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学的研究看刘敞对欧阳修经学的影响

合集下载

北宋《诗经》研究的新气象

北宋《诗经》研究的新气象

之 书 , 乎 ‘ 义 ’ 名 也 臣 欲 乞 特 招 名 儒 学 子 》, 《书 》 《 征 》, 《 》之 序 , 难 于 议 异 正 之 讥 之 胤 黜 诗 不 官 , 取 九 经 之 疏 . 去 谶 纬 之 文 , 学 者 不 为 经 , 传 注 乎 ? 以 致 宋 神 宗 慨 汉 : 今 经 术 人 悉 删 使 况 ” “ 怪 异 之 言 惑 乱 . 后 经 义 纯 ~ . 所 驳 杂 , 用 人 乘 异 , 以 一 道 德 ? 于 是 令 王 安 石 撰 写 《 然 无 其 何 ” 诗 功至少 , 为 益则 多 。 其 孙 复 、 仲 淹 上 书 , 招 经 新 义 》. 为 学 官 , 天 下 之 士 非 从 者 , 预 选 范 欲 颁 令 不 天 下 鸿 儒 硕 老 . 见 出 王 、 、 、 、 、 、 、 举 之 列 。 当时 王 安 石 正 致 力 于 变 法 , 是 他 借 识 韩 左 谷 公 杜 何 于 毛 、 、 、 之 右 者 , 为 注 解 , 六 经 廓 然 莹 修 《 经 新 义》 机 , 肆 宣 传 自己 的 变 法 主 张 , 范 郑 孔 重 使 诗 之 大 然 , 揭 日月 , 复 虞 、 、 、 之 治 。虽 然 他 力 图 为 自 己的 变 法 寻 找 理 论 根 据 。 他 继 承 了汉 如 以 夏 商 周
研 究 中怀 疑 之 风 和 以己 意 | 兑《诗 》的 风 气 盛 行 ,
陆 游 论 当 时 风 气 说 :唐 及 国初 学 者 不 敢 议 孔 安 “
国 、 康 成 . 圣 人 乎 ? 自庆 历 后 , 儒 发 明 经 郑 况 诸
旨 , 前 人 所 及 . 排 《 辞 》, 《 S ). 《 非 然 系 毁 周 L 疑 孟
都 桂 敏

欧词《朝中措·送刘原甫出守维扬》及其引起的争议

欧词《朝中措·送刘原甫出守维扬》及其引起的争议

欧词《朝中措送刘原甫出守维扬》及其引起的争议
紫立
【期刊名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5(000)001
【摘要】北宋刘敞字原父(或作甫),傅学多才,敏于文思,是欧阳修的知心文友.据《宋史》卷三百十九《刘敞传》载,敞“为文尤赡敏,掌外制时,将下直(犹今谓下班),会追封王、主九人,立马却坐,顷之,九制成.欧阳修每于书有疑,折简(写信)来问.对其使挥笔,答之不停手,修服其博.”替皇帝写九封诏书,立马却坐,顷刻而成,堪称文章高手.连欧阳修这样的大文学家,读书时每有疑难问题,便写信向他请教,而他辄能立即挥笔作答,足见其博学多才.所以欧阳修不惟感“服其博”,而且两人的关系也很亲密.仁宗嘉祐元年(1056)刘敞因避亲出守维扬(扬州),欧阳修便写了一首《朝中措·送刘原甫出守维扬》词,给他送行.词云:
【总页数】4页(P17-19,16)
【作者】紫立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3
【相关文献】
1.王国维“欧、秦并举”的词学理路及其与自身创作之关联--对《人间词话》“意深于欧,境次于秦”的解析 [J], 欧阳明亮
2.江河之源出青海——上海世博会青海馆效果图(三维动漫)解说词 [J], 王文泸;昆仑雪子(图)
3.送韩渎殿院出守岳阳 [J], 范仲淹
4.论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中的“柳”意象 [J], 高武斌; 王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三讲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革新

