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生读后感作文: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高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8篇

高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8篇高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1假期里,我读了许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当属《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细致而又生动地描绘了从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到最终晋统一的历史画卷。
它生动地展现了魏,蜀,吴三国错综复杂的军事和政治斗争。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了狡猾的曹操、侠义的刘备、忠诚的关羽、勇猛的张飞、心胸狭隘的周瑜,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这本书不仅把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还把一个个故事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人过目难忘。
书中有许多精彩故事,如“桃园结义”,“舌战群儒”,“七擒孟获”,“草船借箭”,“望梅止渴‘’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说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干,命令诸葛亮在三天之内赶制十万支箭,并立下了军令状。
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过去了,诸葛亮都没什么动静,周瑜心里十分纳闷。
到来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
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士兵擂鼓。
曹操赶忙召弓箭手来回射箭。
于是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去,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
就这样,十万支箭轻轻松松‘借’回来了。
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惊叹一声:”我真不如他!“看了这则故事后,我有两点感受特别深。
第一点是:人才的重要性。
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一直都过着东逃西窜的生活,后来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出谋划策,帮助刘备奠定了蜀汉江山。
所以,我们现在要认真学习,积累才干,争取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
第二点是:周瑜器量狭小,嫉贤妒能,总想设计除掉诸葛亮,结果没把诸葛亮除去,反而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所以,我们不能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而是要心胸宽大,向比我们优秀的人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我们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国演义》是一本宏幅巨制,让我大开眼界,我建议同学们读读这本书,相信你们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高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2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首《三国演义》主题曲飘进我的耳朵时,我被它荡气回肠的旋律深深吸引,于是我利用暑假看了这本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0篇)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0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我看过电视剧,也读过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
故事情节起伏跌宕,一个个英雄人物个性鲜明,阴险狡猾又生性多疑的曹操,野心勃勃的司马懿,仁慈重义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胆小怕事的孙权,勤奋好学的吕蒙,心胸狭隘的周瑜,诚实守信的鲁肃……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三国纷争,战乱不断。
老百姓苦不堪言。
爸爸说:'老看三国,少看西游,你瞎看,看懂啥呀?'我说:'我懂!'其实有些地方也是似懂非懂。
我从书的简介中了解到《三国演义》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发生的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战争故事。
有:'桃园三结义''赤壁之战''败走麦城'三顾茅庐''七擒孟获'……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动,都有一个主人公让我佩服。
整本书里我最佩服的四个人,一个是过五关斩六将的大将关羽关云长。
他刮骨疗毒不怕疼,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几乎是天下无敌。
他忠、义、勇、谋令世人敬仰。
我想我们人人都像关云长那样,那么共产主义社会早就实现了!千里走单骑,说的是他的胆量和勇气。
华容道义释曹操,讲的是他的义气。
他知恩图报,放走了曹操。
不是天不灭曹,而是曹操非常爱才,曾放过关云长一命,关云长这次放走曹操也知道后患无穷,也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还是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放曹操一马,足见他多么重情重义!做人就得做他这样的人,顶天立地,敢作敢当,敢爱敢恨,是条汉子!关羽的所做作为值得我们去学习。
他对主子刘备赤胆忠心。
