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观题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历史主观题部分

中国近代史——历史主观题部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简答题1、简述《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2、简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3、简述《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4.什么是租界?5、简述三元里抗英斗争。

6、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主要有哪些?7、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哪些方面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8、旧中国的通商口岸与今天的开放城市有什么区别?二、论述题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三、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

日本方面对于德国之据有山东,则认为危险万分。

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势难坐视。

”(瓦德西向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材料二:“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能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向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上述两段材料说明了帝国主义列强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的原因,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说明原因是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这是一组义和团在廊坊、大沽、天津、北京等地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资料。

[北京]连日由各处所来团民不下数万,多似乡愚务农之民,既无为首之人调遣,又无锋利器械;且是自备资斧,所食不过小米饭玉米面而已。

既不图名,又不为利,奋不顾身,置性命于战场,不约而同,万众一心;况只仇杀洋人……并不伤害良民。

(五月)二十五日(6月21日)辰刻,义和团拳民(攻打使馆)冲锋冒镝,当子弹如雨之中,蜂拥齐人,赶至法国府门首……二十六、七广等日,甘军昼夜施放枪炮,互有伤亡。

目前洋楼洋房焚毁业已殆尽,洋枪洋炮日夕不闻响声,此乃最好机会,如鱼游釜中,燕巢幕上,穷蹙已极。

予等(使馆)之损失,今细细察明,亦殊可惊。

法人在五十水手、十六志愿兵之中,已死伤四十二人。

有关二战的论题

有关二战的论题

有关二战的论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至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之一,涉及到世界各个角落的许多国家和民族。

关于二战的论题广泛而深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战争的根本原因:对二战爆发的原因有多种解释,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德国对战胜国的不满、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对领土和资源的争夺等。

不同历史学家和国家可能有不同的观点。

2.纳粹主义与大屠杀:纳粹德国领导人希特勒的意识形态和种族主义政策导致了大屠杀的发生,包括犹太人大屠杀和其他群体的屠杀。

对于这一时期的道德和伦理问题,以及如何解释这一恶行的讨论仍然存在。

3.战争的影响:二战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国际格局,还推动了科技、医学、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发展。

对于战争对世界各地人民、文化和社会的具体影响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4.军事战略和战术:对于二战中的军事战略和战术的分析涉及到各个参战国家的作战计划、指挥决策和兵力运用。

包括军事史学、兵器技术的发展等方面的讨论。

5.国际关系和盟友关系:二战中形成的各个联盟,如同盟国和轴心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后,对于战后秩序的建立和国际组织的形成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6.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在战争中,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发起了反法西斯抵抗运动,这些运动在道义上和实际上都对抗德国和其他轴心国的侵略。

这些论题只是二战研究中的一小部分,因为这场战争在多个维度上都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历史学、国际关系、军事学、伦理学等学科都涉及到对二战的深入研究和讨论。

2005年历史中考试题整理主观题部分(世界近现代史二)2

2005年历史中考试题整理主观题部分(世界近现代史二)2

2005年历史中考试题整理主观题部分(世界近现代史二)2005年湖南长沙市中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课改实验区)三、连线题将下列人物与相应的成就用直线连接起来,并请在下面横线上再写出与题目要求一致的一组。

(10分)达尔文电灯爱迪生电话爱因斯坦相对论贝尔进化论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工业生产各国比重变化图。

(1870年和1913年的扇形图)材料二:1914年6月,奥匈帝国王子斐迪南在萨拉热窝被塞族青年普林西刺杀,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一直到1918年才结束。

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欧洲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资本主义国家,被压迫民族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运动。

(1)1870年英国的工业生产在世界上处于怎样的地位?(2分)(2)到了1913年,英、德两国的工业生产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这种变化导致了哪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产生?(4分)(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2分)“一战”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4)为什么“一战”后美国和德国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状况?(2分)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课改实验区使用)二、材料题材料一:在回想到大约1500年前后的世界时,那时的西欧是富有生气、积极扩张的地方。