第三讲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革新

附《光明日报·长沙赋》07年4月9日
激荡神州,潮落潮涨,岳麓山下,长拥坚 毅之民;极目楚天,云卷云舒,橘子洲头, 自有巍峨之城。星城长沙,华夏明珠。北 接洞庭碧波,南连潭株新城;东屏赣省绿 障,西迤常益沃野。
曰 古城,驰名中外。廿万年远,石斧递传 行者信息;七千载近,部落相闻鸡犬声音。 云雷纹器识上古生活,四羊方尊见先民智 慧。溯殷商,域属三苗;至西周,始名长 沙。
一、北宋初期反对浮艳骈文的思考
宋初文人大多是从五代十国入宋的,为文 多是骈体文,风格浮艳。
柳开倡导复古,在《应责》中说:吾之道, 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 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把道统 和文统合为一谈,对后来古文家和理学家 影响深远。穆修也大力提倡古文,但当时 影响不大。
二、石介与“太学体”
用散文笔调,通过譬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来 描绘无形的秋声,把秋天之变态百端的情 状形象化地呈现出来。
感情澎湃、意境优美、形象独特、潇洒含 蓄的抒情散文,突破了传统辞赋凝重板滞、 略无生气的面貌,表现了作者的独创性。
写景、抒情、记事、议论熔为一炉,浑然 天成;叙事简括有法,而议论迂徐有致; 章法曲折变化;语句圆融轻快;情感节制 内敛;语气轻重和谐;节奏有张有弛;语 言清丽而富于韵律。
略绝前后;刘少奇筚路蓝缕,追求真理, 刓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怪说》)
杜弢率流民反晋暴政,李芾守孤城抗元强敌。
矢志主义,安邦定国居伟功。 噫吁兮,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毛泽东横空出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文韬武略绝前后;
石介对西昆体的浮艳文风猛烈反对,攻击杨亿: 颔联的盎然生机则使人振奋,转生欢愉之情; 首先是改造骈赋、律赋,创造不求对偶、限韵的散体文赋。

欧阳修是开拓《诗经》文学研究的第一人

欧阳修是开拓《诗经》文学研究的第一人

欧阳修是开拓《诗经》文学研究的第一人
蒋立甫
【期刊名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030)001
【摘要】欧阳修的<诗本义>最先打破唐以来<诗经>研究僵局,大胆批驳<诗序>和毛、郑说诗谬误,提出依据文本、求诸人情、考之文理以探求诗人之意;肯定"情欲心"的合理性,对"淫诗" 的解读为后人提供了范例.<诗经>研究由经学转文学欧阳修开拓之功不可没.
【总页数】6页(P67-71,82)
【作者】蒋立甫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
【相关文献】
1.从理性的《诗经》学到理学的《诗经》学--以欧阳修《诗本义》与朱熹《诗集传》为中心 [J], 秦蓁
2.唐代冥界题材文学研究之开拓--读邵颖涛《冥界与唐代叙事文学研究》 [J], 孙

3.韩愈之后第一人--论欧阳修对韩愈及古文运动的承继与传扬 [J], 李秀丽
4.南明文学研究的总结与开拓——评潘承玉著《南明文学研究》 [J], 李圣华
5."诗可以观"与《诗经》的文学阐释学
——以欧阳修、苏辙的诗经学为中心 [J], 郑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刘敞治世对现代的启示

刘敞治世对现代的启示

刘敞治世对现代的启示刘敞(1019年—1068年)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学者,他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提出了许多有关治世的见解和主张,这些都对现代社会有一定的启示。

1.强调吏治的重要性:刘敞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选拔和任用贤能的官员,而不是过分依赖法律和制度。

这一思想启示我们,现代社会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建立一个公平、透明、规范的公务员制度,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治理能力。

2.注重民生和福利:刘敞提倡节俭、宽刑、减轻赋税和徭役,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这启发我们,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政府应该关注民生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和福利,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安定、幸福的生活。

3.提倡文化和教育:刘敞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重视文化和教育的作用,提倡通过教育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

这提醒我们,在今天的社会中,教育和文化依然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文化和教育事业的投入和支持。

4.重视法律和公正:刘敞虽然强调吏治的重要性,但同时也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工具。

这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政府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宣传和执行力度,以保障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5.强调改革和创新:刘敞在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建树,他敢于挑战旧有的制度和思想,积极推动改革和创新。

这种勇于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政府和社会应该鼓励创新思维和实践,不断推进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刘敞的治世思想对现代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从他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不断完善现代社会的治理体系和发展模式,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诗经》对宋初词学精神的典范确立

《诗经》对宋初词学精神的典范确立

《诗经》对宋初词学精神的典范确立摘要:《诗经》是中国诗史上具有极高价值的丰碑,对后世的文学创作精神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本文选取《诗经》对宋初词精神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诗经?魏风?陟岵》篇的“对面飞来”题材为中心,从接受学角度,以“史”的发展脉络,理清《诗经》之于宋初词学精神的典范意义。

