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课堂实录片段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4昆虫备忘录》优秀公开课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4昆虫备忘录》优秀公开课课件
课文导入
蜻蜓、瓢虫、蚂蚱……大自然中有好多好多昆虫。 “备忘录”指随时记载,帮助记忆的笔记本。此处是说 汪曾祺老先生非常喜欢观察昆虫,还把他观察到的昆虫 和他的想法写成了文章,做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备忘 录”。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备忘录是怎样做的吧!
4 昆虫备忘录
部编人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
课文解读
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我从一本书上知道蜻蜓有复眼,从那以后,就一直在 琢磨复眼是怎么回事。”“我”都琢磨了些什么?
答:(1)复眼的构成——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2)复眼怎么看东西——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 大形象? 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
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这家伙,是
昆虫里的霸王。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方法 介绍了独角仙的外形特点。
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 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就拉着走。
思考:列举的例子起了什么作用?
突出独角仙的力气之大,使文章内 容更真实,更有说服力。
独角仙的力气很大。北京隆
之所以讨厌土蚂蚱,是因为: 第一,“土蚂蚱”身体_粗__短___,相貌_丑__陋___。 第二,一抓住它,它就_吐__出__一__泡__褐__色__的__口__水__。
尖头蚂蚱是国画家很喜欢画的。 本段的中心句
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 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
说明昆虫世界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究 的奥秘,也表现了作者求真务实的态度。
约 录
凡距 膜

状元成才路
绸 状元成才路
益 瞎
斑 蚂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shù 定数

shǔ 数落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昆虫备忘录》教学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昆虫备忘录》教学课件

自读课文,完成:
朗读链接
1.读导语,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拼读,把课文中
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开火车,读字词
。lù fán mǐ jù kuǎn chóu mó xiā yì yuē mà bān 录 凡 敏n 距 款 绸 膜 瞎 益 约 蚂
瓢虫为何叫“花大姐”? 瓢虫属于昆虫纲鞘翅目瓢甲科, 因为多数瓢甲的颜色艳丽,而且鞘翅 上面有美丽的斑点,形成一种别有情 趣的美丽图案,所以俗称“花大姐”。
复眼 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 成的视觉器官,主要在昆虫及 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
作者介绍
汪 曾 祺 ( 1920-1997),江苏高 邮人,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 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受戒》《晚 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课后练习
语基素养专训
一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C )
A. .款款(kuǎn)
.

翅(mú).
.
B. .瞎点(xiā)
.

【 点绸拨(z】hōu本) 题 考 查 字 音 。 A 项 中 “ 膜 ” 应 读
“mó”, BC项. 蚂中蚱“(绸mà”) 应读“chóu”。

录(lù)
二 选字组词。 距 炬 火( 炬 ) ( 距 ) 离 绸 稠 浓( 稠 ) 丝( 绸 )
这篇课文先写了作者关于复眼的猜想,接着写了三种 昆虫的外形特点、活动特点。
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用波浪线标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 你喜欢文中描述的昆虫吗?理由是什么?
昆虫
有什么特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说课第1篇】4《昆虫备忘录》说课稿一、说教材《昆虫备忘录》是作者对某些昆虫的某些特性描写,让学生认识昆虫的--些特性及作用。

备忘录意指任何一种能够帮助记忆,简单说明主题与相关事件的、文字或语音资料。

本节课通过引领学生学习备忘录,让学生了解备忘录的书写及作用,并学会书写备忘录。

利用备忘录来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1.能读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会默读课文。

2.能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并简单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3.具有对昆虫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昆虫,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与大家分享。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三、说教法和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三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

3、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

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图画、语言、音乐来再现、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4、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等。

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三年级语文下册《昆虫备忘录》课文原文及赏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昆虫备忘录》课文原文及赏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昆虫备忘录》课文原文及赏析《昆虫备忘录》课文原文复眼我从一本书上知道蜻蜓有复眼,从那以后,就一直在琢磨复眼是怎么回事。

“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那它怎么看东西呢?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再组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再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总是琢磨不出来。

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麻雀的眼睛是单眼,蜻蜓的眼睛是复眼,蚂蚁的眼睛是单眼。

花大姐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瓢虫是做得最精致的虫。

“做”的?谁做的?上帝做的。

上帝?上帝做了一些小玩具,让它们可以在苔藓上滑滑梯,在树荫下兜风,在水里游泳、在水面上跳跃,甚至在空中飞。

瓢虫就有这么几个特点:身体是圆的,很像一粒豆子;脚上有黑绒;翅膀是黑色、红色或橘黄色的,很漂亮。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

