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毡靴》导学案

合集下载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爷爷的毡靴》教案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爷爷的毡靴》教案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爷爷的毡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爷爷的毡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并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章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热爱,感受长辈的关爱和付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章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1.教学教材:浙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爷爷的毡靴》课文。

2.教学工具:黑板、彩笔、课件。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双毡靴或插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与学生们进行简单的交流:“大家知道毡靴是什么吗?你们家里有人穿过毡靴吗?毡靴是哪种材料做的?”2.导入课文《爷爷的毡靴》,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根据标题,《爷爷的毡靴》这篇文章可能是关于什么的呢?我们一起来推测一下。

”步骤二:阅读理解(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爷爷的毡靴》。

2.教师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要求学生回答一些问题:《爷爷的毡靴》是谁写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并讲解其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教师出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判断句子的正误。

步骤三:讨论交流(15分钟)1.教师组织小组讨论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员作为发言人,讨论以下问题:你认为爷爷对奶奶的毡靴又爱又爱,会给奶奶洗毡靴吗?为什么?请找出文章中的依据。

2.学生展示各自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与讨论。

步骤四:写作与表达(25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并能够流畅地朗读自己所写的文章。

2.教师在黑板上设计一个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思路,让学生分别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任务,并可以互相交流和修改,提高文章质量和表达能力。

爷爷的毡靴教案

爷爷的毡靴教案

爷爷的毡靴教案教案:爷爷的毡靴教学目标:1. 了解毡靴的制作材料和工艺流程。

2. 学会制作简单的毡靴样本。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观察力。

教学准备:1. 展示用的爷爷的毡靴样本。

2. 需要用到的材料:羊毛、肥皂、温水、塑料袋、刷子、毡针(可以购买或自制)、厚纸板。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展示爷爷的毡靴样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毡靴的外观、手感和构造。

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材料与工具(5分钟):向学生展示羊毛,解释毡靴的主要材料是羊毛,它柔软、保暖、透气和耐磨。

然后介绍其他制作毡靴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3. 理论知识(10分钟):讲解毡靴的制作原理:通过摩擦和冲击,羊毛纤维会相互缠绕,形成毡。

简单介绍湿毡和干毡制作的工艺过程。

4. 实践操作(30分钟):a. 学生将一小部分羊毛放入塑料袋中,加入温水和少许肥皂,轻轻按摩袋子,直到羊毛被湿透。

b. 将湿透的羊毛放在厚纸板上。

c. 使用毡针将湿羊毛反复刺针,使纤维相互缠绕,形成毡。

注意保护手指,避免刺伤。

d. 反复刺针和按摩,直到羊毛变得牢固,再形成所需的形状。

e.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毡靴样本。

可以使用不同颜色和长度的羊毛。

5. 展示和分享(10分钟):学生完成毡靴样本后,可以互相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欣赏每个人的创作,并提供鼓励和建议。

6. 回顾总结(5分钟):回顾整个制作过程,再次强调毡靴制作的原理和技巧。

询问学生他们对毡靴制作的感受和收获。

7. 课堂延伸(10分钟):让学生思考,除了毡靴,还有哪些日常用品或工艺品可以用羊毛制作。

鼓励他们尝试其他创作,比如羊毛玩偶、毡画等。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分享,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毡靴的制作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观察力。

在实践中,学生也学会了保护自己的手指和注意安全。

同时,通过展示和分享,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如有时间,可以延伸探讨更多与羊毛相关的话题,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爷爷的毡靴导学案

爷爷的毡靴导学案

年级:六年级姓名编制人审核爷爷的毡靴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理解爷爷对毡靴的热爱以及生活中的事物的关爱及对小作者的影响。

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难点理解爷爷对毡靴的热爱以及对生活中的事物的关爱及对小作者的影响。

4预习案一、相关知识作者简介:普里什文:(1873-1954),俄罗斯著名文学家,擅长描绘大自然和抒发哲理的散文。

早期作品有特写集《在鸟飞不惊的地区》《黑色的阿拉伯人》等。

代表作中篇小说《人参》和自传体小说《卡舍依的锁链》等,主要描写俄国北方的自然景色,歌颂人的创造力。

二、预习导学1、我能通读课文,并且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会写的生字有:3、我记的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的有:三、预习检测配套练习26页温故知新一、二、三题四、我的疑问:探究案探究点一“我”对爷爷的毡靴产生了哪些想法?1、我对爷爷的毡靴共有次想法。