关键词:《诗经》《陟岵》宋初词学精神典范确立“对面飞来”《陟岵》是《诗经》中一首关于战争的诗歌。

但是从文本的内在艺术手法来看,其“对面飞来”①式的文学创作方式比主题更耐人寻味。

请看原诗[1]: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上慎旃哉!犹来无死!细读此诗,可以发现每章的前两句是现实性的,写的是作者登上高山思念亲人。

而后六句则是想象性的,就像眼前忽然幻化出父亲、母亲、兄弟的身影与叮咛。

这样的艺术创作,可以说是非常感人的。

说亲人想念自己比单纯说自己想念亲人在情感上更有韵味。

钱钟书先生认为这样的手法是“据实构虚,以想象与怀忆融会而造诗境”[2]。

纵览宋初词坛,“对面飞来”这样的题材的作品并不少见。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等,均在艺术手法上继承了《陟岵》篇的“对面飞来”法。

然而,宋代词学的精神并不是仅仅模仿《诗经》而获得了生机与活力,从整体看,这样的手法在模仿中蕴含词人主观上对宋初词学创作的建构理想,也蕴含着一种新的词学精神的理念。

一、两种范式:宋初文坛与《诗经》印象谈到宋初文坛,自然首推宋初文学影响力最大的欧阳修。

他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他对《诗经》的印象或评价,对于整个宋初文坛自然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

从欧阳修的《诗经》学研究来看,他著有《诗本义》(包括《诗解》、《诗图》和《诗谱补亡》)等书。

楼钥也指出诗经学在欧阳修经学中的重要位置。

刘敞辞赋研究

刘敞辞赋研究

刘敞辞赋研究刘敞是北宋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也是北宋中期的辞赋大家,《公是集》收其辞赋作品共31篇,其中一半以上篇目为律赋。

考察其赋,无论是从赋这种特殊的文体还是就刘敞的研究现状,对刘敞的辞赋进行研究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选题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同时,刘敝赋作中律赋创作占据大多数,对其律赋作品从结构、句法和押韵等角度探究律赋的形式特征。

论文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对刘敞的家世家风与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学术风气和士人生活等方面进行分析,作为背景性材料的补充。

其次,对刘敞赋作进行内容上的研究,从他对政治生活的关心、对圣人之德的推崇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三个方面展开情理讨论,他善于将经义义理与现实政治紧密结合,用赋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人生追求等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他的一些抒情色彩浓郁的赋作,也反映了他细腻的内心情感。

再次,从用韵、用句、结构等内容出发,对刘敞赋作的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归纳其作品的典型特征。

刘敞律赋大多不以韵字顺序为准,而是根据韵字音节之平仄,在具体篇目中一平一仄,相间而出。

其律赋中喜用隔押,对押韵的要求较为宽松,创作起来更容易。

刘敞善于使用隔句对,在段落之中来回变幻各种隔对形式,灵活工巧,非常符合律赋的标准。

此外,他还善于使用长句对,可见宋赋吸收古文章句之法,发挥辞赋阐述义理、经世致用的功效,是宋代律赋的特色。

在律赋结构上,从首韵破题方式、项腹布局和末韵结尾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不同的部分在赋篇中都起到不同的作用。

最后,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在诗文革新背景下对比刘敞辞赋与欧阳修、刘敛等人的赋作,进一步探讨作家之间的相互影响,比较同异,归纳和凸显出刘敞赋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特点。

宋代的骈文在欧阳修等诗文革新健将的领导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形式方面吸纳了古文的章法、句法,从内容方面融入了宋学的经义义理,既圆润又不乏理致,发展成了具有宋代特色的骈文。

在对“道”的拓展上,刘敞走得激进而深入,创作了大量律赋针砭时弊,论说时政,表达政治观点。

“以诗为媒”欧阳修交游书写——以“交游诗”为中心

“以诗为媒”欧阳修交游书写——以“交游诗”为中心

第43卷第4期2021年4月宜春学院学报Journal of Yichun UniversityVol.43)No.4Apr.2021“以诗为媒欧阳修交游书写——以“交游诗”为中心陈HI(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欧阳修交游诗创作丰富,诗歌大致记录五类交游活动,促进“宋调”形成,推动宋代“以诗为媒”交际之风的兴盛,并直接影响以“苏门”唱和为代表的交游与创作,颇具文学史及文学交游史意义。