我佩服的第二个人物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他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它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草船借箭……诸葛亮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地方很多,知识丰富,多才多艺,足智多谋,能言善辩,顾全大局,忠心耿耿。
除了关羽的勇、忠、义,诸葛亮的智,本书还告诉我们仁、礼、信、孝、爱等道理。
高中2020必读书目《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5篇

高中2020必读书目《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5篇《三国演义》是我国的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时期吴、蜀、魏三国之间的斗争和兴亡的一系列故事。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2020高中必读书目《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高中必读书目《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篇1《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里面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把人物的个性特点描述的淋漓尽致,把一个个场面描绘的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我过目不忘,即使抛开了书,它们也深深印入我心,让我浮想联翩。
什么“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扣人心悬的故事。
看过之余,掩卷沉思,“草船借鉴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当时的周瑜看来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瞒”过了多疑的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到了十万支箭,令周瑜刮目相看。
试想诸葛亮不讲究“策略”能行吗?细细思量,我们的学习不也一样吗?也应讲究方法,注意劳逸结合,让大脑得到调节,为下一节课积蓄精力,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生活也是如此,有一次,家里来客人,妈妈让我给客人沏茶,沏茶要烧开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叶。
烧开水约十分钟,分放茶叶约三分钟,这样一来,就要花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
我想出了一条妙计:在烧水的同时把杯子洗好,分放好茶叶,等水烧开,其余两项工作已完成。
这样一来我不仅节约了时间做其他的事情,还让客人在短时间内感受到全人的热情。
做事情不仅要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识”,还要有“单匹救主”的赵云的“胆”。
记得那次体育课,体育老师让我们练习跳高。
同学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就像猴子一样越过,轮到我了,我额头直冒冷汗,但却的内心使我的动作变得缩手缩脚,最后落个“嘴啃泥”的下场。
《三国演义》读后感高中优秀作文13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高中优秀作文13篇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高中优秀作文13篇》,您浏览的《《三国演义》读后感高中优秀作文13篇》正文如下:三国演义高中读后感篇1三国,一个战火连天,硝烟四起的乱世,一个英雄齐聚,人才辈出的时代,一个惊心动魄,叹为观止的故事。
在这部豪情万丈的小说中,能学的东西有很多,很多。
全篇小说出名有姓的人物有1191个,而我真正宠爱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首先是人称“奸雄”的曹操。
纵观全局,最强大的莫过于占据北方的曹魏政权了。
而这一点又与曹操的品质密不行分。
敢献刀行刺,召诸侯伐董。
攻袁氏,挟天子以令诸侯,战赤壁等都体现了他的胆识。
他求贤若渴,知人善任,有伯乐的气概。
一路上,他曾三下求贤令,招降了大量人才。
文有郭嘉、苟或、许攸、贾诩、苟攸、程昱、杨修等。
武有典韦、许诸、乐进、徐晃、夏侯淳、夏侯渊、曹仁、庞德、李典、张郃、张辽等。
这些人才可谓是曹魏的奠基者,更体现出了领导力量和任人力量。
他的文学修养也很高,《观沧海》、《龟虽寿》等都已成为了名篇。
他还提倡节俭,自己的陪葬品就几件衣服和陶器,甚至观察儿媳崔氏穿锦缎游园,便赐死了她。
虽然他也有缺点,如多疑、好色、自大、妄尊等,别不得不否认,他是位英雄、伟人。
其次就是被誉为才智的化身的诸葛亮。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都是他才智的写照。
隆中对策,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借箭借东风借荆州,六出祁山北伐,都是他为蜀汉做出的汗马功劳。
先帝托孤却没有像司马懿一样趁机上位,足见他的忠心耿耿,鞠躬尽瘁。
当年徐庶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则安天下”足见他的力量之强。
天下竟有如此之奇才,着实令人佩服。
还有一位是曹操手下的家将大将夏侯淳。
早年变随曹操起兵,作为曹操坚实的后盾镇守后方。
站吕布时虽兵败当了人质,但随后变呈现出拔失啖睛并大喊:“父母精血不行气也”的士气。
他善待百姓,曾率*民阻断河水灌田。
他也格外好学,在打仗之余四处求教,甚至亲自迎师。
2020年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3篇

2020年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3篇导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接下来小编整理了2020年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3篇,文章希望大家喜欢!《三国演义》读后感吕布、张飞、马超、黄忠……一位位豪气冲天的英雄人物。
官渡之战、火烧赤壁、下邳之战、过五关斩六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历史片段。
就汇成了天下闻名的《三国演义》。
他,单骑救主,身披银甲,一把寒雪枪,划破苍穹,惊艳了岁月,叱咤了风云。