2、每一次的想法是什么?3、最终的想法是:探究点二这些想法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意义?探究点三文中几次提到“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训练案一、当堂检测C级、配套练习26页温故知新第四题,含英咀华1、2、3题B级、配套练习26页温故知新第四题,含英咀华1、2、3题及训练案中的1、2题A级、配套练习26温故知新页第四题,含英咀华1、2、3题及训练案中的1、2、3题1.根据拼音写多音字。

diào()hé()pēn()tiáo()hè()pèn()chuán()chǔ()mú()zhuàn()chù()mó()2.选填关联词。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是……就是……既然……就……只有……才……与其……不如……不论……都……(1)()他刚满4岁,()已经懂得对人要有礼貌的道理了。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爷爷的毡靴》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爷爷的毡靴》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各小组选取一个角度,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教师对各小组的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亲情对自己的意义,以及如何关爱家人。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爷爷关爱孙子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感恩和回报。
3.互动评价:鼓励学生对其他小组的分享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反思:让学生回顾自己的课堂表现,思考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课堂表现,鼓励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情感共鸣:通过展示亲情图片,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惜。
(二)问题Leabharlann 向1.设计问题:针对课文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爷爷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毡靴让给作者穿?”、“作者通过课文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情感?”等。
2.问题解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段进行仿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爷爷关爱孙子的感情。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长辈等方法,了解课文背景,增加对课文的理解。
3.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六年级语文《爷爷的毡靴》教案

六年级语文《爷爷的毡靴》教案

六年级语文《爷爷的毡靴》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革命年代的生活情况和人民群众苦难的历史。

2.学生能够通过本文,感受到爷爷经历的艰辛历程和他的坚强意志。

3.学生能够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增强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教育学生了解革命年代的生活情况和人民群众苦难的历史。

2.引导学生体会爷爷经历的艰辛历程和他的坚强意志。

难点:1.能否真正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能否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对文章进行准确理解。

教学过程本课内容为《爷爷的毡靴》一文,本文主要讲述了“爷爷”战胜困难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表现了人民群众在历经苦难后,不畏艰难,奋发向前的顽强精神。

希望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后,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感受到毛泽东的“向前看向前看,不要回头看”的精神。

一、导入(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即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的特征。

二、阅读理解(20分钟)1.学生先自主阅读,大约花费5分钟,然后再与同桌交流。

在同桌间交流的时候,请按下面的要求展开讨论:–文章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这篇文章在告诉你什么样的故事?–文章的大意是什么?2.请学生有序地乘班讨论文中划线的单词,并记述在笔记本上,同时教师把这些单词投影在屏幕上,一起理解这些生词的意涵。

3.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对文中的内容进行思考和理解:–爷爷为什么要穿毡靴?–他的家庭情况是什么样的?–他所经历的不幸中,最令人感动的是什么?–爷爷在遇到生命危险的时候,是如何解决的?–读完这篇文章,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三、课堂交流(20分钟)1.教师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的阅读感受和思考内容。

2.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意见,分享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教师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讲课时要用恰当的语言和词汇,发表清晰、有逻辑的观点。

四、情感体验(20分钟)1.教师通过自由表演的方式,来感受爷爷战胜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保证安全和保证教育公平的情况下,请几名同学向大家讲一遍文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文章中的情感和意境。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毡靴 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毡靴  教案

第七单元珍惜
爷爷的毡靴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理解爷爷对毡靴的热爱以及生活中的事物的关爱及对小作者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体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反复品味课文最后一句话,理解其中的深意。

3.积极参与,深入探究,大胆展示。

教学重点
1.我对于爷爷的毡靴产生过哪些想法。

2.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爷爷对毡靴的热爱以及生活中的事物的关爱及对小作者的影响。

教学方法
互助释疑、交流感知、研读共品。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资料书字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事物,每个人珍惜的事物也有所不同,你想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的爷爷珍惜的东西是什么吗?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吗?
二、探究质疑
1.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指名读文,讨论解决字词的问题。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我对于爷爷的毡靴产生过哪些想法?
2.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意思各有不同,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你怎样理解爷爷的感情。

3.分小组自学,讨论交流
4.全班汇报。

5.谈感受
四、总结
五、作业设计】
1.完成基础训练作业。

2.熟读课文,理解感情。

板书设计
爷爷的毡靴
世间万物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惟独爷爷的毡靴却永世生存。