欧阳修在交游中有着动态化的心绪体验,从中投射出以魏晋士人雅会为理想交游模型的诉求。

因诗歌具有抒写友情的文体特性,肩负革新诗风理想的欧阳修选择“以诗为媒”。

而在“举世重交游”的宋代社会环境中,交游之于欧阳修,既是寻求诗友、政治盟友,又是生命的心理补偿。

在力求还原欧阳修交游图貌同时,将进一步考察北宋士人交游状况。

关键词:欧阳修;交游诗;“以诗为媒”;交游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60X(2021)02-0051-07%Poetry as a Medium&:Ouyang Xiu*s Writings of%Making Friends&:4Case Strdy of%Communicative Poems”CHEN You-yr(School of Literature)Shandong University,Ji'nan205100,China)Abstract:The ccmmunicative poems of Ouyang Xiu ara abundant,which recorded five kinds of activities.They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song melody&and tie flourishing of%poetry as a medium&in the Song Dynasty,and e­ven directly affected communication and creation represented by Su't School.He expeoenced dVerent emotions in dVerent activity circumstances which showed his iVeal social intercourso model about Wei and Jin Dynasties.Ow­ing te the 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expressing fiendship in poetre,Ouyang Xiu who had the ideal of innovating the poetic style,chose%poetre as a medium&.Under the ethos of making friends,Ouyang Xiu seek not oniy support-cs of constructing the ideai of poetic8and politicci allies,but alss psycholocicai compensation for life.Whiie mak­ing evere effort te restore the picture of Ouyang Xiu's intercourso,we wili further investioate the intercourso of the scholan V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Key words:Ouyang Xiu;communicative poems;poetre as a medium;make fends交际性是诗歌的一大重要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诗本义》 是欧 阳修诗经学著作。《 本义》 诗 十五卷 , 研精 者 , 本也。求 诗人 之意 , 达圣人 之志 者 , 经师之 本也 。因其失 覃思 , 旨在求 明诗人 本义 , 辨正毛郑之失误 , 并断以 己意 , 自主 传而妄 自为之说者 , 经师之末也。今夫学者得其本而通其 末 ,
人认为是欧 阳修 , 也有人认为是刘 敞 。而通过 两人对 《 经》 即“ ” 书 ” 次卷首非诗本义 的书首。华 氏所 说的卷其实 诗 卷 和“ , 研究成果 的联系来看 , 以发现欧 阳修 明显 受到 了刘 敞的影 只是今本 的第 十 四卷和 附录 的《 可 诗谱 后 序》 。华 氏所 引 : 其 “ 响。 论《 》 ‘ 诗 日: 察其 美刺 , 知其 善恶 , 以为 劝 戒 , 谓圣 人 之志 所
( 新余 高等专科 学校 a人文 系; b 党政办 , 江西 . . 新余 3 80 ) 3 00

要 : 宋庆历年 间, 在 逐渐形成 了一种新的经学思潮 , 即宋学。促成 宋代这种 经学风 气转变的标志性 人物有人认 为是
欧阳修 , 也有人认 为是 刘敞。而从 刘敞的《 七经小传 》 和欧 阳修的《 诗本 义》 来看 , 可以发现 刘 敞对欧 阳修 的经 学思 想明 显产生 了影响 , 主要表现在 : 一是《 七经 小传》 的成书早于《 本义》; 是对 《 经》 诗 二 诗 的研 究在论 述的 形式上 , 诗 本义》 《 与《 七经小传》 有相似之 处 ; 三是对《 经》 诗 的论述在思想 内容方面 ,七 经小传》 诗本 义》 《 为《 提供 了借鉴。 关键 词 :七 经小传 》 《 本义》 刘敞 ; 阳修 ; 《 ;诗 ; 欧 经学影响
中 图分 类 号 :0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8— 7 5 2 0 ) 6— 0 0— 3 G4 A 10 66 ( 0 8 0 0 2 0


《 经》 诗 在汉代被儒家学者奉 为经学典 籍后 , 成为 五经之 于欧 阳修 的《 诗本义》 之前 , 对欧阳修的《 诗本义》 产生 了一定 汉儒们对《 经》 诗 的研究一般 都笃守 师说 , 不敢越 雷池一 的影 响 , 以此确定刘敞在经学转折 时期 的重要作用
第1 3卷 第 6期
20 0 8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l 2月