当时,敢于从事性命相关的航海探险不是中国人、印度或阿拉伯人,而是A ;是他们,驾着前程远大的浪潮——最终将吞没整个世界的浪潮——前进。

——摘自《全球通史》材料二:1868年,天皇颁布一篇誓文,强调“破除旧习……。

求知识于世界。

”——摘自《全球通史》材料三:2002年3月,美国纽约市中心的一幢大厦正式更名为海尔大厦,这里作为中国著名的家用电器厂商海尔集团的北美总部正式启动。

美国的波音公司为了能以最低的成本得到质量最好的零部件,在全世界范围内组织零部件生产厂。

21世纪初,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飞机装配有中国制造的部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答题5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答题5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答题52、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进一步扩大和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开始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

进一步扩大: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

最大规模:1942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3、德国二战中遭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著名战役?莫斯科保卫战。

1、《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原因、时间、内容和影响?原因:德、意、日法西斯的疯狂进逼,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

时间:1942年1月。

内容:各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

影响: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3、开罗会议召开时间及成果?时间:1943年11月;成果:发表了《开罗宣言》;《宣言》声明盟国将坚持协同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并明确规定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4、二战中哪次国际会议决定开辟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德黑兰会议。

时间:1944年6月意义: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第一战场:苏德战场)5、二战结束的时间、标志及性质?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二战性质: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6、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胜利原因:世界反法西力量的联合抗战。

影响: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中考历史二轮第二次世界大战训练试题(带答案)

中考历史二轮第二次世界大战训练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1.大前提:凡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小前提:二战期间日本和美国是帝国主义国家;结论:因此,当时美日双方都是非正义的。

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下列哪种情况A.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B.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C.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D.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2.关于雅尔塔会议内容的新闻报道中,不正确的的是A.决定成立联合国B.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C.苏联承诺对日作战D.尊重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3.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当作全体轴心国共同的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与之抗衡。

”罗斯福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指的是A. 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B. 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反对纳粹暴行的联盟C. 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家宣战D. 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4.一部电影中有如下场景日本干的蠢事是指A.制造“南京大屠杀”B.轰炸美国本土C.对美苏不宣而战D.偷袭珍珠港5.斯大林曾经称赞道:“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巧妙来说,在战史上还从未有过类似的先例。

”斯大林称赞的这次行动是A.德国突袭英国B.德国突袭苏联C.日本偷袭珍珠港D.诺曼底登陆6.下列组织按成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欧洲联盟②联合国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④世界贸易组织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7.1941年12月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演讲:“昨天,1941年12月7日——它将永远成为国耻日……不论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侵略,美国人民将以自己正义的力量去赢得彻底的胜利。

”材料中“昨天”发生的事件是指()A.珍珠港事件B.莫斯科保卫战C.诺曼底登陆D.慕尼黑阴谋8.丘吉尔说:“(德国)入侵俄国,只不过是入侵不列颠岛的前奏。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痛。

对于这段历史的学习,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过去,更能从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

以下将为您总结一些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例题和重要知识点。

二、重要知识点(一)战争的起因1、经济危机:1929 年至 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激化了各国的内部矛盾。

2、法西斯主义兴起:德、意、日等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积极扩军备战,推行侵略政策。

3、绥靖政策: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二)战争的进程1、欧洲战场(1)德国入侵波兰: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闪电袭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法国沦陷:1940 年 5 月,德国进攻法国,法国迅速沦陷。

(3)不列颠空战:德国企图征服英国,但在不列颠空战中受挫。

(4)苏德战争: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

(5)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 年 7 月至 1943 年 2 月,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太平洋战场(1)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2)中途岛战役:1942 年 6 月,美国在中途岛海战中击败日本,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三)战争中的重要会议1、开罗会议:1943 年 11 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商讨对日作战问题,并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2、德黑兰会议:1943 年 11 月至 12 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举行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3、雅尔塔会议:1945 年 2 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了战后处置德国、波兰边界、联合国等问题。

4、波茨坦会议:1945 年 7 月至 8 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举行会议,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测试题一、选择题1.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它”指的是()A.英国B.德国 C.日本 D.美国2.下图反映了二战前夕的欧洲形势,从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是()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B.英法推行绥靖政策C.德、意、日法西斯集团形成 D.欧洲各国联合对抗苏联3.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

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事件是()A.纵容德国吞并奥地利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纵容德国进攻波兰 D慕尼黑阴谋4.下列搭配中,存在因果关系的是()A.苏联解体——“冷战”正式开始B.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C.《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国际联盟成立D.《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下列事件和法国有关的是()①《人权宣言》②滑铁卢战役③启蒙运动④慕尼黑阴谋⑤珍珠港事件A. ②④⑤B. ②③④⑤C. ①③⑤D. ①②③④6.下图为苏维埃宣传海报——《为家园而战,为斯大林而战》。