课后反思:。

爷爷的毡靴教学设计3篇

爷爷的毡靴教学设计3篇

爷爷的毡靴教学设计3篇爷爷的毡靴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爷爷的毡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爷爷的毡靴教学设计1一、教材解读:《爷爷的毡靴》这篇课文以孩子的口气讲述了爷爷几经修复,“永世长存”的毡靴的故事,表现出爷爷对毡靴以及生活中的事物的关爱及小作者的深刻影响。

课文围绕爷爷的毡靴的曲折经历,描写“我”随之产生的不同感受。

一开始就讲爷爷的那双毡靴穿了好多年,破了修修补补,又跟新的一般。

以至于在孩子的心理产生“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回消亡,惟独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

”后来爷爷的腿痛。

需要穿着毡靴下河,毡靴损坏的很厉害,“我”又想:世间万物总归有个尽头,毡靴也不可能给爷爷用个没完没了——这不,它快完啦。

然而,爷爷用冰把毡靴变得更结实了,于是,“我”重又产生了那种想法:我不定爷爷的毡靴就是永远不会完结。

春天来了,冰化可,爷爷的毡靴散成了一摊,爷爷终于扔掉了毡靴,他的残余成了小动物温馨的窝。

长大后,每当有缘觅得一处以毡毛铺衬的小鸟窝时,“我”总要像儿时那般思忖着:世间万物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惟独也的毡靴却永世生存。

爷爷珍爱毡靴,对“我”竟然产生这样深远的影响。

文章的结尾,表面是写毡靴“永存”,其实却蕴藏着深刻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习之前可以个学生规定阅读时间,明确要求,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

针对这篇课文,应抓住两个重点,一个是“我”对也爷爷的毡靴产生过哪些想法?这问题贯穿课文。

始终,是一条主线。

另一个重点是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在文中多次出现,作者各有不同,要激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爷爷的毡靴》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爷爷的毡靴》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爷爷的毡靴》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对象分析本次教学对象是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文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1.了解《爷爷的毡靴》的情节和主题,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掌握故事中所使用的一些生僻词语,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提高阅读能力,熟练运用基本的阅读技巧,如找信息、归纳概括等。

2. 过程能力1.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3.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学会关爱他人和感恩的品质。

三、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为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爷爷的毡靴》。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对祖孙的故事。

通过读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祖辈们在生活中所付出的艰辛和奉献,也能够理解到祖孙之间的深厚情感。

2.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掌握文章中的生僻词语,如“懊丧”、“朴实无华”等。

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祖孙之间的情感,培养学生感知文化的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生僻词语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词汇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1.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中,将采取“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学手段1.ppt2.板书3.录屏4.电子媒体资源五、教学过程1.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课前完成预习自测题,将预习中遇到的难以解决问题填写到我的疑问处,等待课堂上和老师同学探讨解决。
二、带着任务问题课内预习,进而生成自己的问题。
三、预习情况自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毡靴( )思忖( )倒霉( )孵化()
牛蒡( )啁啾()巢窠()剥啄()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磨散逮
3.说说下面词语的近、反义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珍惜。
重点难点
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体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案
导案
问题指向
预习先行
一、明确预习任务问题。
1、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通过查字典弄清重点字的读音,并翻阅工具书,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反复诵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记得画下好词好句,试理解个别句意,理清课文脉络。
合作求解
一、对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质疑问难。
二、组内互动探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多边共同研讨。
三、组内总结,归纳本组的质疑问题。
四、小组间讨论探究,质疑问难,合作求解。
1、选择出示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三、问题反馈。
呈现目标
任务导学
一、明确任务问题。
1:我对爷爷的毡靴产生过那些想法?
2:文中几次提到“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二、以任务问题为载体,自主探究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三、生成自己的问题,为下一环节合作学习做好准备。
1、出示学习目标。
互相探究
①近义词:
思忖——呻唤——损坏——糟糕——
残余——铺衬——漫游——消亡——
②反义词:
消亡——损坏——结实——倒霉——
4.四字词语积累。
世间万物永世长存长生不老寿终正寝成群结队
四、质疑、同伴解疑或将问题归纳整理,以待下一环节讨论探究,合的面前。
二、预习情况检查。
课题
爷爷的毡靴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六年级
教师
何敬明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体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方法:布置学生课前自读,疏通课文,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紧扣探究点,抓重点句段,勾画、批注,群学、对学,交流——补充——完善,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把各自的阅读感受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