他,七进七出,千里走单骑,在长坂坡助张飞大败曹军,是个让曹军心惊胆战的风流人物。
他,就是——赵云。
坐骑夜狮子带着他过山川履如平地,武器寒雪枪带着他杀曹军如探囊中之物。
这是何等的雄姿英发,是何等的潇洒。
硝烟四起,风云如晦,血流成河,铮铮铁马,这就是官渡之战——决定百年历史的一场大战。
曹操这个奸雄,使出了各式各样的奸计,终于大败袁军,先后收复冀、幽、并、青四州。
袁本初被逼得走投无路,大吐一口鲜血,气急攻心而亡。
而他的三个儿子,死到临头还在争夺世子之位,这才使袁军兵力大减,不团结一致,哪有不兵败的道理呢?而曹操的势力却因此战更加强大、雄厚,从而取代袁绍的霸主之位。
《三国演义》不仅使我对历史充满了兴趣,也让我对事情的认知更加深刻。
热血张飞,教会我率真;勇猛赵云,教会我忠义;仁义刘备,教会我以德服人;机智孔明,教会我三思而后行。
黄忠尚可老当益壮,作为意气风发的我们,又怎能不“抚壮而弃秽兮”?《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共塑造了近两百个人物,其中塑造最成功的有刘备、曹操、周瑜……下面大家就听我介绍介绍他们吧。
要说三国里的头号奸臣,非曹操莫属了。
曹操虽然雄才大略,很会用兵,但有谋权篡位之心,即使这样心术不正的人才能再高,也不喜欢。
要说三国里心胸最狭窄的人,那就是周瑜。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及感悟(7篇)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及感悟(7篇)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及感悟篇1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这本书讲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的事。
从桃园三结义到三国归西晋,罗贯中把他写得淋漓尽致。
书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物:心胸狭窄的周瑜、凶狠奸诈的曹操、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勇猛的赵云和关羽、纳贤的刘备……他们个个都骁勇善战,是书中的英雄人物。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诸葛亮、关羽和赵云。
先说说关羽,在本书中,关羽出现的次数最多,如: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走麦城……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华佗给他刮骨疗伤时,他却还在那从容的下棋,面不改色,我看了,十分佩服他的勇敢。
除了这些,他在作战时也是十分勇猛,我很佩服他。
再来说说诸葛亮,他料事如神,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战斗时,他帮刘备出谋划策,使刘备赢了许多战争,如:空城计、火烧赤壁、草船借箭……最后说说赵云,他在救阿斗的那一次战争中,单枪匹马,冲进曹营,刺死了五十多员曹军士兵。
当他来到长坂坡时,已经是血染战袍。
后人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这首诗写出了赵子龙的骁勇善战,令我十分敬佩赵云。
通过常读这本书,我终于体会得到了“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真正含义:就像书中的结局,《三国归西晋》。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及感悟篇2我特别喜欢读《三国》,也想推荐它,你问为什么?其原因是《三国》是四大名著,故事人物又豪爽、大方,故事情节美不胜收。
东汉未年,在攻打黄巾军之后,各路英雄奔向各个军队,赤壁大战形成了魏、蜀、吴三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三个国家实力相当,在斗争过程中涌现了许多英雄豪杰,我最喜爱的有:赵云、马超、黄忠、黄盖、诸葛亮、刘备、曹操、关羽、张飞、司马懿、袁术、吕布等,他们有的功夫了得,有的重情重义,有的忠心耿耿,有的多智多谋……《三国》中的计谋令人久仰,如,空城计和草船借箭。
而最著名的两个发明是诸葛亮的“水牛木马”,它为物资运送提高了效率;周瑜发明的“火车”,增强了战斗力。
高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11篇

高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11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高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1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便是《三国演义》了。
这本书描绘出了一个精彩绝伦的世界,塑造了近两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义薄云天的关羽,爱民如子的刘备,狡黠奸诈的曹操……在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中我最欣赏、最崇敬的还是卧龙先生——诸葛亮。
我敬佩诸葛亮之才。
他淡泊明志、布衣粗茶、耕读山中,却从未忘却忧国忧民。
草庐一对,未出茅庐便已知三分天下。
他一烧博望,二烧新野,三烧赤壁,三把火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
借风、借火、借箭,轻摇羽扇,决胜千里之外。
他在江东舌战群儒,鼓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之时;在危机时刻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地想出条条妙计之时;在中军帐中从容地调兵遣将,运筹帷幄之时,我都由衷地崇敬与敬佩。
单从智谋才干而论,诸葛亮称得上是"三国第一人"。
我悲哀怜诸葛亮之遇。
他一生志在兴复汉室,但他的远见卓识并没有被完全采纳实施,这就为后来蜀汉政权的悲惨结局埋下了祸根。
刘备去世,临终托孤,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少主刘禅年幼无能,蜀国的一切重担,荣辱兴亡,都压在了他身上,但他却"力挽狂澜于既倒"。
平定五路大军、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前后《出师表》慷慨陈词,痛表一颗忧国忧民心。
他用自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蜀汉政权,是何等雄壮而又悲凉!诸葛亮鞠躬尽瘁,爱民如子。
就连临终之前,还念念不忘军中之事,用最后力量保护大军安然撤退。
当得知他故去的消息时,百姓人人涕泣,至有哭死者。
