宁陵县
周口市(2):沈丘县、淮阳县
驻马店市(4):确山县、平舆县、上蔡县、新蔡县
信阳市(5):淮滨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光山县
阿图什(4):阿合奇县、乌恰县、阿克陶县、阿图什市
伊宁市(2):尼勒克县、察布查尔县
塔城市(1):托里县
阿勒泰市(2):青河县、吉木乃县
广东省重点扶持贫困县名单(十六个县)
陆河县、清新县、连山县、连南县、阳山县、乳源县、新丰县、揭西县、
连平县、和平县、东源县、龙川县、紫金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
榆林市(10):清涧县、子洲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

扶贫与环境保护推动贫困地区绿色发展

扶贫与环境保护推动贫困地区绿色发展

扶贫与环境保护推动贫困地区绿色发展近年来,扶贫与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针对贫困地区的发展,不仅需要解决经济问题,更需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扶贫与环境保护如何相辅相成,推动贫困地区绿色发展。

一、扶贫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扶贫和环境保护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是扶贫的重要依托,而环境保护是保障这些资源能够持续利用的前提。

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为贫困地区提供持续发展的土壤。

首先,环境问题直接影响贫困地区的生存和发展。

贫困地区往往面临着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劣的问题。

如果环境不好,土地退化、水源污染等问题将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使贫困问题更加突出。

其次,扶贫项目与环境保护可以实现双赢。

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当地贫困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减轻贫困地区的经济压力。

而环境保护可以提供支撑,保障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

例如,在贫困地区开展生态农业、旅游等项目,既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也能够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提升品质。

最后,环境保护促进贫困地区的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发展模式。

贫困地区在进行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扶贫与环境保护在实践中的案例扶贫与环境保护的理念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案例:1.生态扶贫示范村某贫困地区通过在当地建设生态扶贫示范村,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村民通过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开展特色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该项目还提供了就业机会,扶持贫困户脱贫致富。

2.生态农业合作社某地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成立了生态农业合作社,利用有机农业的技术手段来种植作物。

通过合作社的模式,农民共同经营土地,共享收益,并且规定了严格的生态农业标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BKaaaMEl l COLOGICAL CONSTRUCTION
兰坪县生态扶贫工作扎实推进I文/图/杨凤奇、和鹏珍—
过去的一年,怒江傑傑族自治州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林业局认真践
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
理念,严格按照“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的发展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
贫基本方针,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
殊贫困群体,生态扶贫工作得到扎实
推进。

技术指导深入产业一线
2019年1月4日至6日,兰坪
县林业局营林、种苗、科技推广、基
建等相关股室的技术人员深入到中
排、石登、兔峨乡开展脱贫攻坚林业
产业项目建设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工
作,项目涉及的乡镇分管领导和农业
综合服务中心'天保所负责人参加了
检查指导工作。

2018年实施的脱贫攻坚林业产
业项目:核桃提质增效项目,总面积
为29113亩、涉及30个村,其中:
中排乡10000亩、涉及11个村,
石登乡12113亩、涉及13个村,兔
峨乡7000亩、涉及5个村;花椒种
植项目9767.1亩、涉及8个村,其
中:中排乡4219.1亩、涉及2个村,
石登乡3648亩、涉及4个村,营盘
镇1900亩、涉及2个村。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抓节令,
经兰坪县人民政府同意批复进行议
标,议标结果:兰坪县碧玉园林景观
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实施中排乡10000亩核桃提质增效,中排乡4219.1亩的花椒种植,石登乡1918亩的花椒种植;云南森阳林木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兰坪分公司实施石登乡12113亩核桃提质增效,兔峨乡7000亩核桃提质增效,营盘镇1900亩花椒种植。

花椒种植项目于2018年门月28日开工,目前己经完成机械整地30%的面积,蓄水池建设完成60%的工程量,制作围栏预制桩2000多根。

核桃提质增效项目于2018年12月22日开工,目前已经完成树干涂白(病虫害防治)70%的面积,完成整形修枝60%的面积。

在检查指导过程中县林业局技术人员还对施工单位技术员、护林员和当地民工进行了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其他工作正有序推进。

生态扶贫持续推进
2018年,兰坪全县林业扶贫共投入资金1.57亿元,涉及农户48290户164368人。

聘用生态护林员实现脱贫,兰坪全县共选聘4X7名,投入资金274&76万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数4117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X7人;
实施退耕还林,全县新一轮退
耕还林工程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面积7.87万亩,兑现补助资金9446.48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数8181户32784人受益。

实施公益林项目建设农户直接受益,兑现给29002户90384人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099.5万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9126户33462人。

实施巩固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
实现增收,对2016年度陡坡地生态
治理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面积0.17
万亩检查验收,兑现补助资金200
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数182户
671人受益。

实施东西部帮扶项目助推脱贫,
及时完成了2017年建设任务东西部
扶贫珠海帮扶的花椒建设、水果建设、
天麻示范园建设等三个项目。

实施产业建设助推持续增收,完
成花椒种植面积1万亩,实施核桃提
质增效1万亩,加快“澜沧江生态花
谷”及路域建设中部分档立卡贫困户
及农户参与项目建设,从中获得劳务
补助及管护补助,林产业及相关产业
建设投资超过1000多万元,有力地
助推了脱贫攻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