天牛是害虫,个儿大,身子长圆筒形,披着硬甲壳,头上有一对触角,嘴就像一把大钳子。

蚂蚱尖头蚂蚱是国画家很喜欢画的。

画草虫的很少有没画过蚂蚱的。

齐白石、王雪涛都画过,我小时候也画过不少张,因为它的形态好掌握,很好画。

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

蚂蚱有鞘翅,鞘翅里有膜翅。

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很好看。

我们那里叫蚂蚱是叫“挂大扁儿”。

赏析:这篇《昆虫备忘录》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了作者对几种昆虫的观察和想象。

作者通过对昆虫的特点和习性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也能对昆虫有更深入的了解。

文章开篇以蜻蜓的复眼为例,通过作者的琢磨和想象,展现了复眼的独特之处,引发读者对昆虫世界的好奇心。

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瓢虫的精致外形和优雅的动作,以及不同瓢虫的分类,使读者对瓢虫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描述天牛和蚂蚱时,作者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它们的形态和特点,使读者仿佛亲眼看到了这些昆虫的模样。

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通用5篇)

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通用5篇)

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能读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会默读课文2. 能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并简单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3.具有对昆虫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昆虫,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与大家分享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昆虫资料教师准备表格、图片卡、教学片课件、视频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那种昆虫,有什么特点吗?(1)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昆虫。

(2)各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看看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

(1)学生观看视频(2)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昆虫,并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此处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由图片、视频转向文字,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适应过程,也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3.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汪曾祺的文章中,看看他是如何用文字描述这几种昆虫的。

(1)学生了解作者简介(2)齐读课题《昆虫备忘录》二、初读课文读通读懂1.自由读通课文(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2)画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预设点:膜翅益虫瓢虫马铃薯霸王蚂蚱鞘翅形态丝绸掌握咯咯作响黑斑褐色琢磨瞎款多种方式认识生字生词(2)磨[ mó ]1.摩擦磨合2.阻碍,困难3.消耗,消灭4.拖延,耗时间[ mò ]1.粉碎粮食的工具。

2.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

3.掉转师提问在本课中“琢磨”应读哪个音3.接读课文,在读中正音。

三年级下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优秀案例文本解读】《昆虫备忘录》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选自汪曾祺散文精选集《生活,是很好玩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4个部分组成。

作者以轻松随意的笔调,描写了昆虫的复眼和花大姐、独角仙、蚂蚱的外形、习性、特点等,用词优美生动,幽默风趣,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虫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这两个要求是紧密相关,层层递进的。

本文抓住昆虫外形特点、动作的细致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本文的语言富有“情趣”。

尤其是对瓢虫下落过程的动作描写细致贴切,采用慢镜头的方式,使瓢虫优雅降落的形象跃然纸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为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铺垫。

本文多处以轻松的口吻表达了作者的感受,让学生一读起来忍俊不禁,值得学生品读和仿写。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三年级下册的学生在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方面都具备了相当的能力,学生对昆虫充满探究欲望,饱含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能了解昆虫的相关信息,易于被文中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想法所吸引,阅读兴趣较大。

对于“备忘录”这个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对于这种文体知之甚少,所以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范例的形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经历很重要。

教师要抓住三年级学生个性较为突出的特点,更加深入地挖掘教材并进行指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品味散文语言的内涵和优美之处。

【设计理念】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在教学中“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精讲“花大姐”部分,重点品味课文的语言,再合作学习其他片段,促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获得发展。

在充分品读、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仿写要求,水到渠成,这样既落实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又内化了语言。

【教学目标】(一)借助图片辨析、观看视频、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黑绸衬裙”“严丝合缝”“款款”等词语,能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昆虫备忘录(复眼课件 新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昆虫备忘录(复眼课件 新人教版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8/2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
谢谢欣赏!
2019/8/2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复眼是相对于单眼而言的,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 通常在昆虫的头部占有突出的位置。多数昆虫的复眼呈 圆形、卵圆形或肾形。它由多数小眼组成。每个小眼只 能形成一个像点,众多小眼形成的像点拼合成一幅图像。 在光线微弱时,物体也能成像。家蝇的复眼约由4000个 小眼组成,蝶、蛾类的复眼约有28000个小眼。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部编三下语文第4课《昆虫备忘录》朗读+知识点精讲