根据图文信息,请你推断该海报的出现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C.俄国十月革命 D.俄国1861年改革7.1941年,德、日法西斯在欧洲、亚洲连续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代表性的事件是()①德国突袭苏联②珍珠港事件③斯大林格勒战役④卢沟桥事变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8.下图所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战争宣传海报,主题是“全力以赴,摧毁日本”,它最早可能出现于()A.1941年 B.1942年 C.1943年 D.1944年9.70 年前的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12 月,战争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其标志是()A.莫斯科保卫战B.日本偷袭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10.正义照耀着人类历史前进的航程,正义感是人类的高贵品质。

从建立的背景分析,下列集团具有正义性质的是()A. “三国同盟”B. “三国协约”C. 反法西斯同盟D. 华沙条约组织1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 开罗会议召开B.《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 D.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2.同学们,我们如果要撰写有关“二战”历史的小论文,应该选择的内容是()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集团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A.珍珠港战役 B.诺曼底登陆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14.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重要会议,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议内容的是()A.决定分区占领德国B.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C.苏联答应对日作战D.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5.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是()A. 偷袭珍珠港B. 莫斯科战役C. 攻克柏林D. 诺曼底登陆16.1991年,德国重新统一。

说一不二1

说一不二1
❖ 1、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 对本句来说,如果读时重音落在“就”上,句
子表达的意思是产量太少了。如果重音落在“五 百台”上,句子表达的意思则是产量真不少。
❖ 三、看是否可以在不同位置停顿
1、教师节中都是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在“礼品” 后停顿,可理解为教师希望学生送 祝福,别送礼品;在“别”后停顿,可理解为 老师希望学生礼品祝福都不要送。 ❖ 四、看同一成分是否能够修饰不同词语
说明。
广告中的歧义
——刺激消费者的联想和购买欲望
❖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 ❖到处听说好,中国移动通信。 ❖还你领袖风采。 ❖聪明的妈妈会用锌。 ❖ ……
一日,吏部尚书和绅与工部侍郎纪
晓岚同行,见一狗从面前经过,和绅想
戏弄一下纪晓岚,便问:“此为何物,
是狼是狗?”纪晓岚面有难色的回答:
“是狗。”和绅很高兴耍到纪晓岚,接
歧义
歧义的分类 P95
口 头 歧 义
词汇歧义

面 歧
语法结构歧义
义 组合歧义
语义结构歧义
口头歧义
➢口头歧义是指读音相同而意义不 同造成的歧义。
明天qīzhōng考试 经常吃这东西能zhì癌 产品全bù合格 岸边停着一艘yóu船 我买10斤shí油
同音异形歧义
词汇歧义
➢ 词汇歧义是指某个形式相同而意义不同 的词语造成的歧义。
➢ 语义结构歧义 层次和关系一样,但仍有歧义
反对的是少数人 鲁迅的书 中山公园松树最多
动词和名词 名词和名词 修饰语与多对象
妙手回春解歧义:
❖ “修改法”
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通过添加、替换、 移位等办法,直接修改原句使有歧义的句子 变成没有歧义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世界大战1.大国的崛起实际意味着国际格局的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试述一战后,世界格局变化的表现。

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2)为改变旧的国际格局,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3)举例说明美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外政策的主要变化。

这些变化导致了哪些相同结果?(4)各国外交政策的适时调整反映了国际关系中的什么共性规律?(4分)2. 史学界一般认为,英国奉行的绥靖政策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而且得到了法国和美国等主要国家的追随或支持,直到英、法对德宣战后仍一度对它抱有某种幻想;绥靖政策的教训不仅对于曾经推行过它的人来说是深刻的,而且使世界人民在经历了空前灾难后,懂得了在侵略势力面前应当如何捍卫和平的真理。

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请简要论证你的理由。

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美国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材料二伊斯克日记中记载了1941年9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话题转到了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来……显然我们是在力求乘他们的黄金没有告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

从此刻起,我们对苏俄采取了租借法案。

”材料三在1941年8月.丘吉尔和罗斯福在太平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其内容应当有:“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序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反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