读过《三国演义》后,我为诸葛亮凛然正气所感召,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为他的聪明才智所倾倒。
而我们要学习他的淡泊明志,百折不挠,忠心爱国的品质,做一个对社会,对时代有用的人。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高中作文(精选5篇)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高中作文(精选5篇)三国演义的读后感高中作文(精选5篇)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的小故事非常精彩,如《三顾茅庐》、《空城计》、《桃园三结义》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故事。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的读后感高中作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国演义的读后感高中作文精选篇1一提起《三国演义》,自然就会想起“正面人物”的刘备和“反面人物”曹操以及“中立人物”孙权。
这三个人在中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势。
书中的刘备“忠厚老实”,“一心想修复汉室”,我可不这么觉得,你想,在赵云救出阿斗后,刘备怎么会舍得摔孩子呢?还不是因为要收买赵云的心!刘备也还是个心思细密的人,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知曹操生性多疑,怕暴露自己远大志向,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学起种菜来,得以骗过曹操耳目。
现在想想,要是刘备他提早展现的话,恐怕早就被曹操轻而易举地解决掉了。
煮酒论英雄时,当曹操说出:“当今世上的英雄,只有你我两人!”这样的话时,要不是他反应快,借雷声掩饰,曹操迟早会因为疑心将他给杀了。
可光懂得收买人心和及时反应也是没办法的啊,关键要有军事才能,说句不客气的话,刘备的领地都是靠诸葛亮给他出谋划策打下来的,至于刘备,我可没看见他有什么计谋上的突出特点。
他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三国史上才有了“三顾茅庐”一说。
曹操一直都是以奸诈、狡猾、残忍的形象出现的。
特别是“曹操杀亲朋”这一段,在他人看来简直太残忍了。
吕伯奢为了招待他,特地出去买酒,他在屋里听得磨刀的“嚯嚯”声,误杀了他的家人后出门又设计杀了吕伯奢。
他的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更是让他人惊得目瞪口呆。
有人指责他不道义,可若是他不那样做,吕伯奢必会带人追杀他,那他也别想活着出县了,可以说,这是生存的需要。
曹操是决不会负“奸雄”这个“美名”的。
当老朋友许攸前来投靠问及粮草时,曹操先答粮草可够一年,后答半年、三个月、一月,后许攸揭发他:“休瞒我,粮已尽矣!”俗话说“兵不厌诈”嘛,曹操可是把它给运用得灵活自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中生读后感作文: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导读:本文是关于2020年高中生读后感作文: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0年高中生读后感作文: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三国演义》通过描写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的争霸之事,体现了天下大势久分必合,合久必分的真理,读完全书,掩卷长思,最吸引我的还是书中的人物。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就如《隆中对》中所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具有江东三世,刘备凭何能与他们争强,除了一个大汉皇叔的身份,他也不过是一个小老百姓罢了。
凭什么能让百姓归心,凭什么能让卧龙,凤雏尽为他所用,原因只在人心二字。
因为他对百姓好,宁天下人负我,我也不负天下人,宁日行十里也不弃百姓于不顾,所以百姓愿意跟着他。
因为他待手下好,思贤若渴礼贤下士,三顾茅庐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能让诸葛亮和手下诸位将领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切皆因他的仁爱。
刘备是仁的代表。
相较刘备,我则更偏爱诸葛亮,羽扇纶巾,八尺男儿,仅二十七岁之龄就拥有安邦定国之才,三国中的孔明实在是一个让人无法不着迷的人物。
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博望用兵·舌战群儒·巧借东风·平定荆益·七擒孟获······自他在这本书中出现,所成就的每一件事都可被千古传诵。
更难得的是他的忠心,为报刘备知遇之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事事亲力亲为,即使明知后主昏庸无能,他也不取而代之,反而是更尽心竭力
的兴复汉室。
他出山时曾说待功成之后必当归隐,但最后却在五丈原丢了性命,有一首诗曾叹“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叮咛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正因为他这些品质,所以我分外敬重他。
白居易赞他”托孤既受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虽然他没有成功扭转三国归晋的结局,但他已成功改变了三国,没有他,就没有这个我心中的三国。
诸葛亮是智的化身。
凭心而论,其实我并不欣赏关羽其人,他的傲慢,他的自视清高,都让我无法从心里尊敬这个被万人景仰的关公。
但他的义是我所不能否认的。
他可以为了兄弟之谊放弃高官厚禄,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和兄长并肩作战。
他也能为了以前的恩义,冒着砍头的危险,华容道义释曹操。
关羽是义的诠释。
三国中的人物各有千秋,正是他们构筑了这段传奇,让无数人沉醉其中。
三国演义的小知识[/page]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2020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
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是不是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呢?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