部编三下语文第4课《昆虫备忘录》朗读+知识点精讲

课文知识点一、生字词1.多音字似sì(似乎)(shì 似的)壳ké(贝壳)qiào(甲壳)2.近义词琢磨—思考过去—从前灵敏—敏锐收拢—合拢漂亮—美丽3.反义词完整—残缺喜欢—讨厌灵敏—迟钝收拢—舒展严丝合缝—漏洞百出4.词语解释琢磨:思索;考虑。

形象: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

本文中指相貌、样子。

款款:慢慢地。

严丝合缝:指缝隙密合,也用来形容言行周密,没有一点儿漏洞。

5.词语搭配视觉(灵敏) 颜色(鲜艳) 身体(粗短)6.词语拓展AABB式词语:顺顺溜溜简简单单密密麻麻整整齐齐马马虎虎模模糊糊摇摇摆摆二、课文分析本课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包括4篇科普小短文。

讲的是四种昆虫:蜻蜓、独角仙、瓢虫和蚂蚱,揭示了它们各自的小秘密。

语言生动、有趣,很诙谐。

描述生动,特点突出,表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佳句赏析1.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瓢虫当作人来写,动作缓慢,穿着黑绸衬裙,多么有趣,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瓢虫的喜爱之情。

2.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根据瓢虫身上的星点不同,可以起出不同的名字。

四、结构图解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选字填空。

膜摸漠抚()()翅沙()路陆录马()大()目()句距具()子()离工()稠绸愁()密丝()()闷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思索、考虑。

()2.本文指慢慢地,也指诚恳、忠实。

()3.缝隙严密闭合。

()阅读能力大提升三、课文整体梳理本文我们认识了长着一对复眼的(),视觉非常灵敏,头上长着一只犀牛一样的角的(),力气很大;朱红色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的(),是益虫;还有你一捉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的()。

四、重点段落品析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情境,昆虫探秘。

(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
请听谜面:像架飞机停树梢,专吃蚊虫本领高。

它若是在低空飞,即将下雨它报告。

这则谜语打一昆虫,你知道是什么吗?生:蜻蜓。

师:关于蜻蜓你有哪些了解,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1:蜻蜓身体细长,有两对翅膀。

生2:蜻蜓吃苍蝇、蚊子,所以我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生3:蜻蜓尾巴有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作用。

生4:蜻蜓有一对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许多只小眼组成。

师:大家知道的真多啊!我们快来看看《昆虫备忘录》里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内容。

请你认真读课文,把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画一画句子。

生读课文,画句子。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喜欢哪部分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生:我喜欢瓢虫这部分。

通过读课文,我知道瓢虫很漂亮。

师:从哪些句子能看出瓢虫的漂亮?
生:'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把瓢虫的膜翅比成黑绸衬裙。

生:'款款地落下来了'让我想到一位优雅、翩翩而来的少女。

生:通过'黑绸衬裙'我知道膜翅是黑色的,在里层。

外层应该是硬膜。

师:分析得有道理。

我们来看图(课件),指出膜翅,硬翅部分。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还有这句,“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

”我知道它是朱红色的,身上有小圆点。

这件外衣看起来很漂亮。

生:它身上的小圆点叫作“星”,是有规则的,不能瞎点。

朱红色的外衣上,点着有规则的小圆点,一定很好看。

师:大家读课文真仔细。

是的,瓢虫是种很漂亮的昆虫。

我们来看(课件,多种瓢虫图片)。

师:瓢虫除了漂亮让我们喜欢,还有别的原因吸引你吗?
生:有。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

益虫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生:可是,有的瓢虫却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

真希望它们也能吃蚜虫,变成益虫。

师;大家说得真好。

每种昆虫的存在都有着它存在的意义,在奇妙的生物界也起着它的作用。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这方面的书籍来看看。

师:我们这么喜欢瓢虫,想不想为它画幅像,或是为它写一张身份证。

生:好。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瓢虫做一份备忘录。

赏析:
1.突出自主。

略读课文教学应该突出略读能力的培养。

本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重点研读,把发现的空间给予了学生,请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找句子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自主阅读、交流中,既有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思考、表达、倾听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注重成功体验。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自主的、有效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瓢虫做一份备忘录,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表现,
又为学生提供了综合整理所学知识的机会。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是对知识的整理,也是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还进行了成果的展示,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这种体验是深刻的,是真切的,激励学生今后继续快乐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