”罗斯福私下对此的反应是:“他(指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

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西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

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为我在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人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民主国家”指哪些国家?罗斯福这个口号表明了什么立场?(2)材料三中,丘吉尔建议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3)据材料一、二、三,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采取了什么策略?美国采取这种策略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4.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1年哈里曼就罗斯福要求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意图向国会作证时说:“存在的最大危险是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

那时苏联人就能轻而易举地以‘公众要求’为口实,建立满洲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了。

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限制苏联在东方的扩张和取得苏联对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支持。

——摘自《美国第82届国会关于远东军事形势听证会》材料二1945年2月10日,莫洛托夫向哈里曼递交一份“斯大林元帅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政治条件草案”,经罗斯福和斯大林修改后,即成为11日邀请丘吉尔共同签字的协定文本。

其条件为: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大连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也须予恢复。

——摘自《国际条约集》(1945-1947)材料三苏联本身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以其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

——摘自《国际条约集》(1945-1949)回答:(1)据材料一,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是什么?(2)据材料二,苏联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的条件说明了什么?(3)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二表明了什么问题?5、材料一:本宣言签字国对于……称为大西洋宪章所载宗旨与原则的共同方案,业已表示赞同。

──1942年1月《华盛顿宣言》材料二:你我两国人民要求开辟一个战场,以便卸下俄国人肩上的压力,……即使还没有得到全盘成功,但这毕竟是一个巨大的收获,必须实现这个计划。

──摘自1942年4月罗斯福致丘吉尔的信材料三:我们正在为1942年8月或9月登陆一事进行准备,……事前很难预料到,到时候能否具备实现登陆的条件。

因此,我无法在这方面作出许诺。

──摘自1942年5日丘吉尔致苏联政府《备忘录》材料四:英国政府拒绝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我和我的同事们认为1942年存在着开辟第二战场的最有利的条件。

──1942年8月斯大林致英国政府《备忘录》请回答:(1)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的主张和战略意图,会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2)对于1942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丘吉尔是什么态度?目的何在?(3分)(3)材料四斯大林所说的“最有利条件”是什么?(2分)(4)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三人谁的说法符合材料一的精神,谁的说法不符合?为什么?(4分)6.(09年天津卷)13.(16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

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

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材料二: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

(4分)(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

(4分)材料三: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

(2分)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2分)(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2分)7.(09年山东卷)35(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

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

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

……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最空上看到条希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1)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材料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

(2分)“我们”有什么共同的“理想”?(2分)(2)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2分)这一行动有何意义?(4分)8.(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

1947年的冬天是气候最恶劣的季节。

从1月到3月,一股冷风横扫德、意、法、英等国……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通断绝,浮冰堵住了泰晤士河口;运载着食品给养的火车转眼之间就冻在铁轨上;驶往巴黎的运煤船被冰块堵在水上航行不得。

在柏林……作为应急措施,每户德国家庭分配到一棵树作为取暖之用。

整个欧洲,供水系统、下水道排污以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设施瘫痪;食物供应日减,煤的储备不断减少……英国的失业人口在两个月之内增加了100万。

政府和工业都在冰雪中停止运作了。

生命似乎已被冻僵:400万头羊、3万头牛冻饿而死。

在置身其间的哲学家以赛亚·伯林看来,这里“空旷,寥无人迹,就像一具优雅的尸体。

”--摘编自(英)弗·斯·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材料二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在美国征服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

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该是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摘自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只是,概括指出欧洲成为“一具优雅的尸体”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

(9分)9.(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

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

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

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

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

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

但马上发展,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

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

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

”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

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8分)(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7分)10.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根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主要原因。

(7分)(2)根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东、西部边界线的确定。

(8分)1.(1)表现: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开始动摇,日本取得东亚霸权,美国国际地位提高,最终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原因:欧洲列强实力削弱,美国和日本实力增强。

(8分)(2)德国:扩充军队,进入莱茵军事区,撕毁《凡尔赛和约》;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侵占苏台德地区;吞并奥地利;突袭波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8分)(3)变化:由“中立”到参与并领导反法西斯战争,与苏联两分天下,推行霸权政策。

结果,客观上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4分)(4)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决定外交政策,各大国都是根据自身的实力提出利益要求,并把国家利益作为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依据。

(4分)2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