J RNAL OF XI OU NYU C L GE OL E
V0 . 3. 1 1 NO. 6 De . 00 c2 8
从 诗 经 学 的研 究 看 刘 敞对 欧 阳修 经 学 的影 响
● 袁建 军 李君 华 ,
之语 , 以己意改经 , 好 实变先儒淳朴之风 。 ( 《 ” 见 经学历史》 注 谱后序》 “ 之 先儒之论 , 苟非详 其终 始而抵牾 , 质诸 圣人 , 而悖 释 , 16页 ) 第 6 理害经之甚 , 有不 得已而后 改易者 , 以徒 为异论 以相訾也 。 何 ”
见解。到 了宋代 , 于舍 传 、 敢 疑经及改易经文 的风气更 是充分 的。华孳亨《 订欧阳文 忠公 年谱》日: 已亥嘉佑 四年 , 增 “ 公五 得 以表现 出来 。在宋庆历 年 间, 还逐 渐形成 了一种 新 的经学 十三岁 。……撰《 毛诗本 义》 。华 氏论证 的依据则是 “ 成 ” 以卷 思潮 , 即宋 学。促成 宋代 这种 经学风 气转变 的标 志性 人 物有 首公 自题官知在是 年” 。在这 里 , 氏混 淆 了两个 基本概 念 , 华
《 七经小传》 成书年代早于《 诗本义》 欧阳修潜心研 习《 经》 开始 《 诗 并 诗本 义》 有关篇 章 的写

步, 出现了“ 宁道孔孟误 , 言服 郑非 ” 讳 的怪 现象。到 了唐代 , 唐太宗诏孔颖达 等人撰 定五 经义 疏 , 五经 正义 》 , 名《 后 唐高

宗又将它颁行天下 , 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 。从此 , 唐之 经学定 作是在其 3 0岁左 右时 , 至于 《 诗本 义》 的成书 年代 , 学者观 点 于一尊 , 治经必遵章句注疏之规范的经学风气也 由此形成 , 并 并 不 太 统 一 。 占据着统治地位 。这种笃守 “ 章句 注疏之学 ” 的治经之风 , 对 裴普 贤的《 欧阳修 ( 诗本 义 ) 究》: 据年谱 载 , 研 “ ……《 诗 僵化守 旧的儒家治经 者产生 了深远 的影 响。但 物极 必反 , 到 本义》 作于嘉{ 四年 , ; 占 即西 元一 。五 九年 , 时五 十三岁 ” 。裴 了唐代 中叶这种现象 已有所改 变 , 疑古惑 经的经学 风气 开始 氏此说 的依据是 :据华 孳亨增订 欧 阳文 忠公年谱 , 欧公诗 “ 定 兴起 , 一些 治经 学者开始 敢于舍弃师法 , 大胆提 出 自己的学术 本义撰于嘉佑 四年 五十三岁 时” 。而华 氏此说 其实 是有 问题
发挥 , 《 开辟 了新 门径 。《 为治 诗》 诗本 义》 欧 阳修最 重要也 斯尽善矣 。得其本而不通其末 , 是 阙其所疑可也” 。此句在十 四
是最完整 的经学著作 , 是北宋初最重要的经学著作。 卷 。又引 : 先儒于经不能无失 , “ 而所得 已多矣。正其 失可也 , 《 七经小传》 是刘敞的“ 经解类 ” 著作 。前人认 为 , 敞的 力诋之不可也 。尽其说 而理有 不通 , 为辨正 。不 当过 求圣 刘 始 人 之 意 , 立 异 于 先 儒 也 。 然 后 得 以 论 正 。予 非 好 为 异 论 以 《 七经小传》 标志着 儒学 由汉唐 训诂 之学 向宋 明理学 的正 式 转 变 。如 著 名 学 者 周 予 同 所 说 : 所 谓 七 经 者 , 尚书 、 诗 、 也 。 此句 在 今 本 中无 , 朱 熹 断 定 “ 语 在 《 谱 后 序 》 “ 一 二 ” 而 其 诗 ” 三周礼 、 四仪礼 、 五礼记 、 六公羊 传 、 七论语 , 编为 杂论经 义 ( 朱子语类 ・ 是 《 经术》 李本云 ) 。其实 , 句其 实是糅 合 了《 这 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